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害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损伤2.寄主3.非侵染性病原4.症状5.病症6.菌丝体7.无性繁殖8子实体9.真菌的生活史10.转主寄生11.半知菌12.寄生性13.致病性14.植物的抗病性15.病程16.系统侵染17.侵染循环18.植物病害流行二、填空题1.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植原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寄生藻类、螨类等。

通常将这类病原称为或,如属于菌类的(如真菌,细菌)又称为。

2.凡是由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寄生性病害。

3.由非生物因子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没有传染性,没有侵染过程,称为或,也称生理性病害。

4.真菌的发育可分为与两个阶段。

5.真菌菌丝体的变态类型有、、、、。

6.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和,分别产生、。

7.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和。

8.白粉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为色,寄生在植物的叶片,嫩梢,花器和果实和体表上形成一层状物,故引起的病害通称。

9.有的锈菌必须经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此现象称。

10.植物病毒病在症状上只有明显的,不出现。

11.植物病毒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

1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13.根据寄生性种子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又将分为和。

14.菟丝子与寄主植物接触时形成,伸入寄主。

15.侵染程序包括、、和四个时期。

16.真菌侵入途径包括、和三种方式。

17.细菌侵入途径只包括和两种方式。

18.病毒只能从侵入。

19.病原物侵入期,环境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20.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范围,只限于附近,称为局部侵染。

21.侵染循环包括3个基本环节:病原物的;病原物的,病原物的。

2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

23.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是、、。

24.当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生长时,可导致。

25.造成植物病害流行时,环境条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三、选择题:1.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是()。

园林植物病虫害总结(第一、二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总结(第一、二章)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病原;病原物;寄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症状;病状;病征。

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原因(围绕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一)植物病原真菌1、概念:真菌;菌丝;菌丝体;营养体;菌丝变态结构(吸器;假根;附着胞);菌丝结构(菌核;子座;菌索);子实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生活史;2、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分别有哪几种?3、半知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4、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几种?5、锈菌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及其具体内容?6、重要病原真菌:(1)接合菌:根霉菌(Rhizopus)。

(2)子囊菌:外囊菌属(Taphr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单丝壳属(Sphaerotheca);叉丝壳属(Microsphaer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钩丝壳属(Uncinula);黑腐皮壳属(Valsa);核盘菌属(Sclerotinia);散斑壳属(Lophodermium);斑痣盘菌属(Rhytisma)。

(3)担子菌:柄锈菌属(Puccinia);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柱锈菌属(Cronartium);栅锈菌属(Melampsora);黑粉菌属(Ustilago);外担子菌属(Exobasidium)。

(4)半知菌:丝核菌属(Rhizoctonia);葡萄孢属(Botrytis);镰孢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ctotrichum);壳针孢属(Septoria)。

(5)卵菌霜霉菌目: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白锈菌属(Albugo);霜霉属(Peronospora)。

(二)植物病原病毒1、概念:病毒;病毒粒体;复制增殖。

2、病毒病害的主要症状有哪些?3、病毒的侵入方式及传染途径有哪些?(三)植物病原细菌1、植物病原细菌的结构?2、细菌性病害标志——菌脓!!3、植物病原细菌的侵入途径有哪些?4、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途径是什么?5、重要病原细菌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要点(红色字体和青绿色标注是2014年7月7日考试原题,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控制害虫的科学。

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构造等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

性二型: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

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株。

菌脓:在园林植物病部溢出含细菌的脓状黏液称为菌脓。

多胚生殖:1个卵内可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胚胎,并能发育成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由幼虫期转变到成虫期状态的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指成虫的特征随着幼虫的生长和发育而逐步显现。

全变态:指具有四个不同虫期即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变态类型。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做非侵染性病害。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称潜育期。

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外观不正常变化。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

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或者非生物病原侵染后。

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害预测:指依据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和必要的因素监测,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未来病害的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做出决定性或定量估计的过程。

水平抗性:是指植物的某个品种能抵抗病原物的许多生理小种。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说明:红字体的必须掌握,复习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要全部多见多记(通常为原题),必须记住具体俩种病害(如锈病、苗木猝倒病)和俩种虫害(如松毛虫、天牛)的防治,便于举例时应用。

判断题除判断外仍须改错,如果于判断不清时,建议打“×”。

于复习判断题时要知道对错的原因。

如果时间允许,凡是问答题要尽量多答.第壹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和本质壹、名词:1.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3.症状:4.病状:5.病症:二、判断:1.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均是侵染性病害。

2.所有的林木病害均表现出病症。

3.部分真菌、细菌、空气污染、低温于特定条件下均能引起林木病害,因此均可称为病原。

4.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因素能引发林木病害,它们均具有侵染性。

5.壹般病害除于外观表现出症状外,其内部往往会发生壹系列的生理,解剖结构方面的病变。

三、多项选择:1.能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通常包括()A、真菌B、细菌C、昆虫D、线虫E、支原体2、()引起的林木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

