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cfb010700abb68a882fbbf.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器,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2、能运用学过的知识验证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不同;3、意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演示: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塑料袋或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火柴、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师:哦,大家都会游泳,同学们真了不起!学游泳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憋气,我们今天再来体验一下,好吗们先来体验一个小游戏,好吗生:好。
师:捂住鼻子和嘴,屏住呼吸,看谁憋的时间长。
(学生体验活动)师:能一直这样憋下去吗在刚才的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生:有点难受。
生:胸闷。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感觉,其实是和我们的一种活动有关,知道是什么吗(呼吸)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呼吸。
板书:呼吸二、认识呼吸器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怎样才算呼吸一次生:一呼一吸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是鼓起来,呼气时有瘪下去。
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叫什么吗(肺)(板书:肺)师:你们认识肺是什么样的吗谁来说说师:出示模型,肺到底在胸部的什么位子,一以来看看。
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指,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肺有两叶)师:想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器也参与了的呼吸小组讨论:呼吸器还有哪些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把讨论结果画一画。
(出示侧面轮廓图并:深呼吸一口气,自我感觉一下)小组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的呼吸器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生:我们小组认为,空气首先从口腔到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肺.师:同意A的举手,同意B的举手,两组不同在哪里(出示呼吸器分解图片)师:为什么不把口腔作为呼吸器这样吧让我们分别来体验一下,用鼻呼吸和用口腔呼吸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师:有怎样的感觉生:我发现用口腔呼吸,感觉空气是凉凉的。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cbc8c3a300a6c30d229f86.png)
肺和呼吸【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教学准备】澄清的石灰水、食品保鲜袋,人体半身模型,气球、软尺、自制肺活量测量瓶、水槽,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测量研究,你知道了些什么?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1.提问:你认为,空气是怎样进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的?2.学生画图表示呼吸的过程。
3.汇报交流。
三、探究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1.谈话:(1)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2)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学生讨论并交流意见。
3.提问: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4.学生设计实验,选用材料开展实验。
5.实验活动:先用打气筒朝一杯清石灰水中注入空气,观察实验现象;再用嘴对着塑料管向水里吹气,观察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
6.交流实验现象,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7.大组交流实验方法和过程,并小结:实验现象告诉我们,吸进和吸出的气体是不同的,吸进的是氧气多,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多。
8.讲解:杯子里的水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就会产生白色的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使水变浑浊。
9.谈话: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但里面还是有一小部分氧气的,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吗?(在一个比较封闭、狭窄的空间内人仍然可以坚持呼吸,短时间内不会有窒息的危险;对休克病人的人工呼吸抢救等。
)四、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介绍呼吸器官名称、作用。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五年科学上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五年科学上](https://img.taocdn.com/s3/m/d4102922453610661ed9f43a.png)
课时计划总第25 节课题2、肺和呼吸专用教室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人体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3、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重点: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人体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教学过程教师调控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屏息凝视,停止呼吸,试一试感觉怎样?这说明了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人为什么要呼吸?呼吸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呼吸”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1)谈话: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2)出示人的呼吸器官课件。
(3)讲述:对照人的呼吸器官课件说说,人有哪些呼吸器官?(4)讲解: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鼻、咽、喉在人的头部。
(5)提问:指图说明,人吸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呼气时气体经过哪些器官?(7)提问:哪个器官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8)小结:肺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学生尝试)生答学生观察学生汇报学生指图说明学生回答2、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1)谈话:肺每天都帮我们进行气体交换,那么,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什么不同。
为此,我们来做两个实验。
(2)实验 1 :比较呼出和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①讲解:每组桌上都有一个广口瓶、食品保鲜袋,在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
首先用袋子收集空气,捏紧袋口,再往袋里倒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石灰水变浑吗?接着用另外一个袋子,收集呼出的气体,然后往袋里倒入石灰水,摇晃一下,观察石灰水变浑吗?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④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去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c40fe0b1c59eef8c7b4da.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肺和呼吸》案例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吴永发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理论: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四大主题。
《肺和呼吸》属于健康生活主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呼吸与血液循环》的第二课。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类似的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习惯。
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探究方法有:1 、观察与描述。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调查、描述, 以及随后进行的交流是生命世界各个主题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2.比较与分类。
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生才能将大量的生物个体以生命多样性来统一, 并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主题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
4、建立模型。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应用了“探究—研讨”教学法,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
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肺与呼吸
![肺与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75924c65561252d380eb6e8e.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系列。
