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熟悉度视角下的双语表征认知机制
双语语义表征及通达机制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方法
双语语义表征及通达机制的实验范式和研究方法赵雪艳随着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广泛普及双语教育和教学,很有必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双语者学习第二语言汉语的现状进行了解,深入探讨其两种语言的语义表征特点和内部动态联系机制。
文章系统地对国内外有关双语表征及语义通达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回顾。
这不仅是双语知识表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和补充双语知识表征的研究理论和框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双语教育及教学研究提供心理学角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自1960以来,心理学研究者们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对双语心理词典表征及语义通达问题的相关假设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渗入,传统的实验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双语表征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也逐步多样化和科学化。
近几十年来,为了验证相关的假设,研究者们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翻译任务和图片命名任务翻译任务是要求双语者把一种语言词汇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词汇,而图片命名任务是要求双语者用不同的语言说出同一图片的名称。
通过比较两种任务条件下反应时间长短来考察两种语言与共享概念表征层的关系。
该实验范式的理论假设是:如果两种语言间的转译是由词汇联结的方式进行的,那么词汇翻译任务所用的时间就要少于图片命名的时间,因为将Ll(母语)翻译成L2(第二语言)的路径是直通的,而图片命名则包含着较为复杂的语义通达过程,即由语义概念等通达到Ll的词汇表征层,再由L1转译到L2的过程;但是,如果两种语言的转化是通过概念中介进行的,那么词汇翻译和图片命名的时间应是相等的,因为词语翻译和图片命名都要经过语义概念,由概念到L2等过程。
这两种实验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并被广泛运用于双语语义表征研究。
Kroll(1988) 等人就是采用词汇翻译和图片命名任务对双语语义概念表征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不熟练的双语者,词汇翻译的速度明显快于图片命名的速度,而熟练双语者,两个实验任务的速度没有差别。
《当代英汉词语的认知语义研究》述评
《当代英汉词语的认知语义研究》述评摘要:简要介绍了白解红教授的新著《当代英汉词语的认知语义研究》(2009)的主要内容,并对其重点内容进行评述。
关键词:当代英汉词语;认知语义研究;评介《当代英汉词语的认知语义研究》,2009年12月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作者白解红教授是我国英语教育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我国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积极探索者,现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作者已经出版了4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本书是她的又一力作,是她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英汉新词语对比研究”(04BYY002)的研究成果。
全书运用认知语义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从词汇语义研究和构词研究两方面,比较详细地阐释了当代英汉词语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旨在拓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更多地揭示英汉词语的共性与个性,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当代英汉词语产生背后的语义认知发生机制。
本文对全书的内容要点做一述评。
一内容简介全书共九章。
第一章,“词汇研究的认知语言学基础”,讨论和诠释了在认知词汇语义研究中常常使用的原型范畴理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以及概念合成理论。
作者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对词义研究的重要文献后指出,认知词汇语义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词义的范畴结构及其产生的认知背景;(2)多义词、词义的历时变化及语法化背后的认知机制;(3)对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本身的理论探讨;(4)对词义本质的探讨。
作者发现认知词汇语义学关注的并非对语言内部词义特征做出孤立的解释,而是力图通过词义分析来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与机制。
第二章,“英汉构词方式的认知探析”,分三节分别探讨了英汉构词研究方面的3个问题:(1)英汉两种语言构词方式对比分析;(2)词汇化模式的认知机制;(3)构词法的原型范畴属性。
基于认知机制下的中英时间外显表征分析
张 纯 辉
[ 摘要]从 时 间的似 真性 和 隐喻 性 对 比分析 可 以发现 汉语 和 英语 在 时 间上 的 异 同。说 汉语 的人是 基 于客观 真 实时间顺序 和 主观 想 象时 间顺序 来 构建其 句子 和概 念 的 ,其 时 间表
述 多为似真表述方式。英语里虽也有某种程度的似真表述 ,但说英语的人更多的是依据形 态语法和抽 象原则来表述时间关系的 ;时间的隐喻表述在两种语言 中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
究 者主要 以物理 刺 激为媒 体 ,探讨 时 间判 断 、时距 估
汉语属前者 ,英语属后者。汉语具有高动机临摹性 , 这
一
时 间顺 序原则正是 汉语时 间的似真表 征的重要体 现 ,
也是汉语句 子 的重 要构 建特 征 ,即按 时间先 后 发生 的
计 、时 序和时点信息的编码及其提取 ,以及与注意 、通
很 大 差别 ,这 主要 源 于不 同文化 的价值 观和认 知 方式 。
[ 关键词] 中英 时间 ;外显表 征 ;似真 ;隐喻 ;对 比分 析
[ 中图分类号 ]H 7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 3 (0 9 0 4— 63 20 )6月 一 4 2 5—3
一
、
引言
因而具有较高 的似真表征或 临摹性 ( oii ) i ne y 。另一些 e t 语言则 比较 抽 象 ,因其 更 多 地依 靠 抽 象 的语 法 范 畴 。
对 时间 表 征 的研 究 ,通 常基 于信 息 加 工 的 观 点 , 即把时间看作 一 种包 含 时点 、时序 和 时距 的信 息。研
表 征。本文主要探讨时间 的似真表征和 隐喻表征 。
英汉心理词汇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
英汉心理词汇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
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是一个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主要关注的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心理词汇如何在人们大脑中存储和提取,以及如何构建计算模型来模拟这一过程。
在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词汇语义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表征这些信息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此外,心理词汇的表征还涉及到词汇的词义、语法和语境信息等多个方面。