A、真菌B、二氧化硫污染C、细菌D、机械损伤E、低温冻害3、()引起的林木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害A、病毒B、低温冻害C、寄生性种子植物D、营养缺素症E、细菌4、林木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症组成,于感病林木外观表现出的()应归属于病症。

A、植物叶片变色B、组织腐烂C、霉层D、白粉层F、斑点5、林木感病后,于植物外观表出的()应属于病状。

A、组织坏死B、萎茑C、变色D、肿瘤E、霉层四、简答或论述题: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于诊断上的应用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壹、名词:1.真菌的有性繁殖:2.真菌的无性繁殖:3.真菌的子实体:4.真菌的生活史:5.转生寄生现象:6.病毒:7.分生孢子:8.真菌:9.吸器:10、锁状联合11、非侵染性病原:12.非侵染性病害13.不可见危害:14.灼伤:15.药害:二、多项选择1、下列真菌所产生的结构中,属于菌丝变态的是()A、吸器B、菌索C、假根D、子座E、菌核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A、分生孢子B、卵孢子C、接合孢子D、孢子囊孢子E、担孢子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包括()A、担孢子B、子囊孢子C、厚垭孢子D、分生孢子E、孢子串孢子4、真菌菌丝的主要功能主要有()A、吸收营养B、顶端生长C、代替性功能D、生长潜力E、横向生长5、下列各种病原物中,()属于异养生物。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1、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由于受到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够忍受的程度,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观赏价值下降、园林景色破坏,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直接导致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的因素3、病原分为:生物性病原:菌物、细菌、病毒和植原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及其他生物性病原:藻类、类病毒、类立克次式体)非生物性病原:不适于园林植物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一系列因素4、由于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由于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叫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5、症状:园林植物受生物获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状态6、病状:变色、坏死、枯萎或萎蔫、畸形、流脂或流胶7、病症:病原物在寄住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粉霉状物、锈状物、膜状物或线状物颗粒状物、伞状物及马蹄状物、胶状物)8、菌物两种形态特征:一类是:在功能上履行营养机能的营养体;一类是由营养体转变而成(或产生)形态结构复杂的各种繁殖体9、无隔菌丝(低等菌物):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连通多核的细长单细胞有隔菌丝(高等菌物):菌丝具有许多横隔膜10、营养体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环11、无性孢子:游动孢子、饱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12、无性孢子的特点:①多发生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常可循环多次②数量大,一个季节可繁殖若干代③能迅速繁殖和传播蔓延④寿命短⑤起再侵染作用13、菌物有性生殖的过程: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14、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但孢子(休眠孢子囊)15、双名法:前一个是属名,后一个是种名16、菌物病害的症状: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菌核17、柯赫氏法则:①在病原植物上常伴随一种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钝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无接种到相同品种的键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寄主上再分离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无相同18、植物病毒对外界环境影响的稳定性:①稀释限点:保持病毒侵染力最高稀释度②钝化温度:处理10分钟是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③体外存活期:在室温(20-22度)下,病毒抽提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19、植原体:是一类引起植物黄化类型病害和非螺旋形菌原体20、园林植物植原体病害的特点:①症状类型:丛生、矮缩、小叶与黄化②传染方式:主要依靠韧皮部取食的昆虫21、园林植物线虫病的症状:①地下根部症状肯那个表现为根结或根肿、根痕、根的过度分枝及根尖损伤,以及当线虫侵染时伴随着致病性或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物感染而引起的根腐②在根部症状出现的同时,植株地上部往往随之出现非特征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的减退,与缺素症状相似的叶片发黄,整株萎蔫,枯萎死亡22、病原物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提取的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23、寄生物从寄住植物上获得养分的营养方式:一种是死养生物,一种是活养生物和半活养生物24、死养生物:病原物在侵入寄猪活组织之前先将细胞杀死,然后侵入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25、活养生物:从活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半活养生物:侵染活组织,并吸收营养,但当组织死亡后,还能继续发展和形成孢子26、(了解)病原物按获得营养的方式分:①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有机体中获取营养②兼性腐生物:寄生性强,在寄主缺乏时,也可以腐生生活③兼性寄生物:寄生性很强,大部分为弱寄生菌,偶尔发生在生长势较差的植物上④腐生物:只能利用死的有机体作营养来源27、化学致病作用: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对寄主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干扰,如差生的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28、抗病性: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及减轻所造成损害的能力2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在失误体内繁殖和扩展,使寄主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30、病原物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浅育期和发病期31、侵染循环:越冬、传播、病程32、侵入期:直接侵入、自然伤口侵入和伤口侵入33、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寄主植物上的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34、病原物越冬和越夏主要有五个方面:①种子、苗木和无性繁殖器官②病株及残体③土壤④粪肥⑤昆虫活其他介体35、病原物:①气流传播②雨水传播③生物介体传播④人为因素36、初侵染: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37、再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又侵染健康的植物38、病害流行: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39、单年流行病害:是指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病原物数量会不断的积累,并导致病害流行成灾40、单年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采用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措施,控制或降低病害流行率41、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害从少量发生起,需要经过若干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42、积年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以控制每年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43、植物病害流行需具备三方面的因素:①大量的强致病力的病原物②大面积集中栽培的感病寄主植物③有利于病原物发生和繁殖的环境条件44、流行病害主要因素:①寄主植物②病原物③环境条件第十章昆虫的形态与功能1、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2、昆虫的基本特征:3对足、2对翅、1对触角;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变态:具外骨骼3、昆虫的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4、触角的类型典型的例子:蝴蝶1刚毛状:蝉、蜻蜓2丝状:蝗虫、蟋蟀3念珠状:白蚁4锯齿状:锯天牛、叩头甲、绿豆象雌虫5栉齿状:绿豆象雄虫6双栉齿状:毒蛾、樟蚕蛾7膝状:蜜蜂8具芒状:蝇类9环毛状:雄蚊10棍棒状:菜粉蝶11锤状:皮囊12鳃叶状:金龟甲5、昆虫的刺吸式口器与咀嚼式口器的区别:刺吸式口器:是吸食植物汁液或动物汁液的昆虫所具有。

