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7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525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9.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实验报告(7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三、仪器和用品: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四、实验操作:1、溶解:①称取约4g粗盐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五、现象和结论: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2【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
![浓硫酸高中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f025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30.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观察浓硫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现象,加深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脱水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使其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脱水性则能使有机物中的水分子脱离,导致物质碳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稀释浓硫酸、观察其与木条、铜片等物质的反应来验证浓硫酸的性质。
三、实验器材1. 浓硫酸2. 蒸馏水3. 烧杯4. 玻璃棒5. 试管6. 铜片7. 木条8. 酒精灯9. 火柴10. 滴管11. 滤纸12. 移液管13. 容量瓶14. pH试纸15. 酚酞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稀释浓硫酸- 在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
- 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将一小段木条插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中。
- 观察木条的变化,记录现象。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蔗糖。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蔗糖的变化,记录现象。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片。
- 将试管倾斜,缓慢加入浓硫酸,使硫酸沿试管内壁流下。
- 观察铜片的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释浓硫酸- pH值约为1,说明稀释后的浓硫酸仍具有强酸性。
2. 观察浓硫酸与木条的反应- 木条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3. 观察浓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4. 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5. 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 铜片表面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氧化性。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最新6篇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最新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a1155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3.png)
最新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最新6篇最新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篇一一、指导思想和要求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第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和化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
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
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afc7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7.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滴定管、比色皿、玻璃棒。
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甲基橙指示剂、去离子水。
三、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滴定法来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滴定法是一种以定量加入滴加试剂,通过反应终点变化来确定反应物量的方法。
其中,滴定终点的判断是通过指示剂改变颜色来确定的。
四、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硫酸,记录下质量。
2. 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硫酸,用去离子水稀释为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
3. 取一定体积的硫酸溶液倒入比色皿中。
4. 使用滴定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同时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溶液颜色变化为橙色为止。
5. 记录滴定前后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差,计算出硫酸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硫酸的质量为x g;2. 滴定前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1 mL;3. 滴定后滴定管中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V2 mL。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硫酸的物质的量 = 硫酸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 x g / 相对分子质量2. 计算滴定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滴定中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 V2 - V1 mL3. 计算硫酸的浓度:硫酸溶液的浓度 = 滴定中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 / 硫酸溶液的体积七、实验误差及其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影响实验结果:1. 仪器误差:电子天平的读数误差、容量瓶的刻度误差等。
2. 操作误差:滴定技术的熟练程度、滴定速度的控制等。
3. 环境误差:实验室温度、湿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八、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1. 利用滴定法可以准确测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的准确性,以减小误差的影响。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5452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a.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高中化学实验报告一、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二、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一、前言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
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
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二、实验方法和观察结果1、所用器材及材料(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
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
还有铁氧体磁体φ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φ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
(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
)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
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
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
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e5d1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f.png)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酸碱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酸碱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2. 学习如何使用滴定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3.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通过加入滴定液,利用化学反应的等量关系,测定待测溶液中存在的酸或碱的方法。
当滴定溶液滴加到反应容器中时,滴定溶液中的酸或碱与反应容器中的酸或碱发生中和反应,当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时,滴定反应会突变,这时滴定管里液面发生跳跃的现象,称为终点。
