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浅析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平衡 点。本文对建筑与 自然环境协调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做 了简单 的阐述 。 关键词 : 现代建筑设计; 自然环境; 和谐
I 前 言
建筑 与 自然环境协 调, 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 是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我 国建筑业 的蓬勃 发展,建筑节能 设 计 , 生态 城 市 ,绿 色 建 筑 均 应 成 为 普 受 关 注 的建 筑 规 划 设 计 原
建材与装饰 2 1 0 00年 5月
园林 、 建筑 、 规划与结构设计
浅析 现代建 筑规 划 设计 与 自然环境
钟向东
( 广东 肇庆 560) 2 0 0
摘 要: 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对 自然的再造 活动 ,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建筑设计被赋予 了新 的历 史任 务, 重新寻找失落的与生态环境
等。
以追 求 生态 美 为 目标 。
() 4 创造 园林意境 。在 中国园林 艺术 中, 水景构成一种独特 的、 耐人寻味的意境。 水面波光粼粼, 利用水面 的倒影作借景 , 能 丰富景物 的层 次, 扩大视 觉空间, 能增强空间 的韵昧 , 从而 产生
一
种朦胧虚幻 的美感 。凿池赏月, 池旁望鹊台, 观月影于池 中。
主 要存 在 感 , 不影 响建 筑 的设 计 概 念 和 本 身 的功 效 。 又
能孤立存在 的. 必然 处于特 定的环 境之 中, 它 因此, 建筑周 围的环 境也对建筑 空间形态有着一定 的影响 。建筑师在进行空 间设计 时. 必须周密地考虑建筑物 与环境之 间的关系, 并力 图使所创造
本 精 神 功 能 在 于 陶冶 人 的心 灵 , 发 人 的聪 明才 智 。 激 建筑 是不 可
2 建 筑 与 自然 环 境 概 述
浅析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浅析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指导老师: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建筑空间和自然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二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并指出二者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This article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discussion to construction space and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wo's relations, thought that the two are the incident cross-correlations,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two should be one kind of harmonious relations.关键词:建筑空间,自然环境正文:建筑已经不再是单独存在的功能性处所,社会和时代赋予了它更多的意义和价值,人们所追求的也不再是简单的遮风避雨,休息工作的生活处所,现代社会,建筑俨然是多重功能的混合体,要体现其基本功用之外,还要充分体现其文化感、艺术感,反映其设计理念,要与环境和谐共生。
人起源于自然,当人类最初出现的时候,就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环境,不断的索取、改造、创造,然后,逐渐的发展,然后才有了现代的“建筑丛林”。
可以说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标志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水平的飞跃。
关注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指具有整体概念的山峦沟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等大自然面貌,其地理范围和区域,以及形态架构都是固定的,其存在是自然天成,难以改变移动的。
微观环境是指那些局部的区域形态,以及与建筑周围的生态景观,比如花草树木,卧石溪流等。
微观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为配合建筑位置和形态的需要,可以适当改变其本身的形态和布局以适应建筑,但仍是把建筑和周围的微观环境适当组合,力求和谐,既不破坏微观环境的主要存在感,又不影响建筑的设计概念和本身的功效。
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论文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使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绿色建筑可以到达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节约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做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与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可以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推广。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环境影响通常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包括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即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自然资源,降低或者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建造的一种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时代的设计观念,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分析据了解,建筑物在其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等整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正是秉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空气流通、日光利用、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运用最新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问题,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系统。
2、回归自然基于对工业化弊端、现代设计思想的反思,生态环境、生态建筑成为主流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在设计上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融合,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3、营造健康的居住空间绿色建筑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惬意的居住空间,内部的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力求对人体健康无害,室内湿度和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使人们在居住空间中身体健康,舒适愉悦。
总之,绿色建筑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与居住品质的共同需求,这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二、绿色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1、绿色建筑与地域的关系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内涵,绿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底蕴等综合因素。
浅析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的结合
灵感运用到建筑 当中, 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
[ 收稿 日期 ]0 2 1 3 2 1 —2 [ 作者简介 ] 常
・
丹(9 3 ) 女 , 18 一 , 吉林省 长春市人 , 吉林农 业大学发展 学院教 师。
5 ・ 2
性很强 , 包括工作室 、 住宅 , 还有娱乐、 休闲等设施。 西塔 里埃 森建 筑运用 了较 为粗 糙 的石子 和水 泥建筑
案, 很是精美 。内部形态的设计 同样 运用弧线 的设 计, 强烈的空 间构架 , 不论是仰视还是俯视观看, 都 有一种无尽深邃的感觉。遗憾 的是古根海姆美术馆
的设计 , 造在 很不容 易看 到 的地 方 , 建 因周 围高耸 直 立的大 厦挡住 它 了。以流线 型设计 的古根 海姆美 术 馆 , 能直观 地观 赏 这完 美 曲线 构成 的建 筑 形 态 设 不 计, 并且 周 围的 环境 与它 十 分不 符 。 如果 建 造 在 相 对宽 敞的地方 , 能显 现 出它 流动形 态耀 眼的光芒 。 就 也 有很 多 的评论者 认为 古根海 姆美 术馆 建筑 形
第2 6卷
第 3期
吉林省 经 济管理 干部 学 院学报
J un l fJl rvn eE o o c Ma a e n de C l g o ra in P o ic c n mi n g me t o i Ca r ol e e
No 3 .
