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_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课件
合集下载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高中物理教学课件)
![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高中物理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51a0dd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3.png)
I
七.注意事项
1.电键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处 2.长时间通电电源会发热,内阻会发生变化。所以测量应该尽量 动作迅速,每次读完数据后立即断开电键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使不在直线上的 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 据从某一适当的值开始,(但横坐标必须从0开始)但这时图线与 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截距仍为电动势E,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r 6.画U-I图线时,坐标轴的单位选择要恰当,使读出的数据尽量充 满整个坐标纸区域,不能使所有的点位于某一小区域范围内 7.使用U-I图线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公 式计算出电源的内阻r,而不能刻意人为的找一些方便读数的点。
D.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 值;
例9.下图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备有器材:一节 待测干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RA=1Ω), 滑动变阻器有R1(10Ω/2 A )和R2(100Ω/0.1A)。 (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
(2)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应按 乙 电路进行实验;
B.小明的方法正确,因水果电池本身也是 一个导体,可以用欧姆表直接测其电阻
C.小丽的测量结果十分准确,除了读数方 面的偶然误差外,系统误差很小
D.小丽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因为水果电池内阻很大,用伏特表 测得的电动势误差很大,因此计算出的内阻误差也很大
例6.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 动势和内阻时 ,除备有被测电池 、开关和足够的
例7.用伏安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 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D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 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七.注意事项
1.电键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处 2.长时间通电电源会发热,内阻会发生变化。所以测量应该尽量 动作迅速,每次读完数据后立即断开电键 3.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并使不在直线上的 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画U-I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 据从某一适当的值开始,(但横坐标必须从0开始)但这时图线与 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截距仍为电动势E, 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r 6.画U-I图线时,坐标轴的单位选择要恰当,使读出的数据尽量充 满整个坐标纸区域,不能使所有的点位于某一小区域范围内 7.使用U-I图线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任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用公 式计算出电源的内阻r,而不能刻意人为的找一些方便读数的点。
D.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 值;
例9.下图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备有器材:一节 待测干电池,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RA=1Ω), 滑动变阻器有R1(10Ω/2 A )和R2(100Ω/0.1A)。 (1)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R1 ;
(2) 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应按 乙 电路进行实验;
B.小明的方法正确,因水果电池本身也是 一个导体,可以用欧姆表直接测其电阻
C.小丽的测量结果十分准确,除了读数方 面的偶然误差外,系统误差很小
D.小丽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因为水果电池内阻很大,用伏特表 测得的电动势误差很大,因此计算出的内阻误差也很大
例6.在用电压表、电流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的电 动势和内阻时 ,除备有被测电池 、开关和足够的
例7.用伏安法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 中,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D ) A.应选用旧的干电池作为被测电源,以使电压 表示数的变化比较明显
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ppt
![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07e457ddccda38376baf59.png)
内阻,变化量是 R 和 U,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得U1 =Er ·R1+E1, 所以用U1 -R1图象,在U1 轴的截距是E1,斜率为Er .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26
1.(潮阳 2012 届高三模拟)某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 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 S10-12.
图 S10-12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24
答案:(1)如图 52 所示. (2)如图 53 所示. (3)如图 53 所示. (4)1.5 0.3
图 52
2019-11-27
图感5谢3你的阅读
25
备考策略: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应用图象处理
实验数据考得比较多,一般是用伏特表和安培表配合测量电动势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3
3.注意事项
(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应大些(选 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
(2)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较严重,电动势 E 会明显 下降,内阻 r 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 0.3 A,短时
间放电不宜超过 0.5 A,因此,实验中不要将 R 调得过小,读电 表示数要快,每次读完应立即断电.
