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含解析)
高考政治_热点02_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解析版)-2021年政治高考【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
![高考政治_热点02_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解析版)-2021年政治高考【热点 重点 难点】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421741d3bed5b9f3f90f1ce5.png)
热点01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一、时间:2020年8月26号,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三、会议主要内容1.深圳经济特区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
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
2.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十大举措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冲刺】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8f8c77c850ad02de80416e.png)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时政素材梳理+典型习题训练)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时政素材梳理+典型习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7f6db560195f312b3069a522.png)
2021届高考政治备考: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时政素材梳理+典型习题训练)一、热点素材浏览1.深圳经济特区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
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
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
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2.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十大举措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
高考热点:11届高考备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高考热点:11届高考备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194504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4.png)
高考热点:11届高考备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高考热点:11届高考备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一、【现实问题】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30年问,深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展开了探索实践,一次次迈出坚实的步伐,诞生了众多的“率先”和“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30年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向世人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如今,站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的历史变革关口,唯有大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才能进入更稳定、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新阶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说: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二、【命题角度】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时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此,中华民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性征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对世界开放转变。
而经济特区成了改革开放的旗帜和风向标。
对此考查的命题角度大致有以下几点:命题角度一:从三代国家领导人视察深圳来分析深圳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
邓小平:1984年1月24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亲临深圳特区视察,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当时,深圳经济特区刚刚成立4个年头,一方面特区的建设显示出了蓬勃生机;另一方面特区的进一步发展遇到了种种困难,党内舆论也有对特区的非议。
邓小平来到深圳,在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发展变化后,欣然提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此后,“特区不能办”的议论基本上没有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3f5f5a435022aaea988f0f8b.png)
2020年中考历史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热点直击】
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经济特区
1.核心概念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
(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
(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
(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882b0db9f111f18582d05a25.png)
【热点直击】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③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高考历史知识点常考及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知识点常考及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1f66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7.png)
高考历史知识点常考及复习方法高考历史知识点常考1.1840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考知识点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0年,从0755年到79000年签订,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丑条约》开放贸易港口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0755年至79000年开放10处,其中潮州(后为汕头)属今广东省。
《南京条约》开通天津。
《天津条约》开沙市,重庆,苏杭。
安徽和四川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两个省份。
最先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1980年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注:被称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城市属于广东省)海南经济特区成立于1988年。
1990年上海浦东开埠,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焦点和标志。
5.现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中国第一部本地电话在南京开通。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省建成。
第一份中文报纸于1833年在广州创刊。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在上海创刊。
( 《北京条约》 )6.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就占领了整个东北。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1935年,日军为了占领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史称“华北事变”。
1937年7月,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1937年八一三事变,威胁南京。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些同学误认为历史就得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效果截zhi然相反。
但是dao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理解着去背,能够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
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热点05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解析版)
![热点05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6fe0bc16fc700aba68fc11.png)
热点05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热点解读:202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
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40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历史阶段看,深圳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1992年,这是深圳特区初创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经济呈现高速增长,1980-1992年,深圳GDP年均增长37.4%。
第二阶段是1993-2012年,这是深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支柱产业较快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第三阶段,这是深圳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圳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全力推动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2019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40年来;深圳特区应时代而生;随时代而变。
深圳人民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走出了一条符合深圳特点和规律的发展道路,探索了无数个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创造了惊天动地的“深圳奇迹”。
知识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1.深圳的探索对中国改革开放具有示范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深圳经验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启示。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造一流市场环境;②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深圳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
①深圳通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高考历史热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素材
![高考历史热点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84d6c578e9951e79b89275a.png)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背景资料】
改革开放创伟业,科学发展再争先。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 10年9月6日上午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知识链接】
关键词: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简史(仅限高中课本)
1.大纲版:对外开放新格局
(1)含义: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新中国、旧中国开放的对比,有前提、原则和作用方面都不同)
专心爱心用心
(2)新格局的形成:
①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外资、技术、管理)。
②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4个。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环渤海区。
④内地:内地开放城市(沿河、沿边)。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特区的创办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特区的创办](https://img.taocdn.com/s3/m/fd7374f252d380eb62946dfc.png)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特色: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设立“自由港”。
以后其他国家相继出现了自由贸易区、自由工业区、科学工业区、保税仓库区、自由关税区、自由边境区、促进投资区等不同形式和特点的特区。
我国特区和世界经济特区相比,具有的共性:1.特区的经济性;2.政策的特殊性;3.特定区域的隔离性;4.经济活动的开放性。
我国目前有5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特区、珠海特区、汕头特区、厦门特区和海南特区。
首选深圳等4个地区举办特区的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
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
厦门还面对台湾。
