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翻译概论解析
1.第一章:翻译概论
34
第三节 直译与意译
Translating Method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33
直译: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 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 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 其意义失真
35
直译的例子: 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chain reaction 连锁反应; gentleme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 paper tiger 纸老虎;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unched WWII.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43
In the kingdom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breathe one’s last 断气 – 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 ;了结尘缘 – the long sleep长眠 – pass away – see Marx见马克思 – see one’s ancestors – go to one’s external rest 安息 – blow out the candles 吹灯拔蜡 – go west上西天 – go to heaven上天堂 – kick the bucket蹬腿 You can kick everything but you can not kick the bucket.44
Unit 1 翻译概述
信
• 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 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 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 增删 的现象。 的现象。
• 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 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 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 事理 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 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 以及作者在叙述、 思想、 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 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等 和所流露的感情 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等。
colorful tickets
译成:
隐形眼镜
invisible glasses
20
*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 1 )所有的答案都不对。 所有的答案都不对。 答案未必全对。 ( 2 )答案未必全对。
达
* 不拘原文形式,尽译语 不拘原文形式, 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之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 译文通顺流畅。 译文通顺流畅 通顺流畅。
Wuhan University (date back to 1893): Nanjing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02):
Be Honest and Intelligent, Study Hard and Act Sincerely
4
一些著名高等学府的中英文校训
北京大学(创建于1898年):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武汉大学(前身建于1893年):自强 弘毅 求 是 拓新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诚朴雄伟 励学 敦行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37): To Learn and to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香港理工大学(创建于1937年):开物 成务 励学利民
翻译篇_第一章_翻译概论
一, 理解阶段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3.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对原文所涉及的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等不理解,或理解得不透彻,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致使译文出现错误或让读者不知所云. 例如: The elevator boys ooze the spit and polish of West Point cadets and in polite English remind you that you must not smoke inside their lifts.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开电梯的人像西点军校学生那样衣着整洁,劲头十足,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并用彬彬有礼的英语提醒乘客不得在电梯内吸烟. 这句话涉及spit polish两词的背景 spit和 两词的背景, 这句话涉及spit和polish两词的背景,说的是美国西 点军校学生为了使自己制服上的铜纽扣和所穿的皮鞋发出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 亮光,在涂上鞋油后再吐口唾沫,这样擦纽扣和皮鞋就更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光亮.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逐字翻译,岂不成了笑话.
Progressive Tran一部分 翻 译 概 论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第二节 翻译的标准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思考和练习题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人们从不同的着眼点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比较而言,美国的翻译理论家奈达尤金的翻译定义更为全面, 更为准确: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 更为准确:"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奈达的这一定义也进一步道出了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复杂性.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 要用译语准确地再现原语信息,必须经过由原语理解到译语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 表达这种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翻译既然是以完全不同于原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 文表现形式的译文再现原文内容,这就必然需要进行一系列 的再创造. 的再创造.
第一章翻译概论解析
• 正确答案是: • We do chicken right!-------------我们是烹 鸡专家!
WARM UP • 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 Standing by the window lost in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I realized that no scenery in the world remains unchanged. As long as you keep your heart basing in the sun, every dawn will present a fine prospect for you to unfold and the world will always be bringing about new hopes.
Section 4 翻译的条件 1.1 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原稿纸旁放一词 典,又放一文法书,左顾右盼才写上一 行,那我们自不必去谈它” —— 这决算 不上翻译。
1.2 加强英汉两种语言的修养、拓宽知识面 (1). 要努力提高汉语的修养,多读经典的著作,学习地 道规范的汉语; (2).要看一些英汉对照的文章; (3). 一篇原著最好找到两种以上的译本,进行对比,从 中学习。