2019-11-27
感谢你的阅读
17
4.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 器材:
A.干电池(电动势 E 约为 1.5 V,内阻 r 约为 1.0 Ω)
B.电流表 G(满偏电流 3.0 mA,内阻 Rg=10 Ω) C.电流表 A(量程 0~0.6 A,内阻约为 0.5 Ω)
D.滑动变阻器 R(0~20 Ω,10 A)
和内阻,变化量是 U 和 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得 U=E-Ir, 所以用 U-I 图象,图象与 U 轴截距表示电动势,图象斜率等于内 阻 r.电阻箱与安培表配合测量电动势和内阻,变化量是 R 和 I,由
第八章第6讲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第6讲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课件)——高中物理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f2937d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7.png)
(2)为减小实验误差,给电源串联一 和内阻,由E=I(RA+r+R),得出IR=E-
个定值电阻,作为等效内阻。
(RA+r)I,故IR-I图线的纵轴截距表示电池
的电动势,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RA+r。
数据处理的创新
(1)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IR+Ir,得R=E·1I -r,可知图线R-1I 的斜率为
第 6 讲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把握经典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加深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方法 1 如图甲,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源电动势 E、 内阻 r,与路端电压 U、电流 I 的关系可以写成 E=U+Ir① 如果能测出 U、I 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 E、r 的方程,从中解 出 E 和 r。因此,用电压表、电流表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 R,就能测定电源 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方法 2 ①式可以写成
E=IR+Ir
②
如图乙,测出 I、R 的两组数据,也可以得到关于 E 和 r 的两个
方程,从中解出 E 和 r。这样,用电流表和电阻箱也可以测定电
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方法 3 ①式还可以写成
E=U+URr
③
如图丙,测出 U、R 的两组数据,同样能通过解方程组求出 E
和 r。这样,用电压表和电阻箱也可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 E 和
(3)若设电流表的读数为 I,电压表读数为 U,则电路中的总电流为 200I,由闭
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200rI,由图像可知 E=a;|k|=200r=c×a-10b-3,
解得 r=5a-c b。
答案:(1)见解析图
(2)A1
R1
R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共13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PPT(共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3e429597da38376baf1fae78.png)
I 2 I1
I
E测 = E真
r 测 > r真
r测 r RA E测 E真
பைடு நூலகம்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选 修3-1 2 . 10测 定电池 的电动 势和内 阻(共1 3张PPT )
五、重要注意事项
(1)本实验在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处 (2)使用内阻较大一些的旧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电流调得 太大,每次读完数后立即断电,以免使电动势和内阻发生变 化 (3)要测出不小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仅可能多的点,并使不 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 可舍去。 (5)画U--I 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 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的值开始(但横坐标必须从0开始)但这 时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与纵轴的截距仍 为电动势E,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阻r.
三、数据处理
方法一:公式法
改变R的阻值,从电流表和电压表中读取两组I、U 的值,代入方程组联立求解,多测量几次I、U的值,算
出E、r取平均值.
E U1 I1r
E I1U 2 I2U1 I1 I2
E U2 I2r
r U2 U1 I1 I2
② 图象法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13张PPT)
只要测出几组(至少两组)U、I值就可求出E、r
2、实验基本电路
A V 甲
V A
乙
二、实验步骤
1:按原理图连接实物图
RA V
甲S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电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 数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 示数,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U,I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b00e54af1ffc4ffe47acc2.png)
2、真为实了值减的小计误算差方,法多:取几组数据,分别列若干组联
E立方U程1 ,I1求(R若A 干r组) E 和 r,最后以电动势的平均 E值和U内2 电I阻2 (R的A平 r均) 值作为实验结果. 结论:
E测=E真 R测=RA+r真
等效电源法
若把图甲中的RA看成内电阻的一部分,故实 测出的是电池和电流表这个整体的等效电动势 E′和内阻r′,r测=r′=r真+RA>r真,
验一.、如测图E乙和所r的示. 实验方法
3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写成 E=U+URr,如果能够得 到 U、R 的两组数据,也可以解得电动势和内电阻.可 以用_一_只__电__压_表_和_两一_只_只_定电__值阻_来完成实验.如图丙所示.
