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公开课)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可) (任写一条)。
1
2
3
4
5
6
7
考点2 CO与CO2的性质及用途 3. (娄底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 金刚石和石墨都很硬
C.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D. 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 4.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B)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类型三 气体的检验和鉴别 7. 下列操作方法中,鉴别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D ) A. 测量两瓶气体的密度 B. 测量气体的溶解性 C. 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 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B. 用MnO2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CO2和O2 D. 用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来区分CO和H2
烯),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这种单层的石墨片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和其他 奇特性质。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在电子、复合材 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1
2
3
4
5
6
7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中掺入石墨烯后,在低温情 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 进新陈代谢。另外,纺织面料中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 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 课件
总结:
控制变量法:只改变一种因 素,其他因素保持相同
典型例题1: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 数,小刚设计了下面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杂质不
与酸反应)
能否换成澄清 石灰水
(1)仪器①的名称是_锥__形__瓶__。A装置中反应化 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出C你uO的由理黑变红,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有CO
由
。
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缺看少,尾“气实处验理二”装置有一
个缺陷,请将你尾指气出通该到缺酒陷精灯的火焰上 ,处理
4.我省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 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1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 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带火星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木条没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_C_O__2 ,写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2)由实验②_不_ 能_____(填“能”或“不能”), 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的理由 是 氧气含量不高时,木条也不会复燃 。
8.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取能力 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颗粒含水95﹪,外
层是SiO2。下列说法O2过程中只产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9.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八中学张茂华一、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二、教案背景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
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
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
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
(百度搜索:用方程式表达以下转换过程C→CO2→H2CO3→CaCO3)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一)、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二)、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三)、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流程: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猜谜语入手,引出CO和CO2两种物质,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课件
用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集气瓶 中,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MnO2 2KClO3 == 2KCl + 3 O2 ↑
△
固、固体 加热型
二 CaCO3 + 2HCl = CaCl 2+CO2 ↑+ H2O 氧
化 碳
固、液不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 加热型 石灰水,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
12/10/2021
③石墨电极
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2/10/2021
第三页,共二十八页。
2、碳单质(dānzhì)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
; 稳定(wěndìng)
(2)可燃性
点燃
①木炭在氧气充足情况(qíngkuàng)下燃烧
②木炭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
(3)还原性
2C+O2点=燃 2CO C+O2 = CO2
)
A.它们的熔点相同
B.都不溶于水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
D.完全燃烧后都得同一产物——二氧化碳
3、试管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成使
D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únzhuó)的气体,这黑色粉末是 ( )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与木炭粉
C、铜与木炭粉
D、氧化铜与木炭粉
A 4、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yóuyú)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CO2
。 C。O
。
12/10/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
❖复习指导三. CO2的制取:(4分钟)
❖1.实验室制取CO2的原料是?
石灰石或者大理石与稀盐酸
❖ 2.有关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冶炼 金属
考点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旳性质
颜色 状态 物 理 密度 性 质 溶解 性
❖ 搜集措 施
CO2
无色无味气体, 固体为干冰
CO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小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只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搜集
只能用排水法搜集
物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可燃性
点燃
既不能燃烧也
2CO+O2 ===2CO2 不能支持燃烧
。
(4)空气中含量最多旳气体: N2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旳气体: CO2 。
(6)密度最小旳是 H2
。
(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旳气体化合物
是 CO 。
(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旳是 CO2
。
O2和CO2试验室制法旳比较
物质
反应原理 ❖ 试验装置 ❖ 检验
措施
❖ 验满措 施
排水法
氧
气
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将反应原理方程式写在当堂检测本上
O2和CO2试验室制法旳比较
物
反应原理
质
MnO2
2 H2O2 == 2 H2O + O2 ↑
氧
△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 气
❖ 试验 ❖ 检验措施 装置
固液不 ❖ 用带火星旳
加热型 木条伸入集
固、固加 热型
气瓶中,带 火星旳木条 复燃。
► 类型二 制取二氧化碳旳试验探究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用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相同)
是否熄灭
将燃着旳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
石灰水 __澄__清__石__灰___水__变__浑__浊___的是CO2 通入紫色 __无__明__显__现___象_______的是CO;
石蕊溶液 __使__紫__色__石___蕊__溶__液__变__红_的是CO2
化学方程式 Ca(OH)2+CO2 = CaCO3↓+H2O H2O+CO2 = H2CO3
制碳素墨水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3)还原性
C+2CuO 高温 2Cu+CO2↑
黑色
红色
3C+2Fe2O3 高温 4Fe+3CO2↑
砖红色、
黑色
红棕色
C+CO2 高温 2CO
用途:冶炼金属(炼铁)
教材母题
人教版P112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_碳___元素组成的单质。
2.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 (1)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做___钻__头___ (2)石墨的导电性能好:_做___电__极__ (3)活性炭的吸附性强:__做__冰__箱___除__味__剂_
(1)金刚石
a.天然存在最__硬___的物质
立体网状结构 裁玻璃
切割大理石 加工坚硬的金属 钻探机的钻头
b.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钻石饰品
考点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石墨
a.深灰色、质软,有滑腻感 b.优良的_导__电___性
平面层状的结构 铅笔芯 高温润滑剂 制作电极
(3)C60
C60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
2. (2021·广州)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 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 1 g金刚石和1 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 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初中化学_《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课件设计
九年级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上册
①
② H2CO3
C
⑾ ﹢O2
CO
﹢ C O2⑧
想一想
通过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请你归纳出C、CO、 CO2的化学性质,以上化学反应方程式各 自属于哪些反应类型?