在构建计算模型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大脑处理英汉心理词汇的过程。
这需要利用到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技术,构建能够理解、分析和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心理词汇的计算模型。
总的来说,英汉心理词汇的表征及计算模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可以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词汇语用学的认知视角--纳西东巴文构形的概念整合解析
词汇语用学的认知视角--纳西东巴文构形的概念整合解析
段红;钟维
【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
【摘要】词汇语用学因忽视认知因素而在解释力或可操作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仅关注形合语言而忽视意合语言亦难以揭示词汇-语用-认知界面问题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
本研究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纳西东巴文构形的心理构建过程。
研究发现,东巴文构形是语义合成和语码截略的有机结合,兼具合成构字和截略构字的特点。
东巴文的合成构字过程主要包括结构赋值式构形、概念联合式构形和概念隐喻式构形三种类型,而符号与指称转喻及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则是截略构字的主要
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能对东巴文构形过程中合成和截略这两种相反的字符构建途径做出统一解释,东巴文中大量涌现的类比字从认知机制上看也是东巴文构形的
产物。
【总页数】8页(P1-8)
【作者】段红;钟维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词汇使用意义心智表征的认知体验性建构——以概念整合为视角
2.概念整合理论对纳西东巴文合体构字的解释力
3.社会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玻璃山》中词汇的认知指称研究
4.纳西东巴文构形分类研究的探讨
5.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的形象构形分析与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精选文档
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机制一、基于隐喻对“一词多义”做出认知解释的可行性词汇是一切语言技能的基础。
进行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译活动时,学习者都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有可能使这些活动继续下去(范琳、刘振前、李旭奎,2008)。
词义习得作为词汇习得的主要内容,也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内容。
束定芳(2000)指出,隐喻对语言习得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其相关理论可用于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一种由此及彼、由简到繁的倾向,在认识上总是从具体到抽象,利用已知事物探索未知世界。
因此在语言方面,形成了跨概念的认知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建立在隐喻思维的基础上。
二、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一)隐喻的界定英语中“ metaphor”一词可理解为把事物从一处转向另一处的媒介,即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
Lakoff 和Johnson (1980)认为,隐喻是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语言的认知工具。
当人们使用隐喻时,需将两种通常看似无关的事物相提并论,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共同点和关联点来解释、评价、表达对客观现实的认知理解。
语言学习的过程亦然,尤其是学习新知识时,需要通过隐喻在已知和未知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对两种事物的感知来实现对未知的认识。
(二)“一词多义”的含义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抽象概括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语言的词汇量却很有限,人的记忆容量亦是如此。
这就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词汇难以表述无限数量的事物的现象,更不用谈顾及人类记忆容量的问题了。
人类分身乏术,但词汇可以。
由此,一个词语有时就会被拉去充当双重角色,久而久之,两种意思都为人们所接受,一个词语甚至可以衍生出多种不同却又相关的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它意义延伸的过程。
一个多义词先有一个核心义,并由此辐射、扩展、引申出其它的意义。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
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双语教育和学习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双语心理词库作为双语者大脑中词汇信息的存储和处理系统,其表征结构一直是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分析双语者如何在大脑中存储、组织和提取两种语言的词汇信息。
通过对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双语者语言处理机制的理解,还可以为双语教育、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障碍治疗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双语心理词库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双语心理词库的定义和特征。
接着,将回顾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相关研究,包括词汇链接模型、概念中介模型等,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方式,包括词汇表征、语义表征和形态表征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双语心理词库的动态发展过程,探讨双语者在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过程中词库表征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本文将对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结构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双语者的语言处理机制,为双语教育、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障碍治疗等领域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双语心理词库的理论背景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是在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其理论背景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受到了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大脑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会形成一个复杂的认知结构,即心理词库。
