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点题技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点题技巧

主备人:赵国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理解点题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点题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多种点题方法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点题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点题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诗文的精神“团聚处”。

二、为什么要点题

巧妙的点题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警语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题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2. 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 升华主题,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词句,就能使读者豁然开朗,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可别忘了作者点题之笔,作文时更要注重运用点题之笔。“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它是理解与写好文章的十分重要之处,决不能等闲视之。

三、怎样点题

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举例分述:

(一)、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

1、抒情点题。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在描述夜走灵官峡的见闻后,直抒胸臆:“我

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孩子,谁也看不清楚,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作者将一家三口的骨肉之情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崇高感情联系在一起,借抒情之笔突出文章的主题。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作者的抒情:“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文中有这个句子,犹如龙之有睛,使整篇文章的内容活了起来。

《在祖国的蓝天上》结尾是:“我们的目光透过车窗射向天空,祖国的蓝天多么美丽啊!我们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抒发少年一代誓为祖国航天事业献身的壮志豪情。

2、议论点题。唐弢《同志的信任》结尾:“鲁迅先生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所

有共产党员的心目中,他永远是一个能以生命相托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以评价作结,点明中心。

如《养花》的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里作者用议论点题,既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养花的意义,使养花这件小事顿生光彩。

《心愿》的结尾写道:“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用议论方式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3、叙述点题。朱自清《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

的是他的背影。”借叙述直接点题,引出回忆吸引读者。

《草原》篇首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用叙述性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兴奋之情。草原有何魅力?读者兴趣盎然,引出下文。

4、描写点题。茹志鹃《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

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

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心里。

(二)、从修辞的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反问点题、比喻点题、排比点题、拟人点题、引用点题、象征点题。

1、反复点题。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便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

杨树!”中间结尾也多次点题,直抒胸臆。

朱自清的《背影》,多开头到结尾,四次提到“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看见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流里,再找不到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他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样反复点题,把父子间浓浓的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几次点题前后呼应,使全文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如《难忘的一课》一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到“点题”的作用,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别了,我爱的中国》中有句话:“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三次出现,反复点题,把作者的情感推向高潮,有力地点明中心。

2、设问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

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

1998年高考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有位考生这样点题:“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曲折,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新。”这一问一答,直答中心,加之整齐的句式,自然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海底世界》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里作者的设问紧扣题意,读者读开头便明确本文的中心大意。

3、反问点题。杨朔《茶花赋》结尾:“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

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祖国的面貌,且呼应开头,恰到好处。”

如《海上日出》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作者用反问句结尾,更加有力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对海上日出奇观的赞美。

4、比喻点题。田晓菲《十三岁的际遇》:“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

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托这沉重的肉体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的飞翔!”用比喻抒发了北大这扇神奇充满活力的窗子带给人的清新自由的感受。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这里用比喻点题,形象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5、排比点题。陶行知《创新宣言》:“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前面列举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逐一分析后得出结论,用排比的句式表达出来,文句自然、紧凑、醒目,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朱自清的《》:

“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三个比喻组成排比段,非常醒目,形象地呕歌了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天,给人强烈的震撼。

6、拟人点题。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这件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自然并

不总是对你微笑,给你仁慈。”在叙述爬树的惊险经历后,用拟人手法点明独特的感受,形象生动,恰到好处。

7、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中:“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

晚清诗人的一句诗来点题,既赞美了桂林山水的美,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的邻居》中:俗话说:“邻居好,赛金宝;邻居亲,赛黄金。”这文章的作者就引用俗话来点题。

8、象征点题。如《金色的鱼钩》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

着灿烂的光芒。”这里作者用象征手法点题,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三)、就点题的位置而言,可分为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段中点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