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中药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其中,肝毒性是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在中医药的应用中,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然而,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肝毒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许多常用的中药和复方制剂都被报道具有肝毒性,如雷公藤、黄药子、何首乌等。

这些药物引起的肝毒性症状多样,包括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等。

例如,雷公藤是一种常用的祛风湿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会引起肝损伤甚至肝衰竭。

黄药子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也会引起肝损伤。

何首乌是一种补益肝肾的中药,但不当使用也会引起肝损伤。

分析这些药物产生肝毒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和个体差异等因素。

一些中药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氧自由基、过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会损害肝脏组织。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中药的肝毒性。

一些人对某些中药成分过敏,甚至会引起严重肝损伤。

中药的剂量、剂型、使用时间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肝毒性的发生。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值得的问题。

虽然一些肝毒性事件可能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发生的风险。

医生在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严格遵循适应症和剂量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过度用药。

患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中药,避免使用假冒伪劣药品。

加强中药肝毒性的研究和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肝毒性事件。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合理用药和加强监管,可以降低肝毒性事件的发生率。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肝毒性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安全合理地应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中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信誉度。

近年来,中药肝毒性成分代谢与毒理研究备受。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常见肝肾毒性得中药1.肝聲性中药川棟子:对肝脏得奉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專性肝炎ALT、AST显著升高。

配伍:白芍。

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与肝用,刚柔相济。

桅子:有奉成分:梔子昔血清中ALTT、ASTT、TBILt。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得含量与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就是梔子昔能抑制CYP3A2使索性成分代谢减股、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黃素、大黃素甲醛、大黄酸等组成得蕙醍类化合物、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得“量—时一毒"关系款冬花:有毒成分:毗咯烷类生物碱血清中ALT、AST、TBIL得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得炎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与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就是水提组分得毒性大于醇提得•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得变化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得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奉成分:苍术戎致命性得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与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得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与大剂量得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得DNA受到损伤,DNA得合成受到影响。

/由于大黄所含得大黄素等蔥醍类成分被认为有肝瘁性、肾聲性与致癌性得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得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得含葱a类成分得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得关系比校明显得就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养甘、养成四种气昧属性得中药之间肝奉性得发生率虽无明显差异,但均有发生,唯独“酸”味属性得中药缺如,就是否能提示与酸性生津养阴与酸能人肝得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中草药肝毒性、肾毒性及对策

药由于药物本身 、 用药方法 、 患者体质等 问题 , 会对机 子 、 及已、 常 山、 鸦 胆子 、 马桑根 、 细辛 、 芫花、 甘遂、 大 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我们应该在人体 中草药中毒后采 戟 、 罂粟壳 、 三七 、 土三七 、 木通、 广防 己、 汉 防己、 马 兜 取相应措施以及时减轻并解除药物的毒性。下面就 目 铃、 天仙藤 、 青木香 、 寻骨风 、 山 慈菇 、 丢了棒 、 川乌 、 草 前 中草药 肝 毒性 、 肾毒 性及 中毒 后对 策作 一 阐述 。 乌、 天麻 、 胖大 海 、 马钱 子 、 决 明子 、 野百 合 、 藜芦 、 瓜蒂 、 1 近年 文献 提及 的肝 毒性 及 肾毒性 中草 药 H 】 土 牛膝 、 洋金 花 、 夹竹桃 、 桃仁 、 石榴皮 、 商 陆、 八 角莲 、 1 . 1 具有肝毒性的中草药 1 ) 植物药 : 黄药子 、 菊三 槟榔 、 博落回、 白果 、 朱砂莲 、 棉籽油 、 千年健 、 番泻叶 、 七、 苍耳子 、 何首乌 、 雷公藤 、 川楝 子 、 金不换 、 千里光 、 相思子 、 肉桂 、 臭梧桐 、 独活、 白头翁 、 毒蕈 、 虎杖 、 松节、 望江 南子 、 昆 明 山海 棠 、 乌头、 大 黄、 五倍 子 、 地榆 、 虎 侧柏 叶 、 荜澄茄 、 补骨脂 、 大黄 、 栀 子 等 。2 ) 动物药 : 鱼 杖、 柴胡 、 款冬 花 、 番泻 叶 、 苦参 、 山豆根 、 巴豆 、 鸦胆子、 胆、 全蝎 、 蜈蚣 、 斑蝥 、 红娘子 、 蟾蜍 、 麝香 、 海马 、 蜂蜜 、
J i a o Yu n t a o ,G a o J i n g ,Re n B i n,L i Xu e ,Hu r ng a ,Z h a n g We n,L i J i n g