这一理论为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使我们能够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去理解和描述双语者的词汇存储和加工过程。
双语心理词库的研究还受到了语言学中词汇理论的影响。
词汇理论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关键。
在双语者的语言中,词汇的存储和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英语术语的认知研究——认知心理,认知语义,构词认知和形态认知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英语术语的认知研究——认知心理,认知语义,构词认知和形态认知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曹佳蕾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0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可以认为是认知科学的出现,这一过程甚至被称为“认知革命”。
作为认知科学的主要分支,产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认知语言学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即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关注和普遍认同,成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语言学科。
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和人的一种认知能力,致力于解释(而非描写)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构建知识结构并阐释语言信息理解和形成过程中知识的概念化组织方式,很多语言现象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部都可以获得全新的、更为接近其本质的解释,术语的认知功能被看作是它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研究术语既为术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应用空间。
术语是“用来表示专门的知识或活动领域中的概念的词或词组”。
术语有着更为清晰、准确的认知结构,这使得术语研究中的认知途径自然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兴趣。
但是,这方面已做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且不说将术语学与认知语言学这两门都年轻的学科结合起来研究的工作是否有人做过,单就这两门学科自身而言,也都还处于让人们认识和了解的阶段,其中以术语学尤甚。
二、英语术语认知研究的主要内容1.英语术语的认知心理研究。
词的意义是包括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在内的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也是认知语言学必然涉及的课题。
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范畴和范畴化以及概念模式和认知模式等均引自于认知心理学,但已将其与语言学的研究联系起来,将模式在语言学层面上具体化,借助于语言揭示其实质。
以认知心理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剖析英语术语的形成与应用也是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2.英语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
从认知角度看,术语的语义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就是术语的隐喻生成。
隐喻在科学认知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对术语的系统生成的分析表明,隐喻实际上是开辟了一个将专门词汇划分出来的时期,并且预示着划分专门知识领域过程的开始。
双语经验对认知老化的影响
1.双语加工的相关概念1.1双语双语现象(bilingualism)通常用来指一个人或一个社团掌握或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根据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水平,可以把双语者分为平衡双语者和不平衡双语者; 根据学习二语的时间,双语者可以分为同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 Grosjean 2012) 。
1.2双语切换代价双语者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在其所掌握的语言之间进行切换, 尤其是在有其他双语者在场的情况下, 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这种行为叫做语言切换(language switch) (Costa & Santesteban, 2004)。
有关双语者语言产出和语言理解的相关研究发现, 在语言切换中, 相较于单一语言系列的加工, 双语者在混合语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往往表现为反应时变长、错误率增加的现象, 这一现象叫做语言切换代价(switching cost) (Costa & Santesteban, 2004)。
1.3双语切换代价的影响因素1.3.1抑制控制Green ( 1998) 提出“抑制控制”,认为双语加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非目标词汇参与了目标词汇的选择竞争,双语者利用抑制来消解词汇竞争而选择目标语。
抑制有两个特点: 一是激活后的抑制,抑制与当前反应无关且处于激活状态的图式或词汇表征,语言激活的强度越大,抑制的强度就越大; 二是解除抑制需要额外的加工时间,某种语言的抑制会影响随后对该语言的二次激活,抑制强度越大,解除抑制需要的时间越长( 崔占玲2011) 。
所以抑制强度可能会受双语者某一个语言的水平高低的影响,抑制控制模型认为对于不平衡双语者来说,当目标语是二语( L2) 时,需要更高的强度来抑制母语( L1) ,当切换到母语时( 从L2 到L1) ,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解除这种抑制而激活目标语母语( L1) ,这实际上产生一种不对称的切换代价,这种不对称的切换代价被称为是抑制控制存在的关键证据,但是这种抑制机制在人的大脑中有没有相应的神经机制和神经基础,都有待探讨。
幽默加工的脑机制
幽默加工的脑机制引言幽默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还能加强人际关系的建立。
然而,幽默是如何在大脑中发挥作用的呢?本文将从幽默加工的脑机制角度,探讨幽默感受、表达和反应的神经科学原理。
幽默加工的脑机制1、幽默感受幽默感受是指个体在接收到幽默材料时,如何理解和解读它的含义。
这个过程涉及到大脑中多个区域的协同工作。
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欣赏幽默漫画时,大脑的前额叶、颞叶和扣带回等区域明显活跃。
这意味着幽默感受涉及到了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神经机制。
2、幽默表达幽默表达是指个体将内心感受到的幽默通过语言或行为传达给他人。
大脑中负责幽默表达的关键区域包括布洛卡区(生产语言)和韦尼克区(理解语言)。
研究发现,在幽默表达过程中,这些区域的神经元放电模式会发生特定变化,以支持幽默信息的生成和理解。
3、幽默反应幽默反应是指个体在接收到他人的幽默表达时,如何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这涉及到大脑的情绪加工和社交互动区域。
一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显示,当人们观看幽默视频时,大脑的奖赏中心(如伏隔核)会被激活,导致愉悦情绪的产生。
此外,负责社交互动的大脑区域(如前扣带回和颞上沟)也会参与到幽默反应过程中,以支持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