园林植物病害复习资料(1)

园林植物病害复习资料(1)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程:园林植物遭受其他生物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后,首先是正常的生理程序发生改变,继而导致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病态,称为病理变化过程。

损伤:如果植物在瞬间或极短的时间内因外界因素的突然袭击而受到伤害或破坏,如受到昆虫、其他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以及冰雹、台风等袭击,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就不能称为病害,而称为损伤.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因素则称为诱因。

1.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互相传染的.3.寄主: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4.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应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5.寄生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7.植物病害发生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分生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2.转主寄生现象:有的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完成全部生活史.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它是一种抗逆性结构,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4.厚垣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是菌丝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二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具有一定的抗逆性.5.症状:6.子座:由菌丝或由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形成的(此时称为假子座),一般为垫状,也有球状或其他形状,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孢子也能抵抗不良环境.7.试比较植物病原病毒和植原体在基本特性、引起植物的症状和传播特性方面的异同点。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题

名词解释1、羽化2、补充营养3、龄期4、昆虫生活年史5、滞育6、真菌的生活史7、病原物8、假死性9、植物病害10、转主寄生11、病原物的寄生性:12、病毒的稀释终点:13、半寄生种子植物:14、病原物的再次侵染:15、昆虫的性外激素:16、致死中量(LD):5017、补充营养18、龄期19、农药的致死中量20、多胚生殖21、昆虫的假死性22、农药的规格23、综合治理24、昆虫的胚后发育25、病症26、病原物的致病性27、侵染循环28、病毒的致死温度29、发育起点30、昆虫的变态31、世代重叠填空1、昆虫的触角由、、三部分组成。

触角的类型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蜜蜂的触角为状,蝶类的触角为状,金龟甲的触角为状,叩甲的触角为状,白蚁的触角为状。

2、昆虫的足由、、、、和六部分组成。

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昆虫的足特化成各种类型,其中,蝗虫的后足为,螳螂的前足为,蝼蛄的前足为。

3、昆虫的翅按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天牛的前翅为,蛾的前后翅均为,蓟马的前后翅均为,蝽的前翅为,寄蝇的后翅特化为,蜜蜂的前后翅为。

4、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称为,其典型的形态是,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分化为特殊的变态结构,如、、和。

5、真菌通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常见有有性孢子有、、、四种。

6、感病植物本身在生理、解剖、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各种不正常特征称为,主要的类型有、、、、。

7、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的子实体常见的类型有、、及四种。

8、确定昆虫针插部位的原则是既能使虫体平衡又不破坏分类特征,因此,半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直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鞘翅目的针插部位是,鳞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双翅目昆虫的针插部位是。

9、昆虫的采集标签的内容主要是、、和。

10、鳞翅目成虫翅上的常见线条有、、、、和。

11、病毒的传播可分为和传播两大类。

传播是指通过感病植物或带毒体本身的无性繁殖材料或有性繁殖材料来完成的。

传播是指由带毒的或本身受感染的其他生物介体来完成的传播方式。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损害。

2、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适合,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种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也叫生理性病。

3、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为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4、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

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

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的各种异常变化。

6、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8、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

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9、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事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

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10、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11、有性生殖: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

