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相互融合,通过提供医疗、康复和护理等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并提供社交、心理和文化活动等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1.养老院内建医疗机构:在养老院内设立医疗机构,提供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服务,如常规体检、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2.医院内设养老院:在医院内设立养老院,为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病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5.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专业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包括定期体检、疾病预防和健康监测等。
6.医院和养老机构合作: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同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如康复护理、疾病管理和社交活动等。
9.医养互助社区:老年人自愿组成医养互助社区,通过互助和合作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
11.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老年病研究和康复技术创新,以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水平。
12.医养结合的社区健康管理:社区建立健康管理中心,提供老年人的健康评估、疾病预防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13.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机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和社交活动等。
15.护理院与社区合作:护理院与社区合作,共同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如康复护理、疾病管理和社交活动等。
18.医养结合的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医疗和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如智能医疗设备、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以上是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应用,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和养老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医养结合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
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分析其优势和弊端
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全分析其优势和弊端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并呈现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现象严重等特征。
为解决日趋紧迫的养老问题,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2015年又颁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开展了相关实践。
北京、重庆、成都等地的实践表明,各地的探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普遍面临资金紧张、人才短缺、医保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各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小编选择东、中、西部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温州、长沙、重庆、成都五个城市为例,围绕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服务对象、服务项目)与相关保障(政策保障、人力保障及资金保障)两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对各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各地通过政府试点、机构探索、社会协作等措施,大致形成了以下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见附表)。
一是“整合照料”型,以重庆(成都)为代表,医养服务由一个机构提供,既有自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有养老和老年护理功能的医疗机构。
二是“联合运行”型,以温州为代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稳定期或康复期的护理服务。
三是“支撑辐射”型,以长沙为代表,社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相关服务。
四是“社会兴办”型(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以北京(泰康集团)为代表,相关企业、公司利用自己的闲置资金,投资或发展相关养老产业。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
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养结合正逐渐成为
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重要补充。
目前,医养结合有四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
别是:医养结合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康复中心和医养结合互联
网平台。
医养结合社区是指在社区内设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
提供全方位的医养健康服务。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门诊、常规检查、急诊等
医疗服务,同时养老服务机构可以提供日间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等养老
服务。
通过社区医养结合,老年人可以实现就近就医和就近照护,提高生
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医养结合机构是指在一个机构内同时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
这种
模式下,老年人可以在一个地方完成就医和住院的整个过程,实现医疗和
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
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
医疗和养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医养结合康复中心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治疗和养老服务的机构。
康复中心可以提供各种康复项目,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康复中心也提供养老服务,
如饮食照料、护理、心理辅导等,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照护。
总之,医养结合的四种模式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
照护服务,帮助他们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对老
年人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医养结合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及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及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通过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疗养、健康服务等多种服务满足老年人身体和心理需求,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根据实施方式和服务内容的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医疗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合作,将医生、护士等医疗人员引入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
通过常住或驻院的医疗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健康监测、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定期的体检和康复训练,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2.康复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通过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获得疾病康复和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
该模式通常在专业康复机构或养老机构内提供,配备专业的康复人员和设施,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帮助老年人恢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3.健康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方式,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延缓老化进程。
该模式通常在社区或养老机构内提供,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体检、健康体育活动等方式,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生。
4.社区养老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在家庭和社区中的养老需求。
社区养老模式注重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的养老服务,同时也有利于老年人与家庭和社区的融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感。
