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回归(七)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
ABE DC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一、运用定理法即直接或间接运用某些涉及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定理或推论进行证明。
此类定理和推论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 如图,在△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中点. 求证:DM =21AB 二、比例线段法即找出与所证明有关的比例式,通过对比例式进行变形或重新组合,从而得出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例2 如图,在△ABC 中,BD 是∠B 的平分线,△ABD 的外接园交BC 于E ,若AB =21AC , 求证:CE =2AD 。
对应练习1、已知: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是等边ABC ∆的边AC 、BC 上的点,AD=CE ,BD 、AE 交于点P ,AE BQ ⊥于Q .求证:PB PQ 21=.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90BAC ,BE 平分ABC ∠,交AC 于D ,BE CE ⊥于E 点,求证:BD CE 21=. Q A DP C B E AEADF3、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 ∆中,C B ∠=∠2,BE 是角平分线,BE AD ⊥,垂足是D .求证:AC=2BD .4、如图,在ABC ∆中,延长BC 到D ,使CD=2BC ,E 在AC 上,且AE=2EC ,D 的延长线交AB 于F ,求证:EF DE 27=二、割补法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这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即通过“分割”或“添补”的形式,在相关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构造一线段,使之能够表示几条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从而将多线段问题转化为两线段问题。
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往往通过添辅助线,构造出能表示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促使问题的转化。
但在添加辅助线之前一定要结合题意和图形深入分析,想一想,图形中是否已经存在能表示有关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否则乱添加辅助线只能把图形复杂化,使思路步人歧途。
2019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件:教材回归(七)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思想方法】
(1)数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线段有和差倍分四则运算;
(2)线段的和差倍分四则运算,关键是正确地画出图形,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3)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可设某条线段为 x,再结合已知量找出等量关系, 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4)结论:已知线段 AB,点 C 是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点 M,N 分别是线段 1 AC 与线段 BC 的中点,则 MN= AB. 2
如答图 4,∠MON=(90° -α)-(90° -α-α)=α. 故∠MON 的度数为 α 或 180° -α 或 180° -3α.
[2017· 长春一模]如图(1),O 为直线 AB 上一点,过点 O 作射线 OC, ∠AOC=30° ,将一直角三角板(∠M=30°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O 处,一边 ON 在射 线 OA 上,另一边 OM 与 OC 都在直线 AB 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3° 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 (2),经过 t 秒后,OM 恰好平分∠BOC. ①求 t 的值; ②此时 ON 是否平分∠AOC ?请说明理∠DON 的度数.
解:(1)∵∠BOC=120° , ∴∠AOC=180° -120° =60° . ∵∠AON=150° ,∴∠BON=180° -150° =30° . ∵OB 平分∠MON,∴∠BOM=∠BON=30° , ∴∠COM=180° -∠AOC-∠BOM=90° . (2)∵由(1)可知,∠AOC=60° ,∠BON=30° , ∴∠AOD=∠AOC=60° , ∴∠DON=180° -∠AOD-∠BON=90° .
解:(1)∵∠BOD=90° ,∠AOD=70° , ∴∠AOB=90° -70° =20° . ∵∠AOE=70° ,∴∠EOB=70° -20° =50° ,∠EOB 与∠AOB 的比值为 5∶ 2.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4.2.4 线段的和、差、倍、分(二)
DB
3.已知线段 AB = 6 cm,延长 AB 到 C,使 BC = 2 AB,若 D 为 AB 的中点, 则线段 DC 的长为__1_5__c_m__.
A DB
C
4.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3,1,若 BC=5,则AC=___1_或__9___.
5. 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若 AB = 8 cm,则 AC = 4 cm.
AA CC BB
6. 如图,下列说法,不能判断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C )
A. AC = CB C. AC + CB = AB
B. AB = 2 AC 1
D. CB = AB 2
A
C
B
7.如图,AB=20cm,C为AB上的点,且AC=4cm,D是AC的中点,E是
B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
线段 的和 差倍 分
基本事实 线段的和差
两点间的距离 中点
思想方法
方程思想 分类思想
【分析】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C在AB之间上,故AC=ABBC=1cm;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9cm.
