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概要

合集下载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随着微信的普及和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微信产生依赖甚至成瘾。

其中,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代表群体,尤其容易被微信所吸引。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和成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方法。

1.大学生普遍受微信影响据调查,大学生中使用微信的比例达到98%以上,且微信使用频率较高,日均使用时间超过3小时。

这些数据表明,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成瘾程度剧烈在微信使用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产生了微信成瘾的现象。

这些人不断地刷新朋友圈、看公众号、加入群聊等,久而久之,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微信使用行为,成为了“微信控”。

3.微信成瘾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微信成瘾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微信使用过度而影响课程的完成和考试成绩,也可能会因此错失很多与朋友、家人等的亲密交流和无限美好的人生经历,这对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阻碍作用。

1.社交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际关系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经常与朋友、同学等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情感。

微信的出现使得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保持联系,这是一种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的方式。

2.娱乐消遣微信提供了各种娱乐消遣的方式,如游戏、红包等,这些功能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无法抽离。

3.信息获取微信信息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丰富多彩。

大学生急于获取各种信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知识面,微信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便捷性很容易吸引他们的关注。

三、应对大学生微信成瘾的方法1.意识到微信成瘾的危害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微信成瘾会给自己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和生活问题。

及早认识到微信成瘾的危害,寻求相应的应对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2.控制微信使用时间大学生应该控制微信使用时间,切忌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

可以通过设置使用时间限制、制定工作和休息时间规划等方式来有效管控自己的微信使用。

3.坚持体育锻炼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对于缓解微信成瘾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生微信支付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精选作文

大学生微信支付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精选作文

大学生微信支付使用现状调查分析-精选作文大学生微信支付使用现状调查分析一、前言微信支付在加入微信功能后,迅速发展,日益普及到每个百姓的生活中。

2016年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中显示,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中渗透率最高的功能,近七成用户每月支付?~度超过100元。

但是,随着微信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日益暴露在大众面前,越来越多的诈骗是通过微信支付的手段,钱财受损事件频频发生。

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聚焦于大学生的微信支付使用现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建议。

二、调查数据通过对169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其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分别为34.91%和65.。

g%;年级范围跨度从大一到研究生;使用微信支付和微信钱包的时间长度主要集中在2年以上;每周使用微信支付频率超过5次的大学生,占65.68%。

可以看出本次抽样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支付时间较长,对于微信支付的评价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

(一)微信支付金额和微信钱包金额平均每次使用微信支付的金额分布的众数为16-30元段,样本比例达到31.95%。

但异众比率为0.6805,可以看出每次消费金额并不集中。

而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会在微信钱包中放置的金额分布较为均匀,50元及以下段、51-100元段、101-200元段、201-500元段、500元以上段的百分比分别为24.26%、20.12%、21.89%、16.57%、17.16%。

(二)选择微信支付的原因由统计数据可知,大学生选择微信支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有82.23%的大学生选择微信支付是因其方便快捷,有68.64%的大学生因为微信支付支持多种消费场景而选择它。

而分别有32.54%和28.99%的大学生认为微信支付优惠补贴、更加便宜以及周围人都在使用是他们使用微信支付的次要因素。

(三)微信支付的习惯在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支付的习惯时,发现930人选择将微信账号绑定手机,占样本总数的55.03%%;870人有不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的习惯,占样本总数的51.48%;860人在微信支付时认真核对销售、订单信息,占样本总数的50.89%。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课程: 媒体策划与营销班级:13级广告班标题:2关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学号 **********姓名尹梦洁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

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 85000 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 4 亿左右。

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字叙述衍生的生疏感,同时借助网络传送,突破距离的限制。

除此之外,“微信”运用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功能,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好友”,还能“摇一摇”,搜索到附近陌生用户,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基于微信在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和独具一格的特点,我们组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这一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和在促进人际关系交流方面的作用,并对微信中个别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

