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章动静法习题(重庆大学理论力学习题)解析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思考题及习题

《理论力学》思考题及习题

《理论力学》思考题及习题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技术基础部使用教材:理论力学(Ⅰ).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说明:以下各章的思考题及习题的页码和题号均以“哈工大”第六版《理论力学》教材为准。

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考题:1.合矢与合力概念相同吗?2.几何法求合矢时,分矢与合矢怎样区别?3.力沿任意两个轴分解时的两个分力与力向该二轴的投影大小是否相同?4.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有什么不同?5.二力杆或二力构件的受力特点是什么?6.不计重力但作用有力偶的杆是二力杆吗?7.三力平衡汇交时怎样确定第三个力的作用线方向?8.画受力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在画物系中各个分离体的受力图时需要注意什么?9.P18思考题。

习题:P20-21:1-1 (a) (c) (d) (e) (g) (i) (j) (k); 1-2 (a) (d) (f)(i)(m) (o)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思考题:1.汇交力系的几何法与解析法在应用上各有什么特点?2.解平衡问题时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3.解物系问题时的注意事项?4.P33思考题。

5.力偶的特点与等效条件是什么?6.解力偶系平衡问题时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习题:P36-40:2-1;2-3; 2-9; 2--12 (a) (c);2—14;2—17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思考题:1.力线平移定理的含义?2.用二矩式、三矩式求解问题时,附加什么条件才能保证物系平衡?3.求解平衡问题时,有哪些技巧可以使计算方便?4.P61思考题。

5.物系问题的解题思路?怎样选取研究对象?怎样列方程?6.销钉既受力又连接两个以上物体时的受力分析需掌握什么原则?7.怎样能做到一个方程求解一个未知数?8.节点法的本质是什么?9.截面法的本质是什么?10.怎样判断零杆?习题:P63-71:3-1;3-4;3-6;3-12(a);3-13;3-22;3-34第四章空间力系思考题:1.空间力系化简结果与平面力系化简结果的关系?2.什么力系有六个平衡方程?什么力系有三个平衡方程?什么力系有两个平衡方程?什么力系只有一个平衡方程?3.计算重心的常用方法。

力系的平衡测验题答案(重庆大学理论力学)

力系的平衡测验题答案(重庆大学理论力学)

FAx
FAy
FNB
解:取ABC杆为研究对象,建立坐标系,画受力图
M A F 0
Fx 0 Fy 0
FNB 4 q 4 2 m F sin 6 0
FNB

1 4
q

4
2

m

F
sin

6
49.3
kN
FAx F cos 0
FAx F cos 8.94 kN

5 8
P
FEy P FA sin
45 13P 8
6
例题3-13
D
A
K

C
2. 选取DEC研究对象,受力 分析如图所示。列平衡方程
BⅠ
MC F 0,
FDB cos 45 2l FK l FEx 2l 0
E D

显然
FK

P 2
FDB
K
FK
解平衡方程
FAx
M B F 0 FCx H FCy l F2 l b 0
L
L
L
q
C
B
30o
A
ML
p1
L 30o
q
C
30o Rc
FBx
B
FBy
FBy 1kN
L
L
L
q
C
B
30o
A
ML
p1
L 30o
FBx 0.289kN FBy 1kN
M FAx
q F,
Bx
F, By
B
FAy
A
M
p1 30o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FA
所以 F A
G b 方向水平向右 G c tan a a G a2 b2 方向指向左上方,且与水平成 arcta1
解:(1)此题临界状态为当A点刚 离地时,滚子在F力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此时,F最小。以滚子为 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力多边形为: 则, F G tan 在RT△OGA中,
根据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得:FB与FA 必组成一力偶,因FB必沿铅垂方向, 因此,受力如图: 由题意得:
y
x
FB 8m M1 M 2 0
M 1 M 2 60 kN m 20 kN m FB 5kN 负号表示铅垂向下。 8m 8m
则:
FA FB 5kN
3-1(d)
M O F Fa
3-2
解:将F分别向x轴、y轴投影,得: F Fx F cos 60 15 N ; 2 3F Fy F sin 60 26 N 2
M A F M A Fx M A Fy
Fy
Fx
r 3 Fx r2 1 Fy r2 2 2 0 .2 m 15 N 0.5m 26 N 0.866 0.2m 2 1 .5 N m
解之得:
FAx 0; FAy 192 kN; FB 288 kN
3-12(c)
y
x
FAx FAy FB
解:以AB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建立图示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F 0, F 0 F 0, F F F 0 M F 0,M F 6m F 9m 0
G Fmin FB方向
FB
Fmin
R 2 R h AG 24 G sin G G 20 k N 12 k N OB R 40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c) (d)(e) (f)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