电阻箱
1 K
2 V
和 内 电 阻 . 用 _______ 和 一 只 _______就 能 完 成 实
K 2 V
乙
注意:1、任一种电路都存在系统误差 2、电源内阻很大(相对RV),采用甲图
测量电路; 电源内阻很小(相对RV),要选用 乙图测量电路。通常采用乙图测量。 3、因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线时 描点不准确造成的误差是偶然误差.
乙
四、误差分析-----图象法
1.电流表相对于待测电阻(电源内阻)外接
误差原因:电压表分流
方法一、图像法 IA=I总-IV 即 I真=IA+IV
IV
画出真实值U-I曲线
I真
结论:E测<E真,
r测<r真
2.电流表相对于待测电阻(电源内阻)内接
误差产生原因: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方法一:图像法 U测+UA=U真 I测=I真
画出真实值图像
结论:E测=E真,
高中物理课件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高中物理课件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https://img.taocdn.com/s3/m/472444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4.png)
(1)若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影响,现希望能准确地测出这节干电池的电 动势和内阻,则应选择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电路进行实验.为了 调节方便,则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R1”或“R2”)。 (2)在进行了正确的选择和操作后,某同学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两 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1.0 V,I1=0.3 A;U2=0.7 V,I2=0.5 A。 由此可求得该干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1
2
3
4
5
6
U/V
I/A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思考·讨论】 若使用旧电池进行该实验时,发现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仍不明显,用什么 方法可以使这个变化更明显一些。 提示:如图所示给电源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既作为保护电阻,又可以增加电 源的等效内阻,使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的变化。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类型二 创新型实验
【典例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图甲所示的
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图中R0是 定值电阻,通过改变R的阻值,在1、2位置处接一
电压传感器,可直接显示R0两端的对应电压U12。 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 的。根据实验数据,在 1 -R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
三、实验原理与设计 1.伏安法: (1)原理图
(2)主方程:E=U+Ir。 (3)主要器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4)实验设计: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只需测出U、I的两组数 据,就可以列出两个关于E、r的方程,从而解出E、r。
2.安阻法: (1)原理图
(2)主方程:E=IR+Ir。 (3)主要器材:电阻箱、电流表。 (4)实验设计:通过调节电阻箱,只需测出R、I的两组数据,就可以列出 两个关于E、r的方程,从而解出E、r。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3c3890336c1eb91b375d27.png)
A. 断开S1 B.闭合S1 、S2 C.按图②连接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调至最
左
端,R2调至最大
D.调节R2,使A1的示数为I1,记录R2的值
E.断开S2,闭合S3
A1 A2
S2
F.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A1、A2的 指针偏转适中,记录A1的示数I1
请按合理的顺C 序B 排F E列D实A验步骤
S3
③ S1仍闭合,S2接到b端,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3.如图b示
U2 U3 U3
R
Rx
R
x
U3 U2 U3
R
R
Rx
S1
b
a S2 V
Er
R Rx
V U2
E r 图a
R
Rx
V U3
E r 图b
伏安法测E、r实验中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比较1:
1.安培表内接在并联电路之内的电路:
解:作 U=E-Ir 图线如图实线示:
a.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象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
见下页
b.请在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象(要求标明两个
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中
表示E,图中
表示r。
题目 上页 下页
(3) 答案一 a. R3+RA=E/I - r
答案二
11
r
a. I E (R2 RA ) E
b.
R3+ RA
b.
I
I
测出的内阻是E- I (RA +r) = E- I r '
2017年江苏卷、
(12分)现要按图①所示的电路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
动势E(约1.5V)和内阻r(约20Ω),可供选择的器材
2018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课件(10张)
![2018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课件(10张)](https://img.taocdn.com/s3/m/34d19231ed630b1c59eeb552.png)
①选用滑动变阻器、伏特表和安培表,
根据ε=U+Ir,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组;
②选用电阻箱和安培表,
根据ε=IR+Ir,测出多组I、R值,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 动势和内组;
③选用电阻箱和伏特表,根据ε=U+Ur/R,测出多组U、 R值,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组;
2. 在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组的实验中, 某同学按电路图3连接好电路,线路器材接触良好,闭合 电键后,发现安培表示数很大,伏特表示数为零,移动 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示数均无变化,产生这样的 故障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短路 ;若在实验中两电表示数 正常,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示数均无变化, 产生这样的故障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的滑头未接入电路 。
4. 在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其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是( B ) A.偏大 B.偏小 C.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D.无法判断
谢谢指导!