哪些中草药具有肝肾毒性?

哪些中草药具有肝肾毒性?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期以表明中医保健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率。

两组入选阶段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见表2。

讨论本组结果表示,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增长超过对照组(P <0.01或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贫血患病率、急性腹泻、支气管肺炎患病率比对照组低很多,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可以得出结论:中医保健对于常见病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而社区医护人员应当在对常见病儿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其系统的中医保健,以此形成体质的改善作用,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与发育。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中利用中医保健法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杰,张强,张迪.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1):56-58.
[2]陈博文,滕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
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3]徐绍芝.354例体弱儿管理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7):793-794.[4]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5]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53.
[6]罗才贵.推拿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1:247-248.
[7]王家良.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8。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

近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现将常见有肾毒性的中草药简介如下。

雷公藤:有毒成分为雷公藤生物碱。

具有消炎、止痛和免疫抑制作用。

中毒者多为用量过大者,也有常规剂量(1mg/kg·d)引起中毒者。

累计中毒者多见。

有资料报道,服用雷公藤发生不良反应184例,其中肾损害发生率为25.5 9/6,死亡率为14.7%。

还有文献报道雷公藤中毒214例,肾损害占总例数的54.2%,44例因急性肾衰竭致死,占37.6%。

木通:有毒成分为马兜铃酸与木通碱。

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商品名习称关木通。

具有利尿、强心作用。

有文献报道木通煎剂或含木通的中药煎剂服用后引起急性肾衰竭者10例。

8例因急性肾衰竭于服药后5~25天死亡,剂量50~200g;1例连服有木通25g的中药10剂,引起急性肾衰竭。

木通常用量为3~6g,超量应用是造成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朱砂:有毒成分为硫化汞。

汞是肾毒性最大的重金属之一,药用为二价汞盐,仍有很大的毒性。

朱砂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能。

进入体内的汞70%由肾脏排泄。

有些中成药含朱砂量很高。

如朱砂安神丸含20%,万氏牛黄清心丸含10.2 9/6。

按每日服朱砂安神丸2丸计算,则每日可能服入可溶性汞0.75mg。

据文献报道,二价汞盐使人产生中毒的剂量为5mg,所以服药时间稍长,10天左右就会产生蓄积中毒。

因此,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朱砂安神丸、磁朱丸淘汰。

苍耳子:有毒成分为苍耳子毒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0g以上。

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甚至发生广泛的近曲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衰竭,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球。

柴胡:有毒成分为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3~lOg,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为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3~12g,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白头翁:有毒成分为白头翁素和三萜皂苷。

常用量10~15g,中毒量30g 以上,可引起肾脏损害,出现肾炎样改变。

部分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

部分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

部分中药可引起肾脏损害文章来源:发布时间: 2006-4-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总医院原肾内科主任刘云海教授经过近年来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

刘云海教授总结归纳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民、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据刘云海介绍,雷公藤含有多种生物碱和双萜类三环氯化物及细胞类烷化剂,毒性大,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肾炎、肿瘤等,但其毒性可致心、肝、肾、神经等多系统疾玻其中肾毒性可引起肾小管变性、坏死,中毒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急性肾衰。

