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镜面对称
3.5.3 镜面对称-人教课标版

3.5.3 镜面对称-人教课标版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
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昨天,淘气到蓝猫家做客,在蓝猫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淘气到蓝猫家做客,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淘气,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淘气呢?谁是真正的淘气呢?你们能帮淘气解开这个谜吗?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都兴趣盎然地猜着,有个别学生还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那是一面镜子。
”评析: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
(老师扮演蓝猫,请两个学生当蓝猫在镜子中的像。
)蓝猫对着两生做一些动作,两个同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生1和蓝猫的动作一样,生2和蓝猫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呢?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仍不统一。
评析: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游戏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的矛盾冲突,进而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索的欲望。
2、走出课堂,亲自体验镜面对称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出结论?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的方法,但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舞蹈室有一面很大的镜子,你带我们亲自照镜子,看谁说得对,好吗?”孩子们一致赞同这个方法。
教师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他们亲自观察、体会。
镜面对称

2、我们再来看一看镜子里可爱的小朋友(出示图)
(1)小朋友,这也是镜
面对称的例子,你能来解释一下它是怎样对称的吗?
(2)比较一下,镜子里
的小孩和镜子外的大小一样吗?方向一样吗?
(3)谁能具体说说他的方向是怎样相反的?
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对呀,镜面对称的现象就是镜子里所照出的事物大小形状都相同,但左右方向却是相反的。(板书:方向相反)
难点:体会镜面对称的相对性。
教具
镜子、对称图片等
分
课
时
教
学
目标Leabharlann 分课时教
学
目
标
教学内容及师生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玩一玩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
2、照一照,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是怎么回事?
4、除了镜子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
二、看一看
1、出示教科书69页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四.照一照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用镜子照一照自
己的脸。点点自己的左眼,看一看它的方向怎样?朝镜子里的你笑一笑,再做几个鬼脸,你发现了什么?
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猜猜看,另半边图象是什么?沿着右边的对称轴用镜子去照一照,瞧瞧与镜子里的图形合起来变成了什么?
小组活动
3、大家都来照镜子
(1)请学生在镜子
课题
镜面对称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感受镜面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镜面对称

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
舟山市普陀区虾峙中心小学
余斐勤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你们知道 猴子为什么捞 不到月亮吗相反。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看镜子写数字。
7 2
4
6
5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看镜子写时间。
9:00
6:00
11:00
4:30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镜面对称课件

7 2
4
6
5
看镜子写时间。 看镜子写时间。
9:00
6:00
11:00
4:30
三.
下面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A
B C
镜 面 对 称 总 结
1、物与镜面垂直时的镜面对称
解决方法依据:物与原物体上下位置 互换,左右位置不变。 巧思妙解:将纸从下向上翻转从反面 看到的便是答案。 2、物与镜面水平时的镜面对称
A、15 B、21 C、12 D、51
3、仔细观察下列图案,并按规律在横线上画出合适的图形. -------------------
再 见
解决方法依据:物体与原物体上下 位置不变,左右位置互换。 巧思妙解:从左向右翻转,从反面 看到的便是答案
强化练习
1、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实际时间最接近8时的是下图 中的( ) A、 B、 C、 D、
2、小明上场前,从旁边墙上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球衣上的图案为 “21”,则他是( )号球员.
青岛办版
八年级上册
开发区东城中学
周中后
你见过这些现象吗?
你们知道 猴子为什么捞 不到月亮吗? 不到月亮吗?
