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宽幅精播特点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史良锁,宋巧珍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2期史良锁,宋巧珍(闻喜县种子管理站,山西运城 043800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7)02-0048-01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志码: B摘要:介绍了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的特点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宽幅精播技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宽幅精播技术是将小麦的播种行幅宽由传统的2~3 cm增加到7~8 cm,使种子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个体发育更健壮,避免个体间相互争夺水分和养分,提高了光合利用率,促进小麦根系发达,提高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实践证明,采用该技术每667 m2增产幅度在8%以上。
1 小麦宽幅精播技术特点①扩大播种行距,改为等行距(20~25 cm)宽幅播种。
由于宽幅播种籽粒分布均匀,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扩大,植株根系发达、蘖多而壮,提高了植株的综合抗性,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②改变播幅,改为宽播幅(8 cm)种子分散式粒播,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的缺点,有利于个体良好发育,个体与群体更加协调。
③当前麦田有机肥普遍减少,秸秆还田数量增多,小麦播种机容易造成小麦播种用种量大、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等现象。
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后带镇压轮,能压实土壤,确保出苗均匀、整齐。
播种后形成的波浪型沟垄,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④降低用种量,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以及群体生长合理。
2 小麦宽幅精播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1 测土配方、培肥地力以配方施肥为主,坚持无机肥与有机肥同时进行,掌握稳氮、增磷、补钾、配微肥的原则,产量水平在5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田,要求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或精制有机肥100~150 kg,及纯氮(N)14~16 kg、纯磷(P)7~8 kg、纯钾(K)6~8 kg。
氮肥50%底施、50%春季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淮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与管理技术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25科研◎技术推广淮北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与管理技术胡云飞调查表明,淮北地区小麦栽培面积在150万hm 2左右,达全省小麦种植面积70%以上,总产量是全省小麦总产量的75%以上,不管是种植面积或是产量都是该地区粮食作物的首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淮北地区的小麦种植已从中产迈向了高产,为克服产量不稳定、抗灾害能力较弱、品质不佳等问题,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目标,有必要对其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分析。
1 小麦播种前的管理技术1.1 精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只有选择品质好、分蘖强、抗倒伏以及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才能够充分发挥生长过程中的光合能力与抗衰老的优势。
淮北地区大量选择种植的小麦品种有烟农19、新麦18以及皖麦38等,这些都是经过实际种植所验证过效益不错的品种。
1.2 精细整地,提升土壤肥力为有效提升小麦的最终产量,要对土壤进行深耕作业,倘若是采取旋耕的方式,需保持深翻耕,避免有大量的生土出现;秸秆作为帮助农作物生产的常见生物肥料,可直接还田处理,同时要将破碎的秸秆清理掉,保证耕层深浅度一致,这样一来种植地面能够保证平整。
浇水要保持均匀度,倘若底墒不足,要先进行造墒,然后再进行整地作用。
1.3 确定播种日期淮北地区的小麦种植面积非常广,在经过多年的种植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播种时间方面要结合淮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决定。
淮北地区的中北部则比较适合种植弱冬性的小麦品种,可在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中旬进行播种,半冬性的小麦品种与春性小麦品种则可选择在每年的10月20日~30日播种;淮北地区北部与南部的小麦播种时间则需要比中北部地区的播种时间推迟或前移3~5天左右,其中弱冬性小麦品种可在10月上旬播种,半冬性与春性小麦品种则最好在每年的10月下旬~11月上旬播种。
1.4 合理密植淮北地区的优质高产小麦一定需要采取机械精量播种,行距控制在23~15cm 左右,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 左右。
小麦品种百农207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百农207高产栽培技术赵 彬(河南省沈丘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沈丘 466300)摘要: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
结合高产户种植经验,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小麦;百农207;高产栽培技术百农207是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主持培育以周16为母本、百农6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大穗、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
