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晚期希腊哲学

合集下载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特征:这时期哲学的显著特征是伦理化倾向。伦 理化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或者归宿,哲学主要目标 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伊壁鸠鲁的 快乐主义) 原因:一方面是城邦瓦解造成的社会动荡和融合, 深刻而全面的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们在迅速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普遍渴望 安宁和谐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罗马人和东方人的 实用态度和宗教信念侵入希腊哲学内部,怀疑主 义和相对主义引起的无谓争吵也从内部毁坏了希 腊人固有的思辨理性精神。
伊壁鸠鲁简介 原子论的自然观的内容 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自然观与德谟克利特原 子论自然观的比较
伊壁鸠鲁简介
伊壁鸠鲁(希腊文Έπίκοσρος 英文 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 伊壁鸠鲁 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 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结合起来。 伊壁鸠鲁生于公元前341年的 萨摩斯,但父母亲都是雅典人,他在18岁 时搬到雅典,之后曾去过小亚细亚,并在 那里受到德谟克利特哲学的影响,公元前 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了一个学派,这个学 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原子和虚空
原子论者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首先,他们已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东西是众多的,变动的。 既然存在的东西是充实的,那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充实是可 以分割的。因为只有分割才能产生出众多充实的东西;只有在众多 的充实东西之间留有空隙,才会发生从一个过渡到另一个运动和变 化。 第二部,如果没有虚空,则充实之间没有间隙,如果没有间隙,则 充实东西不会彼此分开而形成众多的东西;同样,如果没有间隙,则 充实的东西不会移动。既然充实的东西众多和运动的不可否认的事 实。那么“虚空”对于事物的发展和存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充实” 揭示的是万物存在的原则,“虚空”是解释运动的可能性,两者都 是本原。 第三部。原子是充实的最小单位。原子是不生不灭的存在,原子构 成的事物又是可以分割的,分割是需要虚空的。所以原子既满足所 需要的不生不灭的性质,又符合感觉到的生灭变化的事实。

【免费下载】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

【免费下载】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

斯多亚学派的三个关键词:命 运


顺从命运的,跟着走;不顺从的,拖着 走。 一切发生的注定要发生,所以不要去抱 怨自然。
斯多亚学派的三个关键词:理 性

人身上最好的禀赋是什么?理性。由于 理性,人超越了动物,跟随神。因此完 满的理性是人所独有的善,而其他的品 质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塞涅卡
晚期希腊哲学与基督教哲学
斯多亚(Storic)学派


Storic原意为廊柱或画廊,得名于其创始人芝 诺在雅典市场北面的斯多亚北面讲学,周作人 主张译为“廊下派”。 斯多亚学派从希腊晚期一直持续到罗马帝国, 时间长达600年,并成为罗马的官方哲学,影 响深远,代表人物众多,如早期的芝诺,中期 的帕奈提乌,晚期的塞涅卡、西塞罗、奥勒留、 爱比克泰德等。
美德与幸福

我们不能把握的就不要去管它们,而那 些东西恰好是外在之物,并不真正地影 响幸福。我们力所能及的,当全力以赴, 而那些恰恰又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即我们 的道德选择。 ----塞涅卡
黑格尔的评价

斯多亚的原则认为:意识是能思维的东 西,只有思维才是意识的本质。--不论在 宝座或是在枷锁中,在它的个体生活的 一切交接往来中的依赖关系之中,它都 是自由的、超脱的,要保持一种没有生 命的宁静。
“我说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怀疑主义作为一种否定的自由精神,甚 至否认了自我意识,只有否定自身才是 真正的确定性。----黑格尔 怀疑主义首先是主观主义的。--胡塞尔
怀疑的悖论

“谁认为无物可以确切地被知道,至少要 相信他能确切地知道这一不可知本身。”
“聪明的人要像猪一样不动心。”


哲人应该使自己保持无动于衷的态度。-皮浪 怀疑主义的起因,是希望达到宁静。--恩 披里柯

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

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

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研究晚期希腊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一个充满了变革和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里,希腊城邦的文化、政治、经济和艺术达到了巅峰。

而在这种繁荣之中,也催生出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世界主义思想。

本文将就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做一些研究,并举出5个例子证明。

一、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基于城邦联盟和多元文化交流的,而这种思想主张一个超越城市或国家的空间,以一个更广泛的“全球”视野看待人类。

这种思想也提出了人类性的、开放性的和多元性的观念,这些观念反映在希腊文化、哲学和科学领域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上。