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像与物体左、右方向相反。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
√
√
看镜子写数字。 看镜子写数字。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掌握镜面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2. 镜面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镜子、图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面小镜子、练习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形象,引导学生发现镜子中的自己与实际生活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引出镜面对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用镜子进行实际操作,找出对称轴、对称点,并尝试画出对称图形。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镜面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穿衣搭配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镜面对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运用镜面对称原理设计有趣的图案或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镜子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镜面对称的应用。
4. 运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镜面对称概念的理解。
2. 通过实例讲解镜面对称的性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镜面对称应用案例。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镜面对称》教学为例谈体验式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年级 的学生 , 尽 管 有 过玩 玩 具 印章 的 经验 , 但 是 让他 们 自己制 作 印章 , 应 该 是 第一 次 。在这个 活 动 中 , 学生通 过一 定 的体 验 思考 以后 ,形成 了 比较 合 理 的新 概 念 的
照 镜 子 的 体验 活 动 , 既有 趣 味 性 , 又能 指 引 学 生 有针 对 性 地做 动作 ,体 验 到 了数 学 知 识 与 生 活 的联 系 。通 过有 目的地 分 组 照 大 镜子 , 把 生 活经 验带 到了 数学 课 堂 上来 了 , 亲 身 体验 了 自己与 镜 子 中 的像 的联 系 与 区 别, 知道 自己做 动 作 时与 镜 子 中 的像 是 “ 指 向一 致 ” 的, 也就是“ 上下 一 样 , 前后一样 , 左 右相 反 ” 的特 点 。
教 材通 过 两个 生 活 中常 见 的现 象让 学
生认 识 镜面 对 称 ,其 中 湖 面 的倒 影是 相对 水 平 平 面 的对 称 ,而 照 镜子 是 相 对 竖直 平 面 的对 称 , 学 生通 过 观察 这 两 幅 图 , 可 以很 直 观地 理 解 镜 面 对称 的两 边 图形 的 关 系 。 “ 做一做” 设 计 了 一个 活 动 , 让 学 生 亲 自照 下 镜 子 ,通 过镜 子 内外 的 入的 前 后 位 置 和左 右 位 置 的关 系进 一 步 感受 镜 面 对 称 的 性 质 。在解 读 教 材 和 了解 学 生 的起 点 的基 础上 , 设计 了几个体 验 式活 动 。
一
含 义 ,并运 用 这些 理 论 解 决 问题 。体 验 刻 章, 是 一 个有 趣好 玩 的 活动 , 在 活 动 中体 验 镜 面对 称 的性 质 ,在 实践 中感 受数 学 与 生 活 的联 系 。 1 、 选 材恰 当 , 促进 学生有 效体 验 。 体 验 活动 中选 择 的 学 习材 料 ,必须 是 学 生 身边 熟悉 的事 物 ,必须 是 学 生 在其 他 情 境 中 已经获 得 的相 关 经 验 ,以这种 已有 经 验 为 支 撑 的 数 学 感 觉 才 能 触及 其 心 智 , 引 起其 共 鸣。 2 、 形式 多样 , 帮助 学生 理解 数学 方法 。 最有 效 的学 习是 学 生对 学 习过 程 的体 验 ,它能 给学 生 自主构 建 知 识和 情 感体 验 的空 间 , 激发 学生 的思 维 。生 活 中任何 有刺 激 性 的体 验 如 游乐 冈里 的大 型刺 激 项 目所 带 来 的惊 心 动 魄 的体 验 都 是 终 生 难 忘 的 。 同理 , 体 验式 学 习 也为 学生 带 来新 的感 觉 、 新 的 刺激 , 从 而加 深记 忆 和理解 。 在 教 学六 年级 的《 鸡 兔 同笼 》 时, 为 了 让学生理解 “ 假设法” , 教 师安 排 了让 学 生 先 独 立 思考 , 大 胆 进行 猜测 , 然 后 通 过 画 图 自己来 解决 问题 。为 了更清 楚地 表达 , 教师 利用 多媒 体 课件 又 一次 展 示 了 各种 假设 的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2. 镜面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镜面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镜面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镜面对称现象。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具有镜面对称特点的图片或物品,如镜子、剪刀、折纸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展示镜面对称的原理及应用。
3. 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镜面对称的判定与性质1. 判定一个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性。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如坐标变换、线段长度不变等。
七、镜面对称在几何中的应用1. 利用镜面对称解决几何问题,如求对称轴上的点到点的距离。
2. 探讨镜面对称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八、镜面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镜面对称现象,如建筑、艺术作品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镜面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与探究1. 研究镜面对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发现镜面对称的新用途。
十、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镜面对称的判定与性质1. 判定一个图形是否具有镜面对称性:如果一个图形可以通过某条直线(对称轴)旋转180度后与原图形完全重合,则该图形具有镜面对称性。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a) 对称轴:镜面对称的轴线,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关于对称轴完全一致。
镜面对称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镜面对称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镜面对称开封市中山路第一小学张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 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4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è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
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
】è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 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Q用课件出示图片1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对称的。
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Q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
我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生:(劲头十足)愿意。
l 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给他看,好吗?l 同桌合作学习。
镜面对称 教案(通用8篇)

镜面对称教案(通用8篇)镜面对称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上册《观看物体》第三课时《镜面对称》教材第69页。
