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76da1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8.png)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探索、观察思考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难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而学生易误认为需要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突破策略: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设问烈日当空,久旱无雨,为了解决旱情,在过去人们摆起香案,祈祷龙王爷恩惠,然而滴雨未下;而现在,派出几架飞机在高空投撤了一些固态物质,顷刻间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问:“这种固态物质是什么呢?它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雨形成?”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破除迷信思想。
2、导入新课,猜想a.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b.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c.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
(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3、设计实验①出示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
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器材。
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0b258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3.png)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和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二章:升华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升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升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升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三章:凝华的概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让学生理解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介绍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凝华的过程和原理。
举例说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凝华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凝华的存在。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凝华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观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解释实验结果和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46850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a.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学生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1)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两个物理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雪景图片和冰冻的衣物晾干的图片,提问学生:“雪是如何形成的?冰冻的衣物为什么会晾干?”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新课讲授(1)升华的概念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在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些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樟脑丸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樟脑丸去哪里了?”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樟脑丸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教师由此引出升华的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的概念教师继续演示实验:在一个烧瓶中放入一些碘,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烧瓶,观察到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充满烧瓶。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1983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e.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关于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关于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e406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关于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现象。
案例分析法: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升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升华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升华的定义。
升华的现象。
升华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的定义和现象。
实验演示法:演示升华的例子。
第三章:凝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凝华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凝华的定义。
凝华的现象。
凝华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凝华的定义和现象。
实验演示法:演示凝华的例子。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原理。
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现象。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原理。
实验演示法:演示升华和凝华的相互转化现象。
第五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原理。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实例和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设计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实验。
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升华和凝华的原理。
6.3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操作法: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第七章: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科学《升华与凝华》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f72c5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b.png)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2.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动画、图示等方式,形象地展示升华与凝华过程中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状态,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实质。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讨论等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总之,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7.课后作业,延伸学习:布置有关升华与凝华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升华与凝华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物质量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关升华与凝华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dfd62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a.png)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03963a5fbfc77da369b1ee.png)
第一篇: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邹余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学的四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并达到课标的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的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提出概念,总结规律,并用它来解决问题。
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观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结合学情、课程内容和《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别为: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31c79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6.png)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 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10a54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9.png)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导入新课:师播放吉林雾凇视频导入二、新课教学(一).分组探究请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教材64页中的“想想做做”,并试一试.1、将碘升华和凝华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到什么现象?2、放入冷水中,在管内壁看到了什么现象?3、有无液态碘出现?4、通过实验你能说一下实验中的物态变化吗?(二).探究成果1、物质从固态_____变成气态叫______。
2、物质从气态_____变成固态叫______。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36dae1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升华与凝华的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4. 科学交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知识,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在三种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如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过程时,学生可能会对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感到困惑,特别是对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此外,学生在计算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质量、温度等参数时,可能会遇到计算方法和技巧上的困难。此外,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操作不当、观察不仔细等问题。
5. 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指导,帮助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和合作学习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升华与凝华的知识。通过讲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对升华与凝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设计丰富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技能。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3bc79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0.png)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37e7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c.png)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丰富物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强调升华和凝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完成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后的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理解升华和凝华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与家长共同探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进亲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分析到位。
3.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分工明确,合作紧密,成果共享。
4.拓展阅读和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以致用。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a43f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3.png)
-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如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如水蒸气在冷镜面上形成水珠。
-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 升华和凝华的日常实例:
- 冰箱内的霜:水蒸气在冷冻室内凝华形成的。
- 冰棒的融化:冰(固态)变为水(液态)的过程。
- 干冰在常温下逐渐减少: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
A. 冰箱内的霜
B. 冰棒的融化
C. 湿衣服晾干
D. 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变成气体
答案:D
解析:干冰在常温下直接变成气体,是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符合升华的定义。冰箱内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棒的融化是冰变为水的熔化过程,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 能量转化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升华时为何需要吸热,凝华时为何会放热。
-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观察到升华和凝华的细微变化,以及如何将这些观察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 生活中的实例识别:学生可能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升华和凝华现象,难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举例解释:
针对能量转化的理解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分子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变化,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例如,升华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被克服,需要吸收外界热量,使得分子动能增加,从而变为气态;凝华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分子动能减少,释放热量给外界,变为固态。
-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 通过拓展学习,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和个人成长。
知识点梳理
1. 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7节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993b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2.png)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的基本概念,掌握其过程特点及物质状态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升华与凝华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为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过程及物质状态变化。
难点在于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及微观解释,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
为突破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升华与凝华的实质。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教学器材(如干冰、加热器等),以及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教师需熟悉实验操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升华与凝华现象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课后探究和讨论。
此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以便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升华与凝华概念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本次教学采用趣味实验导入法。
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升华实验——干冰的升华,通过让学生观察干冰从固态到气态的转变过程,激发学生对升华现象的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如冰的融化、雪的消融等,为后续的凝华概念打下基础。
(二)知识讲解1. 升华概念讲解在讲解升华概念时,教师首先明确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来详细解释升华的特性和条件,如升华过程需要吸热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物品的升华现象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樟脑丸的消失等。
2. 凝华概念讲解在讲解凝华概念时,教师同样先给出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通过对比升华过程,让学生理解凝华的相反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b261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3.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图片,如霜、雪、雾凇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a.这些美丽的自然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b.这些现象与物理学中的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了解和看法,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生活中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如霜、雪、雾凇等自然现象。
3.能够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2.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a.准备一个密封的容器,放入干冰,观察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
b.在寒冷的空气中,将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观察其形态变化(凝华)。
3.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强调能量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能量变化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他们对物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相对较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现象,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前知识,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深入探究升华和凝华的原理和应用。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a9af3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9.png)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b3283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f.png)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观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2)师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过程,理解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活动、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
和应用。
难点及关键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总结归纳
学法加强实验指导、教师启发点拨,着重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
教具或课件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锥形瓶、瓶塞、枯树枝、樟脑丸、
火柴、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设计个案补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我们知道物质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或固态,那么物质能
够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下面我们通过活动
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人工造“雪”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
粒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
移去
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
进行
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
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
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像雪(人造雪)。
【小结归纳】(板书)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化。
(3)物质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②卫生球变小;③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凝华现象:①冰棒表面的“白粉”;②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③用久了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多媒体展示】“生活、物理、社会”:用干冰起先人工降雨的过程。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人工降雨”的短文。
【议一议】
(1)“人工降雨”的第一种方法中涉及哪些原理和物理现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种方法是什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3)“人工降雨”的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又涉及哪些学过的知识 (4)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们帮助人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类型一: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例1]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 凝华 现象;卫生球放在衣橱中,过几个月后,变小或消失,这又是 凝华 现象。
[变式1]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 凝华 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 内
[变式2]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 .洒地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B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
C .江面上形成大雾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例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为获得低温,所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它很容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凝华现象,因为产华过程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
[变式1]在火箭飞行时,外壳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舱内温度过高,在外层涂有一层特殊材料,这层特殊材料厂的作用是 (D )
A .材料良好的隔热层使招数传不进舱内
B .材料升华放热吏热量散失 a b
冰冻的衣服也卫生球逐渐变用久了的灯丝用久了的灯泡
寒冬窗玻璃内表冰棒表面的“白 二氧化碳气体 升华 热 空气中的 水蒸气
凝华 液化 冰晶 小水珠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