【点睛】无图时求线段的长,应注意分类讨论,一般分以下两种情况:1.点 在某一线段上;2.点在该线段的延长线.
已知A,B,C三点共线,线段AB=25cm,BC=16cm,点M,N分别是线段
解:∵AB=20cm,AC=4cm,
∴CB=AB-AC=20-4=16cm,
又∵D是AC中点,E是BC中点,
∴DC=
12AC=
1 2
×4=2cm,CE=
1 2
CB=
1 2
×18=8cm,
∴DE=DC+CE=2+8=10cm.
线段的和差-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浙教版)
【答案】 4 7.5
【分析】根据图形,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得出BC,MB,根
据MC=MB+BC,即可求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和差的计算,线段中点的性质,数形结合是
解题的关键.
7.如图,MN是圆柱底面的直径,NO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
过点M,P有一条绕四周且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MP剪
(2)已知线段AB=8cm,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M、N分别是线段AC
与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多少?
(3)已知线段AB=8cm,点C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M、N分别是线
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为多少?
【答案】(1)4cm
(2)4cm
(3)4cm
【分析】(1)点M是AC中点,则MC= ,点N是BC中点,则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6.4 线段的和差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掌握线段中点和等分点的概念,学会计算线段中点和等分点
的线段长;
2、能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线段的长度;
3、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线段的长度进行分类讨论;
知识点一 线段的和、差、倍、分
在直线上画出线段 AB=a ,再在 AB 的延长线上画线段 BC=b,线段 AC
说明:在几何中我们
可以把
因为用“∵”表示;
所以用“∴”表示.
点 M , N 是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
A
M
N
B
1
3
3 MN = ___NB)
3
AM = MN = NB = ___
= ___
2015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7角的和差课件(共18张PPT)
3、根据图形填空 ∠BOC = ∠AOD (1)∠AOC=∠AOB -____ ____ -∠COD
B
D C O A
(2)若∠AOC=30°,∠BOC=80°,射线OC平分∠AOD, 30° 50° 则∠COD=______,∠BOD=______,并说明理由.
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
2、如图,点O在直线AC上,∠AOB=55°.用量角器作出 ∠BOC的角平分线OD,并计算∠AOD的度数.
3、如图,E 是直线 AC 上一点,EF,EG 分别是∠AEB,∠BEC 的平分线.求∠GEF的度数.
喜于收获
本节课学会了: 1、两角的和与差仍是一个角,并会用 量角器画两个角的和与差;
Zx.xk
2、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会作角的平分线 3、会进行有关角的简单的推理说明
课堂检测
1、如图,OC平分∠AO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1=∠2 B. ∠AOB=2∠1 C.∠1+∠2=∠AOB D. ∠1=∠AOB
A
C
1
O
2
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两个角的和为180°,那么这两个角都是直角 B 一个钝角一定大于一个锐角 C 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D 钝角与锐角的差为90°
A
B
A
乐于合作
1、把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个角,折叠使得角的两边 重合,然后展开铺平,并请画出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2、角的平分线定义: 3、根据书本P161图6-39完成下列填空:
∵OC是∠AOB的平分线,
∴∠AOC=∠BOC= ∠AOB
1 ∵∠AOC=∠BOC= ∠AOB 2
∠AOB=2∠AOC=2∠BOC ∴ OC是______的平分线
线段和角的和差倍教案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教师: 课题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与 考点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学生: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案 ggggggggggggangganggang 纲 日期: 星期: 时段: 校区:线段、角度的和差倍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为后面的平面几何打基础1.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交点、中点的定义。
2. 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3 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角的比较与运算 重点:线段、 射线、直线有平行、垂直等概念的理解及运用, 线段长短及角大小的比较。
难点:角的单位换算,准确理解线段、直线、射线及平行、垂直等概念,进行简单的图 案设计,这些都是本章的难点。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 图形名称 直线 射线 线段 特征 向两端无限延伸 只向一方无限延伸 有实际长度,可延长 端点 无 1个 2个 表示方法 用两个大写字母或 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用两个大写字母或 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用两个大写字母或 一个小写字母表示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从图形上看,直线、射线可以看做是线段向两边或一边无限延伸得 到的,或者也可以看做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射线不能度量。
2.直线、线段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或者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线段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线段中点,如图:1 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有(1)AC=BC= 2 AB 或(2)AB=2AC=2BC,反之,若有(1)式或(2)式成立,亦能说明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4.关于线段的计算:两条线段长度相等,这两条线段称为相等的线段,记作 AB=CD,平面几何中线段的计 算结果仍为一条线段。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怎样画线段的和,差?怎样进行线段和、差、倍
怎样画线段的和,差?怎样进行线段和、差、倍、分的计算?
