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形象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捣衣双鲤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猴、杜鹃、斜阳、乌鸦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 营、请缨、羌笛
(唐)王建
画”“香薰一架
书”,分别写出了 将军住处的清幽安 静和书斋的素净雅 致,表现了将军的 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③通过“吟 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 传”等动作、神 态描写,写出了 李将军的豪放和
咏物诗
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
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构作用
根据在诗歌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见前面“景物描 写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 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 字字愁。
[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咏物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 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

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及考题演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及考题演练附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案【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一)、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歌的形象一般分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声声慢》杜甫《登高》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如《江雪》《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木兰辞》《氓》(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1、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二、典型例题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要求:1、自主完成本诗歌鉴赏题。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将答案写在黑板上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即什么特点,什么身份;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课件20张

回归课本 领悟方法
足下蹑丝缕,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 世无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环境的烘托:时间 地点 特定景物
课后练习 巩固提升
胡无人(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碛:沙石堆积之地;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小组合作 成果呈现
阅读下面诗词,准确概括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征。
点绛唇
出塞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李清照
马戴
陈与义
蹴罢秋千, 金带连环束战袍, 今年二月冻初融,
) ,塑造了一个 )的词人形象。
小结:
1 找准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 2 分析诗句,抓准特征,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3 反复比对,找准描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
风流俊逸 闲适淡泊 情趣高雅 逍遥洒脱 文采/技艺高超 品行高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诗歌鉴赏专题 之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能准确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第二课时:了解该考点高考考法,熟悉答题步 骤,巩固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含解析)

诗歌双文本专练--------人物形象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簪菊贾探春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①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②,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对菊史湘云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③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①长安公子: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写“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②三径露:带露的菊花,“三径”此处指菊。

③科头:不戴帽子,敞着头。

1.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簪菊”是头上插菊花之意,首联说自己插菊并非为了打扮,“镜中妆”指对镜妆扮。

B.《簪菊》中间两联用典,紧扣“簪菊”,呼应诗题,情感上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铺垫。

C.《对菊》颈联中的“君”指代世人,表明世上没有人能清高孤傲,以此反衬菊花之高洁。

D.两首诗都写到了“秋”字,“九秋”指深秋,与“霜”相对应;“秋光”则泛指时光。

2.从以上两首诗可以看出贾探春和史湘云两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①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①胡麻:芝麻。

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

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

4.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2024届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一、考情探究1.含义: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二、考题引路(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审题要点】诗人性格【读懂大意】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考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首联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写兄弟二人虽相隔千里,但“我”不会因兄弟出使远方而落泪,体现了其豁达的一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件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去兰草生长的沼 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 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 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 伤以至终老。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 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 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暮暮。
一、形象类
(三)答题步骤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练一练:分析人物 分析《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三首诗歌塑造了怎样的 人物形象?
静女
《诗经 ·邶(bèi)风》
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
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三、意境类
【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 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 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 \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 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
练一练: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 2、“东风”是什么意思? “又”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东风:春风。又;从时间上来看,又度过了一年。与其在说时 间,不如说是重复囚徒般屈辱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感受到:一 年年的屈辱生活,无数次对故国的思念。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 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

学案52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复习任务 1.抓住咏物诗中的语言文字,把握物象特征和情志。

2.分清两类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作用分析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征与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属于轮考点。

2020 全国Ⅲ卷《苦笋》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特征分析2017 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性格分析知识图要活动一分析概括物象特征和情志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

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

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示例二:颔联展现了一个英勇胆大、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2分)“千骑
虏” “百重围”写出
,以反衬少年的胆大艺高。
(2分)“收” “出”一字表现了少年收服上千敌骑、冲出百重包围的高超
武艺。(2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zī)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物形象的特征. (借助诗中意象。)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学会知人论世)
④借助重要词语或典故或虚写,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这首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形象: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 手法:①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 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
②下片用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 泉写其活泼天真。
布置作业
野 歌(李贺)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1、“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 2、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 3、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之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

古诗鉴赏: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一、考题纵览主观简答题。

一般从情感、形象、语言、技巧角度设题。

二、高频考点——鉴赏分析情感1.命题特点一般有三种题型,即: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②诗作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是前一问的变式,答题时要先回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再回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③分析情感的变化。

2.解题指津“情感理解题”指的是对主观人物,即诗人情感形象的理解。

其情感形象是通过如下三个途径来表现的:一是写景抒情(情景关系)。

二是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写人喻己、托物言志)。

三是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

①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给人以充实具体之感。

②怀古则因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给人以抽象空灵之感。

③用典。

3.解题步骤(1)以时人、时事、时物来喻己之现状时的情感理解思路:通过……表达……。

(2)借助于怀古咏史来表达对现实的鞭挞或讽喻时的情感理解思路:①“咏史”——眼前景象与昔时景象的比较+差异原因+现实意义。

②“怀古”——昔时景象(事例)+实质+所寓道理。

(3)分析情感的变化时的情感理解思路:作者首先借……表达……;而后借……表达……;最后借……表达……。

(4)用典是“咏史抒怀”的一种方式,目的是要借古喻今、讽今或自喻。

因此拟题者在考查考生对作者用典意图的理解时,通常是问有什么意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用典的目的:一是为国家。

