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西师大版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韵律特点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应用和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2.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领悟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分组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介绍对联的上下联、横批等要素。
3. 分析对联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经典对联,总结创作规律。
5.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分组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展示和评价:挑选优秀对联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对联,如春联、寿联、挽联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等地,了解对联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联创作: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提供系统的对联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对联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唐代。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且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对联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4.掌握运用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汉字认识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2.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幅对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谈谈对联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2.1对联的起源和特点对联起源于唐代,最初是用来用于传递交际信息的,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对联的特点有:韵律优美,形式简练,意境深刻,可以通过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2对联的基本要素对联的基本要素有:上下联、对仗、韵律、格律和意境。
在对联的写作中,这些要素都需要被充分的发挥。
2.3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1.对联的写法:可以从把握格律、运用联想、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对联的写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对联的格律:对联的格律是指形式要求,要遵循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字数相等、平仄相和、音调相同等规律。
3.对联的技巧:对联的技巧包括双关、典故、意象等,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对联的意境深入。
3.练习(45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对联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写法和技巧。
3.1跟读练习教师可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一幅对联,让学生先跟读,感受对联的韵律和意境,然后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篇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见课本)3.妙联撷趣。
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教案第一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教案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
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关于对联的常识1、起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悬挂桃符以避邪,而到了唐以后,就有了贴门神的习俗,哪两个门神呢?(生答秦叔宝、尉迟恭)此风保留至今。
现在我们不仅贴门神,还贴春联,用来表示美好的祝愿。
相传最早的春联为五代孟昶所作(幻灯片展示此联)2、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词性相同、语意相关或相反、平仄相对(不作要求)。
师逐条适作解释,后以黑板上的“群贤毕至”联为例分析其对仗特点。
3、平仄:仄起平收。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仄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和去声(即三、四声)。
以本班运动会口号“凌云塔下展风采;黄河水滨扬威名”联析平仄、对仗。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符合我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高一九班勇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4、书写与张贴:竖行书写,无标点,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三、名联赏析生齐读《笠翁对韵》选段,回顾对对子的要求;析“孙行者”联、茅盾纪念馆联。
1、赏析书院学堂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白鹿洞书院联,以万卷书对百年树,妙。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圣贤书,还要闻窗外事)补充欣赏联(幻灯片展示如下)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
(信江书院联。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此地亦山水圣地,有山曰白云,有水名黄河,我们更应寄意山水,陶冶性情。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第一章:认识对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汉语独特的文学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对联的起源:介绍对联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1.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生动展示。
分析对联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自主创作一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二章:对联的修辞手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2.2 教学内容对联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联创作中。
2.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三章:对联的意义和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2 教学内容对联的意义:对联在表达情感、寓意深远方面的作用。
对联的价值:对联在传承文化、丰富语言等方面的价值。
3.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创作一组有特殊意义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对联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创作出优秀的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4.2 教学内容对联的创作技巧:选词、对仗、意境等方面的技巧。
创作优秀对联的方法:如何构思、修改和完善对联。
4.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创作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优秀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5.2 教学内容对联的应用:节日、庆典、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2、学会对对联教学重点懂得如何对对联教学难点在给出上联或下联的情况下,能对出下联或上联。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讲一个与对联有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加考试最怕碰上偏题怪题。
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国文”卷子里,就有这么一道怪题:以“孙行者”三个字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
这道题一下难倒了众学生,据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交了白卷。
要知道,考上清华的可都是高才生啊!不过,也有几个人得了满分。
他们对的是什么内容?……得满分的下联对的是“胡适之”。
大家想一想,对“胡适之”为何得满分呢?“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这些好在哪里呢?(以情景激发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二、名联欣赏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林则徐题书室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林则徐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4、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5、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悼念鲁迅挽联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楹联7、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联评:“笑”、“容”二字巧妙,道出了世态人情,写出了人生众相。
8、来一口去一口,来去无损;哭三声笑三声,哭笑皆非。
—清末一婚丧联点评:用于红白喜事并至之日,精当至极。
再有妙联,不妨将来。
9、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西湖岳飞墓联点评:青山本无意,白铁也无情,皆因忠佞起,称幸或叫屈。
何哉?拟人也。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座佑铭联三、如何对对联对联的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对联的特点为:1、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同。
如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里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奇妙的对联》教案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 ...