1
0.1
A
V
3、列方程求解时,将测出的数据中,1和4、2和5、3和6 分别为一组列方程求解,求出三组 E、 r 后再求出其平均 值。
【巩固练习】
1. 现有一节干电池、一个电键、若干导线、一个滑动 变阻器、一个电阻箱、一只伏特表、一只安培表,请选 用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三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 路图,并写出计算公式。
5.描点: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描出所记录的各组I值和U 值的对应点(I,U)。 6. 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图像法两种方法求出电源电动 势和电源内阻。
【注意事项】
1、电源要选取内阻较大的电池,从而使得路端电压变化 较为明显。也可以用较为旧的电池。 2、测量要不少于6组,且变化范围要大些。在画U-I图像 时,要使较为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 的两侧。个别点偏离直线太远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做 可使误差减小。
根据ε=U+Ir,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组;
②选用电阻箱和安培表,
根据ε=IR+Ir,测出多组I、R值,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 动势和内组;
③选用电阻箱和伏特表,根据ε=U+Ur/R,测出多组U、 R值,解方程组可算出电源电动势和内组;
2. 在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组的实验中, 某同学按电路图3连接好电路,线路器材接触良好,闭合 电键后,发现安培表示数很大,伏特表示数为零,移动 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示数均无变化,产生这样的 故障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短路 ;若在实验中两电表示数 正常,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示数均无变化, 产生这样的故障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的滑头未接入电路 。
4. 在用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其 测量值与真实值比较是( B ) A.偏大 B.偏小 C.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D.无法判断
谢谢指导!
1
0.1
A
V
3、列方程求解时,将测出的数据中,1和4、2和5、3和6 分别为一组列方程求解,求出三组 E、 r 后再求出其平均 值。
【巩固练习】
1. 现有一节干电池、一个电键、若干导线、一个滑动 变阻器、一个电阻箱、一只伏特表、一只安培表,请选 用适当的器材,设计出三种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 路图,并写出计算公式。
5.描点: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描出所记录的各组I值和U 值的对应点(I,U)。 6. 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图像法两种方法求出电源电动 势和电源内阻。
【注意事项】
1、电源要选取内阻较大的电池,从而使得路端电压变化 较为明显。也可以用较为旧的电池。 2、测量要不少于6组,且变化范围要大些。在画U-I图像 时,要使较为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 的两侧。个别点偏离直线太远可舍去不予考虑。这样做 可使误差减小。
(人教版)选修3-1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件
![(人教版)选修3-1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9dd46b783e0912a2162ac6.png)
第二章
10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物理 · 选修3-1
答案:(1)0~3V 0~0.6A
(2)
R1
第二章
10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物理 · 选修3-1
(3)U-I图线如图所示
1.5
0.50
第二章
10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物理 · 选修3-1
主要仪器
原理 U1 E=U1+ R1 r E=____ U2 +U2r R2
电路图
电压表 变阻箱
电流表 变阻箱
E=I1R1+ E= I2R2
I1 r
+ I2 r
第二章
10
成才之路 ·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物理 · 选修3-1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为减小测量误差,本实验常选用以下两种数据处理方法。 1.代数法 利用 U、I 值多求几组 E 和 r 的值,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3)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
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 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 ________ ________( 填 “ 增 大 ” “ 减 小 ” 或 “ 不 变 ” ) , 电 源 内 阻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曲 线 (c) 对 应 的 电 源 电 动 势 E = __________V , 内 阻 r = ________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 500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 P=________mW。(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第二章
10
高中物理沪科版 必修第三册 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测量 课件
![高中物理沪科版 必修第三册 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测量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92f5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8.png)
10.6电源电动势 及内阻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电阻箱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U-I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3)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电池本身也存在电阻,也知道用伏安法可
以测量灯泡的电阻,那么如何测量电池的内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F.电流表(0~0.6 A)
• G.电流表(0~3 A)
• 其中电流表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填字母代号)
• (2)根据图乙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电池的内阻r= ______Ω .
