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组织行为学(组织变革与发展)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加强沟通与宣传、建立支持团队、提供培 训与支持、激励员工参与。
PART 03
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机械式组织结构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组织层级分明,决策权集中。
有机式组织结构
强调灵活性和创新,组织层级扁平化,决策权分 散。
混合式组织结构
结合机械式和有机式的特点,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增强团队合作
组织行为学关注群体和团队层面 的行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团队 合作和沟通氛围,提高组织的协 同效应。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
组织行为学可以帮助组织塑造积 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 归属感和忠诚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工业心 理学,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逐渐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领域。
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02
经验二
强化团队建设与沟通。组织应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团队建
设活动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提高员工的合作意识和整体绩效。
03
经验三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应积极营造符合组织价
值观和战略目标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和创造力。
策略
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团队建设、文化塑造。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评估变革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持续改进。
实施计划、监控变革过程、调整 方案。
组织行为学概述
案例导入
《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尽头》之海盗大会
age 24 of 39 精选ppt
案例导入
讨论题:
1. 影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2. 组织中有哪些个人让你印象深刻? 为什么? 这
些个人对该组织以怎样的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这个组织是如何进行决策、如何采取行动的?
age 25 of 39 精选ppt
结论: 组织行为学是以组织中人的行为为研
究重点。目的是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 及规律,然后采取措施,提高组织人员的 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age 22 of 39 精选ppt
本章学习目标
1. 组织行为学基本概念 2.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 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和一般模型 4.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新的发展趋势
1
第一节
1 2 3
组织与组织行为
组选ppt
一、组织
组织的概念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种定义。 (1)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斯蒂
芬·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
(2)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 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 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薛恩E. H. Schein)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人的积极 性和能动性一旦发挥,力量是巨大的。
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一般按时计酬 的员工仅发挥20%-30%的能力便可以不受 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这些职工的能力 可以发挥到80%-90%。激励还可以激发员 工的创造性,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促进组织的 革新。
2.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发 挥人才潜能,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 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
领导行为理论
研究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何影 响员工和团队绩效,包括俄亥 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管理方格
理论等。
领导权变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根据情境灵活调 整领导风格,如费德勒的权变 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
领导理论等。
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组织变革模型
探讨组织变革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包括库尔特· 卢因的三阶段变革模型 、约翰·科特的组织变革 八步骤等。
马约尔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关注员工需求、动机和激励对绩效的影响。
阿吉里斯和舍恩的组织学习理论
强调组织在变革中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01
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强调组织与环境之
间的互动关系。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理论
02 提出组织的权变因素,包括环境、技术、规模和战略
准实验
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类似实验的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组 织行为来推断因果关系。
案例研究法
单案例研究
对某个特定组织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组织行为的 内在机制和规律。
01
多案例研究
对多个相似或不同的组织或事件进行比 较分析,以归纳出更一般的组织行为模 式和理论。
02
03
历史案例研究
对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组织或事件 进行回顾分析,以理解组织行为的历 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倡导组织应不断学习和创新以适应 快速变化的环境。
04
PART 03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研究个体如何获取、存储、处理 和运用知识,以及这些过程如何 影响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有着历史的渊源。
二战前,美国将心理学用于工业,一直称之为“工业心理学”。
1892年,雨果·芒斯特伯格在哈佛大学创立了研究工业心理学的实验室,率先提出心理学能应用于工业以提高生产率。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继泰勒之后对工业生产中劳动者的行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在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外,开辟了组织管理研究的新领域。
“人群关系理论”闻名于世,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声.从此,更多的管理者关注并致力于对人的行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不断取得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进程,从而导致在一次跨学科的研究讨论会上,经过对这一学科问题的讨论,正式把这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中叶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该研究既注意人的因素,又注意组织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群关系学派和组织理论的综合。