实验步骤:1. 将待测酸(或碱)溶液放入容器中;2. 使用滴定管将标准酸(或碱)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3. 在初步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滴速不宜过快,以免加入过量的滴定液,导致滴定终点的判断困难;4. 当待测溶液的指示剂颜色的变化从受滴定液溶液处开始,继续滴定至颜色改变完全,出现明显的突变,此时为滴定终点;5. 记录下滴定终点所用的滴定液体积,进行计算。
实验器材与试剂:1. 酸碱滴定管、滴定瓶;2. 量筒、烧杯、玻璃棒;3. 盐酸(标准酸溶液);4. 碱溶液(待测溶液);5. 酸碱指示剂。
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化学品接触皮肤或眼睛;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3.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实验废液。
实验数据与结果:待测溶液:碱溶液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25.0 mL实验计算:根据滴定终点所用滴定液体积,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碱的摩尔浓度。
实验结论:通过酸碱滴定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进而对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
![高中家庭化学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cc770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2.png)
第1篇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滴定操作的基本技能。
2. 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剂(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待测溶液(未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反应,根据滴定剂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指示剂酚酞,当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夹、滴定管座、铁架台、滤纸。
2. 试剂:盐酸(1mol/L)、氢氧化钠溶液(0.1mol/L)、酚酞指示剂、蒸馏水。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滴定管洗净并润洗。
2. 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将滴定管夹固定在铁架台上,将滴定管垂直放置,调整滴定管夹的高度,使滴定管底部与锥形瓶内液面保持一定距离。
4. 用滴定管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振荡锥形瓶,使反应充分进行。
5. 当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记录盐酸溶液的体积。
6. 重复实验两次,计算平均值。
实验数据:1. 第一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1 = 20.0mL2. 第二次实验:盐酸溶液体积为V2 = 19.5mL3. 平均体积:V = (V1 + V2) / 2 = 19.75m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
因此,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C(NaOH)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NaOH) = C(HCl) × V(HCl) / V(NaOH)其中,C(HCl)为盐酸的浓度,V(HCl)为盐酸的体积,V(NaOH)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得到:C(NaOH) = 1mol/L × 19.75mL / 25.0mL = 0.790mol/L实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滴定管、量筒等仪器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71a14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1.png)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各种化学现象和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高一化学实验课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包括溶液的制备、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生成实验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一:溶液的制备与浓度的计算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制备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并计算其实际浓度。
实验方法:1. 根据所需浓度,计算出所需的硫酸量和去离子水量;2. 将准确称取的硫酸缓慢倒入容量瓶中;3. 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并充分混合;4. 最后,过量加入去离子水使溶液刚好达到刻度线标记,摇匀使浓度均匀。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并根据溶质量、溶剂体积和摩尔质量的关系,计算出实际浓度。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加深了我们对浓度计算方法的理解。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这个实验中,我们研究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条件,并观察了中和反应的现象。
实验方法:1. 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酸和碱,比如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2. 将酸和碱缓慢混合,同时使用酚酞指示剂;3. 混合过程中观察反应现象,直到溶液颜色转变,停止混合:转变为红色代表酸性,转变为紫色代表中性,转变为蓝色代表碱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发现酸碱反应是从酸和碱混合开始,最终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观察到的颜色转变显示了反应结束时溶液的酸碱性质。
实验三:气体生成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索了几种气体生成实验,并观察了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方法:1. 进行酸和碱的反应以产生气体,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2. 使用气体收集装置(如试管倒置法)收集产生的气体;3. 利用火柴或气体灯检验气体性质,如氧气的支燃、二氧化碳的灭燃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生成了几种常见气体,并观察了它们的性质。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课本所有有机实验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349b9e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a.png)
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双键结构。
点燃少量苯,观察现象
发出明亮的火焰,有大量浓烟
苯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含碳量很高
实验四
取代反应
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将铁屑和苯溴混合液加入到一个圆底烧瓶中,立即塞上单孔塞,导管的另一侧通到盛有稀硝酸的锥形瓶中,且导管口不伸入液面下
发出明亮的火焰,有少量黑烟
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
实验三
实验名称:苯的化学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苯的化学性质
步骤
现象
结论或解释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振荡前,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黄色;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室温时,混合气体无光照时,不发生反应;
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试管内液面上升。
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试管内液面上升。
甲烷与氯气在无光照的情况下不能发生反应;当有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二
实验名称:乙烯的化学反应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振荡后,试管内液体分层: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无色。
苯与溴水发生了萃取,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碳碳双键结构。
苯与溴水发生了萃取,但是不能使溴水褪色,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苯中没有类似烯烃的碳碳双键结构。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观察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026e64580216fc700afde7.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文档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怎样写?下面是小泰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相关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章1: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现象:。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化学综合实践报告高中生(2篇)