在214例雷公藤中毒者中,死亡64例,其中44例死于急性肾衰。

又如木通,常用于治疗温热淋并小便不利、肾脏并闭经等,大量使用可致肾小管上皮坏死急性肾衰。

有人报告有7例病人服木通60克以上,7-10日内死于急性肾衰。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蛇毒也可引起肾脏损害,他本人就曾遇到3例用常规量腹蛇抗栓酶1个疗程后,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

刘云海教授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与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已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动物和矿物药在治病时有的有毒。

他呼吁中、西医师在应用中、草药治病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用法、用量,尽可能避免发生中药的药物性损害。

毒性中药材目录

毒性中药材目录

毒性中药材目录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含义毒性中药饮片是毒性中药材经过正确的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1]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必备条件生产毒性中药饮片必须是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正规饮片生产厂或公司,并且GMP认证资质中明确规定可以生产毒性中药饮片,才算是国家承认的,可以生产毒性饮片的正规企业。

代表品种制水半夏[2]分为:清水半夏、姜水半夏、法水半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止咳。

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储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性味与归经: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用法用量:6-15g制草乌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

归心、肝、肾、脾经用法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行业概况毒性饮片是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28 种毒性中药材,经过炮制而成的中药饮片产品,常用品种主要包括半夏、附子、雄黄、川乌、草乌等。

毒性饮片虽然品种少,但主要常用品种如半夏、附子的用途广泛,下游市场应用广泛,且优质、道地的毒性饮片产品目前市场供需矛盾较大,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现以最常用的毒性饮片品种半夏、附子为例说明毒性饮片的发展概况。

半夏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是应用广泛的常用毒性饮片之一,根据SFDA 南方所的统计资料,对558个常用中医处方的抽样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位于第22位。

目前,半夏市场需求量较大,每年约为1万吨左右,从国内市场看,除了作为中药饮片直接用于配方外,以半夏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大约有500余种,涉及2,000余家制药企业,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饮片品种之一。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

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文章目录一、对肝有毒性的中药二、对肝好的水果三、对肝好的蔬菜对肝有毒性的中药1、对肝有毒性的中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川楝子、苦楝皮、栀子、决明子、补骨脂、诃子、番泻叶、苍耳子、黄药子、佩兰、款冬花、麻黄、薄荷、何首乌、雷公藤、穿山甲、虎杖、五倍子、丹参、大黄、元胡、白鲜皮、天花粉、防己、青黛、葛根、吴茱萸、贯众、芫花、苦参、艾叶、蒲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地榆、白及、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独活、淫羊藿、丁香、泽兰、泽泻、青木香、香加皮、紫菀、佩兰、五倍子、木通、桑寄生、潼蒺藜、蒲黄、穿山甲、全蝎、蜈蚣、水蛭、芫花、乌头、海藻、常山、藏红花、野百合等。

这些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按照中医理论来辨证使用,轻者可能会出现肝区不适、疼痛、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头痛头晕、抽搐、嗜睡、厌油腻、肝功能异常等,重者可出现肝区剧烈疼痛、肝脾肿大、黄疸等。

2、肝不好的症状全身倦怠感日趋严重。

食欲不振,有恶心感觉。

持续性微热,或发恶寒。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酒量突然减少。

脸色晦暗失去光泽。

皮肤呈黄疸色、或觉搔痒。

尿液变为啤酒色。

肝掌、蜘蛛痣。

头昏耳鸣。

3、怎么检查肝血清胆红素定量:总胆红素正常值<17、1μmol/L,直接胆红素<5、0μmo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活力测定: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

血清中正常值5~40u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测定:正常值总蛋白60—80g/L,白蛋白35g—55g/L,球蛋白20g—30g/L,白球比值为1、5—2、5:1。

各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血清学检测均阴性B型超声波检查:肝脏大小肝右叶斜径<130mm;形态包膜光整、无特殊形变;实质光点细小晴淡,分布均匀;管道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走向正常,血管清晰;门静脉内径<12~13mm(>15mm有临床意义)。

