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解析

合集下载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例题三:滑块与滑板在碰撞中的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碰撞中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通 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碰撞后的运动状态。
当滑块与滑板发生碰撞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 碰撞后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碰撞是否为 弹性碰撞。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碰撞后滑块和滑 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度和初速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细描述
该定律指出,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会对施力物体施加 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 上。
03
CATALOGUE
滑块-滑板模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THANKS
感谢观看
滑块与滑板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
01
02
0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 与滑板间的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摩擦力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 关,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 相反。
支持力分析
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 向被支持的物体,与重力 等其他外力平衡。
滑块与滑板间的动量守恒分析
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板上滑落。
例题二:滑块与滑板在斜面上的运动
总结词
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需要考虑重力的影 响,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可以求解滑块和滑板 的运动状态。
详细描述
当滑块放在滑板上,在斜面上运动时,除了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外,还需 要考虑重力的分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 以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通过分析加速 度和初速度的关系,可以判断滑块是否从滑 板上滑落。

滑块—滑板模型分析

滑块—滑板模型分析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滑块一滑板模型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静止放一长L质量为M=1kg的木板B, —质量为m=1Kg的物块A以速度v。

=2.0m/s滑上长木板B的左端,物块与木板的摩擦因素卩1=0.1、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素为卩2=0.1,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10m/s , 求:(假设板的长度足够长)(1)物块A、木板B的加速度;(2)物块A相对木板B静止时A运动的位移;R ---------------------B(3)物块A不滑离木板B,木板B至少多长?"TTTTTTTTTTTT/TT TTTTTT1考点: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考查:木板运动情况分析,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木板的加速度计算,相对位移计算。

解析:(1)物块A的摩擦力:f A二jmg =1N-f A 2A的加速度:a i 一二-1m/ s 方向向左m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二」2(M ■ m)g =2N f A故木板B静止,它的加速度a2 =02(2)物块A的位移:S二二仏二2m2a(3)木板长度:L _ S = 2m拓展1.在例题1中,在木板的上表面贴上一层布,使得物块与木板的摩擦因素卩3=0.4,其余条件保持不变,(假设木板足够长)求:(1)物块A与木块B速度相同时,物块A的速度多大?(2)通过计算,判断AB速度相同以后的运动情况; A ______________(3)整个运动过程,物块A与木板B相互摩擦产生的摩擦热多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功能关系考查:木板与地的摩擦力计算、AB是否共速运动的判断方法、相对位移和摩擦热的计算。

解析:对于物块 A : f A =」4mg = 4N加速度: a A =— =-」4g - -4.0m/ s 2,方向向左。

m 对于木板:f 地-"2(m • M)g = 2N加速度:a C =卫 f 地 = 2.0m /s 2,方向向右。

M物块A 相对木板B 静止时,有:a B t^v 2 -a C t 1解得运动时间:I =1/3.s ,V A = V B = a p t r = 2 / 3m / S(2)假设AB 共速后一起做运动, a 二 J (M ―- -1m/s 2物块A 的静摩擦力:二 ma =1N :: f A所以假设成立,AB 共速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4.10《牛顿第二定律:滑块-滑板问题》

4.10《牛顿第二定律:滑块-滑板问题》

二、经典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平板A 长l = 10m, 质量M =4kg,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 上最右端
放一物块B (大小可忽略),其质量m=2kg 。已知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 0.4, 开始时A 、
B 都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²) 。则
● (1) 要将A 从物块B 下抽出来,则加在平板A 上的水平恒力F 至少为多大?
B. F 拉动B, 则可能A 、B 、C 一起运动
C. F 拉动C, 则可能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
D. F 拉动C, A 与B 的加速度大小总相等

8 .质量为2 kg 的木板B 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
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 和B 经过1 s 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
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块施
加水平恒力1 、 2 ,经过时间 1 、 2 物块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1 和
2 , 已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
A . 若1 = 2 , 且1 > 2 , 则 1 < 2
数μ=
3
2
. 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².
(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 应满足的条件;
(2) 若F=37.5N, 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
大的水平力
F = 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1 和 2 ,下列反映 1 和 2 变化的图

物理专题7 滑板滑块问题解析版

物理专题7 滑板滑块问题解析版

专题7滑板滑块问题【规律和方法】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摩擦力方向的特点(1)若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且两个物体“一快一慢”,则“快”的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阻力,“慢”的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为动力。

(2)若两个物体反向运动,则每个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摩擦力均为阻力。

3.运动特点(1)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 ,滑块位移大小为x 1,滑板位移大小为x 2同向运动时:如图甲所示,L =x 1-x 2反向运动时:如图乙所示,L =x 1+x 2(2)若滑块与滑板最终相对静止,则它们的末速度相等。

4.方法与技巧(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

(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

(4)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时可用速度-时间图象记录物体的运动过程。

【典例分析】【例1】(有外力+水平面光滑)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 =1.6m ,质量为M =3kg 的木块(厚度不计),一个质量为m =1kg 的小物体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 和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 ,(g 取10m/s 2)(1)为使小物体不掉下去,F 不能超过多少?(2)如果拉力F =10N 恒定不变,求小物体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3)如果拉力F =10N ,要使小物体从木板上掉下去,拉力F作用的时间至少为多少?【解答】解:(1)物块随木板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a 对小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 =m a 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M+m )a解得:F m =4N(2)因施加的拉力F >4N ,故物块相对木板相对滑动,木板对地运动的加速度为a 1,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 a 1物块在木板上相对运动的时间为t ,L =a 1t 2﹣at 2解得:t =s物块脱离木板时的速度最大,v m =at =m/s(3)设木块滑到木板最右端速度恰好与木板相同时,水平力作用的时间为t 1,长木板加速阶段的末F速度为v 1,减速阶段的时间为t 2,加速度大小为a 2。

牛顿运动定律之滑块与传送带问题(含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之滑块与传送带问题(含解析)