所以说,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是一个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思想体系。

二、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5个例子1、公民主义公民主义是晚期希腊的一种政治观念,它主张通过公正、公平地治理城邦来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

这种观念在雅典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那里的公民资格是由出生和财富、宗教等因素决定的。

在这种体制下,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不受社会阶层限制地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体现之一。

2、市民道德观市民道德观也是晚期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之一。

这种道德观一方面强调自由意志和个人行动,另一方面又要求个人守法驯服和权责相对。

在这种观念下,人们必须以道德和伦理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为公民社会的繁荣做出贡献,这也是世界主义思想的一个体现。

3、诗歌和文学在希腊的文学体系中,史诗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史诗是讲述英雄或者神话故事的长篇叙事诗,这些叙事诗是晚期希腊的一种文化财富。

史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也是希腊文化的一种体现。

同时,希腊还有很多著名的作家,如荷马、赫西俄德、岑尼丝和阿里斯托芬等,这些作家的著作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经典。

这种文艺创作活动,也体现了希腊的世界主义思想。

4、建筑艺术晚期希腊的建筑艺术是城邦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晚期希腊的建筑艺术成为了世界的奇迹。

在建筑艺术中,希腊人注重建筑的比例、均衡和美感,这些都是希腊建筑的独特之处。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框架
二、斯多亚派的哲学体系
哲学体系
基 础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一个动物
哲学
灵魂
骨骼和腱
有肉的 部分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鸡蛋
哲学
蛋黄
蛋壳
蛋白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肥沃的 田地 围绕田 地的篱笆
哲学
果实
土壤或 果树
逻辑学
自然哲学
伦理学
哲学 体系
自然哲学---物理学 按照自然生活 伦理学
命运和自由选择
2.
评价:后人评价他在这个城市从事哲
学多年,在各方面都是善人,鼓励年轻 人恢复德性和节制,走上正道。他的生 活是所有人的榜样。
2.克里尼雪斯-----来自小亚细亚的阿萨
斯。 他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和实践芝诺的 教导,以热烈的情感颂扬神,把芝诺的 自然哲学 和伦理学进一步神学化。
3.克吕西普---克里尼雪斯的继承人,
3.伦理学与神学更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与 罗马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协调,为统 治阶级提供精神支柱。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宏观层 次上
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 或“理性”,两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
质料---只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实体或存 在,只有理性才赋予存在以运动的能力。
理性--以自身能量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 等级,理性所规定的形体也相应被排列 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
无生命物:最低级的“普纽玛 ”,给予质料以 内聚力,使之形成单一的整体。 植物:内聚力+生长力→“种子理性”它控制 着生命的生长,扩大和繁殖过程。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

第3章晚期希腊哲学3.1 考点归纳一、概述1.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包括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思想。

这两个时期的哲学是传统希腊哲学的延续,表现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思想特征。

晚期希腊哲学历经800余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新老观念的碰撞,因而派系林立,传承复杂。

除了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园在维护传统而外,主要的流派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特征(1)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哲学家们基本上是以某位或某派前人的思想成果为依据,加以改造或发挥,演绎出自己的结论。

(2)伦理化倾向这一时期无论哪一派哲学都是以伦理学为核心来建构理论的,都是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主要目标,且缺乏前人那种学以致知的思辨风格。

3.原因(1)社会剧变的反应城邦制的瓦解,马其顿人和罗马人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融合,人们普遍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

(2)学术发展的结果随着亚历山大里亚城文化地位的确立和人们视野的开阔,这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逐渐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几何学、天文学、生物学、地理学等领域逐步脱离哲学而分化出去。

(3)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当时的自然科学尚处在萌芽状态,这使希腊人对自然的认识停留在经验和猜测的层面,难以进一步向前发展。

(4)哲学内部的争论早期和中期希腊哲学家的思辨精神,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绝对主义哲学形态,遭到了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

二、伊壁鸠鲁主义1.伊壁鸠鲁(1)简介伊壁鸠鲁出生于雅典,到过萨摩斯等地,在那里熟悉了德谟克利特的著作。

18岁返回雅典求学,约36岁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人称“花园”。

(2)哲学思想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和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

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获得灵魂的安宁,享受人生的幸福,就必须认识宇宙自然的本性。