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3010,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该品种在沈丘县大面积种植多年,表现抗病性强、产量高,深受种植户欢迎,结合试验、示范和群众高产典型户种植经验,总结出一套产量650kg以上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早熟。
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宽大,叶深绿色。
冬季抗寒性中等。
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中等。
早春发育较快,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迟,耐倒春寒能力较强。
中后期耐高温能力较好,熟相好。
株高76cm左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粗壮,抗倒性较好。
穗层较整齐,旗叶宽长、上冲。
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子粒半角质,饱满度好。
每667m2穗数40.2万~47.3万穗,穗粒数35.6~47.4粒,千粒重41.7~47g[1-2],是一个很有推广前景的小麦新品种。
2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小麦区试预备试验,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
2010-2011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584.1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2011-2012年续试,平均产510.3kg,比周麦18增产5.3%。
2012-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502.8kg,比周麦18增产7.0%[1-2]。
2012-2013年在沈丘种植20hm2,2013年春在其他小麦品种遭受不同程度倒春寒危害大幅减产的情况下,百农207无冻害,表现抗寒性较好,取得大丰收,特别是邢庄乡王新亮的责任田种植的百农207每667m2产量达670kg。
小麦品种扬麦23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扬麦23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王克春1 李德霞2 朱训泳3 杨金梅1 叶如林3(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211500;2南京市六合区种子站,南京211500;3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南京211525)摘要:为了加快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增强强筋小麦面粉的市场竞争力,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确保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六合区结合多年强筋小麦的种植经验,大力推广强筋小麦新品种,优化小麦种植品种结构,促进品种布局合理。
文中阐述了扬麦23在本地的种植表现,提出了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扬麦23;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扬麦23是由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扬麦16和扬辐93-11选育而成的强筋小麦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3006。
该品种是集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好为一体的小麦新品种,适宜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
通信作者:朱训泳六合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常年小麦种植面积为1.67万hm2,该区于2013年引种示范种植扬麦23,面积为10hm2,高产田块产量每hm2已突破7500kg,一般田块产量都在6375kg左右。
由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及较强的抗病性等特点,2014年区种子公司在龙袍街道繁种60hm2,总产量达4.5万kg。
到2016年,该品种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目前面积已达120hm2。
以下、子粒饱满的种子。
有条件的最好选用由正规种业公司经种子精选机精选过的合格包衣种子。
种子包衣优点:(1)可以提高种子生长势;(2)可以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3)可以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4)可以补充微量元素。
种子包衣时间与播种日期最少间隔15d以上。
3.2 精细整地 最好用大型机械整地。
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结合整地要进行土壤处理。
一般每667m2可用1.5%甲基对硫磷(地虫快杀)4kg,掺细土20kg,犁地前均匀撒施10kg,犁后耙前均匀撒施10kg。
DB13_T2485-2017冬小麦无垄栽培标准
ICS65.020.20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2485—2017 冬小麦无垄匀播栽培技术规程2017-03-29发布2017-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德有、庞昭进、栗秋生、王秀果、赵凤梧、郝志青、郭安强、李新、崔志恒、张学政、郭安强。
冬小麦无垄匀播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无垄匀播条件下品种选择、施肥、耕地、播种及灌溉等田间管理和收获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平原小麦生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1-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13/T 394-1999 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B13/T 846-2007 无公害粮食、油料作物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小麦无垄匀播栽培是指把传统条播行垄种植的“一维行距”变为“二维株距”,小麦种子在适宜的土层内均匀分布个、体间营养空间独立的栽培方式,是通过专用的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实现的小麦机械化均匀种植技术。