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

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

多在生长后期。

12、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杂合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通过非整倍体分裂不断丢失染色体实现单倍体化,最终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过程。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00000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病害部分复习提纲0000000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病害部分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侵染性病害
2、症状
3、病症
4、真菌的生活史
5、侵染循环
6、初侵染
7、再侵染
8、植物检疫
9、园林技术防治
1、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植物病害常见的病状类型有哪些?病症类型有哪些?
3、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有哪几个环节组成?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哪几种?
4、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对于搞好病害的防治有哪些实际意义?
5、根据植物病害流行的季节变化,植物病害在全年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哪几个时期?
6、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原则是什么?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或防治措施)可分为哪几大类?
7、根据病害的症状表现,叶部上的常见病害类别有哪几大类?
8、论述紫薇白粉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

9、论述草坪草锈病的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

10、如何识别仙客来灰霉病?论述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1、如何识别月季黑斑病?论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措施?
12、幼苗猝倒病的症状有哪几种类型?论述猝倒病的药剂防治?
13、在查阅某一种具体病害的资料时,或者说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诊断和防治某一病害的时候,应从哪几个方面掌握该病害?为什么?分要点展开说明。

(在某公园,某种园林植物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发生严重,需要调查、查阅资料,并制订防治方案。

我们应该关注该病害的哪些方面?为什么?分要点展开说明。

)。

2024年园林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园林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2024年园林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一、选择题1.园林植物根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空气B.昆虫C.雨水D.种子和土壤正确答案:D2.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哪种方法属于农业防治?Λ.喷洒农药8.灯光诱捕C.剪除病枝病叶D.选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正确答案:D3.以下哪种昆虫是园林植物常见的食叶害虫?A.蝇虫B.蛇壳虫C.蓑蛾D.蟒蜡正确答案:C4.园林植物发生锈病时,通常会在哪个部位产生锈色斑点?A.叶片B.茎秆C.根部D.花朵正确答案:A5.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A.喷洒杀菌剂B.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C.种植抗病品种D.使用熏蒸剂正确答案:C6.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属于哪种防治方式?Λ.生物防治B.化学防治C.物理防治D.农业防治正确答案:A7.填空题环境温度对昆虫而言,适宜温区的下限叫做O温度,上限称为临界高温(或发育终点)温度。

正确答案:临界低温(或发育起点)8.名词解释化学诱变育种正确答案:利用化学诱变剂诱发园林植物发生遗传变异,以选育新品种的技术。

9.判断题八角金盘比洒金珊瑚更为耐阴.正确答案:错10.多项选择题下列关于控制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OA.控制实施的相关期间越长,控制程序越复杂,需要测试的样本越多B.样本规模还受所测试的控制的类型的影响,如果所测试的控制包含人工监督和参与,通常比自动控制需要测试更多的样本C.在确定被审计单位自动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如果支持其运行的信息技术•般控制有效,注册会计师便可以获得对控制有效运行的较高的保证水平D.非统计抽样只能使用随意选样正确答案:A,B,C11.填空题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主要包括()、()、()、()、()、()、()、O和()。

正确答案: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藻类、螭类12.结缕草锈病病株上发现叶背面有黑褐色粉堆,属f-OoA、锈抱子B、冬抱子C、夏抱子正确答案:B13.填空题防治苗木猝倒病可采取用()、五氯硝基苯等进行土壤消毒用0.5与()溶液进行种子消毒等方法预防。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整理(自己整理的)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习题集(答案绝大部分依据课件,标有☆号的大家可自己整理答案,答案我尽可能详细化了,大家觉得没必要的就挑重点的背)病害部分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哪些?P3(1)风景园林中植物种类及配置的多样性导致了病虫害的多样性;(2)园林植物栽培方式多样,品种交换频繁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蔓延;(3)园林植物的特殊性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特殊性。

2.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P4☆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和治理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已引起广泛重视。

在病虫害防治策略上,园林植保工作者已不满足于生搬硬套生态特点不同的农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而要考虑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且要兼顾绿化效果,如何使园林植物合理布局,精细管理,确保园林植物健康,已被提到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生植保”理论如何在园林上大力推广,相互促进生长,共享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渐渐成为植保的主流,但具体实施还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植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同时,保护天敌的植保策略也使园林植保手段更趋向于使用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以及人工向环境中释放天敌,以使园林生态系统尽快达到平衡。

这种将植保“有虫治虫,无虫防虫”被动防治战略转向防范病虫害长生于未然的主动防治策略,已成为未来城市园林植保的一个发展方向。

3.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P6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利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它的生长和发育受到显著的阻碍,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死亡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4.何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状和病症?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P9病症有哪些类型?P13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

症状由病状和病症组成。

病状:发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所构成的特征。

园林植物病害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病害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程:园林植物遭受其他生物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后,首先是正常的生理程序发生改变,继而导致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病态,称为病理变化过程。