总的来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是在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来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这些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同时也减轻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压力,推动了医疗与养老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的发展。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和国内各试点的成功经验,针对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医疗保健需求,探索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融合的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提出该模式的四种实现路径。
第一,社区家庭医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第二,单一机构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包括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自设医疗机构和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依托自身医疗资源设立以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两种方式。
第三,养老机构与邻近的医疗机构通过签订契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提供服务。
第四,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老年科,开设老年病区,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创新性提出了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从老年人自理能力、家庭照护服务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三个维度出发,深化了当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及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
第二,构建了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模型,并结合PADIS人口预测数据、CHARLS微观调研数据等,对未来我国城乡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规模进行预测。
测算结果表明,城乡居家/社区+家庭病床的需求规模最大,医养机构需求规模也相对较高。
因此,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则是顺应老龄化形势的必然要求。
第三,在系统研究青岛长期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综合借鉴吸取发达国家长期照护服务筹资机制的经验教训,统筹考虑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特征,提出了创新性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的设想。
第四,参考借鉴国际ILO筹资模型,通过分别对人口统计与经济模型、收入估计模型、成本估计模型以及结果模型四个模块的构建,并基于宏观社会经济与人口统计数据、微观调查数据等资料,综合运用人口预测技术、政策仿真技术以及社会保险精算技术等,测算了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的筹资参数标准,并进一步分析了筹资参数变动的敏感性以及评估了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建立的效果。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
医养结合的18种模式“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日前,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推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工作计划》,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中,涉及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等,有不少与大健康有关,在康养旅居大行其道的今天,同样值得卫生行业之外的旅游业界人士关注。
一“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大养老+小医疗”型该模式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这种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该模式存在明显缺点:内设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在养老机构直接住院问题;同时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仅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负担,养老机构难以长期支撑。
调研发现,许多已经申请办理了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试运行一段时间内坚持不下去而“人走楼空”。
“医疗、养老并重”型这种模式多为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护理院,强调医和养并重发展。
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一些资源闲置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以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或者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型的医护服务。
调研发现,该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融为一体,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运营态势,能基本实现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机构内医养共享。
“大医疗+小养老”型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在医疗机构内部又新建了一个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研究:四种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
研究:四种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有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是残病率最高的人群,他们的平均余寿虽然约为19年,但是有50%左右的时间基本处于患病或失能的状态。
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60岁以上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具有更加强烈的需求。
然而,传统的养老机构除了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服务外,几乎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其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
因此,我国养老机构迫切需要面向市场加快推行“医养结合”,从而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医养结合”并非简单的“医疗+养老”,它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心理、文化娱乐等服务需求,而且突出强调了老年医疗、健康咨询、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的提供。
它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医疗保健和康复等服务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够减轻老年人家庭及其子女的生活照料和身心护理等负担,是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国家鼓励并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背景下,福建今年初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50%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逐步提升。
上述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积极整合地方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而且需要养老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机构实际探索并实施适切的“医养结合”模式。
笔者通过考察省内外一些养老机构的实践情况,归纳出以下四种具有较强普适性的“医养结合”模式。
第一,医养协作模式。
医养协作模式是指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机构(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结为定点对口服务单位,由医疗机构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形式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卫生保健等服务。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整合和运用城乡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缓解医疗机构就医紧张、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养护、医疗服务等问题,有助于促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互利与双赢。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方案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工作方案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办发〔2019〕22号)精神,为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措施,推动全市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01加快构建“四种模式”加快构建“养中办医”、“医中办养”、“医养融合”和“医养签约”四种模式,力争2020年实现三个“100%”工作目标。
即:100%的养老机构能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养老机构入住人员健康管理率达到100%;100%的养老机构能提供医疗服务阵地。
(一)“养中办医”模式。
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重点支持23家养老机构办好医务室、卫生所、护理站(院),进一步完善医疗设施,配备医护人员,全面提高供养对象、普通社会代养老人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医中办养”模式。
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工作,重点推动14家医疗机构实现“医+护+养”的无缝衔接,解决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人群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三)“医养融合”模式。