《奇妙的对联》教案活动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课中展示,讨论、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重点和难点:积累一些名联,学习欣赏对联,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活动流程:一、导入新课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分组展示1、第一组展示——对联的起源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又叫楹联,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奇妙的对联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联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2.提前准备一些对联的创作素材,如名人名言、成语、诗句等;3.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对联的美学特点;2.分享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对联创新(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或诗句,并让学生组成对联;2.引导学生尝试采用语音、意象、韵律等创作技巧,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对联。
第三步:对联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对联表演;2.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对联、对口相声等形式;3.学生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四步:对联欣赏(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2.分析对联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内在美和趣味。
第五步:对联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或素材;2.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对联。
第六步:对联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创作的经验和技巧;2.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对联创作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3.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对联的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文学活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美学特点,引发了学生对对联创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创新对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表演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创作出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对联,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创作的品质,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创作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难点:对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创作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对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联示例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纸笔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结构、对仗、平仄等。
教师举例说明对联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要求。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析给出的对联示例。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对仗的技巧。
4.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的创作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对联的分类和应用,如春联、横幅等。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对联,如诗意对联、幽默对联等。
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对联文化,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掌握对联的节奏和韵律。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对联的特点;结合高考试题,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过程与方法:学习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奇妙的对联》(板书)先看一段视频,在这段视频中出现了很多对联,你品味一下,然后思考对联都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唐伯虎点秋香》视频约3分钟幻灯片打出: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雨雨风风花花叶叶看看暮暮朝朝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这些对联可谓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斗”,唐寅除了很好的借用它来反讽以外,同时还可以看出两人的才华,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对出来的对子真是工整巧妙,极尽讽刺,所以才会让这位自以为了不起的将军栽了跟头,最后落得个“口吐鲜血”的下场。
从刚才这段视频中可以看出,对联能够满足文人之间的一种斗争,同时对联还可用于很多场合,大家知道还有哪些场合可以运用对联吗?学生:结婚、祝寿、悼念……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对联,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对联分别是用于哪些场合?幻灯片: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入门尽是弹冠者;去后应无搔首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右军五字增声价;诸葛三军听指挥小费君莫惜;后顾自无忧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以上各联体现的对联用于的场合分别是:春节、结婚、宾馆、理发、祝寿、鞋店、扇子店、保险公司、澡塘、图书馆师总结:对联可用于这些场合:结婚、祝寿、挽联、行业联、春节、各个景点的楹联等等。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案:《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对联,认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
2.学会欣赏和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联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
2.指导学生参考一些优秀对联的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一些著名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并和学生讨论对联的定义和形式。
Step 2:理解对联的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Step 3:了解对联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对联的各种分类,如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对印对仗等。
Step 4:欣赏和分析对联(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对联,并帮助学生分析对联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Step 5:创作对联(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主题,例如春天、爱情、友谊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对联,然后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Step 6:展示和评析(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7: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欣赏中多加运用对联。
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家和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创作一首对联,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前期的导入和讲解,生动地介绍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对联。
培养了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和对联的鉴赏能力。
但是在创作环节,时间会比较紧张,可以适当延长创作的时间或将创作的时间分为两个课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在展示和评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分析对联的优缺点,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二、教学内容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2. 教师讲解对联的特点,包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等,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对联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介绍对联的起源,让学生知道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2. 教师讲解对联在唐宋时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对联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编写对联(10分钟)1. 教师示范编写对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2.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行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编写对联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否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在编写对联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对联的种类: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等。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相关推荐《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欣赏对联。
三、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四、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人或事物充满好奇,见到朋友总是问“你吃了吗”,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适龄青年会问“你结婚了吗”,到现在又变成“买房了吗”、“买车了吗”而最近又有新的问候语“你偷了吗”,原来是随着“开心农场”这一游戏的窜红,有成百上千万的网民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
整个网络世界呈现出“夜深人静点击鼠标理农场,光天化日敲动键盘成贼王”的奇特景像,然而网络这些快餐式的游戏毕竟只是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成为人们的记忆,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华,比如国学经典、唐诗宋词,书法以及跟书法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艺术———对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去感受对联的奇妙。
(二)知识积累1、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对联常识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
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2、师生共同欣赏古诗中的对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师生共同分析对联的要求:1、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例: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1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奇妙的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级
高一
学期
下期
学段
第1学段
目
标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积累一些名联;明确对联拟写的要求。
2、?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对对子。
3、?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赏析中受到人文熏陶。
重
点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写作对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既突出了梳理探究这样教学板块教学的灵活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又调动了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予以学生以人文的熏陶,认真落实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获。
?
1、为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作一副对联
2、根据学校的特点作一副对联
3、历年高考对联相关考题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对联常识,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培养学生模仿与创造力。
?
让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创作的艰辛与快乐,从而有效地达成相关目标。
五、作业
?
1、课后继续搜集整理自己感兴趣的名联及相关的联话。
2、尝试以对联的形式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理趣可以设计,情趣只能把握。轻松愉悦的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机把握。
组织围绕相关话题梳理、探讨
(一)、什么叫对联
(二)、组织学生抢背《长征》、《登高》的颔联、颈联,学生梳理总结对联的相关要素。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应
3、结构相同
4、平仄相对
5、语意相关(正对、反对、串对等)
(三)、梳理、探究,名联欣赏
1、教师将自己搜集的奇联妙对与学生共赏。
2、学生分组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联,大家共赏。
课
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
?
?
一
?
课
?
时
一、课前
预习
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名联
以整理的形式完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学生为课堂探讨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由郭沫若妙对免罚的对联故事说起
学生补充相关见闻
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入境
三、抛出话题,学生阅读教材、质疑、探讨
3、学生按一定得类别整理所搜集的名联,尽可能多背一些名联,熟悉其人文内涵。
学生就相关话题、联话,进行探讨,一分钟点评欣赏,对应练习。
通过抢答、讨论、一分钟鉴赏、梳理、归纳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受到人文的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写作兴趣,从而达成相关能力目标与思想目标。
?四、学生尝试写作对联。
1、积累平仄、对仗等知识。?
2、积累一些名联。
思
路
课前预习,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名联,课堂上交流探讨,课后延伸,整理创作。
方
法
讨论、赏析与练习相结合,力求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
资
源
《教师教学用书》、《对联话》、《妙联趣谈》、《古今联话》、《对联趣话》、历年高考对联相关考题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