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
(定价策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在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的过程。
根据安妮·派克(1976)的解释,至少有三个原因使期货市场倾向于增加市场价格信息,一是交易成本在交易活跃的市场比现货市场低;二是期货市场吸引投资和投机者,主要是他们有对不同风险的偏好,由于投机报酬取决于交易技巧,搜寻价格信息的动机比不从事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要强烈,所以投资和投机者增加了反映在现货价格上的信息量;三是市场参与者必须考虑各方面对价格的反映,提高了市场价格的理性。
因此这些都说明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更加有效。
对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期货价格是否能够担当指导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的任务,了解在何种情形下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这不仅有助于从事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理解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动的机制,而且有利于交易所的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1、国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Garbade and Silber(1983)最早对期货价格引导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实证检验,因此,称之为GS模型。
随后大量的研究文献都以GS模型为基础,在一下几个方面做出拓展:(1)延长滞后的结构,以考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依赖性;(2)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3)利用误差纠正模型分析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对长期均衡和短期偏离因素的依赖性;(4)解决收益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交易问题,提高统计检验的精确度,利用高频数据来验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
Bigman,Goldfarb and Schechtman(1983)利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检验了在CBOT 交易的小麦、玉米和硬麦等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他们分析了从1975年1月到1980年9月间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数据,利用交割日的现货市场价格对前j个星期的期货价格进行简单回归,认为期货价格不是相应的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有效估计,期货市场的“简单效率”不能成立。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的, 统计检验不再有效, 并且当时间序列非平稳时, 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可能产生伪回归现
象。 ne rg[ o nn3o nn uls 的 Eg 和G n r 及J ae},h s 和Je [ 提出 协整分析法为 l a e8 〕 以 h s 9J ae si 1 u0 】 研究非平 济 稳经
计检验的方法, 其中统计量
L R=一 [ 一l 一n A) TI( t I( 一 t n1 . ) . 1 1 () 7
刘庆富 张金清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服 X分 自 度为向 3 约 参 个数,l , 从 2 布, 由 量1 束 数的 中 A 和入分别为约束模型和 x 非约束模型中 约
2 阶方差协方差矩阵。 x 2
通过重新整理与参数变换 ,2 式可以表示为: ()
A, 二 n玖, 艺F Yz B, V Y= + 一 + A t+ X+, - 其 ,为 阶 分 子 n =艺A一, 一 中△ 一 差 算 , ‘ IT= 艺氏。 i
() 3
p p
为载距项,, , / 为F 的系数。如果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序列存在单位根, j 是非平稳的, 则期货价格无偏
性假设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 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则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将出现无限制的偏离, 此时期货价格不可能是现货 价格的无偏估计量。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仅仅是期货价格无偏性的必要条件,
束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了实证研究, 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论, 但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尚不多见。为 此, 本文将利用协整检验, 对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和豆粕期货合约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期货合 约在不同预测水平下的期货价格与对应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力求揭示我国农产品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为期货市场监管者和套期保值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并进一步为我国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
推广开 来 , 正 以风 险 较 低 、 提 前 发 现 农 产 品 价
格、 农 民增 收效果 显著 等优 势而 被涉 农 企业 和 农 民所接 受 。随着 我 国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方 式
均衡 价格 Βιβλιοθήκη 为农 产 品的 市场参 与 者进 行交 易 提
供参 考 和借 鉴 。我 日农 产 品 市 场 的 期 货 价 格
发现 功能 也成 为近 年 来 大 家 研 究 的 重 点 和 热
点 问题 。
二、 文 献 综 述
的不断推 进 和发展 , 以及 现代 农业 观 念 的普及
和深入 , 目前 我 国已有部 分农 产 品实 行 了期 货
交 易制度 ; 利用 期 货作为 套期 保值 T具 防范 价
格风 险 , E { 益 被 大 家所 接 受 。2 0 1 3年 1 1月 8
价 格变 化关 系 提 供 了新 的方 式 。其 后 J o h a n s .