难易度:★★★★
关键词:线段
答案:
画线段的和时,先画线段a,然后在a的延长线上截取b,所得的线段就是a+b.画线段的差时,在较长线段的内部,以其中一个端点为端点截取较短的线段,剩下的那条线段就是两者的差。
【举一反三】
典例: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若EF=m,CD=n,则AB=()。
思路导引: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标准答案:由题意得,EC+FD=m-n
∵E是AC的中点,F是BD的中点,
∴AE+FB=EC+FD
∴AE+FB=m-n
又∵AB=AE+FB+CD
∴AB=m-n+m=2m-n。
新版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线段与角教案及习题(2020新教材)
第七章线段与角知识归纳一、线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1、线段的表示:可以用表示短点的两个字母A、B表示,记作线段AB或可以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如a,表示,记作线段a2、线段的特点:1)有线长度,可以测量2)有两个端点3、线段的性质: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可以记作d 。
3)★直线没有距离。
射线也没有距离。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而线段不可以延长。
4、线段大小的比较:1)度量法2)叠合法3)观察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画线段的和、差、倍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线段中点的表示:1)观察法2)折叠法3)度量法线段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要使学生会用语言描述并掌握以下两点:(1)如图1∵C为AB中点(2)如图1∴C为AB中点.二、角: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或可以这样说:角是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处于初始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那条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始边转动到角的终边所经过的平面部分叫做角的内部,简称角内部OBADC OBA1、 角的表示:1)角一般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下图记作∠AOB ,也可以记作∠O如果以点O 为顶点的角有多个,那么其中任何一个角必须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而不能简单记作∠O2)也可以在角的内部标上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如α(读alpha )、β(读beta )、γ(读gamma )……,或者标上一个数字,如1、2、3……2、角的大小的比较 1)度量法 2)叠合法3、余角、补角(1)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2)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3) 补角、余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4、方位角方位角一般以正北、正南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方向. 方位角α的取值范围为0900≤≤α 即“北偏东⨯⨯度”、“北偏西⨯⨯度”、“南偏东⨯⨯度”、“南偏西⨯⨯度”,★ “北偏东45度”为东北方向、“北偏西045度”西北方向、“南偏东045度”为东南方向、“南偏西045度”为西南方向. 5.画角的和、差、倍讲角平分线时既要会用文字表述又要掌握以下两点: (1)如图2∵ OC 平分∠AOB .(2)如图2∴OC 平分∠AOB典型例题【例1】 如右图所示,是线段的中点,则,.【例2】 如图,已知是线段上的两点,是的中点,是的中点,若,求线段的长. .【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 上依次有三个点把线段AB 分成2:3:4:5四个部分,,求BD 的长度.【例4】 线段上有两点、,,,,求的长.M A B 1______2A M =2_____2_____A B ==,B C A D M A B NC D ,M N a B C b==A D M D,,C D E 56AB =A B P Q 26A B =14AP =11PQ =B Q【例5】 已知:A ,B ,C ,D 四点共线,若3cm AB =,2cm BC =,4cm CD =,画出图形,求AD长.【例6】 如图所示,90AOB COD ∠=∠=︒,160AOD ∠=︒,求BOC ∠度数.【例7】 BOC ∠为AOC ∠外的一个锐角,射线OM 、ON 分别平分AOC ∠、BOC ∠.()190AOB ∠=°,30BOC ∠=°,求MON ∠的度数; ()2AOB α∠=,30BOC ∠=°,求MON ∠的度数;()390AOB ∠=°,BOC β∠=,还能否求出MON ∠的度数吗?若能,求出其值,若不能,说明理由.()4从前三问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5)若BOC ∠为AOC ∠内的一个锐角呢?【例8】 如图,OM 平分AOB ∠,ON 平分COD ∠,若50MON ∠=︒,10BOC ∠=︒, 求AOD ∠的小.C【例9】 如图10,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O 点,COE ∠是直角,OF 平分AOE ∠,34COF ∠,求BOD ∠的度数.课堂练习1 1、如图,,,点B 、O 、D 在同一直线上,则的度数为( ) (A ) (B ) (C ) (D )2、如图,已知AOB 是一条直线,∠1=∠2,∠3=∠4,OF ⊥AB .