3.2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在耕种一体化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化撒肥、筑埂、旋耕、匀播、镇压等5道作业工序,尤其麦玉两作区玉米联合收获后可一次性完成全部耕种程序。
4 生产环境条件产地环境应符合DB13/T 846-2007的规定。
壤土类土壤环境。
5 无垄匀播技术DB13/T 2485—20175.1 播前准备5.1.1 田块要求前茬为玉米的田块,需要对秸秆初级粉碎。
南阳市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7年第1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91财经◎技术推广1 精细整地1.1 秸秆还田上茬作物收获后,针对病虫发生情况,选用杀虫剂、杀菌剂等对秸秆处理后将秸秆粉碎,粉碎长度1cm ~3cm ,均匀抛撒于地面。
1.2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耕地前将毒土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1.3 整地要求“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
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耕深25cm 左右,或用深松机深松30cm 左右。
秸秆还田的麦田,用大型机械深耕翻掩埋秸秆,土壤耕翻前,每667m2增施5kg ~10kg 尿素和1kg ~1.5kgEM 菌肥,深耕25cm ~30cm ,耙磨2~3遍,塌实土壤,达到深、平、细、碎、净、实。
2 平衡施肥2.1 施肥原则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2.2 施肥量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
化肥一般每亩施纯氮(N )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6~8公斤、氧化钾(K2O )4.5~7.5公斤、硫酸锌1公斤。
2.3 施肥方法上述总施肥量中,应将有机肥、磷肥、钾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总量的50%,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看苗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量的50%。
方案1:亩施尿素13~15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
施肥方案2:亩施三元复合肥(N 、P 、K 各占15%)40~50公斤。
方案3: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尿素10公斤+氯化钾7.5~12.5公斤。
过去施肥量高于现在施肥量高限的、土壤肥沃的选施肥量的低限,相反,选高限。
3 选用良种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宜南阳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良种,品种要合理搭配。
种子质量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播种前连续晒种2d ~3d 。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采用杀菌剂、杀虫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
4 播种4.1 播期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10月10-20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10月20-30日。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作者:张朝栋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6期[摘要]本文以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例,用诗歌加注释形式对两茬作物一年二十四节气内不同生育期在栽培、管理方面所需注意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叙述,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达到高产增收之目的。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 S512.11;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6-49-21 第一阶段春节过后早春到,麦田管理需趁早。
麦苗返青划锄好,增温保墒为主导。
2 月上旬至3 月上旬,立春过,雨水至,冬小麦进入返青期,以划锄为主,精细锄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
2 第二阶段因地制宜来管理,看苗分类水肥施。
促控结合保群体,氮肥后移要牢记。
三类麦田要趁早,返青立即把水浇。
追肥加喷叶面肥,拔节中期追二回。
二类麦田莫过早,起身中期刚刚好。
一类麦田再后推,拔节初期用水肥。
3 月中旬至4 月下旬,春分至谷雨阶段属拔节孕穗期,是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科学运筹水肥。
主推技术是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主要对于群体小、长势弱的三类麦苗以促为主。
追肥分2次进行,第1 次于返青期5 cm 地温5 ℃左右时,施尿素8~10 kg/667 m2和适量磷酸二铵追肥浇水;第2 次于拔节中期施尿素5~7 kg/667 m2,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
3 第三阶段酌情浇好灌浆水,增加粒重防早衰。
全面监控病虫害,及时防治别懈怠。
扬花遇雨防赤霉,间隔七天再喷回。
防虫防病干热风,一喷三防最实用。
提高粒重创高产,后期增产立奇功,小麦蜡熟末期到,适时收获腾茬早。
5 月上旬至6 月上旬,立夏、小满至芒种为小麦灌浆至收获期,是籽粒形成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该时期主推技术为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主要管理措施如下:①适时浇好灌浆水,灌浆期必须保证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②小麦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作者: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09期现代小麦生产管理过程简化,重在抓好播种环节,奠定苗全苗壮的基础,对夺取小麦丰收至关重要。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就是因地制宜、科学有序、高效精细地实施造墒补墒、耕作整地、种子处理、适期适量播种、播后镇压等系列技术措施,确保操作质量。