![化学综合实践报告高中生(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c2f50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a.png)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高中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目的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实践内容1. 实验室参观首先,我们参观了学校化学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对实验室的布局、仪器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化学实验操作(1)实验名称: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滴定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① 准备一定浓度的酸溶液和碱溶液;② 使用滴定管,分别向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指示剂;③ 通过滴定操作,使酸溶液和碱溶液达到中和反应;④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体积,计算中和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2)实验名称:探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目的: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
实验步骤:① 准备金属片、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防锈漆等实验材料;② 将金属片分别浸泡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金属片的腐蚀情况;③ 对金属片进行涂覆防锈漆,观察防锈效果;④ 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探讨金属防护的方法。
3. 化学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组织了一场化学知识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同学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热爱。
四、实践总结1. 通过本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cf2346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8.png)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3篇)化学实验报告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高中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cbaacb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e.png)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高中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深化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以化学反应为基础,通过混合不同物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步骤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需试剂及实验操作方法;2.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实验器材;3. 将试剂按照一定比例放入试管中,注意量取时的精确度;4. 对试管中的试剂进行充分混合,促使反应的进行;5.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和观察结果;6. 根据观察结果以及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7. 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洁。
四、实验器材1. 试剂:甲酸、乙醇、浓硫酸等;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加热器、玻璃棒等;五、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和结果:在将甲酸与乙醇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通过加热反应液,观察到了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并产生了特殊的气味。
六、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甲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甲酯。
颜色变深以及特殊气味的产生,是由于反应中释放出的一些产物对试剂的影响所致。
七、实验总结与思考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实验中,我们在操作上要保持仔细和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学习更多的反应类型以及实验操作方法,为今后更加复杂的实验做好准备。
八、参考文献1. XXX,《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2. XXX,《化学反应原理》;3. XXX,《化学实验操作指南》。
> 注意:此实验报告以标准格式撰写,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顺序安排,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数据分析、总结与思考等部分。
另外,对于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也需列出详细的清单。
高中实验报告册化学
![高中实验报告册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0c3a6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1.png)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目的: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反应物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秒表、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氯化铁溶液、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钠固体、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实验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较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2.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酒精灯加热至一定温度,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但不加热,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 实验三: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作为催化剂,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硫酸铁溶液,但不加入氯化铁溶液,观察并记录溶液变蓝的时间。
实验结果:1. 实验一: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0秒,加入较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5秒。
2. 实验二: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8秒,未加热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5秒。
3. 实验三: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6秒,未加入氯化铁溶液的试管溶液变蓝时间为12秒。
实验分析:1. 实验一: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20c70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e.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报告1: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目的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加入到中。
2. 逐滴向盐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3. 当溶液变成中性时,停止滴加。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报告2: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目的研究金属与酸的反应,了解金属活泼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取一些金属片,如锌片、铜片等。
2. 将金属片分别放入不同的酸溶液中。
3. 观察金属片与酸的反应情况,记录反应速率和产物。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金属的活泼性越高,与酸的反应速率越快。
不同金属与酸反应后,生成了不同的产物,如氢气等。
...实验报告10:电解水的分解反应实验目的观察水的电解反应,了解水的分解产物和电解质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将两个电极(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放入盛有水的中。
2. 通电使电极产生电解反应。
3. 观察气泡生成和电极的变化。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水在电解过程中分解成了氧气和氢气。
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
这表明水是电解质,可以分解成气体。
报告分析通过这10个实验,我们研究了化学实验中一些基本的反应原理和规律。
我们观察到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等。
同时,我们还研究了电解水的分解反应,观察到了氧气和氢气的生成。
这些实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研究。
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践化学知识的途径,让我们对化学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高中化学实验与实验报告范例
![高中化学实验与实验报告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d64acc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b.png)
高中化学实验与实验报告范例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验报告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要求学生们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常见实验和实验报告的写作范例,希望对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的观察和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及特点。