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该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组织的演变、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这个发展过程实质上是组织行为的研究探索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理论与人力资源学理论、权变理论、组织文化理论不断融合的结果。
(一)行为科学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包括对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等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研究。
人际关系理论的要点是:人是社会人;企业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二)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与此同时,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又标志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员工的需要和期望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
组织行为学发展综述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12 级人资1 班学号:121124102姓名:宋以龙答辩日期:2014 年12 月12 日目录引言 (2)1. 发展的初期关于组织行为学 (4)1.1 理论起步阶段 (4)1.2 实践阶段 (5)1.3 分派系发展阶段 (6)1.4 综合发展阶段 (6)2. 如今关于组织行为的研究 (6)2.1 组织行为学发展的重要性 (7)2.2 组织行为学侧重方向 (7)2.3 关注的主要目标 (7)2.4 组织行为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 (8)3. 组织行为新世纪的反战方向 (8)3.1 自我效能 (8)3.2 自我效能研究 (9)总结 (10)摘要本文回顾和分析了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组织行为的条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产生,同时还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概述和总结,规划了它的发展阶段。
本文还对组织行为学的内涵做出了总结还有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的种类的重要阶段。
并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学考究学习的现阶段问题的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分析和现阶段的特点,传统的方位,然后相结合。
最后,本文对自我效能感作为组织行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回顾了对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影响的形成机制和组织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感对学龄前的应用和发展沿着电场组织行为自我效能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的前瞻性的。
社会环境,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的组织,在这种激烈的社会形势面前,组织行为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组织本研究的基础上,行为一直发展非常快。
本文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包括科学发展,特色的基本概念的一般情况。
方法和研究意义,简单介绍了组织行为,这是方便人们拥有组织行为更全面的了解的价值。
关键词:演变历史;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引言现有的组织行为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行为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组织行为研究。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如果有一天早晨醒来,微软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给我20名最优秀的员工,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
——比尔·盖茨关键词:组织行为学产生发展导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对组织活动有效管理的历史已超过6000年,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万里长城等古建筑奇迹的宏伟规模以及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的完备运转,都是人类早期组织管理能力的生动证明。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古代的管理思想已相当丰富,但并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属于经验管理阶段。
管理真正形成一门科学的历史并不长,它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一)组织行为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组织管理实践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垄断也进一步加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产业部门的企业合并,出现了大型的联合企业和垄断组织。
这就使得企业和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管理的过程日趋复杂,商品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从而导致对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益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管理实践的发展提出的上述问题,古典管理理论已无法回答和解决,必然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所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重视人的因素和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行为学注入了强有力的“助产剂”,推动了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矛盾的激化在严酷的组织管理下,工人们整天围着机器疲于奔命,感到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精力消耗在亿万次简单重复与枯燥的操作活动中,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这种管理方式日益激起工人的极大不满与强烈抵制。
随着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加剧,工人也日益觉醒,开始反抗资本家的剥削,并组织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致使工人阶级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日趋复杂,多样。
仅仅通过孤立的个体活动无法满足人么的需要。
于是出现了群体活动。
为了协调各个群体的间的活动,就出现了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历史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加快,使资本家为了经济利益,迫使工人提高生产力,创造更高的效益,然而不顾工作者的利益,使工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有很大的不满。
所以,随着事件的发展,组织行为学应运而生。
社会学、心理学的发展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早期的组织思想:早期的组织思想是以早期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的。
在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经济人观点等观点。
罗伯特欧文巴贝奇,汤恩等人相继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管理思想的看法,并阐述了对早起组织行为的看法,为以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
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1800年提出理念拒用 童工,要求工人讲究卫 生。1825年全面改革试 验,改善工人工作条件, 限定佣工最低年龄,缩 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 环境。
• 安德鲁 尤里(Andrew.ure)1835年提出“机 器制造哲学”。工业发展除了机器技术、商 业外还需要人这一要素。 • 19世纪末 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概念 从此进入 “科学管理”时代 • 20世纪初佛里德列克 w 泰罗 (Frederick.w.taylor)提出:不仅要有精良的 ton mayo)和F J 罗伊斯利 伯格(F、J、Roethlisberger)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 学术上探讨了工作中的 行为。并在西方电器公 司霍桑工厂进行了工业 试验。得出组织是一个 社会系统,认识人是其 中最重要的因素。 • 1933年出版《工业文明 的人性问题》提出不同 于古典管理的观点形成 “人际关系学派”。