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了解镜面对称及其应用,观赏镜面对称图形;思索并探究镜面对称下图形的变化。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观看和想象力量。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照镜子、玩嬉戏等实践活动,知道镜面对称的特点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四、教具预备:镜子、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观看“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二)、新知探究1、照镜子体验。
老师背对着大家,我却知道哪个小伴侣在对着镜子做鬼脸!为什么?2、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镜子,做上下活动头部”。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难点!)(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转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3、巩固练习嬉戏“照镜子”。
老师做镜外人动作,同学做镜中人动作。
4、拓展练习(1)、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3)、镜子中的数字。
(4)、图片观赏。
观看一下,图片中真实的景物和他在水中的倒影有什么关系?小结:外形、大小相同;景物中上下位置不同的两个点再倒影中的位置恰好相反。
(三)、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有什么收货?(四)、布置作业:写数学日记《镜子里的学问》镜面对称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熟悉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实践的力量。
3、进一步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熟悉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

镜面对称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镜面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如镜子、水面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展示,引起学生对镜面对称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镜面对称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日常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第二章:对称轴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2.2 教学内容介绍对称轴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绘制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找到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第三章:对称图形的绘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对称图形。
让学生能够应用对称轴的概念绘制出正确的对称图形。
3.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对称轴绘制对称图形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出各种对称图形。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特征。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出对称图形。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图形绘制方法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出各种对称图形。
第四章:对称图形的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性质。
让学生能够应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4.2 教学内容介绍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的性质、对称图形的面积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验证对称图形的性质。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形和模型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对称图形的性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程度。
学生能够应用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五章:应用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镜面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镜面对称 文档

镜面对称与练习教学内容:课本22页的第5题“数学故事”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3、能用对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
难点: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面大镜子及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
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对会跳舞的山鸡。
不久,其中一只山鸡死去了,失去伙伴的另一只山鸡再也没有跳过舞。
于是,曹操向众人许诺:谁能让山鸡跳起舞就重重有赏。
文武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都失败了,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名叫苍舒的小男孩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让大臣拿来一个东西放在山鸡的面前。
山鸡看了,真的跳起了舞。
师:同学们,请你们猜猜看。
苍舒拿来的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山鸡一看到它就高兴的跳起了舞? (镜子)师: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它吗?生:不是,镜子里的是它的影子,那不是真实的它。
师:哦,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山鸡,而是它的“像”。
那镜子里的像与我们真实的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设计意图:以带有问题的趣味故事引入,让学生听故事中引发对对称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指生读)3、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观察22页的数学故事情境图,思考: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老虎、狐狸和水中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4、学生认真看图,思考,自己尝试编故事。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认识镜面对称》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3、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中,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能够初步进行公正合理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及其性质。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一面大镜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面镜子,最好是长方形镜面。
四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大家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对称现象,老师希望大家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1、观察活动一:(1)出示幻灯片:桥梁及其倒影。
(2)观察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生:桥与影子连在一起,景色很美。
