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af451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a.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典故的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这些典故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榜样,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一、“舍身救人”——岳飞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一生可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佳演绎。
在岳飞的一生中,他不仅表现出了忠诚、正直的品德,更是在“舍身救人”的典故中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操。
这个典故讲述了岳飞潜心考虑如何解救被俘的宋国都统章惇。
虽然岳飞知道如果被发现行动,可能会失去性命,但他仍坚定地选择了冒险。
最终,他成功地将章惇救回,并且自称“国士无双”,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国家统一的忠诚。
这个典故让人们深刻明白,在危难时刻,舍身救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之一。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官员,他在百忙之中对权贵妥协、贪污受贿的态度深感不满。
据说有一次,有人以五斗米为诱饵试图收买白居易,让他放弃讲真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白居易坚守原则,断然拒绝了贿赂,用“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句言辞激烈的表达彰显了他的高尚品德。
这个典故让人们明白,坚守正义原则、不以权贵压倒真理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象征。
白居易的拒绝不仅显示了他对真理的崇高追求,也向后人传递了对贿赂和腐败现象的警示,引领了后人勇于坚持正义的精神。
三、“卧薪尝胆”——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大贤人,他以智慧和勇敢闻名于世。
相传,范蠡为了报国雪恨,甘愿卧薪尝胆,坚持磨砥自己的意志,最终在吴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个典故表达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对奉献和努力的崇尚。
范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吃苦,默默耕耘,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的这种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倍受推崇,鼓舞着人们保持坚持努力的品质,为实现个人目标和国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四、“忠诚义气”——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典故的形式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诚义气。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00f5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741c6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5.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战力,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唐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
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
“车胤囊萤”也成为了勤奋学习的典故。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beb6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0.png)
传承中华美德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从小就
懂得谦让和孝顺。
有一次,孔融的母亲买了一些梨子回来,
让孔融先挑。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然后把剩下的梨子
留给哥哥们。
母亲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答说:“我年
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大的梨子留给哥哥们吃。
”
2. 《卧冰求鲤》: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懂
得孝顺。
他的继母不慈爱,经常虐待他。
但是王祥并没有因
此而怨恨她,反而经常照顾她。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
吃鲤鱼。
但是当时是冬天,河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无法
捕鱼。
为了满足继母的心愿,王祥决定脱光衣服躺在冰上,
希望能用体温融化冰层捕鱼。
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地,最终得
到了两条鲤鱼。
3. 《黄香温席》:黄香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他小时候就
非常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为父亲扇风,让父亲凉快舒适;冬天时,他会提前为父亲暖被窝,让
父亲睡得温暖舒适。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美德的典范,它们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孝顺、忠诚、勤奋等美德,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
值观和文化精髓。
通过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056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0.png)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570b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
感谢大家观看
3
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1. 《勤俭致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节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强的年轻人 小强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他每天勤工俭学,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积攒起来 毕业后,小强利用自己的积蓄创立了一个小型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和聪明的经营,最终取 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一位富有的企业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节省开支,才能 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2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1. 《卖身救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贫穷的家庭。主人公小 红的母亲生病了,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买 药。小红非常着急,为了救母,她决定卖掉 自己的身体去换药钱。然而,小红的诚实打 动了现场的买主,他们都被小红的行为所感 动,纷纷帮助小红购买药物。最终,小红成 功筹到了母亲的治疗费用,并且母亲也康复 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 持诚实守信,总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孝顺俭
4
友善待人
1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1. 《孝感天地》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小孩,他非常懂事,对父母特别孝顺 一天,小明的父母突发重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然而,小明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只有一点积蓄,远远不够支付手术费用 小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卖掉了自己珍藏的漫画书和玩具,借来的钱都用来给父母支付医 药费 小明的行为感动了众人,也感动了上天,他的父母奇迹般康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7ef0b4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f.png)