芝加哥大学
• 1949年芝加哥大 学诞生“行为科 学”概念。 • 1953年福特基金 聘任一批学者讨 论,最终确名 “行为科学”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 (Douglas maGregor)
• 1957年提出X理论 Y理论。并发表文章《企 业的人性面》 • 1961年佛鲁姆和梅尔撰写《工业社会心理 学》论文。 • 1964年列维特等用组织行为学代替了工业 心里学。一直沿用至今。
01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运用专门实验仪器测试被试者(个人 或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 研究工作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其控制条件严格,可以避免 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其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但是,实验室实验为达到精确性和可控性而牺牲了现实 性和普遍性,再加上人工实验室脱离了活生生的组织环 境,增添了人为因素,真实性较差。因此,对于实验室 的结果不能迷信,对其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必须持 慎重态度。此外,许多心理和行为规律,如群体行为中 的情绪感染、冲突等,难以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本章提要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的个体、群体、组织 及其关系的行为规律,以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 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与组织运作绩效的科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大家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 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通过把握组织行为学的内容 体系,了解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通过了解组织行为 学的历史沿革,把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比较组织 行为学和相近学科的关系,正确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 性质。
四、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即在正常工作和劳动情景), 有目的、有系统地观察、研究对象以获得数据,作出结论。如 对领导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研究,对于职工的工作技能、 工作压力等的研究都可以用现场观察怯。运用现场观察法,必 须明确了解“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和“怎样记录”等问 题,以便不失时机地捕捉到有关信息。 现场观察的最大优点在于:对于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 影响,不改变活动进程,因此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动活 泼的实际材料,所以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资料的可靠性、可 信度较高。但这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研究者对于被研 究者的情况即使了解得很清楚,但任何群体都有其特殊性,因 此很难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的群体中去。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领导方式与下级成熟度关系图
在权变管理中,下级的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多地决定了领导 者的管理方式。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的班组,在管理中更 多的是命令与专制。有时被领导者的水平是一块土壤,在 什么样的土壤里会滋长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 权变。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
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 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菲德勒图
菲德勒图是美国的菲德勒总结归纳的,一共包括两 个图。它们显示的是领导方式与领导环
境(工作环境)的关系。
菲德勒图把领导者(班组长)的工作环境分成三个 要素:①上下级关系,即你与下级的关系是否融 洽;②职务结构,即你的职务究竟是常规性的还 是突发性的,一般说来常规性的管理职务结构比 较明确,但突发性的管理职务结构不明确;③职 位权力,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则权力越大。菲德勒 把这三个要素进行整合,分为八类。
评价
此种管理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一 方面靠金钱的收买与刺激,一方面严密的控制、 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 麦格雷戈确信X理论所用的传统的研究方 法建立在错误的因果观念的基础上。 在人们的生活还不够丰裕的情况下,胡萝 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是有效的;但是,当人们 达到了丰裕的生活水平时,这种管理方法就无 效了。
员工受挫时,会产生一系列对抗办法
• ①离开组织; ②沿着组织阶梯向上爬以摆脱窘境; ③产生明显的矛盾行为,如精神恍惚,侵犯他人,行为缺 乏逻辑性,彷徨不前,脱离实际的自我设计等等; ④对组织失去兴趣,不指望工作能使自己满足,因而拈轻 怕重,磨洋工,集体限制产量,甚至故意出错和欺骗; ⑤对正式组织冷漠旁观,形成非正式组织,诱发抗拒正式 组织的行为; ⑥使非正式组织正式化; ⑦形成非正式群体规范,使③到⑥的行为经常化和习惯化; ⑧形成实用性的心理定势,只看重物质因素而忽视人的因 素; ⑨对青年人或后继者灌输非正式群体规范和实用心态。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悬赏分:5 | 解决时间:2009-7-16 17:22 | 提问者:q4102835求一篇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的文章字数3000左右最佳答案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推动力。
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尽管管理活动自古就有,但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我们大家知道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便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进步促使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人的管理,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这些管理学的分支越来越显示出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组织行为学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管理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按照比较公认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科学管理学派阶段20世纪初到30年代,以美国的泰罗,(F•W•Taylor),法国的法约尔(H•Fayol)、德国的韦伯(M•Weber)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派。
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倡导者,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从根源上讲泰罗是组织行为学先驱者中最重要的一位。
这一时期正是大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关注的是生产的效率。
泰罗对工作进行动作和时间研究,注重工作的分析和设计,在钢铁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搬运铁块、铲铁锹等,将人的动作进行分解和设计,提出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计件工资制等。
这一阶段的管理理论重视对物的研究,而忽视人的因素。
2.行为学派阶段行为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代表人物是梅约、麦格雷戈等,他们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理论。
