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简述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建立并发展,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
认为知识是在情境中建构、不能与情境脉络相分离,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
【合法边缘性拓展:“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情境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
根据这一特征,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必须是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脱离真实情境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个体与真实情境的互动之中才会彰显其价值。
强调了日常中的认知真实性任务,情境性学徒训练,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的重要性。
比如说古代的鲁班学艺、学校的导师制。
【简单说来,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也就是说,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
”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壁如,你要学习做菜,就应该在厨房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炒菜就是在厨房里。
再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的。
】主要观点①人具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②学习是个人与情境互动的历程③学习是从真实活动中主动探索的过程④学习是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历程⑤学习是从周边参与扩展至核心的应用于教学时强调最好在真实的情境或类似于人类正视实践中组织教学。
教学模式①认知学徒制教学【拓展:所谓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习。
认知学徒制克服了传统学徒制中专家思维不可视和学校教育中知识的教学脱离其动用情境的缺点,从而将学徒制的优点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将学习者浸润在专家实践的真实环境中,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
本文将首先介绍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为后续的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步骤。
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果,进一步验证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总结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知识在特定情境中获得与应用的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抽象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连,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
因此,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中,教学活动被视为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对信息的加工、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知识的建构等多个环节。
教学环境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强调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真实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复杂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样的解决方案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实施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情境学习是一种基于情境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环境对知识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性。
而情境认知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理解。
这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环境与行为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
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教室里,它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发生。
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包括家庭、社会、工作等等,而这些情境都会对个体的学习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许多关于生活、人际交往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其在学校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情境学习理论提倡将学习从抽象的、脱离实际情境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使之回归到具体的实践中。
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情境学习通过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情境认知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信息的感知、加工和理解。
情境对于认知过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个体通过观察和参与情境中的活动,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并进行加工和理解。
情境认知不仅仅限于个体自己的内部认知过程,还包括与他人的互动、信息分享和合作学习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情境中的信息,获得全面的认知。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的关系密切。
情境学习强调学习环境以及环境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情境认知则更加关注个体在情境中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在情境学习中,情境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体通过对情境的感知和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而情境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通过情境学习来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将在情境中获得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智力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学习及其教学模式
该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呈现基本情境(真实的,劣构的)→随机进入学习(根据 学生随机选择的学习内容,呈现不当前学习主题相兲联的 丌同侧面的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意义 建构(为学习者提供思维的指导不支持,通过协作不会话, 随机进入学习,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效果评价(根据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 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行自我评 价和小组评价)。
3.知识的工具性
主张知识即工具,认为知识和工具共享着若干重要特征: 它们都只能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理解,例如只能通过使用 知识(工具)来了解知识(工具),而丏通过知识(工具) 的使用可以改变使用者对亍文化所持有的信念。
学习观
情境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不实践,不他人、环 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不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 社会化水平的过程。
情境认知的教学模式
以该理论为指导的不上述知识观、学习观相内接的教学模 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抛锚式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认知学徒制
1.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该教学模式由布兰思辐特教授带领的温特贝尔大学认知不 技术小组提出。 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情境,来 吸引学习者,将其带入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脉络中。确定 情境中的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 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 被锚固定的轮船),基亍问题求解的情境学习活动围绕这 一“锚点”展开了。
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学习者主动进行 基亍该情境的意义建构,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根 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记 录来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最新教育文档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理论是 20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1987 年瑞兹尼克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学校内外的学习》的论文。
该论文的发表对情境认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1989年约翰 •西利•布朗、阿伦• 柯林斯与保尔• 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 。
上世纪 90 年代之后 , 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 ,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
当前西方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入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中 , 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情境认知理论认为 ,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 , 是个体形成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水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情境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 , 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
2.真实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事件中。
布朗等人将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分为物理真实性与认知真实性两类。
物理真实性指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 如在工厂或到银行实习认知真实性系指专家或专业人员从事其专业活动的真实过程。
