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皮肤科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合集下载

白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0171012---李浩

白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0171012---李浩


(2)饮食疗法:宜进食黑豆、菠菜、大枣、核桃等养血
的食品。
10

3.血瘀证 治法:活血解毒

(1)推荐方药:活血解毒汤加减。莪术、鬼箭羽、红花
、鸡血藤、桃仁、丹参、白花蛇舌草、元参、陈皮、猪苓 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楂、桃仁等活血化瘀的食品。
11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5)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头发为束状发。
5

(二)证候诊断
1.血热证
主症:①皮损鲜红;②新出皮疹不断增多或迅速扩大。 次症:①心烦易怒;②小便黄;③舌质红或绛;④脉弦滑 或数。

证候确定:具备全部主症和1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6

2.血燥证 主症:①皮损淡红;②鳞屑干燥。 次症:①口干咽燥;②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③脉细或 细数。
16
(二)评价方法


1.主要疗效指标: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 (Fredriksson TPU. Severe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 .Dermatologica,1978:157(4):238-224),观察内容包括 患者用药前后的皮损面积、红斑、浸润及脱屑等指标。 2.次要疗效指标: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指标根据不同证型有所不同。血 热证:包括皮疹颜色、皮疹灼热感、瘙痒程度和心烦易怒程度4项。 血燥证包括鳞屑程度、瘙痒程度和口干舌燥程度3项。血瘀证包括皮 疹颜色、皮疹浸润程度、瘙痒程度和舌下络脉情况4项。每个中医症 状的评分按照从轻到重分为0、3、5、7分,每个中医证型的中医症状 积分为各项积分之和。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疕(银屑病)方药总结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疕(银屑病)方药总结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疕(银屑病)方药总结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白疕(银屑病)的基本内服方剂及外用药物一、内服方剂(一)血热证凉血活血汤(白疕一号)《北京中医医院经验方》【处方组成】生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黄、丹参、鸡血藤。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

【适应证】银屑病血热证。

(二)血燥证1. 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处方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冬、麦冬、桃仁、红花、天花粉、黄芩、升麻。

【功能】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适应证】银屑病血燥证,及血虚不养所致银屑病瘙痒。

2. 养血解毒汤(白疕二号)《北京中医医院经验方》【处方组成】鸡血藤、当归、土茯苓、生地黄、山药、威灵仙、蜂房。

【功能】养血润肤,除湿解毒。

【适应证】银屑病血燥证,伴毒热症状者。

3. 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处方组成】当归、何首乌、荆芥、甘草、生地黄、白芍、川芎、防风、刺蒺藜、黄芪。

【功能】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血燥证,皮疹干燥脱屑较多,瘙痒较著时。

4. 润肤丸《北京中医医院经验方》【处方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独活、防风、防己、川芎、当归、牡丹皮、羌活、生地黄、白鲜皮。

【功能】养血润肤,散风止痒。

【适应证】银屑病血燥证,皮疹干燥脱屑较著,瘙痒难耐者。

(三)血瘀证1. 活血散瘀汤(白疕三号)《北京中医医院经验方》【处方组成】苏木、赤芍、白芍、红花、桃仁、鬼箭羽、三棱、莪术、木香、陈皮。

【功能】活血散瘀。

【适应证】银屑病血瘀证,皮损暗红,经久不退,浸润较著时。

2. 银乐丸《北京中医医院经验方》【处方组成】当归、丹参、鸡血藤、首乌藤、牡丹皮、大青叶、赤芍、白芍、三棱、莪术、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蜂房、白鲜皮、苦参。

【功能】解毒润肤,活血化瘀。

【适应证】银屑病血瘀证,皮损角化肥厚,浸润较著时。

(四)湿热证及湿盛证1.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处方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黄。

【功能】清利肝胆湿热。

55 皮肤科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55 皮肤科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住院患者。

一、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BWP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ICD-10编码: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性银屑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

2.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进入路径。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心电图;胸部X线片。

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白疕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3.4.1)一、试点目的为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控制医疗费用,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白疕中医临床诊疗路径》推广进行前期试点。

评估该路径的可行性、先进性等。

二、观察方法采用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的方法。

三、具体内容1.病例来源:各试点单位住院患者。

2.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3)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3.纳入标准(1)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BWR170),寻常性银屑病(ICD-10编码:L40.001)的住院患者。