e n和 J u s e l i u s提 出 的 J o h a n s e n协 整 检 验 也 成
清( 2 0 0 6 ) 借 助 平 稳 性 检验 和协 整 检 验 对 我 国
农 产 品期 货价 格 发现 功能 进行 研 究 , 认 为只 有 小麦 等 部 分 农 产 品期 货 价 格 发 现 功 能 稍 强 。
来 走势做 出预 期 的反 映 。农 产 品期 货 价 格 发 现 功能 的发挥 有 利 于发 现 我 同农 产 品 的 市场
着我 国市 场 化 经 济 改 革 的 深 化 , “ 期货农业 ”
这一在 欧美 发 达 国 家 已 经 发展 了一 段 时 间 的
新 的农业 发 展模式 , 逐 渐在 我 国的农 产 品市 场
范文2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范文2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摘要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它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并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推出于1982年,推出之后迅速得到投资者青睐,并在2005年后成为全球成交量最大的期货品种。
股指期货得到如此追捧,要紧缘故在于其价格发觉、风险规避和资产配置的差不多功能,使其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或缺的投资工具。
股指期货三大功能的基础在于价格发觉,只有价格发觉功能充分发挥,股指期货的到期日价格无法成为现货到期日价格的无偏估量,股指期货的定价才是有效的,而基于股指期货定价的套期保值、套利行为及相关的资产配置才能实现。
中金所成立已五年有余,股指期货的推出也超过两年,然而股指期货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发觉功能却并没有得到实证的充分检验。
从逻辑上说,假如无法证明其价格发觉功能,那么股指期货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促进就无从谈起。
因此,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上股指期货的价格发觉功能是否存在,关于判定股指期货市场进展的合理性、关于判定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差不多上专门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以股指期货的进展和特点为起点,探讨股指期货价格发觉功能的内涵和理论基础;采纳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的5分钟高频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多种方法,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觉功能、价格形成过程中股指期货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第一,沪深300指数期货与沪深300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固的协整关系;其次,在被考察的期货合约中,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都存在领先-滞后关系,期货价格领先5~15分钟左右,由此证明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发觉功能;最后,在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中,股指期货的价格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的完善,这种主导作用还在不断被强化。
关键词:股指期货,价格发觉,引导关系AbstractStock index future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ment tools in the global capital market. In the index future contract, the counterparties bet on the level of stock index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and settle the contract in cash at expiration. Stock index futures emerged in 1982, after which it has experienced a boost in trading volume. Since 2005, it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future contract in the world.The reason why the stock index future is so popular can be explained by its 3 basic functions: price discovery, risk aversion and asset allocation, which has made it the irreplaceable investment tool in the market. The foundation of the 3 functions is price discovery; only when the price discovery is realized can the price of stock index future at expiration be the unbiased estimation of spot price and can the pricing of futures be efficient; therefore the hedging and arbitrage activities can be utilized based upon the efficient pricing of future contracts.The China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 (CFFE) has been founded for more than 5 years, while the CSI300 futures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nearly 2 years. Yet the price discovery of CSI300 futures hasn’t been sufficiently verified. If the price discovery character of future contract hasn’t been proved, it would be arbitrary to assert that the stock index future ha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Thus, the existence of price discovery character is vital to judge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stock index futures to the whole capital market.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stock index futures. Later it will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price discovery character; then the 5-min intraday price series of CSI300 futur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will be used to ru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price discovery character of CSI300 future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price formation in the market, while different statistical tests, such as stationary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will be conducted to support the analysis.There’re several discoveri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Firstly, there is a long-term and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SI300 futures pric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prices. Secondly, in our sample future contracts, there’s a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ture price and spot price, while the future price is 5~15 min ahead of spot price, which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of CSI300 futures. Lastly, we found that in the formation of market price, CSI300 futures dominate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has been intensified as time goes by.Key words: CSI300 futures, price discovery, lead-lag relationship1、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它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摘要】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价格发现功能。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情况,并基于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基础展开实证研究。