则(1)∠AOC 的补角是 ; (2) 是∠AOC 的余角; (3)∠DOC 的余角是 ; (4)∠COF 的补角是 .ND OABC D 图图13、如图,点A 、O、E 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46’,OD 平分∠COE ,求∠COB 的度数4、如图,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O 点,COE ∠是直角,OF 平分AOE ∠,34COF ∠,求BOD ∠ 的度数.5、如图8,将长方形纸片沿AC对折,使点B落在B′,CF平分∠B′CE,求∠ACF的度数.7、把一张正方形纸条按图中那样折叠后,若得到∠AOB /=700,则∠B /OG =______.8、如图所示,已知∠AOB=165°,∠AOC=∠BOD=90°,求∠COD .EA O图 8A CBEFB '9、如图14,将一副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在一起. (1)若∠DOB 与∠DOA 的比是2∶11,求∠BOC 的度数.(2)若叠合所成的∠BOC =n°(0<n<90),则∠AOD 的补角的度数与∠BOC 的度数之比是多少?★10 .角的个数的数法按逆时针、按顺时针一点引出n 条射线共形成)1(21-n n 个角. 如图,在图(a),在角内引一条射线时,图中共有(1+2)个角; 在图(b)中,在角内引两条射线时,图中共有(1+2+3)个角;在图(c)中,在角内引三条射线时,图中共有多少个角?如果在角内引n 条射线(n 为自然数)时,则共有几个角?(a) (b) (c)★11. 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我们把钟表看成一个圆周,其上共有12个大格,故每个大格度数为003012360=,每个大格中又有5个小格,故每个小格度数为06530=(1)10:0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_____.(2)时间为三点半时,钟表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为______,由2点到7点半,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__.(3)12时时,钟表上的时针与分针重合,问每多长时间两针再重合?(4)分针和秒针每隔多长时间重合一次?课堂练习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 = 8厘米,CB = 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4 线段的和差 课件(共16张PPT)
直尺只用 来画线, 不用来量 距离;
尺规作图注意事项:
1、只要求作出图形,
说明结果;
2、保留作图痕所求做的线段c
合作探究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
线段c,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长度
的和。
a
b
画法:
1、画射线OP; O
2、用圆规在射线OP上截取OA=a ;
画法:
一看起
a
1、画射线OP; 2、用圆规截取OA=a;
点,二 看方向, 三看落
3、用圆规截取AB=b; 点。
b
OB
A
P
线段OB就是所求做的线段c=a-b
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和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若AC=BC, (或 AC=BC= ) 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若C是线段AB的中点; 则你能得到哪些关系式? A
6.4 线段的和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 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线段的和差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和,差概念,会画线段的和 差;
4、引导学生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并会用刻度尺 画线段的中点;
l
A
BC
AC=AB+BC =8+5=13cm
(2)如图:
l
AC B
AC=AB-BC =8-5=3cm
3、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1、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2、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 端点重合;
3、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问: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
线段、角的和差倍
线段、角的和差倍分例1.已知:△ABC 中,∠B =2∠C ,AD 是高求证:DC =AB +BD分析一:用分解法,把DC 分成两部分,分别证与AB ,BD 相等。
可以高AD 为轴作△ADB 的对称三角形△ADE ,再证EC =AE 。
∵∠AEB =∠B =2∠C 且∠AEB =∠C +∠EAC ,∴∠EAC =∠C 辅助线是在DC 上取DE =DB ,连结AE 。
分析二:用合成法,把AB ,BD 合成一线段,证它与DC 相等。
仍然以高AD 为轴,作出DC 的对称线段DF 。
为便于证明,辅助线用延长DB 到F ,使BF =AB ,连结AF ,则可得∠ABD =2∠F =2∠C 。
例2.已知:△ABC 中,两条高AD 和BE 相交于H ,两条边BC 和AC 的中垂线相交于O ,垂足是M ,N求证:AH =2MO , BH =2NO 证明一:(加倍法――作出OM ,ON 的2倍) 连结并延长CO 到G 使OG =CO 连结AG ,BG 则BG ∥OM ,BG =2MO ,AG ∥ON ,AG =2NO ∴四边形AGBH 是平行四边形,∴AH =BG =2MO ,BH =AG =2NO证明二:(折半法――作出AH ,BH分别取AH ,BH 的中点F ,G 连结FG ,MN 则FG =MN =21AB ,FG ∥MN ∥AB 又∵OM ∥AD , ∴∠OMN=∠HGF (两边分别平行的两锐角相等) 同理∠ONM =∠HFG ∴△OMN ≌△HFG ……例3.已知: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AB 上且CE =AD +AE ,F 是AB 的中点求证:∠DCE =2∠BCF分析:本题显然应着重考虑如何发挥CE =AD +AE 条件的作用,如果只想用加倍法或折半法,则脱离题设的条件,难以见效。