3.实践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 , 而不是听听课本或教师对他人的经验或发现的总结。
学习者应当关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以便真实理解详细内容 , 不是单纯关注学习成绩。
4.探究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必须赋予学习者探究的权利, 即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
学习者必须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 , 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法或是提出教师想要的方法 , 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浅谈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毛宁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33期摘 ;要: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后,一直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热点所在。
意在强调学习主体与环境互动,强调真实性任务、情境性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就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加以研究。
关键词:情境性认知;情境性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情境性认知与学习(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理论逐渐代替传统的学习理论,而占据主导地位。
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是继20世纪初“刺激—反应”行为理论、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加工理论之后的一个研究取向,给学习理论带来了“第三次革命”。
这一理论立足于对传统学校教学的批判,以及对学习理论自身的反思,提出“学习是对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
从而开创了真正意义上有关人的学习的研究。
一、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的主要观点在对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的研究中,一般会有两个主要概念“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
布伦特G. 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 G.wilson & Karen Madsen Myers)等在研究中提出情境性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
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对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而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1]。
情境性认知是从认知学习理论方向对情境教学加以研究,它的突出特点是将人放在一个更大的物理和社会情境脉络中,而且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
“情境性学习”是由布朗、柯林和达吉德(Brown,Collins,Duguid)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并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提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认识到情境认知已经成为认知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认知学徒制
方法
示范
教师执行一项任务,学生进行观察
指导
当学生执行任务时,教练进行观察和辅导
搭建脚手架 教师提供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清晰表达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知识和思维
反思
学生把自己的实作和他人的实作进行比较
探究
教师让学生提出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对情境认知主义应用于教 学的几点疑惑和思考
二、在解题中有情境创设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了,很多老师要么就 此打住不再深入下去,要么由教师代替学生总结一下了事, 殊不知这样做学生错失了很多很好的发展能力的机会。
在解题之后,引导学生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解题途径, 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寻找更优解法。这样就能引发学 生积极创新,提出更新的见解。
◇观点: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间动
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情 境认知学者都支持该观点,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情境认知理论就是 指情境嵌入认知观。
第九页,共32页。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二)情境嵌入认知
情境嵌入认知观相对温和,可认为是对传统认知观点的补充和微 调,已经得到广泛接受。该观点提倡的教学方法,如互惠教学、基于 问题的学习等,都已得到实验验证,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和探索。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学习过程一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具
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其学习的效果。
第十三页,共32页。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认知学徒制
这是一种将传统的学校教育与学徒制方法整合起来的 新型教学模式。将学校课程中的抽象任务置于对学生有意 义的情境中。通过情境性的学习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提高学习者的内部动机。
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
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理念,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情境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技能。
情境化认知是一种模型,能够有效地组织学习内容,让学习更加有意义,也更具可操作性,让学习成为一个真实而有趣的经历。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并且更好地实现学习任务。
情境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理念,它能够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师能够创造出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做出反应,并学习新知识。
这种教材的设计也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
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从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等建立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注重任务驱动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等方式,自主探索知识,形成自觉学习行为。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4、丰富情境的内涵,在情境中融入综合性,多样性和交互性元素,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需要。
5、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调节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在特定情境中做出恰当的反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
实施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乐趣,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施情境化认知与情境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活动,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学习的目标。
情境学习和情境教学
情境学习和情境教学从课堂教学法的观点看,情境学习把教育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两种知识的熔点上:其一是学生先前获得的知识,即从个人经历的历史过程中创建的知识;其二是由某一知识共同体中有经验的从业者集体认同而加以本质规定的新知识。
布朗等人把学习者知识领域的文化与情境活动经验统一起来的教学描述为“真实的活动”。
在“真实的活动”中情境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探求、确认、评价、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简而言之,即学习者学习如何利用情境资源以增加情境的供给潜力。
情境教学方法支持了这一观点:教师和学生应通过两者间相互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提高能力。
关键是建立一种学习文化氛围,用以激发情境学习者的智力进取心。
在情境教学中,学习者进行他们自身确定的教学活动。
作为课堂中的情境学习者,学生对情境作出个体化的理解,以帮助自己确定有意义的知识内容并加以理解.从而把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情境学习理论,支持使用学习,并反映了人们己知内容与预期内容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情境学习中,教师应认识到,知识需要学生自己来建构,而不是由教师来替代。
情境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信息来源的课堂教学过程。
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在一定情境中进行。
例如,个体独自坐在一间小屋,这是一种情境。
但是这种情境并不能给几何或化学提供很多信息,同样也不能给打网球或骑自行车提供很多信息。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机会利用情境供给的信息来建构知识。
在情境教学环境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理解的辅导者和促进者。
格林菲尔德称之为“教学支架”,强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支架”尽可能从学习者自己管理学习的需要出发,支持并简化任务,使他们能完成当前无法完成的任务。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合作中,在指导下,在有帮助时总能比独立时做更多的事和解答最困难的习题。
”在学校里学生并不是学习他已经会的东西,而是应该学习他还不会做,但是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做到的东西。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应用
報告者:陳智忠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建構論的比較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 從學習的三面向來相互比較~ 學習環境 學習內容 學習方法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2
學習環境、學習內容、 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
行為主義 傳統建構
13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評價(缺點)
難以看出個體內在的認知歷程。 應用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學上的困難
– 專家知識技能如何呈現? – 實務社群要如何架構?
