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知识知觉认知是认知的主要阶段,是主体对物体表面现象的反映。
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感知和表示。
(1)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体特征和属性。
如果说苹果是甜的,那就是感知知识和知识全过程的开始。
(2)知觉: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
像一个甜甜而坚硬的红苹果。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一种反射形式,它是感觉的综合,是将各种感觉聚集在一起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形成对物体外部特征的整体理解。
感知比感觉高,但是它仍然反映了事物的外部联系。
(3)图像:是人脑对过去的感知和感知的再现和回忆。
我吃了一个红色,甜而硬的苹果。
外观是根据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是感觉和知觉的重组,高于感觉和知觉。
表示是感知知识的最高形式。
理性知识理性认知属于认知的高级形式和阶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整体和内部关系的认知。
它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1)概念: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整体,并包含同一事物的共同特征和一般特征。
概念是理性认知的最基本形式。
苹果,葡萄和桃子是水果。
(2)判断:判断和判断客观事物是否具有一定的属性。
如果葡萄是水果,则白菜不是水果。
(3)推理:这是一种思维形式,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已知的判断中得出新的判断。
如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橙子就是水果,所以橙子中含有维生素。
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既不同又相互依存。
一方面,知觉知识是认知的主要阶段,知觉知识需要发展为理性知识。
另一方面,理性认知是基于知觉认知的认知的高级阶段。
(2)感知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知觉知识是认知活动的起点,而获得理性知识是认知的任务。
另一方面,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辩证统一是基于实践的。
(3)实现从知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飞跃的条件在实践中获得丰富实用的知觉资料是实现从知觉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的基础和前提。
使用抽象的综合思维方法来处理感性材料是实现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飞跃的正确方法。
2022年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掌握这一正确的哲学理论B.锻炼逻辑思维能力C.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D.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10、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1、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15、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二、多项选择题16、下列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生物学.物理学.数学B.思维科学.逻辑学.语言学C.哲学.道德.宗教D.艺术.法律政治思想小说1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8、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20、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三、辨析题21、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是意识形成发展的第一阶段。
举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doc
举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篇一:举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与理性的区别: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②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③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
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的东西之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任务、目的决定的。
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
因此,必须使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如客户在用理性来对自己利益进行权衡,可以判断客户处于理性状态,这个状态的客户关心的本质就是一个问题:“你给我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当客户进行理性分析的时候,必须要对他的提问进行正面回答,任何的模糊化和无法准确陈述产品利益,都无法赢得客户理性的信任,同时,对于销售人员的重大挑战就在于如何运用理性思考,进行有策略的对话规划,并用感性的方式感染客户,并将客户锁定在感性状态,这当中运用的沟通能力、建立关系能力、为人处世能力无一不是考验销售人员对他人的控制力,这些销售的核心技能可以总结为――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能力。
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小插曲:东郭先生救狼小提问:东郭先生的行为是否正确?感性:佛法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郭先生无私救人的精神值得赞赏理性:东郭先生的行为近乎愚蠢名词解释:感性: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历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构造、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
理性: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到达事件需要的效果。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慨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根底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展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的判断推出昂一个判断。
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外表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从世界观角度看,辩证关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从方法论角度看,辩证关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的提醒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展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答:1.性质不同。
感性认识只能回答“是什么”,而理性认识则要回答“为什么”2.作用不同。
感性认识有直接性、形象性等特点,但它本身不具备逻辑性;理性认识既可以得出事物运动变化的结论,又可以获取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3.范围不同。
感性认识所指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小,是狭义上的认识。
同学们知道吗?当我们听到老师说做完这个题就下课时,大脑首先会在短时间内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如果你还没有想好怎样解决问题,那么你的大脑便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放弃”的念头,也就是说,你的大脑已经开始准备放弃了。
- 1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感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而A是肯定理性认识而否定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观点。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而形成的,但不能由此说它来源于抽象思维,它归根到底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C也是错误观点。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会产生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进而都可以形成理性认识,因此D的说法是片面的。
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
1.认知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1)感知知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知识(现象)。
它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征,具有感觉,感知和表示(印象)三种形式。
这是认知的主要阶段
(2)理性知识:1)是在人们的感知知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2)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征;3)它具有概念,判
断和推理的三种主要形式;4)这是认知的高级阶段
2.知觉知识和理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差异是含义,特征,形式和地位的差异。
因此,“懂得(感性)不等于真实的知识(真相)”,“我们的感受(感知的知识),我们无法立即理解(理性的知识)”。