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价格发现功能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最终,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的启示,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通过这些研究,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认识,为改善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理论基础、市场概况、影响因素分析、市场影响、启示、存在问题、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贸易商和投资者进行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投机交易的重要场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的不断增加下,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受到了广泛关注。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探讨和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价格发现功能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波动不仅对农民的生计产生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全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形成机制,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供需关系,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种植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综述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综述作者:梁晨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05期摘要:股指期货是国际市场上活跃的金融衍生品,投资者可以利用它进行风险管理,并提高自身的资产配置效率。
股指期货具有多种功能,例如风险规避、价格发现等,其中价格发现功能是其他功能有效发挥的基础。
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存在交易成本等原因,市场并非完美有效的,两个市场将不会对新信息作出同步反映,研究在不同情况下股指期货市场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股票市场一、国外研究综述在对价格发现功能的方法研究方面,GarbadeSilber(1983)最早建立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模型来刻画期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的作用程度。
Gonzalo和Granger (1995)、Hasbrouck(1995)分别提出共因子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来解决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对均衡价格的贡献程度的量化问题。
在对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方面,价格波动是价格的二阶矩,是信息传导的一种形式,通常采用GARCH类模型进行研究。
在理性、有效的市场中,期、现货的回报应完全同期相关,但是由于现实中市场的不完善,这两个市场中的一个可能会更快地对信息做出反应。
在股指期货市场发达的地区,期货价格在价格发现中普遍占据主导地位。
Yu-Lun Chen (2017)的研究结果表明VIX期货价格在VIX指数与VIX期货之间的价格发现竞争中占主导地位。
Quentin C. Chu(1999)研究了三个S&P指数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现货指数、指数期货以及标普存托凭证市场,结果表明三个价格序列是具有长期随机趋势的协整系统;价格调整发生在现货市场和存托凭证市场,而非期货市场;当共同随机趋势被分解时,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占据主导。
在股指期货市场欠发达的地区,现货价格在价格发现中普遍占据主导地位。
Amrit Judge (2014)应用日度数据对泰国的期现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泰国期货市场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但现货价格的变化也会对期货价格造成影响。
我国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2)
摘要随着新政策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竞争的影响,我国玉米的价格也变得更加不稳定。
玉米期货市场与价格的变动息息相关,其价格发现功能是否能良好发挥影响着我国未来期货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
本文选取了2016年至2018 年,共156组价格的周数据,然后运用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ADF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了解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概况后,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目前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确存在,但是其运行效率较低;期货对现货的预期性较弱。
本文的最后为提高价格发现功能,使期货市场良好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ABSTRACTWith the change of the new polic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price of corn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unstable. What’s more, The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of corn futures market can affect the spot price, and whether its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can play a good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tures market,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it. In this paper, weekly data of corn period and spot price on January 4, 2016 and December 24,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 154 groups of data were analyzed by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co-integration test,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corn futures market,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of China's corn futures market does exist, but its operating efficiency is low. Futures on the spot of the expected weaker.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it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price discovery function and making the futures market develop well.Key words:Corn Futures;Price Discovery Function;Empirical Analysis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1 研究背景 (1)1.1.2 研究意义 (1)1.2 文献综述 (2)1.2.1 国外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2)1.2.2 国内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3)1.3 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4)1.3.1 研究方法 (4)1.3.2 研究内容 (4)第二章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理论 (5)2.1 价格发现的含义 (5)2.2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界定 (5)2.3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理论 (5)2.3.1 持有成本理论 (5)2.3.2 理性预期理论 (6)2.3.3 随机波动理论 (6)第三章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发展情况 (7)3.1 我国玉米期货市场概述 (7)3.1.1 玉米期货首次推出 (7)3.1.2 玉米期货重新推出 (7)3.1.3 玉米期货市场现状 (7)3.2 玉米期货合约的相关概念 (8)3.2.1 玉米期货合约特性 (8)3.2.2 玉米期货合约交易制度 (9)第四章实证分析 (11)4.1 实证分析方法 (11)4.1.1 相关系数 (11)4.1.2 协整检验 (11)4.1.3 ADF检验 (11)4.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11)4.1.5 误差修正模型 (11)4.2 样本数据的选择 (12)4.3实证分析与结论 (12)4.3.1相关系数 (12)4.3.2 ADF检验 (12)4.3.3 协整检验 (13)4.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13)4.3.5 误差修正模型 (14)4.4 本章小结 (14)第五章改进价格发现功能的对策与建议 (15)5.1 影响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因素 (15)5.1.1 政策因素 (15)5.1.2 市场体系建设因素 (15)5.2 对策建议 (16)5.2.1 积极培育市场参与主体 (16)5.2.2降低玉米期现货交易门槛 (16)5.2.3 完善玉米现货市场的市场化体系建设 (16)5.2.4 尽量减少对市场的政策干预 (17)5.2.5 玉米期货市场国际化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20)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玉米是非常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同时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之一。