21 0 2年 6月
2 2 01
浅析自然环境与建筑形态的结合
口 常 丹
( 吉林农业大学 发展学院, 吉林
【 摘
长春
100 ) 360
要] 通过 对建筑结构造型和周围环境进行分析 , 找到 自然环境和建筑形 态之 间的联 系, 从而 了解建
浅析重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建议1
浅析重庆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乡规划的建议摘要:城市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
新城的选址首先要进行地质条件、水源、地下水位、环境承载量的计算、交通的便利度等一系列的预先准备调查。
无疑地形是限制城市选址最为重要的原因,特别是针对重庆这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直辖市,城市的建设受到很大的限制,人们扩建和新建都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不合理的建设与开发导致很多地质灾害,因此搞好城市建设和长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化;重庆城乡规划;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影响;一圈两翼1.重庆市地形简介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山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全市地貌类型分中山;低山;高、中、低、缓丘陵;台地;平坝等八大类,其中山地面积是62413.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8%;丘陵面积近14985.76平方公里,占18.2%;平地2964.22平方公里,占3.6%;平坝面积1976.14平方公里,占2.4%。
市域内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
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为其扩大带来一定的限制甚至是阻碍。
2. 重庆市城市建设现状(以主城区为例)主城区:08年主城区现状建成区面积是443.6平方公里,比07年建成面积增加21.21平方公里,增长5.02%,但是从06年到08年来看,增加的量是在逐年下降的,如:06年较之05年,城市空间拓展了33.41平方公里,07年较之06年用的地拓展量增加了25.38;这说明了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了,但由于主城区的人口还在不断增加,所以其城市建设可定不会停止,要想解决人地矛盾,就只有向周边欠发达的地区扩展了。
各个区县在城市化的统一推动下,也相应的扩大城市建设面积,发展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
3. 重庆主要地质灾害与城市建设关系3.1重庆地质灾害重庆是个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703重的70座城市,重庆是第一。
浅析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摘要: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迅速的条件下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物,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占据着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高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分析高层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环境的关系应如何协调。
关键词:高层建筑环境城市人类活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高密度、高体量的特点使其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大、丰富多彩的挺拔体型,高层建筑不仅成为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也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景观,因此它在城市总体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更是当务之急。
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及其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1.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宏汇凯悦酒店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的西北角,项目占地面积5800㎡,总建筑面积97243.90㎡,建筑地上高度169.99m,共43层,其中地上38层、地下5层。
建筑位于长春CBD 中心,周边不仅有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集聚,而且其所在位置还是城市中公园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以酒店为中心,北边是牡丹园;东边是东方大剧院和吉林省博物馆;南面紧邻(不到20米)吉林监管局18层大楼,马路对面是交通银行24层大楼;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是三层楼高的浦发银行,酒店西侧为旧建筑群。
1.2道路概况作为贯通城市南北的主干线,人民大街一直都是企业办公的首选区域,无论是最早形成的西安大路CBD商务区,还是近来人民大街沿线涌现的办公楼宇,都是围绕城市主干线建造而成。
人民大街和解放大路都是城市主干道,均有12个车道,两边为4米宽人行道。
调研时间是工作日的中午,街道机动车流量一般,行人较多。
此外,地铁1、2号线均途经长春宏汇国际广场,并且在大厦旁设有中转站。
浅析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第1 7期
S IN E&T C NO O CE C E H L GYIF MATO N OR IN
O建筑 与工程O
科技信 息
浅析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张红 杰 张晓亚 温 晓崖 杜 靖宇 ( 中平能化 集 团 河南 平 顶 山 4 7 1 ) 6 0 1
在人 类 社 会 飞 速 发 展 时 代 , 色建 筑 已成 为 人 类 环 境 保 护 的必 然 要 赋 予 建 筑 以生 命 。 是 一 个 能 积 极 地 与 环 境 相 互作 用 的 、 能 型 的 、 绿 它 智 产 物 . 文从 绿 色 建 筑 产 生 的 背 景 、 色建 筑 的定 义 、 色建 筑 与 环 境 可 调 节 的 系 统 。 本 绿 绿
利 用 . 不 仅 造 成 了资 源 的 浪 费 和 滥 用 . 时 也 引 起 了全 球 性 的 环 境 区的 建 筑 则 利 用 曲 折 的 港湾 河 汊 进 行 巧 妙 布 局 , 建 筑 借 地 形 与 水 势 这 同 让 污 染 问 题 。 人类 对 物 欲 的 无 止 境 追 求 , 得 向 大 自然 的 索 取 达 到 了 无 的衬 托 显 得 更 为 优雅 宜 人 。 色建 筑是 实 现 “ 使 绿 以人 为 本 ” “ 建 筑 一 、人一 自 计 划 、 约 束 的疯 狂 程 度 , 大 加 速 了 自然 资 源 的 消 耗 与 衰 竭 , 地 球 然 ” 者 和 谐 统 一 的 重 要 途 径 , 色 建 筑 对 环 境 的保 护 主 要 体 现 在 能 无 大 使 三 绿 的环 境 加 速 恶 化 、 态 失 去 平 衡 , 我 们 子孙 后 代 的 生 存 和 发 展 也 受 源 利 用 、 筑 设 计 、 筑 技 术 等 方 面 。 生 使 建 建 到威胁 。 31 绿 色 建 筑 的 能 源 观— — 节 能 与 环 境 .