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独立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通过托管、外包、共建等方式开展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重点规范14家医养融合机构的经营服务行为,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承接力和辐射力。
(四)“医养签约”模式。
全面规范医养签约行为。
支持农村福利院和民办养老机构按照就近便利原则,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由协议医疗机构定期提供上门巡诊、体检、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开通医疗服务“绿色通道”。
重点推动30家无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深化合作。
02细化落实重点措施(一)巩固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
以区域医疗中心及亚行贷款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失智老人护理院和两个综合示范基地等项目,打造一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示范点,尽快形成中心城区“两核引领、五院(园)示范、多点互动”的规划布局。
县市区以谋划实施康养产业项目为重点,推动乡镇福利院、敬老院从五保供养机构向区域性医养结合中心转型,每个县市和夷陵区、点军区建设1至2个可复制样板。
医养结合的几种服务模式和典型案例
医养结合的几种服务模式和典型案例01/什么是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02/医养结合的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
由于一些“老年病”的突发、常发和易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目前现状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
养老院医疗资源薄弱,不方便就医和治疗,医院里又不能养老。
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
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
为了以上解决这些问题,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03.医养结合服务模式1、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医养一体化经营这种类型的医养结合方式为养老机构内设置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的医疗机构,如中医院,老年康复医院等。
案例一:北京某山庄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安河,距市区约40公里,有公交线路抵达,路况较好,占地约100000 平米,绿化面积达60%,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房屋结构基本为庭院和多层结构楼设计,其经营模式采用会员制,入住人员交纳押金后可获得会员资格,并免费享有居住权或租赁居住。
建有中医院,包含太医馆和体检中心,具有医保资格。
其中太医馆提供临床诊疗服务,权威的专家会诊服务,中央首长保健局医式的健康管理服务,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服务。
案例二:长沙某国际老年生活示范城该项目包括康乃馨老年病医院、老年呵护中心、翠湖山庄,总占地350亩,床位5000张,总投资10亿,有“疗养型公寓”+“养生型住宅”两种物业形态。
医养结合五大模式和八大服务内容
医养结合五大模式和八大服务内容医养结合一、医养结合机构发展模式中国的医养结合模式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发展大环境上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支撑,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医养结合商业模式还不太成熟。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1.医疗养老融合型1.1大养老、小医疗型该模式是在养老机构的基础上新建小型医疗机构、新增医疗服务,以养老为主、医疗为辅。
目前大部分养老机构采取这种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该模式存在明显缺点:内设医疗机构只能开展门诊业务,不能解决在养老机构直接住院问题;同时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高,仅医务人员的工资就给养老机构带来很大负担,养老机构难以长期支撑。
1.2“医疗、养老并重”型这种模式多为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或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或护理院,强调医和养并重发展。
新建的大型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一些资源闲置的医疗机构将富余资源转型为养老服务,以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或者直接转型为护理院、康复中心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型的医护服务。
1.3“大医疗+小养老”型这种模式多数是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新建小型养老机构,通过配备相关设施、增加护理人员等举措,在医疗机构内部又新建了一个医院下属的专业养老机构。
此模式是利用高端医疗资源兴办养老机构,优点是养老环境条件好、医疗保障好,比较高端,但也存在明显缺点:一方面对现有医院资源的利用不经济甚至浪费,另一方面是养老费用较高,经济条件中下等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2.医疗养老协作型医疗养老协作型医养结合模式相较医养融合型,医养结合程度并不高,医养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目前主要有“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大养老+小医疗+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型。
2.1“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这种模式是指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优先提供住院、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服务,这是我省目前开展医养结合最多的一种模式。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四种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和养老两个领域相结合,通过医疗手段和养老服务相互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护和生活支持。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存在着多种实践方式。
以下是其中四种常见的医养结合模式:
2.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是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并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实体。
这种模式下,医疗和养老机构共同经营,共享资源和服务,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医疗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包括住院治疗、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
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医养结合机构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提高照护的质量和效果。
3.家庭医养结合:家庭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直接提供到老年人的家中。
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和护士可以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康复护理,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日常照料和生活支持。
家庭医养结合模式适用于那些身体有一定残疾或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可以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下得到全方位的医疗照护和养老服务。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模式有多种实践方式,包括医养结合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家庭医养结合和科技医养结合等。
通过这些模式的实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照护和生活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同时,医养结合模式也能够更好地解决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的融合问题,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做医养融合四个模式
做医养融合四个模式前言:数据显示,湖北省60 岁以上老年人已突破千万,人口老龄化危机日益凸显,而70% 以上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在养老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成为了老龄群体的共同心声。
您家里是否也有老年人,是否也在为老年人养老问题犯愁?选择住家养老,可老人生病没人贴身照顾怎么办?选择养老院,患慢性病的老人得不到专业护理怎么办?一起了解一下湖北探索医养结合的情况,为自家老人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服务模式吧!【整理编辑:时英平】养老窘境:养老院缺医疗服务,医院几乎成“养老院”“在养老院生活比较方便,可就是没有医务室。
”3 月6 日,武昌一家社区养老院,83 岁的王婆婆诉苦,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上医院不方便,养老院工作人员又不懂医。
“很多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达到出院标准,却不肯出院。
其他患者就没有床位了。
老年人'压床'多,医院快成'养老院'了。
”汉口一家中型医院的李医生叫苦不迭。
症结:老年人口激增+ 医养分离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且每年仍以800 万人的速度增加,老年病常发、易发、多发,但各类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条件比较薄弱。
全国养老机构中,配备有简单医疗室的,民办养老机构仅为56 %,政府办养老机构仅为52.1 %。