牛顿运动定律滑块与传送带专题一“滑块—滑板”模型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思路处理此类问题,必须弄清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关系.(1) 加速度关系如果滑块和滑板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滑块和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应采用“隔离法”分别求出滑块和滑板的加速度.应注意找出滑块和滑板之间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等隐含的条件.(2) 速度关系滑块和滑板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分析速度关系,从而确定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应注意当滑块和滑板的速度相同时,摩擦力会发生突变的情况.(3) 位移关系滑块和滑板叠放在一起运动时,应仔细分析滑块和滑板的运动过程,认清对地位移和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是解题过程中列方程所必需的关系,各种关系找到了,自然也就容易列出所需要的方程了.例一、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滑块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 f1、F f2和F 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和a 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物块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 f1=μ1m A g ①F f2=μ1m B g ②F f3=μ2(m+m A+m B)g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1=m A a A ④F f2=m B a B ⑤F f2-F f1-F f3=ma1 ⑥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 B t1 ⑦v1=a1t1 ⑧联立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1=1 m/s,方向与B的初速度方向相同⑨(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B=v0t1-12a B t21⑩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体系,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1+F f3=(m B+m)a2 ⑪由①②④⑤式知,a A=a B;再由⑦⑧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对木板有v2=v1-a2t2 ⑫对A有v2=-v1+a A t2 ⑬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v1t2-12a2t22⑭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 A=v0(t1+t2)-12a A(t1+t2)2 ⑮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0=s A+s1+s B ⑯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1)1 m/s方向与B的初速度方向相同(2)1.9 m【题后反思】求解“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方法技巧(1)弄清各物体初态对地的运动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根据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正确地对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各物体的加速度,结合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3)速度相等是这类问题的临界点,此时往往意味着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最大,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可能发生突变.跟踪练习1. (水平面光滑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质量M=8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8 N.当小车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的右端由静止轻放一大小不计、质量m=2 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经t=1.5 s 的时间,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g取10 m/s2)()A.1 m B.2.1 mC.2.25 m D.3.1 m解析:选B.放上物体后,物体的加速度a1=μg=2 m/s2,小车的加速度:a2=F-μmgM=0.5 m/s2,物体的速度达到与小车共速的时间为t1,则a1t1=v0+a2t1,解得t1=1 s;此过程中物体的位移:s1=12a1t21=1 m;共同速度为v=a1t1=2 m/s;当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共同加速度为a=FM+m=0.8 m/s2,再运动0.5 s的位移s2=vt′+12at′2=1.1 m,故从物体放上小车开始的1.5 s时间内,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为1 m+1.1 m=2.1 m,选项B正确.2. (水平面粗糙的“滑块—滑板”模型)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解析:选A.放上小物块后,长木板受到小物块施加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在两力的共同作用下减速,小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当两者速度相等后,可能以共同的加速度一起减速,直至速度为零,共同减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两者相对运动时木板的加速度,故A 正确,B、C错误;由于水平面有摩擦,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匀速运动,D错误.3.(多个板块的组合模型)如图所示,两木板A、B并排放在地面上,A左端放一小滑块,滑块在F=6 N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已知木板A、B长度均为l=1 m,木板A的质量m A=3 kg,小滑块及木板B的质量均为m=1 kg,小滑块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小滑块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2)木板B获得的最大速度.解析:(1)小滑块对木板A的摩擦力F f1=μ1mg=4 N,木板A与B整体受到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 f2=μ2(2m+m A)g=5 N.F f1<F f2,小滑块滑上木板A后,木板A保持静止设小滑块滑动的加速度为a1,则:F-μ1mg=ma1,l=12a1t21,解得:t1=1 s.(2)设小滑块滑上B时,小滑块速度为v1,B的加速度为a2,经过时间t2滑块与B脱离,滑块的位移为x块,B的位移为x B,B的最大速度为v B,则:μ1mg-2μ2mg=ma2,v B=a2t2,x B=12a2t22,v1=a1t1,x块=v1t2+12a1t22,x块-x B=l,联立以上各式可得:v B=1 m/s.答案:(1)1 s(2)1 m/s4.(斜面上的“滑块—滑板”问题)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固定斜面底端放置一个长度L=2 m、质量M=4 kg 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放置一质量m=1 kg 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现沿斜面向上对木板施加一个外力F使其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斜面倾角θ=30°,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2,g取10 m/s2.(1)当外力F=30 N时,物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求二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当外力F=53.5 N时,物块和木板之间将会相对滑动,则二者完全分离时的速度各为多大?解析:(1)物块和木板共同运动时,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g sin θ=(M+m)a解得a=1 m/s2.(2)设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二者完全分离的时间为t,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1、v2,分析木板和物块的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 sin θ-μmg cos θ=Ma1μmg cos θ-mg sin θ=ma2又L=12(a1-a2)t2v1=a1tv2=a2t联立解得v1=6.5 m/s,v2=2.5 m/s. 答案:(1)1 m/s2(2)6.5 m/s 2.5 m/s二、传送带模型(一)、水平传送带问题1.情景特点分析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2)v0<v时,可能一直加速,也可能先加速再匀速情景3(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达到左端(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v返回时速度为v0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摩擦力发生突变.例1、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运行,一质量为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解析:(1)行李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F f=μmg=0.1×4×10 N=4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f=ma,加速度大小a=μg=0.1×10 m/s2=1 m/s2.(2)行李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率后不再加速,则v=at1,得t1=va=11s=1 s.(3)行李始终匀加速运行时,所需时间最短,加速度大小仍为a=1 m/s2,当行李到达右端时,有v2min=2aL,得v min=2aL=2×1×2 m/s=2 m/s,所以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为2 m/s.由v min=at min得行李最短运行时间t min=v mina=21s=2 s.答案:(1)4 N 1 m/s2(2)1 s(3)2 s 2 m/s(二)倾斜传送带问题1.情景特点分析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情景1(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情景2(1)可能一直加速(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2.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发生突变.例2、如图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2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0=12 m/s的初速度从A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1)求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多大?(2)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3)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10 m/s2,已知sin 37°=0.6,cos 37°=0.8)解析:(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大小为a1,货物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传送带方向:mg sin θ+F f=ma1,垂直传送带方向:mg cos θ=F N,又F f=μF N由以上三式得:a1=g(sin θ+μcos θ)=10×(0.6+0.5×0.8) m/s2=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2)货物速度从v0减至传送带速度v所用时间设为t1,位移设为x1,则有:t1=v-v0-a1=1 s,x1=v0+v2t1=7 m.(3)当货物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此后货物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设货物加速度大小为a2,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2,得:a2=g(sin θ-μcos θ)=2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设货物再经时间t2,速度减为零,则t2=0-v-a2=1 s.沿传送带向上滑的位移x2=v+02t2=1 m,则货物上滑的总距离为x=x1+x2=8 m.货物到达最高点后将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下滑加速度大小等于a2.设下滑时间为t3,则x=12a2t23,代入解得t3=2 2 s.所以货物从A端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端的总时间为t=t1+t2+t3=(2+22) s.答案:(1)10 m/s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2)1 s7 m(3)(2+22) s【总结提升】解答传送带问题应注意的事项(1)比较物块和传送带的初速度情况,分析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得到物块的加速度.(2)关注速度相等这个特殊时刻,水平传送带中两者一块匀速运动,而倾斜传送带需判断μ与tan θ的关系才能决定物块以后的运动.(3)得出运动过程中两者相对位移情况,以后在求解摩擦力做功时有很大作用.跟踪练习1.(物块初速度不为零的倾斜传送带模型)(多选)如图所示,倾斜的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率为v1,传送带的速率为v2,且v2>v1.不计空气阻力,动摩擦因数一定.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率v和位置,下面哪个是可能的()A.从下端B离开,v>v1B.从下端B离开,v<v1C.从上端A离开,v=v1D.从上端A离开,v<v1解析:选ABC.物块从A端滑上传送带,在传送带上必先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由于不确定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和物块的重力沿传送带下滑分力的大小关系和传送带的长度,若能从A端离开,由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必有v=v1,即选项C正确,D错误;若从B端离开,当摩擦力大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选项B正确;当摩擦力小于重力的分力时,则v>v1,选项A正确;当摩擦力和重力的分力相等时,物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v=v1,故本题应选A、B、C.2. (物块初速度为零的倾斜传送带模型)如图所示,传送带AB的长度为L=16 m,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传送带以速度v0=10 m/s匀速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在传送带最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m=0.5 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物体从A运动到底端B所用的时间;(2)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解析:(1)开始阶段,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1,解得a1=10 m/s2.