(2)适合中医治疗。

(3)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2)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3)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5.样本量及分组:各试点单位各观察不少于15例,共计不少于255例。

6.治疗方法按照试点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进行治疗。

7.疗程及观察时点(1)疗程:观察30天。

(如不满30天出院,按照出院日当天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疗效)(2)观察时点:分别于入院当日、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出院日记录PASI评分等疗效评价指标。

出院日评估疗效、费用、中医特色、路径执行情况、患者满意度、变异分析等。

8.疗效评价:按照路径所附诊疗方案的评价标准及方法进行疗效评价。

9.变异分析:如发生变异,分析原因,填写变异分析表。

四、评估内容1. 费用评估:出院日记录患者费用,填写中医临床路径费用评估表。

55 皮肤科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5 皮肤科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白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伸侧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趾)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头皮、背部、四肢伸侧及臀部。

(2)早期常夏愈冬发,或夏轻冬重,少数病例则相反。

(3)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粟粒至绿豆大,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银白色厚鳞屑,将鳞屑刮除后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之见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

呈点滴状、地图状、钱币状、环状等排列。

临床分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进行期可出现同形反应。

(4)部分病例粘膜受累,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

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

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

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5)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

头发为束状发。

(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主症:①皮损鲜红;②新出皮疹不断增多或迅速扩大。

次症:①心烦易怒;②小便黄;③舌质红或绛;④脉弦滑或数。

证候确定:具备全部主症和1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2.血燥证主症:①皮损淡红;②鳞屑干燥。

次症:①口干咽燥;②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③脉细或细数。

皮肤科——白疕(银屑病)

皮肤科——白疕(银屑病)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一、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为: BWP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白疕(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编码为:BWP170)和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的皮肤科住院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5、特殊类型的白疕不进入路径。

6、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入院必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3)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学检查、B超(腹腔、盆腔各脏器及后腹膜)、咽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八)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中医诊疗方案皮肤科

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四弯风病(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顽湿聚结病(结节性痒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日晒疮(多形性日光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脚湿气病(足癣)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风热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跖疣中医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湿疮(湿疹)诊疗方案黧黑斑病(黄褐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7月第37卷第7期)。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它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雀斑、咖啡斑、Albrifht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证候诊断1.肝郁血瘀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

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象:舌质红或有紫斑;脉弦。

白疕、粉刺、蛇串疮

白疕、粉刺、蛇串疮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6)慢性病程,甚至终生迁延不愈。

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中医外科指导:白疕的皮损特点和辨证治疗

中医外科指导:白疕的皮损特点和辨证治疗

白疕因其“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而得名,中医学文献记载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其特点是:在红斑上有松散的银白色鳞屑,抓之有薄膜及露水珠样出血点。

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
①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犀角地黄汤加减。

②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当归饮子加减。

③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桃红四物汤加减。

④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萆薢渗湿汤加减。

⑤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清瘟败毒饮加减。

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

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

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17)003【总页数】5页(P273-277)【关键词】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63本共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在复习了《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年版)》、《中成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专家共识(2014)》、《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年)》基础之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形成了2017版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目的在于规范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诊疗行为。

参与本共识编写的专家有刘红霞、杨志波、李铁男、刘巧、周冬梅、李元文、张理涛、段逸群、范瑞强、陈晴燕、周小勇。

银屑病为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1],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银屑病临床分4种类型,包括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其中以寻常型最常见,占全部患者的97%以上,寻常型银屑病又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3期[2]。

古代文献记载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现相当于“白疕”。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初起多为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阻于肌肤;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或外邪入里化热,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加之素体虚弱,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或热蕴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流窜关节,闭阻经络,或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发[8]。

1 治疗原则以中医辨证论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目录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粉刺(寻常性痤疮)诊疗方案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红斑,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本病属中医“白疕”范畴,古代文献又有“干廯”之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银屑病中医护理

