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管理策略

摘要:课堂管理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

的课堂教学,改进课堂管理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尤为重要。文章从建立科学合理的

课堂规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三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

堂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管理规则氛围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6-013-01

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注意力,管理学生纪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习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行为方式。随着社

会的不断发展,教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

多的教师感觉到,以前管、卡、压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被学生接受,课堂教

学管理已成为教师们最关心和最感棘手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

堂教学管理呢?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是有效教学必不可

少的条件。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

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学生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我做我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

落不到实处……因此,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首先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明确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即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在建立

科学合理的规则时要注意:

1、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规则多由学校或教师决定,这种缺乏学生自己愿望的

行为标准在学生看来没有亲切感,有些甚至是学生抵触的,如果教师在制定行为

标准时允许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情况就会大有改观。学生对自己参与制

定的规则不会轻易地违反,课堂教学管理也就会从学生被动接受规定转变为主动

地遵守规则。

2、采用始终如一、公正公平、表扬激励的方法执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规则只是塑造良好的课堂行为、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一种要求,

即使最好的课堂规则,如果流于形式或执行不当,也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在教

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先说断,后不乱”,规则一旦确立,就要坚定、果断地贯

彻执行,无论是哪一天,无论是哪一个学生都要使用同样的标准,如果学生遵守

课堂规则,教师应予以赞赏和鼓励,使其行为获得适当的强化,从而逐渐巩固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和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

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

会学习的乐趣,获得不同的发展。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从教师做起。

1、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行为方式。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正确的教

学行为方式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教师的讲课姿势、板书习惯、情绪状态、

倾听习惯乃至于弯腰捡起地上的一张纸片都会被学生效仿。因此,教师应该具备

自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威信,努力营造一个充满

活力和生机的教学氛围。

2、教师要积极构建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的师

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加强与学

生的沟通与交流,运用口头陈述与动作、表情、姿态等身体语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如: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理解的抚摸、赞许的微笑、耐

心的询问、仔细的聆听……都会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J. Kounin)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

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

来说,很容易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如果一节课40分钟,教师只顾自己上课,而不管不问学生的思想和要求,学生在长时间的烦闷枯坐之后,就会出现开小差、做小动作等问题行为。因此,教师在数学课上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让学

生有更多的机会动脑、动手、动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尽量增加学生的

参与度,达到无形管理的目的。

1、有效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要像磁石一样,

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引导到学习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三年级

《数学广角――重叠现象》时,提问导入:“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

他们只买了三张票,却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一道脑筋急转弯不但激发了学生思考,而且顺利引入重叠现象的课题。

2、动手操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切土豆,切第一刀,发现一个面,切第二刀,发现一条棱,切第三刀,发现一个顶点。这样“面、棱、顶点”的概念

在全体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中建立起来了。

3、课堂提问。紧扣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跟老师的讲授,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思考。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

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图

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③拼成的图形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

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⑥为什

么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呢?这样的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一

环扣一环,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建构知识。

4、高效练习。数学课上,课堂练习必不可少。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型和练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全员参与。如:概念课后的手势判断

练习,图形教学课后的画图或设计练习,计算课后的游戏练习:夺红旗、对口令、开火车等。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有力,管理得当,为学生营造和保持民主、和谐的课堂

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能使学生享有愉悦的数学课堂生活, 养成勤奋好学、积极向

上的良好学风,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