基于高频数据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研究论文
基于高频数据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研究论文基于高频数据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动态研究全文如下:一、引言2021年4月16日,我国第一只股票指数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作为标的的沪深300指数在最初几个月一路走低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下跌了27.3%。
有一种观点认为,股指期货是促使股指下跌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两市场之间的关系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所谓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指相对于现货市场价格,期货市场价格能够对于新信息能做出更快的反应,即期货价格对于同期现货价格具有引领作用。
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发挥的前提。
金融学理论表明,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具有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执行指令速度快等优点,交易活跃,因此相对于现货市场,股指期货市场能更快地对市场信息做出反应,期货价格的变化会领先于现货价格的变化,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关于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在实证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
其中,协整分析主要是考察期现货市场价格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误差修正模型主要是刻画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短期价格偏离的反应。
这种思路主要是对价格收益的一阶矩进行研究。
Ghosh1993[1]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S&P500指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在短期关系中,期货市场价格对于现货市场价格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Booth等1999[2]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研究了德国DAX指数期货和期权的价格发现过程,研究结果表明DAX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优于期权。
任燕燕和李学2021[3]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价格领先于现货市场价格。
张宗成和刘少华2021[4]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的影响都比较大。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文献综述
2010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
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
2010年4月16日,筹备三年多的首只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终于正式上市交易。
作为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势必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手中掌握的有关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和其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研究文献的综述。
第三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综述。
第四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总结。
由于缺少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定性研究的文献,本文将不对其定性研究进行阐述。
一、股指期货的相关概念(一)股指期货的涵义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简言之,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1]。
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股指期货一直以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工具主要有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和互换。
股指期货包括外币汇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分别于1972年、1975年和1982年出现,其中股指期货是最迟问世的。
自从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股指期货现在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品。
不仅股指期货的品种每年增多,股指期货交易规模也是急速的上涨。
(二)股指期货的特点(1)跨期性:期货是基于对外来交易产品价格走向而签订的一种合同,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来进行交易。
例如,当交易者预计在一个月之后需要一批铜现货,但是又预期一个月后的铜因为需求量增加而涨价,可以现在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等量的铜期货合约,由此保证一个月以后的铜现货的购买价格,这就是期货跨期性的体现。
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
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作者:彭莹芳来源:《财讯》2019年第06期摘要: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现货价格的预测,增强整个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相关研究,主要基于玉米、大豆、豆粕、小麦等农产品品种视角,并对现有文献内容及实证角度进行评价总结。
关键词: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文献综述近年,多数学者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功能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产品期货价格是否具有发现和引导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认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较好。
一、国内学者关于大宗农产品的相关研究一部分学者对玉米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闫云仙(2010)运用有向无环图和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发现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刘小童、李录堂和赵晓罡(2013)指出玉米期货市场具有彩独子的价格发现功能现货价格走势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引导作用更强。
黄建新和周启清(2014)对比中美玉米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对现货价格起主要作用,而美国玉米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基本持平。
对豆类和豆粕期货市场的研究:马述忠、汪金剑和邵宪宝(2011)基于大豆期现货的周交易数据,王百超″逯宇铎和乔美娥(2012)以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为对象,均得出大豆和豆油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为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
候金莉(2014)以豆粕期货品种为例,发现从长期看,豆粕的期货、现货价格具有协整关系,且现货价格受期货价格的引导作用明显。
但从短期看,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会产生偏离,这种偏离对期货价格没有显著影响。
王时芬和汪喆(2016)运用VEC模型发现我国大豆期现货市场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国大豆期现货市场价格信息传递效率较低;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为双向引导关系。
其他农产品品种:黄太洋(2013)以大豆、玉米、小麦以及釉稻等粮食类品种为研究对象,发现粮食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对现货价格具有显著的价格溢出效应。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摘要】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定价机制,然后重点探讨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接着提出了优化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对策,并借鉴了国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验。
