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四、五章知识点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两个箭头——沉积岩或变质岩; 三个箭头——岩浆。
变质岩
二、褶皱小结
地质
判断方法
构造 岩层方向 岩层新老关系
构造地貌
岩层一般 中间岩层较老 内力挤压作用:
背斜
向上拱起
两翼岩层较新
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正地形)
岩层一般 中间岩层较新 外力侵蚀作用:
向斜 向下弯曲
中期:下蚀减弱, 侧侧蚀蚀 加强,河谷 出现 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侧蚀为主,河谷
横剖面呈 “槽U型”。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在 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 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一般在河流 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
山区
平原
自然 高原地区地势
差
条件 高,气候寒冷
较好
河流 深切河谷两岸狭 洪(冲)积扇 地貌 窄的河漫滩平原 和河漫滩平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外力作用
冰川—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湖
搬运 风力—沙丘、黄土高原
流水—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溶洞地貌(石
堆积 钟乳、石笋、石柱)
海水—沙滩
冰川—冰碛
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地球表面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内力作用如同捣蛋的孩子,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而外力作用如同耐心的工匠,一点点地打磨着地表, 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冲积平原
河流 河谷地势低
地势平坦,
地貌 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
条件 土壤肥沃,
地下或地表
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丰富
聚落 呈狭长带状分 明显条带状,或
分布 布在河谷两岸 蜿蜒分布山前,
河漫滩平原上 沿河流两岸发展
土壤肥沃, 水源丰富, 河网密布, 航运发达。
沿河或沿海岸 发展,呈带状 、团状
归纳总结 :
自 然
温带 大陆 性气
地中海 候
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
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 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中纬度 地区
温带落 叶阔叶 温
林带 带 温 带
草荒 漠 亚热带常 原 带 绿硬叶林 带
带
温带落 叶阔叶
林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热带季 23°26N 热带荒漠带
低纬度
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区
1.找水——向斜(常有自流井)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二、断层与地貌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水平断裂带
地质构造 地垒
地堑
断裂面
构造 地貌
山岭 或高地
谷地
裂谷
或低地 或河流
实 例
庐山、 泰山、 华山
渭 汾河河平谷地原、东非大裂谷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 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线路 线路的分布 延伸的方向
两翼岩层较老
背斜成谷,向斜 成山(逆地形)
最初受内力作用: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外力长期侵蚀后: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久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物质紧密不易被侵蚀,久成山地。
三、褶皱的应用:
1.找石油、天然气——背斜(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 2.建隧道—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3.修建采石场——背斜(顶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表 以公路为主,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 迂回前进,
现 铁路为辅
地和河谷地带 呈“之”形
原
修建公路的成本 这里地势相对和缓,地势起伏大
和
盆地施工难度较小、避开陡坡,
因 难度均低于铁路 建设和运营成本低 沿等高线建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和工程难度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下蚀和 溯源侵蚀 为主,河谷横剖面
呈 “V字” 型。
湿度大,降水多。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 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丰富完整; ④通常,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比阴坡分布的海拔高; ⑤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
雪线位置的高低主要与降水和温度有关
• 纬度(纬度低,雪线高;纬度高,雪线低) • 坡向(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 季节:季节分明地区冬季雪线低,夏季雪线高。 • 降水(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 海陆位置:雪线海拔在沿海比内陆低,因为沿海
“他们”同时进行着,一个拱坏,一个修复,目前 的地表就是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喷出岩——玄武岩 •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层明显)
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
• 变质岩——大理石、板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岩
堆积 重熔 冷却
搬运
再生 凝结
侵蚀 风化
岩浆
沉积岩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0°
热带雨林带
地带性分异规律
类 型
分布 规律
纬度地带性 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经度地带性 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垂直地带性
垂直更替 环状延伸
图 示
形成 热量,水分亦 水分,温度也
基础 有影响
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 明显 高纬和低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纬度
地形海拔 水热差异
中低纬高山地区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
理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环 境
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的 整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
体
性
受外界干扰“牵一发而动全身”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西岸 中部 东岸
冰原带
高纬度 地区
66°34N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海 洋性气 候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挤压——褶皱山系 断裂——裂谷或海洋
地壳运动
地
垂直运动
质
风化
作
风力—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用
侵蚀
流水—瀑布、V型谷、溶洞、地表喀斯特地貌 海水—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