Section 3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1791 年,在第一本用英语撰写的系统研究翻译过程 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中,作者泰特(Alexander Fraser Tytler)就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 (1)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译文应完全传达出原 作的思想内容);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译文的文体 与风格应与原文相同); (3)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译文应保持原作同样的流畅)。可以 看出,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严复的三字标准有异曲 同工之妙。
第一章翻译概述解析
• 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 绝不失其风格的神韵。(吴献书,1949) •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 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 培基,1980) • 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刘宓庆,1990) • 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 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蔡毅,1995) •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 • 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 流。(萧立明,2001)
8
第一章:翻译概述——翻译的定义
Alexander Fraser Tytler: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
1
导学——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第一章:翻译概述 课时 2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第三章:词法翻译技巧 第四章:句法翻译技巧 第五章:四级考试翻译解题技巧 复习
2
12 12 4 2
2
第一章:翻译概述
教学内容:
1.1 翻译的定义
1.2 翻译的分类 1.3 翻译的标准 1.4 翻译的过程 1.5 中、西译史
6
第一章:翻译概述——翻译的定义
翻译概论
第一章总论本章简略介绍翻译的几个一般性问题:翻译的定义,目的,方法,标准,译者的合格条件,自学翻译的方法等简单知识.一,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 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这一活动分口头与书面两种, 有时在不同国籍的不同语言之间进行, 有时在同一国籍的不同民族或不同区域的语言之间进行, 但这种实践活动更多地应用于前者. 这一活动进行得好坏也决定了翻译质量的高低.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一篇译文在定稿之前, 一般都要经过许多次修改, 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准. 一部名著经常会有数种译本并存. 一个译本的反复修改, 同一原著的各有千秋的不同译本, 都体现了翻译的艺术性.如果把写作比成自由舞蹈, 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 而且还要跳得优美. 因为原著的创作不受语言形式的限制, 而翻译既要考虑到对原文的忠实, 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翻译并不比创作容易, 有时甚至更难. 难度越大, 其艺术性也就越高. 翻译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它的艺术美已经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范畴.二, 翻译的目的我们这个世界有近三千种语言,其中使用相当广泛的语言也有十几种,这给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们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会遇到很多麻烦.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翻译. 使用不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政治,外交,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军事,体育,娱乐等方面的信息要进行交流,正确无误地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来圆满地完成这类信息的交流,使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向着更高的文明发展,这就是翻译的目的.翻译(这里指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为一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在掌握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翻译实践,学习翻译中的各种技巧,提高翻译水平.翻译是较高层次的一门课程,其主要对象为英汉两种语言都达到了相当水平的学生和自学者. 因此,通过翻译,对已经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验,找出漏洞,弥补不足, 并使这些能力在综合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搞翻译,而翻译又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英语学习.这是翻译的一种特殊作用.三,翻译的标准1.早在汉朝和唐朝,就有“文” 与“质” 之争.主张“文” 的翻译家们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翻译的可读性.主张“质” 的翻译家们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这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 然而, “文” 与“质” 作为翻译标准都有其片面性.2.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提出的“信”, “达”, “雅”是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 他认为优秀的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笔译流畅,文字典雅.3.1951年,傅雷提出文学翻译“传神”论, 这是比“信”, “达”, “雅”更高的翻译标准.傅雷先生认为“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翻译的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 这叫“意似”, 是翻译的最低标准. 译文与原文如果能在形式上和精神上也同时一致起来或称“形似” 和“神似” ,这是翻译的高标准.4. 1964年, 钱钟书提出翻译的“化境”之说. 所谓“化境”, 就是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 文字形式虽然换了, 而原文的思想,感情,风格,神韵都原原本本地化到了译文的境界里了,丝毫不留下翻译的痕迹, 让读者读译作就完全像在读原作一样. “化境” 是比“传神”更高的翻译标准,或者说是最高的翻译标准.是每一位翻译工作者和学习翻译的学生的努力方向.对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用“忠实与通顺”这一翻译的基本标准. “忠实”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 “通顺”就是译文文字流畅地道.四, 译者合格条件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合格的译者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已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归纳起来.不外这样六条:1.外文水平高;2.中文水平高;3.知识面广4. 政治觉悟较高5.熟悉基本的翻译技巧.6.作风严谨为什么要做到这六条,其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第一讲翻译概述》课件
三、翻译的根本任务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 工具,它的目的是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 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 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 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1987:8) 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就是翻 译的根本任务和重大意义所在。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
科学翻译: If you've on earth a bosom friend He is near you to you though at world apart.