生:桥与影子完全一样。
生:桥和影子是对称的。
(3)刚才大家说的都不错,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对称现象,是桥相对于水平面和影子相互对称的一种现象。
2、观察活动二:(1)出示幻灯片:小朋友及其镜面(2)再来观察这幅图,比比看谁发现的多。
生:镜面里外两个小朋友动作都一样。
生:镜子里外的东西都是对称的。
......(3)小结:在生活中大家都照过镜子,都有这种体验,这也是一种对称现象,是我们和镜中影象相对于竖直镜面的一种对称。
......认识镜面对称的性质1、操作活动一:照影子,上下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发现人与镜像上下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上,经像也向上;头部向下,镜像也向下。
2、操作活动二:照镜子,前后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像前后移动的同向性,既头部向前,经像也向前;头部向后,镜像也向后。
3、操作活动三:照镜子,左右活动头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发现人与镜面左右移动的逆向性。
既头部向左,镜面反而向右,镜面反而向左。
4、小结:在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镜面对称与轴对称的辨析

镜面对称与轴对称的辨析镜面对称和轴对称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的对称性质。
虽然它们都涉及到物体的对称性,但其本质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镜面对称和轴对称进行辨析,并探讨它们在几何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是指物体可以通过一面镜子进行翻转,使得物体的两侧完全相同。
这种对称性质可以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理解。
当一个物体在镜子前面时,镜子将物体的每个点映射到另一侧,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换句话说,镜面对称是指物体的每个点与其在镜子另一侧的对应点之间存在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称为镜面。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字母"M",它在镜子中呈现出对称的形状。
与镜面对称相比,轴对称则具有一些不同之处。
轴对称是指物体可以通过一个轴进行旋转,使得物体的两侧完全相同。
这种对称性质可以通过将物体绕轴旋转180度来实现。
与镜面对称不同,轴对称不需要使用镜子,而是通过旋转来实现对称性。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圆形,它在任何角度上旋转180度都会保持不变。
镜面对称和轴对称在几何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来解决对称性的问题,例如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质。
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设计和建筑中,以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结构。
许多自然界中的物体也具有镜面对称或轴对称的特征,例如花朵和动物的身体结构。
除了几何学之外,镜面对称和轴对称还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化妆品行业中,镜面对称被广泛用于设计产品的包装和标志,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同时,轴对称也被用于设计家具和家居用品,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美观度。
这些应用充分体现了镜面对称和轴对称在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总之,镜面对称和轴对称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的对称性质。
镜面对称通过镜子的翻转实现对称性,而轴对称则通过旋转来实现。
它们在几何学和现实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用于解决对称性问题和设计美学。
了解镜面对称和轴对称的特点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物体的对称之美。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

数学教案之镜面对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的概念,知道镜面对称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镜子、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蝴蝶、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的特点。
1.2 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教师引导学生这就是镜面对称。
2. 学习镜面对称的概念2.1 教师引导学生拿出自己的小镜子,观察镜子的对称性。
2.2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镜子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
2.3 教师给出镜面对称的定义:在平面镜中,物体与其像关于镜面是对称的。
3. 学习镜面对称的性质3.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镜面对称的性质,如物体与像的大小相等、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
3.2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镜面对称的性质。
4. 应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4.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镜面对称的问题,如找出对称轴、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等。
4.2 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培养运用镜面对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镜面对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感悟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面镜,还有哪些物体或现象具有镜面对称性?2. 学生举例说明,如圆、球面、反射现象等。
3. 教师总结并强调:镜面对称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设计中。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镜面对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形的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总结

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形的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总结在小学六年级学习数学的几何形部分,我们学习了关于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的知识。
平面镜像指的是通过一个平面将图形完全翻转,使得两个图形在镜面上完全对称。
对称性质是指图形在某个点、某条线或某个面上完全对称。
这些概念和性质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几何形的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进行总结。
一、平面镜像的基本概念平面镜像是通过一个平面将图形翻转的操作,使得翻转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在镜面上完全对称。
在平面镜像的操作中,镜面是关键,它可以是任何一个平面,例如一张镜子或一块反射面。
二、平面镜像的性质1. 平面镜像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具有相同的形状。
2. 镜像前后的两个点关于镜面对称,即镜像前的点沿着镜面到达镜像后的位置。
3. 镜像前后的线段与镜面垂直,并且在镜面上相交于垂足。
4. 镜像前后的角度大小相等。
三、对称性质的基本概念对称性质是指一个图形在某个点、某条线或某个面上完全对称的性质。
对称性质是很多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寻找规律和解决问题。
四、对称性质的分类对称性质可以分为点对称、轴对称和面对称三种。
1. 点对称点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个点对称。