物体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的位移为:x1=v202a=5 m<16 m,即物体加速到10 m/s时,未达到B点,其时间t1=v0a1=1 s.由于mg sin θ=3 N>μmg cos θ=2 N,所以物体将继续做加速运动.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2,经历的时间为t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2,解得a2=2 m/s2.由位移公式L-x1=v0t2+12a2t22,解得时间t2=1 s,所以总时间t=t1+t2=2 s.(2)在传送带上取一点M.M点做匀速运动,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法一:整体法整个过程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物=L=16 m,传送带位移大小为x传=v0t=20 m,故物体相对于传送带(M 点)的位移大小为: x =x 传-x 物=4 m.由于M 点的位移大于物体的位移,故全过程物体向后远离M 点4 m. 法二:v -t 图象法相对位移的大小为两个阴影三角形面积之差,即: x =10×12-1×(12-10)2=4(m).法三:分段法第一个过程:M 点的位移为v 0t 1=10 m , 所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大小 x 相对1=v 0t 1-x 1=5 m.由于M 点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故此过程物体在M 点后面5 m 处. 第二个过程:M 点的位移为v 0t 2=10 m , 物体的位移为L -x 1=11 m , 故相对位移大小为x 相对2=1 m. 此过程物体追M 点,并靠近M 点1 m.故相对位移大小x =x 相对1-x 相对2=4 m .即全过程物体向后远离M 点4 m. 答案:(1)2 s (2)4 m精选练习1.(多选)如图所示,表面粗糙、质量M =2 kg 的木板,t =0时在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5 m/s 2,t =0.5 s 时,将一个质量m =1 kg 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木板最右端,铁块从木板上掉下时速度是木板速度的一半.已知铁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5,g =10 m/s 2,则( )A .水平恒力F 的大小为10 NB .铁块放上木板后,木板的加速度为2 m/s 2C .铁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为1 sD .木板的长度为1.625 m解析:选AC .未放铁块时,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2Mg =Ma ,解得F =10 N ,选项A 正确;铁块放上木板后,对木板:F -μ1mg -μ2(M +m )g =Ma ′,解得:a ′=0.75 m/s 2,选项B 错误;0.5 s 时木板的速度v 0=at 1=2.5×0.5 m/s =1.25 m/s ,铁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1=v 0+a ′t 2=1.25+0.75t 2,铁块的速度v ′=a 铁t 2=μ1gt 2=t 2,由题意:v ′=12v 1,解得t 2=1 s ,选项C 正确;铁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速度v 1=2 m/s ,铁块的速度v ′=1 m/s ,则木板的长度为:L =v 0+v 12t 2-v ′2t 2=1.25+22×1 m -12×1 m =1.125 m ,选项D 错误;故选A 、C .2.(多选)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 、B 间的距离L =2 m ,g 取10 m/s 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 =1 m/s 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则(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 .乘客提前0.5 s 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 s 到达B 处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 s 才能到达B 处解析:选BD .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μg =1 m/s 2,历时t 1=v a =1 s 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 1=v2t 1=0.5 m ,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 2=L -x 1v =1.5 s 到达B ,共用2.5 s ;乘客到达B ,历时t =Lv =2 s ,B 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运动时间t min =2La =2×21s =2 s ,D 正确. 3.如图甲所示,倾角为37°足够长的传送带以4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小物块以2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冲上传送带,小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试求:(1)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 (2)0~8 s 内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划痕为多长. 解析:(1)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a =Δv Δt =22m/s 2=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37°-mg sin 37°=ma , 解得μ=78.(2)0~8 s 内只有前6 s 内物块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0~6 s 内传送带匀速运动距离为:x 带=4×6 m =24 m .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则0~2 s 内物块位移为:x 1=12×2×2 m =2 m ,方向沿斜面向下,2~6 s 内物块位移为:x 2=12×4×4 m =8 m ,方向沿斜面向上.所以划痕的长度为:Δx =x 带+x 1-x 2=(24+2-8) m =18 m. 答案:(1)78(2)18 m4.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停放着一质量为M =2 kg 的木板,木板足够长,某时刻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木块以某一速度v 0(未知)冲上木板,木板上表面粗糙,经过t =2 s 后二者共速,且木块相对地面的位移x =5 m ,g =10 m/s 2.求:(1)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共速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结果可用分数表示) 解析:(1)设冲上木板后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对小木块,有μmg =ma 1,设木板开始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对木板, 有μmg =Ma 2,二者共速时,有v 共=a 2t =v 0-a 1t , 对小木块,有x =v 0t -12a 1t 2,联立得μ=18.(2)由(1)得a 2=58 m/s 2,得v 共=54m/s.木板发生的位移x ′=v 共2t =54m ,二者相对位移为Δx =x -x ′=154m , 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Δx , 联立得Q =7516J. 答案:(1)18 (2)7516J5. (多选)滑沙运动是小孩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其运动过程可类比为如图所示的模型,倾角为37°的斜坡上有长为1 m 的滑板,滑板与沙间的动摩擦因数为916.小孩(可视为质点)坐在滑板上端,与滑板一起由静止开始下滑.小孩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决于小孩的衣料,假设图中小孩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小孩的质量与滑板的质量相等,斜坡足够长,sin 37°=0.6,cos 37°=0.8,g 取10 m/s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B .小孩和滑板脱离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 2C .经过 2 s 的时间,小孩离开滑板D .小孩离开滑板时的速度大小为433m/s 解析:选AC .对小孩,由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大小为a 1=mg sin 37°-μ1mg cos 37°m =2 m/s 2,同理对滑板,加速度大小为a 2=mg sin 37°+μ1mg cos 37°-2μ2mg cos 37°m =1 m/s2,选项A 正确,B 错误;要使小孩与滑板分离,12a 1t 2-12a 2t 2=L ,解得t = 2 s(另一解不符合,舍去),离开滑板时小孩的速度大小为v =a 1t =2 2 m/s ,选项C 正确,D 错误.6.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v 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37°.一物块以初速度v 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sin 37°=0.6,cos 37°=0.8,g=10 m/s2,则()A.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B.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为14 m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 8D.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解析:选A.如果v0小于v1,则物块向上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不变,与题图乙不符,因此物块的初速度v0一定大于v1.结合题图乙可知物块减速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由此可以判断传送带的速度为4 m/s,选项A正确.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等于v -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即12×(4+12)×1 m+12×1×4 m=10 m,选项B错误.0~1 s内,g sin θ+μg cos θ=8 m/s2,1~2 s内,g sin θ-μg cos θ=4 m/s2,解得μ=14,选项C错误;在1~2 s内,摩擦力方向与物块的运动方向相同,选项D错误.7.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 m,质量M=3 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2)若F=37.5 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解析:(1)若整体恰好静止,则F =(M +m )g sin α=(3+1)×10×sin 30° N =20 N. 因要拉动木板,则F >20 N ,若整体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物块和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 +m )g sin α=(M +m )a , 对物块有f -mg sin α=ma , 其中f ≤μmg cos α 代入数据解得F ≤30 N.向上加速的过程中为使物体不滑离木板,力F 应满足的条件为20 N<F ≤30 N.(2)当F =37.5 N>30 N 时,物块能滑离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板有F -μmg cos α-Mg sin α=Ma 1,对物块有μmg cos α-mg sin α=ma 2,设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 12a 1t 2-12a 2t 2=L , 代入数据解得t =1.2 s.物块滑离木板时的速度v =a 2t , 由-2g sin α·s =0-v 2, 代入数据解得s =0.9 m. 答案:见解析8.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模型,其A 、B 两端的距离L =8 m ,它与水平台面平滑连接.现有一物块以v 0=10 m/s 的初速度从A 端水平地滑上传送带.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求:(1)若传送带保持静止,物块滑到B 端时的速度大小;(2)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12 m/s ,物块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小;(3)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恒为4 m/s ,且物块初速度变为v 0′=6 m/s ,仍从A 端滑上传送带,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的总时间.解析:(1)设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受力分析可知F N=mg,F f=ma,F f=μF N,得a=6 m/s2.传送带静止,物块从A到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x=v202a=253m>L=8 m,则由v2B-v20=-2aL.得v B=2 m/s.(2)由题意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速率12 m/s>v0,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方向,即物块先加速到v1=12 m/s,由v21-v20=2ax1,得x1=113m<L=8 m.故物块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即物块到达B时的速度为v B′=v1=12 m/s.(3)当物块初速度v0′=6 m/s时,物块速度减为零时的位移x2=v0′22a=3 m<L,所以物块先向右减速后向左加速由v2=v0′-at1,得t1=1 s;当物块向左加速到v3=4 m/s时由v23-v22=2ax3得x3=43m<x2=3 m,故物块向左先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由v3=v2+at2,得t2=23s;当物块向左匀速运动v4=v3=4 m/s,x4=x2-x3=53m.由x4=v4t3,得t3=512s,故t=t1+t2+t3=25 12s.答案:(1)2 m/s(2)12 m/s(3)25 12s。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滑块——滑板”模型的分析
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2.模型分析
解此类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系或速度关系,建立方程.特别注意滑块和木板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
3.(1)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2)滑块是否会从滑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滑块到达滑板一端时两者共速.
(3)滑块不能从滑板上滑下的情况下,当两者共速时,两者受力、加速度发生突变.。