幽默加工的训练和提升理解幽默加工的脑机制后,我们可以据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方法:1、增强语言和认知能力通过阅读更多的书籍、文章和笑话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幽默的表达方式,以及更准确地评估和理解他人的幽默。
2、学习非语言幽默除了语言幽默外,非语言幽默也是值得学习的。
例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等都可以用于传达幽默。
你可以通过观察喜剧演员、主持人和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来学习这些技巧。
3、培养积极心态和社交技巧幽默往往与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交技巧相。
因此,你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增强自信心以及提高社交技巧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幽默感。
认知心理学视域的二语词项概念的认知与心理表征机制
问题 : 一是学习个体如何接触和吸收二语知识的;
二是学习个体如何在大脑 中储存二语知识 的; 三
是学习个体如何加工和使用二语知识的。回顾二
方面, 属于内隐加工研究。尽管如此 , 为数不少 的 二语 习得现象 , 仅仅靠探讨第一和第 三问题是难 以得到合理 阐释的。例如 , 英语动词 的子语类化 (u .a grao ) sbct oi t n 问题 有 时 很 难 被 中 国 学 生 完 e zi 全内化。即使有 些 中国学 习者在美 国呆 了许多 年, 他们在产出英语时还是很难达 到或者接近本 族人 的 自动 性 程 度 和准 确 度 。更 为 诡 谲 的是 , 此 类 现 象 似 乎 非 常 “ 固 ” 难 以克 服 ①。Yp探 讨 顽 , i
教授 ,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岗位教授 2 08 003 问题 , 侧重研究 习得者如何加工接触到的语码和
如 何输 出语 码 的过程 , 习得 者 的工作记 忆 能力 、 如 对词 和句子 的加 工 方 式 、 工 频 率 和加 工反 馈 等 加
一
、
引言
就二 语 习得 而言 , 究 者 必 须 回答 三 个 核 心 研
得者是如何储存二语 的, 也许能为此类习得现象 提供 较为合 理 的解 释 。 因此 , 必要 从母 语 和二 有
语 的认知和 概念 结 构 角 度 人手 , 把研 究 视 角 转 移
内容 。鉴 于这些本 质性 特征 , 二语 习得 研 究应该 重视 对 习得 者的词 项储 存 内容研 究 , 采取针 对 性
的教 学策略 , 使二语 习得者对所学词项的表征 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领会 , 并能够让他们仔细观察
两种 语 言 中词 项概 念表征 内容 的差畀 和使 用 时的搭 配 , 而形 成正 确 的语感 , 从 达到 习得 效果 。 关键词: 知 系统 ; 言 系统 ; 认 语 非语 言 的概念 系统 ; 表征 ; 项 词
双语词典的中观结构与语义认知
双语词典的中观结构与语义认知林雾【摘要】从语义认知的角度来看,中观结构是构建心理词汇语义网络的重要环节。
传统词典学结构理论对中观结构缺少必要的重视与阐述,而传统双语词典目的论又忽视了词目译义的系统性和关联性。
文章分析了中观结构在激活自然词汇语义网络,帮助语义认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介绍它在双语词典译义系统中的主要表述方式。
%Medio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mantic cogni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mental lexicon,which has been ignored by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lexicographical structure. Moreover, the goal of bilingual dictionary making has been misunderstood while the systematicity and relatedness of translated word meanings has been slighted. After an analysis of how mediostructure helps activate semantic network, and helps with semantic cognition as wel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ome ways in which mediostructure is represented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5【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中观结构;双语词典;译义系统;语义网络;语义认知【作者】林雾【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6一、语义的关联性与传统词典学结构理论的缺失就本质而言,自然词汇语义获得的过程应该是学习主体积极建构而非单纯被动接受语义知识的过程。
双语能力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双语能力对认知发展的影响【摘要】随着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双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双语者是指同时熟练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
语言塑造人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那么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促进还是干扰?影响的机制是什么?早期研究争论的焦点是双语能力对认知发展具有促进还是干扰作用。
这一争论现在已基本得到解决,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双语能力对认知发展的某些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非干扰。
现在研究的焦点是双语在什么时候开始对认知产生促进作用,作用的程度和范围如何,作用机制是什么。
我国在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未成熟,因此对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双语与思维、认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为我国的外语教学提供心理学理论指导。
【关键词】双语能力认知发展【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97-02一双语的界定及其分类1.双语的定义有关双语的定义,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
bloomfield将双语定义为两种语言都能像母语一样熟练运用;haugen则认为双语是能够用两种语言完成有意义的话语。
grosjean(1992)明确指出双语是有规则地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
这些定义中,bloomfield的定义对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水平要求更高,双语者不仅能流利地使用两种语言中的任何一种,并且两种语言的水平不相上下。
很多研究者认为能够达到这一水平的人很少。
而haugen和grosjean则没有考虑双语者两种语言的熟练水平及语言能力间的平衡与否,因此根据他们的定义,双语就包括了相当广泛的接触两种语言的活动。
2.双语的分类一些研究者依据双语的水平、双语者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不同社会背景及开始学习双语的年龄,对双语进行了分类,其中影响较大的分类有:第一,并列双语与混合双语。
双语表征和双语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语 码 转 换 是 指 熟 悉 两 种 或 两 种 以上 语 言 的人 ,在 使 用
题成 为近 5 0年认知心理学研究 的热点.心理语言学家和认
知神经科学家分别从行 为层面和认知神经层 面对双语者的
语 码 转 换 机 制进 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 .