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2-9 支架由两杆AO、CE和滑轮等组成,O、B处为铰链,A、E是固定铰支座,尺寸如图,已知:r=20cm,在滑轮上吊有重Q=1000N的物体,杆及轮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和E以及AO杆上的O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静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1-3 试画出图示各结构中构件AB的受力图1-4 试画出两结构中构件ABCD的受力图1-5 试画出图a和b所示刚体系整体各个构件的受力图1-5a1-5b1- 8在四连杆机构的ABCD 的铰链B 和C 上分别作用有力F 1和F 2,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试求二力F 1和F 2之间的关系。

解:杆AB ,BC ,CD 为二力杆,受力方向分别沿着各杆端点连线的方向。

解法1(解析法)假设各杆受压,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共点力系平衡方程,对B 点有:∑=0x F 045cos 02=-BC F F对C 点有:∑=0x F 030cos 01=-F F BC解以上二个方程可得:22163.1362F F F ==解法2(几何法)分别选取销钉B 和C 为研究对象,根据汇交力系平衡条件,作用在B 和C 点上的力构成封闭的力多边形,如图所示。

对B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0245cos BC F F = 对C 点由几何关系可知: 0130cos F F BC =解以上两式可得:2163.1F F =2-3 在图示结构中,二曲杆重不计,曲杆AB 上作用有主动力偶M 。

试求A 和C 点处的约束力。

解:BC 为二力杆(受力如图所示),故曲杆AB 在B 点处受到约束力的方向沿BC 两点连线的方向。

曲杆AB 受到主动力偶M 的作用,A 点和B 点处的约束力必须构成一个力偶才能使曲杆AB 保持平衡。

AB 受力如图所示,由力偶系作用下刚体的平衡方程有(设力偶逆时针为正):0=∑M 0)45sin(100=-+⋅⋅M a F A θ aM F A 354.0=其中:31tan =θ。

对BC 杆有:aM F F F A B C 354.0=== A ,C 两点约束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4FF解:机构中AB杆为二力杆,点A,B出的约束力方向即可确定。

由力偶系作用下刚体的平衡条件,点O,C处的约束力方向也可确定,各杆的受力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动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动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动力学I 》第一章 运动学部分习题参考解答1-3 解:运动方程:θtan l y =,其中kt =θ。

将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并将030=θ代入得34cos cos 22lklk l y v ====θθθ&& 938cos sin 2232lk lk y a =-==θθ&&1-6证明:质点做曲线运动,所以n t a a a +=, 设质点的速度为v ,由图可知:a a v v yn cos ==θ,所以: yv va a n =将c v y =,ρ2n va =代入上式可得 ρc v a 3=证毕1-7证明:因为n2a v=ρ,va a v a ⨯==θsin n所以:va ⨯=3v ρ证毕1-10解:设初始时,绳索AB 的长度为L ,时刻t 时的长度 为s ,则有关系式:t v L s 0-=,并且 222x l s +=将上面两式对时间求导得:0v s -=&,xx s s &&22= 由此解得:xsv x-=& (a ) (a)式可写成:s v x x 0-=&,将该式对时间求导得: 2002v v s x x x =-=+&&&& (b)将(a)式代入(b)式可得:3220220xlv x x v x a x -=-==&&&(负号说明滑块A 的加速度向上)1-11解:设B 点是绳子AB 与圆盘的切点,由于绳子相对圆盘无滑动,所以R v B ω=,由于绳子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因此绳子上A 、B 两点的速度在 A 、B 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即: θcos A B v v = (a ) 因为xR x 22cos -=θ (b ) 将上式代入(a )式得到A 点速度的大小为: 22Rx x Rv A -=ω (c )由于x v A &-=,(c )式可写成:Rx R x xω=--22&,将该式两边平方可得: 222222)(x R R x x ω=-&将上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可得:x x R x x R x x x &&&&&2232222)(2ω=--将上式消去x &2后,可求得:22242)(R x xR x --=ω&&由上式可知滑块A 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其大小为 22242)(R x xR a A -=ω1-13解:动点:套筒A ;动系:OA 杆; 定系:机座; 运动分析:o vAxω OθAvAx ωO BvB Ra ve vr vxyoanavy vθ θxyo anatθ.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重庆大学理论力学