感性知识反映事物的现象,而理性知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题库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B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3.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B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C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BC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3.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CDE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CDE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D.绝对主义E.相对主义5.“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BDE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三、辨析题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感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而A是肯定理性认识而否定感性认识的唯理论的错误观点。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而形成的,但不能由此说它来源于抽象思维,它归根到底是来源于社会实践,因此,C 也是错误观点。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都会产生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进而都可以形成理性认识,因此D的说法是片面的。
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识与“dao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指bai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du 体感官(眼、耳、鼻、舌、zhi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dao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感性和理性的区别阅读精选(1):感性与理性的区别感性,就汉语构词法上讲,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性质的,感觉性质的”。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相对与“理性”。
一、感性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代社会,理性追求完美的确定的东西;而当今的风险的社会,要在机遇面前随遇而安。
我们的理性不够完善,我们的信息也不够完全,我们的时间也很有限,我们理性各式各样,这让我们如何足够理性。
过分的理性会让人瞻前顾后,焦虑不决,这时能够求助于信念,才能不后悔。
[由整理]二、感性的人富有同情心,语言有感染力,工作有激情,生活有热情,对情感的独特和坚持。
感性交流,以情动人,不必以理咄人。
用心理性的生活是现代好处的幸福,感性而为是"道"的幸福。
道”是一种境界,直觉的智慧,率性的自然,“率性而为不逾规”,否则你会后悔的。
处事上遇小事可感性,遇大事务必审慎,否则就不够成熟。
感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是不能完全靠理性的。
活得感性一点,就是随性一点,生活会简单一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有自信与勇气地遇事不慌且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能够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到达事件需要的效果。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
反之就是非理性。
理性的好处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阅读精选(2):感性人和理性人的区别是什么?世上的人能够分为三种,一种是感性的,善良、痴、多、漫、细心、敏感。
还有一种是理性的,举止理智,言行板正,做事专注、善于思考、自我为中心意识强。
还有一种是中性的。
感性的以女居多,也有一些属于感性者(比如好文学艺术的)。
这种很搞笑,和这样的恋爱,会很开心、甜蜜,和这样的在一齐生活,会很有诗意,因为她会疼你体贴你,也会善于制造浪漫的细节。
感性的比较容易爱上一个人,但她不会滥情,相对来说而痴情执着。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理
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全体的认识,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两者关系:首先,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认识必须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因为感性认识是对
事物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感性认识是认识
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因此C表述错误。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您。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认识的发展过程(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1)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其一,直接性。
感性认识是依靠人的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的;其二,生动、具体性。
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其三,表面性、片面性。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表面、片面现象的反映,这是其局限性。
?(2)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①间接性。
它是通过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②抽象性。
它是对大量感性材料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不是具体生动的;③深刻性。
它以事物的本质为反映内容,比感性认识深刻。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
这是由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来自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感性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而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做到。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
这是因为,人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在思维着,并以原有的理论知识为背景,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不同人由于理性认识不同,感受就可能大不一样;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
这是因为,理性认识需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往往是交错进行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问题:[单选]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 .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B .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 .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 .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参考答案:B扩展资料: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是什么?世上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善良、痴、多、漫、细心、敏感。
还有一种是理性的,举止理智,言行板正,做事专注、善于思考、自我为中心意识强。
那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是什么?一、感性和理性的区别1、感性是生命的本能,生物的条件反射,是感性最初始化的形式,在生命形式的进化过程中,基于本能的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才有了生命形态的逐步完善感性永远是理性的基础,离开了感性,也就谈不上不上理性。
2、所谓理性,就是基于感性,通过思考而升华的一种抽象的认知,它是对必然性的一种附合,分别为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是前者是已经确认的结论,后者则是基于前者的预见。
理性包括了思维本身的结论,也包括了以此为动机的行为判断世上的人,因为感性和理性程度的差别,混沌地分为两大类,感性的人和理性的人。
之所以混沌地区别,就在于人类再高级也还是动物,不存在纯粹的感性和理性,当然也就找不出,纯粹感性或者理性的人。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是什么感性主导的人,一般号称自己是为感觉活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感觉或者直觉,很少考虑条件的约束,因此表现得另类,但他们实际上,必须接受客观的限制,所以谈不上纯粹的感性。
理性和感性有什么区别?理性主导的人,遇事三思而后行,主动地接受了必然和社会的约束,并清醒地考虑了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很少出格,行为一般符合约定的规范。
人类既然已经产生了社会,客观上个体就必须服从群体,所以理性的人,相对适应了环境也是将来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归属所造成的结果来分析,人类是需要理性的,因为感性的人,往往容易受伤,容易面对失败,甚至必然和社会的怎罚。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里所说的理论,就是理性认识。
在高二哲学认识论的教学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一对重要名词。
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能够从本质上予以分析,防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的内涵、区别、辩证关系及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作一些阐述。
