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汉语史知识点总结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今天的汉语体系。

在汉语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就汉语史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一、古代汉语的起源汉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文字系统逐渐形成,汉语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

最早的汉语文字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写在青铜器上,用来记录当时的礼制、文字、音乐等方面的信息。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开始进入成熟期,文字系统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战国时期,古代汉语逐渐形成了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

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后,书面语逐渐取代了口头语成为了官方语言,古代汉语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汉字的发展汉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元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汉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汉字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字,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

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了解。

比如,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字体形成了不同的书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另外,汉字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如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这些文化对汉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语的发音问题汉语的发音问题一直是学习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都是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音规则主要由天然的发展而来,没有明确的体系。

而在宋代,有人提出了“等韵”的说法,认为汉语的韵母有等级之分,这是中国语音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以下是 7 条古代汉语知识点:
1. 你知道什么是古今字吗?就好比“莫”和“暮”呀,以前只有“莫”,后来才分化出专门表示傍晚的“暮”。

哎呀,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2. 通假字也很有趣哦!像“说”通“悦”,古人写“不亦说乎”,其实就是“不亦悦乎”。

这是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奇妙呀!
3. 还有词类活用呢!比如说“名词活用为动词”,“驴不胜怒,蹄之”里的“蹄”本来是名词,这时候就当作动词“踢”来用啦,神奇吧!
4. 特殊句式也来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个定语后置句,正常应该是“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呀,是不是让你大开眼界?
5. 文言文里的一词多义可不少呢!“之”字就有好多意思,像“辍耕之垄上”的“之”是“去、往”,“怅恨久之”的“之”是“助词,无实义”。

这可真够让人琢磨的呀!
6. 语气词也很重要哟!“也”“矣”“焉”等表达的语气都不一样呢,“吾尝终日而思矣”里的“矣”就表示陈述语气呢。

7. 古代汉语的称谓也五花八门呀!皇上可以叫“陛下”,自己可以谦称“鄙人”,朋友之间还可以称“足下”呢。

这多有意思呀!
总之,古代汉语的知识点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点1.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声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第一个辅音,韵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后面元音部分,整体认读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特定的对应规则。

2.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这些声调在词意上有重要的区别。

3.变调现象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变调现象,如阴阳两个音节相连时,会发生变调,这种变调现象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应用。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点1.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的位置等问题。

2.词类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用法和句法功能。

3.时态语气古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气有很多特点,如有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时态,需要谨慎使用。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点1.词语的构词法古代汉语的词语构词法有很多特点,如合成词、转义词、假借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构词规律和用法。

2.词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需要了解它们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3.熟语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熟语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四、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知识点1.古诗词古代汉语中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2.古文古代汉语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叙事力,需要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古文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3.文言小说古代汉语中的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描写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言小说的特点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1、字母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

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 [-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ᵑ]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

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

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最早见于《玉篇。

五音声论》。

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大二阶段,学习古代汉语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

以下是大二学习古代汉语时需要掌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1. 多音多义: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含义。

2. 辞章句读:古代文献中常采用平仄、押韵等手法,要注意正确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语调。

3. 四声八调:古代口语中有四声八调的音调变化,需要注意掌握不同字在不同声调中的发音规则。

二、古代汉字的发展1. 出土文字:了解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字的形态特点和基本解读方法。

2. 字形演变: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的发展与区别。

3. 假借字:了解古代汉字之间的相互借代现象,如“蜀”字的发音替代、“殷”字形的借用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1. 文言文句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结构、主谓宾的排列顺序、修辞手法等。

2. 虚词使用:了解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如“之”、“乎”、“兮”等的语义和用法。

3. 句读和转換:熟悉古代汉语中的破折号、问号、句读音、并列句、复句等的表达方式。

四、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1. 《诗经》:了解古代汉语的韵律、格律体裁,如诗的五言、七言和风格特色等。

2. 《论语》和《孟子》:理解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典故等,如用典、比喻、反问等。

3. 古代戏曲:熟悉脸谱、唱词、曲调等古代汉语戏曲表演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技巧。

五、古代汉字的使用1. 姓名命名: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命名原则,如以字面意义为基础、崇尚典故、喜用谐音等。

2. 字的辨析:熟悉古代字形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场景中正确运用字义的技巧。

3. 古籍阅读:学习古代文献的基本阅读方法,如《史记》、《左传》等的解读技巧。

总结: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语法规则、诗词鉴赏以及古籍阅读等知识点,是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