本课的思路是:先突破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呼吸的意义,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接着测一下肺活量,最后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并设计一份戒烟小报。
【教学目标】1、会做有关实验,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氧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3、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认识呼吸器官1.师:我们人体不停地进行着呼吸。
这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调工作。
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呢?它们是怎样进行呼吸活动的呢?学生讨论。
(人体的器官有鼻子、喉、肺、气管、支气管等)2、组织学生看教材中插图,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
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
3、师:大家通过观看插图,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能在自己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师:你们通过刚才的了解,认为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板书:肺和呼吸)设计意图:活动从平常司空见惯的呼吸行为引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呼吸的意义”。
二、研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1、师: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我们呼出的是什么气体?(二氧化碳气体)2、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与我们人息息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1: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有没有变化?(2)实验2:收集呼出的气体,同样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3)实验3:用一集气瓶装满一瓶水,倒扣在水槽中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住移出水面。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916ac6a1c7aa00b52acbf2.png)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细河区玉龙小学齐鸿超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课题导入】师:今天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哪些同学会游泳?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生:好。
师: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屏住呼吸,留心在憋气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透不过气、:有点难受。
、胸闷。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感觉,其实都是和我们自身的一种主要活动有关,你们知道吗?生:呼吸。
师:对,就是呼吸。
(板书:呼吸)【学习目标】PPTZ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读【学习过程】课前准备:塑料袋,澄清石灰水,肺活量测量器1、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自学教程第49页下半部分,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提示:(1)实验时要注意卫生,不用触碰试剂.(2)收集呼出气体前,要先排净塑料袋内的空气。
(3)要及时观察实验现象,不要让实验持续时间过长。
实验现象:(1)和空气一起摇晃后,澄清石灰水(2)和呼出的气体一起摇晃后,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结论: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2、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1)自学教材第50业,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作用及在身体上的位置。
(2)你认为嘴是呼吸器官吗?(为什么不是)3、你知道什么是肺活量吗?它和人体健康有怎样的关系?(1)自学教材50页,学会测量肺活量。
(2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完成教材79页表格提示PPT(3)、将组内同学1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数据进行比较,有什么发现?(4)、讨论一下较大肺活量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4、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展示交流】【达标反馈】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的废气。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等3、收集一袋人呼吸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实验说明。
4、吸烟对呼吸器官有什么影响?【学教反思】【拓展延伸】1、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鼓励烟民戒烟的小报2、你认为一个人的肺活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e8cf6f5022aaea988f0f0e.png)
《肺和呼吸》案例一、教学目标过程方法1.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3.知道哪些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保健。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演示:呼吸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两半杯、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针筒、蜡烛、燃烧匙等。
四、教学过程(一)产生问题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憋气,看看我们能憋多久?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样做才有利于呼吸器官的健康)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
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
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实验探究: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介绍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
(设计说明:和学生讨论收集气体的办法是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实验时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4.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2868a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5.png)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
教学时间:第1课时教学预备:人体模型、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烧杯、管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憋气活动。
要求:看着挂钟进行憋气,给自己计时。
2、沟通感受。
3、呼吸很重要。
二、认识呼吸器官。
1、提问:呼吸时,气体到了哪些器官?2、组织沟通。
3、如何才能了解真实状况呢?〔解剖、资料〕4、老师出示模型或挂图,引导同学按序认识。
5、出示材料:管子、分支、气球、塞子等。
你们能依据人的呼吸器官进行模拟组装吗?思索:呼吸时气体如何流淌的?6、分发材料,分组活动,老师巡察。
7、展示,沟通。
8、小结: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到肺里,然后再从肺流到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流出来。
三、了解呼吸的作用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呢?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一样吗?2、沟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提问:怎样证明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呢?4、老师演示试验一: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注入了空气的石灰水还是澄清的,而注入了呼出气体的石灰水却变成了乳白色呢?5、老师演示试验二:用火柴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燃烧的`火柴在装满空气的瓶中长久燃烧,而在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的瓶中却快速熄灭呢?6、小结: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完成两种气体交换的器官正是肺。
7、肺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过真正的肺吗?8、出示猪肺,通过投影让同学观测。
老师演示用气筒通过气管给猪肺打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9、然后分发小块的给各小组进行观测。
10、请同学进行描述观测所得。
11、小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三、了解其他呼吸器官的作用。
1、其他呼吸器官有什么用呢?2、尝试用口呼吸,体验口腔中的干涩。
3、了解鼻腔呼吸的好处。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肺和呼吸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肺和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dba6ff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5.png)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肺和呼吸2、肺和呼吸一、设计理念记录研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仅仅是停留在现象层面上的收集事实;而“我们是怎样进行呼吸的”“呼吸有什么作用”这样的本质问题,必须深入到人体内部去寻找答案。
