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合集下载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课标内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要求]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识与能力知道“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意义;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残的史实;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分析、情境再现、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艺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双百”方针;“双为”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及体育运动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百花千卉共芬芳——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五六十年代)1、表现2、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化政治变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

经济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逐步展开。

(2)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创作(3)双百方针的提出背景必要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解决意识形态中矛盾的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需要。

可能性:知识分子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内涵: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遭遇曲折的原因政治上的“左”倾错误波及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不够完善;文艺界的派别之争影响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风刀霜剑严相逼——“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东风无力百花残)1、表现国家文物遭摧残(清华园、故宫—血泪宫、佛像破坏、家具是的帝王将相扣)优秀文艺人士遭迫害;(田汉批斗和国歌改词,老舍,傅雷,吴晗)优秀文化典籍遭破坏;(佛教经典,什么佛经,尽放狗屁)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样板戏流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例9】“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 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 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1.3、了解新中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就 ①时间:
1965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意义: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 的时代。
1.4、了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就
(1)地位: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2)成就: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 认识: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第一 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关系国家的 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 举措: ①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②制定《义务教育 法》 ,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③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 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把科技、教 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增大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
【例6】国际上称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
五大发明”的是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 D.杂交水稻
【例7】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重大科技取得了突破性 成果。下列对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叙述正确 的是 A.研制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 C.为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D.是人类基因工程的重大成果
【例1】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

16-33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ppt

16-33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ppt
高考总复习·历史(RJ)
第十六单元 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制度前提: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 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 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主观因素:杰出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 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 (4)外部因素:积极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重新 恢复
“文革”结束后,清算极“左 ”路线;邓小平强调贯彻“双 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学术讨论空前 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 热烈;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高考总复习·历史(RJ)
第十六单元 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知识点3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项目
内容
成就
确定教育方向 制定教育方针 建立教育制度
3.杂交水稻
(1)背景: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①1973年,袁隆平 选育出杂交水稻的 (2)成就 新品种——南优2号。
②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3)意义
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 ②有助于解决于未来世界性 饥饿问题。
高考总复习·历史(RJ)
第十六单元 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据新华社电
高考总复习·历史(RJ)
第十六单元 近现代世界和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史料二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 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 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
——据新华社电 史料三 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为飞天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的里程碑式突 破,也极大推动了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增 强。 ——《把梦想写在更高远的天空 ——热烈祝贺神舟十号 凯旋》《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教学课件
盲目标; 成就:2001年,我国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共扫
除文盲2亿多人,摘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 意义: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三)现代中国教育概况、成就、意义
2、义务教育:
概况: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 (2)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
经验教训:只有坚持“双百”方针,才能促进文化 艺术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 发展。
— 展—“双百第方3课针”汉的代的恢思复想与大发一统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中共中央重新树立“双百”方针作为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具体措 施有: 1.1979年5月至7月,《人民日报》以《批透 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 》为题连 续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 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强调 “双百”方 针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进一步指出。要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 用”,以此引导形成自由的文艺和学术空气。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
1、1951年和1953年,毛泽东分别为戏剧 创作和历史研究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 新”和“百家争鸣”的口号; 2、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 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 问题上百家争鸣”; 3、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 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提第出3的课 原汉因代的思想大一统
国内背景:
1、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 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 的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1
【阅卷手札】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第(2)题方法和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思想,主要表现在方法判断分析不准确,评价没有
失分警示 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进行全面评价。 (2)第(3)题一是没有结合近代民主革命进程谈 认识,二是脱离材料,回答不全面。
(1)梳理古今中外思想发展的历程,将中外思想潮
14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3)注意看待历史问题的几种错误倾向:①否认人民群众在
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 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②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
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③完全肯定或
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全面论或以偏概 全的错误等。
7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 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
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
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
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6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3、意义: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 3)借鉴了国外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 4)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4、成就:
文学:
《红岩》、《红日》、《红旗谱》等
电影和戏剧:
《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必修三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湖州中学 孙 琦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的认识 1、专题内容 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 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 有关的经验教训。
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认识新中国确 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并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 2、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伟大意义,正确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融合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意见
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文化艺术摧 学习 残的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讨论 要求 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感受‚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 “‘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化体 说 明 育事业的繁荣‛一目中的‚体育事业成就‛为学生课外阅读内 容 。
三、内容的处理 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 内容 建国初 文革期间 改革开放以来 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 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成就 特征 2、整合与拓展 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定 文化事业 的矛盾。 知识内容 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 教育事业 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 整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PPT资料文档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PPT资料文档