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浅析对建筑的理解
■ 陈 宁
环境 心理 学 这 门近 几十 年 兴 起 的 崭 新 学 科 ,为 建筑 设 计
体 的 自恋 ,而 真 正地 以 人 为本 ,从 人 的角 度 去 理 解 和 创 造 建
筑。
提供 了特 别的思考和刨作角度 ,有助于建筑师正确 地理解 建
材 料 建 造 而成 ,一 般具 有较 大 的体 量 ,是 环 境 中最 显 眼 的 固 定 物质 元 素 ,是 环 境 影响 心理 的最 主要 物 质 基础 之 一 。 ( 建 筑 的人 文性 在于 ,它 与 人 类 的社 会 性 质 、 生 活 2) 习惯 、文 化 价 值 观 密 切 相 关 ,建筑 的 实 现 ,往 往 与 有 关投 资
阳光、空地 、绿化
设计未能解决的问题
可视化与私密性的矛盾
贫民过分集中,居 民的教育、生 活水平难以契合设计 思想
生存、金钱、 自 我证 明 涂鸦,抢劫,荒弃 搬离 ,炸毁
使用者关注点 使用者的态度 使用结果
私密 、舒适 抗拒,加窗帘 出售,改造为展览馆
表1范斯沃斯住 宅与P 仕ge miI0居住 区综合对比分析
流 ,越 来 越 密 集 的城 市 人 口聚 集 导 致 城 市 的 交 通 、 水 电 、绿 化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我 们 的生 活 环 境 越 来 越 不 堪 负 荷 ,这 些 现 象 都 提 醒着 我 们 必须 重 视 建筑 的 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意 义 。
设计思想
通透、 自由
2从心理学角度理解 “ . 建筑・一环境” 从本质上看 ,人 的需求是所有事物的核 心 ,是所有活动 的原动力 ,而人的需求最终都 可以归结为心理 需求,包括温 饱 、舒适 、欢 乐、感动、满足等等 ,而建筑 不能被吃 不能被 穿 ,它的核 心作用就是提供人类活动或感受的情 景 ( 也可以
浅析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关系
浅析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关系近年来,“建筑的风环境”已经和“热环境” “声环境” “光环境”一样,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
风和城市环境,建筑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 风的气流和风压对建筑及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当风向垂直于建筑长边时,在房屋背面形成气流漩涡区,流场紊乱。
实验证明,建筑物高度越高,深度越小;长度越大时,背面漩涡区就越大。
同时,由于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建筑的组合形式以及其他地面建筑设施的相互作用,情况更复杂多变。
上述结果只是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的某种规律,而在实际设计中还须分析具体情况,同风工程学结合应用。
人,自然,建筑,城市一直是密切相关的概念,而风和它们都有关系。
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空气流通,还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
同时,使建筑物朝向夏季主导方向是对风环境合理运用的必要手选。
玻璃幕墙在现今社会已成为时尚的外观装饰材料及围护墙体,它在给城市带来轻盈通透,和谐美观的同时,也给建筑届带来了新的课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玻璃幕墙抗压变形性能不断提高。
如今对风环境的研究日渐完善,这些诸多元素的结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风水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套择居和泽葬的系统,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下,人们对于生活理想模式的选择,尽管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其中也不乏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朴素的科学思想,当前一些专家学者也将此视为环境景观学或建筑人类学。
“藏风聚气”就考虑了建筑选址和布局中的通风和防风问题,“回风返气” .“障空补缺”则反映了建筑所产生的局部风环境及其防止和补充的问题。
随着近代新建筑的出现,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问世,也产生了尖锐突出的再生风环境或二次风环境,成为城市环境的公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山谷”之中,经常可以见到举步维艰迎风前进的人们。
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已是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必须从规划.设计.实验.理论诸方面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必要的对策。
浅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节能环保
浅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节能环保随着全球能源资源日益紧张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房屋建筑领域,节能环保更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角度,浅析节能环保的相关问题。
一、建筑结构设计对节能环保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合理地确定建筑主体的结构形式和构造方式,以及设计和计算结构尺寸和构件等的过程。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能否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取决于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决策。
1.1 结构形式选择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节能性能。
传统的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的承载和稳定性能力上较好,但在保温隔热和空调降温方面却表现一般。
在新的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更多地考虑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如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物质量,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侵害,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1.2 结构构造优化建筑结构构造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物的性能。