相信我们的学生在上一节课的研究中已经提出或者产生了类似的疑问,这就为本课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本课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把知识的研究融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并借助直观、形象的模型来解释抽象、不易观察的事物,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4、能用一定的方法测自己的肺活量。
5、知道哪些良好的行为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体验导入1、体验活动: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你估计你能支持多久?尝试一下。
学生活动体验。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呼吸的重要)2、揭示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肺和呼吸”的有关问题。
(二)发现并提出问题1、体验呼吸:感受一下自己和旁边同学的呼吸。
2、前概念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
关于呼吸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还想探究呼吸的哪些问题呢?3、选择课堂上有能力解决的和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
A、用什么器官呼吸?B、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C、吸进去的气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什么作用?三)探讨验证和结论。
1、探究问题A:用什么器官呼吸?学生说,然后师板画。
学生对照图指出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师说出名称然后学生指出相应的部位。
2、引入并探究问题B: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一样?(1)谁在这些器官里面来来去去?(气体)有几种气体呢?(一种、两种……)我们呼出的气体各吸进的气体一样吗?怎么证明你的想法或者得到的知识是正确的?(师提供知识援助: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还能灭火。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d721164b73f242336c5fed.png)
《肺和呼吸》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肺和呼吸》【教材分析】《肺和呼吸》这节课是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习“测量呼吸和心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于对本单元整体结构的认真研究与分析,本课重点研究呼吸的过程及意义,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
本课的教学活动分为四个部分:一、体验呼吸的过程。
二、利用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入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三、认识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四、怎样保护呼吸器官?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核心问题,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教学的落脚点,在整个的探究式活动中,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学情分析】呼吸现象是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的,许多学生已经具有“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样的前概念,不过,学生对呼吸的普遍认知状况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对肺的内部构造,呼吸需要哪些器官参与,吸入气体及呼出气体的不同等这些本质问题,都并未形成科学客观的解释。
本课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而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情景趋于生活化。
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空气的基本成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等相关的知识。
本节课中,学生将重点进行学习和实践“如何获取证据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差异”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多感观地观察。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优化科学探究学习的策略。
【教学方法】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来收集证据为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教学策略】本课教学以建构主义和“以优化科学探究过程的实施策略为核心”等科学教学的思想为指导,重视从学生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e96167a45177232f60a2d5.pn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
教
学
设
计
曲江区九龄小学
刘淑霞
2013-10-9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肺和呼吸》,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
2、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
3、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4、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5、保护呼吸器官。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请石灰水和气体混合的实验。
2、能用搜集的资料帮助自己学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呼吸时主要吸入含有丰富氧气的空气,呼出二氧化碳。
2、知道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3、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并能运用。
三、重难点:
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人体呼吸器官模型、澄清石灰水、烧杯、吸管、气球、软尺。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导学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问题一】人体各呼吸器官的名称
【问题二】呼吸过程图
空气()咽喉)()()()
【问题三】各呼吸器官的作用
【记录表一】对比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有何不同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表二】测量肺活量。
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be807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b.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利用氢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学准备:氢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学生汇报:鼻子、肺……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视频资料。
3、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3)演示实验 1 ,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肺和呼吸》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肺和呼吸》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e14a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3.png)
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肺和呼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重点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呼吸原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肺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呼吸的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呼吸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
2.难点:呼吸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原理。
2.利用多媒体展示肺的结构和呼吸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关注肺的结构和功能。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4.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呼吸原理。
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肺泡气体交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肺和呼吸》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肺和呼吸》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b7971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9.png)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肺和呼吸》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到肺和呼吸这个科学知识点。