损伤:如果植物在瞬间或极短的时间内因外界因素的突然袭击而受到伤害或破坏,如受到昆虫、其他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以及冰雹、台风等袭击,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就不能称为病害,而称为损伤。

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因素则称为诱因。

1.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2.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互相传染的。

3.寄主: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4.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应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5.寄生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7.植物病害发生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分生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2.转主寄生现象:有的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完成全部生活史。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它是一种抗逆性结构,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4.厚垣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是菌丝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二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病害: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正常生理代谢组织结构遭到破坏2、病害三要素及关系病害的三因子学说一植物病害需要病原、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3、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病征的主要类型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由锈菌引起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5、四大病害的特征及区别(括号里是传播方式)67、侵染过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8、侵染循环: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的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9、病害流行的条件(因素):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0、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许多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

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个别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

11、生理小种是指一种病原生物里对一种寄生的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12、真菌的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活力营养生物寄生营养生物14、柯赫氏法则①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会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其性状与原接种物(纯培养)相同15、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物:不同病原物,其寄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病原物寄生程度很高,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它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把这一类病原物称为活体营养生物,也称之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16、生理病害特点①具有突发性②田间分布普遍③病状表现散发性④无病症有病状17、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基础知识1、什么是昆虫及其特征?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园林病虫害防治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病虫害防治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复习提纲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2. 症状3. 子实体4. 专性寄生5. 单循环病害6. 生活史7. 全寄生种子植物8. 系统侵染9. 病程10. 趋光性二、判断题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三、简答题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四、问答题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参考答案一、解释名词1. 侵染性病害—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第九章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1(5-31)

第九章 园林植物真菌病害1(5-31)

• Podosphaera sp. 叉丝单囊壳属, 引起桃白粉病。
• Phyllactinia sp.球针壳属, 引起臭椿白粉病。 • Blumeria sp.布氏白粉菌, 引起黑麦草、早熟禾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 单囊壳菌的有性和无性阶段形态
三、发病规律
1、病害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病株或枯枝落
冬孢子直径33-62×14-28μm
萌发为 担孢子
冬孢子遇水胶化萌发, 产生担孢子,冬孢子萌 发适温15-23度,需要 水膜。
冬孢子直径33-62×14-28μm 担孢子直径10-15× 8-9μm 性子器:120-170 μm 锈子器:长5 mm - 10 mm , 直径 0.2 mm ~ 0.5 mm 锈孢子:18~20 μm×19~ 24 μm
病斑扩展 3下-4下 担孢子侵 染梨树 遇雨冬孢子萌发 气孔、气孔或直接侵入
3、病原形态
叶正面
性子器Βιβλιοθήκη 叶被面锈子器性子器
性孢子器扁烧瓶 形,埋生在叶片 正面表皮下;
锈子器
锈孢子器丛生于 叶片背面病斑上, 细长圆桶形。
锈子器
性子器
受精丝 性孢子
性子器:120-170 μm 性孢子:
锈子器:长5 mm ~ 10 mm ,直径 0.2 mm ~ 0.5 mm 锈孢子:18~20 μm×19~24 μm
苹-桧锈病
三、病原菌及其特征
桧柏锈病(海棠锈病等)的病原菌有梨 胶锈菌和山田锈菌(两种。 其中梨胶锈菌 造成梨锈病(pear rust),山田锈菌引起 苹果锈病(apple rust),桧柏是这两种锈 菌的转主寄生。
1 、分类地位
• Ainsworth 分类法( Ainsworth et al,1973) • 菌物界 • 真菌门 Eumycota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 •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 锈菌目Uredinales • 柄锈菌科Pucciniaceae • 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 梨胶锈菌G.haraeanum Syd. • 山田胶锈菌G.yamadai Miyabe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分,共10分)1.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2.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要脱卵而出的现象叫(孵化)。

3.(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

4.一种动物和另一种生物想象,从而获得了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称为(拟态)。

5.农药产品包装上的农药三证是指(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若虫只具有单眼。

2.(√)双翅目昆虫成虫都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

3.(×)双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的变态类型属于完全变态。

4.(√)防治朝鲜球坚蚧可以用内吸杀虫剂。

5.(×)半翅目昆虫为害植物时会造成缺刻或孔洞。

6.(√)引起植物畸形的原因包括病害、虫害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如药害)等。

7.(×)植物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其的原因主要是枯、黄萎病造成的。

8.(×)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多细胞的管状菌丝。

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子囊孢子都是无性孢子。

10.(√)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白粉菌都能产生游动孢子。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 实习实训中,你见过哪些园林植物病虫害(病害5种,害虫5种)? 答: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炭疽病,丛枝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白锈病,疫病,饼病,黑斑病,红斑病等病害;杨白潜蛾,桃潜叶蛾,美洲斑潜蝇,丁香潜叶跳甲,榆紫叶甲,银纹夜蛾,粘虫,桃剑纹夜蛾,黄刺蛾,美国白蛾,舞毒蛾,杨扇舟蛾等。