因而在他的哲学中,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则是目的。

2.准则学(1)真理标准的分类①感觉是绝对真实的,没有什么能驳倒感觉。

②预见是储藏于心灵中的把握、真实的意见、观念或普遍思想,它是对外在东西的回忆。

晚期希腊和经院哲学

晚期希腊和经院哲学

晚期希腊和经院哲学柏拉图哲学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年)关于柏拉图的著作的鉴别与分类:柏拉图综合了以前哪些哲学家的主要思想:(1)智者派:认为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

(2)苏格拉底: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的知识。

(3)赫拉克利特:认为(现象)世界经常变化。

(4)爱利亚派: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认为存在是一。

(5)原子论者:认为存在是多。

(6)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

其中苏格拉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则的发展。

柏拉图哲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基础和中心理论——“理念”论(一)“理念”的含义:它源于“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的含义,引申为理智的对象(英文Idea)。

它在柏拉图的使用中具有两种意思:1、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

2、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普遍真相。

(二)“理念”的特征:1、本原性。

它是万物的本原。

2、超感性。

它只能为理智所把握。

3、不变性和永恒性。

4、绝对性。

它是绝对的、纯粹的、完全的存在。

5、客观性。

它客观地存在着,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想象。

6、真实性。

它是唯一真实的。

7、完善性和目的性。

最高的“理念”是“善”,而“善”是理念的追求目的。

8、单一性和多数性。

它一方面是同类事物的同一理念,另一方面它对不同类型的事物是不同的。

9、等级性。

众多的理念不是杂乱的,而是有等级的。

(三)关于“理念”与具体个别事物的关系的学说柏拉图设立“理念”本来就有用它来说明可感事物的目的,“理念”对于个别事物来说,是本原、是原因、是根据,总之是先有理念,后有个别事物。

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提出了“分有”说和“摹仿”说。

1、“分有”说(1)“分有”说的基本思想:“分有”原义指“具有一部分”的意思,柏拉图用它说明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因为该事物有其所在的类型而得以存在。

“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别无其他办法”。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
古希腊哲学史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时期和流派:
1. 预苏格拉底时期(前6世纪-前5世纪):这个时期出现了
一些早期的哲学思想家,如泰勒斯、安纳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人。

他们致力于寻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质。

2. 苏格拉底时期(前5世纪):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方法是通过对话和质疑来寻求真理。

苏格拉底对伦理道德和人类智慧的研究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

3. 柏拉图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
学生,他的哲学体系被称为柏拉图学派或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关注于理论形式、理性和灵魂的观念,并认为真理存在于超验的世界中。

4. 亚里士多德时期(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哲学体系被称为亚里士多德学派。

亚里士多德研究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等各个领域,他强调通过观察和归纳来获得知识。

5. 后期希腊哲学(前3世纪-公元6世纪):这个时期出现了
各种各样的哲学学派,包括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新柏拉图主义等。

这些学派各自有着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主题,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而言,古希腊哲学史纲展示了希腊古代哲学家们对世界和
人类的思考和探索,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和观点,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3)斯多亚学派的阶段划分 (以时间先后和思想特点为依据)
1)理论性的早期斯多亚学派:
约公元前 4世纪 ——公元前 2世纪的希腊化时 期,创始人为芝诺( Zero、公元前 336 — 前 264年,他讲学的地方叫“斯多亚”),其他 代 表 有 克 里 尼 雪 斯 ( Cleantlies、 公 元 前 331 — 前 232 年)和克吕西甫( Chrisippus、 约公元前280—前206年)
1、犬儒学派的来历 犬儒学派是希腊化时代最早的哲学派别。创始 人安提西尼 (或译安提斯泰尼 ),最著名的 代表为狄奥根尼(Diogenes)。之所以称为犬 儒学派有两种说法:1)该学派创始人安提西尼 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 场演讲,因此得名。2)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 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蔑称为 “犬”(cyno)。
1、斯多亚学派简介
( 1 )“斯多亚学派” (stoitikos “画廊派” )
因该学派的创始人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在画廊
(stoch“斯多亚”)中讲学而得名
(2)斯多亚学派的三大特点:
起源于东方希腊主义国家,代表人物基本上不
是出生于希腊本土 与统治阶级上层关系密切,曾经成为晚期希腊 和罗马的官方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中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 个派别,延续了五百多年之久。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211页,商务印 书馆,1987)
(六)阅读书目:
1 、 [ 德 ]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 卷,211页,商务印书馆 2 、马克思博士论文(《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一卷,第75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6月第2版
二、哲学流派的哲学主张
(一)犬儒学派