重庆大学理论力学
不致下滑(支架自重不计)。
解: (1)解析法
取支架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平衡方程为
Fx 0, FNA FNB 0
F
Fy 0, FA FB F 0
C
MO(F) 0 ,
d
x
hFNA 2 (FA FB ) xF 0 14
静力学
第五章 摩擦
例题5-3
即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显然有Fs=F,因此静
摩擦力也是约束力,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然而,它并不
能随F的增大而无限地增大。而有一个最大值Fmax,称为 最大静摩擦力,此时物体 处于平衡的临界状态。当主动力
F大于Fmax时,物体将失去平衡而滑动。即
0 Fs Fmax
(a)
(b)
4
静力学
补充方程
FA fs FNA , FB fs FNB
联立求解得
FNA FNB 2F,
x 40 cm
(2)几何法
支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
h h1 h2

(x

d 2
)
tan
jf

(x

d 2
)
tan
jf
解得 x h 40 cm
2 tan jf
由以上二个例子可以看出,当有摩擦处的约束力以全 约束力形式给出,如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三力平衡汇交 定理且几何关系又较简单,用几何法往往较方便。
Fx 0, F FA FB 0
F
C
P
A
FA
FB x
B
Fy 0, FNA FNB P 0
补充方程
FA fs FNA , FB fs FNB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课后习题解答

4日1-1试画出以下各题中圆柱或圆盘的受力图。

与其它物体接触处的摩擦力均略去。

解:1-2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杆的受力图。

(a) B(b)(c)(d)A(e)A(a)(b) A(c)A(d)A(e)(c)(a)(b)98 解:1-3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AB 梁的受力图。

(d)(e)BB(a)B(b)(c)F B(a)(c)F (b)(d)(e)解:1-4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拱ABCD ;(b) 半拱AB 部分;(c) 踏板AB ;(d) 杠杆AB ;(e) 方板ABCD ;(f) 节点B 。

解:(a)F (b)W(c)(d)D(e)F Bx(a)(b)(c)(d)D(e)W(f)(a)D(b)B(c)BF D1-5 试画出以下各题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 结点A ,结点B ;(b) 圆柱A 和B 及整体;(c) 半拱AB ,半拱BC 及整体;(d) 杠杆AB ,切刀CEF 及整体;(e) 秤杆AB ,秤盘架BCD 及整体。

解:(a)(d)FC(e)WB(f)F FBC(c)(d)AT F BAF (b)(e)(b)(c)(d)(e)CAA C’CDDB2-2 杆AC 、BC 在C 处铰接,另一端均与墙面铰接,如图所示,F 1和F 2作用在销钉C 上,F 1=445 N ,F 2=535 N ,不计杆重,试求两杆所受的力。

解:(1) 取节点C 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注意AC 、BC 都为二力杆,(2) 列平衡方程:12140 sin 600530 cos6005207 164 o y AC o x BC AC AC BC F F F F F F F F F N F N=⨯+-==⨯--=∴==∑∑ AC 与BC 两杆均受拉。

2-3 水平力F 作用在刚架的B 点,如图所示。

如不计刚架重量,试求支座A 和D 处的约束力。

解:(1) 取整体ABCD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画封闭的力三角形:(2)F 1F FDF F AF D211 1.122D A D D A F F FF F BC AB AC F F F F F =====∴===2-4 在简支梁AB 的中点C 作用一个倾斜45o 的力F ,力的大小等于20KN ,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解答(赫桐生_高教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解答(赫桐生_高教版)

第一章习题1-1.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习题1-2.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习题1-3.画出下列各物系中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解:第二章习题2-1.铆接薄钢板在孔心A、B和C处受三力作用如图,已知P1=100N沿铅垂方向,P2=50N沿AB方向,P3=50N沿水平方向;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属平面汇交力系;合力大小和方向:习题2-2.图示简支梁受集中荷载P=20kN,求图示两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反力。

解:(1)研究AB,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相似关系:几何关系:约束反力:(2) 研究AB,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相似关系:几何关系:约束反力:习题2-3.电机重P=5kN放在水平梁AB的中央,梁的A端以铰链固定,B端以撑杆BC支持。

