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剖析讲解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笔记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笔记教案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教学重点及难点】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教学时数】4课时【授课方式】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摧绘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以上述科学方法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

共9页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

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呢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用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能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人类的文明成果,吸收科学前沿的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弥补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从而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史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点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

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飞跃。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共9页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特征,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解读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解读
社 科新 论
当代社 科 视野 2 0 1 3年 第 1 0期
官僚 国家的独大趋势有关 。2 O世纪 8 0年代初期 有 一大批 有独 立思 考 能力 的人 由于 时代需 要 而进 人官界 , 然而 , 随着官僚体制 的常规化 、 定格化 , 就 越来 越难 以产 生具 有远 见卓 识 与独 到见解 的政治 家。陈旧的体 制反 向淘汰 的结 果 , 往 往 只能使 “ 小才私智” 者左右逢 源, 如鱼得水 , 而很难使通 达事 理 的“ 晓事 之 臣 ” 脱 颖而 出。 在 官僚体 制 内最 具 有 适 应 能 力 的 , 正 是 这 样 类人物: 只顾 眼前 、 不管将来 ; 只打官腔 、 不表真 情; 不求 有功 、 但 求无 过 ; 胸无大志 、 得过且过 ; 知 难 而退 、 有所不 为 。 通 过 中道 理性 化解 左右 之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 上述五大矛盾不断积累与 升级 , 社 会不满情绪必 然会刺激 并强 化左 右激进 主 义思潮的进一步膨胀。各种社会不满情绪往往借 助左 右两翼 的激进 主义 思 潮话 语 来 予 以表 达 。左 翼 的民粹 主义就是所谓 “ 文革 ” 左派, 右翼 的民粹 主 义就是激进 自由主义革命 , 这种激进主义思潮都会 以简单化 的意 识形 态 口号 来 挑 战现 行秩 序 。近 年 来这两种 思潮发 出越 来越强 势的声音 。 方面 , 某 些 西 化 的激 进 自由派 确 实 有 可 能 运用 “ 公 民社会 ” 来 挑 战 执政 党 的地 位 , 并 引 发政 治冲突与社会不稳定 , 但另一方面, 具有中国特色 的公 民社 会建 设 , 对 于 多元社 会 的善 治 , 具 有 不可 替代 的积极功 能 , 我们必 须 坚持 十八 大 的精 神 , 大 力发 展社 会组 织 , 增 强 社 会 与 国家 之 间 的平 衡 发 展 能力 , 通 过有 序 地 发 展 社 会 自治 组 织 与公 民社 会, 为中国更高 阶段 的社会主义 民主发展夯实基 础 。没有 社会 主 义 的公 民社 会 的发 展 , 民 主将 是 空话 , 现代 文 明 国家 的建 设更 无从 谈 起 。 可 以说 , 左 派要 求 的社会 公平 , 右 派 呼吁 的公 民 自由 , 都 可 以在 有 序 渐 进 的 现 代 文 明 的发 展 过 程 中得 到实现 。从 长远 来 说 , 通 过 中道 理 性 引 导 下 的渐进 改革 , 是化 解左 右之 争 的根本 路径 。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七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七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七章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经济走向全球化。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跨国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推动了金融全球化,加速了资本跨国家的流动(直接投资)。

总之,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表现在:促进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增加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使世界市场实现一体化,某些商品全球性过剩成为可能;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投机因素,增大国际经济运行的风险。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已融人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机遇与挑战同在。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一般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和产品出口、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和发达国家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等都是加快发展我国经济的机遇。

但同时我们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生产、金融的全球化国际风险增加,而我们的抗击能力相对薄弱;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胀,农业与农村经济问题,就业问题等压力大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这些都是重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马克思原理 第七章