合理设计房屋的梁柱结构,可以降低结构材料的使用量,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提高建筑物的承载性能,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还可以减少建筑物的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建筑结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的关键。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如保温材料、隔热材料、节能建材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环保性能和资源可持续性能,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为了实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目标,设计者可以采用一些节能环保的技术手段。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技术:2.1 外墙保温技术2.2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它可以利用屋顶空间种植植物,增加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雨水径流,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浅析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完全消除或减少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光线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本文论述了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制约。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措施前言环境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环境污染产生的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因此,有必要在施工工作中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努力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1.施工对环境的影响1.1噪声污染噪声是施工过程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成分,主要来自施工设备的声音。
例如,挖掘机、压路机、打桩机和推土机等大型机器产生的噪音,以及机械设备安装和拆除、建筑材料加工和切割、脚手架等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等,有时这些机器和设备同时工作,这增加了噪音的分贝。
此外,施工高峰期导致的夜班处理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是建筑项目中最具争议的污染问题。
1.2废水污染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来自沟渠开挖产生的水泥浆、混凝土输送管道冲洗水、工程排水和员工生活排水。
此外,由于一些工地的疏忽,现场污水泄漏,一些泥浆经常堵塞居民生活污水,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1.3废气污染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还有运输材料的车辆携带一定量的灰尘进出,土地挖掘过程中的严重土壤灰尘,以及石灰石的高空抛撒,这些都会加剧废物污染。
1.4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主要包括:废弃建筑物的拆除、材料的废弃包装、员工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废渣、挖掘机挖掘的废土和打桩后的废泥浆。
1.5其他环境污染。
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焊接的高强度光源造成的光污染、不熟悉地下管道的船长挖掘生活水管和天然气管道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清理施工现场造成的植被破坏和草地践踏等大部分生态环境问题。
2、施工环境防治措施2.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研究,85 dB(A)的噪声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浅析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中 国古代 是 以 院落 而 居 的 , 因此 在 组织 建 筑 的 过 程 中 , 人 类 之 所 以可 以 区别 于 其 他物 种 而 被 称 为 高级 物 种 存 在 , 就 中 。例 如 , 是 因 为 其拥 有 较 高 的 智 慧 以及 极 强 的创 造 力 。这 种 创 造 力 能 够 也 应 以 院作 为一 个基 本 的 单元 。 而 每 个 院 落 之 间 的感 受 是 极 为 推动社会的发展, 带 领 着 人 类 走 向进 步 。 几 干 年 来 , 人 类 的 创 造 不 同 的 ,这 也在 设计 的过 程 中 为 设 计 师 们 提 供 了更 多 的灵 感 和
一
置 就 是 我们 调节 生态 环 境 的重 要 手 段 ,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的重 要 保
因 为其 中 心 是 空 的 , 所 以才 成 就 了器 具 的作 用 ; 将 门 窗凿 下成 为 证 。
个房 子 , 正 因为 中间 是 空 的 , 才 成 就 了 房子 的作 用 环境
从理论上来说, 生物和非生物 的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
1 建 筑 设计
所 谓 建 筑 设 计 是 生活 在 环 境 中 的 人类 , 与 环 境达 到一 种 和 谐 成 的一 个相 互 作 用 , 相 互 依 赖 的 生 态单 位 就 是 生 态 环 境 。对 于 人 统一的境界 , 又 同 时 需 要 的一 种 表 现 形 式 。在 建 筑 设计 的全 过 程 类 而 言 。具 体 的 来 说 , 生 态 环 境 就 是 我们 生 活 的 城 市 , 在 人 类 出 中, 统 一 体 现 了人 和 环 境 的 交 互 作 用 。但 在 建 筑 设 计 之 中 , 使 大 现 之 前 , 城 市 就被 称 为 一个 开放 的 自然 生 态 系 统 , 这 其 中 的生 物 家 最 为 困 惑 的就 是 人 与 环 境 到底 是 以怎 样 的 一 种 关 系 存 在 的 , 和 非 生 物 会通 过 物 质 的循 环 而达 到 一 个 生 态 的 平 衡 。而 如 今 , 城 是 人 类 成 为 了环 境 的主 宰 ,还 是 环 境 无 时无 刻 不 在 影 响 着 人 类 市 中 出现 了人 类 , 人 类 与环 境 长 期 处 于 一 个 无 法 平 衡 的状 态 , 也
制约与共融——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的形式 。任何建筑都是 时代的建筑. 区的建筑 , 地 总是要落脚于
某 个 特定 的环 境之 中 , 到 这 一 环 境 定 势 的 包 客 和制 约 某 种 受 在
恩 平 面 目
程度上这 就决定 了建筑 的形体 、 空间和风格 , 因而环 境是 建筑 创
系 太 屋 面也 是设 计 的重 点 , 于 平 面 中有 北 向 的 房屋 , 由 禹此 在 屋 顶 槊 空廊 增 设 丁 晒 在 设 施 . 顶 的 空廊 和 凉亭 将 成 为 学 生 畅 屋 谈 未 来 的好 去 处 立 面 设 计 : 向 校 同 的 南 立 面 利 用 拔 高 的 赢 亭 窭 出 _一 层 面