三、调查方法采用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随着手机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在大学校园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程度、用途及可能的问题和影响。

首先,通过对全国208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使用微信。

调查显示,超过90%的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日常沟通,其中90%的受访者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

这表明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程度很高,将其作为主要的社交工具。

对于大学生来说,微信的主要用途是与同学和朋友聊天交流,占据了大多数的使用时间。

近80%的受访者使用微信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约70%的受访者使用微信进行群聊和组织活动。

另外,微信支付和微信公众号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帮助他们方便地进行日常消费和获取信息。

然而,尽管微信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影响。

首先,由于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导致他们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书籍或进行其他有益的活动。

其次,一些大学生将微信作为主要的社交方式,导致他们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降低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忽视了课堂和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为了改善大学生微信使用的问题和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大学生应意识到微信是一种工具,不能过度依赖和滥用。

合理安排时间,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其次,大学生应主动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课堂讨论等方式拓展社交圈子。

同时,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引导和监督,提供正确的使用指导和资源。

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设置屏蔽时间、设定学习模式等功能来合理管理微信使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普遍且高度依赖,主要用于日常沟通和社交。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

关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目录前言:什么是“微信”…………………………………………………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方法…………………………………………………………四、调查过程……………………………………………………五、调查意义…………………………………………………………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七、问卷分析结论………………………………………………………附录:调查问卷………………………………………………………前言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

同时,可以显示对方实时打字状态,以实时掌握对方的响应情况。

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等的智能手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微信支持多种语言,以及Wi-Fi,2G,3G和4G数据网络。

截至2013年0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一、调查背景网络时代日新月异,涌现出诸如QQ、人人网、博客、微博等新的社交形式。

伴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与发短信,而有了更多更新颖的选择。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该应用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字叙述衍生的生疏感,同时借助网络传送,突破距离的限制。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交网络兴起的时代,微信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调研,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行为和习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日新月异,大学生倾向于通过朋友圈分享生活点滴、交流情感、获取信息等。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调研,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主题偏好、互动程度、评论关注度等情况,有助于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喜好,为他们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服务和支持。

调研结果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制定,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行为习惯及心理特征,探究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微信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此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需求和偏好,为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并为学校和企业开展与大学生群体相关的社交媒体营销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深入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交友和社交方式,促进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健康、积极行为,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的必要性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微信朋友圈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社交互动。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了解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对于挖掘和满足他们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大学生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类型、互动频率、对不同内容的关注度等,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

调查报告: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1 调查背景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种高端的网络交流工具,作为自媒体的一种新生力量发挥着传播媒介的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媒介,微信因其较少的流量消耗、较高的兼容性和较丰富的信息传递模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多种交流沟通方式,具备强大的社交功能,微信支持通过搜索微信号码,扫二维码,从QQ好友列表以及手机通讯录等多种方式添加朋友,甚至还提供了基于位置服务的“摇一摇”功能来添加朋友,这就使得微信用户之间建立关系变得异常方便,从而可以让微信用户迅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网[1]。

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群,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已赢得巨大市场的微信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极为重要的挑战。

本文以XX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微信在XX高校学生中应用推广情况及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并对如何在XX高校更高价值地使微信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调查情况本次调查针对XX市6所高校(XX科技大学,XX交通大学,西北大学,XX电科技大学,XX工程大学,XX理工大学)的85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

调查时间是201X年3月20日,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收回有效问卷828份。

其中男生446名,占52.3%,女生404名,占47.7%;大一学生226,占26.6%,大二学生205,占24.1%,大三学生215,占25.3%,大四学生204,占24.0%。

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大学生使用微信状况及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主要问题分为受访者基本信息、微信的使用时间和地点,微信及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行为和偏好、微信媒体功能的使用动机和满足等四个部分。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

3 调查结果及分析3.1 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每天一次的占23.4%,每天数次的占38.7%,2-3天使用一次的占20.0%,每周使用一次的占11.8%,每月使用一次的占6.1%。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信朋友圈来展示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朋友们分享交流。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真正使用情况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我进行了一项调研。