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

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

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摘要: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是动力学中的综合性问题,可以通过考查学生运用力与运动相关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也成为历年高考热点,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更是热点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教学角度思考,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好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力与运动的相关规律,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外力作用下;滑块滑板模型;问题透析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物体或者三个物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的摩擦力或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的多运动过程,属于多体多过程问题,可以把其定位成追及问题来思考,进行相对运动分析,着重三个物理量分析:一是速度分析,如靠近、远离、滑下、不滑下等;二是时间分析,设定各运动过程的时间为未知量;三是位移分析,从追及问题的角度来寻找相对位移,从而确定对地位移关系,这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

在分析问题之初要观察三个初始条件:一是动摩擦因数,如滑块与滑板之间、滑板与地面之间;二是初始情况,如初位置、初速度等;三是板长,有限长还是无限长;在分析问题之中要进行共速分析,此状态是涉及临界、突变等问题的节点,也是解决此类问题进程中的关键的关键。

本文以在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模型问题为例来透析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策略。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L=2m,质量M=3.0kg的木板.一个质量m=1.0kg的小物体放在离木板右端b=0.40m处,m和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向右的拉力F=10.0N,为使木板能自物体下方分离出来,此拉力作用不得少于多长时间?图1解析运动过程如图2所示:图2设拉力最小作用时间为t,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 m/s2得: m/s2从拉力作用到撤去拉力的瞬时,有……①……②……③由①②③解得:……④撤去拉力后,物体m仍做匀加速运动,木板M做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1,物体m滑到木板的左端,两者的速度等于v共,有解得: m/s2……⑤……⑥⑤代入⑥解得:再利用位移关系(也可以:)将各量代入解得:……⑦从图中不难看出:……⑧由④⑦⑧得到: s.透析定位为滑块与滑板的追及问题,题设要求分离出来,依题意必然是在滑板左边分离,滑块相对滑板向左运动,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设拉力最小作用时间为t1,撤去拉力后直到分离运动时间为t2,则:恰好分离时两者速度相等,则: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联立解之得:由上解我们可以看到,从追及问题的定位可以很快找到位移关系,从共速分析中可以很快找到时间关系,从运动过程和受力分析中辨别各段运动性质及加速度变化,列方程求解。