我们可将AE (它的等量DG )加在正方形边CD 的延长线上(如左图)也可以把正方形的边CD (它的等量AG )加在AE 的延长线上(如右图)后一种想法更容易些。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
证题技巧之三——证明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一、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1、方法:①长(或大)折半②短(或小)加倍2、判断:两种方法有时对同一个题都能使用,但存在易繁的问题,因此,究竟是折半还是加倍要以有利于利用已知条件为准。
3、添线:①为折半或加倍而添;②为折半或加倍后创造条件或利于利用已知条件而添。
4、传递:在加倍或折半后,还不易或不能证明结论,则要找与被证二量有等量关系的量来传递,或者添加这个量来传递。
此时,添线从两方面考虑:①造等量②为证等量与被证二量相等而添。
参考例4、例5、例6。
例1 AD是△ABC的中线,ABEF和ACGH是分别以AB和AC 为边向形外作的正方形。
求证:FH=2AD证明:延长AD至N使AD=DN则ABNC是平行四边形∴CN=AB=FA AC=AH又∠FAH+∠BAC=180°∠BAC+∠ACN=180°∴△FAH≌△NCA ∴FH=AN ∴FH=2AD例2、△ABC中,∠B=2∠C,AD是高,M是BC边上的中点。
求证:DM=12AB 证明:取AB 的中点N ,连接MN 、DN 则 MN ∥AC ∠1=∠C ∠2=∠B ∴∠2=2∠1 ∴∠1=∠DNM ∴DM=DN又 AN=DN=ND ∴DM=12AB 例3 △ABC 中,AB=AC ,E 是AB 的中点,D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DB=AC 。
求证:CD=2CE证明:过B 作CD 的中线BF则 BF ∥12AC ∠A=∠DBF ∵AB=AC ,E 是AB 的中点∴BF=AE又DB=AC ∴△AEC ≌△BFD ∴DF=CE ∴CD=2CE作业:1、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求证:AF=12FC 2、AB 和AC 分别切⊙O 于B 和C ,BD 是直径。
求证∠BAC=2∠CBD3、圆内接△ABC 的AB=AC ,过C 作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D ,DE 垂直于AC 的延长线于E 。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
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篇一:三角形专题线段的和差倍分专题:三角形之线段的和差倍分1、在△ABC中,∠ACB= 90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 ⊥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问DE 、AD、BE 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A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 求证:DE?AD?BE.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连结AE、BE,BE⊥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1)FC=AD;(2)AB=BC+AD4、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CF?BD=2CE.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D 点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求证:EF=BE+CF.?在△ABC中,BD平分∠ABC,CD平分∠ACG,过D点作EF∥BC 交AB于E,交AC于F,试探究BE、EF与CF的数量关系.篇二:【教案】2.4线段的和与差2.4线段的和与差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类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已知线段AB,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使线段CD=AB. 2.两点间的距离是指()A.连结两点的直线的长度;B.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C.连结两点的直线;D.连结两点的线段.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我们知道数(如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12.观察: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线段?2)这几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A B C学生讨论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显然,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BC,它们有如下的关系AB+ BC= AC,AC- BC= AB,AC- AB= BC2.由此,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3.例题1:如图,已知线段a、b,1)画出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b2)画出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a-b※学生尝试画图※教师示范,(注意画图语句的叙述)解:(1)①画射线OP;②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AB=b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2)①画射线OP;②在射线OP上截取OC=a,在射线OC上截取CD=b线段OD就是所要画的线段.2 b4.