晚期希腊哲学的转向与特征

晚期希腊哲学的转向与特征

・外国哲学・晚期希腊哲学的转向与特征3陈 村 富“晚期希腊哲学”指的是后亚里士多德至公元529年最后一个雅典学园停止活动为止这800多年的哲学。

它覆盖两个历史阶段(希腊化与罗马帝国)及一个过渡期(马其顿入主希腊至亚历山大东征)。

在罗马帝国时期,历史阶段意义的“希腊化”虽已终结,但是文化意义的“希腊化”并未止息。

罗马帝国时期的哲学,如卢克莱修的原子论、晚期斯多亚派及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是希腊哲学的延续,所以哲学上还属于“晚期希腊哲学”范畴。

早期希腊哲学和古典时代哲学从泰勒士算起,下限至亚里士多德,前后不超过400年。

人们不禁哀叹:希腊哲学的晚年期太长了,相当于个体生命的2/3的时期都属于衰亡期!难怪许多哲学史家把晚期希腊哲学看作日落前的晚霞,告戒自己:切忌在此停留,赶在黎明前穿越黑暗时期的教父学和经院哲学,迎候启蒙时代的曙光。

不过时来运转,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希伯来文化和早期基督教研究的推动,由于当代政治哲学、伦理学和心灵科学的促进,也由于希腊哲学研究的深入,晚期希腊哲学日益受到关注:不仅出现了一批文献资料的整理、校勘、翻译和汇编,而且发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希腊哲学史》第4卷有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起步的,因此有条件将晚期希腊哲学放在整个哲学史、特别是希腊哲学的兴衰史的过程中考察其地位,从而尽可能做出恰当的评价。

本文是该书绪论前3节的概述,旨在正式定稿之前听取各方的意见,以便使四卷本《希腊哲学史》有一个较为圆满的终结。

一、晚期希腊哲学是环地中海文化现象汪子嵩老师主持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的写作起于1982年。

从80年代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看,西方学者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受分析哲学的影响,根本不理会社会历史背景;另一类坚持史的原则,涉及哲学学派、哲学学说的语境时,受当时世界上学术进展的限制,基本上以希腊世界为背景,附之以西亚和埃及的影响。

在《希腊哲学史》前三卷中我们也受制于这个思维柜架。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希腊化时期 梗概 罗马时期 新的四个学派和两个老的学派 新老学派的区别 伊壁鸠鲁生平 花园派 《格言集》和《学说要点》 原子论的自然观 自然的和必需的 第一种区分(三类快乐) 自然的但不必需的 既不自然也不必需 伊壁鸠鲁派(原子论) 快乐的分类 第二种区分 快乐主义 第三种区分 强烈但不持久的快乐 平静而长久的快乐 动态快乐 静态快乐 快乐主义的影响 快乐主义的影响和评价 快乐主表人 哲学体系 本原 主动的本原 被动的本原 物理学 普纽玛 宏观层次 宇宙观层次 晚期希腊哲学 斯多亚派(赫拉克利特) 顺应命运 忧伤 按照自然生活 不顺应命运(非理智的情感) 恐惧 欲求 快乐 天命和命运 命运和自由选择 “近因”和“主因” 物理世界 伦理领域 世界城邦和自然法 世界城邦 自然律 不可知论 怀疑派(学园派) 悬搁判断 不动心 完全消极的状态 随遇而安的态度 普罗提诺 第一本体“太一” 流溢说 新柏拉图主义(柏拉图) 第二本体“理智” 第三本体“灵魂” 可感世界 人的灵魂 灵魂的上升 公元前529年关闭雅典的哲学学校(象征性事 件) 希腊哲学的衰落 衰落的原因 内因 希腊哲学的优越性也孕育着危险 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在哲学内部对哲学发展的 阻碍 外因 基督教的兴起

晚期希腊哲学流派的思想摘要

晚期希腊哲学流派的思想摘要

晚期希腊哲学一、概述1.特征一是没有全新的体系出现,基本是以前人思想为依据加以改造和演绎;二是伦理化倾向,基本这一时期的哲学都以伦理学为核心、以灵魂安宁或生活幸福为目标,缺少思辨风格2.产生原因首先是社会的剧变(城邦制的瓦解造成社会动荡),其次是学术发展(学术研究的专业化发展),第三是认识论并不发达(自然科学还是处于萌芽状态、往往还是经验层面),最后是哲学内部的争论(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抨击、实用态度和宗教观点影响)二、伊壁鸠鲁主义(一)准则学(研究真理的标准)判断真理的标准有三类,分别是感觉、预见和情感。