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通过培育冬前壮苗,提高小麦抗寒、抗旱能力,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1.提高整地质量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多样,因此麦田播前耕作整地技术种类较多,各地可因地、因条件制宜选择适宜的耕作整地技术。
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做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1)耕翻。
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2)少免耕。
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
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
因此,对于播前的土壤耕作可以每隔2~3年深耕1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3)耙耢、镇压。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
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
高产优质抗寒小麦新品种昌麦9号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9期(上)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小麦产业对河南农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支柱性作用。
近年,河南省小麦市场价格稳步提升,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也持续增加,表现出了可观的效益与行业前景。
在此背景下,河南省的小麦新品种开发工作也不断深入,以昌麦9号为代表的优质小麦已正式投入种植实践当中。
昌麦9号是许昌市农场与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6号为母本、洛麦21号为父本,经系谱法杂交培育而成的小麦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7010。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昌麦9号持续表现出稳产、高产的优势特点,且在河南省早中茬中高肥力区具有较高的种植适应性。
一、特征特性(一)农艺性状昌麦9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整体生育期为231 d。
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大厚实,叶色浅绿色,苗株健壮,抗寒能力强;分蘖能力适中,成穗率较高,成穗量较大;春季起身拔节快;株型松散,旗叶上举,穗下节长;成株株高80 cm,熟相好;麦穗长方形,麦芒较长,麦壳麦粒皆为白色且麦粒相对较大;亩成穗数42万穗,穗粒数约33粒,千粒质量约48 g,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较为均衡。
(二)抗病性鉴定经2014年、2015年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昌麦9号高抗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与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三)品质分析昌麦9号经原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中心)品质检测分析,2014年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4.86%,降落数值为350 s,沉淀指数为65 mL,吸水量为61.9 mL/50 kg,形成时间为3.2 min,稳定时间为2.1 min,面团弱化度为176 F.U.,容质量为784 g/L,白度为70.4%,出粉率为70.4%,湿面筋含量为30.1%。
2015年该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3.02%,降落数值为394 s,沉淀指数为60 mL,吸水量为61 mL/50 kg,形成时间为2.7 min,稳定时间为2.4 min,面团弱化度为122 F.U.,容质量为814 g/L,白度为73.4%,出粉率为73.0%,湿面筋含量为27.1%。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滑育麦1 号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河南农业2020年第10期(上)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好;穗长方型,白粒,籽粒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
为探索小麦品种滑育麦1号的最佳播种期和适宜播种量,集成播种期、播种量复因子裂区试验栽培技术,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种植。
一、特征特性湿面筋含量24.7%,降落数值373 s,沉淀指数52 mL,吸水量63.4 mL/100 g,形成时间2.6 min,稳定时间1.8 min,弱化度209F.U,硬度65 hI,白度71.8%,出粉率69.6%。
2015年检测,蛋白质含量12.55%,容质量815 g/L,湿面筋含量25.1%,降落数值409 s,沉淀指数53 mL,吸水量63.7 mL/100 g,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2.1 min,弱化度170F.U,硬度66 hI,白度74.6%,出粉率69.4%。
四、产量表现2013—2014年,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11点增产,增长率91.7%,平均每667 m2产量578.6 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长5.39%,极显著;2014—2015年,河南省冬水C组区域试验,10点汇总,9点增产,增长率90%,平均每667 m2产量541.5 kg,不显著;2015—2016年,点汇总,15点增产,增542.4 kg,比对照品种日,每667 m2播种量1000 kg,纯氮(N)21~2O)15~17 kg,50%的氮肥作春季用辛硫磷颗粒剂3 kg、25 cm,破耙匀,无明暗坷垃、保证浇水均匀。
667 m2施催芽的种子,同时拔除疙瘩苗,确保苗齐、苗匀、苗壮。
滑育麦1号主要害虫是蝼蛄、蛴螬、金针虫。
在11月上中旬喷施小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冬灌有利于保苗越冬,使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做到冬水春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几个要点