难点突破之四 滑块—滑板类问题

难点突破之四 滑块—滑板类问题

难点突破之四滑块—滑板类问题1.滑块—滑板类问题的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滑块和滑板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滑块—滑板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所以应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4、滑块与滑板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1)运动学条件:若两物体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相对滑动.(2)动力学条件:假设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先用整体法算出一起运动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算出其中一个物体"所需要"的摩擦力f;比较f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的关系,若f 〉f m ,则发生相对滑动.【典例】 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 =1 kg ,木板的质量M =4 kg ,长L =2.5 m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 =20 N 拉木板,g 取10 m/s 2.(1)求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求水平恒力F 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对木板施加的拉力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 N ,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 (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μ(M +m )g =10 N 木板的加速度a=F -f M=2.5 m/s 2. (2)设拉力F 作用t 时间后撤去F 撤去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f M=-2.5 m/s 2=a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时间相等,故at 2=L 解得:t =1 s ,即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1 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 木板,则μ1mg =ma 木块 解得:a 木块=μ1g =3 m/s 2对木板:F 1-μ1mg -μ(M +m )g =Ma 木板 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 1>25 N.(4)木块的加速度a ′木块=μ1g =3 m/s2木板的加速度a ′木板=F 2-μ1mg -μM +m g M=4.25 m/s 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s 木板-s 木块=L ,即12a ′木板t 2-12a ′木块t 2=L代入数据解得:t =2 s.如图所示,质量M =8 kg 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 =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3 m/s 时,在小车右端轻轻地放一个大小不计、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g 取10 m/s 2,则:(1)放上小物块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3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解析:(1)小物块的加速度a m =μg =2 m/s2小车的加速度a M =F -μmg M=0.5 m/s 2(2)由a m t =v 0+a M t ,得t =2 s ,v 同=2×2 m/s=4 m/s (3)在开始2 s 内,小物块通过的位移x 1=12a m t 2=4 m在接下来的1 s 内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 =FM +m=0.8 m/s 2小物块的位移x 2=v 同t ′+12at ′2=4.4 m 通过的总位移x =x 1+x 2=8.4 m.答案:(1)2 m/s 20.5 m/s 2(2)2 s (3)8.4 m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 (1)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3)本实验中,m 1=0.5 kg ,m 2=0.1 kg ,μ=0.2,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 ,取g =10 m/s 2.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 =0.002 m ,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解:(1)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f 1=μm 1g 桌面对纸板的滑动摩擦力f 2=μ(m 1+m 2)g f =f 1+f 2 解得f =μ(2m 1+m 2)g(2)设砝码的加速度为a 1,纸板的加速度为a 2,则 f 1=m 1a 1 F -f 1-f 2=m 2a 2 发生相对运动则a 2>a 1 解得F >2μ(m 1+m 2)g(3)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x 1=12a 1t 21 纸板运动的距离d +x 1=12a 2t 21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x 2=12a 3t 22 l =x 1+x 2由题意知a 1=a 3,a 1t 1=a 3t 2 解得F =2μ[m 1+(1+d l)m 2]g 代入数据得F =22.4 N. 答案:(1)μ(2m 1+m 2)g (2)F >2μ(m 1+m 2)g (3)22.4 N滑块—滑板类问题习题1.如图所示,长2m ,质量为1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木块质量也为1kg (可视为质点),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牛顿运动定律巧解滑块—滑板模型
速度和加速度。
解决复杂问题
在滑块—滑板模型中,利用牛顿 运动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 题,如碰撞、摩擦力和外力作用
等。
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建 立滑块—滑板模型的数学方程,
从而进行数值分析和模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动力学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滑块—滑板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探索更 复杂的运动规律和现象。
滑块与滑板间的相对运动
相对静止
当滑块与滑板间无相对运 动时,两者保持相对静止 状态。
相对滑动
当滑块受到的合外力大于 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块将 相对于滑板滑动。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 但不影响绝对运动。
滑块与滑板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初速度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在滑块—滑板模型中,需要分析滑块 和滑板的初速度,判断是否满足相对 静止或相对滑动的条件。
总结词
考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滑块和滑板运 动的影响。
VS
详细描述
根据牛顿的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滑块—滑板模型 中,当滑块和滑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将影响它们的运动状 态。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第三定 律,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滑块和滑板 运动的影响。
响。
04
牛顿运动定律在滑块— 滑板模型中的运用
运用第一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词
理解滑块和滑板在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平衡。
详细描述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滑块和滑板在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在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时,需要分析滑块和滑 板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状态。

3-09-3-物理建模:动力学中“滑板—滑块模型”问题的剖析

3-09-3-物理建模:动力学中“滑板—滑块模型”问题的剖析

图象中能反映此相 对滑动的距离吗?
各线段ac、bc、cd 表示的意义?
第17页
转 解析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备选训练】如图示,一质量为mB=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 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 夹角θ=37°.一质量也为mA=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 底端x0=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 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与木板B上表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sin θ=0.6,cos θ=0.8,g取10 m/s2,物块A可看做质点.请问: (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为多大? (2)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木 板B有多长?
审题 建模
求加 速度
明确 关系
转 解析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第21页
求解时应先仔细审 题,清楚题目的含义, 分析清楚每个物体 的受力情况、运动 情况。 准确求出各物体在 各运动过程的加速 度(注:两过程连接处 加速度可能突变) 找出物体间的位移 (路程)、速度关系是 解题的突破口,求解 中更应注意联系两 个过程的纽带,前一 过程的末速度是后 一过程的初速度。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第13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变式训练4】 (2016•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如图甲,水平地面上 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 为0.2,t=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 10 m/s2,平板车足够长,则物块运动的v-t图象为( )

高三专题复习“经典八式”法解滑块与滑板模型

高三专题复习“经典八式”法解滑块与滑板模型

“经典八式”法解滑块与滑板模型一 分析要点1、相互作用:滑块之间的摩擦力2、相对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时相对静止。

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在速度相同,但加速度不相同时,两者之间同样有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对运动。

3、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

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

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4、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量定理:应用动量定理时特别要注意条件和方向,最好是对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5、求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个物体的整体。

另外求相对位移时:通常会用到系统能量守恒定律。

6、求速度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条件和方向。

7、当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时相对位移等于滑块位移与滑板位移之差,若二者同向运动相对位移等于二者位移之和。

二 分类讲解【模型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例题一 如图所示,质量kg m 3.02=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m L 5.1=,现有质量kg m 2.01=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s m v /20=从左端滑上小车,最 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5.0=μ,取2/10s m g =,求:⑴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t ;⑵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0v 不超过多少? 【解法一】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 “经典八式”法1m 在2m 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111-a m g m =μ①得21/5s m a -= 2m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221a m g m =μ②得22/310s m a =设二者历时t 时相对静止此时具有共同速度v ,则 对于1m :t a v v 10+=③ 对于2m :t a v 2=④ 联立③④得⎩⎨⎧==st sm v 24.0/8.0二者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分别为1x 、2x 则对于1m :t vv x 201+=⑤对于2m :t vx 22=⑥二者的相对位移:21x x x -=∆⑦ 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则x ≤∆⑧ 联立⑤⑥⑦⑧得s m v /50≤【解法2】(1)设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v m m v m )(2101+= ① 设物块与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对物块应用动量定理有011v m v m ft -=- ② 其中 g m f 1μ= ③ 解得 gm m v m t )(2102+=μ代入数据得 s t 24.0= ④(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车厢滑出,须物块到车面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v ′,则 v m m v m '+=')(2101 ⑤ 由功能关系有'+-'=2212011)(2121v m m v m gL m μ ⑥代入数据解得 s m v /5='故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的速度v 0′不能超过5m/s 。