方法二、电表与电阻箱测量法(安阻法) 实验原理1:外电路为电阻箱,由E=U+Ir可得E=IR+Ir,测出通过电阻箱
二、讲授新课
实验一:电压表、电流表测量 1、实验原理:E=U+Ir
需要测出U、I的值,有两个未知数,所以至少要测量两组数据,得 到两个方程,从中解出E和r。 2、实验电路:
E=U1+I1r E=U2+I2r
3、实验器材要求
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的,最大阻值10~20Ω
电压表:0~3V
电流表:0~0.6A 开关和导线
•
B.电流表(量程:0~3 A,RA=0.6 Ω)
•
C.电压表(量程:0~3 V,RV=5 kΩ)
•
D.电压表(量程:0~15 V,RV=10 kΩ)
• E.滑动变阻器(0~10 Ω,额定电流1.5 A)
• F.滑动变阻器(0~2 kΩ,额定电流0.2 A)
• G.待测电源(一节一号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电阻箱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U-I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3)尝试进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测量误差的分析,了解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电池本身也存在电阻,也知道用伏安法可
以测量灯泡的电阻,那么如何测量电池的内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F.电流表(0~0.6 A)
• G.电流表(0~3 A)
• 其中电流表应选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填字母代号)
• (2)根据图乙读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电池的内阻r= ______Ω .
方法二、电表与电阻箱测量法(安阻法) 实验原理1:外电路为电阻箱,由E=U+Ir可得E=IR+Ir,测出通过电阻箱
二、讲授新课
实验一:电压表、电流表测量 1、实验原理:E=U+Ir
需要测出U、I的值,有两个未知数,所以至少要测量两组数据,得 到两个方程,从中解出E和r。 2、实验电路:
E=U1+I1r E=U2+I2r
3、实验器材要求
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的,最大阻值10~20Ω
电压表:0~3V
电流表:0~0.6A 开关和导线
•
B.电流表(量程:0~3 A,RA=0.6 Ω)
•
C.电压表(量程:0~3 V,RV=5 kΩ)
•
D.电压表(量程:0~15 V,RV=10 kΩ)
• E.滑动变阻器(0~10 Ω,额定电流1.5 A)
• F.滑动变阻器(0~2 kΩ,额定电流0.2 A)
• G.待测电源(一节一号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ppt课件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5418a96bec0975f465e256.png)
)
U1 U RV
2
可见:E测 < E真 r 测 < r 真
5
解析法:乙图
测量值:E
I 2U1 I2
I1U 2 I1
r U1 U2 I2 I1
R
乙图求真实值用的方程:
V
E真 U1 I1 (r真 RA )
A
乙
E真 U2 I2 (r真 RA )
解得: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2
实验原理 误差分析
1
一、想一想:
如何测电源的电动势 E 和内阻 r 呢? 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E = U + Ir
2
二、实验原理:
R A
V
甲
R V
A 乙
(1)改变外电路的R,测两组U、I值,代入
E = U1 + I1 r
E = U2 + I2 r
解得:E
I 2U1 I2
I1U 2 I1
3
r U1 U2 I2 I1
今天选用电路甲
(2)测多组U、I 值,作出 U-I 图象。
U/V E
I短 I/A
E = 纵轴截距 r = ΔΔ—UI—
注意: 1、画直线时,使直线两侧的点子数目大致相等 2、坐标轴的起点是否为零。
4
二、误差分析:
1、解析法:甲图
测量值:E
I 2U1 I2
I1U 2 I1
r U1 U2 I2 I1
R A
V
甲图求真实值用的方程:
E真
U1
(I1
U1 RV
) r真
甲
E真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64916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d.png)
(6)仪器的选择 ①电流表量程的选择:量程要大于电源允许通过的最大电 流,对于电池来讲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0.5 A,故需要选 0~ 0.6 A.
