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潭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湾潭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步骤。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以此为总的指导方针,按照省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湾潭实际,编制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概况

湾潭镇位于五峰西部,国土面积326平方公里,居两省三县交界之处,鸦来线横贯全境;全镇辖10 个行政村,1 个社区居委会,48个村民小组,4778户,2008年底总人口1.7人,其中农村人口1.59万人,劳动力9558人。全镇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0%,交通优势比较突出;镇内拥有林业用地面积43.29万亩,森林覆盖率78%;拥有耕地资源38929亩,承包耕地面积22121亩;镇内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250 米,最低海拔450 米,年平均气温13.5℃,年均无霜期247天,年降雨量1400mm左右。2008年完成财政收入417.3万元,实现农民纯收入2148元。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严格按照湖北省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的要求,结合湾潭实际,按照“三年规划、逐年实施;整体脱贫、打牢基础;循序渐进、谋划长远;集镇发展、周边带动;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思路,切实把湾潭建成土家风情镇、生态环保镇、能源经济镇、边贸口子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促进农民增收。一是下大力气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农田整治和改造工程、农村灌渠工程、低产田改造工程、道路和电网工程等,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重点是湾潭河流域治理、农田整治、水、电、路网建设;二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重点是烟叶产业和茶叶产业,通过专业村模式使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和产业化转型;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主导产业聚集,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四是扎实贯彻落实各项党的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二)坚持以人为本,因时因事因地制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本次规划编制,本镇开展了各种层次的意见征求活动,镇党委政府安排专班进行了充分调查研究,以各村为主,政府指导,按照群众意见和国家政策要求,综合确定项目规划,既保证了规划的前瞻性和长远性,又确保促进发展;既吻合镇情实际,又确保可操作,有效果。

(三)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农民意愿。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确定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在国家扶助的前提下,各项投资计划均考虑到了农民的实际愿望和建设能力。对带动性强、辐射功能强的产业和项目,如烟叶、茶叶,政府将加大多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引导农民投入;对短时期内见效快、农民自己能够办好的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策给予力所能及的扶持,如沼气池、饮水项目、公路养护项目等。

(四)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协调;二是中心村建设和其它各村建设相协调;三是经济项目建设和农民增收项目建设相协调;四是人才资源、干部队伍建设和项目建设相协调;五是争取资金扶持和农民主体投入相协调。通过各个方面的协调,确保经济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形成发展合力。

(五)坚持生态文明方向,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并重,确保耕地资源的总量和质量,确保重点水源地带不遭破坏,确保矿产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确保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各个方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和水平。

四、总体目标

(一)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2009年增长14.3%、2010年增长13.1%、2011年增长13.1%的目标落实规划项目和建设分期,力争2011年人平纯收入达到3532元。

促进生产发展,农业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主要是调整传统粮食种植和重点新型农业产业的比例;同时要调整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开展技术培训。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镇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培养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大力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有针对性地举办烟叶、箬叶、五倍子、茶叶等产业技术培训。

(二)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是城镇居民饮水问题、农村公路维护和硬化问题,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程。二是继续强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低保、民政救济等政策;四是加强食品卫生、药品、物价等市场监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五是从根本上发展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三)乡风文明。乡风文明的核心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目前,我镇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

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是采取各种措施强力推进社会稳定,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促进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立村级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主导作用;三是挖掘本镇优势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地域特色;四是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理农村,理顺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五是依法促进村民自治,倡导移风易俗。

(四)村容整洁。村容整洁的核心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为农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正确处理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二是一个集镇和三个中心村建设的配套推进,形成小集镇网络,加快城镇化步伐。三是全面实施农(居)民危房改造工程。

(五)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的核心就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一是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打造“五型政府”(创新型、高效型、法制型、廉洁型、务实型)要求,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担负起社会管理职责,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充分调动群众自主性、自强性,提升村民自治的功能和水平。四是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工作。

(六)关于规划指标:

三年试点建设完成后: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532元,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300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增长20%,达到760万元;城镇化率50%;农村公路入户率、硬化率达到80%;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0%;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0%;村级阵地活动场所达标率达到100%;村级文化活动达标率达到90%;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100%;电话通村率达到100%;有线电视通村覆盖率达到6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垃圾污水处理率达到80%;“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100%;政务公开率达到100%;党务公开率达到100%;村务公开率达到100%。

五、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以烟、茶、菜、药为主导的现代农业。

在烟叶产业发展上,中长期目标是10000亩,建成九门、鹿耳庄、红旗坪、茶园、红烈、龙桥、小凤池七个烟叶专业新村,形成稳定的烟叶生产基地。

在茶叶产业发展上,重点结合低丘冈改造推进老茶园改造,同步发展新茶园,使茶叶基地总面积达到5000亩。

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以新桥公司为依托,以茅庄、居委会、三台坡村为重点,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使蔬菜面积稳定在10000亩以上。

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以茅庄、红旗坪、三台坡、九门、居委会等村为重点,使中药材面积达到20000亩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