银屑病中医护理
应。如突然出现全身弥漫性潮红、大量脱屑,并伴有 高热等症状或皮肤痛痒剧烈时,立即报告医生。
• 2.禁用热水烫洗皮肤,避免外伤等。 • 3.鳞屑较多的患者宜在擦药前温水洗浴,轻轻去除鳞
屑;皮损处留有其它药物时宜用棉球蘸植物油将其拭 去;当患处结痂较厚时,用植物油或清热解毒软膏, 如黄连膏、化毒散膏厚涂,待痂皮软化去除后再行涂 药。
•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良好的家庭和社 会支持。
• 3.向病人讲解疾病发生的规律,阐述心理因 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
(四)预防
• 预防感冒或扁桃体炎等,避免过度劳累、 受寒、潮湿、雨淋。
• (五)定期复诊 • 遵医嘱定时复诊,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
常规等,若出现皮疹增多、关节疼痛、体 温升高及时就诊。
• 5.皮损部位大量脱屑的患者,应提高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 入量,宜食禽、畜、蛋、奶、植物蛋白等,必要时可使用 营养素补充剂。
• 6.告知患者注意观察可能引起病情发作或加重的食物,对 可疑食物避免食用。
• 7.建议选用蒸、煮、炖等方法烹制食物,避免烟熏、炙烤、 油炸等。
• (三)情志调理
• 1.多与患者沟通,采用倾听、言语开导、移情 易性、顺情解郁、暗示调理等方法,及时疏导 患者。
• 3.内服中药: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宜温 服,每次200ml。
健康指导
• 1.保持床单位清洁,选用柔软、纯棉制品,减少摩擦。 • 2.保护皮肤,勤修剪指甲,防止搔抓及强力刺激;禁用
热水烫洗,避免外伤及滥用药物。 • 3.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风、湿、热邪侵
入。 • 4.宜食清热凉血、清淡的食品,如雪梨、藕粉、莲子、
• 2.遵医嘱中药药浴。 • 3.遵医嘱中药薰洗。 • 4.遵医嘱中药涂药。

牛皮癣-银屑病(白疕)中西医结合治疗

牛皮癣-银屑病(白疕)中西医结合治疗

牛皮癣-银屑病(白疕)中西医结合治疗发表者:田涛1896人已访问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清,以皮肤出现红色炎性丘疹、斑丘疹及大小不等的斑片为主,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特殊类型者可继发红皮病;或伴有发热,脓疱;或合并关节炎。

该病经过慢性,具有复发倾向。

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白疕”,认为其发病总由血热内蕴,营血亏损,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制定。

1. 血热风热证(进展期)主证:新皮疹不断出现,以丘疹、斑丘疹为主,疹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刮去鳞屑见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

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心烦,口渴,咽干或痛,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数。

证候分析:证属素体血热,复感风热之邪,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邪热壅滞血络,故见红斑;血热毒邪,伤津血亏,肌肤失于濡养,故见成层脱屑;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结故瘙痒;风热燥胜,伤津耗液,故见咽干或痛,口渴,大便干,小便黄;热扰心神则心烦。

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为风热血热之征象。

2. 血虚风燥证(静止期或消退期)主证:病程迁延日久,皮疹以斑片状为主,疹基底皮肤颜色较淡,鳞屑虽多但较薄。

可有瘙痒,疲倦乏力,便干,口干。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为血燥津亏之征象。

3.血瘀脉络证(静止期或消退期)主证:病程较长,皮损肥厚浸润,疹基底皮肤颜色暗红,鳞屑紧固。

皮损局限,经久不褪。

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全身症状不明显。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证候分析:证属久病经脉阻滞,气血凝滞,肌肤失养,故见皮损浸润,皮屑厚、固着;血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故皮疹颜色暗。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为淤血内阻之征象。

4.寒湿痹阻证(关节病型)主证:疹基底皮肤颜色较淡,鳞屑色白较厚,瘙痒轻。

伴关节肿胀疼痛,减至关节畸形,活动障碍,遇冷加重,遇热减轻。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白疕(银屑病)医案一则

白疕(银屑病)医案一则

白疕(银屑病)医案一则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难治病种之一,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复发,有些患者如果不积极治疗会终生相伴,常发生于头面、四肢内侧及背部见局部皮肤红斑、丘疹、鳞状脱屑,也可全身泛发,冬季加重夏季转轻,男性多于女性,尤以青年多发,是十大难治顽疾之一,又名牛皮癣,属于中医白疕、干癣、松皮癣、风癣、蛇虱等范畴。