对肝好的水果1、养肝护肝吃西瓜——治疗肝病的天然食疗“良药”俗话说“夏吃三块西瓜,药物不要抓”,可见西瓜不仅只有消暑的功效。

药典记载的肾毒性中药有6类

药典记载的肾毒性中药有6类

药典记载的肾毒性中药有6类
中药,经常被一些无知者、别有用心者当成“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但是一个个鲜活的实例提醒我们:是药三分毒,乱吃中药同样有可能损伤肾脏!
我国最新版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有毒性药材和饮片共计83种。

其中,明确有肾脏毒性的中药有24种,主要是以下六大类:
一、马兜铃酸类,比如马兜铃、关木通、细辛、广防己、朱砂莲、天南星,半夏,甘遂,马钱子、天仙藤、青木香、淮木通、寻骨风、假大薯、逼血雷、管南香、青木香等中药,以及龙胆泻肝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小儿金丹片、止咳化痰丸、分清五淋丸、排石颗粒、跌打丸等中成药。

二、含雷公藤类。

在风湿科普遍使用,用于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比如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等。

三、乌头碱类,比如:乌头、附子。

临床上的附子经过炮制、用正确方法煎煮,肾功能正常的人可以放心服用,但肾功能有问题者,能不用尽量不用。

四、矿物类,主要含汞、砷,最常见的就是朱砂,像七厘散、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等都含有朱砂。

五、雄黄类,主要是含有硫化砷,比如人造牛黄、牛黄解毒丸、牛黄清心丸等。

六、动物类,比如斑螫、蜈蚣、蜂毒、鱼胆等中药都具有一定的肾毒性。

上述这些有肾毒性的中药,不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注意,就连肾脏健康人群也要慎用!。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以及对肝肾损伤的中药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以及对肝肾损伤的中药

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50种肾脏损害的中药: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对肝脏有损伤的中药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

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既能防治疾病,同样也能损害人体,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甚至组织结构的改变。

所以,应用中成药或中草药治病疗疾时也应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

药店药师在工作中也应严格审方,防止医生开错药给患者带来用药安全隐患。

下面是一些较常见的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药,药店药师在销售这些药物时,应向顾客做出提醒。

克银丸、复方青黛丸主要作用是治疗银屑病。

这些中成药中含有土茯苓、青黛等对肝脏有毒性作用的成分。

治疗剂量可致皮肤瘙痒、小便发黄、皮肤巩膜黄染、转氨酶升高等药物性肝损害的表现。

可导致此类肝损害的中药还有葛根素和复方丹参。

川楝子此药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

7种中药别乱吃,否则伤肝又伤肾

7种中药别乱吃,否则伤肝又伤肾

7种中药别乱吃,否则伤肝⼜伤肾⽣病吃药是⼈之常情!但不少⼈,⼀⽣病就纠结到底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病就医⽅向不同,主要根本还是考虑中药和西药的对⾝体的伤害。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濡⽬染的⼀句⼴告词“纯中药制剂绝⽆副作⽤”灌输到⼈们的思想中,并且根深蒂固。

从此,⼈们对“纯天然”的万物追捧,例如野菜、中药等。

当然,有⼈需求,就有⼈开发市场。

⼀些有商业头脑的卖家把“纯天然⽆毒副作⽤”吹嘘的天花乱坠。

如此以来,⼈们更是坚信⾃⼰愚昧的观点就是真理。

殊不知,不能⼀棒⼦打死所有纯天然物品,但是万物不可能皆善。

我们知道西医是有科学数据作为⽀撑的,⽽中药并没有像西药⼀样,经过严苛的药检。

所以,这也正是很多中成药副作⽤项为什么写有“毒副作⽤不明”,⽽不是“⽆”!当然,看到⼩康医⽣说到此处时,不管你以往的观点是什么,从今往后,请坚信:“中药⽆毒副作⽤”“中药⽐西药副作⽤⼩”都是没有依据的说辞。