1 双 语 和 双 语 表征
双语的、 B I A模型 、 B I A+ 模 型 等. 双语 语 码 转换 的核 心 是 抑 制 控 制 , 主 要 的 模 型 是 抑 制控 制模 型. 该模 型主 要 解 释 了双 语 语 码 转 换 的 代 价 问题 . 双 语表 征 和 语 码 转 换 研 究 取 得 了一 定 的成 绩 . 但 是仍 然存 在 许 多有 待 解 决 多的 问 题 . 关键 词 :双语 ; 双 语表 征 ; 双 语 语 码 转换
其次是独立表征理论 , 该 理论认 为 , 双语者心理词典 中 存在 四个独立的系统 ,即一语二语 的语义系统及一语 和二 语的形式 系统 . 语 言形式 的转换必须通过语 义特征之间的相 似性匹配来完成 , 转换方 式主要是通过转译来完成 的.
3 双 语 语 码 转 换及 其转 换 代 价
V0 1 . 2 9No . 1 2
De c . 2 01 3
双语 表征和双语语 码转换研究述评
王 勇
( 百 色学 院 ,广西 百 色 5 3 3 0 0 0 )
摘 要 :双 语 表 征 和 双 语 语 码 转 换 问题 是 近 5 0年 来 心理 学研 究 的 热 点 问题 , 双 语 研 究得 出的表 征 理 论 主 要 有 : 共 同表
关于双语 的定义 , 不 同的研究 者研 究角度不 同, 双语 的 内涵也不尽相 同,本文所指 的双语者是指 能够 理解和使用
认知心理学视阈下的二语词汇表征发展模式研究
作的单元 , 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 阶段和操作 的产物。 信息加工 储的直接原因, 符合语言的认知经济原则。
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 间都 以某种方式相互联 系着 ( 维基词
内部 心理 过程 。
典) 。一句话 ,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是输入和输 出之间发生 的 搭配和语法归类等) 和概念( 意义 ) 表征。 二语词 汇习得包括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征, 利用近似联想、 比联想和 邻近联想 能力 , 对 推动 这个词 条 的有效 激活 ,从 而使 与本词 条相关 的心理表 征 和心理模 型 启动。
我们将颜色作 为概念 的触发点 ,学 习者在这个网络中沿着节
点和链接不仅 可以检索到与颜色有层级逻辑关系的赤橙黄绿
等多种颜 色词 汇, 还可以检索到水果 系列 的概念网络、 救火现 场概念网络 、花卉概念网络 和由花卉触发的人类情绪等网络 体系中的词汇概念 。 所有这些都与颜色概念共享语义相近性 。 桂诗 春认为 , 概念之 间的相似性程度越高 , 节点之间的阈限就 越低 。 由于激活节点 的能量有限 , 在节点之间的激活扩散过程
认知心理 学应 用于语言 习得的研究 始于 2 0世纪 5 0年
的标记映射到意义表征方 面的习得 。 从本质上说 , 学习者是通
代, 研究者发现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 和认知过程人手 , 运用当 过大脑 的信息加工机制对外界输入 的词汇信息建立一个连贯 代心理语 言学研究 的成果 , 可以解答语言习得中的许多问题 。 的二语词 汇的心理表征 ( 形态和意义 )将 已有的词汇信 息与 ,
认知心理学视 阈下 的二语词 汇表征 发展模式研究
解 玲
( 山东财政 学院 外 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 0 1) 5 0 4
英语词类转化的认知机制与词汇深度习得研究
用于非过程关 系的情形 , 这 种 情 形 它 的 描 述不含有带时 态的动词 , 主 要 是 通 过 不 定
式、 动名词 、 抽象名词 进行描述 。 序 列 扫 描 干 整 体 扫 描 的地 方 在 于 , 这 种 扫 描 方 式 关 注 的 是 连 续 的过 程 阶 段 。 它 适 用 于 过 程 关 系 的情形 , 这 种情 形 主 要 是 通 过 带 有 时 态 的 动词进行描述的 。 如 :
cu i o
I NU , U I
科 教 研 究
英语 词 类 转化 的认 知机 制 与词 汇 深 度 习得研 究 ①
张智博 田 延 明 5 0 0 2 5) ( 哈尔滨 师范大 学西 语学 院 黑 龙江 哈尔 滨 1
摘 要: 词类 转化是英 语构词 法中 的主要方 法之一 , 也是 英语 形成新 词的重 要方 法之一 。 词类转 化现象 常见于英语 汉语 等诸 多语 言 当 中。 传统语 言 学对词类转化 的研 究主要 集中在对语言现 象本 身以及英汉对比 的研究上 , 这些研 究只是将词 类转化 看作新 词产生的 构词手
作为构词方法 , 词 类 转 化 这 一 过 程 被 看 作 1 词类转 化的认知操作机制 是 由词 类 范 畴 的 改 变 引 起 的 , 不 需 任 何 前 现 实 世 界 中 相 同 的事 件 可 以 用 不 同 的 缀、 后 缀 等词 形 变 化 常 与 其 它 构 词 方 式 同 词 类 进 行 描 述 。 也 就是 说 , 相 同 的 客 观事 件 时 运 用 于英 语 词 汇扩 展 。 作 为语 法现 象 , 词 可 以 从 不 同的 视 角 感知 。 . 1识解 类转化 通常指暂时 、 灵 活 的 在 特 定 语 境 下 1 改 变 某些 词 的 词 类 。 许 多的认知操作可以决定语言 的使用 词类转化 , 从广义上来说 , 可 以 指 某 些 方式 。 L a n g a c k e r 认 为识解 是 “ 从 不 同方式 来 词 的 词 类 能 够 被 直 接 转 化 成 其 它词 类 的一 理 解 相 同 情 况 的 能 力 ” , 主 要 包 括 五 个 方 种语 言 现 象 , 这 种 现 象越 来 越 普 遍 , 尤 其 是 面 : 详略 度, 辖域 , 背景 , 视角和突显 。 常 见于 过 去 二 三 十 年 间的 英 语 杂志 和报 刊 1 . 1 . 1突 显——概 念 基 中。 在语言学中 , 许 多 学 者 曾从 语 义 学 , 语 突 显是 通过语 言表达 表征概 念单元 , 用学 , 认 知 语 言 学 等 多种 角 度 去 解 读 词 类 它 被 认 为 是 注 意 力 的 关 注 点 ; 概 念 基 是 体 转化 。 从 这 些 角 度 对 词 类 转 化 做 的 研 究 相 现 突 显 所 必 须 的语 境 , 它 的 概 念 内 容 要 比 当的 多, 然 而 这 些 研 究 角 度 大 多 是 描 述 性 突 显 的 内 容 大 。 例如: 当 我 们 说 到 星 期 天 的, 所 以仍 有 很 多 问题 有 待 解决 。 近 几 年 研 时 , 我们是 在“ 周” 这 一 概 念 基 的 基 础 之 上 究表 明, 词 类转 化 不 能 仅 在 英 语 词 类 构 词 突 显 星 期 天 这 天 , 小 的概 念 总 要 以 大 的 概 法 当 中 研 究或 者 仅 被 看 作是 古代 汉 语 中的 念 为 基 础 才 可 突 显 , 这 个 大 的 概 念 在 这 里 种 语 法现 象 。 在 词 类 转 化 分 析过 程 中 , 人 我们 用 概 念 基 表 征 。 突 显 在 词 类 范 畴 划 分 们越 来越关注句法 和语境属性 , 更 注 重 词 领域 上 有 着决 定 性 的 作 用 。 