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共时← —————————————→历时↓特殊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2、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

……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首先,光韵的消失。光韵(aura,又译为“灵 韵”“光晕”)是本雅明在论述机械复制时提出 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个比喻的灵感来自于阳光在 山脉或树枝上的显影的所传达的特有意蕴。
何谓光韵?它指的是艺术品的原真性、即时即地 性,即“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现代社 会的机械复制技术打破了以前的神话,使得艺术 品被大批量的生产复制出来,原作的“光韵”也 随之凋谢、消失。
其次,“特殊性除非能改变普遍性,否则便达不 到真正的优先地位”。
第三,在非同一性的成长中,感性、欲望、身体 这些非理性的因素都是必须的、优先的。
其次,现实主义是一切伟大文学的共同基础,因 而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标尺。
最后,现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完全对立。
四、审美特性 在《审美特性》中,卢卡奇从
艺术的起源、本质、功能入手 前面深入地对文学艺术的本质 特征问题作出了阐述,深化了 他的现实主义文论,也明确提 出了他的审美理论。
首先,卢卡奇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模仿。 其次,卢卡奇认为艺术的本质性特征是拟人化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文学艺 术的独立性,强调审美对社会现 实的批判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 往往将文学艺术置于高于社会现 实的位置,试图张扬文学艺术的 审美功能,以实现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批判,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论的理论特征所在。
一般来说,得到学界认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 有以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黑 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弗洛姆、马尔库塞为 代表的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萨特等人 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尔都塞、 马歇雷等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卢卡奇将文学的总体性与社会历史的总体性对应 起来,坚持文学总是根植于社会历史之中,对文 学作品的把握,能够对社会历史构成一种整体的 观察视角和批判视野。

马克思主义原理 导论

马克思主义原理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和发展阶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增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和影响力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美好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立志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高远的理想,需要关心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需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有深刻的思考,为此就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包含着其他许多知识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等,并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诗、融会贯通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第二讲导论(二)

第二讲导论(二)

(一)转变期(1844年以前) 1844年4月—8月,马克思在巴黎写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手稿》如果说是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转变期的结束,那么它也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确立新的文艺观美学观的开始。 (二)确立期(1844——1857)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 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开始了他们前无古 人的伟大合作。他们合写了《神圣家族》。 (三)成熟期(1857——1872) 马克思在50和60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间, 他写了第1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 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四)总结期 (1872——1895)
六、列宁(1870-1924)
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列宁 (英语Vladimir Ilich Lenin) (1870年4月22日 ——1924年1 月21日),马克思和恩格斯事 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 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 袖。原姓乌里扬诺夫生于伏尔加 河畔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 斯克)。


二、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演进
1、保尔· 拉法格 第一个在法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和研究文学现象的 人 《浪漫主义的根源》; 2、弗· 梅林 第一位真正的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莱辛传奇》 等; 3、普列汉诺夫 俄国第一位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领域 的先驱者 ; 4、列宁 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 阶段 ; 5、毛泽东 毛泽东文艺思想

二、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马克思 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 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价值与借鉴——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价值与借鉴——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价值与借鉴——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孟静文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22(42)5
【摘要】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各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对我国的文艺发展和文艺思想的演变更是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语境后产生了一系列独特影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程正民和童庆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1月出版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一书,从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关于文艺思想的评述出发,梳理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总页数】1页(PI0010)
【作者】孟静文
【作者单位】中国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系列力作——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
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3.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建构实践与历史反思--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4.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5.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新收获──评赵利民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导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讲绪论

第一讲绪论

四、思考题:
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
要成就有哪些? 2、马克思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四个问题? 3、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哪 两条不同的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恩格斯去世后,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艺 术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 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 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斗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研究 转向美学文艺学自身。(这就是所谓“西方马克思 主义”学派路线,或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批判 学派路线,以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契为发端,以 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法 国、匈牙利,其后在美国等地,掀起了一股“补 充”“修正”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浪潮)
二、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国学者罗· 梅尔布隆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 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 种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一)辉煌与危机并存: 1、辉煌: 2、危机: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过去自身潜伏的危机逐渐显露出来。这首先 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 。 B、80年代末期,随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旗的降落,苏联的解体和东欧 的巨变,马列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遇到了历史 的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目录: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文学概论 导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文学概论 导论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格奥尔格· 卢卡奇 (1885-1971) 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 和文学批评家,在20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 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 地位。1923年,他以 著名的《历史和阶级 意识》开启了西方马 克思主义思潮,被誉 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和奠基人。
20世纪30—60年代末,西 方马克思主义鼎盛时期。现了 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 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 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 他们重点寻找《1844年经济 学——哲学手稿》中“哲学家 的马克思”;分析法西斯主义 兴起的心理根源;反思启蒙精 神、工具理性、科学技术、大 众文化,致力于发达工业文明 批判;构筑批判理论的哲学基 础,并用各种西方社会思潮解 释、补充、重建马克思主义。