事实很多案例也证实了此观点。

在临床上有很多服⽤中药材导致肝肾损伤的案例。

因为肝脏和肾同属于代谢器官,药物会在这两处分解和代谢。

如果⼤量服⽤带有毒性的药物(这⾥特指没⽤科学证实的不明中药),会导致肝肾损伤。

⽇常常见七种中药,提醒⼤家,需要绝对警惕:⼀、⼟三七三七是⽣活中最常⽤到的中药材之⼀,具有疏通⾎管、辅助治疗肝病的效果,但是它和⼟三七绝对不是⼀个种类。

如果盲⽬服⽤⼟三七的话,就容易导致肝肾中毒。

因为该药材中含有吡咯烷⽣物碱,长期⼤量⾷⽤就会导致⼩静脉内⽪细胞受损、阻碍肝肾⼩静脉,从⽽导致肝肾伤害。

特别是对肾脏伤害⽆法逆转,严重情况下,还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衰、尿毒症等。

⼆、何⾸乌这种中药材本⾝有安神、养⾎的功效,⽽且中医认为制何⾸乌还能起到补肝益肾、滋养头发的效果。

很多护发产品中都能看到何⾸乌成分,所以⼤家对该药材都⼗分信任。

殊不知,近些年由何⾸乌导致肝肾中毒的案例频频出现,⽽且国家⾷药总局更是检测出了何⾸乌的肝毒性。

它含含有⼀定⼤黄素、⼤黄素甲醚、⼤黄酸成分,如果长期⼤量服⽤,就会导致肝脏疾病、急性肝中毒等问题出现。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临床常见肾毒性中药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至今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有: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桑寄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艾叶、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等。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

伤肝肾的中草药在传统的中医药领域,中草药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天然、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就像任何药物一样,一些中草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首先,我们来谈谈雷公藤。

雷公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但它同时也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如雷公藤碱等。

长期或过量服用雷公藤,可能会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异常,甚至出现肝衰竭。

在肾脏方面,可能会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导致肾功能减退。

接下来是关木通。

关木通曾经被用于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然而,后来发现其所含的马兜铃酸具有较强的肾毒性。

长期或大量服用关木通,可能会引发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导致肾功能衰竭。

这种肾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还有苍耳子,它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作用。

但苍耳子中含有毒蛋白、毒苷等成分,如果服用过量或炮制不当,容易造成肝脏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等症状。

另外,何首乌也是需要谨慎使用的中草药之一。

何首乌在适当使用时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可能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损伤。

除了上述几种中草药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草药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会伤肝肾。

比如,黄药子常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但过量服用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那么,为什么这些中草药会伤肝肾呢?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中草药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

当这些成分在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个体差异以及不合理的配伍等因素,也可能增加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风险。

为了减少中草药对肝肾的损伤,我们在使用中草药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

他们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开具处方,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

其次,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材来源。

确保所使用的中草药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炮制,以减少其中的毒性成分。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

常用的中药毒副作用一览表(请收藏)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就像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快来跟小编一起学习下都哪些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吧!【板蓝根喝】多了伤脾胃甲型H1N1流感逼近,一些感冒药因此热卖。

不少人不管有病没病,每天喝板蓝根。

望副主任医师李智说,预防流感关键在于自身调理,如果吃药,一定要对症。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疗效较好,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年轻人不宜用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

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过】量服月经失调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

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

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牛黄解毒片超】服三天慢性中毒牛黄解毒片是祛火药。

很多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

部分已知含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的中药列表

部分已知含有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的中药列表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

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不要长期服用这5种中药!肝肾有异议,你知道吗?

不要长期服用这5种中药!肝肾有异议,你知道吗?