求撑杆BC所受的力。

解:(1)研究整体,受力分析:(2) 画力三角形:(3) 求BC受力习题2-4.简易起重机用钢丝绳吊起重量G=2kN的重物,不计杆件自重、磨擦及滑轮大小,A、B、C三处简化为铰链连接;求杆AB和A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铰A,受力分析(AC、AB是二力杆,不计滑轮大小):建立直角坐标Axy,列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AB杆受拉,BC杆受压。

(2) 研究铰A,受力分析(AC、AB是二力杆,不计滑轮大小):建立直角坐标Axy,列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AB杆实际受力方向与假设相反,为受压;BC杆受压。

习题2-5.三铰门式刚架受集中荷载P作用,不计架重;求图示两种情况下支座A、B的约束反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AC是二力杆);画力三角形:求约束反力:(2)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力三角形:几何关系:求约束反力:习题2-6.四根绳索AC、CB、CE、ED连接如图,其中B、D两端固定在支架上,A端系在重物上,人在E点向下施力P,若P=400N,α=4o,求所能吊起的重量G。

解:(1) 研究铰E,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由图知:(2) 研究铰C,受力分析,画力三角形:由图知:习题2-7.夹具中所用的两种连杆增力机构如图所示,书籍推力P作用于A点,夹紧平衡时杆AB与水平线的夹角为;求对于工件的夹紧力Q和当α=10o时的增力倍数Q/P。

理论力学动静法

理论力学动静法

JO
③若ε=0且转轴过质心C,则
FJ

0,
M
J O
0
14
三、刚体作平面运动 假设刚体具有质量对称平面,并且平行于该平面作平面运
动。此时,刚体的惯性力系可先简化为对称平面内的平面力系。 刚体平面运动可分解为
随基点(质点C)的平动:F J MaC
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 M
J C
JC
F J MaC 作用于质心C
MJ C
JC
无论刚体作什么运动,惯性力系主矢都等于刚体质量与质
心加速度的乘积,方向与质心加速度方向相反。
15
[*例1] 均质杆长l ,质量m, 与水平面铰接, 杆由与平面成0角位
置静止倒下。求开始倒下时杆AB的角加速度及A点支座反力。
解: (1)研究对象:杆AB
人用手推车 F ' F ma
力 F '是由于小车具有惯性,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对于
施力物体(人手)产生的反抗力。称为小车的惯性力。
定义:质点惯性力 F J ma
加速运动的质点,对迫使其产生加速运动的物体的惯 性反抗的总和。
3
①F J 大小:FJ = ma ② F J方向:与 a 相反
MJ C
JC
作用在C点
实际应用时可将惯性主矢分解:
FJ
MaC
M (ac
acn ) Mac
Macn
F J

FJ n
13
讨论:
①若ε=0,转轴不通过质点C ,向转轴简化,则
FJ
MaC

MaCn
,
M
J O
0
②若转轴过质点C,且0,则

理论力学选择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选择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1-1.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这是(A)它们作用在物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B)它们作用在刚体系统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C)它们作用在刚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它们作用在变形体上,使之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1-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F1 = - F2,则表明这两个力(A)必处于平衡;(B)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一定平衡;(D)必不平衡。

1-3. 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A)同一个刚体系统;(B)同一个变形体;(C)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D)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1-4. 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中的两个分力和它们的合力的作用范围(A)必须在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点上;(B)可以在同一物体的不同点上;(C)可以在物体系统的不同物体上;(D)可以在两个刚体的不同点上。

1-5. 若要将作用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其它点而不改变它的作用,则其移动范围(A)必须在同一刚体内;(B)可以在不同刚体上;(C)可以在同一刚体系统上;(D)可以在同一个变形体内。

1-6.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的适用范围是(A)只适用于刚体的内部;(B)只适用于平衡刚体的内部;(C)对任何宏观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D)只适用于刚体和刚体系统。

1-7. 作用在刚体的同平面上的三个互不平行的力,它们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这是刚体平衡的(A) 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B) 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C)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D) 非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1-8. 刚化公理适用于(A)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体;(B) 只适用于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变形体; (C) 任何受力情况下的物体系统;(D) 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和物体系统都适用。

理论力学课后问题详解(范钦珊)

理论力学课后问题详解(范钦珊)

C(a-2)DR(a-3)(b-1)DR第1篇 工程静力学基础第1章 受力分析概述1-1 图a 、b 所示,Ox 1y 1与Ox 2y 2分别为正交与斜交坐标系。