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五是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国务院决定将“出口特区”更名为“经济特区”的原因:1979年7月,中共中央提出可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
这种“出口特区”是借鉴国外“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的模式,以进口原料加工制造商品出口为其发展方向的。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这种模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制约,而且对内地又是封闭的……特区不应建成一个类似国外的单项性的“出口加工区”,而宜于建设一个工、商、农牧、渔、旅游、住宅等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这就区别了资本主义国家地区办的“出口加工区”。
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及相关知识
![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及相关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7903f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7.png)
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及相关知识一、引言经济特区是指国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而在特定区域内实行一系列特殊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的地区。
本文将介绍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及相关知识。
二、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1. 中国深圳经济特区:中国深圳经济特区是全球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成立于1980年。
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也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中国其他经济特区:除了深圳经济特区外,中国还设立了多个其他经济特区,如珠海、汕头、厦门等。
这些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分别为珠海经济特区(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1981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等。
这些特区的设立旨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 其他国家的经济特区: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设立了许多经济特区。
例如,印度的孟买经济特区(1970年)、韩国的釜山经济特区(2004年)、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国际金融区(2006年)等。
这些经济特区的设立旨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三、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1. 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经济特区通常享有一系列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如税收优惠、贸易便利化、土地使用权等。
这些特殊政策和制度安排旨在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2. 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经济特区的设立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引进外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经济特区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经验,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
4. 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自由贸易区模式和特殊经济区模式。
自由贸易区模式主要以贸易为核心,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来吸引外资;特殊经济区模式则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制度安排来吸引外资。
5. 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设立经济特区。
初中历史2020中考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初中历史2020中考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43d1852b770bf78a642954c3.png)
2020中考热点: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热点直击】【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比较现代对外开放近代对外开放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遭受侵略特点平等互利、合作共赢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中国被奴役、被剥削性质国家间正常的经济交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内容中国主动引进来、走出去,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被动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结果推动了中国经济进步、社会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国内改革事业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经济被掠夺,社会动荡,很大程度上【名题精练】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
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
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
高三历史经济特区知识点
![高三历史经济特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4592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c.png)
叶脉书签
设计意图:
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这个“大生物实验室”,到自然中去研读课本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并制作叶脉书签,感受树叶的神奇与美丽。
既可使学生获得真知,又可使他们初步练就研究生物的本领。
材料准备:
NaoH溶液,毛笔扫,软牙刷双氧水一张较硬的纸
染料稀盐酸
实施步骤
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一:
叶片的选择
1.叶片大小定形,且处于生长盛期,过老过嫩不宜选用。
2.叶脉粗而密。
叶脉标本的制作:
1.用品:10%~20% NaoH溶液,毛笔扫,软牙刷
1)将叶片放在NaoH溶液中煮20~30分钟进进行腐蚀
2)用清水清洗10~15分钟
3)用双氧水溶液浸漂8~12小时
4)用软牙刷在水中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
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二:
1.制作
1)取出双氧水溶液浸漂过的叶片
2)用软牙刷在水中刷去叶表皮和叶肉组织。
3)用一张较硬的纸在水中将标本托住,展开,放入吸水纸中压平,吸干水份。
至此,叶脉标本制作成功
注意,刷时用力要轻柔,均匀,否则破坏细小的叶脉。
叶脉标本的美化:
1.染色
染料:品红——红色,品绿——绿色,品蓝——蓝色
2.方法:
1)将叶脉标本在染料中浸几分钟
2)用流动的水洗去多余染料
3)用于5%左右的稀盐酸洗泡,使叶脉清晰
4)再用自来水冲洗
5)取出吸干水分
3.背景设计:
画画、题字等
4.过塑
作品展示
收拾与整理。
经济特区发展故事
![经济特区发展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2ccfd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9.png)
经济特区发展故事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特别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推动经济发展。
1980年,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这些地区享受特殊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经济特区的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1980年代末期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在这个时期,经济特区的经济增长率高达2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吸引外资和促进出口,还包括创新模式、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化等多个方面。
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就在制造业、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等。
此外,经济特区也在城市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当前,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依然持续,在创新创业、智慧城市、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可以说,经济特区的发展故事,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 1 -。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650b80beefdc8d376ee32b1.png)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基于它们( )A.临近港澳B.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C.已有许多外资企业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绩答案 A解析中央之所以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故选A项。
2.1979年7月15日,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A.突破了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D.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管理制度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指的是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经济特区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故C项正确;突破了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管理制度等都不是经济特区的实质,故A、D两项错误;到21世纪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
3.下图为我国深圳市政府前的雕塑,它体现了深圳人怎样的精神面貌( )A.大力发展农业的精神 B.敢为人先的精神C.对外开放的精神 D.融入世界的精神答案 B解析深圳原是一个贫穷的渔村,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特区之一,深圳人敢为人先,大胆突破传统经济模式,以拓荒牛的奋斗精神赢取了经济的腾飞。
故选B项。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环渤海地区属于这一体系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 D.沿边开放城镇答案 B解析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故选B项。
5.(2018·河北邢台学测模拟)1986年8月21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题写了“开发区大有作为”。
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沿海开放城市B.以引进外资为主C.人才、知识、技术密集D.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答案 A解析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8年起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专题06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40周年(1980—2020)](https://img.taocdn.com/s3/m/ad501b2858fafab069dc0291.png)
【热点直击】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③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重大时政热点 深圳特区40周年
![重大时政热点 深圳特区40周年](https://img.taocdn.com/s3/m/d1d4dd10d5bbfd0a795673e0.png)
领导人在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讲话中指出,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
一、特区建立历程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特区贡献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取得重大成就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
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财政收入从不足1亿元增加到9424亿元,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之经济特区的创办
![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之经济特区的创办](https://img.taocdn.com/s3/m/af1d3f0ab307e87101f69689.png)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之经济特区的创办
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之经济特区的创办
一、经济特区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二、经济特区特色