不要长期服用这5种中药!肝肾有异议,你知道吗?中药作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但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副作用比较大的中药,尤其是有些中药不能长期服用,否则会对肝肾产生危害。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需要警惕的中药。

一、大黄大黄具有清热泻火、泻下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传统胃肠疾病。

但是,大黄对于肝脏和肾脏都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并且过量使用大黄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从而增加肝肾的负担,这会引发不少人肝肾损害的风险。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服药量和服药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大黄和过度使用大黄等方法,以确保我们的肝肾健康。

二、人参人参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中药,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改善疲劳等功效。

然而,人参的味道较为苦涩,而且对于肝肾的负担也是很大的,因此,长期服用对肝肾健康非常不利。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人参,适量就能发挥它的功效,过度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肝肾造成危害。

三、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补血、活血化淤、调经止痛等功效。

然而,长期服用当归,则可能引起一些消化不良、疲劳、头晕等症状,如果服用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肝肾功效下降,并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

四、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治疗感冒、喉炎、肝炎等疾病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功效。

然而,金银花含有一些双糖、多糖、甾醇等活性成分,如果过量使用,则会导致肝肾负担过重,引发一系列肝肾疾病。

五、茯苓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利水渗湿、行气化痰等功效。

但是,茯苓有一定的毒性,过多摄入会大大增加肝肾的负担,增加患上肝肾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肝功不佳的患者。

因此,茯苓最好由专业医师配制,而且应该严格控制使用茯苓的剂量和时间,避免对肝肾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这5种中药并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用药时间和剂量应该按照医师的建议来执行,避免不必要的晒阳、不必要的肝肾负担。

另外,我们也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贪吃、不暴饮暴食,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

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

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1、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植物药、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植物药 关木通、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朱砂莲、细辛、细辛、细辛、雷公藤、雷公藤、苍耳子、苦楝皮、丢老棒、牵牛子、大枫子、棉籽油、马桑子、洋金花、苦丁茶、千年健、大枫子、山慈姑、使君子、马钱子、鸦胆子、蕃泻叶、相思子、皂荚、巴豆、肉桂、商陆、甘遂、大戟、芫花、草乌、钩吻、鬼臼、铁脚威灵仙、昆明山海棠等。

戟、芫花、草乌、钩吻、鬼臼、铁脚威灵仙、昆明山海棠等。

2、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矿物药、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矿物药 砒石、砒霜、雄黄、红矾、朱砂、轻粉、铅丹、升汞、胆矾、密佗僧等。

矾、朱砂、轻粉、铅丹、升汞、胆矾、密佗僧等。

3、动物药、动物药 斑蝥、蜈蚣、蜂毒、全蝎、鱼胆、水蛭、海马、红娘子、麝香、蟾酥等。

红娘子、麝香、蟾酥等。

4、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复方中成药、什么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哪些中药不可以吃复方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八正散、甘露消毒丹、防己黄芪汤、导赤散、排石汤、口炎宁、六神丸、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等。

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等。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尿毒症是尿毒症治疗领域的最新突破,希望广大患者能够积极采用微化中药特色疗法治疗,早日摆脱肾病困扰。

怎么才可以有效治疗尿毒症尿毒症如何治疗脱肾病困扰。

怎么才可以有效治疗尿毒症尿毒症如何治疗 河北石家庄肾病医院主要采用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尿毒症,中医微化中药渗透疗法的治疗方法,其主要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穴位渗透扩散到患者肾脏,以通肾活络、活血化瘀、降浊排毒为途径,以疏通肾脏,激活肾脏功能为目的。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能促进和改善已经萎缩坏死肾脏的微循环,加速病变肾脏的新陈代谢,使药物中有效成分充分发挥作用,修复受损肾小球,增强肾小球重吸收,恢复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使血肌酐、尿素氮降至正常。