重难点08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重难点08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高一物理题组法突破重难点(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相对运动模型---滑块滑板模型专题(题组分类训练)题组特训特训内容题组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二有一定初速度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题组三滑块滑板中的图像问题题组四倾斜面上的滑块滑板模型基础知识清单2.解题方法:(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摩擦力方向.(2)分别隔离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3)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即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3.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4.注意摩擦力的突变: 当滑块与木板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通常会发生突变,由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或者消失,或者摩擦力方向发生变化,速度相同是摩擦力突变的一个临界条件.5.解题思路题组特训一:外力作用下的滑块滑板(水平面)模型1.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足够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上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t =0时刻起,给木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 .分别用a 1、a 2和v 1、v 2表示木板、木块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下列图中可能符合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AC【解析】木块和木板可能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 正确;木块可能相对于木板向前滑动,即木块的加速度a 2大于木板的加速度a 1,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 、D 错误,C 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已知m A = 6kg 、m B = 2kg ,A 、B 间动摩擦因数μ = 0.2,在物体A 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 ,g 取10m/s 2,则( )A .当拉力F < 12N 时,A 静止不动B .当拉力F > 16N 时,A 相对B 滑动C .当拉力F = 16N 时,B 受A 的摩擦力等于4ND .当拉力F < 48N 时,A 相对B 始终静止 【答案】CD【解析】当A 、B 发生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220.2610m/s 6m/s 2A Bm ga m μ⨯⨯=== 则发生相对运动时最大拉力为 ()86N 48N A B F m m a =+=⨯=当拉力0 < F < 48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A 错误、D 正确; 由选项A 知当拉力48N > F > 16N 时,A 相对于B 静止,而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B 错误; 拉力F = 16N 时,A 、B 始终保持静止,当F = 16N 时,整体的加速度为2216m/s 2m/s 8A B F a m m '===+则B 对A 的摩擦力为 22N 4N B f m a '==⨯=C 正确。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
滑块与滑板之间的动力学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即合外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 乘积。
03
滑块-滑板模型的建立与 求解
模型的建立
确定问题类型
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滑块-滑板模型是否适用,并明确模型中的物 理量及约束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物理现象和问题需求,建立滑块-滑板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包 括运动方程、力平衡方程等。
在航天器着陆过程中,滑块-滑板模型被用于分析着陆稳定性。通过模拟航天器在着陆时的运动,可以预测航天 器的着陆姿态和稳定性,从而优化着陆方案,确保航天器的安全着陆和回收。
谢谢观看
重力与支持力
滑块-滑板模型中,滑块与滑板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即作 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滑块和滑板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在静 态平衡时相互抵消,而在动态平衡时 则相互作用。
摩擦力
滑块与滑板之间的摩擦力是影响滑块 运动的重要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和大 小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和相对运动状 态。
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系统设计
滑块-滑板模型在机械系统设计中 被广泛应用,用于分析机构运动 和受力情况,优化设计以提高机
械性能和稳定性。
车辆工程
在车辆工程中,滑块-滑板模型用 于研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建筑结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滑块-滑板模型 用于模拟和分析桥梁、高层建筑等 结构的滑动支撑和抗震性能。
确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根据实际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初始状态,确定模型中相应的边界条件 和初始条件。
模型的求解方法
解析法
对于简单问题,可以采用解析法求解,得到精确解。
数值法
对于复杂问题,可以采用数值法求解,如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等。

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 讲义

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 讲义

应用动力学方法解决“滑块——滑板”模型问题[核心精讲]滑块——滑板模型是近几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涉及摩擦力的分析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运动等主干知识,能力要求较高,滑块和滑板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是解答滑块——滑板模型的切入点,前一运动阶段的末速度是下一运动阶段的初速度,解题过程中必须以地面为参考系.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滑板上,滑块和滑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滑板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运动学分析:无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分离,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有临界速度时,滑块与滑板不分离,假设速度相等后加速度相同,由整体法求解系统的共同加速度,再由隔离法用牛顿第二定律求滑块与滑板间的摩擦力f ,如果该摩擦力不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成立,则整体列式解题;如果该摩擦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说明假设不成立,则分别列式;确定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解题.3.动力学分析:判断滑块与滑板是否发生相对滑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难点,通常采用整体法、隔离法和假设法等.往往先假设两者相对静止,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它们之间的摩擦力f ,与最大静摩擦力f m 进行比较.若f <f m ,则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反之,将发生相对滑动.从运动学角度看,滑块与滑板的速度和加速度不等,则会发生相对滑动.[范例] (20分)(2015·高考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 ,如图甲所示.t =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 =1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 +M )g =(m +M )a 1①(1分)由题图乙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 1=4 m/s ,由运动学公式得v 1=v 0+ a 1t 1②(1分) x 0=v 0t 1+12a 1t 21③(1分)式中,t 1=1 s ,x 0=4.5 m 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 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 ④(1分)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初速度为-v 1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初速度v 1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2mg =ma 2⑤(1分)由题图乙可得a 2=v 2-v 1t 2-t 1⑥(1分)式中,t 2=2 s ,v 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⑦(1分)(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 3,经过时间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2mg +μ1(M +m )g =Ma 3⑧(1分) v 3=-v 1+a 3Δt ⑨(1分) v 3=v 1+a 2Δt⑩(1分)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x 1=-v 1+v 32Δt⑪(1分)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x 2=v 1+v 32Δt⑫(1分)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x =x 2-x 1⑬(1分)联立④⑥⑦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x =6.0 m⑭(1分)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 .(1分)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 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 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μ1(m +M )g =(m +M )a 4⑮(1分) 0-v 23=2a 4x 3⑯(1分)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x1+x3 ⑰(1分)联立④⑥⑦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x=-6.5 m(1分)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1分)[答案](1)0.10.4(2)6.0 m(3)6.5 m(1)规范要求书写物理表达式要以课本原始公式为依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合=ma,要分步列式,尽量不要列综合式,否则容易失分;符号使用要规范,与题目提供的符号要一致,再者木板和物块的加速度不同,若都用a表示不加以区分,将不得分.(2)评分细则第(1)问7分,①~⑦式各1分.第(2)问8分,⑧~⑭式各1分.第(3)问5分,⑮~⑰式各1分.题目中给出的符号解析中必须要一致,若μ1、μ2用错,则扣结果分.无单位、单位错误,相应的得分点不给分.(用其他方法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酌情给分)[预测押题]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分别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3;(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解析:(1)由v -t 图象可求出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1=10-44m/s 2=1.5 m/s 2,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2=4-04m/s 2=1 m/s 2,达到共同速度后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4-08m/s 2=0.5 m/s 2.(2)对物块冲上木板匀减速阶段:μ1mg =ma 1 对木板向前匀加速阶段:μ1mg -μ2(m +M )g =Ma 2 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后向前匀减速阶段: μ2(m +M )g =(M +m )a 3 以上三式联立可得m M =32.(3)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 对应图中△abc 的面积,故Δx =10×4×12m =20 m.答案:(1)1.5 m/s 2 1 m/s 2 0.5 m/s 2 (2)32(3)20 m 2.(2017·湖北七市联考)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 叠放在长木板B 上,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10 kg 、m 2=10 kg ,B 长为L =16 m ,开始时A 在B 的最右端;A 与B 、B 与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4、μ2=0.4;现将一水平恒力F =200 N 作用在B 上,使A 、B 由静止开始运动,当A 恰好运动到B 的中点时撤去外力F ,g 取10 m/s 2.求:(1)力F 作用的时间及此时B 前进的距离; (2)撤去外力F 后B 还能走多远?解析:(1)力F 开始作用时,设A 、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a 2, 对A :μ1m 1g =m 1a 1,a 1=4 m/s 2 对B :F -μ1m 1g -μ2(m 1+m 2)g =m 2a 2, a 2=8 m/s 2,设力F 作用的时间为t ,对应此时A 、B 的速度为v A 、v B 则有12a 2t 2-12a 1t 2=12L代入数据得,t =2 s ,v A=8 m/s,v B=16 m/s此时B前进的距离为x B=12a2t2=16 m.(2)撤去外力F后,对A有μ1m1g=m1a3,a3=4 m/s2对B有μ1m1g+μ2(m1+m2)g=m2a4,a4=12 m/s2设A、B经过时间t1达到共同速度v1则有v A+a3t1=v B-a4t1解得:t1=0.5 s,v1=10 m/s此过程中B前进的距离为x1=v2B-v212a4=6.5 mA、B共速后一起匀减速的加速度为a5μ2(m1+m2)g=(m1+m2)a5,a5=4 m/s2此时B前进的距离为x2=v 2 12a5=12.5 m 撤去F后B前进的总距离为x=x1+x2=19 m.答案:(1)2 s16 m(2)19 m。