还有袋蛾,尺蛾,卷叶蛾,枯叶蛾,叶蜂类,蝶类,天牛类,蠹蛾等等。

(答出1种得0.5分)2. 昆虫的主要习性有哪些?如何用于防治?答:假死性--震落采集或捕杀;趋性--黑光灯或黄板诱杀,银灰膜避虫,糖醋液、食饵或性诱剂诱杀;群集性—集中捕杀;还有迁飞、拟态和保护色。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试题一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分,共10分)1.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繁殖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等。

2.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要脱卵而出的现象叫孵化。

3.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性。

4.一种动物和另一种生物相像,从而获得了保护自己的好处的现象,称为拟态。

5.农药产品包装上的农药三证是指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若虫只具有单眼。

2.√双翅目昆虫成虫都只有一对发达的前翅。

3.×双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的变态类型属于完全变态。

4.√防治朝鲜球坚蚧可以用内吸杀虫剂。

5.×半翅目昆虫为害植物时会造成缺刻或孔洞。

6.√引起植物畸形的原因包括病害、虫害和一些非生物因素(如药害)等。

7.×植物萎蔫是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下垂的现象,其的原因主要是枯、黄萎病造成的。

8.×真菌的营养体都是多细胞的管状菌丝。

9.×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子囊孢子都是无性孢子。

10.√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白粉菌都能产生游动孢子。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实实训中,你见过哪些园林植物病虫害(病害5种,害虫5种)?答:病害包括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炭疽病、丛枝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白锈病、疫病、饼病、黑斑病、红斑病等;害虫包括杨白潜蛾、桃潜叶蛾、美洲斑潜蝇、丁香潜叶跳甲、榆紫叶甲、银纹夜蛾、粘虫、桃剑纹夜蛾、黄刺蛾、美国白蛾、舞毒蛾、杨扇舟蛾等。

还有袋蛾、尺蛾、卷叶蛾、枯叶蛾、叶蜂类、蝶类、天牛类、蠹蛾等等。

(答出1种得0.5分)2.昆虫的主要性有哪些?如何用于防治?答:昆虫的主要性包括假死性、趋性、群集性、迁飞、拟态和保护色。

可以通过震落采集或捕杀、黑光灯或黄板诱杀、集中捕杀、防虫网、银灰膜避虫、糖醋液、食饵或性诱剂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病害分类识别)

园林植物病害基本知识(病害分类识别)

1. 孢囊梗和孢子囊 2. 孢子囊萌发形成泡囊 3. 雄器、藏卵器和卵孢子
腐霉属
疫霉属
引起根腐
霜霉属
葡萄霜霉病
(2)接合菌亚门:水生到陆生真菌。多数腐生,少数寄生。营养体主要
为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或虫菌体。无性繁殖大多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 合孢子。
根霉属
百合根霉软腐病
(3)子囊菌亚门:高等真菌。全部陆生,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菌丝体
生存的能力。
• (1)专性寄生物: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
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 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 类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 (2)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
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鞭毛的着生方式
细菌病害的症状:
穿孔
畸形
流脓
5、病毒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非细胞形态的专性寄生物。植物病毒的核
酸绝大多数为RNA。病毒具有增殖、传染和遗传等特性。
球状
杆状
病毒由伤口侵入植物后,进入韧皮部,在筛管内随营养液移动,先被带至 植物根部,后向地上部分移动,病毒便扩展到植物全株,常引起花叶、黄 化、矮化、萎蔫、畸形等类型的病状。
•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病,发病很严 重的称为严重感病。如很多杨树对松杨栅锈菌感病,但青杨受害 最重。
• 避病 是指感病植物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避免某种病害的 盛发。一般是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 的侵害。如适当早播,使苗木最易感病的时期与病菌大量活动的 时期错开,即可减少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花卉园艺工复习资料

花卉园艺工复习资料

花卉园艺工复习资料一、园林植物常见病害(一)白粉病概述1.月季白粉病症状识别:该病除在月季上普遍发生外,还可寄生蔷薇、玫瑰等。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花梗,使得被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同时枝梢弯曲,叶片皱缩畸形或卷曲。

老叶较抗病,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

严重时叶片萎缩干枯,花少而小,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观赏。

花蕾受害后被满白粉层,逐渐萎缩干枯。

受害轻的花蕾开出的花朵呈畸形。

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比正常的芽展开晚且生长迟缓。

2.草坪草白粉病症状识别该病为草坪草的常见病害,其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较重。

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秆和穗部。

受侵染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

受害叶片和叶鞘上出现长度为1~2mm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初白色,后变灰白色、灰褐色。