在例题1中为什么CD要“倒回”截?不“倒回”截行吗?5.思考:你会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吗?1)学生讨论2)2a是什么意思?(a+a)3)那么na(n为正整数,且n1)具有什么意义?6.尝试:例题2 如图,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1)学生独立完成2)反馈,纠正这两个例题是线段的和、差、倍的具体画法,教师在画图的过程中,要边画边讲.注意讲清以下问题:(1)先画的图形是已知的线段a,b.(2)画射线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图形的起点,由于在没有画完的情况下,终点不能确定,而这种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状态,只有用射线描述最为合适.(3)什么叫“顺次截取”?就是要沿着射线的方向,从起点开始,依照计算的顺序截取.(4)线段的和、差在画图中的区别是什么?“和”是在截取时不改变方向.而“差”在截取时的方向是变化的.3通过这两个例题.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和、差、倍的画图.(5)两个例题讲完后可以安排一个练习:已知线段a,b,c(a>b >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3b-c.7.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若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等量关系.AM?MB,AM?MB,BM?ABAB?2AM,AB?2MB8.已知线段AB,你会画出它的中点C吗?除了用尺测量,你还有其他方法吗?9.介绍用尺规作线段AB 的中点C.注意语言的叙述:解:(1)以点A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a为半径作弧,以点B 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E、点F;(2)作直线EF,交线段AB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中点. 1212四、反馈小结、深化理解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应回答出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线段中点的定义. 4a2.线段的和、差、倍的画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步骤、方向等.3.一些关键词的用法,如“连结”、“顺次”等.五、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一、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1)连接A、B两点,那么线段AB叫做A、B两点的距离.()(2)连接A、B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A、B两点的距离.()(3)若AB=BC,则B是线段AC的中点.()(4)若AB=AM+BM,则点M在线段AB上.()(5)若点M在线段AB外,则必有ABAM+M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点M把线段PQ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M叫做线段PQ的______,这时有PQ=_______=_______.(2)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反向延长AC到D使AD=AC,则CD=_______AB.(3)如图1.3-4,如果A、B两点将MN三等分,C为BN的中点,BC=5cm,则MN=________.(4)如图1.3-5,在直线PQ上要找一点A,使PA=3AQ,则A点应在________.图1.3-4图1.3-5 5篇三:线段和差倍分怎样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怎样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典型例题】常规题型1、已知:如图所示,点D、E分别是等边?ABC的边AC、BC上的点,AD=CE,BD、AE交于点P,BQ?AE于Q.求证:PQ? 12PB.B C常规题型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12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BC、AB于点M、N.求证:CM=2BM.C N A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在?ABC中,AB?12BC,D是BC的中点,M是BD的中点.求证:AC=2AM. ABD能力挑战2、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H平分?CBD,AF?BH,分别交BD、BH、BC于E、G、F.求证:2DE=CF.AD EBQ【经典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1??2,AD=DB,DC?AC.求证:AC? 1AB.21 2CD 2、已知:如图所示,D是?ABC的边BC上一点,且CD=AB,?BDA??BAD,AE是?ABD的中线.求证:AC=2AE. A E?AB于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120?,D 是BC的中点,DEEE.求证:EB=3EA.AED?BAC?120?,4、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P是BC 上一点,且?BAP?90?.求证:PB=2PC.B P5、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中,?B?2?C,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是D.