三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历程:古代文论传统被打 断;学习西方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获得独尊 地位,文艺为政治服务;改革开放,现代西方文艺理论 涌入中国;民族的复兴,传统文化受到重视。人的精神 特性:自由的意识活动。


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四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反思
1、传统的缺失,血脉的断裂,精神世界的迷惘。 2、马克思主义的统治地位。 3、原创性思想的匮乏。 4、个性自由:精神的特点。
一百多年来的文学以及 文学理论
冰心
老舍
沈从文
钱钟书与杨绛
熊十力
梁漱溟
任继愚

思考题
1、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西方文论新见迭出,流派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 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 人性解放的活动中,用新 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 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 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 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 双向度的批判形式。其主 要著作有《理性和革命》 (1949);《爱欲与文明》 (1955)《单向度的人》 (1964);《论解放》 (1969);《艺术和永恒 性》(1976);《审美之 维》(1978)等。 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 泽东并称为“3M”。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

文学概论重点第一编导论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2、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地位(基石)是什么?(1)基石: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①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②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③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⑤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地位:第二编文学活动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2、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马列文论

马列文论


(三)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在二年级。用一个学 期的时间,课时计划是每周2学时。教师根 据课时适当调整部分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采用学习原著与课堂讲授相结 合,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 过程,联系实际包括联系文艺创作、文艺 批评和文艺欣赏的实际,以及文艺思潮、 理论研究和文艺理论教学等等实际。既要 读懂原著的理论观点,又要联系实际;要 在弄懂原著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对原著理论观点 的理解,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绪论

一、 关于本科程几点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论著为主要 内容,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6篇,列宁的5 篇。

(二.)课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重要特点是理论性强,要求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系统深入地阅读原著, 完整、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 基本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 本观点,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培养 和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




部分期刊杂志 文学评论》 《文艺理论研究》 《文学理论学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 《人大复印资料》等

北大中文系李思孝教授说:马列文论该消 亡了! 李思孝教授是最早在高校开设《马列文论》 课程的教授:先是在南开大学中文系开设, 继后回到母校北京大学的中文系,继续开 讲。他算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了。






教材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陆贵山、 周忠厚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2、《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董学文主编,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年。 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陆贵山 周忠厚主编,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 文艺论 著选讲》(北京自考教材)刘庆福编写,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8年。 5、《马克思主义主义文艺美学研究》刘文斌著,内蒙 古教育出版社1996

马克思主义课件

马克思主义课件

辉煌:
第一、 第一、《手稿》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开端,从而为美学、文艺学找到了了真正的科 学理论基础。 第二、《手稿》初步表述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第二、 律,解答了长期围绕着人们头脑的“历史之谜”‘。 第三、 第三、《手稿》在解答“历史之谜”的同时,又为解答“美学之谜”,开 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全新的思路。 第四、《手稿》通过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论述,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 第四 类历史发生、发展的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 初步探讨了艺术哲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为这些领域 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马克思、恩格斯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演进 马克思、
1、保尔拉法格 保尔 拉法格 第一个在法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和研究文学现象的人 浪漫主义的根源》 《浪漫主义的根源》; 2、弗梅林 梅林 莱辛传奇》 第一位真正的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莱辛传奇》 3、普列汉诺夫 俄国第一位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领域的 先驱者 ; 4、列宁 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列宁主义阶段。 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主义阶段。 5、毛泽东 毛泽东文艺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 6、“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状况
"天火“ 是指引导人们走向理想王国的真理的火
光。
(三)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起 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起 黑格尔的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的观点: (四)马克思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我认为是以下四个问题: 要解决的我认为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 第一:方法论问题 第二: 第二:学风问题 第三: 第三:民族传统问题 第四: 对话与交流问题