②电压表量程的选择:量程要大于电源电动势,对一节干 电池来讲,电压表量程在大于 1.5 V 的前提下越小越好.
③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待测电阻 的几倍时较好,在该实验中因电源内阻比较小,故滑动变阻器 选择较小一点的即可.
(1)由图线 a 可知电池 a 的电动势 Ea= 2 V,内阻 ra= 0.5 Ω.
(2)若用同一个电阻 R 先后与电池 a 及电池 b 连接,则两电 池的输出功率 Pa 小于 P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两电池的效率 ηa 大于 η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1)根据 E=U+URr,得U1 =E1+Er ·R1,对于图线 a,纵 轴上的截距为 ba=0.5V1 ,斜率 ka=0.25ΩV,所以电池 a 的电动 势 Ea=b1a=2 V,
2.实验数据的处理 (1)在用 U-I 图象处理数据时注意坐标原点的数据,防止直 接用纵坐标值与横坐标值(截距)求电阻而出错.图线斜率的绝对 值为电源的内阻. (2)图象中图线与 U 轴的交点的值为电动势.
【例 1】 用伏安法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 E 和内电阻 r, 所给的器材有:
A.电压表 :0~3~15 V B.电流表 :0~0.6~3 A C.滑动变阻器 R1:(总阻值 20 Ω) D.滑动变阻器 R2:(总阻值 100 Ω) E.电键 S 和导线若干.
(2)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 R,读出与 R 对应的 电流表的示数 I,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 R=2.6 Ω 时,其 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处理实验数据时,首先计算 出每个电流值 I 的倒数1I;再制作 R-1I坐标图,如图丙所示,图 中已标注出了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乙实验数 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丙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
0.3
0.4
0.5
I/A
1.1
0.1
0.2
丙
0.3
0.4
0.5
I/A
某同学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得到U-I图象, 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则“水果电池”的电动势的内 电阻分别为E=________V;r=________Ω.
小结: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伏安法:
E U 1 I1 r E U 2 I 2r
方法二:图象法
在坐标纸上以I轴为横 坐标,U为纵坐标,用 测出几组的U,I值画 出U--I图像 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 点即为电动势E的值,图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为 内阻的值。
E
.
U/V
E=U + Ir U=E-Ir
.
I/A
O
y b
Y=b-kx
x
U/V 1.5 1.0 0.5
0
U/V 1.5 1.4 1.3 1.2 0.1 0.2
安培表: 0 ~ 0.6A 伏特表: 0 ~ 3V 最大阻值20Ω
滑动变阻器: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
三、进行实验
1:按原理图连接实物图
R
A
V
S 甲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电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的 读数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示数,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 几组U,I值。 4、断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公式法
数据处理:
图象法
E
I1U 2 I 2U 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
U/V
内阻 斜率的绝对值 电动势E 纵轴截距
O
.
I/A
练习. 一位同学记录的7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 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并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 势E= 1.47 V ,电池的内阻 r = 0.76 Ω值,从电流表和电压表中读取两组I、 U的值,代入方程组联立求解,多测量几次I、U的 值,算出E、r取平均值.
E U 1 I1 r E U 2 I 2r
I1U 2 I 2U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提示:数据处理用逐差法,1.4、2.5、3.6分成三组。
真实值
测量值
E测 E
r测 r RA r
七:设计测E、r的其它方法 及对应的误差分析 I-R法:
R1 K2 R2
A
R
A
K1
K
E测 E
r测 r RA r
U-R法:
R1 V R K K2
R2
V
K1
E测 E
r测 r
U/
··
· · ·· ·
I/
重要注意事项:
(1)本实验在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 位置处 (2)使用内阻较大一些的旧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电流 调得太大,每次读完数后立即断电,以免使电动势和内 阻发生变化 (3)要测出不小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仅可能多的点,并 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 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画U--I 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 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的值开始(但横坐标必须从0 开始)但这时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 与纵轴的截距仍为电动势E,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 阻r.