文学翻译: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科技文体包括:科技论著、情报资料、实验报告、设备和产 品说明等,要求译文准确,术语规范,具有专业特色。
翻译概述
例句: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科学翻译:Spring silkworm spins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出”。
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Unit 1 翻译概论
翻译指令(Translation Brief)
在大多数情况下,委托者对于目标文 本的交际目的为何想法模糊,甚至不正 确,这时,译者就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找 出翻译目的。在对交际情景仔细分析 的基础上,译者有权选择他认为对特 定翻译任务最合适的策略和方法。这 既是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有着积极 作用的跨文化交际专家。
文本及文本意义
费米尔认为,文本意义只存在于作者创作 的那一瞬间,文本一旦完成,即成为一个 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其意义要在接受者的 阅读中才能重新被激活,即:文本意义是 在源文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中构建完成的。 每个文本接受者都带有其特有的期待视野 和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源文。这即是说 译者在实际翻译中参照的文本是融入译者 个人理解和阐释的源文,而不是(多数情 况如此)作者创作的源文。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H.D. Lasswell(美,信息论先驱之一),1948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互动关系与
活动过程: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Who
does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亚 whom what for with what effect? for
— Mentrup(门特拉普),1982
says (谁传播) Say what (传播什么) In what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 (向谁传播) Why (传播的目的是什么) Where (在什么场合传播) With what effect (效果如何)
Unit 1 翻译概论
Lecture 1 翻译的定义和标准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
翻译概论Chapter1-2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及翻译的原则Chapter1----从翻译的比喻认识翻译的本质1.第一章内容概述1)翻译的重要性(对翻译和翻译家的种种比喻):普希金------“人类精神的传递者。
”歌德------“世界上全部交际来往中最重要、最高贵的事业之一。
”理查兹------“整个宇宙中最为复杂的活动之一”人类自有语言交流以来,翻译活动也就一直相伴相随。
翻译不仅使得人类各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而且还帮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文明的更高阶段发展。
2)从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宏观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1)对翻译或者翻译者总体或宏观的比喻;歌德------翻译家应是“忙碌的媒人”钱钟书------将翻译比作“做媒”《翻译、历史与文化》------把翻译比作婚姻翻译者还被比喻成“像一位雕塑家,用雕塑再现油画作品的形象”,也是“珍宝的发现者”或是“掘金者”。
在西方,翻译家数百年来也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把一个酒瓶里的酒倒到另一个酒瓶里去”,翻译并不是简简单单“倒酒”的机械动作,而是一个需要翻译者在艺术上有所倾注的复杂微妙的过程。
(2)从对翻译操作过程的比喻来看翻译的本质①把翻译比作渡河——船是要翻译的文本,领航者是翻译者,渡河的行程便是翻译的过程,河的两岸分别就是原语与译入语的文化。
②美国翻译家Margaret Sayers Peden把原作想象成一块方方正正的冰,翻译的过程就是这块冰的熔化过程。
这个比喻借用了自然科学对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描述,十分生动,也颇富揭示性。
③对翻译,另一种最新的、更具揭示性的比喻是“没有舞台的演④巴西翻译家——“食人者”对翻译者或者翻译的种种比喻尽管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们基本上都是正面的,都包含对翻译者工作的褒扬,是确实还有少数比喻表达了对翻译或翻译者的否定或批评;如“翻译即背叛者等”。
2)翻译的本质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翻译不仅仅是文本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过渡,也是文本之间、文化之间的一种协商过程,是以翻译者为中间人进行交流和斡旋的过程;翻译不仅仅是一门涉及语符转换、意义传递的技巧或技艺,更是一项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译者像画家、表演家”那样具有高超创作才能的艺术。
翻译讲座1:概论
第一节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具有描写性,可以像描写语言 一样对其程序和方法进行客观的、科学的描写,使之公 式化。同时,翻译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在再创造中,一方面取决于对概念意义的再现,另一方 面取决于语言形式的美学感受。 总之,翻译是一种融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创造性语 言(思维)活动。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 理解阶段 5. 注意理解逻辑关系
1) You are late for the last time. (公司老板对其经常迟到的雇员说的话) 2)He waited for an answer. I demanded a quarter of an hour to think, before I again hazarded a reply. 译文一:他等着我答复。我要求他给我一刻钟考虑,才能再冒昧 地答复他。 译文二:他等着我回话。我要求先考虑一刻钟,以免再次贸然回 话。 译文三:他等着我答复。我没有再次贸然回话,而是要求他先让 我考虑一刻钟。
2)It is quite another story now. 3)Some reporters who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session broke the story. 4)He’ll be very happy if that story holds up.
since从句中的系动词was或were过去式是指一种状态的结束。
2)She is very rich now, but she was povertystricken. 3)Our merger would have been a perfect one.
第三节 翻译的过程 — 理解阶段 2. 注意上下文
第一讲翻译概论
“翻译是一门科学”。其论据是1、翻译是一项有规 律可循的活动,并不完全靠天才或灵感;2、可以 向描写语言一样,对翻译程序和方法进行客观的科 学的描写,并使之公式化、模式化。 持相反意见的人认为,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因 为:1、翻译过程中活的东西太多,不可能公式化; 2、翻译家的再创造才能是天赋的,不是后天习得 的。 翻译不是科学,然而把翻译当作研究对象的那门学 问则应视为科学。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理论构成的 “知识体系”,其任务是“揭示”翻译过程的“客 观规律”,“探求”关于翻译问题的“客观真理”, 给翻译工作提供行动指南。这就是“翻译学” (Translatology),即研究翻译的科学。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
2. Trying to reproduce the syntactic clauses of the source languages. 努力再现原文的句式。 3. Trying to match all the syntactic constructions, actives, passives, relative clauses, conditions contrary to fact, etc. 努力与原文的 句子结构、主动与被动语态、关系从句、虚拟语气等对称。 4. Trying to follow a strict concordance of lexical items, that is, always translating one word in the source language by one and the same corresponding wor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严格与原文 的词汇条目一致,即总是把原文的某个词译为目标语中相应 的另一个词。 5. Matching rhetorical features. 与原文的修辞特点相称。 (Literal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direct translation or close translation. Using this method, the image, figure of speech, word order, grammatical structure, etc.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re maintain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As long as the original meaning is not impaired, it is essential to give priority to literal translation.