因 为 每 个 词 类 汇意 义 , 语 法 功能 和语 用意 义 的 结 合 。 随 着 范 畴 表 征 的是 每 个 表 达 所 突 显 的 内 容 。 带 认知 语言学的 出现和发展 , 学 者 们 正 试 图 有相 同词 基 的 词语 通 过 突 显 词 基 的 不 同部 从 认 知 语 法 的 角 度 去 解 读 词 类转 化 。 分而产生不 同的意义。 本 文 试 图通 过 对 英 语 词 类 转 化 理 据 的 1 . 1 . 2整体 扫描 和 序 列 扫 描 研 究 获 得 词 类 转 化 的 语 言 现 象 的 认 知 解 整 体扫描 和序 列扫描 都是心 理扫描 。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一、本文概述《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跨语言环境中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的表现。
长时重复启动效应(Long-term repetition priming effect)是指在多次重复接触同一信息后,大脑对该信息的处理速度会加快,反应时间缩短。
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习中尤为明显,对于双语者来说,这种效应可能会受到语言熟练程度、语言使用频率、语言间相似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背景,包括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随后,文章重点关注了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这一效应上的表现,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揭示了非熟练双语者在处理不同语言时的启动效应差异。
文章还探讨了这种差异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如双语者的语言使用习惯、语言环境、学习策略等。
文章总结了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双语者的语言处理机制、优化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双语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Cross-Language Long-Term Repetition Priming Effect)是近年来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该效应指的是在非熟练双语者中,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处理会受到另一种语言中先前呈现过的相同或相似词汇的影响。
这种效应不仅揭示了双语者在词汇处理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双语者的大脑结构。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单一语言内的词汇启动效应,即词汇在短时间内重复呈现时会提高词汇识别的速度。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双语者在不同语言间的词汇启动现象。
这些研究发现,即使在非熟练双语者中,一种语言的词汇处理也会受到另一种语言中词汇的影响。
这种跨语言启动效应不仅存在于语义相似的词汇之间,还存在于拼写和发音相似的词汇之间。
浅谈基于语言认知机制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浅谈基于语言认知机制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高低。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目前的词汇量严重偏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和词汇运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只是机械的去记忆单词,缺乏技巧,最终并不能学以致用,事倍功半。
另一方面是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多半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并不过多的解释词汇本身各项释义的深层联系和分析意义成因的机理,学习者对词汇也都是些浅层记忆,很容易遗忘。
而在词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学习者意义重大。
任何一种教法都有一种教学理论来支撑,而这些理论又都被语言学的发展所影响。
因此,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语言理解的认知方式和机制以及语言认知机制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和实践指导作用。
1 理论基础1.1 概念整合机制概念整合是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对语言现象有强大的阐释力。
概念整合是人类进行思维和活动,尤其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一种认知机制。
它是心智空间的整合,是多种不同的心理空间有机组合的认知结果。
Fauconnier(1997)提出,概念整合至少要涉及四个基本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一个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
其中两个输入空间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域。
这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共有结果和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映射到类属空间中,而同时,输入空间中的某些信息也会有选择地进入合成空间,形成一个可以区别于原输入空间的层创结构。
位于合成空间中的层创结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
总之,这四个心智空间通过一连串的映射运作机制彼此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1.2 隐喻映射机制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