七种常用毒性中药

七种常用毒性中药

七种常用毒性中药[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士的年),马钱子碱,番木鳖次碱等。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特别对脊髓有高度选择性,对大脑皮质,能增强和抑制过程,剂量变化可使听、视、嗅、触觉敏感度异常,并有兴奋植物神经中枢作用。

中医用于通络散结,消肿止痛。

主要用于痈疽、跌打损伤肿痛、风湿痹痛、枸挛麻木等。

代表制剂有:复方马钱子片、马钱子散、腰痛宁胶囊、万通筋骨片、骨筋丸、风康片等。

马钱子毒性较大,必须炮制后才可药用。

超量或长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应发生,常见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必须严格控制用量。

[川草乌]:含乌头碱、乌头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并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成份。

经炮制和煎煮后,其乌头碱被分解,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作用。

对关节炎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中医主要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以及跌打损伤疼痛和麻醉止痛等。

代表制剂有:复方羊角片、颗粒,小活络丹、大活络丸、腰息痛、小金丹、万通筋骨片、木瓜丸、麝香风湿胶囊、追风透骨丸等。

川草乌超量、生用、长期服用可引起呕吐腹泻、全身麻木、呼吸困难、心律紊乱、二便失禁,严重中毒可使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还可导致心脏麻痹和呼吸衰竭等。

一旦发生口唇发麻、流涎、呕吐、胃灼热、全身麻木、疲倦、头晕等,应立即停用。

传统医药用生姜、甘草,或绿豆、甘草煎汤服,可解二乌毒性。

[斑蝥]含斑蝥素,脂肪及臭气成分。

有抑制肉瘤作用,临床上治疗肝癌有效。

中医用于攻毒蚀疮、破血散结,主要用于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血瘀经闭不通、症瘕积聚等。

现代用于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代表制剂有:肝宁片、破毒散、斑蝥通络丸等。

斑蝥超量和长期服用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咽烧灼感、恶心呕吐、呕血样物、腹部绞痛、急性肾炎、尿血等。

斑蝥对皮肤、粘膜有发红发泡反应,斑蝥素通过肾脏代谢,对肾功能损害大,毒性剧烈,提取物仅30毫克可致死。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和救治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症状和救治

1.乌头类药物①中药材: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

②中成药: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木瓜丸、右归丸等。

中毒机理: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和对心肌的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

中毒表现:口舌、颜面、四肢麻木、流涎、烦躁呕吐、心律失常、肌肉强直、早期瞳孔缩小然后放大,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呼吸痉挛、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毒原因:过量;煎煮不当;配伍或制剂不当;个体差异中毒解救①清除毒物,在无惊厥及严重心律失常情况下,反复催吐、洗胃。

②肌注阿托品O.5~1.Omg,根据病情可注射数次。

如未见症状改善或出现阿托品毒性反应,可改用利多卡因静注或静滴。

③对呼吸衰竭、昏迷及休克等垂危病人,酌情对症治疗。

④中药治疗可用绿豆、甘草、生姜等煎汤内服。

2、洋地黄类药物如夹竹桃、万年青。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

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存或先后出现,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支持疗法或对症治疗。

中药甘草、绿豆煎汤饮用。

3、蟾酥及含蟾酥中成药药物:中成药:六神丸、六应丸、喉症丸、蟾酥丸等。

中毒表现:①循环系统表现为胸闷、心悸、心律不齐、脉缓慢无力、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等。

严重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大汗虚脱、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心跳骤停。

②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等。

中毒解救①清除毒物,如洗胃、灌肠、导泻、较大量静脉输液。

服用蛋清、牛奶保护胃粘膜并大量饮水或浓茶。

②对症治疗,如注射阿托品,氯化钾等。

③中药治疗可用甘草、绿豆煎汤饮用,或以生姜捣汁、鲜芦根捣汁内服。

4.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药物中成药:九分散、山药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疏络养肝丸、伤科七味片、九转回生丹等。