典例解析:
例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 CO和CO2,你有几种方法 把它们区别开来?(注 意描述规范,按照操作、 现象、结论的顺序进行)
温馨提示
(3)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①__②_③_(填反应序号) 。
6、(黔东南)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 ,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锥形瓶 ② __长__颈___漏__斗___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淀或气体或水等物质。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O2 + 2NaOH
Na2CO3+ H2O
典例解析:
例2、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 关系:
已知:C是一种金属,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 结合,写出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______
解答关键: 1、熟练掌握一些物质的特殊的反应 2、熟练掌握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 3、熟练掌握特殊物质的颜色、状态
鉴别的思路:
1.操作尽量简便易行,现象还要明显! 2.先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来 鉴别, 如观察颜色、 状态、气味、溶解性 等; 3.再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 来鉴别,如可燃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其它特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优质示范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片状固体, 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质软,有良 好的导电性、
O2
点燃
2CO
极,铅笔芯、 石墨炸弹等
润滑性
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 常用木炭与
吸附性 化铜: C+ 2CuO 高温 2Cu +
活性炭做吸 附剂。
CO2↑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 别的因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别的 因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 (2)CO2能与NaOH反映,解释NaOH 溶液露置空气中变质现象。
▪ CO2能与Ca(OH)2反映产生白色沉淀, 运用这一反映检查CO2或Ca(OH)2溶液
▪ (3)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冶炼金属, 并注意尾气解决。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 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 2、化学性质:
▪ 1)普通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不能供应呼吸
▪ 2)与水反映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 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
▪ 反映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 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 反映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 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 (2)收集办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 性决定:
▪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能用排水法
CO只
▪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 4)验证办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 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 化碳。
▪ 验满办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1
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气法
固体和固体 固体和液体 液体和液体
下面是一些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B A
C
D
E
1、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 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碱石灰和 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 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 择( A )装置,收集装置应 选择( C )装置。
讨论展示一
1、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哪些? பைடு நூலகம்们性质为什么不同? 2、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异同点?它们有哪些用途? 3、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金刚石(C) 硬度
导电性 最硬 不导电
石墨(C)
质软
导电
钻石、刻划玻璃 润滑剂、铅笔芯、 用途 钻探机钻头 作电极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常 温 较 高 温 度 下 用途
下列问题
(1)检验:证明O2中混有CO2的装置内应
澄清石灰水 盛______。
(2)贮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 B 体从装置__端通入, A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 气体从装置__端通入。
B
A
2、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请 回答下列问题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 水,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 B ③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 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 A B
巩固练习一
4、2002年考古专家对“泗水王陵”进 行保护性挖掘,专家发现在棺室外围的 土层中有一厚层一千多年前的木炭,这 表明木炭具有(C )
A . 可燃性
C . 常温下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原理
MnO2 == 2 H2O + O2 ↑
实验装置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 条伸入集气瓶 中,带火星的 固、固加 木条复燃。 热型
固液不 加热型
固、固体 加热型 固、液不 将气体通入澄清 的石灰水,澄清 加热型
的石灰水变浑浊 。
CaCO3 + 2HCl = CaCl 2+CO2 ↑+ H2O
课堂检测三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用过氧化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氧气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
体,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成干电池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质软而滑腻,划一下会留下深灰色的痕 电极 铅笔芯 迹,可用于制________。 3.C60:是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这种 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可应用于材料科学、 超导体等方面。
思考: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大呢?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O2
;
思考三:2.如何除去CO混有的CO2?