“医养结合”破解难题总有一款适合您湖北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有4 种:即医疗机构开设老人病科模式、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养老院合办医养结合项目模式和与居家老年人签订养老医疗服务模式。
1/医疗机构开设老人病科模式具备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改造、装修等方式,在机构内开设老年康复区域,设置老年康复床位,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小结:社区医养模式既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又能解决养老需求,还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使用率。
但由于社区医养结合机构绝大多数未纳入民政部门养老机构补助范畴、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异地养老人员的医疗费用难以结算等问题导致社区医养模式难以大规模推广。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病房及养老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等多种方式)老有所养,老有所依1.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细分为“居家/社区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养老机构以医养机构”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分类方式2.随着我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与慢性病患病并发现象的日益普遍,当前“医”“养”分离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3. 创新性提出了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筹资模式即“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划拨支付与个人缴费相结合”目前北京、安徽、青岛等城市率先推出了医养结合模式,如:二、三级医院办养老病房、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社会资本等多种模式。
4.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包括:服务对象及内容:一般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群,而医养结合机构主要服务于患有慢性疾病、急性疾病的恢复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肿瘤晚期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及康复服务。
简单的理解就是在养老中增加了医疗照护,在医疗中加入了养老服务。
服务提供者: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数量庞大,单方面强调,由某一主体来实现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是非常不现实的,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医养结合体系。
服务模式的实现:政府主导,统筹安排。
将部分医疗机构进行功能转变,转型为老年人医院、康复医院或者护理院。
传统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联合,建立双向转诊等合作。
同时政府应近距离规划养老和医疗的位置。
人员及机构准入:在养老机构中应增加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
而医疗机构转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由于老年人的生活护理任务较重,应适当增加护理员的岗位。
通过人员的调整,即节约人力资源,又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及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及分析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旨在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养老及康复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类型及分析。
一、医院养老模式医院养老模式是指将医疗机构改建成为养老院,提供医疗、康复和护理等服务的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由大型综合性医院或特色专科医院改建而成,具备完善的医疗设施和专业团队。
优势是医疗服务水平高,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老年人可以随时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缺点是由于改建成本高,养老费用相对较高,老年人对医院环境可能有些不适应。
二、养老院医疗服务模式养老院医疗服务模式是指在养老院内设立医疗机构,引入医生、护士和药师等医疗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和常见疾病的治疗。
这种模式兼具养老院和医疗机构的特点,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
优势是养老费用相对较低,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医疗服务;缺点是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只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
三、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社区医养结合模式是指将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提供上门服务的养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可以在家中享受到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同时社区还提供休闲、文化和娱乐等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优势是老年人可以在熟悉的家中享受到服务,更加舒适和便捷;缺点是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相对较低,无法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护理。
四、医养结合敬老院模式医养结合敬老院模式是指将医疗、康复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的敬老院养老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由大型专业养老机构创办,引入了医生、护士、康复师和营养师等专业医疗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
优势是可以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缺点是养老费用相对较高,对老年人的经济要求较高。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
在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时,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
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料和护理。
在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模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
1.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最常见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形式,即医疗机构和养老院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
2.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模式:一些养老机构在院内设有医务室,供老年人就诊和接受基本的医疗服务,如急救、药物管理等。
4.技能型养老机构模式:技能型养老机构是为有一定护理技能要求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的机构。
这种模式一般由护理机构、康复中心等机构运营。
5.养老机构内设康复中心模式:一些大型养老机构内设有康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
7.社区卫生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社区卫生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整合起来。
8.医养结合养老社区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养老社区内设立医疗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可以在社区中方便地获得医疗照料。
9.养老机构内设综合医院模式:一些大型养老机构内设有综合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包括内科、外科等。
10.养老机构与医疗保险合作模式:一些养老机构与医疗保险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用于支付老年人的医疗费用。
以上是我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10种主要模式。
这些模式不仅丰富了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全面和方便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模式还将进一步发展。
社区医养结合四种模式分析
社区医养结合四种模式分析导语:我国老龄化水平日益严重,中国居民更喜欢居家养老,所以社区医养结合的发展模式探索很重要,看看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研究室主任王芳,对目前我国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有4种模式的看法:1.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设绿色通道。
例如,北京市金融街民康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政府举办、社会力量经营的街道老年公寓比邻而居,两家机构既保持独立,又连在一起,方便提供服务,除了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要完成医养结合工作。
这种模式简便,形式灵活多样,程序简化,资源互补,但是关系比较松散,可能出现制度约束不够的情况,责任界限不清的问题。
费用上通过医保实现部分自付,不在医保覆盖范围内但又不想增加老年人负担的服务免费,其不合理之处在于医务人员劳动没有得到承认。
2.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康复院、护理院等,养中有医。
比如,山东省青岛市的老年公寓就建立了专科康复医院,有床位100张,医务人员60多名。
而上海市的特点是注重总体规划,比如150张床位以上的养老机构才可以开设医疗机构,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激励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人员和机构进行相应的补助和奖励,开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将被医保覆盖,这是比较周全的考虑。
