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篇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解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解法,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如水果、玩具等,以及练习题和学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篮子苹果,问学生如果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那么这篮子苹果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2. 例题讲解:我拿出了一道乘法应用题,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用乘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3行苹果,每行有4个苹果,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出了几道类似的乘法应用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了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了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以及乘法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布置了几道类似的乘法应用题,让他们回家后独立完成,并写下解题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时还有一些困难,我将在课后继续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对于拓展延伸,我打算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尝试用乘法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帮助家长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一群人聚餐时的费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我选择了孩子们都喜爱的水果作为教学工具,通过直观的展示和提问,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类型及特点。

2. 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3. 实际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2. 难点: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示范解决一个具体的两步计算问题。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与两步计算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供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通过课后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类型和例子。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3. 数学游戏材料:用于游戏教学环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示范解题过程。

2. 第二课时:学生独立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小组讨论和分享解题心得。

3. 第三课时:游戏教学环节,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

二年级乘法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二年级乘法应用题的数学教案

二年级乘法应用题的数学教案关于二年级乘法应用题的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教学目的: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

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4+4+4+42+2+25+5+5+5+53+3[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

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

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2+2=6(根)32=6(根)23=6(根)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

三、巩固练习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乘法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用乘法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小组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小组展示合作成果,鼓励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购物、吃饭等,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需求。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解、引导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讲授新知
1.乘法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即重复加法的运算。
2.乘法的计算方法:讲解乘法的计算方法,如表内乘法、进位乘法等,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乘法口诀的记忆:教授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歌曲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任务: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反馈,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3.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同伴评价和反馈也能够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 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题意,掌握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例子,引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强调乘除法在其中的应用。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4. 针对不同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实例演练,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鼓励优秀。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两步计算应用题。

2. 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题意。

3.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图片: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图片,用于讲解和练习。

3. 练习题库:整理和编写多种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复习教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乘法解决问题》复习教案教学内容、本P92、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法指导探究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

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

看他们干得多起劲。

(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三、拓展运用:(见堂练习)四、后小结:教后修改堂练习、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第二篇: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解决问题复习课》教案一、复习内容:1、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

乘法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乘法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乘法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已知两个数的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已知两个数的积,求这两个数的商。

2. 解题方法:利用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进行解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和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应用题。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题方法。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乘法应用题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和解题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乘与除的互逆关系进行解答。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乘法应用题教学PPT,展示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实际例子。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乘法应用题,供学生练习巩固。

3. 教学视频或动画,生动展示乘法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乘法应用题的基本形式和解题方法。

2. 第3-4课时: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解决乘法应用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4单元的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表内乘法应用题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计算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一些乘法表,学生们需要准备自己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这袋苹果有10个,然后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我想知道这袋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一道表内乘法应用题,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类似的表内乘法应用题,让他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

4. 答案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来讲解正确与否,并解释为什么是对的或者错的。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来展示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以及乘法表的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个橘子,小红的橘子是小明的3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橘子?答案:小红有6个橘子。

2. 题目:老师有5个篮球,每个篮球可以分给2个学生,请问老师可以分给几个学生?答案:老师可以分给10个学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表内乘法应用题的解法,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乘法来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拿出一袋苹果这个例子。

这是因为苹果是学生们常见且熟悉的水果,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乘法应用题的概念。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用乘法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2. 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数、平均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口诀。

难点是如何让同学们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口诀表、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有一排苹果,每排有3个苹果,共有4排,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乘法的意义:我会通过乘法口诀表,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同学们理解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同学们理解如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有4个小朋友,每人分2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用乘法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平均分配物品: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学会如何用乘法计算平均分配物品。

例如:“如果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乘法的意义:物品1 物品2 物品3 物品n数量1 数量2 数量3 数量n总数:七、作业设计(1)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人分2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2)如果有5排苹果,每排有3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你有5元钱,每本书的价格是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你有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乘法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学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学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正确使用乘法符号“×”和“\*”进行计算。

3.能运用已学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连续使用乘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笔、计数器、乘法表等。

2.学生准备:文具、小学奥数辅导资料。

四、教学过程1. 热身 - 观察数学模型1.引导学生观察下列数学模型:2+2+2+2+2=105+5=102.让学生尝试破解数学模型,探究其中的规律,引出乘法运算。