滑块和滑板模型

滑块和滑板模型

滑块与滑板相互作用模型【模型分析】1、相互作用:滑块之间的摩擦力分析2、相对运动:具有相同的速度时相对静止。

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在速度相同,但加速度不相同时,两者之间同样有位置的变化,发生相对运动。

3、通常所说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对地而言的。

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一定存在关联。

它就是我们解决力和运动突破口。

4、求时间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5、求位移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应用动能定理时研究对象为单个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个物体的整体。

另外求相对位移时:通常会用到系统能量守恒定律.6、求速度通常会用到牛顿第二定律加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条件和方向。

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小车A ,其质量为0.2=A m kg ,小车上放一个物体B ,其质量为0.1=B m kg ,如图(1)所示。

给B 一个水平推力F ,当F 增大到稍大于3。

0N 时,A 、B 开始相对滑动。

如果撤去F ,对A 施加一水平推力F ′,如图(2)所示,要使A 、B 不相对滑动,求F ′的最大值m F2.如图所示,质量M=8 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 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 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2,小车足够长(取g=l0 m/s 2)。

求: (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3.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 ,长为L 的均质板放在很长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板的左端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物体上连接一根很长的细绳,细绳跨过位于桌边的定滑轮.某人以恒定的速率v 向下拉绳,物体最多只能到达板的中点,而板的右端尚未到达桌边定滑轮处.试求: (1)物体刚达板中点时板的位移.(2)若板与桌面之间有摩擦,为使物体能达到板的右端,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范围是多少?FA B图(1)F ′A B 图(2)M m vMm4.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右端放有一质量为m 长度可忽略的小木块,木块与木板之间、木板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滑块木板模型(解析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

滑块木板模型(解析版)--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

动力学中的九类常见问题滑块木板模型【模型精讲】“滑块-木板模型”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与隔离法)和多个运动过程的过程,而且涉及相对运动,是必修1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的重点应用,也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为了系统地研究这个模型,我们将此模型分作四类:1、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2、木板瞬间获得一个初速度。

3、滑块水平方向受力。

4、木板水平方向受力。

【方法归纳】在滑块-木板模型中,经常需判断滑块和木板共速后,之后的运动二者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图1和图2是典型的滑块与木板共速瞬间的情况,图1两者都不受力,图2中木板B受力,且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

1.分析图1,A受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减速运动,A减速后,B有相对于A向右运动的趋势,所以A也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所以A也减速。

但问题是:A受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如果A受静摩擦力,说明AB 相对无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如果A收滑动摩擦力,则说明AB有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不同。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 a A max=μ1g判断方法:假定AB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a共=μ2g。

若a共≦ a A 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μ2g做匀减速运动;若a共>a A max(等效于μ2>μ1),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其中a A=μ1g,a B=μ2m+Mg-μ1mgM2.分析图2,题设F大于B的最大静摩擦力,则B受滑动摩擦力,加速向右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A也会加速向右。

仍然需要判断二者是否发生相对滑动。

判断要点:滑块A由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所以滑块A的最大加速度a A max=μ1g。

判断方法:假定AB 无相对滑动,二者加速度相同,则可以用整体法求出共同的加速度a 共=F -μ2m +M gm +M。

若a 共≦a A max =μ1g ,二者将以共同的加速度a 共做匀加速运动;若a 共>a A max =μ1g ,二者将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其中a A =μ1g ,a B =F -μ2m +M g -μ1mgM【滑块-木板模型分类讨论】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木板。