在点对称的操作中,被对称的点称为对称中心,通过对称中心做直线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图形完全一样但位置相反。
2. 轴对称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
在轴对称的操作中,被对称的直线称为对称轴,通过对称轴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图形完全一样但位置相反。
3. 面对称面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个面对称。
在面对称的操作中,被对称的面称为对称面,通过对称面将图形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图形完全一样但位置相反。
五、数学中的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的应用平面镜像与对称性质在数学中有许多应用,例如:1. 图形的绘制:通过平面镜像可以简化图形的绘制,只需绘制一部分即可。
2. 判断图形的相等:通过对称性质可以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等,只需判断它们在某个点、某条线或某个面上是否对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小学数学第三册《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小学数学第三册《镜面对称》教学设计第三课时镜面对称教学内容:新课标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逆向推理能力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镜面对称主题图的挂图、镜子。
学生准备镜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一节课我们学了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还折了衣服、爱心、葫芦和树。
教师:你们的记性可真好啊![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深对上节课内容的联系和巩固。
二、教学例3出示主题图1、下面我们来看两幅图,先仔细观察第一幅,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学生观察并汇报。
教师:多美的山水图啊!初春的湖畔绿意盎然,岸上树林间掩映着农家小院,湖上白鹅曲项,小船荡漾湖中,湛蓝的湖水像一面大镜子将一切倒影水中。
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种现象呢?给大家讲讲。
2、再观察一下第二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我们刚才都发现了,岸上和水上的景物,水中也会有,镜子外面有的镜子里也有,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哪种现象呢?(对称)什么叫对称,大家还记得吗?谁来说说。
(从中间分开,两边一样的叫对称)这二幅图里的景物也可以从中间分开,两边一样,哪位同学用手来分一下?请一二位同学来分分3、说出课题第一幅中的湖水就像一面大镜子,第二幅图也有一面镜子,这种对称叫镜面对称。
这们今天就学镜面对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
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氛围并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互相照镜子,初步探讨镜面对称的性质。
1、照镜子11)、讲明游戏的要求: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
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前进一步、再后退一步。
镜面对称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陶行知
纳 百 川 , 容 学 问
星光小学的学风:崇真 2、 交流解决疑问
博爱
求实
创新
3、 准备汇报学习结果(小组分工) 研
二、课堂探究、汇报展示 1、学生汇报自学提示第一题 理 预设: (1)湖面和镜子一样,我们在其中都能看到一个和 实物完全一样的景象。 (2)岸上有房子,湖里也有房子;岸上有树林,湖 里也有树林。水面上有三只天鹅,水里也有三只天鹅…… (3)发现了镜子外面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镜子里 面也有一个红色的暖水瓶…… 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完整地说出 用 来。 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镜子外的和 镜中的像一模一样。这就是一种对称现象。 2、汇报做一做。 三.课堂检测。 拓
课时反思 (手写,至少 50 字) 基础型作业: 内容: 要求: 预计时间: ( 开放型作业: 检查 评价 项目齐全 课案相符 是 否 一课一案 是 否 提前两周 是 否 二备有实效性 是 否 反思有针对性
作业布置
′)
是 否 检 查 人 是 否 检查时间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立 德 行 , 善 人 品
难点 2、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设计
对称Βιβλιοθήκη 前后、上下不变 左右变化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收获 问 师:出示镜子,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 识——镜面对称(板书课题) 。同学们经过预习相信你 一定有很多收获,下面就在小组内一起交流。 1、 交流学案完成情况 (1)交流教科书 P69 的例 3,说说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 有什么关系? (2)交流自学做一做, (准备好镜子)人在镜子前向前走 研 一步,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当你左手拿书,右手拿铅笔 的样子,镜子里是怎样拿的? (3)交流镜面现象,体会镜面对称。 (4)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镜面对称及 镜面对称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镜面对称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开封市中山路第一小学张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及练习十五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象。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体会自然的美与数学的美的结合,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活动、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现象的感知。
4激发学生对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可携带的大镜子一面,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写有反数字的卡片。
è激活兴趣,切入课题。
教师:上节课我们在图形王国找到了许多美丽的对称图形,这节课继续认识对称,希望
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看看会有什么新收获,好,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找一找吧!
【教学过程说明:我利用学生对轴对称的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以及对称现象丰富的生活来源,在数学小精灵的引领下,学生明确课堂目标,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新课的探索情景。
同时为学生知识的迁移主动建立连接。
】
è提供素材,引导探究。
1.感知对称现象的特征
Q用课件出示图片1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里的景色有什
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是美丽的水乡,可以看到清清的河水,水上架着一座桥,水中还有两只小船。
生:我啊,发现河上有座桥,水面上也有座这样的桥,而且是
对称的。
水面上的树和岸上的树一模一样,对称的,水面上这
些景物都是岸上景物的倒影。
师:这个现象你见过吗?
生:见过,下过雨后,操场上有干净的积水,从旁边跑过我低
头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2.鼓励肯定,人人参与学习。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听听明明是怎么说的。
Q课件播放声音:你们说的对极了,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巨大的
镜子,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也是对称的。
我
有几张美丽的照片,你们愿意继续欣赏吗?