答:“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 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 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10.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见下图)。 “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D )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答: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是中国进入太空新 时代的里程碑;“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奔月”工程。
自主学习•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当时中国“载人航天”能够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提升; 和 国家的重视和 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等。
9.“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 ,取得的成就包括( A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 水稻品种③“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
2. 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 号”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这是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事实证明,中 国有能力认识太空、征服太空,探寻宇宙的奥秘。能证明中国载人航天有“能力 ”的最早时间是( ) C A.1964年 B.1970年 C. 年 D. 年 [问](1)当时成就有何重大意义?目前体现我国航空航天最高水平的科技工程是 什么?
A.培育“南优2号”杂交水稻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件

领域


远程运载 ①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__________
火箭 ____。 运载火箭研 究
神舟号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进行了五次“_______”
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载人宇宙 ③2003年10月,成功发射“神舟5号” ________ 飞船 ____。
综合国力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意义:增强了中国的_________
“五个一工程”
政府奖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 电影、戏曲艺术
【误区警示】“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各有不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
来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 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 留意见的自由。
杂交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籼型杂交水稻 。 的_____________
水稻
【误区警示】(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 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 策。
2.载人航天 (1)原因。 ①经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科教兴国 ②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__________” 战略的实施。 火炬计划 863计划 ③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 实施。 ④主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社会主义 ,迅速发展中国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_________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966 方针 面发展两种教育、劳动制度 原子弹
3
专题学习总结
1966~
1976
“教育革命”“上 氢弹、东方红一号卫星、 文化凋零 山下乡”运动大学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招生:群众推荐 籼型杂交水稻 蓬勃发展、恢复高 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1976~ “二为” 考、“三个面向”、 产力。成就:核能、空间、 至今 方向 “科教兴国”、教 运载火箭、信息技术、生 育立法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 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 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专题学习总结
22
(二)解题技巧
1. 国内 (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 +国际 ( 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 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7
(3)20世纪初: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新学制,为
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中华民国时期:设立教育部,改革教育内容,废除了封
建时代的忠君尊孔,使近代教育得到发展。
(5)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完成扫盲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人民教育得到迅猛发展。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专题学习总结
6
3.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出国学习,以培养军事、科技和翻译人才;冲击了传统教 育,促进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以培养维新人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人们的思 想解放。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课件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PPT课件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建国初)
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 ⑴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⑵方针: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⑶措施: 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
①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的转变。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 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 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 2、了解“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 3、了解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4、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的提出
(五六十年代)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影响
4、依法治教战略 1980年以来全国人大颁行了《学位条例》、《义 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 架。 5、教育成就 ⑴实现“双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⑵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 和职教并举。 ⑶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 齐全。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解析]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 1978 年,而毛泽东提出
A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拨乱反正
,平反大
(3)1983 年,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即 “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成就 (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 (2)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门类齐全的 高等教育 体系。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页Leabharlann 返回导航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情 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作 用,“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情况。
第2页
教育事业
拉开了序幕。
②《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首先,现代中国的文化在中国不断发展,从传统的文化向现代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元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但是现代文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中国的文化包括了西方文化,通过电影,新闻媒体等形式的传播,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之与西方更加紧密接轨。

此外,社会的信息化也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使得现代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国内的社会,而且也影响着全世界。

其次,现代中国的科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传统的手工艺到现代科技,从传统的工具到高科技,科技的发展使得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并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巨大成功。

中国的科技走在了全球的前沿,在航空航天、国防系统、生物技术等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此来看,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将是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推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人民版