我邀请了100位大学生参与调研,并根据他们的回答总结了以下结果。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

在受访的100位大学生中,有95位表示平时会使用微信朋友圈,占回答总数的95%。

可见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的频率也较高。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有61位表示每天都会发布动态,占回答总数的61%。

有28位表示每周发布动态,占28%,仅有11位表示只偶尔发布动态,占11%。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习惯了每天使用微信朋友圈。

调研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生活照片、旅行记录、美食分享、个人思考等。

生活照片是最常见的类型,有88位大学生表示会发布生活照片,占回答总数的88%。

旅行记录和美食分享也较为常见,分别占69%和58%。

而个人思考则相对较少,只有34%的大学生会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调研还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

有65位大学生表示主要是为了记录生活点滴,占65%。

有53位表示主要为了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占53%。

而仅有12位表示主要为了获取他人的点赞和评论,占仅12%。

当被问及微信朋友圈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有何影响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微信朋友圈有助于维系和加深他们的社交关系。

有76位大学生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更好地了解朋友们的生活状况,占76%。

有43位大学生表示通过微信朋友圈可以找到共同话题和兴趣相投的朋友,占43%。

也有18位大学生认为微信朋友圈过度曝光个人隐私,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调研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对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中所展示的形象比较重视。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

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成为了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社交平台之一。

微信朋友圈作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展示自己生活、交流情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交网络,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朋友圈时,会受到内容过度筛选、信息焦虑、时间浪费等问题的困扰,甚至会造成社交隔阂、个人隐私泄露等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使用习惯以及受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微信朋友圈,减少负面影响,促进社交交流的健康发展。

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情况,探讨他们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和习惯。

通过调查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使用频率、发布内容、满意度、习惯以及对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在这一社交平台上的行为特征,从而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意见。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频率是否与其社交需求呈正相关,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内容的差异,探讨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满意度是否受到朋友圈内容质量的影响,了解大学生是否会因为在微信朋友圈中受到不良言论或不当信息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自我管理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建议。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调研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习惯和态度,从而为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微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微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In life, if someone gives help, it is lucky, and if no one gives help, it is destin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微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文一、内容摘要针对微信的使用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二、基本信息(1)调查背景: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多人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浏览朋友圈,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也是刷微信,甚至朋友之间已经不再交换电话号码而只保留微信了,微信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2)调查时间:20__年11月(3)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同学们微信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这一网络通讯工具对大家生活的影响。

(4)调查内容:1.(单选题)您的性别男女2.(单选题)您的年龄20岁及以下21-25岁26-30岁3.(单选题)您的学历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职、技校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4.(单选题)您使用微信的频率如何呢?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不使用5.(单选题)您的微信每天在线时间更接近于?24小时在线每天上线且超过6小时每天上线但低于6小时需要时才使用,偶尔上线几乎不在线6.(排序题)您使用微信的目的?Tips:拖动右侧的选项到左边的次序位置进行排序1 社会交际(聊天/加好友等)2 更新状态(记录生活/分享心情)3 关注商家(使用商家的优惠/关注商家的动态等)4 了解资讯7.(多选题)您所关注的微信群体主要是?亲朋好友名人、明星企事业的官方微信资讯订阅号陌生人但感兴趣的人其他8. (多选题)您最初为何选择使用微信?出于好奇亲友,朋友在用功能多耗流量少使用便捷界面好看其他9. (单选题)与你最常使用的通过网络的人际交往方式相比,微信的重要性如何?更为重要同等重要只作为补充。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

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大学生却因为过度使用微信而成瘾,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对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与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信成瘾的程度在对大学生微信成瘾程度进行研究时,我们需要了解他们使用微信的频率、时间长短、行为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时的行为特点。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在使用微信时常常出现以下行为特点:频繁查看微信消息,不断更新朋友圈,有些人甚至会因为忘记关注微信而影响到学习或休息时间。