求证:AC=2BD.C6、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BAC?90?,BE平分?ABC,交AC于D,CE?BE于E点,求证:CE?1BD.2B C怎样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典型例题】常规题型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求证:BE+CD=BC. AEDB C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AD=AE,AF?BE交BC于F,过点F作FG?CD于M,交BE延长线于点G,求证:BG=AF+FG.G AEB C能力挑战2、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100?,BE平分?ABC,求证:AE+BE=BC.AC B【练习】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2?B,CD是?ACB的平分线,求证:BC=AC+AD.BC2、如图所示,若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AF为?DAE 的平分线,AF与CD相交于F点.求证:AE=BE+DF. A DFB3、如图所示,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C、D 在一直线上,求证:CE=AC+CD.ED?C?90?,4、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C=B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B=AC+CD.CDB A5、如图所示,等边?ABC和等边?BDE,点A在DE的延长线上,求证:BD+DC=AD.CA B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作业1、如图所示,在等腰三角形ABC中,P是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1)求证:P点(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线段的和差倍分教案)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2)若P点在BC的延长线上,那么点P到两腰的距离与腰上的高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AFE BC2、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求证:BC=AB+DC.ADC B3、如图所示,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45?,AD 和CE是高,它们相交于H,求证:AH=2BD.E H4、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P是AC的中点,过A过BP的垂线交BC延长线于点D,E是垂足.若?DBE?30?,求证:BP=4PE.D。
【初三】线段、角的和差倍分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线段、角的和差倍分一、内容提要证明线段、角的和,差,倍,分,常用两种方法:一是转化为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一是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一.转化为证明相等的一般方法㈠通过作图转化1.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两线段(角)的和(用截长补短法)⑴分解法――把大量分成两部分,证它们分别等于两个小量⑵合成法――作出两个小量的和,证它与大量相等2.要证明一线段(角)等于另一线段(角)的2倍⑴折半法――作出大量的一半,证它与小量相等⑵加倍法――作出小量的2倍,证它与大量相等㈡应用有关定理转化1.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5.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6.三角形的重心(各中线的交点)分中线为2∶17.有关比例线段定理二.用代数恒等式的证明1.由左证到右或由右证到左2.左右两边分别化简为同一个第三式3.证明左边减去右边的差为零4.由已知的等式出发,通过恒等变形,到达求证的结论二、例题例1.已知:△ABC中,∠B=2∠C,AD是高求证:DC=AB+BD分析一:用分解法,把DC分成两部分,分别证与AB,BD相等。
可以高AD为轴作△ADB的对称三角形△ADE,再证EC=AE。
∵∠AEB=∠B=2∠C且∠AEB=∠C+∠EAC,∴∠EAC=∠C辅助线是在DC上取DE=DB,连结AE。
分析二:用合成法,把AB,BD合成一线段,证它与DC相等。
---------------------------------------------------------------------------------------------------------------------------------仍然以高AD为轴,作出DC的对称线段DF。
角的和差ppt课件
(4)在第(3)题的条件下,若BP平分∠ABD,
则∠ABP= _5_5_°_,∠PBC= _3_5__°.
P A
练一练 2.根据图形填空
B
D
C
(1)∠AOC=∠AOB -∠__B__O_C__ O
A
= _∠__A_O_D__ -∠COD
(2)若∠AOC=30°,∠BOC=80°,射线OC 平分∠AOD, 则COD=___3_0_°_,∠BOD=__5_0_°__.
B
2
1
=
×120°
2
=60°
P A
练一练
1.根据图形填空: (1)∠ABD=∠CBD + _∠__A_B_C__ (2)∠CBD=∠PBD – _∠__P_B_C__
=∠ABD – _∠__A_B_C__
DC
20º
B
(3)如图,若∠ABC=90°,∠CBD=20°, 则∠ABD= __1_1_0_°.
小结
1.两角的和与差仍是一个角,并会用量角器 画两个角的和与差. 2.角平分线的定义及会作角的平分线 3.会进行有关角的简单的推理说明.
再见!
27° C
为始边,在角的内部画
一条射线,使它与始边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原角
的一半,这条射线就是
O
A
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题分析
例2 如图,∠ABC=90°,∠CBD=30°,BP 平分∠ABD,求∠ABP的度数.
