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域诸国:

大宛:古代中亚国名。

康居: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可能是塞人一支,操伊朗语,与汉交往比较早,主要是援助与汉交战的国家月氏:古代西域游牧部族。亦称“月支”。原居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

安息:古代中东的国名。大致相当于伊朗。

大夏:中亚古的国名。原始居民为伊朗人。(阿富汗)

身(yuan)毒:印度河流域古国名。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

大秦:西域古地名、国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城)

张骞:西汉时期的外交家,武帝时为联合乌孙讨伐匈奴,两次出使西域,到达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等。开辟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特别是对开辟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

班超:东汉外交家、军事家。父班彪、兄班固均为著名史学家。班超曾北伐匈奴,出使西域。利用过人的谋略和胆识,使西域各国臣服于汉,并摆脱匈奴的骚扰。后为西域都护,遣甘英出使大秦,到达安息。经营西域30年,帮助西域多国平定内乱、抵御强敌;为政宽简,吏士团结,在西域享有很高的威信。

遣隋使:隋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团。目的是求取佛经、促进佛教的交流,以及吸收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除使臣外,还有学生和僧人随同。这些人回国后,对日本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遣唐使:唐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团。目的在于汲取唐朝文化,著名的有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国赴日的僧人鉴真等。遣使制度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日本的发展。后来由于日本吸取唐文化趋于饱和、唐朝日益衰落,而且航行艰险、负担沉重,派遣逐渐终止。

隋、唐与外国的关系:

吐火罗:中亚古国。本是民族名,中世纪转为地名。唐代玄奘行经该地,曾对吐火罗有记录。安史之乱时,曾有吐火罗兵助唐平乱。13世纪后,吐火罗一名逐渐消失。

萨珊朝波斯:萨珊是波斯(今伊朗)的一个王朝。萨珊朝波斯人很早就与中国有联系,来中国最多的是商人,其银币在中国境内存留很多。北朝时从波斯传入的祆教在唐朝进一步广为传布。景教与摩尼教也都在唐代先后由萨珊朝波斯传入中国。萨珊朝波斯的艺术也对唐代有很大影响。

大食:唐、宋时期中国对阿拉伯人和穆罕默德建立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的称呼。大食帝国和中国的唐朝建立的时间相近,两国人民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相互交往也很频繁。

昭武九姓:粟特人的泛称。粟特人原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后备匈奴击败被迫西迁,分成九个姓氏,故称“昭武九姓”。粟特人在历史上素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卖贸易,也不时承担一些国家的外交使命。到唐代,有许多昭武九姓散居在内地,安禄山、史思明就是昭武九姓的后裔。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中亚音乐、历法等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术传到欧洲,昭武九姓都曾是重要的中介。

扶南:印度支那半岛南部的古国名。自三国时起,就与中国联系密切。“扶南大舶”远近闻名,“扶南乐”在隋唐时被列为九部乐之一。7世纪为真腊所灭。

真腊:继扶南之后的印度支那半岛南部的古国名。唐代与中国建立联系,双方通使频繁。

骠国:7~9世纪缅甸境内国家。唐代时,为南诏所败,渐趋衰微。贞观年间,“骠国乐团”访问中国,并在长安宫廷中演出,曾轰动一时。中国诗人白居易等为此作了《骠国乐》。

★马可.波罗:中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威尼斯巨商之子。元朝时来华,并长期在朝廷任职。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中国和亚洲的人文地理、物产经济、典章制度等,是当时欧洲人了解亚洲和中国的主要依

据之一,但书中也有夸大失实之处。游记对中国物产丰富,文明昌盛的盛赞,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有很大影响。

★佛郎机:明代对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称谓。15世纪末,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方殖民者纷纷东来。葡萄牙殖民者在我国东南沿海劫掠行旅、良民,盘踞澳门,并建筑军事防御工事,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杀害军官,偷税走私,终明之世未变。西班牙人侵占吕宋(即今菲律宾),并以此为基地,向中国扩展侵略势力。明朝人区分不开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而也把在吕宋的西班牙人称为佛郎机。

★★郑和下西洋:明朝永乐年间,郑和奉朝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访问亚、非多国和地区的重大航海、外交事件。永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明政府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国际友好关系,开展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同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友好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开辟了许多新航线,积累了丰富的航海资料,而且把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贸易事业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促进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拓宽中国人民的视野和增加对海外的认识。

耶稣会士:耶稣会成员的统称。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之一。中国耶稣会的开创者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为在华传教,他制订了一系列入乡随俗的“调和政策”:结交中国士大夫和朝廷官员;传播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遵行儒家习俗等。一般认为,明清传教士作为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向中国传播西方知识,向西方介绍中国思想,对丰富学者的知识、开阔其眼界,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都有一定贡献和深远影响。

★利玛窦:明代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除传播教义以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技术知识,同时,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朝中西方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有与徐光启合著的《几何原本》,自著的《西字奇迹》、《利玛窦札记》等。其中,《西字奇迹》被视为中国的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多次担任官职,但一直从事实用科学的研究,对我国的传统科学和西方科学都有相当的造诣。其著作很多,范围很广,涉及农业水利、政治军事、历算测量等许多方面。农业方面著有《农政全书》,在祖国农学宝库中极负盛誉;介绍、引进欧洲天文学;翻译《几何原本》,许多数学上的专门名词和术语,都是由徐光启首先使用而确定了下来,为我国以后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文化:孔子:名丘,子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3年,但终不为各国见用。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增删《春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又以孝悌为仁之本,认为“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德治和教化。首创私学,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有弟子3000人,贤者72。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

儒家:孔子的传人,各有不同的继承侧重点,孟子、荀子两派尤为重要;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为适应各个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历代儒家无不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学说来:两汉有以董仲舒、刘歆为代表的今古文经学,魏晋时有王弼、何晏以老庄思想解释儒经的玄学,唐代有韩愈倡导的“道统”,宋、明有兼容佛、道思想的程朱派和陆王派的理学等等。

先秦诸子: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出现,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游说之士。齐国为了富国强兵,几代君主相继礼贤下士,稷下学宫盛极一时;魏国也在西河建立起了类似的学术中心。各诸侯国及其贵族、官僚也争相招贤养士。养士之风的盛行,为文学之士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各国君主不仅不主一家,对各家“兼而礼之”,还鼓励和支持各家之间的论战,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和学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