银屑病按临床表现分为三期:①进行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片,边界清楚,逐渐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或剧痒。

皮损不断出现,可相互融合,形状不一,呈点滴状、片状、钱币状、地图状不等。

以后银屑病损布满全身,刮去鳞屑后,露出发亮薄膜,再刮去薄膜即有点状出血。

多层鳞屑、薄膜、点状出血是银屑病的临床特征。

《医宗金鉴》说:“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

”《外科证治全书》云:“皮肤燥痒,起初疹疥为白色,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

”②静止期:红斑鳞屑皮损停止发展,但也不消退,瘙痒可有减轻。

红斑鳞屑处于静止状态。

③消退期:鳞屑减少,红斑渐呈褐斑,逐渐缩小,甚至鳞屑褐斑完全消退,遗留白斑或色素沉着。

瘙痒明显减轻或消失。

此情况夏季多见,冬季可复发或加重。

银屑病能自然痊愈,但容易复发。

《实用中医外科学》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而致脾胃实热;或情志内伤、郁久化火而致热伏营血;或冲任不调,营血不和;或感受风寒、潮湿、日晒等,风、寒、湿、热诸邪侵袭皮肤,使内热外邪相搏,蕴发皮肤而发生银屑病。

《医宗金鉴》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因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根据病机,临床治疗常使用清热凉血、祛风解毒之法治疗之。

郑某某,男,26岁,2020年8月1日初诊,患者因“”面上肢内侧胸背处瘙痒紫斑三年余”来诊。

患者头面、双上肢内侧及胸背部泛发紫斑及皮肤剥落白屑,瘙痒难耐,经专科皮肤病医院确诊为银屑病,经西医治疗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三年余,心中忡忡,转而寻求中医治疗。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文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文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

白疕(银屑病)的问诊

白疕(银屑病)的问诊

白疕(银屑病)的问诊每天学中医——白疕白疕是指皮肤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又称“疕风”“银钱疯”,俗称“蛇虱”“松皮癣”“干癣”。

《医宗金鉴》说:“白症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

固有风邪客肌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诸病源候论》说:“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报之白屑出是也。

”《疯门全书》说:“块如钱,内红外白,刺之无血,白色如银,先发于身,后上面部。

”本病有一定遗传,有季节性,男性略多于女性,老幼皆可罹患此病,以青壮年为多,经常反复。

中医认为本病因风邪夹热、夹湿、夹寒,客于肌肤,阻塞经络,郁于肌肤而发病;或因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蕴伏营血;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脾胃失和,气滞不畅,郁滞蕴热,湿热内蕴,外透皮肤;若病久或反复发作,阴血耗劫,气血失和,化燥生风,以致血燥;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致使营血亏损,少数因调治不当,兼感毒邪,风寒化热,湿邪化燥以致燥热成毒,热毒流窜营血致气血两燔。

本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润燥。

西医的银屑病相当于本病。

(一)问诊要点本病问诊应重点询问皮疹的特点。

本病初起为淡红色点状斑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片,状如地图,其上附着复层银白色鳞屑,典型损害刮去表面鳞屑后,呈光滑的薄膜,刮去薄膜呈现点状出血,这是很有诊断价值的现象。

多呈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倾向复发,有的患者冬季加重,有的患者夏季加重,有的患者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本病常对称发于四肢伸侧,头皮等处也可见到,发于头皮者毛发呈束状,有的可伴有关节酸痛肿胀、变形、活动受限等。

有的患者可因进行期治疗不适当或外用药物刺激而引起弥漫性皮肤潮红、紫红,甚至肿胀、浸润,大董脱屑。

部分患者可在红斑基础上有针头到粟粒大的脓疮,消退后又发生新脓疱,重者泛发全身,伴发热、关节疼痛。

本病应与慢性湿疮及风热疮鉴别。

慢性湿疮多发于四肢屈侧,剧痒,鳞屑少,无白色复层鳞屑及点状出血,风热疮多发于躯干,皮损呈鲜红色斑片,鳞屑少,皮疹多呈椭圆形,可自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疕(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伸侧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趾)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