实验器材•盐酸(HCl)•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蒸馏水•瓶塞和试管1.取一个试管,将一小部分氯化钠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
2.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
3.逐滴将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4.每滴盐酸滴入后用瓶塞盖紧试管并摇晃。
5.继续滴加盐酸,直至试管内溶液呈现酸性。
实验结果盐酸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试管内溶液酸性增强。
实验报告范例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和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及特点。
实验步骤1.取一个试管,将一小部分氯化钠溶解在蒸馏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
2.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
3.逐滴将盐酸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4.每滴盐酸滴入后用瓶塞盖紧试管并摇晃。
5.继续滴加盐酸,直至试管内溶液呈现酸性。
通过逐滴加入盐酸,我们观察到了氯化钠溶液中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
最初的氯化钠溶液是中性的,但随着盐酸的滴加,溶液逐渐呈现出酸性,表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不同气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实验器材•集气瓶•燃烧装置•气体制备器•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硫酸(H2SO4)•硫酸铜(CuSO4)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气体制备器中。
2.慢慢滴加稀硫酸至碳酸氢钠上,观察到气体的产生。
3.将气体从气体制备器中收集到集气瓶中。
4.点燃集气瓶中的气体,观察燃烧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869c5b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9.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显微镜、聚苯乙烯泡沫板试剂:NaOH溶液、HCl溶液、CuSO4溶液、Zn粉、Mg粒、酚酞溶液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1. 酚酞指示剂酸碱中和滴定a. 取两个干净的试管,分别注入等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b. 滴加酚酞溶液至溶液颜色变化的临界点,记录滴加量;c. 观察滴加酚酞溶液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2. 反应物之间的反应a. 取一个小量的CuSO4溶液,加入一些均匀分布的Zn粉;b.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另一组反应物之间的反应a. 取一个小量的CuSO4溶液,加入一些均匀分布的Mg粒;b.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酸碱反应及中和反应a. 取一些NaOH溶液,用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加HCl溶液;b. 每滴加一滴HCl溶液,用拉针在试管中蘸取一点溶液涂抹在蓝色显红色的表面上;c. 继续滴加HCl溶液,直到显红色的涂抹溶解为蓝色。
5. 相互作用的颜色反应a. 取一些CuSO4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b. 加入一小块Zn粉,持续搅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6. 乌鸦喝水a. 取一个干净的烧杯,加入一定量的水;b. 在水的表面上放入一块聚苯乙烯泡沫板;c. 观察泡沫板与水的相互作用现象,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结论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对化学知识的讨论:1. 酚酞指示剂酸碱溶液中的滴定反应是根据酚酞在不同pH条件下呈现不同颜色,可以定量检测酸碱溶液浓度。
2. Zn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Cu和ZnSO4,观察到了铜的沉淀,表明Zn是Cu的还原剂。
3. Mg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Cu和MgSO4,观察到了铜的沉淀,表明Mg也是Cu的还原剂。
4. 酸溶液与碱溶液的滴定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的变色点表示了酸碱中和的终点,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溶液的浓度。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808f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b.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一、引言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深化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探究化学反应速率、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制备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同时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三、实验原理当金属钠与水反应时,会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反应方程式如下:2Na + 2H2O -> 2NaOH + H2↑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试管、滴管、移液管等。
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倾斜,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4. 观察反应过程,注意观察氢气的生成情况。
5. 慢慢滴加盐酸至反应结束,停止氢气的生成。
6. 用滴管取适量反应溶液,滴加酚酞指示剂,转变颜色。
7. 用稀盐酸滴定法测定酚酞溶液的浓度。
8. 重复实验步骤,以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
9. 统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和反应速率。
五、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实验1:金属钠片质量为0.5g,制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 mL,反应时间为2分钟。
实验2:金属钠片质量为1.0g,制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 mL,反应时间为1分钟。
实验3:金属钠片质量为2.0g,制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00 mL,反应时间为0.5分钟。
六、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速率随着金属钠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金属钠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2. 反应速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减少而增大,即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成反比关系。
七、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由于实验操作、仪器精度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例如:1.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并不是完全快速进行,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
2. 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混合可能不均匀,导致反应速率的测定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八、改进措施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保证实验步骤的正确性。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9722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0.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确定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1.2 探究化学物质的结构2. 实验原理2.1 原子结构2.2 同位素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用品3.2 实验操作4. 实验结果4.1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实验结果4.2 化学物质结构探究实验结果5. 实验讨论5.1 实验结果分析5.2 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法6. 结论7. 参考文献实验目的1.1 确定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通过实验,探讨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原子核结构的基本原理。
1.2 探究化学物质的结构通过观察化学物质的结构,分析其特征和组成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以及电子排布情况,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实验原理2.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中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比例反映了原子核的稳定性。
2.2 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不同的中子数,从而导致其原子量和性质的差异。
同位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原子核结构的奥秘。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用品- 实验室仪器:示波器、阻抗、电容计等- 实验物质:各种同位素标本、化学试剂等3.2 实验操作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环境和所需材料。