作 的 起 点 , 源 泉 过来 , 筑 包 作 的 成 果 又 应 表 现 为 环 境 , 是 反 建 I 建 筑 与 其 所 处 环 境 共 生 共 融 , 谐 共 姓 , 为 其 增 掭 美 的 因素 的 同 和 在
成 一 个 进 ^ 博 物 馆 的 “ 空 间 ” 其 次 , 建 筑 体 量 的 组 织 上 灰 ; 在 蒋 建 筑 主 体 高 度 控 制在 2 0米 以 下 , 向湖 面 一 侧 采 用 退 台 手 法 面 尽 量 碱 少 建筑 对 原 有 环 境 的 压 追 感 , 同时 沿 墙 面 设 计 斜坡 绿 化 在 退台屋面上布置绿化 , 与湖 边 原 有 树林 相 呼 应 建 筑 “ ” 使 隐 于 环境 雨“ 融 于环 境
计 , 求 这 种 压 力 由 内而 外 推 出 它 的形 式 } 一 种 则 通 过 环 境 , 要 另
・ 福建 建 筑 ・ 0 2年第 2 ( 第 7 20 期 总 7期 )・
浅析高层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协调问题
浅析高层建筑与场地环境的协调问题摘要随着建筑科学技术和材料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用地的紧缺,高层建筑已经作为城市整体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如何更好地将高层建筑与城市整体空间相协调则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而高层建筑与其场地环境的协调关系则成为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只有真正将高层建筑与实际的场地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相互结合考虑才能做到城市空间的协调。
关键词高层建筑;场地;协调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用地的空前紧缺,高层建筑已经作为城市整体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来解决人口增长和用地紧张之间的城市矛盾,但因其大体量、高密度的特点也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更好地改善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从高层建筑与其周边场地环境的协调关系入手,总结了高层建筑在场地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与场地的协调应对策略。
1 高层建筑的背景目前,我国各地正在兴起建造高层建筑的热潮,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传统的设计模式使高层建筑缺乏与城市场地环境的有机协调,人们的城市生活质量不高。
目前已有较多研究成果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去应对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关系,是以一种较为宏观的视角去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但是缺乏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具体的看待这一问题,本文则是从这一视角去提出高层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协调应对策略[1]。
2 场地协调中存在的问题2.1 缺少城市公共空间高层建筑底层裙房全部沿街布置,缺乏有趣的公共空间和开放广场,使得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没有形成一个舒适的过渡空间,反而像个孤岛一样矗立在城市的一角,路过行人很难停下脚步与建筑产生进一步的互动行为,从而会大幅度减小其潜在的商业价值。
2.2 盲目追求形式现实中高层建筑的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为目的,以变现自己和突出自己为目标,而忘记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与场地脱离,使得整个城市空间显得生硬、突兀、杂乱,因缺乏亲近感而拒人千里之外。
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摘要】建筑是⼈类聚居环境中的⼀项重要内容.⼈类聚居形式的变化、发展以及长期建筑实践促进了建筑科学的产⽣和发展。
在社会进步、经济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事。
【关键词】建筑;环境改⾰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犹如⾬后春笋,城乡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
城市⾯貌⼤有改善,向外不断地扩张,⼤⽚良⽥被开发为各种住宅⼩区、⾼新⼯业园区、⾼尔夫球场、休闲度假村等场所,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档社区等不断拔地⽽起。
城市⼈⼝迅速增加,⼤量农村剩余劳动⼒涌进城市务⼯。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但在众多建筑产品中,真正做到绿⾊环保、⽣态节能的并不多。
从古⾄今,⼀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的很⼤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的发展⽔平,且很容易引起⼀系列环境保护和⽣态平衡的敏感问题,例如⼀些⼤型公共建筑和⼩区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有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建筑引起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像新⼀代的建筑提出了更⾼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对规划的权威性、建筑的适⽤性以及建筑⽂化上投⼊更多的精⼒进⾏更深⼊的探索。
本⽂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三个⾓度进⾏分析。
1 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个成功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是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的。
从古⾄今,从我国到海外,好的建筑物都遵循这个规律。
⽐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与周围天安门⼴场和故宫搭配得浑然⼀体,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悉尼歌剧院紧邻⼤海,因此使⽤既像风帆⼜像贝壳的屋⾯与周围的环境搭配地恰到好处;巴黎艾菲尔铁塔坐落于美丽的塞纳河畔,周围的建筑物只有七、⼋层,更加衬托出铁塔的顶天⽴地。
诸如此类成功的建筑物不胜枚举。
建筑的自然环境关联性浅析
地的 自然生态环境 , 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 与其 他相关 因素之 间的
关系 , 使建筑 与环境 之间成为一个有机 的结合 体 。同时 具有 良好 直接联系和 间接 联 系在 事物 发展 过 程 中所 起 的作 用 不 同。 的室内环境条件和较 强 的生物气 候调 节能力 , 以满足 人们生 活、 直接联系具有 当下直接现实性 的特 征 , 因而对事物 的存在 和发展 工作所需的舒适环 境 , 人 、 使 建筑 与 自然 生态 环境之 间形成 一个