中国传统美德小故事【原创版】目录1.孝顺父母的故事2.尊敬师长的故事3.忠诚友爱的故事4.助人为乐的故事5.诚实守信的故事正文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累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以下是五个关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一、孝顺父母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父母一直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孟宗的孩子,母亲早逝,他非常孝顺父亲。
一次,他的父亲生病了,想吃一种名叫“生姜”的食物。
然而,当时正值寒冬,孟宗跑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有找到生姜。
最后,他跪在地上,用膝盖挖出了一小块生姜,拿回家给父亲煮汤喝。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孝顺父母的典范。
二、尊敬师长的故事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杨时的学子,他的老师程颐非常有名。
一次,程颐生病了,杨时非常关心,每天都去探望老师。
有一天,下着大雪,杨时看到老师已经睡熟,不忍心打扰,便在门外跪着等待。
等到老师醒来,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三尺厚。
这个故事传颂了尊师重教的美德,教育我们要尊敬师长。
三、忠诚友爱的故事忠诚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羊角哀的将军,他与好友左慈结拜为兄弟。
一次,左慈被奸臣陷害,被判死罪。
羊角哀义无反顾,决定冒险救出好友。
他利用自己的身份,设法潜入监狱,换装成左慈的模样,代替他受刑。
这个故事传颂了忠诚友爱的美德,让我们明白朋友之间要互相扶持。
四、助人为乐的故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范进的读书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
一次,他得知一位穷苦人家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上学,便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他不仅免费教孩子读书,还提供吃住。
这个故事传颂了助人为乐的美德,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
五、诚实守信的故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代有位名叫季布的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努力去完成。
因此,人们都非常信任他,称他为“一诺千金”。
这个故事传颂了诚实守信的美德,让我们明白诚信的可贵。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46931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4.png)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让孟子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2. 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为了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被后人誉为“精忠报国”的楷模。
3. 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在冬天用自己的身体融化冰面,为继母捕鱼,表现了他的孝心和孝道。
4.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的匡衡为了学习知识,在墙上凿了一个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读书,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5. 苏武牧羊:西汉时期的苏武被匈奴扣押在北海边,他在那里放羊十九年,始终保持着对汉朝的忠诚和信仰。
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如孝
顺、忠诚、爱国、勤奋、诚实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822f6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6.png)
经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
一、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有一天,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让孔融分给兄弟姐妹。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然后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了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子;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子。
”
二、卧冰求鲤
王祥是西晋时期的名士,他从小就非常孝顺。
然而,他的继母却并不喜欢他,经常虐待他。
有一次,继母生病了,很想吃鲤鱼,但是当时市场上没有卖的。
王祥非常着急,于是就跑到池塘边,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面,然后亲手捉了一条鲤鱼回来。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三、曾子杀猪
曾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教育孩子要以诚信为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曾子妻子为了安抚孩子,就哄他说:“你要是乖乖的在家待着,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孩子听了这话就不哭了。
当妻子回来时,曾子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
妻子觉得曾子是在骗孩子,但曾子说:“我们是孩子的父母,应该以诚信教育孩子。
”
四、见贤思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品德修养。
孔子
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43aeee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4.png)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古代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 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3188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华美德的名人故事
![中华美德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86e54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7.png)
中华美德的名人故事
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名人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以下是一些中华美德的名人故事:
1. 刘备三顾茅庐: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不惜三次亲自拜访,表现出了他虚心求学、诚恳待人的美德。
2. 孟子舍生取义: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主张“舍生取义”,即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选择符合正义的行为,表现出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勇气。
3. 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为了抗击金兵,不惜舍生忘死,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勇气。
4. 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为了抵制鸦片贸易,在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表现出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义之心。