隐喻的本质是概念表征,其概念化得过程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它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王寅,2007)。
心理词典: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词典:两种取向的心理学研究孙继民;王美珠【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对心理词典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心理词典的两种取向研究,分别对心理词典的概念、构成、活动方式以及两种词典之间的关系、大脑皮层机制、熟练和非熟练第二语学习者的比较、获得方式和策略等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对进一步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期刊名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5页(P48-52)【关键词】心理词典;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研究取向【作者】孙继民;王美珠【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心理学家倾向认为,学会了语言和阅读的人,都具有一个心理词典。
[1]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开始了对心理词典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早期主要从母语或第一语言(L1)学习和获得为取向的心理学研究,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以第二语言(L2)学习为取向的研究。
两种取向的研究既有紧密的联系性,又有差异性。
正是通过两种不同取向的心理学研究才使我们能够进一步认识两种语言学习在心理词典中的结构、相互关系、心理机制、大脑皮层的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认识心理词典在两种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为语言学习、心理词典的建构,尤其是L2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帮助。
由于言语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的、特殊的意义,语言习得问题就自然成为许多学科所关注的对象。
19世纪60年代,布罗卡发现人的大脑左半球前叶近侧裂上方有一个言语中枢,此处受到损伤就会丧失语言能力,首先发现了失语症。
比较准确地通过大脑皮层定位说明了言语活动与大脑的关系,这或许是关于言语活动与脑关系的最早研究(Handerson,1982)。
至此,心理学对言语活动和语言习得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莱考夫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习得
表示 “ 心脏、心灵”的英语范畴词汇有h e a r t ,m i n d ,s p i r i t ,s o u l 等 ,而h e a r t 为原型词汇,在 日常生活 中通常喻指与特殊心理活动 相 关 的含义 , ̄h e a r t c a h e ( 悲伤) 、h e a r t f e l t ( 衷心) 、h e a r t s i c k ( 愁眉
隐喻作为 一种语 言想象 ,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段 ,还与 人类 的认知和思维关系密切。在 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 的隐喻理论 长期 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他 的理论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其本质为 词语 替代 ,其基础是一种意义转换形式 。2 O 世纪3 O 年代 ,英 国修辞学 家理查兹 ( R i c h a r d s )对传统隐喻 的认知特征进行了系统 的阐述,提 出 了隐喻互动理论 ( I n t e r a c t i o n T h e o r y ),率先 明确 了隐喻不仅是一 种语言现 象,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意义创生过程 。 自 此, 隐喻逐渐 向认知领域发展 。1 9 8 0 年,莱考夫和约翰森合著的 《 我们赖 以生存 的隐喻》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开始 。在书 中,他们指 出:隐喻 是基于身体经验 的一种称为 “ 隐喻概念体系 ”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人 们认知 、思维、语 言甚至行为 的基础 [ 1 ] 隐喻研究正式纳入 了认知语
2 . 2认 知修 辞 内涵
1莱考夫 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构成 了人类认知的主要概念系统 。从本质上看 ,隐喻是 一 种 心理联想过 程,是从喻体到本体的联想。隐喻是 一种语言认知机制, 其实质就是把一个领域 的经验用于解释和经历 另一个领域的经验的认 知活动。隐喻利 用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 关性,将一个概念推及 到另一个概念所要表达 的物体 的概念域上,即形成了认知投射或者映 射。莱考夫认为隐喻可分为三类 , ( 1 )结构隐喻:采用一种概念结构 去构建另一种概念,通 常把具体 的、熟知的始发域中概念映射到未知 的 、抽象的 目标域概念中去 。如:在T i m e i s m o n e y ( 时间就是金钱 ) 这句话 中,表示 “ 金钱 ”的词语被借用来指代 “ 时间”这个概念所派 生 出来的各种隐喻意义 。 ( 2 )方位 隐喻:参照空间方位而确立的一 组 隐喻概念 。作为最原始的隐喻形式 ,它是其他隐喻形式的原型或基 础 。英语 中的抽象概念,表示相对空 问方位的词语常常可以辐射到抽 象领域 ,如情绪 、健康、社会地位、事物的优劣和数量等。例如 :t h e u p s a n d d o w n s o f p a r e n t h o o d( 为人 父母 的快 乐 与烦 恼 ),u p 隐 喻 为 h a p p i n e s s , 而d o ns w N 隐 喻为 t r o u b l e s 。再 如 :T h i s w a s a 1 o w t r i c k ( 这是一个卑鄙的伎俩 ),此处 的l o w 为b a d 之意。 ( 3 )实体隐喻。人 们把抽象而模糊 的思想 、情感 、心理、事件 、状态等无形物 当作具体 而又形的实在物 ,并进行指称 、量化、和特征识别等 。此类隐喻的典 型是容器隐喻,如 :H e i s o u t o f t r o u b l e n o w ( 他 目前摆脱了麻烦) , “ 麻烦 ”就像一个 实体 容器一样 ,人们摆脱麻烦 的状态可 以类 比为从 个 禁锢 的 区域 走 了出 来 。 可以说,语 言的的本质就是隐喻。人类认 知事物 的过程是一个感 知 与探索的过程 ,隐喻就是在 向陌生概念映射过程 中发生作用的 。隐 喻为人 们提供 了认知事物 的新视角 ,它具有语 言的创造力和 生成能 力 , 是 词 义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式 。 由于 隐 喻 具 有 普 遍 性 ,不 同 语 言 中 一 般会存在着相近的表达方式。然而 ,隐喻不仅仅是有着共 同心理属性 的人 的产物 ,更是社会属性的人的创造物 ,因而隐喻势必受到一定 的 历史 、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 的制约。 [ 2 ] 因此 ,词语是随着不 同时 期、不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汇熟悉度视角下的双语表征认知机制
随双语者人群数量的与日俱增,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该人群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焦点则主要集中于双语表征问题。
双语表征(bilingual representation)是指在同一大脑内两种语言的储存与组织方式。
虽然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双语表征包含词汇层面与概念层面,其中概念表征共享而词汇表征分离(Potter,So,Eckardt,&Feldman,1984),但是在该领域中,有关L2熟悉度如何影响两种语言词汇表征及其和共有的语义表征之间联结的问题依旧存在争议。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究L2词汇熟悉度是否能够影响双语表征动态发展的认知机制,如果有影响,那么L2词汇熟悉度又是如何影响双语者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及其L2词汇和共有的语义表征之间的联系模式的,另外这种影响对于熟练、非熟练双语者的影响机制是否一致?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利用跨语言掩蔽启动范式,共设计4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以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实验3与实验4以熟练中-英双语者为研究对象。
实验1与实验3让两类双语者进行词汇判断任务(LDT),实验2与实验4则让两类双语者进行语义范畴任务(SCT),通过四个任务来研究非熟练与熟练中-英双语者对高熟L2词汇和L1词汇的跨语言掩蔽启动模式是否有差异,如果高熟词汇与低熟词汇之间存在差异,则说明L2词汇熟悉度影响中-英双语者的双语表征;并且,如果L2词汇熟悉度对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及其L2词汇和共有的语义表征之间的联系模式影响机制存在差异,那么同一熟悉度水平的L2词汇在词汇判断任务与语义范畴任务之间的跨语言启动模式会存在差异;另外,如果L2词汇熟悉度对非熟练双语者与熟练双语者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那么非熟练、熟练双语者在词汇判断任务与语义范畴任务对不同熟悉度L2词汇的跨语言启动模式会
存在差异。
对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而言,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不同熟悉度的L2词汇存在着不同的跨语言启动模式,即高熟L2词汇为跨语言启动对称性,而低熟L2词汇为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但是实验2(语义范畴任务)结果发现,无论L2词汇熟悉度如何,两个任务中都出现了典型的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综合实验1与实验2研究结果表明L2词汇熟悉度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双语表征有调节作用,但是这种调节作用只发生在双语词汇表征的联系层面,并不发生在L2词汇-语义表征的联系层面。
对于熟练中-英双语者而言,实验3(词汇判断任务)结果发现,不同熟悉度的L2词汇存在着相同的跨语言启动模式,即高熟L2词汇与低熟L2词汇都为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但是实验4(语义范畴任务)结果发现,不同熟悉度的L2词汇存在着不同的跨语言启动模式,即高熟L2词汇为跨语言启动对称性,而低熟L2词汇为跨语言启动不对称性。
综合实验3与实验4研究结果,L2词汇熟悉度对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双语表征也有调节作用,但是这种调节作用却只发生在L2词汇-语义表征的联系层面,并不发生在双语词汇表征的联系层面。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L2词汇熟悉度对熟练中-英双语者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双语表征均存在影响,但是L2词汇熟悉度对两类双语者的双语表征调节作用发生在双语表征不同的联系模式上,即非熟练双语者发生在词汇表征的联系层面,而熟练双语者发生在L2词汇-语义表征的联系层面。
(2)对于低熟L2词汇而言,即使个体有较高的L2个体熟悉度,但是熟练中-英双语者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对于该类词汇的双语表征方式依旧相同;然而,对于高熟L2词汇而言,熟练中-英双语者与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对于该类词汇的双
语表征方式存在质的差异。
(3)在修正层级模型(Kroll&Stewart,1994)、意义模型(Finkbeiner,Forster,Nicol,&Nakamura,2004;Wang&Forster,2010)和二语三阶段模型(Jiang,2001)的基础上,建立熟悉度模型来具体解释L2词汇熟悉度、L2个体熟悉度与双语表征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