第一节: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导论

第一节: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导论

(2)形成期(19世纪40年代 -1948),科学社会主义创建 后的对文艺的新认识
•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 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 规律。 • 表现: •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艺术起源、创作规 律、美的本质、人物与环境、批评原则提出新的认识 • (代表作:《巴黎手稿1844》《神圣家族》《德意志 意识形态》《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诗歌和散文中的德 国社会主义》)
第一国际
•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 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 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 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 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 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 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 合。 •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 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 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 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 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
第一节: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 总论
一、导论
• 诞生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马克 思主义,其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构想,让人 类历史开始了一次重大转折,它 • 从理论上指明了光明道路:推翻资本主义 • 从实践上影响了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与社 会主义一争高下。 • 这一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文艺将从文艺的外 部、内部规定着文艺发展的方向。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文学理论结构框架图
c是外在事物的某一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d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以独特的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
D地位和作用: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3、创作动机(内驱力)作用: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
是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二、1、艺术构思按层次推论法
2、心理机制: 回忆与沉思(回忆的方式:挨次扫描法)
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两者的关系
三、1、n:指抒情性作品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
审美想象空间
2、特征:情景交融--形象特征(表现特征)
虚实相生--结构特征
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3、分类(刘熙载、王国维、樊志厚分类)
四、
1、审美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型和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
特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复杂任务台词来塑造形象,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样式
特点:浓缩的反映生活
集中表现矛盾冲突
以任务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4、散文n:题材广泛,结构自由灵活,语言优美而短小精悍,抒写真实情感的文学样式
特点:题材广泛
结构自由灵活
语言优美而短小精悍
客体B真正客体为:特殊的社会生活(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统一)
C唯一源泉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
D客体与科学的不同(是否具认识价值、是否可转化为具审美价值
的事物价值为原则)
A两种解释为:模仿者与创造者
主体旁观者与移情者
B真正主体为:a存在与艺术生活中的艺术生产者
b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创造者
含许多技术操作问题
相同点
都相信超自然的力量
a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导论(1--2章)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

34科。

56789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10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理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着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

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最终符合人的要求。

4、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5、交往行为理论: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所提出的一种诗学理论,认为6统文论。

产,中国现实生活中特殊的矛盾,健康发展。

71、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文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并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的自由自觉的意识,即人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自然的特性。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导论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

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

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中文专业阅读书目

中文专业阅读书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读参考书目·一. 中国文学作品:1. 四大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正版书最可信赖)2. 《儒林外史》、《聊斋志异》3. 《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选)4. 鲁迅《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5. 郭沫若《女神》6. 茅盾《子夜》、《蚀》、《虹》、《霜叶红于(似)二月花》(必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正版书)7. 巴金:激流与爱情三部曲,《寒夜》、《憩园》、《随想集》8. 老舍《茶馆》、《骆驼祥子》、《月牙儿》(京味)9. 曹禺《雷雨》、《日出》10. 沈从文《边城》(湘西文学)11.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2. 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可选读 张恨水 作品)13. 钱锺书《围城》14.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孙犁《铁木前传》15. 现当代著名作品浏览: 《红旗谱》、《创业史》、《艳阳天》、《李自成》第一卷16.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7. 王蒙的六个意识流作品:《蝴蝶》、《海的梦》、《布礼》、《春之声》、《夜的眼》、《风筝飘带》18. 贾平凹《腊月·正月》、《浮躁》19. 王朔《动物凶猛》20.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21.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选读其:《西省暗杀考》、《心灵史》)22. 阿诚《棋王》23. 韩少功《爸爸爸》24. 史铁生《命若琴弦》25.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26. 张伟《古船》、陈忠实《白鹿原》、阿来《尘埃落定》27. 金庸《飞狐外传》、《雪山飞狐》28. 季羡林《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29. *适当阅读《四书章句集注》、《十三经注疏》等古籍(《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影印全版价格不菲,现不必收藏,可借阅图书馆藏或阅读“超星”网上标准版本]二. 外国文学作品:1. 莎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莎翁“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2. 《浮士德》、《源氏物语》、《高老头》、《红与黑》、《包法利夫人》、《悲惨世界》3. 莫泊桑、左拉、都德、契诃夫等作家短篇小说集4.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罪与罚》、《日瓦戈医生》、《前夜》、《父与子》、《静静的顿河》5. 索尔仁尼琴《癌病房》、《古拉格群岛》6.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7. 卡夫卡《变形记》、《饥饿艺术家》8.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海明威《老人与海》三. 文艺理论书目:1、古代文论:《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宋诗选注》(钱锺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西方文论-马列文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一·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PPT课件