试将同一力F 分别对两坐标系进行分解和投影,并比较分力与力的投影。

习题1-1图解:(a )图(c ):11 s i n c o s j i F ααF F +=分力:11 cos i F αF x = , 11 s i n j F αF y =投影:αcos 1F F x = , αs i n 1F F y =讨论:ϕ= 90°时,投影与分力的模相等;分力是矢量,投影是代数量。

(b )图(d ): 分力:22)cot sin cos (i F ϕααF F x -= ,22sin sin j F ϕαF y = 投影:αcos 2F F x = , )cos(2αϕ-=F F y讨论:ϕ≠90°时,投影与分量的模不等。

1-2 试画出图a 和b习题1-2图比较:图(a-1)与图(b-1)不同,因两者之F R D 值大小也不同。

(c )2x(d )1-3 试画出图示各物体的受力图。

习题1-3图B或(a-2)(a-1)(b-1)F(c-1) 或(b-2)(e-1)F(a)1-4 图a 所示为三角架结构。

荷载F 1作用在铰B 上。

杆AB 不计自重,杆BC 自重为W 。

试画出b 、c 、d 所示的隔离体的受力图,并加以讨论。

习题1-4图1-5 图示刚性构件ABC 由销钉A 和拉杆D 支撑,在构件C 点作用有一水平力F 。

试问如果将力F 沿其作用线移至D 或E (如图示),是否会改为销钉A 的受力状况。

解:由受力图1-5a ,1-5b和1-5c 分析可知,F 从C 移至E ,A 端受力不变,这是因为力F 在自身刚体ABC 上滑移;而F 从C 移至D ,则A 端受力改变,因为HG 与ABC 为不同的刚体。

1(f-1)'A(f-2)1(f-3)F F'F 1(d-2)AF yB 21(c-1)F A B1FDx y(b-2)1(b-3)F yB 2 F A B1B F习题1-5图AxF'(b-3)E D(a-3)B(b-2)(b-1)F 'CDDF EFBC(c)AxF1-6 试画出图示连续梁中的AC 和CD 梁的受力图。

大学生 理论力学 试题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大学生 理论力学 试题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理论力学试题一、概念题(1-4题每题3分,5-6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一等边三角形薄板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处于静止,当沿其三边AB 、BC 、CD 分别作用力1F、2F 、3F 后,若该三力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则 。

(A)板仍保持静止; (B)板作平动; (C )板作转动; (D)板作平面运动。

2、如图所示,均质杆AB 重P , A 端靠在摩擦角20=m ϕ的斜面上,欲使杆AB 在水平位置A 端不向下滑动,则吊绳倾角α的最大值为 。

3、一空间力系向某点O 简化后的主矢和主矩分别为:k j R88+=',k M O 24=,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

4、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均质圆盘在自身所在的平面 内作平面运动,在图示位置时,若已知图形上A 、B 两点的 速度如图所示,且已知B 点的速度大小为B v ,则圆盘的动量 的大小为 。

5、如图均质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r ,绕O 轴转动的 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ε,偏心距为e 。

则刚体惯性力系 向转轴简化所得到的惯性力的大小=gF ;和惯性力偶的矩的大小=g OM 。

6、如图所示平衡系统,若用虚位移原理求M 和F 的关系。

请在图上画出系统的虚位移图;其虚功方程 为 。

AB(题2图) B v(题4图)(题5图)二、图示平面结构由三杆AC 、BC 、DE 铰接而成, 所受载荷和尺寸如图所示。

已知: q 、a ,且qa F 2=、22qa m =。

若不计各杆自重,试求铰E处的约束反力。

(16分)三、图示机构,已知带滑道的圆盘以匀 角速度0ω转动,已知:l B O A O 2121==, l AB O O 2321==,求机构在图示位置(211OO A O ⊥)时,折杆A O 2的角速度 和角加速度2ω和2ε。

(15分)四、图示机构在铅垂面内运动,滑块A以匀速v沿倾角为60滑道斜向下运动,通过长度为r l 4=的连杆AB带动半径为r 的圆盘B在水平固定面上作纯滚动。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共76页

理论力学(重庆大学)课后习题答案共76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理论力学试题题目含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试题题目含参考答案

理论力学部分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 )2.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4.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 )5.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 )6.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 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1F 和2F ,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