标题教学-宏观把握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949-1965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的革命” 1966-1976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977-2007
奠基篇-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
教学策略
确立社会主义 新型教育制度 (1)师生共同回顾奠基时期已学的 历史知识,了解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组织小组自学归纳该时期我国 教育取得的三方面的成就。
“双百方针”的实践
50-60年代前期的文艺繁荣
艺术大师
郭兰英 梅兰芳 王文娟
文学作品:《红岩》
《红日》《红旗谱》《雷锋之歌》等
五朵今花 青春之歌等
电影作品:《上甘岭》英雄儿女 戏剧作品:龙须沟 茶馆 关汉卿
文成公主等
学生活动探究
火红年代 激情燃烧 斗志昂扬
欣赏电影主题歌曲和学生演唱歌曲一起感受理解该时期文艺 创作的主要时代特点。(“我的祖国” “英雄赞歌” “天仙配” “洪湖水浪打浪”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北风吹”等) 结合“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已经学过的知识讨论该 时期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新中国建设的影响。 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背景和实施 措施及影响?
新中国“扫盲”教育成 就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扫除文盲 2.03亿,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 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年轻的中国摘掉了世界 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必修三教学参考》 材料二:1984年以来,在国际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 际扫盲奖评选活动中,中国先后有11个单位获奖,其中 有6个单位获大奖。中国突出的扫盲成就得到了国际社 会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必修三教学参考》 合作探究:新中国“扫盲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文化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名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时:1课时考纲要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重、难点分析: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2、改革开放后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巩固练习:1、下列哪项不是改革开放前的成就()A、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B、第一颗氢弹的爆炸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第一次载人航天2、下列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人造地球卫星3、被人们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A、袁隆平B、钱学森C、邓稼先D、华罗庚4、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A、1980年月10月B、1999年10月C、2003年10月D、2005年10月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9年11月成立了科学院,郭沫若任院长。

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摘自《中国科学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1)分别指出材料二列举的各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林评价新中国的科学技术1D、2B、3A、4C、5、(1)①我国由此成为拥有原子弹核技术的国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

③我国具有了发射人造卫星的高科技。

④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为改善人类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

⑤为我国实现载人宇宙飞船奠定了基础。

(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工作。

成就:在主要科技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有些科技成就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存在问题: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的比重低。

有些科研体制陈旧。

措施:把加强基础科学与世界理论科学的大众化普及与高水平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使科技成果尽快更多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实行科技立国,科技强国。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两者对爱读书之人来说,是分不开的一回事。

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1第一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一、科技一览表二、两弹一星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义: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东方魔稻”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水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四、“神舟”号飞船评价: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意义: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国家的独立(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重视;③经济实力的增强;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70年前后中国滞后的原因:①根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腐败,不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⑤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七、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滞后的原因:①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③党内长期“左”倾错误的干扰;④对外关系过分强调“自力更生”。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6、文革后的教育事业发展
(1)恢复高考

1977年
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2)表现

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两基”) 中等、高中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成人教育成绩显著 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形成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 高等教育体系

7、“科教兴国”战略
(1)提出:

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2)原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培养人才;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3)内容:

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提出
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2)意义
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分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11、经典力学
(1)科学家

名称
类型
鲁迅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 五个一工程奖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优秀文艺创作
优秀长篇小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电影荣誉奖 电视艺术大奖
4、经验教训

(1)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2)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

(4)勇于艺术创新
“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 部分,只有坚持这一方针 , 才能促进文化艺术和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中学课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文档资料