在结论部分指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一定问题,提出了提高价格发现功能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为市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提供参考,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定价机制、影响因素、优化对策、国外借鉴、存在问题、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价格发现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如价格波动较大、价格信息传递效率低等。
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如何改善这一功能,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形成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旨在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对策并借鉴国外经验,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帮助农产品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减少价格波动,促进市场稳定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分析,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推动市场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研究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可以提供管理者决策参考,推动市场改革和完善,促进市场的公平、透明和有效运行。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文献综述
2010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
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
2010年4月16日,筹备三年多的首只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终于正式上市交易。
作为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势必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手中掌握的有关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和其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研究文献的综述。
第三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综述。
第四部分是关于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总结。
由于缺少在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定性研究的文献,本文将不对其定性研究进行阐述。
一、股指期货的相关概念(一)股指期货的涵义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
简言之,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1]。
作为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股指期货一直以来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工具主要有期货、期权、远期合约和互换。
股指期货包括外币汇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期货,分别于1972年、1975年和1982年出现,其中股指期货是最迟问世的。
自从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股指期货现在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产品。
不仅股指期货的品种每年增多,股指期货交易规模也是急速的上涨。
(二)股指期货的特点(1)跨期性:期货是基于对外来交易产品价格走向而签订的一种合同,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来进行交易。
例如,当交易者预计在一个月之后需要一批铜现货,但是又预期一个月后的铜因为需求量增加而涨价,可以现在在期货市场上购买等量的铜期货合约,由此保证一个月以后的铜现货的购买价格,这就是期货跨期性的体现。
我国纯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研究
DOI:10.19995/10-1617/F7.2024.09.110我国纯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研究赵锦灿 王晓芳(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01149)摘 要:中国纯碱期货2019年12月末在郑商所上市以来,至今已运行将近4年。
为探究纯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研究纯碱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
首先,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ECM模型及方差分解来研究纯碱期货价格与纯碱现货价格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纯碱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纯碱期货市场对纯碱现货市场具有一定的引导能力。
其次,构建BEKK-GARCH模型,动态分析我国纯碱期货与现货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
结果表明,纯碱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纯碱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具备指导和预测作用。
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纯碱期货;价格关系;波动溢出;VECM模型;BEKK-GARCH模型;纯碱现货本文索引:赵锦灿,王晓芳.我国纯碱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研究[J].商展经济,2024(09):110-114.中图分类号:F832.5;F713.3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纯碱,又称碳酸钠,是中国主要的基础石化原材料和“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有着“化工之母”的美称。
目前,纯碱已广泛运用在建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军事、医疗众多领域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纯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料,价格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企业生产成本、环保因素、宏观调控政策、进出口等因素都会对其价格造成冲击。
国内纯碱市场行情经常大起大落,有着“过山车”般的走势。
例如,2020年纯碱期现货价格大幅跌落,而在2021年又一改往年颓势,跑出了一波强劲的牛市行情,且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
特别是2021年9月、10月,由于能耗双控带来的供给紧缺,纯碱价格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最高价为3750元/吨,较年初1350元/吨上调2400元/吨,涨幅达到了177.78%;后来到了10月下旬,纯碱价格却又出现大幅滑坡,把前面的涨幅又全部吐出。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综述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综述摘要: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性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发现是股指期货最重要的经济功能之一。
本文将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分类梳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结果差异,总结了目前关于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的三个趋势,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沪深300指数期货一、绪论股指期货是市场上交易最为活跃,交易量最大的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
它的出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走向。
其价格发现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的运转,隐含了市场的效率。
了解价格发现功能及其能力,有助于投资者制定投资策略,同时可以为管理层制定更为有效的跨市监管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研究综述(一)价格发现机理相关理论[1]第一、市场供求主导机理。
萨伊等经济学家认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的供求关系。
第二、市场参与者调整机理。
门格尔认为市场交易中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会导致不断的讨价还价过程。
第三是市场信息搜索机理。
斯蒂格勒认为人们为了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价格需要探究不同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搜寻。
(二)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机制研究[1]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是指股指期货市场有提供标的价格信息的能力。
股指期现货市场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影响,期、现货价格变动会趋于一致并最终实现均衡。