感觉是绝对真实的,同类感觉间和不同类感觉间都不能相互驳倒,理性也不能。

预见是储藏于内心的把握、真实意见,且我们通过预见来给事物命名。

情感是内在的感觉,分别是快乐和痛苦。

评价:感觉主义,贬低理性,是对贬低感觉的思辨倾向的反动,抨击了人们对超感之物的迷信。

(二)物理学(研究自然的生灭)1.基本观点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与德莫克利特相同)2.修正原子论:①原子数量无限,但形状有限;②原子是有重量的,这正是原子能在虚空中运动的原因;③原子是有偏斜运动的,这等于承认了偶然性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为自由意志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三)伦理学(研究人生的目的)【核心、目的】1.重要观点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2.快乐的含义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物质层面)和灵魂的不受干扰(精神层面)。

对于神和死亡,他认为两者都与我们无关,所以不必害怕。

3.对欲望的区分分为自然欲望(当中包含着幸福、舒适、生存的必要欲望)和虚浮欲望。

4.社会契约论国家和法律是人们相互约定的而非外来的、永恒的。

评价:不够深刻,但是强调精神的快乐高于感官快乐,而且他认为一些事情取决于意志自由,所以人是有道德责任的。

(四)卢克莱修1.主要贡献:①通过经验论证原子论;②以原子论为武器,批判宗教迷信。

他坚决否认神的存在,驳斥了灵魂不死,并且揭露了宗教崇拜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愚昧和寻求神灵庇护③反对神创,阐述了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的过程。

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

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
禁绝一切为万物的共同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 共同法律即是贯穿万物的正确理性,与宇宙
即一切存在物的主宰和统治者相等同。
当所有的行为都促进个人的精神与宇宙 统治者的意志相和谐时,这种事物就构 成了幸福之人的德性以及生活的宁静安 定。
2. 人的本性与宇宙本性实质相同: 德性是合乎或顺从自然而生活,由于“自 然”即“本性”,因而德性就是合乎或顺 从本性而生活,如果一个人使自己的本性 与宇宙本性和谐一致,遵从宇宙本性行事, 那么他就具有了德性。 宇宙本性就是物理学中所阐明的神意或天 命,是否顺从它,是衡量人是否有德性的 标准,反之则为邪恶。 比较典型的宿命论观点。
三、伦理学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1.快乐论:快乐是最高的和天生的 善,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 免,目的是要获得快乐。
什么是快乐? 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快
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 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 欢、美色、鱼肉及其它餐桌上的佳肴, 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 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 念。
宇宙观为伦理学打基础 人的职责应当是认识天意,服从命运, 顺应自然而生活。这就是斯多亚学派的 物理学为他们的伦理学说所奠定的理论 基础。
(三)伦理学
德性论:德性是生活的最髙的目的, 至髙无上善。
所谓“德性”, 即按照自然的本性而生
活,即行为与主宰宇宙的法则和谐一致。
对人来说,正确地按照理性而生活, 就是按照自然而生活。 动机、善恶、情感、德性、目的、第 一价值和行为、责任、行为的趋向和 回避等问题,核心问题是德性。
德性原则:善,是可以产生某些效 益的东西。
利益所由以产生的源泉; 与利益产生有关的事物,如有德性的

2.12.2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

2.12.2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
——普罗提诺
三、主要参考书目和问答题
1,主要参考书目: 石敏敏、章雪富:《从实践哲学到历史哲学:希腊化和中世纪早期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 罗晓颖选编:《菜园哲人伊壁鸠鲁》,华夏出版社,2010年; 石敏敏、章雪富:《斯多亚主义(II)》,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2,问答题: (1)希腊化哲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幸福地和顺应本性地生活是同一的”,这句话出自于斯多亚学派的哪位思想家? (3)皮罗思想的两个要点是什么? 答案:(1)伦理的实践性。(2)塞涅卡。(3)悬置判断;心灵的平静。
伊壁鸠鲁死亡观的出发点是人的感知觉:
“所有坏事中最大的那个——死亡——与我们毫不相干,因为当我们活着 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所以, 死亡既与活着的人无关,又与死去的人无关;因为对于生者,死还不存在; 至于死者,他们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伊壁鸠鲁
2.斯多亚学派。 斯多亚学派是希腊化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对基督教的影响巨大,也是 基督宗教最大的理论对手。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
三、晚期希腊哲学的流派 1.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270年),他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 人,被称为“菜园哲学家”。
学园、花园与菜园:
“学园和花园总让人想到生命中某些特别的时 期(如求学阶段)或特殊的状态(如审美的或 享受的一面);
塞涅卡,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三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论幸福生活》、《论愤 怒》、《论恩惠》等。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公元前4年到公元65年)
塞涅卡的哲学思想: (1)哲学的幸福在于德性,即顺应自身本性(nature,或译自然)的生活。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