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

二是为个人。

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

答题时应将古人古事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视为今人今事来理解作答。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注]烟景有谁争?【注】〔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诗歌的本质和读懂诗歌的方法,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

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

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 ,二“悟”,三“情感”。

因为诗歌语言“四性”特点,又是古代诗歌,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这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 ,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

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题思维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探讨诗歌鉴赏的答题思路不能抛开诗歌的本质和读懂诗歌的方法,否则,便不会有好的效果。

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根本特征是语言,诗歌是通过凝练性、形象性、跳跃性、韵律性的语言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

读懂古代诗歌一般要经过三步:一“译”,二“悟”,三“情感”。

因为诗歌语言“四性”特点,又是古代诗歌,所以,将诗歌语言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的语言,这当是第一步;由第一步再加上诗歌的表现技巧,你能由此及彼,以小见大,由字面暗示等的“言简”感悟其“意丰”,最终把握住诗歌的情感,这才叫读懂诗歌。

我们所说的鉴赏人物形象,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便无思路可言。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这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有时又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2、答题思维要通过以下办法把握诗词中的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式鉴赏形象,三步模式:第一,感知形象;第二,分析形象特点;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可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

具体而言,回答这种题(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题引路】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解题思路:(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

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类题训练】1、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题:诗中塑造了怎样一个将军形象?答:2、从军行(唐•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问题:试分析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形象?答:【附录】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命题角度二】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诗歌所有表达情感的技巧都可以作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尤其是白描),表现手法中的借景抒情、象征(托物言志)、反写(反客为主)、用典、渲染、抑扬等,合起来便是顺口溜“景象反常,点燃衬衣”。

2、答题思维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和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答题模式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析效果(此手法表达刻画了什么形象)【例题引路】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题:该诗是怎样塑造感人的“悲故乡”的“早行旅人”形象的?解题思路: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该诗除“客行悲故乡”“因思杜陵梦”是较为直白的“情句”外,其余皆景句,故而,通过写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明手法):该诗是通过写景来塑造早行旅人形象的。

(阐运用):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三、四两句,通过十个名词五个意象,渲染早行的清寒疏峻的意境。

最后一句,写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析效果):这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较好地塑造了感人的早行旅人的形象。

【类题训练】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中飞将是怎样一个形象?是从哪些手法来塑造飞将形象的?答:4.阅读白居易《早兴》,回答问题。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命题角度三】人物形象比较【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该角度属于文学比较范畴。

人物形象比较一般为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

在分别把握这两个形象的同时,要能快速地识别两个形象间的异同,刻画这两个形象方法的异同。

2、答题思维第一步是读懂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第二步是把握住两个形象的特征,第三步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

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角度答题。

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3、答题模式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A形象……;B形象……刻画这两个形象的相同之处是……不同之处在于,刻画A形象用了……手法,刻画B形象用了……手法。

【例题引路】阅读下列一首诗和一首词,试比较诗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何不同?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解题思路: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元好问的《点绛唇》词则表现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

参考答案:秦诗塑造了以豁达心态对待春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认为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则塑造了一位留春恋春伤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类题训练】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宋)王安石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1)这两首同题诗,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简要加以分析。

答:【命题角度四】印证有关人物形象的观点【答题思路】1、知识储备先明告你人物形象特征的观点,然后让你从诗中找出理由印证这一观点。

这类问题涉及到炼字,写诗时的炼字,就是力求凝练,力求言简意丰;读诗时的炼字,就是将凝练的东西展开,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有时,还涉及到诗歌的表现情感的艺术技巧以及对人情世故的体悟。

2、答题思维第一步仍是读懂诗歌,第二步是把握住人物形象特征,第三步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内容给出恰当的理由。

3、答题模式炼字题的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点出明辞格,有词类活用的要点明怎样的词类活用;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技巧印证观点的答题模式同[命题角度二]中的答题模式。

【例题引路】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解题思路:本题先给范成大的品格,“人”物形象特征——趋炎附势,然后问你的看法。

要合理回答此问题,必须弄清此诗的表现手法。

范成大以郎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得不到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而退隐石湖。

有什么样志趣的人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整首诗四句写景,借景抒情,借景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不确切。

(明手法):此诗借景抒情,借景写人。

(阐运用):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析效果):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类题训练】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