教師本身要擁有相當好的學科知識技能 與教學能力,也必須要花費較多的教學 時間與資源。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4
結論一
任何一個新的教學理論或學習理論的發展, 是讓學習產生戲劇性的進步以及讓教育開 創嶄新觀點的關鍵。 情境學習的觀點並不否認傳統教學觀的貢 獻,只是企圖彌補行為論與訊息處理理論 的不足~忽略情境、活動、社群與文化脈 絡對知識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者的心靈 狀態,為學習的本質提出了更廣泛的看法。
?情境學習的觀點並?否認傳統教學觀的貢獻只是企圖彌補?為?與訊息處???獻只是企圖彌補?為?與訊息處???的?足忽?情境活動社群與文化脈絡對知?學習的影響以及學習者的心??態為學習的本質提出??廣泛的看法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論、建構論的比較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疑惑與討論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評價 教學實例
2011/7/31
動感光波~嗶......
18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pprenticeship)
與傳統學徒制相同,強調在情境學習的環 境下教導專家處理複雜技能的過程。 著重「認知」與「後設認知」的層面,而 非傳統師徒制的動作技能與過程。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观
LOGO
情境化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知 行统一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要求教学将学生置于特定的 问题情境中。借助于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世界具有密切 联系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的活动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通过 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 决问题的原型和支架,营造相应的情境,促进学习共同体 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和探索。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学习过 程一致。学习者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 映了其学习的效果。
情境教学模式的挑战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LOGO
(一)寓身认知观 ◇ 寓身认知观从身体与认知关系的角度证明了认知并不 只是大脑的功能,身体(感知和运动)也影响认知,成 为情境认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境认知理论三大流派
LOGO
(二)情境嵌入认知 ◇时间: 20 世纪80 年代 ◇代表人物:人类学家莱夫,心理学家布朗、科林斯与杜 吉德等。 ◇观点:认知活动发生在主体的身体与物质和社会环境之 间动态的交互作用之中,并受到这种交互作用的影响。由 于大部分情境认知学者都支持该观点,所以一般意义上的 情境认知理论就是指情境嵌入认知观。
LOGO
LOGO 情境认知主义的教学启迪
一、 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二、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情境教学的方法
三、 重视在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还数学的“真实面目”
LOGO 情境认知主义的教学启迪
LOGO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的兴起
LOGO
“情境”,即Context,原意为上下文、文章脉络之意。 关于情境认知的思考最初来自于对词汇学习的研究。在 传统教学中,知与行分离导致课堂教学的低速、低效和学 生学习的失败。相反,在日常交际的语境中,人们却能用惊 人的速度成功地进行词语学习。于是研究人员认为,词语 学习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所有的知识如同语 言一样,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与情境互动的结果,都离不 开现实世界的影响。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不同,传统认知学习理论更注重个体的思维和内在心理过程,而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则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学习任务的情境因素。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提出了情境认知的三个要素:情境、任务和个体。
情境是指学习活动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任务是指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个体是指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心理能力。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的。
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互动,并通过交流和合作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此外,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还提出了“镜像过程”和“情境重构”两个重要概念。
镜像过程指的是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情境重构指的是学习者通过重建和调整情境来促进学习,例如改变学习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适应学习任务的需求。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模式强调将学习任务设置在真实的情境中,使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不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更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和条件。
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合作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还强调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
根据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以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还注重学习过程的反思和评价,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
总体而言,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鲁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认知学习理论。
它强调学习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
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个体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参与与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建构,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活动,来发展自己的认知和技能。
这种学习过程是动态和个体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这也决定了每个学习者在学习时的行为和表现。
根据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情境认知教学模式被设计出来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将学习者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个体参与、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活动,来促使学习者主动地探索和建构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和交流,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同时,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样式。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情境设计: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这个情境应该是真实的、有趣的、有挑战性的。
通过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学习任务: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提供具体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通常是与学习者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的。
学习任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合作学习:情境认知教学模式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任务中相互协助、分享想法和经验,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和互动交流。
4.反思和评估: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者的反思和评估过程。
情境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内涵(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语词解说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源于国外教育学界。
根据国外学者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更适合把“situated cognition ”翻译成“情境认知”。
关于“情境”和“情景”的中文意思,不同字典的释义又有不同。
根据《韦伯斯特词典》所下的定义: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换言之,情境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而情景是指情况和光景。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情境”与“情景”同义,被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什么情形、景象或境地,它们都必须是具体的。
正如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情境是指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布伦特G .威尔逊和卡伦·马德森·迈尔斯(Brent G .Wilson &Karen Madsen Myers )等在他们的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中认为,情境认知(situated cognition )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