这些名人故事都体现了中华美德的价值观,如忠诚、孝顺、勇敢、正义等,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https://img.taocdn.com/s3/m/d6f3c9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e.png)
关于中华的故事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反映了许多美德和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孝道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让儿子孟子能够专心学习,三次搬家选择邻近好学的地方。
这个故事强调了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友谊故事:《岳飞与精忠报国》
岳飞与精忠交情深厚,精忠甘愿为岳飞献出生命。
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友谊、忠诚的价值观。
诚信故事:《钟馗嫁妹》
钟馗为了守护百姓,嫁妹之事虽有苦衷但毫不犹豫。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讲信修身、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忍让故事:《荆轲刺秦王》
荆轲为国家大义,忍辱负重,最终奋勇刺杀秦始皇。
这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忍让、舍小谋大的美德。
孟浩然修身养性:《过故人庄》
孟浩然通过修身养性,淡泊名利,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清高淡泊、宁静致远的美德。
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的具体体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这些美德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关于中华美德故事十篇
![关于中华美德故事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6a53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4.png)
关于中华美德故事十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特别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大事进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叙述。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华美德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中华美德故事1岳母刺字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岳母刺字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准备?""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非常满足,"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盼望。
她打算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久牢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假如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今,"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英勇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战胜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赞扬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闻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仰慕。
中华美德故事2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酬劳。
仆人感到很惊奇,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盼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仆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a2b0b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1.png)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5篇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51c70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5.png)
中华美德故事汇总5篇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勤劳、善良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文化传统。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熏陶,历史长河中的涤荡和科学思想的净化,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华美德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中华美德故事1赵州桥的传说赵州桥的神话流传很久很广,但对神化的赵州桥却知者不多。
它是以实物与抽象的神话结合使抽象的神话形象化,使只能听到的幻想变为能看到的似真的现实。
传说天上的神有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二十八星宿,九么星君,六丁六甲。
这一神话传说对赵州桥的建造构想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奠定了创造设计的思想基础,我们的先人,聪明的匠师,就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巧妙构思,充分利用前人的经验和神话传说,把它们融化进了桥的构造中去。
一是它把我国的在古代科学的天平地支作了桥的总体造型结构来设计,即太极分二仪,二仪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桥身为太极,两端为二仪。
四个小拱为四象。
二是又把传说中的众天神与桥的构件相结合,使科学的经验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
创造出了一个神化形象的赵州桥。
如,二十八道拱圈为二十八星宿,每道拱圈的七十二块拱石为七十二地煞.它们在桥下承托桥底。
龙根铁梁为九么星宿,六块勾石为六丁六甲,它们保护桥身。
一百零八块仰天石为一百单八将,镇守桥两边。
三十六根栏杆为三十六天罡,把守桥面。
各天神构件在太极、二议、四象、八卦结构的布局内,分兵把守,紧密协作,各尽其力。
这一巧妙的设计,借鉴、利用、结合神话传说,以虚带实,虚实结合,使这一神话的影响,在桥的设计构造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是我国匠师一大发明。
由于这一巧妙的结合,使神的形象渗透到桥的结构之中,又使桥的结构以神的形象来体现,桥成了众天神的化身--神化的赵州桥。
中华美德故事2【杨业为国捐躯】杨业是北宋时期的爱国将领,在抗辽斗争中屡建战功,被人们称为“杨无敌”。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d32c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10个中华美德故事1. 孝顺。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君要招贤士,他便告别母亲,前去应征。
国君问他,“你孝顺母亲吗?”孟子回答,“是的,我孝顺母亲,我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国君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官。
孟子孝顺母亲的美德感动了国君,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2. 诚实。
相传古代有一个诚实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张三没有私吞,而是将钱包交给了官府。
官府知道他的诚实守信后,奖励了他一大笔钱财。
张三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得到了官府和乡邻们的尊重和赞扬。
3. 勤劳。
古代有一个勤劳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他勤劳耕种,勤奋劳作。
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耕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田地收成颇丰。
由于他的勤劳,他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
4. 诚信。