2017 年第 5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13科研◎技术推广引言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且在我国具有很大的种植面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的从各个环节入手,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麦的产量。
1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1.1 保证种子选择的合理性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优质的种子是提高小麦的产量,在种子选择过程中,一般都会选择品种质量较好、单株产量较好、具有很强的抗风、抗疾病能力、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的对土质、气候、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对于小麦的生长有机产量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工作人员在小麦品种选择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对小麦的种植环境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对小麦的抗逆性进行选择,如果小麦种植的区域较为干旱,应该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种子;如果种植区域比较冷,就应该选择耐寒的种子,只有结合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在种子品种选择完成以后,工作人员还应该积极对小麦种子的质量进行确定,保证种子的质量,才能提高种子的成活率,所以,在播种前,应该积极对种子颗粒进行筛选,选择一些颗粒饱满的种子,才能保证其出苗率以及成活率。
1.2 种植区域的整理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做好土地整理工作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途径。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种植人员通过对土地的整理,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保证土壤具有良好蓄水保水能力。
土壤在整理完成以后,基本上都会达到上松下实,满足深、透、平、实的种植标准,通常来说,耕作层主要是依据种植区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较为干旱的区域,耕作层一般都在20cm-25cm ,从而能够对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在耕作过程中,应该做好秸秆还田工作,保证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促进小麦的生长。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赵广才-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赵广才/博士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海拉尔2017年5月5日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简介小麦优势蘖小麦立体匀播机背景目前,生产上小麦播种方式主要以条播为主,但也有一些麦田采用撒播。
常规条播常规撒播存在主要的问题:播种不够均匀,深浅不一致,植株个体间差异较大,不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侧视图常规撒播 俯视图常规条播 常规条播 常规撒播条播及撒播示意图问 题省工节本高产高效 优势蘖利用理论等深覆土小麦立体匀播机小麦立体匀播技术个体均衡发展构建合理群体 技术路线小麦立体匀播概念及特点小麦立体匀播就是使小麦种子相对均匀合理的分布在土壤中的立体空间内,出苗后无行无垄,均匀分布。
立体匀播是基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充分发挥小麦个体均匀健壮和群体充足合理的协调机制,关键技术是使小麦株距均匀,改常规条播小麦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为立体匀播的“二维株距”。
使小麦在合理群体范围内,单株独立占有地下和地上相对均匀的营养空间,均衡占有农田土地资源和自然光热资源。
小麦立体匀播概念及特点使常规条播麦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麦苗相对分布均匀的一个“面”,促使麦苗单株充分健壮发育,根多苗壮,从而建立高质量的优势蘖群体结构,促使形成产量因素的穗、粒、重协调发展,实现高产高效。
这一过程需要相应的播种机械来实现,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中衡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了小麦立体匀播机,集施肥、旋耕、播种、第1次镇压、覆土、第2次镇压,6道工序一次作业完成。
使麦苗均匀分布,单株营养均衡,根系发达,建成优势蘖群体,根多蘖足苗壮;多项工序联合作业,省工节本。
1、农机农艺融合。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是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依据优势蘖理论,提升单株生长优势,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出农艺技术要求,根据农艺技术要求研制适宜的播种机型,体现了农机农艺融合,农机为农艺服务,农艺为生产服务的宗旨。
2、均匀分布:由于小麦种子均匀合理地分布在土壤中,出苗后无行无垄,创造了单株营养均衡的条件,苗期个体营养竞争小,单株发育健壮,有利于培育壮苗。
冬小麦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苗期管理技术要点作者:李守成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11期小麦播种后,随之而来的是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不仅关系着小麦的安全越冬,还直接影响到小麦未来的长势和产量。
具体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及时查苗补苗小麦是密植作物,缺苗如缺地,所以全苗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为达到小麦全苗的要求,一般对麦行内以10厘米无苗为缺苗,15厘米无苗为断垄。
在小麦齐苗后,对地头、地边缺苗处要及时补苗。
补苗方法:①浸种催芽补种。
先把同一品种的麦种放在30~35℃温水中浸泡4小时,然后捞出麦种放在向阳处,盖上塑料布闷种一天,麦种胚芽露出小白头时,立即播种。