而 发 生 的相 互 依 赖 和 相 互 制 约 的 联 系 。事 物 间 的 直 接 联 系 和 间
科 学对系统 的许多 解释 都是把组成 系统 的各个元 素理解为具 有 确定特性 的东西 , 而把在这些东西组成 的整体 中存 在的有序状 态
视 为 系 统 确 定 的结 构 。关 联 性 与其 元 素 构 成 是 相 对 而 言 的 , 筑 建
在 这样 一 个 现 实 基 础 之上 的概 念 。
有一定层次 和结构 , 与环境 发 生关系 的整体 。 一般来 说 , 并 ” 现代
1 环境 的普遍 关联
作为普遍关联 的两种 重要形 式 , 直接 关联 是在 时 问、 间和 空
层 次上 比较接 近的事 物 、 素之 间所 发生 的相互 依赖 、 互制 约 要 相 的关 系 ; 间接关联指 事物 和现象 之间通 过较 多 的中介 、 中间环节
关键词 : 筑 , 建 自然 环 境 , 联 性 关
中图 分 类 号 :U 0 3 T 一2
文献标识码 : A
人类从蛮荒走 向文 明, 纯 自然 走 向人工 自然 , 从 这是 人 类进 念被人们逐渐放弃 , 因为人们相信他 们 自己有 能力无 限制的使用 步的过程 , 建筑正是在这一过程 中发展演化 出来 的人工产 物。作 地 球资源。随着 可持续 发展 观念被 社会普 遍认识 并成 为指 导整 为人工环境 , 建筑有 着不 同于 自然环 境 的氛 围, 而具 有强 烈 的人 个社会 、 经济 、 环境发展的根本 原则 , 维持 自然环境 与人类舒 适性
浅析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 3 4 ・
工 程 科 技
浅析 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用对建筑设源自计的影响 秦伟佳 张胜 楠
f 大庆 高新 技 术 产 业 开发 区规 划 建 筑 设计 院 , 黑龙 江 大 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 快, 在" 3前 的建筑领域 中, - 涌现 出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形体和 建筑理念。 在 当前 的建 筑工程 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 的重视 , 在进行建筑设 计时 , 生 态环境的亲和作用是要求建筑与生态环境 和谐 共存 , 使建筑与生 态环 境之 间相互协调 , 在体现 出建筑美感的同时, 又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性能的要 求。生 态环境的亲和作 用有着两重性 , 其能够使 生态环境要 素之 间相 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而亲和作 用的真正意 图则是保持环境要素的和谐共存 。由于现代建筑受到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 用影 响 巨大 , 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 筑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 究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 迫在 眉睫。本 文通过对 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 用的深入研 究, 然后就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 了详 细阐述 , 以供 同行探 讨。 关键 词 : 生 态 环境 ; 亲 和作 用 ; 建 筑设 计 建筑是人类进化过程 中的一种本能 , 从古代的人们 开凿 窑洞开 平坦舒展的地 面上 ,如能点缀一些垂直建筑物构成的天际轮廓线 , 则景 色会 更生动 ; 在 山谷里 , 茂盛 的林 木将同尖顶高塔及 城楼所组 始, 人们就已经开始 了建筑建设。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 日 新 月异 , 人们 融为一体 。城镇周 围的 自然景色受到人们 的 的生 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从 而也促进 了建筑行业 的长足发展 , 在 成 的丰富多变的韵律 ,
城墙 、 壕沟外面展现的是翠绿清新的 自 然景色。在中国古代, 现代 的建筑领域 中, 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质量 的水平都得到了 尊重 , “ 天人合一” 的哲 学 大 幅度 提 升 ,并 且 还 涌 现 出 了 大批 先 进 的施 工 技 术 和施 工 材 料 , 从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人 与 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从 而为现代 的建筑工程建设创 造了有利条件 。在现代 的建筑工程 中 , 观念就是这种认识 的概括 。中国民居聚落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 , 总体布局到室 内外环境设计 等方面 , 均表现 出顺应 自然 , 尊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 境的重视 , 在进 行建筑设计时 , 生态环境 的亲和 选址 、 按风水理论 , 作为聚落基地 的吉地一般都具备 “ 以山为 作用是要 求建筑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 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之 间相互 自然 的态度 。 背山面水” 的特征。吉地能“ 藏风聚气” 。背山即可生气 、 纳气 、 协调 , 在体现 出建筑美感 的同时 , 又 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性 能的要 依托 , 又可接纳 阳光 , 阻挡寒流 ; 面水可使气“ 界水 而止 ” , 为 聚落环 求 。而生态环境 的亲和作用实际上就是指各 生态要素 间的相互排 藏气 , 聚落 民居 常选 址在青山翠绿 , 秀水长流 的境地 斥, 却又相互吸引 , 并且能够协同共存 的特点 。 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差 境孕育生机 。因此 , 人与 自然协 同共生的最佳场 异, 在 中国文化 中 , 总是强调人 与 自然和谐 发展 , 互 利共存 , 也 即是 中。 中国民居将院落看作是人 与天地 , 并将院 内引人大 自然 的风光 。 所谓的天人合 一 , 因此不存 在人 与 自然之间的征服 和控制 。然而西 所 , 方文化 中却 不然 , 文化 和 自然总是处在对立 面 , 因此西 方建筑强调 2气候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气候因素对建筑形态的构成一直起着非常重要 的制约作用 。在 的亲和作用则是排斥性 。而在 当前的现代 的建筑中 , 随着人们对生 从西藏 的石屋 、 东北 的井干 式木房 、 云南 的竹 态环境 亲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 , 在现代 的建筑设 计 中, 生态环境 中国辽阔的土地 上 , 内蒙古 的帐篷到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等 , 无不反映 出人 们适应 当 的亲和主要通过地景因素和气候 因素来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 本 文 楼 、 从地景 因素对建筑设计 的影 响出发 , 对生态环境的亲和作用对建 筑 地气候 , 顺应 自然的生态意识 。 从世界范 围来看 , 情况也是如此 。