这些行为特点都表明了大学生对微信的成瘾程度较高。

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了大学生使用微信的频率和时间长短。

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每天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超过4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8小时以上。

这种频繁的使用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微信成瘾的程度较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且有必要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研究。

二、微信成瘾的成因分析大学生微信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心理因素、社交因素、个人行为特点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成因进行分析。

1.心理因素大学生在使用微信时往往是为了解闷和消遣,或者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需要通过微信来获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他们在微信虚拟世界中寻找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微信成瘾。

2.社交因素大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成为了微信成瘾的重要因素。

他们通过微信与朋友交流、分享生活,获取社交支持和情感交流。

当他们觉得被排斥或者孤独时,就会更加依赖微信来获取社交满足。

3.个人行为特点一些大学生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与人交往,因此更喜欢在虚拟的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

一些大学生还具有抗拒挑战、缺乏目标和坚持不懈的行为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沉迷于微信。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微信成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应对。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讨论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讨论

大学生微信使用基本情况讨论4.1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分析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的新平台,这种人际交往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和频繁。

调查数据显示,微信提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方式,为满足大学生不同需求而创造了一个高效的交际平台,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强度和时间上都存在着差异。

在学科种类上,文科大学生在微信上的使用强度和使用时长都高于理工科大学生。

在年级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微信使用的强度和时长都呈现一定的增长。

但是在性别,生源地方面并没有发现十分显著地差异。

在周贻霏做的关于华东师范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的调查中,大学生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使用微信的强度和时长都呈现差异。

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样本的代表性方面不够显著。

4.2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影响4.2.1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需要在城邦中同他人合作分享才能生活幸福美满。

可以说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使得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生存的重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根据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求。

1阿特金森也认为,人们由于亲和需求和亲密需求2,使得人们有了社会交往的动机和动力。

总而言之,人似乎都有一种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以获得归属感和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微信作为一种近几年新起网络交往的新工具,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交往形式。

它可以跨地域、超时空让大学生同朋友、同学就、家人乃至陌生人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沟通。

微信这一款社交软件主要以手机作为终端,由于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间的普及化和手机方便携带的特点,大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1他认为每个人大致有三类最基本的人际需求: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而且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2亲和需求值得是一个人寻求和保持许多积极的人际关系的愿望,即人们有需要和他人相伴的倾向。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微信使用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微信使用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信使用调查报告1一、调查目的及概况目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大放异彩,其中以微信的发展尤为明显,拥有几亿的用户,自然掌握了不少流量入口。

而且,微信在不同年龄段普及程度比QQ更好。

于是,我们小组将微信作为调查的对象,由于微信各类功能不少我,我们选取了公众账号平台这一个方面来调查,主要希望了解到人们对各类公众账号的使用与接受情况,以及根据数据分析一下公众平台的未来前景及发展方向。

概况:本次调查在网上发布问卷,一共收到有效答卷124份。

由于调查群体多数集中于15-25岁之间,样本数据反映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可能有些出入,但是大体上可以做一定的分析。

比较好的是,样本男女比例比较合理。

二、调查情况1、80%的人来自15-25岁之间的年龄段,相对比较集中。

超过70%的人有使用微信,但是只有一半左右的人有关注公众账号。

2、绝大部分人查看公众账号的推送消息时没有固定的时间,有空就会看,而不是分成早上、中午等固定的时间。

3、关于关注公众号的类型,基本上我们给出的选项都有人关注,学习类、科技类和奇闻趣事类关注的人比较多。

由于公众账号的数量很多,里面龙蛇混杂,类型也很多,只能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4、大部分认为推送消息一天一条比较合理。