马克思原理 第七章

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 格勒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于1917年11月7日 (俄历10月25日)在首都彼得堡进行武装起义,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 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4年,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领导下 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5年,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领导下建 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悉尼音乐厅
上海南京路
从社会道德上看 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们 都具有全心全意为整个人类服 务的精神,习惯于遵守社会公 德,处处为公共利益着想,事 事服从整体利益。
二、人类解放实现的尺度——每个人的自由 和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自然经济阶段
拒 绝 交 换
二、人类解放实现的尺度——每个人的自由 和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4.从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道德修养要求的历 史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 设中,党坚持用共产主义道德标准来 约束党员,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优秀儿 女。
主要内容
四、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并为 之坚持不懈地奋斗
• 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
– 对共产主义地追求是理想与信念的统一。
– 共产主义理想是社会政治理想与个人道德理 想的统一。
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 形成的个人特有的素质、 品格、气质、性格、爱好、 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 和。
人的全面发展 4)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 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在具体 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之中。
人的自由发展 是指人自觉自愿地发展
自己的才能,施展自 己的力量
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和“自由个性”
一、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三、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 彻底解放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

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汇总第七章

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如果用G表示货币,W表示商品,A表示劳动力,Pm表示生产资料,那么,购买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如果用P表示生产过程,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W'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那么,生产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

从生产领域回到流通领域,把由生产阶段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如果以W'、G'分别表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货币,则售卖阶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W'一G'3、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用公式表示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

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5、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与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论所有制。马克思认为,“为了进行生产,人 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 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 影响,才会有生产。”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 剩余产品(超额利润或利润)。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 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 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与资本 主义所有制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与剩余价 值规律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与发展趋势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雇佣 劳动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的。 所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必须从理解 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 己的商品来支配。在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下的劳动者, 奴隶的人身完全为奴隶主占有、农民对封建主有人身依 附关系,不可能具有这个基本条件。
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 条件,只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 基本条件,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体现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体力和 脑力的消耗或支出。
劳动力本质上是在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生 产中,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的实践力量。 人的劳动力是不断得到发展的,人的劳动形式是不断变 化的,脑力劳动即人们生产过程中脑力的消耗和支出, 在社会劳动中、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七章
共产主义理想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 要求,只能靠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自 觉实践才能实现。
㈡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的历史观论证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规律决定了共产 主义理想必然实现。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 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二、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三、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 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以往人们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 不能根据社会运动的客观必然性去预见未来社会 及其产生、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 发展规律把握的基础上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 特殊规律是马恩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依据。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我们不想教条 地预期未来,而只 是想通过批判旧世 界发现新世界。
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 世界的特点

马恩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
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
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据此
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
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 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 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 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 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 在一起。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西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批判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提出了乌托邦理想。

他于1516年发表的《乌托邦》(意即“乌有之乡”)一书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

受《乌托邦》一书的影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l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到l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原则。

在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号,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

傅立叶提出以“和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

欧文是一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

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

l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试验。

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协和”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他的共产主义试验虽然失败了,他自己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根据上述材料,深刻认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丑恶现象的理想社会一直是进步人士追求的目标,并简要回答: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答: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社会”,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