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例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器官系统的构造,知道人体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因此,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实验和展示课件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肺和呼吸。
二、教学目标1.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2.了解呼吸的必要性和过程;3.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肺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的过程和必要性。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图片展示法;3.实验操作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1.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温习所学内容,如人体有呼吸系统等知识。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肺和呼吸,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方式自我引入肺和呼吸这个主题。
2.讲解肺的构造和功能(15分钟)1.讲解肺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以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肺的构造和功能;3.通过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肺的重要性。
3.实验环节(20分钟)1.班级分组进行实验操作;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肺的结构和呼吸的过程;3.让学生感受他们自身的呼吸变化,进一步让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呼吸系统。
4.展示教案PPT(10分钟)1.通过展示课件PPT的方式,让学生享受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学习体验;2.让学生通过PPT的形式,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5.概括性评价(10分钟)1.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所学心得体会,并进行概括性评价;2.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真实情况,发表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六、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程旨在通过课件PPT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肺和呼吸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意识。
小学科学《肺和呼吸》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肺和呼吸》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6231bca26925c52dc5bf9a.png)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会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 结合生活体验,整理出呼吸器官的功能3. 会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情感态度价值观1. 爱护身体、勤于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 知道吸烟是不好的生活方式科学知识1. 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2. 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3. 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教学难点:比较吸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肺模型,活动记录,保鲜袋,吸管,石灰水2 瓶,气球【教学过程】一、“憋气”游戏导入,体验呼吸的重要性1、体验憋气活动今天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能憋多久”,规则是用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停止呼吸,屏住呼吸,留心在憋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体验活动)交流体验感受.2、导入呼吸二、认识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师: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会呼吸吗?深呼吸一次。
师:吸气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师:像老师一样,伸出双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
胸部有什么感觉?生:胸部鼓起来了,吸气时鼓起来,呼气时又瘪下去。
师:说的真好,我们再感受一下。
(学生做动作)师:知道胸腔内帮助我们呼吸的器官叫什么吗?(肺)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肺和我们的呼吸(板书:肺和呼吸)师:肺在咱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它又是什么样的?谁来说说看?生:肺在咱们人的的胸部。
师:指一指给大家看看,什么样的?想得到说不出来。
师:肺到底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又是什么样的?一起来看人体模型(出示人体模型),并指着肺说:“这就是肺,自己在胸前指一指,摸一摸,呼吸一次。
说说你看到的肺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每一片像个半豆子(肺有左右两叶)师:想一想,除了肺,还有哪些呼吸器官?师:那么,人体的呼吸器官到底有哪些?一起来看大屏幕。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1ac4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9.png)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理解正确的呼吸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肺的结构和功能。
2. 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3. 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副肺部的图片或模型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肺和呼吸的兴趣。
Step 2: 探究肺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肺的结构图纸或使用实物模型,了解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然后让学生讨论肺的功能并记录下来。
Step 3: 讲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指出空气通过鼻子或嘴巴进入我们的肺部,氧气进入血液,向全身器官提供氧气,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Step 4: 进行呼吸实验实施简单的呼吸实验,让学生明白呼吸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可以让学生在呼吸袋中吹气然后观察变化。
Step 5: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示范和练习,教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
指出用鼻子吸气,慢慢吸气并充分利用肺部容量等。
Step 6: 小结与评价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并向学生提问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Step 7: 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Step 8: 拓展活动为了扩展学生的学习,可以组织参观医院或者邀请医生来讲解相关知识。
Step 9: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Step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教学设计,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修改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和呼吸》案例厦门市海沧区钟山小学吴永发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理论:本课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的讨论交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本课利用游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产生“情境效应”,它能有效地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以及健康生活四大主题。
《肺和呼吸》属于健康生活主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呼吸与血液循环》的第二课。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以“探究—研讨”教学法为主,让学生进行与科学家研究方法类似的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科学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思维习惯。
小学生命科学领域常用的探究方法有:1 、观察与描述。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调查、描述, 以及随后进行的交流是生命世界各个主题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2.比较与分类。
通过比较与分类的方法,学生才能将大量的生物个体以生命多样性来统一, 并与后面的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主题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
4、建立模型。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直接用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非常困难或者简直不可能时,可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本课也应用了“探究—研讨”教学法,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
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且已经学习了《食物的消化》,很迫切想知道人体其他器官及其作用。