实验:测定电池的 电动势和内阻
山焦中学 李冲凡
一、实验设计
伏安法: E=U + U
外 内
E=U + Ir
外
R
E U 1 I1 r
A
E U 2 I 2r
代入法 (公式法)
V
I1U 2 I 2U 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甲 S
二、器材:
五、电路选择及误差分析
R V S 甲 甲图: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A R
V S 乙
A
E测<E
r测< r
r测 r RA r
乙图: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E测 E
实验时采用甲图所示电路误差较小
A
真实值
v
E测<E r 测< r
测量值
E测 E
r测 r RA r
0.3
0.4
0.5
I/A
1.1
0.1
0.2
丙
0.3
0.4
0.5
I/A
某同学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得到U-I图象, 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则“水果电池”的电动势的内 电阻分别为E=________V;r=________Ω.
小结: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伏安法:
E U 1 I1 r E U 2 I 2r
方法二:图象法
在坐标纸上以I轴为横 坐标,U为纵坐标,用 测出几组的U,I值画 出U--I图像 所得直线跟纵轴的交 点即为电动势E的值,图 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为 内阻的值。
E
.
U/V
E=U + Ir U=E-Ir
.
I/A
O
y b
Y=b-kx
x
U/V 1.5 1.0 0.5
0
U/V 1.5 1.4 1.3 1.2 0.1 0.2
安培表: 0 ~ 0.6A 伏特表: 0 ~ 3V 最大阻值20Ω
滑动变阻器: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
三、进行实验
1:按原理图连接实物图
R
A
V
S 甲
2、把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电阻值最大 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的 读数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示数,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 几组U,I值。 4、断开电键,整理好器材
公式法
数据处理:
图象法
E
I1U 2 I 2U 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
U/V
内阻 斜率的绝对值 电动势E 纵轴截距
O
.
I/A
练习. 一位同学记录的7组数据见表。试根据这些数据 在下图中画出U—I图线,并根据图线读出电池的电动 势E= 1.47 V ,电池的内阻 r = 0.76 Ω值,从电流表和电压表中读取两组I、 U的值,代入方程组联立求解,多测量几次I、U的 值,算出E、r取平均值.
E U 1 I1 r E U 2 I 2r
I1U 2 I 2U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提示:数据处理用逐差法,1.4、2.5、3.6分成三组。
真实值
测量值
E测 E
r测 r RA r
七:设计测E、r的其它方法 及对应的误差分析 I-R法:
R1 K2 R2
A
R
A
K1
K
E测 E
r测 r RA r
U-R法:
R1 V R K K2
R2
V
K1
E测 E
r测 r
U/
··
· · ·· ·
I/
重要注意事项:
(1)本实验在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 位置处 (2)使用内阻较大一些的旧电池。在实验中不要将电流 调得太大,每次读完数后立即断电,以免使电动势和内 阻发生变化 (3)要测出不小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一些 (4)画U—I图线时,应使图线通过仅可能多的点,并 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 太远的点可舍去。 (5)画U--I 图线时,纵轴的刻度可以不从零开始,而是 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的值开始(但横坐标必须从0 开始)但这时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是短路电流,而图线 与纵轴的截距仍为电动势E,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仍为内 阻r.
实验:测定电池的 电动势和内阻
山焦中学 李冲凡
一、实验设计
伏安法: E=U + U
外 内
E=U + Ir
外
R
E U 1 I1 r
A
E U 2 I 2r
代入法 (公式法)
V
I1U 2 I 2U 1 E I1 I 2 U 2 U1 r I1 I 2
甲 S
二、器材:
五、电路选择及误差分析
R V S 甲 甲图: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A R
V S 乙
A
E测<E
r测< r
r测 r RA r
乙图: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E测 E
实验时采用甲图所示电路误差较小
A
真实值
v
E测<E r 测< r
测量值
E测 E
r测 r R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