2. 学习 - 乘法的基本概念1.讲解乘法符号的表示方法:“×”和“\*”。

2.通过计数器、拼图等教具,介绍乘法的基本概念,将“乘法”二字与实际场景进行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3. 训练 - 进行简单的乘法应用题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的平移法则”,再结合所学乘法知识,进行小学奥数辅导资料中初级乘法应用题的计算训练。

2.常用乘法口诀表的演算,通过简单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精度。

4. 拓展 -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1.编制让学生思考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分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5. 总结 - 知识回顾及思考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乘法知识,并进行总结。

2.让学生思考乘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具等手段,综合使用多种教育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掌握了基本的乘法概念,学生习得的乘法口诀表,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容易记忆。

同时,拓展课程中的互动游戏及分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热情。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一部分,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人教新课标教材的第九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乘法应用题的理解,重点则是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号字体写出乘法应用题的公式,并将其与实际的例子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至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与乘法应用题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能够在课后自行检查。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这节课的讲解是否清晰明了,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以及是否需要对某些内容进行再次讲解。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理解。

乘法应用题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的另一种类型的问题,与加法和减法应用题相比,乘法应用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我讲解了一个实际的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这个问题需要学生通过理解乘法的概念,将小明的苹果数量乘以2,得出小红的苹果数量。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在解答乘法应用题时,需要能够将乘法公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列式计算得出答案。

在讲解例题时,我强调了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重要性。

例如,我给出了一个例题:一个篮子里有5个橘子,另一个篮子里有3个橘子,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橘子?我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即5个橘子加上3个橘子的和,得出了答案8个橘子。

二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法应用题(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乘法应用题(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教具和学具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列式计算3个4相加是多少?(4×3=12)5个 2相加是多少?(2 × 5=10)2.看图列式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每瓶有4朵花, 3瓶一共有几朵花? 3个4是多少? 4×3=12(朵))(二)学习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列式是: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2.出示例10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2)指导学生操作.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教师列式;5×3=15(分)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提问:(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三)巩固反馈1.尝试性练习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都是求 2个 5是多少,列式是 5 × 2=10(道).2.基本练习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3.发展性练习“做一做”的第3题.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2+2+2+2=8(角))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3册第三章-表内乘法应用题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3册第三章-表内乘法应用题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第3册第三章-表内乘法应用题教案_学校二班级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把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育同学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拟区分等力量.并使同学们学会简洁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同学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使同学真正把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口算.2×3=2×5=4×2=5×1=5×3=4×3=5×5=1×4=2.列式计算.〔1〕3个4相加是多少〔2〕5个2相加是多少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表达题.今日,我们要一起来争辩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学问来解决这些问题.4.老师板书课题:应用题新授1.出例如8〔老师板书〕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2.分析解答例8〔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同学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当怎么想〔同学答复: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当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同学边答复老师边板书: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4.讲解例9〔1〕出例如9〔老师板书例9〕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2〕师:读题,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老师依据同学的表达板贴:〔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当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分小组争辩〕〔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当用乘法计算〕稳固练习老师要求:〔1〕在规定的时间里,依据个人的不同状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2〕假如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全部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假如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宠爱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归纳质疑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快速的计算.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的文字表达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表达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布置作业〔略〕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理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能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1. 引入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感知实际问题。

2. 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步骤和规则。

2.2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1. 举例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乘除法两步计算的练习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逻辑思维。

2. 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2. 采用示范法,展示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乘除法两步计算的过程。

2. 提供纸质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习。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5.2 时间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和方法。

2. 第3-4课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 第5课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检查学生对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doc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doc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列式计算3个4相加是多少?(4×3=12)5个2相加是多少?(2×5=10)2.看图列式计算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二)学习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列式是:4×3=12(棵)口答:一共浇了12棵.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2.出示例10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2)指导学生操作.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教师列式;5×3=15(分)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提问:(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三)巩固反馈1.尝试性练习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2.基本练习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3.发展性练习“做一做”的第3题.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2+2+2+2=8(角))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二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7讲:乘法应用题

二年级上册奥数(教案)第7讲:乘法应用题

(二年级)备课教员:×××第七讲乘法应用题一、教学目标: 1. 学会分析题中的每份和每份个数的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从已知条件入手解答。

2. 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题中够不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每份和每份个数的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从已知条件入手解答。

三、教学难点:学会分析题中的每份和每份个数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小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在教室里藏了很多的小卡片,大家一起找一找吧。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学生找卡片)师:请找到卡片的同学上来。