②麦苗移栽。
在麦苗长到三叶期以后进入分蘖期就可以移栽,把从密处起出来的麦苗,放在预先在缺苗处用竹片挖好的小坑里,随及浇小水埋土、踏实,做到上不埋心,下不露根,麦苗很容易成活生长。
2.三叶期镇压麦苗长到三叶期以后,就要靠自身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给麦苗生长发育需要,此时麦苗根少、叶小,急需跟上管理,促进增根长孽,壮苗早发。
因此,在小麦三叶期使用轻型镇压器进行幼苗期镇压,利于促进麦苗壮苗早发。
同时,对冬前旺苗麦田进行镇压,也是控旺转壮的有效措施,简便易行,效果好。
注意事项:镇压时,应掌握“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的”原则。
3.冬前除草在麦苗3~5叶时,田间杂草正值2~3叶期,草龄小,对药剂敏感,抗药力低,化学除草效果好。
一般在小麦播种40天后,11月中旬向麦田喷洒除草剂,一方面可防止药液飘移造成其他作物药害,同时还可防止除草剂对下茬作物造成药害。
对麦田恶性杂草野燕麦、节节麦、看麦娘等,可选用6.9%骠马每667平方米50~6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
防治麦田阔叶杂草,每667平方米可用75%巨星悬浮剂1克,或10%苯磺隆10克,对水30~40千克喷雾。
4.防治苗期病虫害主要虫害:小麦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灰飞虱、土蝗、地老虎等。
对蚜虫、灰飞虱、土蝗,除了铲除害虫栖息场所和寄主,减少害虫数量外,在小麦齐苗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把麦田四周喷5~10米药带,防止害虫迁入,预防病毒病。
国审小麦品种存麦8号及高产栽培技术
存麦8号是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天存小麦改良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其母本是周麦24(周麦16×陕优225),父本是周麦22(周麦12/豫麦49//周麦13),经过多年定向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和品质筛选,选育出高产、优质相结合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麦区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3。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 种植。
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6d ,成熟期与对照品种周麦18同期。
幼苗匍匐,苗势壮,叶片窄短,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
分蘖力较强,成穗率偏低,亩成穗数偏少。
春季起身拔节较快,两极分化较快,对春季低温稍敏感。
株高适中,平均株高76.6cm ,秆质弹性好,抗倒伏能力较强。
2年区试平均倒伏程度≥4级,倒伏面积≥40%的试点率为2.5%。
株型松紧适中,旗叶短宽、上冲,穗叶同层,穗层整齐。
长方形穗,穗码较密,白壳、短芒,结实性较好,穗粒数适中。
耐旱性中等,后期根系活力强,后期耐高温中等,叶功能持续时间长,熟相较好。
白粒,子粒椭圆型,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容重中等。
2013年、2014年区试每667m 2平均穗数36.8万、39.1万,穗粒数33.6粒、34.6粒,千粒重43.4g 、46.5g 。
2 抗病鉴定田间自然发病: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叶锈病,感纹枯病、赤霉病。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013年、2014年抗病性鉴定结果:免疫/近免疫条锈病,中感/高感叶锈病、白粉病,高感赤霉病、纹枯病。
3 品质分析国家黄淮南片区试抽混合样化验,2013年、2014年品质检测结果为:容重786g/L 、799g/L ,蛋白质(干基)14.92%、13.98%,湿面筋29.6%、28.5%,国审小麦品种存麦8号及高产栽培技术郑继周1,3 杨喜堂1 常 萍2 谷登斌1 郑天存1,3(1河南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1;2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郑州 454600;3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 466001)沉降值39.4mL 、33.6mL ,吸水率51%、53.4%,稳定时间13.3min 、9.2min ,最大抗延阻力614E.U.、578E.U.,拉伸面积104cm 2、102cm 2,延伸性130mm 、131mm ,硬度指数61、59。
小麦新品种西农20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要点
河南农业2018年第9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小麦新品种西农向纵深发展快,直径大,抓地牢,形成一个良好的抗倒架子。
三、优质与抗病性的完美结合西农20田间综合抗病性好,经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西农20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田间发病率低,叶功能期长,抗干热风能力强,落黄好。
2产量2(郑817 g, 并注意N、7:3 量播种做到精量播种,一播全苗。
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播种量为10~12.5 kg/666.7 m 2。
由于西农20的三要素互补性能较强,应根据地力水平及施肥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产量结构,一般肥力水平的田块基本苗以18万~20万/667 m 2为宜,高肥力地块应当稀播,黏土地或特殊天气播种推迟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以提高分蘖成穗数,主攻大穗,发挥其高产潜力。
(三)氮肥后移提高小麦品质氮肥后移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能提高小麦籽粒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
所以要确定合理的底肥与追肥比例,施肥比重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
这样能减少氮肥的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氮素的环境污染,一般较传统增长10%。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1.主要病害防治。
锈病为害时,每667 m 2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 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30 g 对水50~70 kg 喷雾,或对水10~15 kg 进行低容量喷雾,可兼治白粉病、叶枯病和纹枯病。