Unit 1 翻译概论
Unit 1 A Brief Account of Translation StudiesOutline of this unit1. Definitions for Translation2.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原则和要求3. Basic Requirements 基本要求4.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and abroad 中国和世界的翻译研究1. Definition for Translation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了解翻译的定义,有助于把握翻译的内涵和真谛。
不同学者对―什么是翻译‖有不同的回答。
Definition for Translation 翻译的定义Definitions by Scholars―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 ----- 张培基等(1980)It (Translatoin)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 Peter Newmark 纽马克(英)2001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第一讲 翻译概论
summary
faithfulness and smoothness忠实与通顺 Faithfulness refers to that content and style of TL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SL.(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包括原 文的事实,思想,感情,风格等) Smoothness requires that version should be clear and distinct, flowing and easy to read without signs of the mechanical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obscure language, of grammatical mistakes, confused structure and logic.(用词正确,得体,行文流畅,通顺,符合译 文语言习惯,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
The British scholar Dr. Samuel Johnson once said: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maining the sense.” According to Huang Long, translation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翻译可以作以下界定:用一 种语言(目的语)的文本材料对等地再现 另一种语言(源出语)的文本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时期:
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不 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 然后由他笔录整理出来。这些译 作可读性强,使中国读者接触到 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打破了章 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文学的 创作有很大影响。
严复的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 说,向国人介绍西方进步思想,因 此他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其主要译著有《天演论》、《原富》 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 译标准,流传至今仍为许多译者所 推崇,足见其强大生命力。
在中国翻译史上,你最喜欢 哪一位翻译家的作品?为什 么?你读过他的哪一些翻译 作品?然后到图书馆找出该 译作的原著,仔细研读一两 章,并按照你目前对翻译的 认识来评价译作。
1.4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 之争”、“直译意译之争”、“归 化异化之争”,不一而足。
让我们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两汉至唐宋的译经时期:
伴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印度的 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翻译活动以宗教传播 为主。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被 称为“译经三大家”。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时期:徐光启 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 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西 方几何、测量、算学、农业、水利、 机械、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 书籍被翻译成汉语,使这些知识在 民间得以传播。
第五次: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 半叶
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 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 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 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 译品也陆续问世。
第六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1)翻译范围从传统的文学、宗教作 品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 业领域;(2)翻译成为一项专门的职 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 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 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各式各样 的翻译任务;(3)兴办高等翻译教育,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打破 传统方式并发展机器翻译。
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
歌、小说、戏剧等)和实用翻译(包 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
按处理的方式: 全文翻译、摘译、 编译、节译、改译、综译
按翻译技巧: 直译、意译、音译
按翻译原则方向: 异化翻译、归化 翻译
按翻译的目的: 交际翻译、语义翻 译
按翻译的效果: 显性翻译、隐性翻 译
严复:信、达、雅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 深:宁错而务顺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 (意美、音美、形美),“三化” (等化、浅化、深化)
林语堂:音美、意美、神美、气美、 形美
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朱光潜:译者“须设身处地在作者的 地位,透 入作者的心窍,和他同样感, 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 于语文”。
第一单元 翻译概论
1.1 翻译的目的
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在高度信息化的后现代社会中,翻 译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 加。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在理论和 实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活跃和 繁荣的景象
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 翻译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 面去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 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 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 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 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1.2 翻译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对翻译进行以下 分类:
分类的角度类型
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 器翻译
五四运动至建国前时期,我国的翻译活动 为马列主义和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譬如马列主义经典《共产 党宣言》、世界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剧本》 (梁实秋译)和苏联文学作品《死魂灵》、 《毁灭》等。该时期译作的典型特征是以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
重点是译介西方的文学作品,译文质量普 遍较高,涌现出一大批名著名译。
1.3 翻译史简介
人类古代的翻译活动大都与宗教 的发展密切相关。西方的翻译是 从翻译《圣经》开始的,而中国 的翻译则始于佛经的翻译。在这 一点上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西方翻译史
高潮时期、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次:公元前3世纪中叶
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 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 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得诞 生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至今:
本次翻译高潮方兴未艾,在规模、范 围、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贡献上都大大超过了50年代。翻译队 伍逐渐壮大,翻译领域百花齐放,包 括社科、科技、军事、外交、贸易、 法律、文教、卫生等领域。这是全球 化时代来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 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
课外调研活动
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 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 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 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 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 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 得入与“化境”。
第二次:公元4~6世纪
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 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庭抗 礼的重要地位。
第三次:公元11~12世纪之间
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 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 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 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第四次:公元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 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 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 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翻译刊行第一 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 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 《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 18年时间翻译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 畅而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 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