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市场中的投资者对于市场新信息的吸收程度。
期货的性质使其能够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
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可以分为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这三类市场参与者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应用系统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价格走向进行量化预测,再通过集合竞价交易,让期货价格进行新一轮的更新。
股指期货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交易范围广阔,任何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因素都会极为迅速的体现在期货市场上。
杠杆交易会吸引大量投资者进入场内交易。
卖空和对冲机制能够使期货价格变化领先于现货价格变化。
市场中的参与主体往往拥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专业的投资知识,能够形成公正、合理的价格。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标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摘要: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包括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推动农产品期货市场创新等。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监管机制;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市场创新一、引言农产品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物,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消费品。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大影响。
因此,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波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农产品价格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商和消费者提供参考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供求的平衡和价格的合理形成。
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参考价格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合约的买卖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期货合约的价格。
这些价格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时间和地点的农产品需求和供应预期。
作为市场参与者,可以根据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参考市场预期的供求关系和未来价格走势,合理决策。
例如,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大豆期货合约价格可以作为大豆期货价格参考,供大豆生产商、加工商和贸易商参考,决策大豆生产和销售的行为。
2. 价格发现及信息传递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和连续竞价的方式,实现了大量市场参与者在同一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买卖活动。
这种集中竞价的方式不仅提供了市场的价格信息,同时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交易机会。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者和交易品种,扮演着价格发现的重要角色。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期货市场通过交易活动,通过供需双方的竞争与博弈,形成市场上的价格。
本文将探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分析其对投资者和整个经济的重要意义。
首先,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得益于其交易机制的特殊性。
期货合约的交易采取了标准化的方式,包括合约的规模、到期日、交割方式等方面的统一规定,这使得期货市场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公开的信息,了解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对于特定产品的交易价格。
这种透明度使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能够充分地反映在价格中。
其次,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还得益于参与者的广泛性和专业性。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商业企业等。
这些参与者通常具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的交易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交易策略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
他们的参与使得市场上的交易更加活跃,进一步促进了价格的发现。
第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动,及时了解市场的供需情况和市场预期,从而做出更具收益性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期货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可以推断出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上升或供应减少,从而选择适时买入该商品,以赚取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而在市场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可以选择适时卖出,以规避风险或获取低价买入的机会。
第四,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期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通过对冲和套利等操作,平抑市场价格的波动,减少市场风险。
当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投资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的对冲交易来规避风险,从而增加市场的稳定性。
此外,期货市场还可以通过价格发现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优化。
综上所述,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价格发现功能。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是指以某一股票指数为基础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在这个合约中,买方和卖方可以协商确定某一股指数在将来某一时间点的价格,并在这一时点进行交割。
股指期货交易具有杠杆效应,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率,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
早在上世纪末,股指期货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成熟。
而在中国,这个市场也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市场,并尝试在其中进行投资。
但是,在这个市场中,价格变动频繁、波动剧烈,而价格的发现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围绕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价格发现机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股指期货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终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二章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分析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价格的形成和发现机制包括市场竞价和报价撮合两个环节。
其中,市场竞价是指在交易日中开盘前和收盘后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所有的交易者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形成,在市场中交易,从而通过交易实现资金的流动。
而报价撮合则是指,在交易日中对于每一笔交易,买方和卖方均可报出自己的交易价格,并在中心撮合之后进行交易。
整个价格发现过程就是通过市场竞价和报价撮合两个环节,形成买卖双方交易价格的过程。
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不同的投资者通常会基于不同的信息和理解,对价格进行不同的预估。
但是,在价格的拉锯战中,市场参与者们往往又会通过交易和比较,渐渐走向了共识。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这样的过程既有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有形的风险分散的过程。
第三章股指期货市场发现机制的优劣分析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竞价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首先,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交易者共同协商形成的,它比单一价格更反应了市场状况和参与者的交易意愿;其次,价格发现过程是由多次交叉对比和博弈的结果,具有更强的市场透明度和公正性;最后,交易双方能够灵活地参与交易,并根据自己的预期价格进行报价,在市场中实现业务的对冲风险。