解 ∵ ∠ABD= ∠ABC+ ∠CBD
C
=90°+30°
D
=120°
BP平分∠ABD
∴∠ABP= 1 ∠ABD
复习回顾
线段的和差
一般地,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 段的长度的和,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 段的和;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长 度的差,那么这要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线段的尺规作图与和差倍分
4.2线段的尺规作图与和差倍分(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线段的尺规作图与线段的和差倍分,让学生掌握基本尺规画图方法,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度量法和叠加法),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其性质、判定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直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操作过程,感知线段的长度;2、运用尺规工具,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用尺规作图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长短),作线段的两倍等;4、理解线段中点的性质和基本几何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实际操作串联整节课,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使用直尺与圆规这两种工具中,不断熟练作图的基本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本节课是学生通过具体主动实际操作的方式,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构建,并从他们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习惯;2、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以获得成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线段的尺规作图与中点的性质;2、难点:准确利用尺规作图比较线段的大小;线段中点的定义与性质。
教学资源直尺、圆规、课件、黑板、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问题1:直线、射线、线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问题2:画图,需要哪些工具?学生讨论结果:直线是往两方无限延伸,无法度量;射线是往端点另一方无限延伸,无法度量;线段无法延伸,可以度量长短。
画图,通常需要直尺与铅笔橡皮擦等工具。
》》两个问题就复习已学知识,为后续知识的拓展作出铺垫。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问题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的线段,你有什么方法?活动目的:让学生回忆小学阶段画图的方法,尽快进入角色。
参考答案:1、用有刻度的直尺,沿着直线边缘画。
(度量长度相等即可)2、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
(圆规两脚之间可以看做距离,度量准确即可) 介绍直尺与圆规:(详见课件PPT )问题4: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讨论结果:用刻度尺画;用尺规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线段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教材P128练习第3题)
如图1,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 cm ,求线段CD 的长度.
图1
【思想方法】 (1)数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线段有和差倍分四则运算;
(2)线段的和差倍分四则运算,关键是正确地画出图形,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3)对于比较复杂的题目,可设某条线段为x ,再结合已知量找出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4)结论:已知线段AB ,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与线段BC 的中点,则MN =1
2
AB .
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P =2
5
AB ,M 是AB 的中点,若PM =2 cm ,则AB 的
长为( )
A .10 cm
B .16 cm
C .20 cm
D .3 cm
如图2,在一条笔直公路的AB 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 ,C ,D ,B ,AC =CD =
DB .现想在AB 段建一个加油站M ,要求使A ,C ,D ,B 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 所行的总路程最少,则M 的位置( )
图2
A .在A
B 之间任一点 B .在CD 之间任一点
C .在AC 之间任一点
D .在DB 之间任一点
如图3,线段AC ∶CD ∶DB =3∶4∶5,M ,N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且MN
=2 cm ,求AB 的长.
图3
已知线段AB 的长为4,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AC =5
3
BC ,在线段
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BD =4
7
DC ,若E 为DC 的中点,求BE 的长.
二 角的和差倍分及计算
教材P140习题4.3第9题)
如图4,OB 是∠AOC 的平分线,OD 是∠COE 的平分线. (1)如果∠AOB =40°,∠DOE =30°,那么∠BOD 是多少度? (2)如果∠AOE =140°,∠COD =30°,那么∠AOB 是多少度?
图4
【思想方法】 解这种题的方法主要是寻找出要求的角与相关的角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通过求出相关的角,从而求出要求的角.
如图5,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BOE =90°,∠COF =90°.
图5
(1)图中∠AOF的余角是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
(2)图中除直角相等外,还有相等的角,请写出两对:____;
(3)如果∠AOD=140°,那么根据____,可得∠BOC=____,如果∠AOF=70°,可得∠DOB =____.
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30°,求∠α,∠β.
[2016春·威海期中]如图6,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已知∠AOC≠90°,射线OD平分∠AOC,射线OE平分∠BOC,射线OF平分∠DOE.
(1)当0°<∠AOC<90°时,求∠FOB+∠DOC的度数;
(2)若∠DOC=3∠COF,求∠AOC的度数.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