也学习了《空气中有什么》,初步了解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性质。
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过程方法1.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知识与技能1.知道呼吸时吸入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认识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及意义。
3.知道哪些良好的生活动习惯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对呼吸器官卫生保健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保健。
难点: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六.教学准备演示:呼吸模型、课件。
分组:澄清石灰水两半杯、集气瓶(2个)、水槽、吸管、针筒、蜡烛、燃烧匙等。
七.教学过程(一)产生问题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憋气,看看我们能憋多久?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样做才有利于呼吸器官的健康)4.筛选和整理问题。
(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设计说明:通过游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
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
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实验探究: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1.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呼吸?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介绍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讨论收集气体的方法,学生上台演示排水法收集气体。
(设计说明:和学生讨论收集气体的办法是实验过程的一部分。
没有这一部分,学生实验时就会出现混乱的场面。
)4.设计实验方案:小组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说出设计实验的依据,教师帮助完善改进。
(1)实验1: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
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2)实验2:分别把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和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观察燃烧蜡烛的变化?(提醒学生不能把两个装有不同气体的集气瓶弄混。
)(设计说明: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导”非常重要。
“导”的过程是学生有效探究的基础,也是一堂好课的精彩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
)5.实验探究:学生选择一个实验,自主选取本小组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填写实验报告。
( 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方法、材料,对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思考,认识到自己探究中应该注意什么,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做到先动脑再动手。
同时教师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尽量为学生考虑周到一些,防止学生实验失败。
)6.汇报交流。
每个实验选择一个小组上台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设计说明:实验完,进行汇报是画龙点睛的过程。
小组展示成果,是胜利的喜悦。
大家倾听,是分享、也是收获。
)7.得出结论: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三)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1.通过呼吸,人体吸收进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
这就是我们呼吸的巨大作用。
那么,我们吸进的空气到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呢?2.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
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设计说明:上面的这段活动, 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关于人体呼吸方面的原有认识,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表达与交流, 质疑“碰撞”。
学生自我否定有关人体呼吸器官方面的错误认识, 重新建构新的正确的认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3.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4.学生手按胸腔,深呼吸,感受呼吸时胸腔的变化?(设计说明: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
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受到。
)5.呼吸模型演示实验。
6.讨论:向下拉薄膜,气球鼓起来,说明什么?向上推薄膜,气球缩回去了说明什么?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四)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吗,开学时我们体检有一个项目是肺活量。
谁知道什么是肺活量?2.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讲解肺活量,并指导学生自己设法测定肺活量,并记录。
(师出示表格)4.组内同学比较一下每个人的肺活量,看发现了什么?5.探究(1)肺活量大对身体有什么好处?(2)一个人的肺活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五)呼吸器官的保健1.交流:呼吸器官容易得哪些疾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呼吸器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呼吸器官?2.学生自编吸烟有害健康的打油诗。
范例:①莫道吞云吐雾便是仙,谁家仙山福地满尘烟,从来有人因烟去,不闻因烟在人间,但得己自律,何苦招人烦,且戒省,勿忘返,不可轻提此,想戒亦非难,待到心肺清明日,方觉处处是晴天,劝君切忌香烟是毒品,愿得天下无此害人间。
②吸烟肺会黑,粉笔灰会飞。
③吸烟有害健康吞云喷雾二指搀,黄牙涩舌吐黑痰。
尼古丁把肺病传,头晕咳嗦气管炎。
④车内空间地方小,空气流通也不好,您就是大大烟瘾,请您还是别抽好。
⑤谢绝吸烟,为了您的健康。
请勿吸烟,预防癌症重要。
吸烟有害,除非想上天堂。
远离烟草,永远幸福安康。
⑥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八.教学评价设计评价项目评价标准等级(权重)分自评小组教师九、设计特色简述《肺和呼吸》这一课涉及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认识呼吸器官及其主要功能,呼吸器官保健等内容。
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1.重视生命健康教育。
能够自如地呼吸是一个健康生命的重要特特征。
一个有生命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可以说,呼吸伴随着人的一生。
或许是太自然,以至很少有学生去关注这两个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知识。
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多次反复地测量自己的呼吸,分析相关数据,了解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认识呼吸器官及其作用,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让顺口溜加盟小学科学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小学生心理特征,根据吸烟有害健康这一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顺口溜教学,对学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它有助于增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在寓知识于娱乐之中的教学气氛中,体验到养成良好的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习惯的重要性,收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效果。
3.重视教学导入,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鲜活的生活体验是儿童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不尽源泉。
本课在课前师生一起来做游戏——屏住呼吸比赛。
通过游戏,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同时也就产生了“人为什么要呼吸?”“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十来个等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以上问题整理成“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如何保护呼吸器官?”三个问题。
通过筛选和整理,问题比较集中了,问题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学生也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属于哪一类问题。
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有效性。
4.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动手进行科学实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当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而是在学生进行充分交流、设计实验方法、揭示实验中的关键之处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十、附: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肺和呼吸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支气管肺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