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史中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实验就是1924年开始的霍桑实验。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人类在组织环境下的行为、态度和效能,以及与组织相关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组织行为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高组织的效能和员工的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工业化进程加速,工厂和企业的出现使得组织行为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以下是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学派的介绍:1. 起源与科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最早的奠基人之一是美国著名工业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他提出了科学管理学理论。
在他的观点中,组织行为是可以量化和规范的,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的观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人际关系学派20世纪30年代,由于科学管理学的批判和理论的不足,人际关系学派逐渐兴起。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机不仅仅来自于物质层面的需求,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需求。
人际关系学派强调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员工的精神需求。
3. 行为科学与组织环境派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行为科学的影响下,组织行为学开始更加注重个体行为和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赫茨伯格和珀伊赫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指出满足工作内容相关的成就感与个人成长需求的发展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4. 现代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组织结构和环境的变化,现代组织行为学逐渐形成。
现代组织行为学包括多种学派和理论,如系统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等。
在现代组织行为学中,组织被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研究集中于组织的学习、决策和变革等方面。
5. 全球化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使得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焦点发生了变化。
现代组织行为学趋向于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差异以及员工多元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OB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3. 按变量的可控制程度分类
(二)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访谈 □ 调查法 □ 测量法 □ 个案研究法 □ 实验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动的准则和规范,是 一种社会现象。 □ 任何组织都生存在一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中,个 体、群体、组织行为都受到伦理标准和道德的制约。 □ 道德标准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有其制度和文 化的组织行为学的学科背景一管理理论的演变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30年代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3韦伯的组织管60年代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4波特劳勒激励模式阶段特点管6080年代安索夫公司战略1965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197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1980阶90年代学习型组织戈德曼等灵敏竞争者与虚拟组织1会人层次与框架 1. 狭义组织行为与广义组织行为 2. OB研究的三个层面 (1)个体行为 ;(2)群体行为;(3)组织行为
个体行为
群体 行为
组 织 行 为
3.理解组织行为 学的框架 (图书1-1)
§1.2 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一、管理者与组织行为学
1.管理者的角色(图1-2)
§1.3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与学科特点 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背景 (一)管理理论的演变 1. 古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30年代) (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3)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 □ 阶段特点
2. 行为科学及管理理论丛林(20C30~60年代)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 (4)波特——劳勒激励模式 □ 阶段特点 □ 管理理论丛林 • 巴纳德 • 德鲁克 • 西蒙
3.“自我实现人”假设 □ 马斯洛观点 □ Y理论 □ 基于“自我实现人”的管理方式特点 4. “复杂人”假设 □ “复杂人”观点 □ 基于“复杂人”的权变理论(超Y理论)
组织行为学 资料齐全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 正文一种研究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并以人的行为为研究重点的管理理论。
它是组织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从研究人际关系到应用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人际关系理论,行政行为理论,激励理论等对行政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学说。
人际关系理论1927~1932年,美国学者G.E.梅奥等人主持的霍桑实验开创了对组织中人际关系的研究。
该实验结果指出,组织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结构,也是一个社会和心理结构。
人不仅是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的只受物质刺激、追求完善理论的“经济人”,而且首先是愿意合群,通过合作取得工作成果的“社会人”。
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首要因素是群体士气,而不是相对重要的金钱或工作条件。
霍桑实验的研究首次指出,在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即在正式组织中为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人们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结构的群体组织。
其研究旨在揭示不同于过去正式组织条件下的人际关系,揭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并注重研究非正式组织所起的作用。
均衡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出现后,由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执行者的职能》中提出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把组织特性与人的特性联系起来,指出为保证组织的生存,组织应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其成员参与组织活动,对组织作出贡献。
组织通过“贡献”与“诱导”之间的“平衡”来进行活动。
“贡献”是组织成员工作的结果,“诱导”是组织提供给成员的刺激与满足。
组织为了得到成员必要的贡献,就必须诱导成员,使其感到能从组织中得到满足。
这样,组织的管理者的重要职能就是对管理对象“进行刺激”。
巴纳德认为,对组织成员来说社会与心理刺激是第一位的;经济刺激是重要的,但是第二位的。
组织若要发展,必须同时提供特殊的和一般的诱导,即精神的和物质的诱导。
此外,非正式组织还能够促进正式组织的效率。
行政行为理论H.A.西蒙在 40年代的《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中开创了对组织行政决策行为的研究。
组织行为学概述