通过学习古代汉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并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先秦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音韵规律1. 声母韵母:古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其中声母指的是在韵母之前的辅音,而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2. 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节有四个声调,声调的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二、古代文言文基础1. 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等,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常用句式: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曰”、“谓之”、“之所以”的用法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三、古代汉字学习1. 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部首可以帮助记忆和辨认汉字。

2. 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通过学习偏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

3. 字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义相近的词语,通过学习这些字义的差异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四、礼仪文化与古代文化表达1. 礼仪文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

2. 成语典故: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对于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代思想有重要作用。

五、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等特点,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词牌音律:古代词牌是指词曲中的一种韵律模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演唱词曲作品。

通过以上对古代汉语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

《古代汉语》期末知识点归纳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用的是古代的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期末考试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主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文言文的基础知识: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具有古老、规范、庄重、简练、含蓄等特点。

2.文言文的基本组成:文言文通常由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次组成。

3.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多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词义多义且抽象,有许多独特的词义和用法。

4.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比较复杂,包括六书、修辞、句法等方面。

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1.主谓结构:主语和谓语是文句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主语通常位于句首,谓语位于句尾。

2.宾语结构:宾语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后,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的动名词、动词的不定式等。

3.定语结构:定语表示对名词的修饰,通常位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4.状语结构:状语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环境、方式、时间等,通常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或句末。

5.补语结构:补语是补充谓语动词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三、古代汉语的六书:1.象形:以物象形为根据的文字。

2.指示:以指示事物的方位、位置、顺序等为根据的文字。

3.指事:以指示事物的属性、性质、类别等为根据的文字。

4.会意:通过组合象形、指示、指事等文字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5.形声:通过组合形和声两个部分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6.转注:通过借用已有的字词来表示新的意义。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来表达其中一种意义。

2.夸张:夸大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来表达一种感受或情绪。

3.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4.排比:通过多个并列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一种对比或强调的效果。

5.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位置颠倒,强调主语或达到修辞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 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鸿胪寺——白马寺(二)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1、词义轻重变化恨:《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汉书·苏武传》:“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表示遗憾、不满,古义轻,今义重。

诛:《说文》诛,讨也。

“口诛笔伐”“恨”表示声讨、谴责,古义轻,今义重。

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谣言”表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现在是贬义的。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下流”表示地位或者处境低下,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是贬义的。

三、掌握词的古义的手段1、从语境分析《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贫富”、“穷达”、“觉醒”、“寒暄”、“宫室”、“臣虏”3、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从成语中去考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的“池”是古义“护城河”的意思。

“若即若离”中的“即”是古义“接近,走近”的意思。

“呼天抢地”中的“抢”是古义“触、碰”的意思。

“口诛笔伐”中的“诛”是古义“责讨”的意思。

“并行不悖”中的“悖”是古义“违反”的意思。

“饶有风趣”中的“饶”是古义“富裕”的意思。

“举世无双”中的“举”是古义“全”的意思。

“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是古义“意气奋发”的意思。

第二章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义的引申: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这个过程就叫做引申。

二、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原因:可以以简驭繁第掌握词义,抓住本意顺藤摸瓜分析引申义,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分析本义的方法1、析形释义2、考察本义的方法-考核文献四、词义引申的规律(1)由具体到抽象道:本义指道路。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诗经·小雅·大东》引申为(达到某一目的的)抽象的途径、方法。

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梁惠王上》)再引申为抽象的规律、道理。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庄子·养生主》(2)由个别到一般雄、雌:本义指雄鸟和雌鸟,专指鸟类而言。

《说文》:“雄,鸟父也。

雌,鸟母也。

”谁知鸟之雌雄。

《诗经·小雅·正月》引申为泛指所有动物,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3)由实词到虚词,即实词的虚化以:本义为任用、使用,是动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屈原《涉江》)后引申虚化为介词,意思为凭、用等。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左传·昭公三年》五、词义引申的方式1、辐射式引申①竹则笋苞抽节。

(左思《吴都赋》)竹节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周易·说卦》木节、草节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季节、节气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

(蒲松龄《促织》节奏、节拍⑥时穷节乃见。

(文天祥《正气歌》气节、节操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论语·微子》礼节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节约⑨(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