一·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PPT课件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伟大作 家,他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 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
主要著作:《堂·吉诃德》、 《惩恶扬善故事集》、田园牧 歌体小说《伽拉泰亚》
通过对堂·吉诃德游侠生活遭 遇的描写,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抨击教会的专横,揭示人民的 困苦。
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 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 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 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但丁 Alighieri Dante
1265—1321
单是《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 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 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性。单是那 个兰斯和他的狗克莱勃就比全 部德国喜剧加在一起更具有价 值。莎士比亚往往采取大刀阔 斧的手法来急速收场,从而减 少实际上相当无聊但又不可避 免的废话。
主要著作:《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法哲学原理》、 《历史哲学》、《美学》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但是,困难不在于理解希 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 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 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 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 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 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德国古典哲学、美学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 •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 主要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 批判》
伊曼努尔·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黑格尔
Friedrich Hegel
1770— 1831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 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研究第一章文艺本质论一、关于文艺本质的几种观点(一)20世纪以前,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外,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1、“摹仿说”以及在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机械反映论的文艺观。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摹仿自然,但并没把摹仿看成是被动和机械的。

在提出艺术即模仿的同时,提出艺术即形式,认为形式是能动的创造性力量。

从文艺复兴开始,“摹仿说”逐渐变成了“镜子说”、“再现说”,认为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复制,是对生活原原本本的“再现”,而忽视了文艺创造的能动性。

2、艺术本质的“表现论”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表现理念,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都属于表现论观点。

文艺上的表现论主要指随着浪漫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主张文艺是作家自我表现的观点。

该理论发展到极至,产生了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克罗齐等人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的本能的盲目冲动的理论,即艺术即直觉表现的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作家创作个性、情感等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有着“再现说”没有的优点,但由于过分夸大创作中的“自我”因素,便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二)当代文艺美学研究中,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20世纪西方主流派都进行了探讨和解答。

前苏联美学界围绕文艺本质问题展开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艺术认识本性论”、“艺术意识形态本质论”、“艺术审美本质论”。

我国对文艺本质的研究概括起来有几种基本观点,一是形象反映论,二是情感特质说,三是审美本质说,四是综合说。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的本质是从两个角度来讨论的:其一、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其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是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二、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1.“意识形态”的含义:“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的观念论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在1801年提出,其基本含义是观念学的意思。

他的观念学强调“感觉”在认识论上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借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并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

我们认为,“意识形态”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具体使用,根据其含义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马克思青年时代所写《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最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马克思在第一阶段是在“虚假意识”的含义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

第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运用“意识形态”概念。

一方面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独特的意识,“而意识必须从社会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阶级性质。

这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运用基本上还是从否定意义上来运用的,把代表资产阶级思想观点的意识形态,看作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是在特定社会集团、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对现实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第三阶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出发,立足于整个的社会结构来考察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这一传统观念的改造最后完成,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意识态作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主要作用于社会结构中的精神表现及精神领域的精神活动,属于社会结构中的精神部门,区别于作为设施性的上层建筑。

因为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所以它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受其制约。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诸形式也将发生变革。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带有阶级性。

2.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一)文学艺术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文中,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之一的艺术归入上层建筑的范畴,强调它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他认为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四个方面的内容都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形式。

可见马克思所阐释的“意识形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思想体系”了。

除思想方式、世界观这些属于思想体系的要素外,还包括艺术、宗教,甚至道德等非系统化、非理论化的内容。

情感、幻想不仅是文学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而且也是文学艺术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有方式。

因此,文学艺术当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二)把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看待,其基本含义:第一,认为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的首要意义在于表明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同样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文学艺术时,不能把它看作一个不与现实发生任何关系的“空中楼阁”,一个自我封闭的精神圈子,要从人类特定的社会结构中,联系其所处时期的社会形态,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中寻找其根源。

第二,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精神活动,必然要受其他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意识形态中的其他诸如政治、宗教等对艺术的作用。