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工作方式的学科,其核心部分是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等。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和总体概览。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个集合体(组织)中的个体行为,尤其是感知、学习、态度、动机、沟通、领导、行为和性格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组织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提高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组织行为学是在二战后才逐渐形成,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更加得到广泛的关注。
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人类的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理论和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它把个人的心理特质、认知、行为和组织的管理、组织结构、文化等相互关联起来,成为继管理学和组织理论之后,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组织行为学主要有四个基本理论:弱联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
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主要运用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实验法、问卷调查和模拟等研究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员工的招聘、培训、激励、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降低员工的离职率。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指人员在组织中分工、协作、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它主要涉及到组织设定、部门设置、职位定义、职责分配等方面。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它主要涉及到组织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体现,可以有效的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四、未来的挑战和机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实际上是涉及到现代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其未来的挑战和机会是巨大的。
未来,组织行为学需要关注个人特质和行为方面的新问题,如员工幸福感、员工福利与平等等问题。
组织行为学发展史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组织行为学是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
的,当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政治经 济等)也受其他学派研究发展的影响,如 人力资源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组织文化 学派
• 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一)古典理论时期(1900—1930年)
• 管理史上对人的因素重视的人很多,但人们一般认为 • •
学习重点
•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
(了解组织行为学在国外的发展背景及历史和组织 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 21世纪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
• 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1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
近年来,许多北美的组织行为学 家把20世纪初以来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 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 • 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 •
替老的经验方法 • 2·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 • 3· 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 学原则去办 • 4· 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 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 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
“霍桑效应”(1927--1932)
• 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生产方 • •
法;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的士气, 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10
梅奥等人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
学科的讨论会上,学科定名为“ 行为科 学”(Behavior Sciences)。 为学”。分微观、宏观组织行为学。
2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发展与形成主讲人:李晓梅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光荣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重视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及孙子兵法,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商鞅、诸葛亮、唐太宗等,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治国安邦方面,都有不朽的贡献。
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许多理论有待进一步整理、发掘与完善。
这对建立中国式的组织行为学颇有裨益。
我国20世纪70年代前空白,70年代末,开始注意这方面研究。
1985年,中国行为科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目前是管理专业必修课。
被国家教委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为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在西方国家,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2.1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1)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泰勒四原则要素与工具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组织理论的终结(1)时代背景(1850年以后)自由竞争走向寡头垄断规模经济价格战利润率下降降低工资标准、延长工作日时间萨伊,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美国芝加哥大罢工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美国总工会成立(1886年)⏹工会运动导致“劳工法”颁布⏹八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阻止利润率下降的办法是有效利用劳动力⏹机械工程师效率运动⏹效率工程师协会成立(3)汤制锁“利益分享计划”⏹1888年汤制锁制定“利益分享计划”⏹通过劳动者合作可以提高利润(节约原材料、工时利用率、改善作业计划等)⏹把这部分利润拿出来分配:50%归公司,30-40%归劳动者,10%归监工⏹并用契约形式明确下来⏹实质是超定额“奖金”分配⏹1891年哈尔西制定“奖金提成计划”⏹修正早期计件工资(按件计价,上不封顶)⏹超标提成奖金(提成1/2-1/3超标部分)⏹Rh=日工资R=小时工资Ha=标准作业时间(8小时)的产量Hs=超标作业时间(按8小时标准产量推算)(4)哈尔西“奖金提成计划”Rh = R ×Ha +R (Hs -Ha )/ 2or3(5)泰勒“劳资两利”(1895年)⏹“集体怠工”的根源是“劳资对立”⏹不可能单纯依靠工资支付方式解决⏹“劳方”高工资收入⏹“资方”低劳务费支出例(8)差别计件工资制解决不满与分配不公的基础是:确定一个工人一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目标产量20件支付率(¥/件)产量(件)(6)泰勒的理想⏹动作/时间研究,确定工作方法与内容⏹根据工作客观性,选择与培训工作者⏹利益驱动,实行差别计件工资⏹设立人事职能工头,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工作效率,使劳资两利⏹找到一个组织存在下去的价值与理由(7)作业管理四原则⏹有效动作必要时间⏹日标准作业量⏹标准的作业条件⏹差别计件工资例:动作分析例:动作分析身体动作左手右手走到砖堆俯身拾砖翻动砖块选择最佳一面直立走到泥堆俯身铲起泥灰直立走回将泥涂在砖上伸左手至墙置砖块于墙上以铲泥灰工具敲击数下以固定改善方案:挑选:先令价廉工人,加以挑选,置于一木框内,每框盛砖90块,其最好之一面或一端,置于一定之方向—减少检查工作木框悬挂于工人左方身边——减少走动工人左手取砖时,右手同时取泥灰—左右手同时工作,无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