《汉书·苏建传》旌节、节杖2、递进式引申朝:早晨——朝见——朝拜——朝廷——朝代兵:兵器——士兵——军队——战争——军事表:毛朝外的皮上衣——外衣——外表——标志五、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1、字音的变化。

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2、字形的变化。

如:何→荷,解→懈,树→竖第三章汉字一、汉字的构造——六书“六书”理论含义:“书”,在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的字,“六书”就是“六种字类”的意思。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历代学者,一般都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五)转注;(六)假借。

这是因为班固的秩序比较符合文字发展过程,许慎的名称解释比较具体。

四体二用:六书之中,真正与汉字形体结构有关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

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字方法。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

”【许慎“六书”内容1】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注意:1.象形字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可像的名词。

如日、月、止等2.判断象形字的两个条件:第一、字形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第二、它所代表的意义内容是指向具体的,有形可象的客观之物。

【许慎“六书”内容2】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注意:1.指事字分为两类:一是纯粹符号的指事字:上下;二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增加指事符号:本末朱。

2. 代表一种事情或一种抽象的概念。

指事字和象形字的区别:1.象形字具有鲜明的物体象形性,字的每一部分笔画都与物体形状直接相关;而指事字存在有某种指示性的标志符号。

2.象形字所代表的内容基本是具体实在的客观物体;而指事字所代表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抽象的概念。

“日”是象形字;“旦“是”指事字。

【许慎“六书”内容3】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同体会意:从众北林森炎淼异体会意:获射莫朝寒【许慎“六书”内容4】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含义:用一个同音字当作记音符号来记录一个词。

例如,其、我焉注意:1.假借的原则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2.假借的条件是假借字和被借字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

【许慎“六书”内容5】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争议最多)一派主张形转。

以南唐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

认为“类”就是部类,就是《说文》的540部;“首”指某一类字所从的部首。

徐锴认为同部而义近的字都是转注,江声认为同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

一派主张义转。

以清代的戴震、段玉裁为代表。

认为凡可以互训的字都是转注字。

如:桥《说文》“水梁也”。

梁,《说文》“水桥也”。

一派主张声转。

以章太炎为代表。

强调声音认为考、老、寿都属于幽部,同一声类;最初产生的字是老,是它们的语根,凡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一语根的字就是转注字。

【许慎“六书”内容6】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要点: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形声字=义符(形符)+声符(★上古音)2.形声字是合体字。

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区别在于:会意字的形体中没有表音的结构成分,而形声字的形体中却包含有表音的结构成分。

《说文•刀部下》:刻:从刀亥声初:从刀从衣【比較特殊的形聲字】1.省声字: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声符一部分。

家:从宀豭省声恬:从心甛(甜)省声疫:从疒( chuáng),役省声。

珊:从玉,刪省聲2.省形字: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造字时候省掉了形符一部分。

弑:从殺省,式聲。

屐:从履省,支声。

3.亦声字:会意兼形声字。

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一个部件同时充当声符。

授:从手从受,受亦声娶:从女从取,取亦声婚琀忘婢政注意:亦声字往往是词义引申后的后起字。

昏 婚二、漢字的構造——声符、形符、部首1、形声字=义符(形符)+声符如:尃——从寸甫声溥——从水尃声薄——从艸溥声礡——从石薄声(两个部分)锦、钦——金是声符钊、到——刀是声符问、门——门是声符笃、筑、竺——竹是声符注意: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例如:“雖”=“虽”和“隹”(从表面上) 错“雖”=“虫+唯对形符表意功能:题、顶、颜、颊、颈、顿 与“头”有关形声字的形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如:妹、姑、姨,表示亲属称谓;婚、姻、娶、嫁,表示婚姻;妊、娠、娩表示怀孕生育;娇、好、妩、媚,表示体态美好;嫉、妒、妖、表示丑恶的品德;奸、婬、婪表示丑恶的行为;奴、婢、妃、媵,表示身份地位。

反映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现实。

注意:1.形符可以直接示意,也可以提示范围。

“贝”“金”2.有些形符意义关系密切,可以相互替换,造成异体字。

3.有些意符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失去了意义。

2、声符的表音、表意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粗略的表音作用,这是判断一个合体字是否形声字的重要标志。

如:“进”:井声“逐”:从辵从豕3、部首:【含义】最早是许慎提出来的,他在《说文解字》中把形旁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称为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部首就标示着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文字学的部首——义符;检字法的部首——声符及义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