① 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② 通过灼热的碳层
3.如何除去CO2 混有的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类型三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的方法是( C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B. 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闻气味 D. 点燃 2、试管内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成红色固体,同时生 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黑色粉末是 ( D ) A、氧化铜 B、四氧化三铁与木炭粉 C、铜与木炭粉 D、氧化铜与木炭粉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 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熄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 说明理由。 不正确。其他某些气体也可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型二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探究
例 4 究。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 下表。
组别 ① ② ③ 药品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高温
2CO + O2 ===2CO2 CaCO3 = CaO+CO2↑
CO
①
③
④
CaCO3
⑤ ⑥
CO2
② H2CO3
C
CO2 +H2O
⑦
H2CO3
H2CO3 = CO2 ↑ + H2O
知识网络
(2)写出甲、乙两图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高温 CuO + CO Cu + CO CO2+ C 2CO 甲____________2 乙________
4、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 填入下列横线上 (1)有剧毒的气体: CO 。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O2 。 (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H2、 CO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N2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 。 (6)密度最小的是 H2 。 (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 CO 是 。 (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CO2 。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
B D E
B D
小结: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
根据下图,写出每个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CO
③ ④ ① ② ⑥ ⑤
CaCO3
⑦
CO2
C
8
H2CO3
根据下图,写出每个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2C+O2 = 2CO C+O2 = CO2
点燃
点燃
点燃
CO2 +Ca(OH)2= CaCO3 ↓+ H2O CaCO3+2HCI=CaCI2+H2O+CO2↑
典例赏析
1、如图,将一支盛有CO2的试管倒立 在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中 观察到 试管内液面上升 ; 原因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管内气压变小 。 如果将水换成紫色石蕊试液, 可以看到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原因是 CO2 + H2O == H2CO3 。 如果将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到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是 CO2 + Ca(OH)2== CaCO3↓+ H2O 。
CO2 (O2充足)
考点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CO2
颜色 状态 物 理 性 质 密度 溶解 性
CO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略小
无色无味气体, 固体为干冰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只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收集
难溶于水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方法
物质
可燃性 还原性
一氧化碳
点燃
二氧化碳
既不能燃烧也 不能支持燃烧 无 H2O+CO2===H2CO3
3.A、B为两种无色纯净气体,C、D为两种黑色粉末 。如下进行下列实验时,甲图中可以观察到黑色粉 末C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而乙图中黑色粉末D 逐渐减少。
C A 甲
B B
D
A 乙
(1)A、B、C、D各是何物质并写出其化学式。 CuO C CO CO2 A___ B____ C____ D____
1、固体药品应事先直接加入锥 形瓶中;
2、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加入液体 药品; 3、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 反应液面以下; 4、锥形瓶中的导气管,应刚露 出橡皮塞为宜; 5、伸入集气瓶中的导气管口应 位于集气瓶底部。
归类示例
► 类型一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例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B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 (填 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物质的结构
决定
决定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考点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常 温
用途 制墨
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O2
点燃
单 质 碳
高 温 时
可 作燃料 燃 性 2C + O2 点燃 2CO (O2不充足)
还 C + 2 CuO 高温 2 Cu + CO 2 原 高温 4Fe + 3CO2 性 2Fe2O3 + 3C 冶炼 金属
O2和CO2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物质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检验方 法 验满方法
排水法 氧 气
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将反应原理方程式写在当堂检测本上
O2和CO2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物 质 2 H2O2 氧 △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 气 MnO2 2KClO3 == 2KCl + 3 O2 ↑ △ 二 氧 化 碳
A B C D E 请你自选药品,选择上述合适装置,制备两种我们学 过的不同气体,完成下列表格: 所选制取的气体 所用药品名称 有关化学方程式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 氧 气 二氧化碳 大理石(或石灰 石)、稀盐酸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MnO2
CaCO3+2HCl=CaCl2 2H2O2=2H2O+O2↑ +CO2↑+H2O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 .. .. 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CO3+2HCl===CaCl2+H2O+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 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
2CO+O2 ===2CO2 △
CO+CuO===Cu+CO2 无
化 学 性 质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 反应
无
Ca(OH)2+CO2== =H2O+CaCO3↓
无
毒性
剧毒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考点4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注意事项: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二氧化碳既 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此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