古代有一个诚信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叫王五,他做生意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外地做生意,得知当地的居民因为干旱而缺水,于是他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大笔钱财给当地的居民。
他的诚信和善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和感激,也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好的口碑。
5. 忠诚。
古代有一个忠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六的武士,他对国家忠诚不二。
有一次,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李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仁爱。
古代有一个仁爱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赵七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他经常资助贫困的人,帮助孤儿寡母。
他的仁爱之心感动了许多人,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7. 谦虚。
古代有一个谦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刘八的学者,他谦虚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不骄不躁,不自满自足,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因为他的谦虚,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f8371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1.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2c8ab02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9.png)
传统美德故事大全20个传统美德故事(通用20篇)传统美德故事篇1谦虚礼貌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礼貌举止,也就是此刻所说的礼貌。
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
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
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就应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能够做我的老师啊!”传统美德故事篇2尊老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借米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你知道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关公秉烛诗曰:关公大义,二嫂同居,秉烛达旦,终夜观书。
汉末三国时期,有个名将,姓关,名羽,字云长,蜀汉的先主刘备在打天下的时候,和他像兄弟一样同床而睡。
可是关公在许多人的面前,总在先主的旁边整日地立着,跟着先主去周旋一切,无论什么艰难危险,都毫不退避。
有一回曹操带了军队,一直向东方进兵,攻破了下邳的城池,关公被俘后,曹操差张辽去劝降。
关公就与张辽约定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曹;像原来一样照顾刘备家人;如果有刘备的消息,关羽就要回到刘备身边。
这个时候,先主的妻子甘夫人和糜夫人都被曹操捉住了,曹操就让关公和二位夫人在一个房间里同住。
关羽点燃了蜡烛,秉烛立于门外,整夜在读书,直到天明。
曹操见此,更加敬服。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把名将关羽奉为“武圣人”,至今人们还在供奉他。
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云敞葬师诗曰:云敞之师,人皆背之,自劾①弟子,竟收其尸。
西汉的云敞,字幼儒,平陵(今陕西兴平)人,他师从一代名儒吴章学习儒学,对老师非常地尊敬。
吴章是《尚书经》的博士,追随他求学的学生达一千多人之多。
西汉末年王莽专政,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他横征暴敛,刑罚严苛,给百姓摊派了繁重的赋税和徭役。
他毒死汉平帝,篡夺帝位,并滥加封赏,又不断挑起对匈奴、东北和西南各族的战争。
人们对他的不满情绪日渐高涨。
王莽篡政,逼令汉朝皇帝的母亲以及皇后外家留住中山,不得到京师来面见皇上。
王莽的长子王宇深表不平。
想到孔子所说的“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王宇决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他去向他的老师吴章求教,商讨如何能够遏止王莽的种种恶行。
吴章认为,王莽此时怙恶不悛,一意孤行,而且又大权在握,他是无法听得进任何人的规劝的。
他做事狠戾凶残,不循从道德良心做事,而且又喜欢装神弄鬼,对鬼神灵异的那些神神怪怪的说法深信不疑。
所以不如就顺水推舟,搞一些鬼怪的神异事件来吓唬吓唬他。
再套用那些歪理邪说,证明他已经众叛亲离,天怒人怨,连上天都将要降下大祸于他,从而逼他退位,永绝后患。
王宇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就派吕宽提着一桶血,在半夜三更四下无人的时候,把红惨惨的血水泼洒在王莽的大门上。
仿佛是鬼神留下的诰谕,希望他迷途知返,不要再为非作歹、滥杀无辜。
然而吕宽的行为,却被守夜的门卫查知,事情很快就败露了。
丧尽天良的王莽,不但亲手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而且对怀有身孕的儿媳,也痛下了
毒手。
不但如此,王莽还诛杀了皇后的娘家卫氏家族的族人,并借机铲除异己。
在这次事变中,被无辜害死的人达一百多人。
身为儒林领袖,吴章为了心中的道德节义,用生命的代价,写下了最为重要的一笔,他威而不屈坦然就义,最终被王莽下令施以酷刑。
残忍至极的王莽派人将他的肢体一节一节地割下,腰斩于东市门外。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读书人敢为天下先的志节,正是吴章对奉持一生的儒家之道,所作出的壮美绝伦的注解。
吴章是一代大儒,追随他的弟子达一千余人之多。
王莽认为他们全都是吴章同党,要全都禁锢关押起来,其中更不允许有任何人留在朝廷中做官。
谁都清楚王莽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能痛下毒手的人,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横祸,也为了继续保住仕途上的光明前程,吴章的学生们开始在朝野中,公然宣称自己不是吴章的学生,而早已师从其他某某人,早就不在吴章门下了。
当时云敞官居大司徒掾②,老师的惨死使他悲伤欲绝。
每每想起老师深切的爱护和不倦的教导,那父子般至亲至爱的天伦之情,和老师那道义浩然的一言一行,不住地在他的脑海中盘旋荡漾。
老师终其一生守仁守义直到生命尽头,他笃行不怠的言传身教,永远地留在了学生的心中,纵使历经岁月流逝也永远都不会消失。
云敞决心挺身而出,为最为敬爱的老师,谨守作弟子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情义。
当时正值局势动荡之时,云敞一路哭号跪拜着来到老师体无完肤的尸首前,肝肠欲碎。
他大呼着自己就是吴章的学生,他悲切的哭声
蕴含着对老师至深的追念,他将老师的尸首一块一块小心翼翼地包好,护在自己的怀中,泣不成声举不成步地哭号着回去。
他不畏惧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是吴章的学生,他不畏惧自此而后他就是冲在最前方的“恶党与罪魁”,他只知道老师坚守仁义直到最后,而他自己终生实践的正是老师最深切的教诲。
云敞公然按照师礼把老师的尸首敛棺而葬,他悲切的哀号之声倾动了朝野,使整个京师的人都为之瞩目。
车骑王舜被他的义行深深感动了,他赞美云敞就如同栾布一样地有情有义,并推荐他为中郎谏大夫。
云敞屡屡以生病为由,避隐在家终老余生。
千百年来,云敞成为了学生承事老师,忠义绝伦的典型模范。
曾经有一首古老的歌谣这样地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正是说,政治清明的时候,读书人可以振缨而仕,到了乱世之世,则可以抗足而去。
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读书人坚勇的志节,往往正是在力敌万夫的危难关头,表现得尤为壮烈,云敞坚韧不屈,把为人应有的道义尽到了极处。
【注释】①劾:hé,揭发罪状。
②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中华著名的美德故事:刘宠钱清诗曰:刘宠别任,仅受一钱,出境之后,投于深渊。
东汉时,刘宠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任太守,他把地方所有烦琐苛刻的事都废除了,把地方非法的事都禁止了,郡里的人都被他感化了。
等到朝廷把他调进京城里去的时候,有五六个老年人手里拿了一百个大钱送给他,并且说:“自从你到我们这里来做官以后,境里都没有盗贼了,连狗在夜里都不叫了;人民也不为官事连累了,所以百姓们看不到县里的差人了。
现在你丢下我们竟要去了,我们特地来敬送你。
”刘宠就在他们手里拣了一个最大的钱拿了,总算接受了他们的人情。
出境的时候,就把这个钱丢在河里,后人因此把这条河叫“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