① 1F -2F ;② 2F -1F ;③ 1F +2F ;2.三力平衡定理是 。

① 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 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 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3.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

① 二力平衡原理; ②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 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④ 力的可传性原理;⑤ 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4.图示系统只受F 作用而平衡。

欲使A 支座约束力的作用线与AB 成30︒角,则斜面的倾角应为________。

① 0︒; ② 30︒;③ 45︒; ④ 60︒。

5.二力A F 、B F 作用在刚体上且0=+B A F F ,则此刚体________。

①一定平衡; ② 一定不平衡;③ 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3.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等效的条件是。

4.在平面约束中,由约束本身的性质就可以确定约束力方位的约束有,可以确定约束力方向的约束有,方向不能确定的约束有(各写出两种约束)。

第十二届(2019)周培源力学竞赛理论力学部分全部题按华科教材的动静法套路的解答

第十二届(2019)周培源力学竞赛理论力学部分全部题按华科教材的动静法套路的解答

2019周培源力学知识竞赛理论力学试题与解答(动静法方法)(个人解答,仅供本课堂学生参考)【思路】按教材如何选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判据,该题为多个自由度系统,优选动静法。

按教材动静法的范式流程,建立任意k i ω31ωω+=,k j i ε321εεε++=求解结果的表达式,然后应用第(2)(3)问的条件。

只是空间问题,只是刚体上任意2点M 和A 的速度和加速度关系式分别为教材式(6.9)和(6.11)空间矢量形式。

AM A AM A M r ωv v v v ⨯+=+=;t MA n MA A M a a a a ++=;其中)(AM MA n MA r ωωv ωa ⨯⨯=⨯=,MA t MA r αa ⨯=。

下面按教材动静法的范式流程,按部就班走下去即可。

第1问:自由度=7.按教材计算自由度的方法1:对于完整系统,需要7个独立坐标(广义坐标)确定系统的位形,其中球6个+质点1个,独立坐标数就是自由数。

也可按教材方法2:9个独立动力学方程,质点有2个独立的限制位移的约束反力。

若是非完整系统,给定的一个加速度视为一个二阶非完整约束,那么,按非完整系统计算自由度的方法,自由度就是7个广义坐标减去1个非完整约束=6。

但该题是完整系统。

故DOF=7.第2和3问:【解法1:空间动力学直接动静法】二求加速度问题设k i ω31ωω+=(该题第2和第3问具有此通式),k j i ε321εεε++=。

根据题意有i i a j v i r r -=-====r v r n r r OA 2,,(a1)1)按教材动静法流程,惯性力简化后(未给出)。

2)确定至少所需列的动力学方程数目KK=7个自由度-1个已知相对切向(0=t r a )=6个3)静力学列6个方程的流程:原则:尽量不引入不待求未知力(该题是A 与滑道的作用力)。

具体方法:先整体,再局部。

A ωε1A【整体】空间平衡问题,正好可列6个方程。

因此A O O A M m M m a a a a -=⇒=+0(1)【相当于列了3个方程,还差3个】根据教材静力学空间问题总结的方法,对于空间平衡问题处,一般对轴取矩,不对点取矩,只能对过一点不超过3根轴取矩。

《理论力学》章节典型例题(含详解)—精品文档

《理论力学》章节典型例题(含详解)—精品文档

《理论力学》章节典型例题(含详解)A 卷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

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偶矩M=18kN.m 。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

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解: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

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º角。

ΔEAK=ΔFBM。

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

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

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F。

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

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作用力D求各杆的内力。

2-3 重为1P =980 N ,半径为r =100mm 的滚子A 与重为2P =490 N 的板B 由通过定滑轮C 的柔绳相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动静法
M F 0
I I i
I MC [FxI cos (FyI mg)sin ]l / 2 0
FT m1 m2 a (2)
m2 g
物快:
m F 0
A
FT 1 F1I 0.5 m1 g 0.25 0
FN FN
0.5m
m1 m2 a 0.5m1a 0.25m1 g
0.25 100 a g 2.45m / s 2 100
x
1 F0 y mg cos 4
15.10:均质杆AB长为l,质量为m, • 自铅直位置开始A端沿墙壁向下滑动,B端沿水平面滑动, AB保持在铅直平面内。不计摩擦,求杆AB任一瞬时的角速 度和角加速度用位置角q表示。 • 解:刚体作平面运动,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
Fx I maCx mxc Fy I maCy myc
F0 y
F
l
C
I 0n
l