但是,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性
经济危机的抽象的一般性 首先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引起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在时间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行为,如果有一些商品生产者出卖了自己商品后,不接着购买其他人的商品,就会有另一些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同时商品买卖有更多的部分采取赊购赊销的方式的情况下,如果有些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支付,就会使整个信用遭到破坏,但这是危机形势上的可能性。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生活一片混乱 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 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成因: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余劳动,生产价值、实现增值的能力,这样,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引发了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逐步度过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样,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必然导致再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
二、科学社会主义 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创立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奠定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理论基石 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三、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第一国际 1864年建立,也称国际工人协会 巴黎公社 1871,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四、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 第二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原》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空想社会主义 产生 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 局限性 只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 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 导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 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 D A 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 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 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 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这是: A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D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 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A 两种不同的状态B 两种不同的选择C 两条不同的道路D 两种不同的理想13.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D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第七章习题及答案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2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B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D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9.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A 是矛盾的B 是两回事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 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简编案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简编案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教案简编案第一章:社会历史导论1.1 社会历史的概念与范畴1.2 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1.3 社会历史的重要性第二章:人类社会的起源2.1 从猿到人的演变2.2 人类社会的形成2.3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3.1 奴隶社会的产生3.2 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3.3 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第四章:封建社会的变革4.1 封建社会的形成4.2 地主与农民的关系4.3 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第五章: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与发展5.1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背景5.2 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5.3 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第六章: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6.1 封建社会的矛盾与衰落6.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6.3 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特征第七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7.1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7.2 阶级与阶级斗争7.3 阶级斗争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第八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践8.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8.2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8.3 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特点第九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变革9.1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9.2 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9.3 资本主义社会的挑战与机遇第十章: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10.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0.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0.3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多样性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挑战11.1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1.2 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11.3 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第十二章:发展中国家与社会历史发展12.1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12.2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矛盾与冲突12.3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与策略第十三章: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13.1 全球化与社会历史的互动13.2 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3.3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历史发展第十四章:信息时代与社会历史发展14.1 信息技术的崛起与影响14.2 网络社会的历史特点14.3 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未来社会的历史展望15.1 科技发展与未来社会15.2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15.3 人类社会的未来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社会历史的概念、范畴及其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讲述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讲述

2. 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输出 ① 是指:资本家集团或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把货
币资本借给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或银行
② 借贷资本大规模输出的表现 ● 战后,私人国际借贷资本迅速膨胀 ● 同时,国家资本也在大规模输出 ③ 国家资本输出的意义 ● 为私人资本输出开辟道路、直接带动商品输出 ● 为私人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 ● 更好地向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进行渗透
成果
4. 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节 ① 财政政策 ● 财政收入政策——税收 ● 财政支出政策——社会福利开支;国防费
用;国债利息 ● 调节收入分配、经济结构 、社会总供求矛

② 货币政策 ● 政府建立中央银行 减少或增加货币供
应量 利率升降 投资、储蓄的减少 或增加 社会总需求和社会再生产水平
向集中
﹡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的发展需 要巨额资本,从而加快了生产和资本 集中的程度
﹡经济危机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和被
大企业吞并,促进生产资本的集中和 垄断的形成
二、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社会化 1.生产的社会化及其基础
① 生产社会化的内容 ●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 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 劳动 产品的社会化
一些最重要的指标 ● 计划的实施不是依靠行政命令或干预 ② “经济计划化”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生产的 盲
目性和无政府状态 6. 制定、实施反垄断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缓和经
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 序、维护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并保证其 获得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间的国际经济矛盾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1. 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 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更加尖锐 3. 助长了国民经济军事化 4. 使发达国家相互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