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分生孢子,受振动后飘散,后期霉层中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该病主要降低光合作用,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致使草坪发育不良、早衰,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3白粉病类的防治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

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

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

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3.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液300~800倍液。

温室内可用10%粉锈宁烟雾剂熏蒸。

4.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 (150~200倍液)、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程:园林植物遭受其他生物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后,首先是正常的生理程序发生改变,继而导致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病态,称为病理变化过程。

损伤:如果植物在瞬间或极短的时间内因外界因素的突然袭击而受到伤害或破坏,如受到昆虫、其他动物或人为的器械损伤,以及冰雹、台风等袭击,受害植物在生理上没有发生病理程序,就不能称为病害,而称为损伤。

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原;间接因素则称为诱因。

1. 病害三角: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2.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互相传染的。

3. 寄主:被病原物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4. 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应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5. 寄生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其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

6.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7. 植物病害发生三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寄主、病原物、外界环境。

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无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 分生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产生于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成熟后从孢子梗上脱落。

2. 转主寄生现象:有的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很远的寄主上完成全部生活史。

3. 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内层为疏丝组织,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它是一种抗逆性结构,既是真菌的营养贮藏器官,又是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4. 厚垣孢子:是真菌的一种无性孢子,是菌丝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二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具有一定的抗逆性。

5. 症状:6. 子座:由菌丝或由菌丝体与部分寄主组织形成的(此时称为假子座),一般为垫状,也有球状或其他形状,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孢子也能抵抗不良环境。

7. 试比较植物病原病毒和植原体在基本特性、引起植物的症状和传播特性方面的异同点。

1 基本特性:病毒、非细胞生物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核组成,植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2 二者均为专性寄生物,人工不能培养;3 病毒引起花叶畸形、萎缩、坏死等症状;植原体多引起重枝、黄化、萎缩等症状;4 传播特性:病毒能够被昆虫传播也能够通过机械、种子等传播;植原体也能被昆虫传播,但通常不能被机械和种子传播。

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1. 病程:园林植物遭受其他生物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后,首先是正常的生理程序发生改变,继而导致植物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出病态,称为病理变化过程。

2. 侵染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程。

3. 专性寄生物:又称活体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专性寄生物包括植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线虫及某些真菌。

4. 兼性腐生物:又称强寄生物,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如外囊菌、外担子菌、黑粉菌等。

5. 垂直抗病性:只对病原物种群的某一小种或某几个小种起作用的抗病性,对其他小种无效。

6. 植物病害的传播有哪些方式?各举一例说明。

(1)自然动力传播:1,、气流传播;2、雨水传播(2)主动传播,如细菌的游动(3)人为传播,如园艺操作7. 植物病害病原物的xx 所有哪些?1、有病植物2、病植物残体3、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4、土壤和肥料5、昆虫等传播介体8. 病原物侵入植物有哪些途径?各特点如何?第五章园林植物病害的诊断1. x x 法则:1、病植物上都发现有这种生物;2、这种生物能够从植物组织上分离培养,并纯化得到纯培养;3、将纯培养接种到与原来发病植物同种的健康植株上,能够引起同样的病害症状;4 从接种发病的植物组织上能再分离出这种生物。

2.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在病害诊断上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各方面内容如何?蛴螬对园林植物有哪些危害?有哪些主要防治措施?第一,观察症状。

不少侵染性病害产生特异性的病害症状,第六章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1. 简述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定义和生防的机制。

生物防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狭义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不会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

机制:竞争、抗生物质、重寄生、捕食、交叉保护等。

2. 植物病害防治的方针是什么?此方针的含义是什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增强植物抗病性、减少病原、改善环境3. x x 法则包括哪几个步骤?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4. 病害防治方法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或病害防治的技术措施有哪些?1 抗病育种;2 栽培措施;3 生物防治;4 物理防治;5 外科治疗;6 化学防治。

第七章园林植物XX、花、果病害1. 白粉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病症初为白粉状,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最明显的特征是由表生的菌丝体和粉孢子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秋季时白粉层上出现许多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色小颗粒——闭囊壳。

2. 炭疽病的主要识别特点是什么?炭疽病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常在叶片上产生界限分明、稍微下陷的圆斑或沿主脉纵向扩展的条斑,还可在幼嫩的枝条上引起小型的疮痂或溃疡,造成枯梢。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的黏孢子团出现。

3. 试述白粉病的侵染循环和防治方法白粉菌的无性阶段在植物的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湿度较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但是降雨过多则不利于病害发生。

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消灭初侵染源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当叶片上出现病斑时喷药,每年喷一次基本上就能控制白粉病的发生。

温室中防治白粉病时,可在冬季夜间喷硫磺粉。

4. 写出5 种园林叶部病害和病原(每一大类病害只能出现一次)。

1 白粉病:黄栌白粉病,主要危害是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黄色或污白色,失去观赏价值。