A
3g cos 2l 3g d cos d 2l
P
(a)
3g sin / l
15.8解:惯性力系向O点简化,得主矢量和主矩
F0In ml 2 / 2, F0I ml / 2
3g cos / 2l 3g sin / l
m1 g
15.8解:惯性力系向O点简化,得主矢量和主矩
F mR , F mR
I 0n 2 I 0
1 2 M J O ml 3
I O
由动静法列平衡方程
M
2
B
(F ) 0 :
F0 x
mgl cos / 2 0
ml / 3 mgl cos / 2 0
由动静法列平衡方程
1 2 M J O ml 3
I O
F0 x
F0I

I O F 0: F F mg sin 0 x 0x 0n F0 y
5 F0 x mg sin 2
F
l
C
I 0n
l

A
P
(a)
I F 0: F F y 0y 0 mg cos 0
15.5 如图所示,均质杆AB长50cm,质量为4kg,置于光滑水平 面上。在杆的B端作用一水平推力FP=60N,使杆沿FP力方向作 直线平动。试求AB杆的加速度及θ角之值。
解:
M
B
(F ) 0 :
I p
mgl cos F I l sin 0 mg g 9.8 tan 6.533 ma a 1.5 33.160 F I ma
主矩,质心C的运动是以O为圆心的
圆周运动,因此惯性力系的主矢量 可分为切向和法向两个方向的分力, 并直接按照惯性力的定义可求得;
1 2 F mR , M J C mR 2
I R 2 4 I C
向C点的简化结果
1 F mR , M mR 2 2 • 惯性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
习题15—1, 5,7,8, 9,10, 14, 15 18,
15.1 均质圆盘D,质量为m,半径为R。设在图示瞬时绕 轴O转动的角速度为ω,角加速度为a 。试求惯性力系向C点 及向A点简化的结果。 解: C点为定轴转动均质圆盘D的质心,
本题中,质心与转轴不相重合, 惯性力系向质心简化应得到惯性力系的主矢量和
0.5m
解:受力分析如图
1m
m1 m3 m2
F3I a
FT
m3 m3 g
F m3 a
I 3
FT F m3 g 0, FT m3 g a
I 3
FT m3 g a (1)
FT a
0.5m
m1 g
整体:
FI
1m
I F 0, F F 0 x T
15.7 如图所示,轮轴O具有半径R和r,对于O轴的转动惯量 为Jo,在轮轴上系有两物体A和B,其质量分别为m1和m2,若 此轮轴按逆时针的转向转动。试求轮轴的角加速度α。 解:受力分析如图,
I 1 I 2
a1 R , a2 r
I
α
R
F m1R , F m2r , M J0
A a
B θ mg
F 60 2 X 0 : F F 0, F ma , a 15 m / s m 4
I
14.6 图示矩形块质量m1=100kg,置于平台车上。车质量为 m2=50kg,此车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车与矩形块在一起由 质量为质量为m3的物体牵引,使之做加速运动。设物块与车 之间的摩擦力足够阻止相互滑动,求能够使车加速运动的质 量m3的最大值,以及此时车的加速度大小。
再代入(1)、(2)得:
FT a
A
m1 g
1m
F1I
Ff
FN
m3 50kg
14.7 均质杆CD的质量为m=6kg,长为l=4m,可绕AB梁 的中点C轴转动如图示。当CD处于θ=300,已知角速度 ω=1rad/s,角加速度α=0,不计梁重,试求梁的支座反力。
D ω
30
0
A
4m
C
4m
B
习题 14.7图
M F 0:
O
O a1
A
I F 1
r
MI
m g F R M m g F r 0
1 I 1 I 2 I 2
B
a2 m2 g F2I
m1 g m1R R J 0 m2 g m2r r 0
m1 m2 g J 0 m1 R m2 r
I MC J C ml 2 /12
其中
l xc sin 2 l yc cos 2
对时间求二阶导数,得
l xc sin 2
yc
l cos 2
l l 2 y ( cos 2 sin ) xc ( cos sin ) c 2 2
I R 2 4 I C
• 可以利用惯性力系向C点的简化结果,主矢量的大小与简化 中心位置无关,因此,向C、A简化结果相同,差别在主矩, 可利用力的平移定理,利用简化到C的主矢量和主矩求得惯 性力系向A点简化的结果。
FRI mR 2 4 1 M mR 2 mR 2 2 2
I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