爱智者必看!古希腊晚期的哲学派别和智者运动!古希腊晚期的几个哲学派别在古希腊晚期哲学中,怀疑主义和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并驾齐驱,虽然他们都是抱着同样高尚的伦理目的——追求灵魂安宁的最高境界,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伊壁鸠鲁学派选择追求感官快乐,斯多亚学派选择恪守理性规则,而怀疑主义则选择放弃对世界的认知。

怀疑主义把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的观点都斥为独断论,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或者逻各斯,他们主张对一切都保持沉默,对一切都不做判断,不为任何事物动心,试图完全把自己封闭在空白的心灵之中。

把怀疑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引进哲学中的是皮浪。

皮浪虽然承认现象的存在,但是他否定现象的真实性。

既然现象没有任何真实性,那么我们就不能从现象中得到任何的真实的认识。

我们既不能判断我们的感觉是真的也不能判断我们的感觉是假的,因此他主张对一切问题实行“终止判断”。

皮浪还认为对于每一个命题都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命题与之对立,二者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效力,所以一切独断论都是不能成立的。

伊壁鸠鲁学派是伊壁鸠鲁于公元前307年开始在雅典建立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在伊壁鸠鲁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动。

传说中该学派居于他的住房和庭院内,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因此被人称为“花园哲学家”。

据说在庭院的入口处有一块告示牌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过着舒适的生活。

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伊壁鸠鲁死后,他的学说被历代弟子奉为必须遵守的信条。

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罗马时期伊壁鸠鲁学派的著名代表有菲拉德谟和卢克莱修。

卢克莱修写的哲学长诗《物性论》,系统地宣传和保存了伊壁鸠鲁的学说。

3世纪以后,伊壁鸠鲁的学说成了基督教的劲敌。

在中世纪,伊壁鸠鲁成了不信上帝、不信天命、不信灵魂不死的同义语。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卢克莱修《物性论》的发现和出版,扩大了伊壁鸠鲁学说对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7世纪,伽森狄全面恢复了伊壁鸠鲁学说,它直接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

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ppt

第六讲晚期希腊哲学.ppt

(3)晚期斯多亚学派 进入罗马时期
①思想特征:伦理学的中心地位更加 突出,更加关注实践性的问题,伦理 学与神学的结合更加紧密 ②代表人物: 塞涅卡 爱比克泰德 马可·奥勒留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年),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的皇 帝。《沉思录》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
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主要是一种伦理学, 并把宇宙论与伦理学融为一体,认为 宇宙是一个美好的、有秩序的、完善 的整体,由原始的神圣的火演变而来, 并趋向于一个目的。人是宇宙的一部 分,是一个小火花,也可以说是一个 小宇宙。人要同宇宙的目的相协调而 行动,力图在神圣的目标中实现自己 的目的。所以要遵从自然而生活,按 照本性而生活。
③两个论证:没有什么事物通过 自身得到理解;没有什么事物通 过其它事物得到理解
④塞克斯都·恩披里柯:原因不存 在;三段论是循环论证;道德领 域无知识和信念。
怀疑主义的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 义和深远的影响。
4、新的柏拉图主义(公元3世 纪——5世纪):一边忠实于柏 拉图,一边对上帝欣喜若狂
折中主义是古罗马时期的普遍哲 学形式
⑥伦理学:合乎自然的生活即是德性的生活。 德性就是合乎自然而生活。
⑦最具德性的人是“哲人”。哲人没有激情, 也没有虚荣,哲人做事很出色,哲人与神相似, 哲人不具有同情心,哲人并不孤单
(2)中期斯多亚学派 ①思想特征:把早期斯多亚学派的观点与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加以 折中,使之适应变化了的时代需要 ②代表人物: 巴内修斯 波塞多纽 西塞罗
“太一”及其自然溢出
观照是最高德性:公德——净 化——观照(神人合一) 辩证法可以引导灵魂上升。
(1)早期斯多亚学派 ①思想特征:揉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犬儒学派的伦理学、赫拉克利特的自然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一、晚期希腊哲学的特点1、延续时间长公元前322---公元后529两个历史时期:希腊化时期:前323亚历山大去世----前30罗马征服埃及罗马帝国时期2、特征沿袭古希腊哲学传统,新老学派共存,有别于新兴的基督教哲学。