每个人看看自己手上的卡片,上面都写了什么?生1:卡片上面有数字。

生2:卡片上是个等号。

生3:……师:现在请这些同学自己组合成一个算式。

生:(学生找朋友组算式)师:你们的算式是?生:3×4=12。

师:你们的算式是?生:……师:他们的算式都是对的吗?对的话,我们掌声通过。

生:(鼓掌)师:(问台上的同学)你们都是怎么想到把这些数字组在一起?生:我们学过乘法。

师:很棒,同学们会发现,原来学习过乘法,还有那么大的用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用处?【板书课题:乘法应用题】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操场上有5组小朋友在做游戏,每组8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师:我们班最帅气的小朋友在哪里?原来我们班帅气的小朋友有那么多,那你们就一起来读下这个题目,其他小朋友思考一下,这个题目应该怎么做。

生:(一部分读题,一部分思考)师:我们帅气的小伙子已经把题目读完了,其他小朋友有什么想法吗?生:……师:我们一起看下这个题目,从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生1:操场上有5组小朋友在做游戏。

生2:每组8个小朋友。

师:这个题目让我们求什么?生: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5组小朋友在做游戏,每组8个小朋友,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们会求了吗?生:老师我知道,其实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这是一节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七章的第三节,主要学习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用。

学生们将了解到,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式,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总价、计算数量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用,并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乘法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以及一些图片,如购物场景、农场场景等。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今天的课题。

我会拿出一些苹果,让学生们看到我有3个苹果,然后我再拿出一些苹果,让学生们看到我有5个苹果。

我会问学生们,我有多少个苹果?学生们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我会引导学生们发现,加法可能会很麻烦,然后我会引入乘法的概念,我会告诉学生们,我可以把3个苹果乘以5,来得到我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乘法的概念。

我会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比如铅笔,然后我会让他们把铅笔分成5组,每组有3个铅笔。

通过这个操作,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乘法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乘法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用,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2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和小红一共有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乘法的概念和基本的运用。

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给学生们做一些拓展延伸,比如让他们思考,乘法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实际的问题和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时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6课时 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6课时: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简单的乘法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这一课
时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帮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能够应用乘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讲解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如“一只小鸟有2个蛋,共有多少个蛋?”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乘法口诀表:通过口头练习和书写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乘法
口诀表。

2.引入乘法应用题: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
题目并思考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解题思路,共同解决乘法应用
题。

4.展示答案: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让其他组
同学进行讨论和补充。

5.巩固练习: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作为课堂练习,
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以学生的习题练习和课堂表现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估学生对乘法应用
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
意识。

通过本次课时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乘法的应用,进而
提升他们的数学水平。

这也将为他们未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乘法应用实例解析:二年级上册乘法题教案

乘法应用实例解析:二年级上册乘法题教案

乘法应用实例解析:二年级上册乘法题教案乘法是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运算,在二年级的学习中,乘法已经开始被引入到教学内容中。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需要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会从实例出发,结合具体的二年级上册数学题目,解析乘法的应用,以期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1. 例子:小明买水果小明买了苹果、香蕉和橘子三种水果,苹果5元一斤,香蕉4元一斤,橘子2元一斤。

他共买了3斤苹果、2斤香蕉和4斤橘子,请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用乘法运算来解答,以下是解题步骤:① 先算出小明买了多少钱的苹果,即 5元/斤× 3斤 = 15 元;② 再算出他买了多少钱的香蕉,即 4元/斤× 2斤 = 8元;③ 算出他买了多少钱的橘子,即 2元/斤× 4斤 = 8元;④ 将①-③的答案相加,即15元+8元+8元=31元,他总共花了31元。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看到乘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出数学表达式,再进行计算。

2. 例子:课堂乘法练习让我们看一下第一学期第六单元乘法章节中的一道例题:如果每个蜡烛要用2根彩带,3个蜡烛需要用几根彩带?对于这个题目,可以有两种解法:解法一:画图法学生可以画出三个蜡烛和6根彩带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将图片和乘法式联系起来:每个蜡烛需要用2根彩带,3个蜡烛用的彩带总数就是2 × 3 = 6。

解法二:列式法通过列出如下表格,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问题的内涵和解决方法:由此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方法。

3. 例子:小学生的口算口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乘法口算尤其关键。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小学生口算例题:1) 8 × 7 = ?解题思路:将7拆成5和2,得到8 × 5 + 8 × 2 = 40 + 16 = 56,答案是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4棵树,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
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
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
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
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乘法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