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
1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理论分析虽然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但很少有文献对其在现货市场上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一定的研究。
要想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就必须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因此本文将在对股票指数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之前,先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做理论上的阐述。
本章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这将是所有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价格发现功能是如何在期货市场中得到表现的;第三部分阐述了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现所需要的制度方面的前提基础;‘。
1.1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众所周知,价格发现功能并不仅仅存在与期货市场中,在现货市场中也具有价格发现功能。
本文将在此分两段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阐述:第一段将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共性进行阐述;第二段将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含义进行阐述。
1.1.1均衡价格和价格发现我们有必要在探讨价格发现功能之前,先关注一下均衡价格的概念,这是研究价格发现功能的前提之一。
均衡价格是西方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中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当商品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上升,促使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商品价格下降,促使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
价格的调整不会停止直到市场中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达到一个平衡状态的时候,而此时所形成的市场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如图1.1)。
市场具有通过大量的交易调节市场需求从而发现这个均衡价格的功能。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均衡价格的实现,却要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前提之上:(1)理性人假设:所有市场中的参与者,都能通过自己的理性进行选择,并在给定的偏好和约束条件下,做出使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的决策,从而保证能够在市场中形成一条向上走向的供给曲线和一条向下走向的供给曲线;(2)信息完全充分:市场参与者能够掌握足够的信息,并随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交易策略。
新形势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摘要:当前,我国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和健康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也应该随之进行创新和发展。
而目前来看,将石油期货市场与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迫切发展需要。
因此,我国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应该在新形势下当中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同时要源源不断的进行自我改革与创新,在时代背景下,通过改进发展策略来提升我国石油期货市场自身的竞争能力。
本篇论文针对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分析和探究了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当前的发展模式,明确了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应当作何改变才能更好的实现成功发展,以此来适应当前多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关键词:新形势下,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一、石油期货市场概述石油期货市场,是指把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期货市场行业与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新一代价格发现功能。
综合来看,石油期货市场和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着很多的不同。
例如,在石油期货市场业务的实施和拓展上来说,以上二者所采用的媒介不同。
此外,在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当前的石油期货市场参与者都深刻认识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发展核心。
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期货市场,可以通过现在得到快速发展的、移动等工具,让石油期货市场业务开展期间有更强的透明度、更高的参与度、更好的协调能力。
除此之外,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成本也更低、操作上更便捷。
这些都是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优势所在。
因此可以看到,石油期货市场对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石油期货市场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和极大的改变,这些影响和改变使得在石油期货市场行业处于发展主体地位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自身发展的前景,因此石油期货市场也会对我国的传统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
价格发现功能是指在期货市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期货价格的过程。
根据安妮·派克(1976)的解释,至少有三个原因使期货市场倾向于增加市场价格信息,一是交易成本在交易活跃的市场比现货市场低;二是期货市场吸引投资和投机者,主要是他们有对不同风险的偏好,由于投机报酬取决于交易技巧,搜寻价格信息的动机比不从事期货交易的投资者要强烈,所以投资和投机者增加了反映在现货价格上的信息量;三是市场参与者必须考虑各方面对价格的反映,提高了市场价格的理性。
因此这些都说明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更加有效。
对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期货价格是否能够担当指导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价格的任务,了解在何种情形下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得不到有效地发挥。
这不仅有助于从事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理解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动的机制,而且有利于交易所的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1、国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GarbadeandSilber(1983)最早对期货价格引导现货市场价格进行实证检验,因此,称之为GS模型。
随后大量的研究文献都以GS模型为基础,在一下几个方面做出拓展:(1)延长滞后的结构,以考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前期价格的依赖性;(2)对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3)利用误差纠正模型分析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对长期均衡和短期偏离因素的依赖性;(4)解决收益序列数据中的异方差性(Heteroskedasticity)交易问题,提高统计检验的精确度,利用高频数据来验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
Bigman,GoldfarbandSchechtman(1983)利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检验了在CBOT交易的小麦、玉米和硬麦等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他们分析了从1975年1月到1980年9月间期货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数据,利用交割日的现货市场价格对前j个星期的期货价格进行简单回归,认为期货价格不是相应的到期日现货价格的有效估计,期货市场的“简单效率”不能成立。
传统的OLS方法检验无偏性假设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如果两者之间不存在上述关系,那么传统的检验就是不可靠的。
Maberly(1985),ElamandDixon(1988),andShenandWang(1990)等指出:如果价格序列是非平稳的,那么利用传统的方法检验无偏性是无效的。
EngleandGrange(1987)提出的协整的概念,基本上解决了价格序列中存在的非平稳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参数的严格推断,而参数的推断正是期货价格无偏性检验的核心。