哲学关注的中心为伦理问题。

二、斯多亚学派(Stoicism,又译斯多葛主义)“斯多亚”(stoa)原意“画廊”(一)概况:1、延续五百多年。

分早、中、晚三期。

2、创始人为芝诺(Zeno of Citium 前336-264))Zeno of Citium爱比克泰德塞涅卡(Seneca)“无论如何都别说我失去了某物,而要说我已把它归还。

您的孩子死了吗?——他被归还了。

您妻子死了吗?——她被归还了。

您失去了财产?——它们难道不也是归还了吗?”------塞涅卡(二)按照自然(本性)生活1、德行是最高的善。

德性就是合乎或顺从本性而生活2、去掉欲望,保持理性,顺应自然,用意志战胜情感。

3、神主宰世界,一切皆必然的,人要服从命运(芝诺与奴隶)4、幸福就是“不动心”三、伊壁鸠鲁派创始人伊壁鸠鲁(epicuru s前342-207),创“花园”学校。

卢克莱修(Lucretius前99-前55)是其学说的杰出阐述者。

(一)发展原子论1、提出原子有重量(及形状有限)2、原子下落有偏斜(二)快乐主义(hedonism)1、感觉是善恶标准,快乐就是幸福2、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快乐就是: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

3、人不应畏惧死亡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尚未来临;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经不在了。