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一些不足,特别是信息加工理论中完全依靠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的情境脉络。
有研究者认为,认知科学家们惯用“情境认知”,是因为他们对个体和社会层面的认知更感兴趣,并希望从人工智能、心理学传统和个体认知出发对情境认知进行研究,以期引起心理学界的关注,因为情境认知与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所有与理解个体心理直接有关的领域紧密结合。
事实也是如此,情境认知已经成为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情境认知的突出特点是把个体认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这一情境脉络是互动性的,包含了文化性建构的工具和意义。
也有研究者从学习环境的建构视角认为,情境认知把认知研究的关注点从环境中的个人转向人和环境。
情境认知理论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情境认知理论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情境认知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学习者
将知识、技能和概念应用到真实情境中的能力。
教育者通过创造
具有真实感和意义的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情境认知理论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
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在教育实践中,教
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案例或场景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
联系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
挑战,让学生面对类似的情境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他
们的学习动机和深度理解。
情境认知理论还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在教育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实践来
建立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
参与真实情境的学习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另外,情境认知理论还注重学习者的社会性。
在教育模式中,
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面对挑战和解
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
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开阔思维,提高自身的学
习水平。
综上所述,情境认知理论在教育模式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情境,创设具有意义和挑战性
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应用
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会技能,情境认知理论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习者必须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简单地从教材中获得抽象的知识。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通过将学习者置于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提供能够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学习环境。
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参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2.学习活动: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教师需要设计各种激发学习者兴趣和动机的学习活动。
例如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项目、进行情景模拟等,让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获取知识。
3.问题解决:情境认知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者需要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反馈和评估: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教师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学习策略。
评估也需要考虑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学习者,以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
总的来说,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强调将学习者放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活动、问题解决和反馈评估,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三、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假设在有关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以下这些理论假设:*认识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以及在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中利用这一生活经验对于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在研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以行动为目的的知识必须提供以下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既跟真实的职业实践的境域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模拟实践的需求。
*在发展与从业者、教育者、行政工作者和研究者相关的技能的全部课程中,都必须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的机会。
*在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中必须提供学习者对各种基本的假设进行反思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同时形成专业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
*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从多种观点中识别关键概念,由此促进学习者对真实活动过程复杂性的鉴赏力以及形成学习者在根据独特的真实活动情境发现应对问题的方式时的灵活性。
四、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基本特征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对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特征与作用的传统观点发起了挑战。
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
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文化实践是个人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所谓的一般知识更有力和更有用。
为此,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学习更要求学习者参与真正的文化实践。
总之,持知识和情境活动相联系观点的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将研究学习的焦点移至实践共同体中学习者社会参与的特征,将参与视作学习的关键成分,并要求学习者通过理解和经验的不断地相互作用,在不同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意义协商。
由此可见,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基于情境的行动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复杂的,包括了社会、物理和认知的因素。
人们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直接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的。
(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
(完整版)情境认知理论一、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理解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运用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
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
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和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等教育技术的新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1、情景认知理论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1)创设情境认知教学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在情境认知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3)采用情境认知理论教学促进教师职能转变(4)情境认知教学环境有利于科研与教学互相促动互相渗透教学目标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应主动利用经验和知识参与实践活动。
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教学内容不把教材作为一种目的,不把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一种素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含课本知识,教师还要设计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与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进对问题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相应的能力。
教学过程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然后才开始新内容的学习,而是把课题摆在学生面前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挥潜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与学习者,教师从知识传输的执行者转向学生知识学习的帮助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
9. 提供对学习的真实性、整合性 评价
教学模式之一:
合作学习
问题: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有什么区别?
