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附减肥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
高级营养师论文
(国家职业技能一级)
文章题目: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山东省菏泽市
工作单位:
肥胖症与营养防治
程巍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文明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食品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吃”已不再是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令人担心的是“吃出来的负担”,现代社会流行的一种疾病-肥胖症,就是因为“吃”而造成的病症,肥胖症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近些年来,大多数国民民众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肥胖症也随着国民民众小康生活快速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是当前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又一大杀手。追溯肥胖症的根源,其主要的还是饮食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肥胖的形成原因、肥胖的类型、常用判定指标、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对肥胖症预防、膳食的治疗和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肥胖症;并发症;营养治疗;运动治疗。
一、肥胖、肥胖症的定义由于营养失衡,摄入的热量大于人体
消耗的热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或分布异常,造成自身的体重
增加,并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称为肥胖。目前,世界卫生组
织(WHO)已将肥胖定为疾病,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一起的慢性
代谢疾病。[1]
二、肥胖症的形成原因肥胖症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
素: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
2.饮食因素:饮食摄入热量过多,一些高脂肪、高糖饮食均可
导致脂肪堆积;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
则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全身脂
肪库中;
4.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的
差别;
5.神经精神因素;
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且又存在胰岛素抵抗,
脂肪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
胰岛素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2]
三、肥胖症的分类肥胖症的分类比较繁多,在中医上也有分类,
我说的是按照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类,大致分为原发性肥胖、
和继发性肥胖两种。
1.原发性肥胖此类肥胖单纯性肥胖最为常见,主要是由内分
泌或遗传性肥胖以外原因引起的脂肪组织过多的病症。
(1)体质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于25岁以前
营养过度有关。多数有家族性遗传史,超重的儿童通
常成为超重的成人。
(2)营养性肥胖又叫外源性肥胖或获得性肥胖。多由于
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
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劳动过少或某种原
因需较长期的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此
类肥胖主要是因为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
致。
(3)体质性肥胖可再发为外源性肥胖,又称为混合性肥胖。
以上三种肥胖的情况都称为单纯性肥胖,特别是城市
里20—30多岁的妇女较为多见。中年以后的男、女也
有自发性肥胖的倾向,绝经期妇女更易发生。
(4)水、钠潴留性肥胖又叫特发性浮肿。此型肥胖多见于
生殖及更年期女性。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增加所致的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醛固酮分泌增加及静脉回流减
慢等因素有关。脂肪呈不均匀分布,以小腿、股、臀、
腹部和乳房为主。[3]
2.继发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
胖,患者在以某种疾病为原发症状的基础上,表现为肥胖病
因有以下因素形成:
(1)下丘脑病:由炎症后遗症、创伤、肿瘤、肉芽肿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下丘脑综合症,均可引起肥胖。
(2)垂体病:见于轻度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垂体瘤(尤其是嫌色细胞瘤)、空蝶鞍综合症。
(3)胰岛病: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合成过度,常见于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瘤)、功能性
自发性低血糖症等。
(4)肾上腺性肥胖:常见于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自主分泌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继发性肥胖,又叫柯兴综合症。
其特点是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外貌、
皮肤紫纹、高血压及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5)甲状腺性肥胖:此类肥胖明显症状有面容臃肿,皮肤呈苍白色,乏力,脱发,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多见于甲
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6)性腺功能减退性肥胖:多见于女性绝经期及少数多囊卵巢综合症、男性无睾和类无睾症等。[4]
四、常用判定指标是指测量身体胖瘦程度的常用指标和判定标
准。
1.体重指数(BMI)的判定指标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标准:
BMI=18.5—24.9 体重正常
BMI≤18.5 体重过低
BMI≥25 体重超重
BMI≥30 体重肥胖
我国的体重指数公布标准:
BMI=18.5—22.9 体重正常
BMI≤18.5 体重过低
BMI≥24 体重超重
BMI≥28 体重肥胖
2.理想体重指数及判定指标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cm)
理想体重=±10% 正常体重
理想体重=-10% 体重过低
理想体重高于10%低于20% 体重超重
理想体重高于20%以上体重肥胖
3.腰围指数及判定标准
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亚太区肥胖的重新定义和处理》:
男性腰围≥90cm 女性腰围≥80cm
以上两种腰围为腹部脂肪积蓄的界限。
4.腰臀比值及判定标准
男性腰臀比值﹥1.0、女性﹥0.9时,肥胖带来的并发症才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腰臀比值关于正常、超重、肥胖的判定标准主要是从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角度而研究得
出的数据,属于医学标准。
5. 体脂百分率(F%)及判定指标
判定标准公式:F%=(4.57/D-4.142)×100%,D为体密度。
对于成年男性:D=1.0913-0.00116× X;成年女性:D=1.0913-0.00133× X;X=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mm)+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mm)。右肩胛角下皮皱厚度:肩胛骨下角约 1cm处,成45°角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肩峰与尺骨鹰嘴联线中点,垂直捏起皮褶,用测皮卡钳测量。其判定标准:正常成年男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