四、怀疑主义(skepticism)创立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前后延续500年左右创始人:皮罗(Purron,又译为皮浪或毕洛,约公元前360-270年)晚期怀疑主义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塞克斯都·恩披里克(Sekstus Empiricus,公元2世纪中叶人)1、悬搁判断一切可感事物、一切可知对象都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流溢说
1、太一或一——神 太一是最高本原 太一不可言说——否定神学 太一是至善——神学目的论 太一不可认识 2、努斯(心智、理性) ——“太一”的影像 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3、灵魂——努斯的影像 具有双重转向(心智和可感世界),既是多又是一 4、可感世界——物质是基础
波斐利(233-305)
“宇宙是由许多物体和虚空构成的,物体的存在可以通过我 们的感觉加以证实,物体归根到底是由原子构成的,没有虚 空,物体就会没有存在的地方,没有运动的场所……”
2、原子的形状有限
“每一种形状的原子在数量是绝对无限的,原子的形状不是 绝对无限的,只是数不清而已”
3、原子的重量——原子产生向下的运动
“原子除了形状、体积和重量以外,没有其它性质,原子以 同等速度运动,因为虚空为最重的和最轻的原子准备了同样 的道路”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学派
塞涅卡(Seneca,BC4-65)——辛尼加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牵着走”
爱比克泰德(Epictetus,55-135)
阿里安《爱比克泰德论谈集》 “忍让忍让再忍让,克制克制再克制”
马可· 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 ——“御座上的哲学家”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乐于行善-安于忍恶
斯多亚派Stoicism (画廊学派)
——“禁欲的训诫”
理性的早期斯多亚派 (BC308——BC2世纪中叶) 塞浦路斯岛的芝诺、克雷安德、克吕西波 折衷的中期斯多亚派 (BC2世纪中叶——1世纪末) 巴内修斯、波塞唐纽斯、西塞罗 务实的晚期斯多亚派(罗马斯多亚派) (1世纪——2世纪) 塞涅卡、爱比克泰德、奥勒留
晚期希腊哲学
(BC322——529)
老学派——学园派和漫步学派 柏拉图学园派 德拉西卢《柏拉图全集》 老学园 中期学园——怀疑主义倾向 (古代怀疑主义) 新学园——折衷主义倾向 (新柏拉图主义) 斐洛——基督教教义之父 亚里士多德漫步学派 安德罗尼柯《亚里士多德全集》
新学派
伊壁鸠鲁派:库兰尼派快乐主义和德谟克利特物 理学的结合,主张幸福快乐是人生目的 斯多亚派:犬儒派伦理学和赫拉克利特物理学的 结合,主张依照自然的本性生活 怀疑主义:麦加拉派诡辩术的发展,主张从悬搁 判断中获得心灵宁静 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的理论来源
4、原子的运动——原子偏离说
自然运动——必然性 偏斜运动——偶然性
快乐主义伦理学
感觉主义准则学 原子论物理学 库兰尼学派的快乐论
快乐主义伦理学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它是最高的天生的善, 我们从它出发开始有各种抉择和避免,我们的目的是获 得它” 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身体无痛苦和心灵无纷扰”(否定意义) “默默无闻的生活”
物理学(自然哲学)
被动本原:无任何具体性质的实体-质料 (水、燃烧着的火、土、气四种元素) 主动本原:普纽玛(pneuma) “普纽玛是贯穿万物的气流” “普纽玛是有匠心智慧的火” “普纽玛是宇宙理性” “普纽玛是逻各斯” “普纽玛是命运” “普纽玛是神”
理性主义伦理学——德性论
合乎本性或遵循自然而生活 芝诺:“合乎自然的生活是德性的生活,德性是 自然引导我们所趋向的目标” 克雷安德:“幸福就在德性之中,德性是使整个 生活和谐一致的心灵的一种状态” 克吕西波:“有德性的生活等于顺从我们每个人 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而生活” 四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皮浪(BC360-BC270) 事物的本性不可知:“显得如何” 悬搁判断: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没有任何事物是美的或丑的,正 当的或不正当的,这都是相对于判 断而言的” “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 着这种态度而来的便是灵魂的安宁, 就像影子随着形体一样” 蒂孟(BC320-BC230) “蜜是甜的,我决不肯定;蜜看起 来好像是甜的,我完全承认”
伊壁鸠鲁派
——“快乐的追寻”
伊壁鸠鲁(Epicurus, BC341-BC270 )
36岁创办 “伊壁鸠鲁花园” “花园哲学家” 著作300多卷,仅存一个格言集和三 封书信 马克思博士论文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 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物理学
1、本原问题——原子和虚空
爱纳西德谟的十个论式
①不同种类生物机体构造不同,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感觉 ②同一种类不同个体,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感觉 ③同一个体的各种感官构造差异,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印象 ④同一个体因身体内部、精神状况、所处环境变化对同一事 物产生不同印象 ⑤由于位臵、距离和地点不同,同一个事物呈现出不同面貌 ⑥事物是互相混合的,一经混合就发生变化 ⑦事物都随数量结构的不同产生差异 ⑧事物都是相对的 ⑨事物的罕见或常见会改变对事物的判断 ⑩不同国家民族的习俗、法律、观念和伦理不同,对同一事 物会作出不同结论
《九章集》 《普罗提诺传》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 共相是独存的实体,还是存于人 的思想中? 如若是实体,有形还是无形? 如若无形,与可感物分离还是在 可感物之中?
芝诺(Zero ):曾在雅典经商,因船只 沉没货物丢失,便专心在雅典研究哲学, 72岁根据自己的伦理思想,自缢而死 克雷安德(Cleantlies ):信奉芝诺哲 学达19年,在哲学上缺乏创造性,基本全 盘接受老师的观点,最后绝食而死 克吕西波(Chrisippus ):擅长论证, 对斯多亚派哲学体系的形成和传播贡献很 大,被誉为学派的第二创始人
阿格里帕的五个论式
①观点分歧 ②无穷倒退 ③相对性 ④凭空假定 ⑤循环论证 没有事物通过自身得到理解 没有事物通过其他事物得到理解
新柏拉图主义(3—5世纪)
——“基督教的潜入”
普罗提诺(柏罗丁) “柏拉图城” 撰写54篇论文,其学生波斐利编辑成6集, 每集9篇,冠名为《九章集》 理论部分——流溢说 太一如何由心智、灵魂到可感物质世界的下 降过程 ——基础 实践部分——回归说 灵魂由可感物质世界逐步回归太一,达到与 神人同在境界的上升过程 ——目的
《沉思录》 “一切事情,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你烦恼的,都是必然的, 这正像春天开花,夏天结果实一样,一个人一生中发生的一 切早就确定好了,因为命运女神早就纺好了一个人存在的线 C3世纪-3世纪)
——“怀疑的质询”
早期怀疑主义——实践性阶段 皮浪和蒂孟提出怀疑主义的基本原则 柏拉图中期学园怀疑主义——批判性阶段 批判斯多亚派的独断论,否认真理的标准,以或 然性作为思想和行为准则 晚期怀疑主义——系统性阶段 爱纳西德谟、阿格里帕和塞克斯都· 恩披里柯使怀 疑主义思想系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