面对面地互动 良性的内部依赖 各成员的职责 合作技能 成员监控
有效的合作学习
小组共同工作 积极的相互依赖 每个人都负责任 有效的互动 有时间改进合作技能
有效合作学习的类型
学生小组成就区分法 小组的成就以成员的进步为依据
组合阅读(拼图法)
合作探究
组织合作学习
准备 团队建设;交往技能
开始时2-3人 异质小组,不要自由组建 形成统一体;最终要改变小组成员 清楚评估方式 具体的反馈
教学案例
情境认知强调课程的融合,主张让学生主动 参与进行学习。
第一,提问,即学生能针对所读文章而提出适当 的问题
第二,阐述,即学生能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种理解 上的问题或困难,并加以解决,如对不熟悉的词 汇加以界定
第三,总结,即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连贯一致的 概括,提炼出主要观点
第四,预测,即学生指出下文的内容将会是什么
学生们一起学习的文章节选:
乌鸦还有另一种本领。它们是伟大的模仿家,能够学 会交谈,能够模仿动物的声音。据说有些乌鸦已经学 会了100个单词,甚至还能掌握完整的句子。它们可 以模仿鸡的咯咯叫声,狗的汪汪叫声,或者猫的咪咪 叫声。
教师: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然后进行一些预测。
学生1:这是一部分关于如何玩游戏的。 教师:很好。谁来做预测?
学生2:或许它们会开更多的玩笑。 学生4:做其他游戏。
教师:有可能吧。到目前为止,文章告诉我们,乌鸦 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聪明的;它们能够相互交流,能 够模仿许多种声音,能够玩游戏。或许我们将会阅读 到乌鸦在其他方面的聪明之处。接下来该谁当教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的兴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三种教学模式,即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情境认知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情境认知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重要的学习理论。
1987年瑞兹尼克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学校内外的学习》的论文。
该论文的发表对情境认知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1989年约翰·西利·布朗、阿伦·柯林斯与保尔·杜吉德联合发表了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这篇论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1]。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情境认知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
当前西方对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非常深入,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中,情境认知理论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情境认知理论的学习观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并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体形成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水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学习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情境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
2.真实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事件中。
布朗等人将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分为物理真实性与认知真实性两类。
物理真实性指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工厂或到银行实习;认知真实性系指专家或专业人员从事其专业活动的真实过程。
3.实践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积极从事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实践,而不是听听课本或教师对他人的经验或发现的总结。
学习者应当关注与专业领域相关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真实理解详细内容,不是单纯关注学习成绩。
4.探究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必须赋予学习者探究的权利,即获得置身于真实困境中的权利和行使在真实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法的权利。
学习者必须感到对解决方法负有责任,而不只是从教师那里得到方法或是提出教师想要的方法,否则就难以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
5.主动性。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引发学习者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为学习者提供多
元的学习资源。
例如,设计有趣、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适当的示范、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意义感与成就感,借以引发其学习动机。
二、几种典型的情境认知教学模式
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1.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由布兰斯福特教授带领的温特贝尔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提出的。
该模式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学习者,将其带入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中。
确定情境中的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下来,基于问题求解的情境学习活动围绕“锚点”展开了。
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和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成目标的全过程。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有意义问题的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从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进而整合他们的知识。
该模式对大学教学当中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2.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基于斯皮若等人的认知弹性理论,适用于在结构不良领域中获得高级知识的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主张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情境,并鼓励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与建构。
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经由不同情境支持而学习同一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超越现有信息的认识与理解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呈现基本情境,该情境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结构不完整;其次学习者随机进入学习,根据学生随机选择的学习内容,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联的不同侧面的情境,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再次是意义构建,为学习者提供思维的指导与支持,通过写作与会话随机进入学习,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最后是效果评价,也就是根据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
1989年布朗和克林斯提出了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基本框架与要素。
他们认为,认知学徒制模式包括四大要素,即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2]。
其中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知识、问题解决策略、认知管理策略和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应该给学生创造进行观察、参与、发明或发现的机会;序列指学习是分阶段进行的,学习应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由局部到全局的序列,不断构建专家在实践操作中所必需具有的多项技能并发现技能应用的条件;社会性则要求学习环境应该再现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世界的特征。
该种模式主张通过在真实的现场活动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来进行特定的领域的学习,强调要把学习者和实践世界联系起来。
从当代认知学徒制模式的发展范型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所建立起來的当代教学模式中的主要范型。
三、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共性
1.基于问题的、构建性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构建性的学习不仅是当前所关注的各种探索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而且是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与特征。
基于问题的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合作解决问题,主动构建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构建性的学习则强调学习是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经验,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不是肤浅和片面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的。
问题解决有可能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
可见,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建构性的学习本身就是相伴共生的,二者在不同程度上的深化、整合,构成了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模式特征的不同表现形式。
2.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供应
“情境”是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因此,这一类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学的场所与空间,而且这一教学场所与空间必须具有“丰富的情境供应”[3]。
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丰富的情境可以是物理的、是自然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虚拟的。
丰富的情境供应不仅可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保持真实生活情境的复杂性,而且能为学习者提供反映不同观点的信息源,能够合成既不分散也不过于简化的“情境场”,进而使该类教学模式有“情境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