2.红蜘蛛防治。
麦田红蜘蛛虫口数量大时,喷洒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视虫情隔10~15 d 再喷1次。
3.防治麦叶蜂,并且有少量蚜虫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800倍液均匀喷雾。
春小麦种植注意事项
2017 年第 7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6科研◎农业科学春小麦种植注意事项加列力汗·俄孜汗引言小麦的适应性强,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种历史,是新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麦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内容,在栽种过程中,对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要加以控制,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充足的粮食。
本文对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快速发展。
1 春小麦简介根据种植季节进行分类,可以将小麦品种分为春小麦、冬小麦,春小麦一般适宜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栽种,例如西北、东北等地区,冬季十分寒冷,土壤冻结,不适宜进行农作物栽培。
春小麦一般为春播秋收模式,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大约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由于生产季节较短,春小麦以一年一熟为主,我国春小麦的主要产区有黑龙江、河北、新疆、甘肃和内蒙古,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但口感相对于冬小麦而言稍差。
新疆地区的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夏季炎热,光照十分充足,冬季寒冷,全年降雨量较少。
近年来,新疆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新疆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瓜果等,就小麦栽培而言,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小麦种植以春小麦为主,春小麦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十分广泛,栽培技术也不断创新。
2 春小麦栽培技术要点2.1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实现高产超高产,则必须要提高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良好的播种、壮苗的基础,才能提高小麦生产水平。
由于新疆地区比较干燥,降雨量少,在选择小麦品种的时候必须要选择抗性较强的品种,例如新春六号,十七号和十一号等,这些麦种的抗倒伏,耐水肥,在新疆地区栽种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另外,小麦种子的饱满度和均匀度直接影响小麦的群体发育,在选种的时候必须要确保种子饱满、均匀,为高产栽培提供基础。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尹德松;曹林;葛海年;董家贵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7(0)6
【摘要】该技术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以适当增加播幅、扩大行距、均匀播种为核心,改传统小行距(15~20 cm)密集条播为等行距(25 cm左右)宽幅播种,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10 cm)种子分散式粒播的小麦栽
培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播种机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肥、争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减少缺苗断垄、疙瘩苗现象,有利于种子分布均匀,分蘖粗壮、根系发达、增加粒重,具有精准播种、苗齐苗匀苗全、培育壮苗、抗旱、抗倒伏等农艺
与农机融合的优势和特点.
【总页数】3页(P246-248)
【作者】尹德松;曹林;葛海年;董家贵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农技站日照276800;山东省日照市农技
站日照276826;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农技站日照276808;山东省日照市农技站日照27682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2.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3.泌阳县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规程
4.濮阳市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规程
5.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
术规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阳盆地小麦一播全苗技术要点
南阳盆地小麦一播全苗技术要点
向臻;宋江春;全洪雷;汪世静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7(0)3
【摘要】南阳盆地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是国家小麦主产区。
小麦要高产,播种很关键。
南阳小麦主要种植在旱作区,各县市区气候、土壤、水利等田间生产条件有很大差异。
因此,要根据各地的条件充分搞好麦播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要把好选种、整地、
病虫害防治、施肥关,还要准确把握好各县区的播种期、播种量、墒情等,因地制宜
搞好小麦播种。
1选好品种是前提南阳市各区域气候、土壤、水利等田间生产条件都有很大差异,在选择品种时,
【总页数】1页(P13)
【作者】向臻;宋江春;全洪雷;汪世静
【作者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0;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南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棉花一播全苗技术要点
2.棉花一播全苗的技术要点
3.花生一播全苗技术要点
4.