滑块滑板模型题目与详解

滑块滑板模型题目与详解

滑块滑板模型试题与详解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2(设最大静摩擦擦等于滑动摩擦),t=0时,车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t=12s时,平板车停止运动,此后平板车始终静止.g取10m/s2,在运动过程中物块未从平板车上掉下.(1)求t=3s时物块的加速度;(2)求t=8s时物块的速度;(3)若物块相对平板车的运动会留下痕迹,请求出物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平板车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解答】解:(1)平板车对物块的摩擦力最大值为f max=μmg,故物块的加速度最大值为a max==μg=0.2×10=2m/s2但平板车的加速度由图象知为a===4m/s2>a max故平板车不可能与物块一起向右加速,其加速度只能取a1=a max=2m/s2(2)物块向右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运动,而平板车则做加速度为a0=4 m/s2的加速运动;当t=t1=6s时,物块速度v1=a1t1=12m/s此后,由图象可知平板车在外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v0=24m/s、加速大小为a0=4 m/s2的匀减速运动,开始时物块的速度仍小于平板车的速度,故物块仍加速,直至两者共速.设平板车减速持续时间为t2,两者共速,则:v=v1+a1t2=v0﹣a0 t2解得:t2=2s,v=16m/s故t=8s时物块的速度为v=16m/s(3)t=8s后,平板车的加速度为a0=4 m/s2,而物块的加速度源于摩擦力,其最大值为a1=a max=2m/s2,显然物块不可能与平板车一起减速,只能做加速度为a1=a max=2m/s2的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在物块与平板车共速前,物块相对于平板车向后运动,其相对位移大小为x1=a0t12+(v1+v)t2﹣a1(t1+t2)2解得:x1=48m物块与平板车共速后,物块相对于平板车向前运动,其相对位移大小为x2= =﹣=32m两阶段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痕迹会有部分重叠,由于x1>x2,故痕迹长度为x=48m 答:(1)t=3s时物块的加速度为2m/s2;(2)t=8s时物块的速度16m/s(3)物块整个运动过程中在平板车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为48m.如图所示,一平板车以某一速度v0匀速行驶,某时刻一货箱(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置于平板车上,货箱离车后端的距离为l=3m,货箱放入车上的同时,平板车开始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做a=4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货箱与平板车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0.2,g=10m/s2.求:(1)为使货箱不从平板上掉下来,平板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2)如果货箱恰好不掉下,则最终停在离车后端多远处?【解答】解:(1)货箱放到车上后,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货箱做匀加速运动,设货箱加速到与车速相同的时间为t,对货箱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二者速度相等时:a1t=v0﹣at货箱的位移为:对车,x车=v0t﹣因x车>x箱+L,所以货箱将掉下.货箱恰好不掉下时:x车﹣x箱=l联立得:t=1s;v0=6m/s(2)货箱放到车上后,货箱和车达到相同速度v时,货箱恰好到达车的后端,车的速度为:v=v0﹣at=6﹣4×1=2m/s设再经过t′车停止运动,则:s车的位移:x车′=v0t′﹣=2×=0.5m,对货箱:m,故货箱到车尾的距离为:d=x箱′﹣x车′=1﹣0.5=0.5m.答:(1)为使货箱不从平板上掉下来,平板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v0应满足小于等于6m/s;(2)如果货箱恰好不掉下,则最终停在离车后端0.5m远处.如图所示,将小物体(可视为质点)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动纸板,拉力大小不同,纸板和小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不同.若纸板的质量m1=0.1kg,小物体的质量m2=0.4kg,小物体与桌面右边缘的距离d=0.15m,已知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g取10m/s2.求:(1)当小物体与纸板一起运动时,桌面给纸板的摩擦力大小;(2)拉力F满足什么条件,小物体才能与纸板发生相对滑动;(3)若拉力作用0.3s时,纸板刚好从小物体下抽出,通过计算判断小物体是否会留在桌面上.【解答】解:(1)当小物体与纸板一起运动时,桌面给纸板的滑动摩擦力为:f1=μ(m1+m2)g代入数据解得:f1=1N(2)在力F作用下,纸板和小物体一起加速运动,随力F增大,加速度增大,小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也增大,直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f2=μm2g.小物体的加速度为两者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μ(m1+m2)g=(m1+m2)a m解得:F m=2μg(m1+m2)=2NF>2N时小物体与纸板有相对滑动.(3)纸板抽出前,小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m/s2,0.3s离开纸板时通过的距离:;速度为:v1=a2t=2×0.3=0.6m/s;纸板抽出后,小物体在桌面上受滑动摩擦力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也为a2,小物体减速运动可能的最大距离为:,则小物体在桌面上可能运动的总距离为:s=x1+x2=0.09+0.09=0.18m>d,因此小物体不会留在桌面上.答:(1)当小物体与纸板一起运动时,桌面给纸板的摩擦力大小为1N;(2)F>2N时小物体与纸板有相对滑动.;(3)小物体不会留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一质量为2kg的木板,木板长为2m.其左端距上方障碍物的水平距离为1m,障碍物下方空间仅容木板通过.现有一质量为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V0冲上木板左端,与此同时对木板施加一水平拉力F使木板向左运动.已知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全过程中滑块都没有掉下来,g取10m/s2.(1)为使滑块不碰到障碍物,其初速度V0最大为多少?(2)当滑块以(1)问中的速度滑上木板时,为使滑块不掉下木板,试求拉力F.【解答】解:(1)为使滑块不碰到障碍物,其最大位移为即:所以:m/s最大为2m/s(2)滑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且m处于M 全过程m、M加速度恒定,F最大时,最终m,M获共同速度V共最右端,设共历时t由﹣(v0﹣a m t)=a M t得:由几何关系知:L=S m+S m;代入数据得:F=4N同时,若要M向左运动,则:F>μmg=0.2×1×10=2N答:(1)为使滑块不碰到障碍物,其初速度V0最大为2m/s;(2)当滑块以(1)问中的速度滑上木板时,为使滑块不掉下木板,拉力的范围是2N<F≤4N.(15年高考新课标2)25.(20分)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滑块——滑板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刻速度的 大小。设木板和物体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μ1mg=ma1,( μ1 + 2μ2 )mg=ma2 • 由以上方程得:μ1=0.20, μ2 =0.30
学情分析及对策
•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 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 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 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 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 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 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 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审题建模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要求根据牛顿定律准确求出各过程的建立方程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明确关系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变式1?2014云南省第一次统测24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103木块长ll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
题目背景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 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 示,0~0.5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 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μ1mg=ma1,( μ1 + 2μ2 )mg=ma2 • 由以上方程得:μ1=0.20, μ2 =0.30
• (2).0.5s后两个物体都做匀减速运动,假设两者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
动,加速度大小为a=μ2g,由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 μ1mg< μ2mg,所以物
块与木板不能相对静止。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等于

审题
• 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说明0~0.5s 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5s以后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但两段运动的加速度不一样,合力发生了变化
• 0~0.5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 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0.5s末两物体速度图像相交:说明两物体具有共同速度 • 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物块始终没有脱离木板
考点分析
•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 “物体的受力分 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时间 图像”、“牛顿第二定律”这几个知识内容。
• 本题涉及的考点在考纲中都是Ⅱ类要求,能突出 考查力学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题是一道力学组合题,涉及多个物理过程和情 景,可以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物理过程分析能 力,重点考查学生应用力和运动观点解决力学综 合题的能力。
题目背景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 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 示,0~0.5s内物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 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2, 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滑板——滑块模型问题分析方法
• 1.模型特点 •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 2.两物体位移关系 •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两
物体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 位移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为x1, 滑板位移为x2,则同向运动时:L= x1-x2;反向运 动时:L= x1+x2
学情分析及对策
• 我们的学生在做物理计算题时,一怕题目长,望 而止步,未战先输;二怕过程与情景复杂,不能 从题目里面获取有效信息;三怕临界问题的分析 与讨论;四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本道计算 题是一道组合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状态与多 过程联系在一起来增加物理情景的复杂程度,能 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 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比较高。现在的高考题目数量少,所以 试题的必然趋势就是组合题,将众多的知识点结 合在一起,重点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 (2014云南省第一次统测,24)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 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 =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 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lm,用F=5N的水平恒 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
• (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 • (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
针对措施
• 教法上:一要多进行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物理 过程,并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过程分析,列式 得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二要进行变式训练, 避免题海战术。三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和研究问题, 从而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与思路。四要引导学生总结解题 的方法。
• 学法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法指导: • 要引导学生眼看、手画、脑思,培养审题能力;训练学生
端的时间。

解析
(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m>μmg=0.3110N=3N
把握多状态、多过程和临界点,培养物理过程分析能力; 加强过程分析,强化列式得分的策略,增强得分意识和得 分能力。
• (2013新课标II,25,18分)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 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 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0~0.5s内物块运动的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粗虚线所示.己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 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 加速度的大小g=10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 的位移的大小.
• 3.解题思路
审题
建模
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 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要求
建立
方程
根据牛顿定律准确求出各过程的 加速度(两过程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明确关系
找出两物体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
变式1
• •
0.5a1s' 物μ块1mm对g木μ板1的g 滑2动m摩/ s擦2 力a与1 速度方向相同,则木板的加速度为
a2'
2μ 2
mg
μ1mg
m
4m
/
s2
• 则物块和木板的位移分别为:
s1
2
v12 2a1
0.5m
s2
v0

v1 2
t1
v12 2a2'
1.625m
•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大小为:
s s2 s1 1.125m
解析
• (1)从t=0时刻开始,木板与滑块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加速, 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 止。由图可知,在t=0.5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
到则t:=t1时间间a1隔内vt,11 物块和a2木板v的0 加t2 速v1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
• 式中v0=5m/s、v1=1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刻速度的 大小。设木板和物体的质量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