如 为避免地 上水 气 , 将 房屋底层架空 ; 沙漠干旱地 区 , 设计 的影响进行分析 ,并且就对建筑设计 的影 响进行 了详细 阐述 , 湿热地 区建筑 , 以厚重的土墙 围合空 间 , 墙 上开很少 的洞 口, 外墙涂 以白色涂料 , 以 希望 能够起到抛砖引玉 的效果 , 使 同行 相互探讨共 同提高 , 进 而为 我国今后 的建筑设计起 到一定 的参考作用 。 增加对 阳光的反射 ; 北欧地 区多雪 , 为避免屋顶积雪过厚 , 而将屋 面 的斜度加大等等。随着建筑技术 的发展 , 气候 因素对人类居住环 境 1 地景 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地景指 的是生态环境 中的 自然景 观和人工景观 , 自然景观如高 的威胁得到了有效 的控制 。 现在人们更多考虑 的是如何利用这些生 山、 流水 、 森林 、 草原等 , 它们构成 了人类赖以生存 的物质大环境。 而 态因素来为我们服务 。 印度著名建筑师查尔斯 ・ 柯里亚就提 出“ 形式 人工景观是人类 自身建造的物质小环境 , 当它融入 自然并与 自然景 服从气候 ” 的生态设计思想。 为此 , 各国建筑 师们都做 了不少探索与 观相互作用 , 取得协调 、 共生时 , 才能成为地景 的一部分。 实践 。 结束 语 1 . 1 地景因素对单体建筑设计的影响 古往今来 的优秀建筑师们在处理建筑基本元 素时 , 手法虽不尽 生态环境 的亲 和作用有着两重性 , 其能够使生态环境要 素之间 而亲和作用的真正意图则是保持环境要素的 相同 , 但都没摆脱环境 的亲和作用 的影响 , 都在努力 寻找一个答案 : 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 由于 东 西 方 的 文化 差 异 , 在 中 国文 化 中 , 总是强调人与 自 如何使建筑融人 地景中去 , 并 成为它们 中的一 员? 美 国建筑 师莱特 和谐 共 存 。 是一位深受东方思想影响的杰出建筑家 ,他认 为美来源 于 自然 , 强 然和谐发展 , 互利共存 , 也 即是所谓 的天人合一 , 因此不存在人与 自 调建筑设计要尊重 自然环境 ,每一栋建筑都应 是基 地的唯一 产物 ; 然之间的征服和控制。然而西方文化 中却不然 , 文化和 自然总是处 因此西方建筑强调的亲和作用则是排斥性。通过本文对 是有生命 的有 机体 ; 他在 《 自然的住宅》 一书 中强调 了整体概念 的重 在对立面, 要性 , 认为建筑必然 同所 在的场所 、 建筑材料 以及使用者 的生活有 生态环境 亲和作用对建 筑设计 的影 响的分析 ,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 总而 言 之 , 在 当代 社 会 , 人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已经 成 为 机融为一体。 莱特在设计塔里埃森时 , 将建筑置于山头顶部之下 , 而 更 深 刻 的认 识 , 不是山顶 , 认为建筑应属 于这座 山丘 , 而不应凌驾于山丘之上 。 达 了 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现代 的建筑设计 中 , 我 从而才能够使现代建筑 他对 自然的依 恋和亲近 。 他 的草原住宅使住房与宅地的关 系发生 了 们必须要加大对生态环境 亲和作用 的认识 , 根本性的改变 , 花 园 深入 到起 居 室 的心 脏 , 内外 浑 然 一体 , 居室在 自 水 平 更上 一 层 楼 。 然 中, 自然进 了居室。 莱特在流水别墅设计中 , 采用 了其惯用 的水平 穿插 , 横竖对 比手法 , 用两层凌空悬挑 的大平台 , 不受拘束 的纵横交 错 的几 片石墙 , 给人 一种灵动而稳重 的感觉 , 溪水从挑 台下面怡然 流 出。 从远处望去 , 整栋建筑物似乎从 山石 中生长出来 , 成为地景 中 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莱特 的建筑侧 重表达环境亲 和作 用中的吸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是人类聚居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类聚居形式的变化、发展以及长期建筑实践促进了建筑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社会进步、经济物质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二者互敬互融,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标签建筑;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城乡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
城市面貌大有改善,向外不断地扩张,大片良田被开发为各种住宅小区、高新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休闲度假村等场所,在城市里中央商务区、高档社区等不断拔地而起。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进城市务工。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里建筑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高,但在众多建筑产品中,真正做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并不多。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水平,且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敏感问题,例如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和小区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有不少专家指出由于建筑引起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像新一代的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使得我们从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对规划的权威性、建筑的适用性以及建筑文化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本文从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适应性
一个成功建筑物的设计应该是与其周边环境相适应的。
从古至今,从我国到海外,好的建筑物都遵循这个规律。
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与周围天安门广场和故宫搭配得浑然一体,显得更加雄伟壮观;悉尼歌剧院紧邻大海,因此使用既像风帆又像贝壳的屋面与周围的环境搭配地恰到好处;巴黎艾菲尔铁塔坐落于美丽的塞纳河畔,周围的建筑物只有七、八层,更加衬托出铁塔的顶天立地。
诸如此类成功的建筑物不胜枚举。
其共同点如下:(1)实地考察,从建筑体量、造型、尺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从使用功能出发,寻求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环境的关系;(3)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因素;(4)追求合理的创意;(5)吸取地方业主的合理设想,尊重相关法规、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例子。
这些不和谐因素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对周边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破坏。