(1)好发于头皮、背部、四肢伸侧及臀部。

(2)早期常夏愈冬发,或夏轻冬重,少数病例则相反。

(3)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粟粒至绿豆大,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银白色厚鳞屑,将鳞屑刮除后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之见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

呈点滴状、地图状、钱币状、环状等排列。

临床分进行期、稳定期和退行期。

进行期可出现同形反应。

(4)部分病例粘膜受累,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

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

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

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5)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

头发为束状发。

(二)证候诊断
1.血热证
主症:①皮损鲜红;②新出皮疹不断增多或迅速扩大。

次症:①心烦易怒;②小便黄;③舌质红或绛;④脉弦滑或数。

证候确定:具备全部主症和1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2.血燥证
主症:①皮损淡红;②鳞屑干燥。

次症:①口干咽燥;②舌质淡,舌苔少或薄白;③脉细或细数。

证候确定:具备全部主症和1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3.血瘀证
主症:①皮损暗红;②皮损肥厚浸润,经久不退。

次症:①肌肤甲错,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②女性月经色暗,或夹有血块;
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④脉涩或细缓;
证候确定:具备全部主症和1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血热证
治法:凉血解毒
(1)推荐方药:凉血解毒汤加减。

生槐花、紫草、生地黄、白茅根、赤芍、土茯苓、草河车、金银花、白鲜皮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西瓜、丝瓜、苦瓜、黄瓜、苹果等凉性食品。

2.血燥证
治法:养血解毒
(1)推荐方药:养血解毒汤加减。

丹参、当归、鸡血藤、生地黄、麦冬、玄参、土茯苓、草河车、板蓝根、车前子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黑豆、菠菜、大枣、核桃等养血的食品。

3.血瘀证
治法:活血解毒
(1)推荐方药:活血解毒汤加减。

莪术、鬼箭羽、红花、鸡血藤、桃仁、丹参、白花蛇舌草、元参、陈皮、猪苓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饮食疗法:宜进食山楂、桃仁等活血化瘀的食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中医外治法(根据皮损情况选择应用):
1.中药湿敷: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煎煮后待温,以8层纱布浸湿后贴敷患处,每次20~40分钟,每日1~2次。

2.中药浸浴:根据患者证候特点分别选用凉血解毒、养血解毒、活血解毒中药或随证加减,煎汤浸浴,水温宜在37~40℃,避免刺激。

每次20~40分钟,隔日1次。

3.中药软膏或中药油:根据患者证候特点辨证选用具有清热、凉血、养血、活血、解毒等功效的外用中药制剂。

外用患处,每日2次。

4.穴位贴敷疗法: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贴敷于脐部(神阙),每次6~8小时,每日1次。

5.针灸疗法
(1)体针
①选穴:大椎、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肝俞、脾俞等。

②操作: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进行期慎用。

(2)罐疗
①部位:肌肤丰厚处,皮损肥厚、面积大者。

②操作:可采用走罐疗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

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将罐起下。

每日或隔日1次。

(三)西医治疗
特殊型银屑病、皮损面积广泛者,可根据《中国临床皮肤病学》(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选用免疫抑制剂、维A酸、抗生素、生物制剂等治疗。

(四)护理调摄要点
1.一般护理:根据皮疹分布情况,采取分部位分次交替擦药的方法,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情志护理:本病较顽固、易复发,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避免急躁不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加强疾病常识宣教,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拟定。

(一)疗效评价标准
综合疗效评价是以银屑病症状记分、皮疹分布、病期加权的总积分(PASI 评分)计算出疗效率,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皮损大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70%>证候积分减少≥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见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

(二)评价方法
1.主要疗效指标: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Fredr iksson TPU. Severe psoriasi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inoid .Dermat ologica,1978:157(4):238-224),观察内容包括患者用药前后的皮损面积、红斑、浸润及脱屑等指标。

2.次要疗效指标: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指标根据不同证型有所不同。

血热证:包括皮疹颜色、皮疹灼热感、瘙痒程度和心烦易怒程度4项。

血燥证包括鳞屑程度、瘙痒程度和口干舌燥程度3项。

血瘀证包括皮疹颜色、皮疹浸润程度、瘙痒程度和舌下络脉情况4项。

每个中医症状的评分按照从轻到重分为0、3、5、7分,每个中医证型的中医症状积分为各项积分之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