生:(劲头十足)愿意。
l提出观察要求。
师: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的告诉同桌,并指
给他看,好吗?
l同桌合作学习。
Q课件配音乐播放:桂林山水,雪山天池,镜子家居生活照片。
【低年级学生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我在网上搜集了具有明显现象的景物照片,学生在游历祖国东西南北,欣赏自然美的神韵时,同时也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究。
】
Æ学生认真的观察,互相交流在景物照片中找到的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说明:在同桌交流中,相互启发,增加信息的捕捉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体会快乐。
】
3.汇报探究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两边是对称的,另一半都是在水面和镜子里看到的。
师:说得好,像这样,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镜子外和镜子中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对称现象。
l联系实际。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对称现象你还能找一找吗?
1生:电脑开机等待时,从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2生:早起洗脸时,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
3生:过走廊时,玻璃窗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像。
……
4生:太阳下,我和影子是这样的对称现象。
师质疑:谁来判断这是不是对称现象?
生:这不是对称现象,地面不像镜子,影子黑黑的,鼻子眼睛都看不到,和你不是一模一
样的。
【教学过程说明:在感知特点后,回到生活再发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决问题。
找一找让学生明确的特点。
在应用中培养用数学的能力,创设情景,满足学生的自尊。
】è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l用一用,动手做
师:你们太棒了!我非常佩服大家的观察能力。
你们愿意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明明解决难题吗?
Q课件显示:半只蝴蝶。
画外音:这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们恢复完整呢?
Æ学生利用小镜子独立操作完成71页第4题,同座交流,汇报明确。
师:用照镜子的办法就解决了明明的问题,镜子里的世界可真奇妙呀。
l照一照,再发现
师:课前我们照镜子,做观察,下面把你的活动和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吧。
课前活动
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在家里照照镜子,和爸爸妈妈说一说,镜子里的你是怎样活动的。
Æ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抽出有特点的发言全班交流。
师:丽丽在照镜子时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问题?
生:咦,镜子里的我怎么是右手拿本左手拿笔?
Æ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中明确面对面的左右对称关系。
师:哦,原来师这样,我们也来照一照,看看是不是这样。
Æ学生拿物品照大镜子观察验证。
加深感知镜对称的特点。
l玩一玩,镜对称
师:韵律操马上要比赛了,怎样才能让你做得更准确,漂亮?
Æ学生提建议。
方法一请领操员做示范,方法二照镜子练习。
指名学生面对镜子和领操员做韵律操,其余小朋友边唱节奏边观察它们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称关系。
师:通过这些照镜子的活动你得到什么结论?
Æ学生小结镜对称的特点明确:不仅一模一样。
而且面对镜子做上下前后的动作一致,左右相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发现了新知识,愿意用我们收获的知识做游戏吗?
Æ宣布活动要求,同伴间互为镜子里外的人再做“照镜子”的游戏,从不同的角度体验镜对称。
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活动再探究。
我设计了两步:1、课前活动和课堂实践相结合。
由于学
生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不必重复再现,小组交流可以检验和补充学生照镜子活动的观察结果。
鼓励质疑问难,实践操作验证结论或解决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2、学生对学生,学生对镜子,韵律操活动再次提高观察兴趣,在游戏活动中为下面的练习铺平道路。
玩中学。
】
l想一想,多探究
1.认真观察,独立完成71页第5题,汇报说明它的对称关系,判断结果。
2.每组四张写有反数字的卡片,同桌合作,进行看镜子写数字的游戏。
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Æ小组内活动交流并小结。
è小结
师:时间过的可真快,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Æ学生总结收获,分享知识,体验探究学习后的成功喜悦。
è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师:留心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看一看,说一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把它们写在数学日记上,告诉大家。
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过程说明:一节课,并不能完全解决孩子心中的所有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培养问题意识,将探索学习潜移默化的进行到底。
】
【教学收获】
实际上是一个物理现象,但是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出现,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抽象、空洞,最关键的是教学要求的把握。
我为了能较好的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全面感知的特点,设计了做韵律操的环节,效果很好,学生马上发现面对面时的对称关系,在玩中探究了新知。
在学生联系实际找对称时,一个学生提出了影子问题,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我没有给予评价,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比较中,争论中,找到了不同。
我心里真为他们感到高兴。
通过这节课,我又一次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
数学第三册(二年级上册)
单位:开封市中山路一小
执教:张洁
评析:李喜文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