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合适的地方,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方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经济特区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设立自由港。
以后其他国家相继出现了自由贸易区、自由工业区、科学工业区、保税仓库区、自由关税区、自由边境区、促进投资区等不同形式和特点的特区。
我国特区和世界经济特区相比,具有的共性:
1。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课件及练习 (49)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课件及练习 (49)](https://img.taocdn.com/s3/m/901b5e4cddccda38376baf60.png)
1.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2.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转福建省政府《关于厦门经济特区选址的报告》,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全国首家地方性航空公司——厦门航空公司成立。
同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录像带生产企业——厦门磁带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这则材料说明经济特区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 ) A.龙头地位 B.主体地位C.中心地位D.领导地位3.《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依据提示,正确的是()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5.(2017·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有一首歌的歌词写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6.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它应该是下图中的( )7.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这五个经济特区(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享有高度自治权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8.下图表明四十多年来厦门发生的巨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热点直击】2020年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的第40周年。
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新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重大步骤,也为我国改革开放打开了一个窗口。
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经济特区的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目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频率较高,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一、“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点1、核心概念: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2、设立背景: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
3、设立过程(1)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
(2)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海经济特区;(3)1980年10月7日,设立厦门经济特区。
4、特点(1)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2)经济活动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5、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二、相关重要问题解析1、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为什么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1)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①位居沿海地区,出海交通便利②靠近港澳,华侨众多,便于利用外资③资源比较丰富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1)国家划定特定范围,并采取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支持(2)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进行对比,它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联系紧密,利用外国优势发展中国经济。
3、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4、热点:深圳先行示范区2019年8月18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次赋予深圳以特殊的使命,明确了深圳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考法预测】1.(2020·浙江高三)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深圳经济特区的成立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选项B正确;1956年八字方针提出表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选项A排除;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选项C排除;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解决,排除D。
2.(2020·全国高三月考)从1979年到1984年,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率先推出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以工程招标的方式管理工程、职工住宅商品化、全国招聘人才、实行全员合同制等。
这些做法A.促进了深圳特区地位形成B.为对外开放局面奠定基础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深圳率先改革的做法可知,体现了深圳地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故D正确;深圳特区创建于1980年,排除A;本题为深圳地区的改革举措,并不涉及对外开放,排除B;材料中的做法不能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
故选D。
3.(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三月考)制作大事年表是把握历史脉络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历史时序感的重要手段。
下列事件在大事年表中应该放在1980年的是①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②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③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是在1980年8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是在1981年,中共中央发文首次突破“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是在1980年9月,设立经济特区时间是在1980年,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B、D排除。
4.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最重要B.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利团结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C【解析】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正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都是内政问题,不涉及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等外交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只适合民族自治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2020·安徽高三期末)1980年8月,全国人大批准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
这一条例的发布表明,我国A.对外开放已经起航B.邓小平理论正式面世C.经济体制改革开始D.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表明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起航,故A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时邓小平理论尚未面世,排除B项;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7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因此设立经济特区还不能表明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排除D项。
故选A。
6.(2020·南通市天星湖中学高三)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
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
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深圳特区基建时,“允许内地和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并推出“设计稿评选,施工搞招标”、“大包干”等办法,结合可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深圳特区在探索并引进市场机制,B选项符合题意;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80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与内地并不同步,基建中开创“引进外资”先河的说法,在材料里无从体现,ACD三项错误。
7.(2020·吉林高三)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创是在安徽和四川,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故C项错误;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对外开放【名师点睛】本题以1979年中共中央的决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改革开放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因果逻辑推理的能力。
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热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给出的时空信息。
这说明高考试题对时空意识的考查从来没有淡化,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养。
8.(2020·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校高三期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A.设立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C.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放沿江、边境城市【答案】A【解析】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开放的地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A;BCD三个选项中的措施都是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实行的,不符合“第一扇窗”的题目要求,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所学经济特区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
9.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①正确;对经济特区,国家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即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②正确;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而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③错误;经济特区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拥有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
10.(2020·福建高三期末)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A.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B.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C.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D.由单层次向宽领域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在这些城市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1985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形成“点-线-面”的开放格局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的联系,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C选项正确;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面向东亚到向西方开放特点,故A选项错误;经济特区是指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是左图的部分内容,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没有体现由经济特区到“一带一路”,故B选项错误;在左图开放的格局中已经体现了向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由局部试点到全方位开放,故D选项错误。
11.材料198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雀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