这种模式效率高,在一家机构内可以得到所有服务,但准入门槛高,必须具备相当强的实力。
3.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这是各地普遍实践的一种模式,社区医生提供家庭巡诊、社区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
上海市依托家庭医生制度,颁布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为签约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查床,实现医护协作,护士按照医嘱为老人提供不仅医疗服务,还有预防保健服务。
山东省曲阜市探索医、康、养一体化服务,其特点是服务团队比较庞大,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心理等多方面人员组成专门团队,服务对象是行动不便老人、空巢老人等,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养结合怎么搞山东四大模式效果好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明确各地学习推广全省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进一步做好示范省创建工作,对各地探索形成的居家、社区、机构、综合等4种服务模式以及各种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梳理。
据介绍,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全省医养结合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着力改革创新,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支持措施,扎实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中,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济宁、日照、滨州、菏泽等地及省立三院等单位,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一、“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
此种模式针对居家医养为主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医疗机构派驻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方式,通过设立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等,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同时,将家庭病床的医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保障。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挥村居卫生计生专干优势,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需求评估、政策宣传、健康指导、信息收集等医养结合随访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市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基本公卫和长期护理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养服务。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为健康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
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的“家护”和“巡护”,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医疗护理、生活护理。
鼓励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引导诊所、门诊部等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收到了家庭减负担,医保少支出,机构得发展的三方共赢效果。
济宁曲阜市针对失能半失能、长期卧床、空巢、孤寡、残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由医护、康复等人员联动,提供基本医疗、康复训练、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和基本公共卫生等居家医养服务。
建立了家庭病床制度,明确了服务内容与服务规范,并将家庭病床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减轻了居家老人医疗费用负担。
二、“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人口相对集中、较大规模的城市社区和新农村社区。
依托健康大数据中心或“12349”民政养老服务平台等智慧化居家养老系统,通过党建网格员、村居卫生计生专干,对社区居家老人实现日间照料、上门随访等医养
结合服务。
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设较大规模的医养结合机构,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典型做法
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中康国际医疗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医疗+养老+社区”的服务链条,以社区驿站和家庭健康管家机器人为抓手,建成了“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中心”,向家庭及个人提供健康医养及居家生活一站式服务,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以及养老机构提供老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需求。
依托社区建立了中康颐养医养结合机构,设计床位800张,护理型床位520张,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候鸟养老等医养结合服务。
烟台市福山区福惠社区由旧城改造村回迁居民为主体组成的福惠社区,区政府投入600万元,建成公共服务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的福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面对面、零距离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呼叫中心、一站式智能健康小屋、家庭服务中心、助餐中心等功能区室。
组建由签约家庭医生、老年人能力评估员、营养师、社工等专业人才组成的服务团队,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康复训练等10个大类、50多个小项的医养结合服务。
三、“机构医养、两院一体”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
发挥医疗机构的专业优势,通过内设养老机构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造较大规模、品牌化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信息平台的“五统一”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实现连锁化、规模化运营。
通过签约合作、托管、派驻医护人员等形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两院一体”的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有条件的地区,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通过“两院一体”机构医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实现兜底保障。
典型做法
日照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协同发展的通知》,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通过“拆院墙、建连廊”,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
日照市东港区对“两院一体”模式和医疗机构设置康复护理床位的,给予一次性10-30万元补助。
淄博市博山区当地政府将全区特困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依托源泉中心卫生院开办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实现托底养老,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健康支持和生活照顾。
滨州博兴县吕艺镇合村并居腾地,企业建免费养老公寓,实现以地养老模式。
由村集体、镇政府和企业签署三方
合作协议,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住老年公寓。
成立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博兴县吕艺镇老年医养康复中心解决医养结合问题。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二院)组建了“一体四区”的医养结合联合体,让优质医养康复资源真正“下沉”,面向全市提供集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临终关怀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
菏泽枫叶正红由菏泽市各县区人民医院或中医医院作为政府出资方,与山东枫叶正红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一家规模化连锁经营的医养结合机构,现已建成运营牡丹区枫叶正红、郓城县枫叶正红和海南三亚旅居养老基地,设置养老床位近4000张,医疗床位1000多张,实现了医疗机构和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的无缝对接。
四、“综合医养、多层联动”模式
此种模式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综合医院。
通过综合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借助紧密型医联体及“互联网+”,带动医联体内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带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开展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打造医疗服务、养老康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相结合的综合医养服务体。
典型做法
省立三院依托医院现有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的医疗技
术优势,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打造“1+3+H”医养结合模式(以1家城市公立医院为主开办的专业医养结合机构,以3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为代表的社区、农村医养结合机构,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基础的“H”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推进医养结合新业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