一、两者的内涵与区别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到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在实践中由接触现象(认识事物的现象)到把握本质(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来,产生和形成感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形式实现的。
感觉是客观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关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产生是主体的感觉器官接受来自外界事物的各种状况、属性等信息的刺激,并将客体的信息通过神经传达到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物质的刺激向意识的最初转化。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它反映的只是一个侧面、一个局部特征,而不是事物的全貌。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高一级的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整体性的直觉反映。
表象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概括性的感性形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
感性认识是主体的意识同客体的直接联系,它既不是人脑中先验的东西,也不是客观对象的信息自然而然地流入人脑的结果,而是在主体同客体的实际相互的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
感性和理性的区别当我们遇到某些事物时候,我们的本能反应和不假思索地对于事物的评判既是感性思维的体现。
相对的,理性是一种后天养成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处理会经过全面的思考和评判,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有自信与勇气,全面了解和总结并尽快的分析后恰当的使用某些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
反之就是非理性。
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我们可以看出感性与理性体现是不同的,但本质上也不是毫无联系的。
一.理性与感性的区别:①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②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③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
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二.理性与感性的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理性认识可靠与否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认识。
否则,理性认识也就成了没有根据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必须进过深化才能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最终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通过上述对理性与感性的论述,我们理解到:感性与理性不是相互独立的,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上海体育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7、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8、“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1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1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4、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1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混合联合企业级C.跨国公司D.国际康采恩二、多项选择题16、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 )A.认为社会历史是精神发展史B.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有客观规律C.认为英雄人物创造社会历史D.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动机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D.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形式1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C.坚持物质第一性D.能动的反映论19、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2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21、剩佘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22、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1.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它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认识(现象),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特点),有感觉、知觉、表象(印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初级阶段.(2)理性认识:①它是在人们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③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主要形式,④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两者对立和区别是含义、特点、形式、地位不同.所以“熟知(感性)不等于真知(真理)”,“感觉到了的东西(感性认识),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bai要有概念、三方面的du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zhi识dao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人的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二题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二题第一题: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命题的真伪(对错)理性认识,是指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部联系出发,能动地、有目的地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并通过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形成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这里有个误区,应该注意不是理论思维)感性认识,是指直接经验或者感觉器官的认识。
(2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分)它们都是获得正确认识必不可少的环节,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1分)因此,我们要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1分)【说明】认识的主体既包括人脑这种“外部世界”的反映者,也包括人脑这种“外部世界”的改造者,还包括人脑这种“外部世界”的检验者。
(2分)在事实之中存在着无数的个别,而这些个别又构成了事实。
所谓感性认识,是指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
感性认识是对个别的东西(个别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
例如,人们对苹果树的知识是由对苹果树的直接认识得来的;所谓理性认识,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
即人们对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或普遍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就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认识,也就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例如,有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观点是荒谬的,因为只有天没有地;但有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天没有地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地球离太阳太近,人们就不能生存,“天圆地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2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严格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认识;理性认识则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
(2分)一切感性认识都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外部特征的反映;一切理性认识都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内部特征的反映。
(2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先有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相互渗透的,它们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
(2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2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到感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坚持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
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
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