【中学课件】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文档资料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
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整体 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 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docin/sundae_meng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文化?艺术? 1.新中国措施: 教育? 2.重大科技成果: ①文革前:进展显著,成就震惊世界 ②文革期间: 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 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docin/sundae_meng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docin/sundae_meng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确立发展方针
成立科研机构 壮大科研队伍 编制远景规划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员会 归国“游子”; 政府培养
2.重大科技成果(国防科技领域、医学、农业领域)
docin/sundae_meng
重大科技成果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 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docin/sundae_meng C.周恩来 D.江泽民
3.标志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银河Ⅰ型 B.银河Ⅱ型 C.银河Ⅲ型 D.“长征一号”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归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1949 1956 1966
欣欣向荣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知识整理
考点一
“ 双 百 ” 方 针 的 提 出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①新中国的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艺 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和祖国 背景 的革命和建设)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③目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提出 含义:艺术实行百花齐放,学术实行百家争鸣 成就:
知识整理
考点一
背景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 提出: 双 含义: 百 成就: ” 实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 方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格局 ①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 针 的 意义 本保证 ②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繁荣、百花争艳的盛况 提 出
知识整理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成就
类别 文学 创作
电影
作品名称
《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保卫延 安》《谁是最可爱的人》《林海雪原》《雷锋之歌》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 歌》《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关汉卿》 戏剧 《文成公主》 艺术 精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红》;音乐舞蹈史诗;《洪湖赤卫队》歌 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研的起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走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动力 向 原因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 世 的实施 界 的 表现 中 国 科 技
新时期各个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领域 成就 核技术 20世纪60年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空间技 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卫星回 术 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1990年 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运载火 1980-5首次成功;1999-11起“神舟” 标志中国在技术 箭 五次成功发射;2003-10,“神舟5号” 和运载火箭技术 酒泉,杨利伟 2005. “神舟6号” 进入世界前列 2007.10.24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2008.. “神舟7号” 地位 拥有比较完整核 技术工业体系
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 胰岛素 农学: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知识整理
考点三
科研的起步
“ 科 学 技 术 是 背景 第 一 生 产 力 ”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①“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科技事业严重受 挫,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②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 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③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 会召开,中国迎来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 ④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 改革的决定》,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 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知识整理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都得到发 全面 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建设 ① “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半 社会 工半读的学校 主义 措施 ② “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 时期 作、半工半读 (探 ③办学体制上,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方 索与 针,新建一批工业大学和专门学院 发展) ①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意义 ②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
“双百”方针的提出
“ 文革导火线:1965年11月,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 十 剧《海瑞罢官》 年 ①红卫兵的破“四旧”,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 动 表现 和文物遭受毁坏 乱 ②江青等破除“文化黑线专政”的鼓噪下,大 ” 批文化界人士遭受迫害 与 文 影响: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化 “样板戏”一枝独秀 凋 零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较 1、内容: (1)同:主要属于自然科学; (2)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要侧重于实用性,而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实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二、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比较 1、内容: 2、影响: (1)同: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异: ①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对国内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在国内,更重要的 是传到国外(欧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巨 大的经济效益,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经济效益不明显; ③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社会主义国家性 质和国家的支持、投入分不开,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主 要是民间行为。
知识整理
考点三
科研的起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 背景 科 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 学 技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①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术 是 意义 中的重大作用的理论概括 第 ②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理论基础 一 生 产 力 ”
知识整理
考点三
社会 主义 措施 现代 化建 设新 时期 ①实现“双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蓬 勃发 成就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②职教、普教并举,成教发展 展) ③初步形成多层次、学科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知识整理
考点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科 研 的 起 步
背景:近代中国的科技水平十分落后 ①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 措施 ③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④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发应堆建成, 标志着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 国防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领域 ③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成就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 服务,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 主要是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 的需要。
疑难突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 ⑴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⑵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⑶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疑难突破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 二、“双百”方针的特点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特点: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 和学术民主。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 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 代化中的新发展。 (2)经验教训:①正确贯彻“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 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 化事业的发展。②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 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 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 (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 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 内形势决定的。 ①建国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刚刚起步,物 质基础薄弱,国家安全缺乏保障。当时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 O年代中苏关系也 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②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 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 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信息技 术 生物工 程
1983年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 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2001-2002年完成基因测序任务和水 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标志计算机技术 进入新阶段
疑难突破 一、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认识 1、建国以来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感谢党感谢政府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教育的发展,提供雄厚的人才储备。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知识整理
考点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文 化 事 业 的 繁 荣
①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背景 会召开,开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②明确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 国家设立文化艺术奖项,促进文化精品的创作 和繁荣 表现 ①“鲁迅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文艺创作而设 ②“茅盾文学奖”是为奖励优秀长篇小说而设 ③“五个一工程”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知识整理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与发展)
①拨乱反正:1977年12月恢复高考, ②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 ④加快教育立法:1980年以来,颁布《义务教育 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初步建立中 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知识整理
考点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过渡 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 时期 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社 措施 ①改造旧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会主 ②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义教 性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 育制 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度的 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