棉花一播全苗技术要点5.棉花一播全苗的技术要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播种后出苗不全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生缺苗, 应及时补齐。主要方法:一是补种。选择与缺苗地 块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 用2.5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或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 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播种,以利于出苗和生长。 二是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 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 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 后及时浇水和松土,移栽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 以利于小麦缓苗和越冬。
三、耕作整地
长期用旋耕犁浅耕会使土壤严重板结,影响根系下扎和对土壤 养分的吸收,不利植株生长。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整地 是关键。一是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 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 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 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 耕不耕翻的田块,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 响根系下扎、降水及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 除犁底层。二是少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 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 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 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 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年~3年深 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选用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加大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按照“稳定面积、改善品质、 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基本思路,合理区域布局,优化品种 利用结构,高产优质并重。今年小麦品种利用要做到:主导品 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扩大种植综合表现好的高产、优质新 品种,积极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展示。半冬性品种以百农 207、西农979、郑麦7698、周麦27、中麦895为主,搭配 种植矮抗58、衡观35、丰德存麦1号、平安8号、泛麦803、 百农418、丰德存麦5号、百农4199、周麦36、洛麦29、徐 麦33、许科718、中育9302、郑麦379、周麦30等;弱春性 品种以郑麦101、怀川916、西农9718、众麦2号为主,搭配 种植兰考198、漯麦18、周麦23、偃高21等,示范种植我市 新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驻麦305和驻麦328,这两个新品种均 为综合抗病性好的高产稳产性品种。尤其是驻麦305为较抗赤 霉病品种,在我市有很大的推广前途。
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 整地面、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 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 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会发生播 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 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还会导致土壤表层失墒快而影响根系 和麦苗生长。四是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 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 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 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 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提高麦苗 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驻马市农业科学院 王树杰 副研究员
今年入秋以来,雨水偏多,导致部分地块出现 洼涝,严重影响了耕作,也推迟了小麦的播种期。 针对我市目前的天气情况,为了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严格把好播种质量关,方能确保一播全苗。做好小 麦播种前的品种利用、耕作整地、平衡施肥、适期 播种、适量播种及播种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对于培育小麦全苗和壮苗、提高抗逆性、确保高产 稳产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小麦播种是小麦高产稳产 的基础,小麦播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六、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根病。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没有用种衣剂 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一是根病发生较 重的地块,可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 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 量的0.15%拌种。二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 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 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 是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 虫剂)混合拌种。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 响,播种量应适当增加10%~15%。
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量播种
许多冬小麦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多问题,造成群体偏 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 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确定合理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 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 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的条件下, 一般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 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13 万~15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5万~18万基 本苗;中低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每亩18万~20万基本苗; 半冬性品种基本苗一般控制在13万~16万;弱春性品种基本苗 一般控制在15万~20万。播种期推迟要适当增加基本苗,以确 保冬前越冬群体。
四、适期播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 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 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 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计算和试 验,适宜播种期半冬性品种应在10月10日~20日, 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应在10月15日~25日。应注意 适当减少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当播种期推迟时,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当播种期推迟一周以上时,应 考虑更换品种,由典型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改为半冬 性较早熟品种或弱春性品种、春性品种。
二、多形式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养分分解减少流失; 亩施尿素5kg~6kg作底肥,以满足秸秆腐烂所需, 防止麦田脱肥变弱;科学施用化肥,氮、磷、钾平 衡施用是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保障,在施足有机肥 的基础上,一般高产麦田氮肥底施与追施相结合, 追施比例为5:5和4:6,中产麦田为6:4,磷、 钾、锌肥全部底施。高产麦田亩施三元复合肥(总 含量45%或48%)50kg~55kg、尿素8kg~ 10kg、硫酸锌1kg~1.5kg。中低产麦田亩施三元 复合肥(总含量45%或48%)45kg~50kg、尿 素6kg~8kg、硫酸锌1kg,播前灌足底墒水,利 于小麦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