比如某些城市建筑不顾实用功能,一味追求造型,把建筑外形弄得稀奇古怪,不仅牺牲了使用功能,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城市风貌。
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也是对广大市民审美观的一种感情伤害。
此外这类建筑维修费用高,不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
一些工业建筑由于
选址的不合理,对环境带来极大污染,比如工业建筑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不恰当,将急剧恶化附近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污染应用水、使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污染工厂周边耕地。
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建筑是城市的基本元素,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到城市风貌、人民生活质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原则性问题。
然而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许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为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地方决策者的急功近利。
这种现状亟需改变。
2 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最早的城市形成于奴隶社会。
奴隶主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将居住的地方用墙垣围起来,而墙垣之内则是用于贸易的集市,通常有“三里之城,七里之廓”之说。
到了封建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墙越建越高,城区范围越来越大,雄伟的宫殿代表着帝制的权威性。
城市布局以富室为主体,位于主轴线上,生活生产相关建筑以及壕沟、城垣等防御设施布置在周边。
城市的建设以都城最为豪华,地方政府则按行政等级递减。
古代城市虽然规模远不及现代,城市布局有一定格式,但也形成了不少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
城市中的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展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更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
因此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古建筑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重点保护对象。
然而现在一些城市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对古建筑进行盲目的拆除、建设,这给城市的人文财富带来巨大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环境和规划,使城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世界,失去了一个城市原有的特色和风貌。
我们亟需呼吁城市特色,生态环境,还城市以本来面貌。
3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建筑材料的使用包括取材、加工、运输、使用、废弃几个过程,在这几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排放出废水、废气、废渣。
这些废弃物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将会导致地下水、大气、土壤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
因此有必要开发节约、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并加强监管,取缔污染严重的建筑材料的继续使用。
另一方面,要建立建筑材料环保法规,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生产及销售,从法律的高度以强制性手段规范建筑市场。
在一个建设项目开始前,首先应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环保资金进行预算,并与建设项目同步,只有将环保资金落实到位环境保护才能得到保证。
其次明确产品设计宗旨,产品的设计不仅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更应该对人体健康有益,使产品趋于多功能化,如抗菌、杀菌、保温隔热、调湿、除臭、防腐、防火、抗静电等。
因此要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宗旨。
再次对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渣进行循环利用。
根据有关试验证明,某些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可以有效转化为建筑原材料。
土地、砂、石等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在生产中使用天然资源,加大对工业固体废渣、建筑垃圾的
再次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于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要进行大力的推广,比如用塑料门窗和管道代替铁质门窗管道,采用新型的墙体材料、新型的防水材料,这些材料节能环保效果显著。
另外,通过政策调整,鼓励房地产开发商使用新型的房屋结构和建筑材料,可以加速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
比如对使用新材料的商品房按使用面积计价,从而减少粘土砖的应用,以达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
4 结论
建筑与环境应该是互融共生的,建筑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想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就必须树立生态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使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社会活动需求,保证人们安全、健康、卫生的同时,也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建筑都应向自然环境学习,立足朴素,为人类提供自然、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叶从实.寄寓建筑于环境中[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10(1).
[2] 覃全文论城市景观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和谐发展[期刊论文]-广西城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