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在意识形态中有特殊地位。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的距离时不等同的,意识形态的各要素在上层建筑中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并以各自特殊的方式同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三、文艺是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1.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指出了文艺的独特性,它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掌握世界。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这一思想是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用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维地、理论地活动着。

因此,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

”马克思指出,同从科学或理论上掌握世界方式相并列的,掌握世界的方法,还有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方式。

近年来,随着文艺美学研究的深入和对文艺自身规律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有着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掌握”的含义和掌握方式的具体分类:(一)“掌握”一词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的含义:“掌握”一词并不直接就是“认识”或“反映”的意思。

“掌握世界”就是使世界变成头脑自己的东西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能动的、积极的,是动作的发出者,带有主动占有的性质。

因此,我们认为,对世界掌握的过程不仅仅是对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发挥其主体能力,进而在对象中肯定自身的价值。

(二)对“掌握方式”的分类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层面,应区别理论掌握的方式与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理论掌握方式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

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方式是把整体作为思维整体在头脑中呈现的,是形象的形式。

第二层面,应注意进一步考察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精神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各自的特性。

马克思把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分为四种,一方面接受了黑格尔等人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又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及其历史唯心主义,把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看作人的实践活动。

从历史唯心主义的实践观出发,马克思看到同人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经验性的意识也应是人对世界掌握方式的一种。

因此,他又在黑格尔的艺术的、宗教的、哲学的三种方式基础上,又提出了“实践——精神”的方式。

2.艺术掌握方式的特点:(一)对“实践——精神”的方式的理解:马克思所讲的“实践——精神”的方式,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直接获得的在精神上对世界占有的方式。

(二)宗教的方式的特点:(1)从宗教产生的根源看,它是“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以及终结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从本质上讲,宗教对现实的反映是虚幻的,甚至是歪曲的,带有神秘主义的性质,但宗教的产生有着现实基础。

在宗教世界中,人与自然是“疏离”的,人与社会是对立的,宗教的产生是以丧失人的主体性为代价的。

(2)宗教掌握世界的具体方式是以情感为基础,通过幻想制造“幻像”。

(三)艺术掌握方式的特征:(1)艺术地掌握是一种审美的掌握。

(2)从思维活动看,想象与情感是艺术思维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3)形象化是艺术加工的方式和结果。

(四)艺术掌握方式的理论对文艺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1)把文艺看成掌握世界的方式,肯定了艺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认为文艺是一种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是对“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强调了文艺自身的规律和特性。

(3)文艺掌握方式还应是包含“文艺是一种生产”的理论。

总结:艺术掌握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强调,是对人的历史主动性的充分肯定。

第二章文艺发生发展论一、探索文艺起源的各种观点:1.文艺起源与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类摹仿本能。

该观点起源于古希腊。

其总的意思是,最初的文艺起源于人类对客观外在世界的一种摹仿意识。

代表: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亚里士多德——诗起源于人的天性。

人从孩提时就具有摹仿本能,人对摹仿的作品总感到快感。

柏拉图——音乐摹仿“善或恶的灵魂”。

我们认为,摹仿说在某种意义上有其合理因素,但也有其片面性,不能完全合理地解释艺术产生的真正动因。

摹仿是原始文艺的基本手段,但并不是原始文艺产生的动因。

2.文艺起源于游戏:首倡者:席勒、斯宾塞席勒——认为游戏冲动才是产生艺术的真正根源。

人类的过剩精力使人产生了装饰自己,追求不具实用目的的审美外观的需要。

斯宾塞——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美感起源于游戏冲动。

游戏说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起源的主体方面的原因,认为艺术是游戏,得出艺术的本质是自由的结论,有很大进步性。

但也有不足:游戏说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上来看待游戏(艺术),而忽视了其他社会意义。

因此,游戏说探讨艺术起源,脱离了原始人的社会实践。

3.文艺起源于巫术说首倡者: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泰勒——提出“万物有灵论”,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巫术仪式活动。

其后: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进一步发展了泰勒的观点,认为早期人类相信可以通过自身的象征性活动——仪式,达到干预、控制自然环境的目的。

他也用巫术理论来解释艺术的发生。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指出人类原始的巫术阶段发展,并催熟了人的想象力。

我们认为,原始艺术中有很多作品确实于巫术有联系,但也不能不看到巫术活动又与人类当时的劳动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4.文艺起源于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需要提出者:十九世纪以来欧洲所兴起的多种心理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