中毒机理:士的宁首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强直性痉挛,继则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能提高大脑感觉中枢的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肝肾毒性的中药
1、肝毒性中药
川楝子: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强,可发生中毒性肝炎
ALT、AST显着升高。

配伍:白芍。

一收一散,疏肝之中兼敛肝阴,补肝体而和肝用,刚柔相济。

栀子:有毒成分:栀子苷
血清中ALT↑、AST↑、TBIL↑。

肝组织微粒体细胞色素CYP3A2的含量和活性均降低。

机制:可能是栀子苷能抑制CYP3A2使毒性成分代谢减慢、蓄积而使中毒反应明显。

补骨脂:血清中AST、ALT、ALP值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
肝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何首乌:有毒成分:由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组成的蒽醌类
化合物.
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一时一毒”
关系
款冬花:有毒成分:吡咯烷类生物碱
血清中ALT 、AST、TBIL的含量均升高,
肝组织水肿,点状坏死甚至碎片状坏死,也可见少量的炎细胞浸润。

山豆根:醇提物和水提物均可造成肝损伤,但是水提组分的毒性大于醇提的.并呈现“量一时一毒”关系。

血清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含量下降.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氧化损
伤有关。

山豆根致肝损伤涉及许多基因的改变.PPAR(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
活型受体)信号通路与其相关。

苍术:有毒成分:苍术甙
致命性的广泛肝坏死,伴有低血糖和肾衰。

苍耳子:水提物的肝毒性要明显大于醇提物,长时间和大剂量的用药会加重肝损伤。

血清中氨基转移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

肝组织的DNA受到损伤,DNA的合成受到影响。

✓肾毒性和致癌性的潜在危险,人们对大黄安全性的忧虑还波及到何首乌、芦荟、决明
子、番泻叶、虎杖等众多的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

✓传统中药理论与肝毒性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在五味理论中,资料表明具苦、甘、辛、成四种气昧属性的中药之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虽无明
显差异,但均有发生
酸性生津养阴和酸能人肝的中医理论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肾毒性中药
柴胡:有毒成分:挥发油及柴胡皂苷。

常用量
中毒量:35g以上。

可致敏。

天花粉:有毒成分:天花粉蛋白。

常用量
不宜长期服用,尤其是特异体质者。

山豆根:有毒成分:苦参碱及金雀花碱。

常用量
中毒量:12g以上,有服60g死亡的报道,不宜久煎,慎与大黄合用。

山豆根10 g以上入煎剂绝大多数有中毒反应。

山豆根用量在15~20 g,其中毒反应率在50%,
用量在10~12 g,其中毒反应率在17.6%。

威灵仙:有毒成分:白头翁素及皂苷类。

常用量
中毒量:50g以上,主要是过敏反应。

蜈蚣: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溶血性蛋白质。

常用量
中毒量:15g以上,多为过敏反应。

有2天连服蜈蚣4条致死的报道。

虎杖:有毒成分:蒽醌类化合物。

中毒量:60g以上,常量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泽泻:有毒成分:苷类生物碱。

中毒量:30g以上。

过量可直接损害肾小管。

白果:有毒成分:白果中性素。

中毒量:20粒以上,与炮制方法有关,可直接损伤肾小管
入煎剂可生用,入丸剂宜煨熟用。

中毒量:30g以上,不可过量久服。

川楝子:有毒成分:川楝素。

中毒量:生用6~8g,炒用30g以上。

可直接损伤肾
小管。

水蛭:有毒成分:水蛭蛋白、水蛭索。

常用量:
中毒量:15g以上。

槟榔:有毒成分:槟榔碱。

中毒量:60g以上。

可引起肾实质的损害,出现肾炎样
改变。

不宜空腹服用。

山慈姑:有毒成分:秋水仙碱。

中毒量:15g以上,可引起肾小管损伤,出现肾炎样改变。

补骨脂:有毒成分:补骨脂酚
对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有明显的毒性。

亦可导致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HLM(人肝微粒体)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
小的代谢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