8《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

8《马原》第七章共产主义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的飞跃
(1)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 根本价值目标, 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 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代替那阶级和阶级 对立的资产阶级旧 社会的,将是这样 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能够实现
第一,在人类社会中,“按需分配”的因素一 第一 直 存在着。 第二,按需分配是以产品极大丰富为基础的。 第二 第三,按需分配是以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第三 为条件的。 第四,人们的需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发展了 第四 的需要。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按需分配的具体机制 第五 提供了基础。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展望, 是以历史规律为依据的。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中阐发 、 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 是人类社会 发展史上一 种崭新的社 会制度
(2)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条件和途径
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的物质前提 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 展的重要保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的根本途径 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立是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3)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 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 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 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 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 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第七章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Page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生产剩余 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规 律就是剩余价值产生和增殖的规律。它的内容主要 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 价值生产,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 的和决定性动机;另一方面,实现这一直接目的和 决定性动机的手段,就是资本家不断扩大和加重对 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两个部分。购 买时间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所需要的 时间。销售时间是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所需要的 时间。 影响流通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市场的供求状况、 价格波动状况、竞争程度、生产地点距市场的远 近,以及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好坏、商品本身 的质量和款式等。
Page 21
Page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积累有着客观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 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 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 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 欲望是无止境的。
表现
所使用的资本 和所消耗的资 本之间差额的 大小。 预付资本量 的大小。
Page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减少非劳动时间 的方法
1 尽量减少不 必要的生产 性库存 2 采用新科技、 新工艺,尽 可能缩短劳 动对象受自 然力作用的 时间 3 尽量减少停 工时间,提 高劳动资料 的利用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的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经 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在 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 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 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 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不管人们能否 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3)人们从 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 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萨克•牛顿的墓志铭
• 牛顿铸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 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 挥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 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纪录片《大国崛起》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 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观
• 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 的起源和缘由却被完全隐瞒;我们既没有足 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 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 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
——休谟(英,1711~1776)
资本主义的伟大贡献
• 自然与自然的定律,都隐藏在黑暗之中;上 帝说"让牛顿来吧!"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1960~1961和1969~1970、1973~1975(石 油危机)、1987(黑色星期一)、1998、 2008至今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2)二战后的新特点: • ①再生产周期缩短,危机频繁 • ②周期各阶段变形,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的
界限并不明显 • ③生产过剩危机与通货膨胀交织并发(滞涨)
影响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46.2% 40.6% 28.4% 16.5%
影响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 机。或提高关税,或实行货币贬值,导致世界 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深远的影响
影响三 邪恶人物 民粹主义 战争阴云
传奇总统——Franklin•Roosevelt
罗斯福新政
项目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对工业加强 计划指导 调整农 业政策 积极推行 以工代赈
内容
银行休业整顿 实行美元贬值
通过国家工 业复兴法 奖励农民 压缩产量 兴办公共工程 减少失业人数
目的与作用
恢复银行信用 刺激出口
防止盲目竞争 引起的生产过剩
稳定农产品价格,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刺激消费和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文 侃
引文
• 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 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 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 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学习目标
• 1.客观公正地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 2.掌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 3.理解经济危机的实质、可能性与现实
性,掌握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 4.了解国家干预的目标和政策工具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 1.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生产社会化
科技革命
• 2.致富动力和竞争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
•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保护、促 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The Great Depression
“柯立芝繁 荣”
• 一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 速发展。1924年,美国掌握 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世界 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
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 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 的工资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 国国家财富的1/3由1%的人拥有。
阶段过渡)、1882、1890
历次经济危机
• 2.二十世纪: • (1)二战前: • 1900~1903(进入私人垄断的标志) • 1907、1920~1921、1929~1933(引发政治
危机及世界大战)、1937~1938 • (2)二战后: • 1948~1949、1953~1954、1957~1958、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1.1930年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 群
2.失业的人群
3.卖车,价格降到100美元 4.农场主销毁“过剩”牛
黑色的幽默
黑色的幽默
• 笑话1:在旅馆你必须 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 出去。
• 笑话2 :旅店的招待 员总要先问:“您是 要一个房间睡觉,还 是跳楼?”
向世界蔓延
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 义再生产具有从危机到危机的周期性特点。
危机 (起始)
T1
高涨 T4 (景气)
萧条 (停滞)
T2
T3 复苏 (恢复)
历次经济危机
• 1.十九世纪: • 1825——英国爆发第一次周期性危机 • 1836——英国,波及美国 • 1847~1848:第一次世界性危机 • 1857、1866、1873(影响深刻、开始向垄断
个别企业生 整个社会生产
市场实
产有组织
无政府状态
具 现条件 社会生产无限

扩大的趋势
表 现
手段与目的
生产扩大
(阶级关系) 无产阶级
劳动群众有支付能 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价值增值 资产阶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 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
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是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集中暴露。 •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2.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 (1)可能性:私有制和商品生产 • (2)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 表现
“罗斯福新政”作用明显
120
80 15
60 10
40
20
5
0
0
1929
1932
1936
1929 1931 1933 1935 1937 1939 1941
1929~1936年美
1929~1941年美国
贫富悬殊,购买力低,市场萎缩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 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 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升至391,美国 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升至258(单位:美元)。 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暴涨,虚假繁荣
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
• 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一美元 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 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 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 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 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 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 购买的。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