病原为黄栌钩丝壳菌。

2 叶锈病:海棠锈病,主要危害使海棠叶片上布满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早落。

病原为山田胶锈菌。

3 炭疽病:兰花炭疽病,主要危害使兰花细长的叶片上布满黑色的病斑,剪除病斑后的兰花叶片长短不一杂乱无章,使兰花叶片的观赏性大大降低。

病原是兰炭疽菌。

4 叶斑病:芍药褐斑病,使芍药叶片早枯,连年发生则削弱植株的生长势,植株矮小,花少、花小,乃至全株死亡。

病原为半知菌的牡丹枝孢霉。

5 叶部畸形病:杜鹃叶肿病,使杜鹃叶、果及梢畸形,降低观赏性。

病原为日本外担子菌。

5. 煤污病主要症状?对植物有何影响?煤污病的发生与虫害有何关系?在叶面和枝梢上出现黑色小霉斑,渐渐扩大连成片,霉层布满叶面及枝梢,有的呈黑色片状翘起,可剥离。

严重危害时会使植物逐渐枯萎。

煤污菌由风雨、昆虫传播,在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或植物自身分泌物上发育。

6. 试分析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各举一例说明之。

第八章园林植物茎干部病害1. 简述松材线虫的症状类型有哪些?松树感病后,其输导组织被破坏,蒸腾作用明显减弱,针叶逐渐失去绿色并变为枯黄色,最终全株枯萎死亡。

枯死的针叶鲜黄色,长时间不会脱落;病死树的木质部失水变轻并失去黏性。

2. 写出5 种常见的园林植物枝干病害名称,再对应写出引起这些病害的病原和侵染循环(越冬、传播、侵染)特点。

1xx 腐烂病:病原病菌的有性阶段是子囊菌的黑腐皮壳菌,无性阶段为金黄壳囊孢菌。

2xx 茎腐病:病原是菜豆壳球孢菌。

3 槐树溃疡病:病原为半知菌门三隔镰孢菌4 松瘤锈病:病原是担子菌门的栎柱锈菌。

5 竹子杆锈病:病原为担子菌门的皮下硬层锈菌。

第九章园林植物根部病害1. 简述疫霉根腐病的病原和侵染规律。

病原为樟疫霉。

病原菌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无寄主时休眠体能长期存活。

该病原菌由水流、病土、有病苗木传播。

土壤温度在15~28C的范围内均可发病,22C时最适于发病。

土壤湿度是该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

土壤排水不良或淹水时均能加重该病的发生。

2. 确定检疫对象的依据和原则有哪些?病症类型可分为根部及根颈部皮层腐烂;根部和根颈部出现瘤状突起;根部或干基部腐朽并可见有大型子实体等。

3. 简述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幼嫩的支根和侧根上,小苗有时主根也可能被害。

被害根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圆形或不规侧形的瘤状虫瘿,直径有的达1~2cm,有的仅2cm 左右。

初期表面光滑,淡黄色,后粗糙,色加深,肉质,剖视可见瘤内有白色稍有发亮的小颗粒物,镜检可观察到梨形的雌根结线虫。

病株根系吸收能减弱,生长衰弱,叶小,发黄,易脱落或枯萎,有时会发生枝枯,严重的整株枯死。

4. 引起苗木立枯病的侵染性病原有哪些?各如何越冬?腐霉菌、镰刀菌、丝核菌。

分别以卵孢子、厚恒孢子和菌核越冬。

第十章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1. 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 5 部分组成。

2. 刺吸式口器上颚与下颚特化成细长的口针, 1 对上颚口针较粗,末端有倒刺,在下颚口针的外面,主要起穿刺的作用;下唇延伸成分节的喙,背中部有 1 条纵沟用于包藏口针,起着保护口针的作用;食窦和咽喉的一部分形成强有力有抽吸机构,即食窦唧筒。

3. 休眠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消除时,就可恢复生长发育。

4. 为何说昆虫头部是其取食和感觉的中心?头壳表面着生有口器、触角、复眼及单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5. 昆虫有哪些主要的外部特征?身体左右对称;整个体躯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身体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有些体节具有分节的附肢;体腔就是血腔,循环系统位于身体背面,神经系统位于身体腹面。

6.IPM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 为何说昆虫胸部是其运动的中心?胸部坚硬, 3 节连接紧密,内具发达的内骨骼和强大的肌肉,支撑足和翅的运动。

8. 触角的基本功能有哪些?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是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重要生命活动的基础。

第十一章昆虫的生物学1.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 1 个世代。

2.羽化不全变态的末龄若虫,全变态类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称为羽化。

3. 兼性寄生物4. 年生活史一年中发生的世代数,越冬虫态和场所,越冬后开始活动的时间,各代各虫态发生的时间和历期,发生与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