2. 逐步操作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指导书指导完成对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进行实验。
3. 观察化学物质的结构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4.1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与记录,得出一组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对应数据,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并得出结论。
4.2 化学物质结构探究实验结果观察化学物质的结构特征,研究其组成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及电子排布情况,得出结论。
实验讨论5.1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对比,探索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以及化学物质的结构特征,突出实验数据的意义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5.2 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法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提出改进方案和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54eaf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c.png)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必修一(9篇)2023年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推荐)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的创先争优活动,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进取,不怕困难和挫折。
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上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活动,认真做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旧的教材,使自己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的教育形势。
在教学中,我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20xx年的上半年我担任高一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高二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一班和三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评价一直被认为是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学生情绪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开放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讲评的形式,更注重学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1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50ml*2),胶头滴管,滤纸
【实验步骤】:
1,检查100ml容量瓶气密性:往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盖上玻璃塞并按住,将容量瓶倒置,观察是否漏水;正立后将玻璃塞旋转180°,再将分液漏斗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2,计算,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g。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
2,搭建铁架台(固定铁圈和酒精灯高度),在铁圈上加上石棉网,将烧杯放到石棉网上,点燃酒精灯(保证外焰加热)。
3,待水沸腾后,往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直至溶液呈红褐色为止,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4,用一只激光笔照射制得的分散系和CH)2反应离子方程式
Na2CO3与BaCl2反应离子方程式:
NaHCO3与BaCl2离子方程式
【实验药品仪器】:
药品:NaHCO3溶液,Na2CO3溶液,稀HCl,Ca(OH)2溶液,BaCl2溶液,酚酞溶液。
仪器:试管(8支),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实验一,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再分别滴加3到5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2,实验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再分别滴加3到5滴无色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3,实验三,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约2ml)的Ca(OH)2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5,实验完毕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并清洗仪器,整理试验台。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题目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实验目的】: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性质区别。
【实验原理】:
碳酸钠电离方程式:碳酸氢钠电离方程式:
Na2CO3与HCl反应离子方程式:
NaHCO3与HCl反应离子方程式
Na2CO3与Ca(OH)2反应离子方程式:
4,实验四,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约2ml)的BaCl2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与结论】
3,称量,在托盘天平左右各放一张滤纸,再调零,然后在右盘加一个g砝码,再将游码游标移至g刻度线上。
4,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加入约20ml水充分溶解。
5,移液,将溶解后所得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玻璃棒引流,注意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不与容量瓶瓶口接触,玻璃棒末端伸至刻度线下方。
6,洗涤,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完的溶液转移容量瓶内(重复步骤4),洗涤次数2—3次,每次用水量约10ml。
5,实验完毕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并清洗仪器,整理试验台
【实验现象与结论】
实验题目
配置100ml 1mol/L的氯化钠溶液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实验目的】:掌握溶液配置步骤并学会误差分析。
【实验原理】:利用容量瓶配置较精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
1.n=(已知m,M)。
2.c=(已知n,V)。
【实验药品仪器】: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100ml*2),50ml量筒,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检查分液漏斗气密性:关闭活塞,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漏斗底部是否漏水,再盖上玻璃塞并按住,将分液漏斗倒置,观察是否漏水;正立后将玻璃塞旋转180°,再将分液漏斗倒置,观察是否漏水。
2,搭建铁架台(固定铁圈和分液漏斗),用量筒量取15ml碘水加入分液漏斗中,再用量筒量取1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高一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碘的萃取实验(萃取分液)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实验目的】:掌握萃取条件和原理。
【实验原理】: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其原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实验操作。
1.两种溶剂必须。
2.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
远远其在原溶剂中溶解度。
【实验药品仪器】:
药品:碘水,四氯化碳,蒸馏水
实验题目
Fe(OH)3胶体制备
日期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实验目的】:掌握Fe(OH)3胶体制备原理,以及胶体性质。
【实验原理】:
Fe(OH)3胶体制备化学方程式:
丁达尔效应:
【实验药品仪器】:
药品:饱和FeCl3溶液,蒸馏水,CuSO4溶液
仪器:烧杯(50ml),50ml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
7,定容,用玻璃棒引流,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至溶液液面与刻度线相距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平视刻度线,直至液面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停止加水。
8,摇匀,盖上玻璃塞,用食指按住,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上下反复颠倒3-5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9,实验完毕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并清洗仪器,整理试验台。
【实验现象与结论】
3,取下分液漏斗,盖住玻璃塞,充分振荡后静置3分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4,在分液漏斗下端放一个100ml烧杯,调整分液漏斗高度,使其下端口紧贴烧杯内壁,打开
活塞,使下层液体流出,当快接近分层线时,放慢液体流出速度,直至下层液体全部流出,关闭活塞,取下分液漏斗,将剩余液体(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口放出至另一个100ml烧杯。记录两个烧杯液体状态,并分析其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