与EngleandGrange方法不同,Johansen(1988,1991)andJohansenandJuselius(1990)利用极大似然方法推导出协整检验以及参数检验的统计推断工具。
因此,Johansen方法比较适合用于来检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及其市场效率。
Lai和Lai(1991)、Ghosh(1993(、Fortenbery 和Zapata(1997)、Kavussanos和Nomikos(1999)、Haigh(2000)等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某些期货品种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Ivanovic,Pinder和Howley(2003)针对证券期货交易所撤消澳大利亚小麦期货合约的决定,他们检验了距到期日1、3、6、9和12个月份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序列,发现距到期日的期限为1月和6月的期货价格序列与现货价格序列都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的I(1)序列,并且到期前1月的小麦期货价格序列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进一步的检验表明小麦期货市场上,不存在所谓的投机者因接受风险而要求的风险溢价,距到期日前1月份的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
与吴冲锋、顾常春(1996)所做的研究相比,Ivanovic(2003)的研究同样采用Johansen协整方法来检验小麦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市场效率,不仅弥补了简单回归技术的不足,还通过协整分析和参数检验,提高了检验的精确性。
Quan(1992)在月度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协整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石油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并用误差纠正模型分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却表明现货市场价格领先于期货市场价格。
然而这一结论因使用月度数据而遭到置疑。
KawallerandKoch(1987)研究了S&P500期货价格与指数价格之间的关系。
他们所用的数据是1984-1985年间的每分钟收益率。
他们发现期货价格领先于现货价格变化的时间约为20-45分钟,而现货价格领先于期货价格变化的时间大约为1分钟。
据此,他们断言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RaymondChiangandWai-MingFong(2001)等研究了恒生指数(HSI)的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成熟的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在信息的传递方面是又效率的;而在新兴的、不成熟的恒生指数期权市场上,现货市场反而比期货市场在信息方面更富有效率。
这表明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上,信息的反映速度上,期货市场优于现货市场。
Hasbrouck(1995)则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长期作用部分的总方差进行分解,计算出每个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由此识别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作用的大小。
2、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国内外不少研究者也我国对期货市场的功能进行了大量的定性描述,也有一些学者对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张冬平(1994)等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绿豆期货价格进行分析认为,期货价格的变化以现货价格为基础,同时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波动的晴雨表。
徐剑刚(1995)通过序列相关检验和游程检验对绿豆、大豆、玉米的期货价格变动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
吴冲锋、王海成、幸云(1997)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 非因果关系检验对上海与深圳金属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关系分析,得出国内铜期货市场间存在协整关系,并认为现货价格引导一月期货价格的原因是由于一月期铜离交割时间比较近,因此受现货市场价格变化影响比较大。
而二月期铜反过来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这表明期货市场具有一定的远期价格发现和引导功能。
王志强等(1998)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的收盘价格进行了随机游走检验。
严太华、刘昱洋(1999)以及严太华、孟卫东、刘昱洋(2000)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证实了重庆铜、郑州绿豆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王洪伟、蒋馥、吴家春(2001)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上交所铜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进行研究,样本为9月份到期的合约,期间是从1999年3月25日到1999年8月1日,检验发现铜的现货价格变化领先于期货价格变化,结果认为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并不显著,但两者之间有着即时的双向价格引导关系。
H.HollyWangandBingfanKe(2002)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检验了中国小麦期货市场的效率。
他们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间郑州批发价、天津批发价和全国平均价3个现货市场价格与相应的期货价格(周价格)之间的关系,为了考察预测期限对市场效率检验的影响,他们划分了6个不同长度的预测区间,时间跨度最短的为1周,最长6个月,结果表明小麦期货市场是无效率的,其原因可能是过度投机或政府干预;硬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小麦期货市场满足市场效率假说。
华仁海、仲伟俊(2002)采用1997年1月2日到2001年6月29日的每日数据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约铜、铝进行了检验。
在检验期Grange因果关系时,采用的是标准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并不是在误差纠正框架下进行检验。
最后检验结果为:铜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而对铝来说仅存在从期货价格到现货价格单向因果关系。
在以G-S模型分析价格发现的大小时,通过OLS分析得到,由铜期货市场完成的价格发现功能的大小为14%铜现货价格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其期货价格的影响力,价格发现主要是现货价格决定。
而对合约铝来说,由期货市场完成的价格发现功能为94%,铝的期货价格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现货价格的影响力,价格发现功能主要由期货价格决定。
另外,还有贺涛等对上海粮食期货交易所进行了检验,发现其价格发现功能己初步得到发挥,但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相比,其价格发现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刘军峰(2003)在其硕士论文中也研究了中国商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非因果关系检验等,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上海的铜期货品种以及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硬麦期货品种,但其数据选用的是旬度数据,即取十天的数据,然后加总取平均值,样本期间从1999年1月2日到2003年6月30日。
最后得出铜、硬麦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铜、硬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非因果关系的结论。
指出两合约的共同点在于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引导作用更加突出,现货市场的信息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大于期货市场的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并认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在接收外部信息并处理消化信息方面,期货市场比现货市场呈现出更高的成熟度,期货市场的市场主导地位逐步得到增强。
同时,高辉(2003)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期间为1995年的9月10日到1999年的12月26日,采取了每周数据,共216个样本,现货价格取自于黑龙江的大豆价格。
结果发现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前一阶段的期货价格对当前现货价格没有引导关系,前一阶段的现货价格也对当前期货价格没有引导关系,但两者之间存在即时的双向价格引导关系。
康敏(2005)认为大连期货市场在中国期货市场中有较大的份额,其价格发现功能基本得到发挥,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王俊(2006)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中国期货市场基本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
其通过单位根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得出结论,中国三个期货交易所(那时中国金融交易所还未成立)的价格发现功能都较好,其中最优的是铜和大豆期货市场,其次时铝和豆粕期货市场、最后是玉米和小麦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