5、推送消息的类型:超过80%的人都愿意接受图文形式的推送。

而视频、纯文字、语音推送等不受欢迎。

6、人们关注公众号的原因主要为获得最新的消息和学习知识,很少有人是因为无聊才去关注公众号。

7、如果公众账号推送的内容符合人们的兴趣的话,他们愿意进行一些与公众账号的互动。

8、互动的主要内容为查询信息或者打发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用来投诉建议的人数比例极其少。

9,会不会推荐喜欢的公众账号给好友的选项旗鼓相当。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2024年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范文

《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信作为一款集社交、信息传递、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软件,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为微信平台的优化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框架:“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了受众对于媒介的使用是出于个人需求和满足感的考虑。

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本文将从大学生对微信的不同使用需求出发,分析其使用行为及满足程度。

三、调查方法与样本描述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样本覆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旨在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大学生微信使用状况分析1. 微信社交功能的使用微信的社交功能是大学生的主要使用需求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活动主要包括聊天、发布动态、点赞评论等。

其中,聊天功能是最为常用的功能之一,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微信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

2. 微信信息获取与娱乐需求除了社交功能外,微信的信息获取和娱乐功能也备受大学生青睐。

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渠道,大学生可以获取各类信息,包括新闻资讯、学习资料、娱乐八卦等。

同时,微信内的游戏、小程序等功能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

3. 微信支付与购物需求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微信支付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微信支付,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购物、转账、缴纳水电费等操作。

此外,微信内的购物平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

五、使用动机与满足感分析1. 社交需求的满足大多数大学生表示,通过微信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满足其社交需求。

同时,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功能,大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增强自我价值感。

使用与满足: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调查研究

使用与满足: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调查研究

使用与满足: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调查研究随着微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其作为主要社交媒体工具。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探究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特征以及使用微信的满足感受。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调查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

问卷共计发放500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自不同院系、年级、性别、地域的学生均能参与。

共收到有效问卷438份,有效率为87.6%。

二、数据分析1.微信使用频率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0.7%的人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22.7%的人每天使用微信1-2小时。

可见,微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针对微信使用目的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75.6%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来和朋友聊天,69.6%的人使用微信获取最新资讯,59.6%的人将微信作为学习工具使用,更有21.9%的人用微信关注明星或博主。

4.微信使用满足感受在调查中,我们也关注到了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满足感受。

结果显示,60.5%的人使用微信可以获得社交满足,48.8%的人使用微信可以获得娱乐满足,25.3%的人使用微信可以获得学习/工作满足。

三、调查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每日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

2.大部分被调查者使用微信的目的是为了和朋友聊天、获取最新资讯。

3.聊天、朋友圈、微信支付是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形式。

4.使用微信可以获得社交满足和娱乐满足,获得学习/工作满足的人数相对较少。

总之,我们认为微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他们提供了便利和乐趣。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微信不能替代面对面交流,适当控制微信使用时间,更加注重与他人的真实沟通是必要的。

大学生手机微信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大学生手机微信平台使用情况分析

大学生手机微信平台使用情况分析张帆(山东大学山东·威海264209)摘要2011年1月24日,腾讯公司在智能手机终端上推出了一款即时通讯的免费应用软件——微信。

微信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免费发送语音短信、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同时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还有朋友圈、摇一摇、小程序、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

微信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微信的粉丝。

分析大学生手机微信平台使用情况,对探讨大学生社交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微信平台使用情况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0引言截至2017年3月31日,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了9亿,第一次超过了QQ用户。

微信用户覆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各种品牌微信公众号的数量超过了800万,微信与出租车、医疗、酒店、零售百货、学校、物流等各个行业连接在一起,构建一个新型的生活方式,微信支付用户超过了4亿,日平均支付笔数超过了6亿。

微信是建立在熟人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但是微信上各类虚假信息和广告比较多。

根据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如今微信逐渐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如何理性的使用微信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对某市六所高校8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一共发放8500份调查问卷,一共收回有效问卷8280分,其中男生4460份,占总数的52.5%,女生4040份,占总数的47.7%。

其中大一学生一共发放2260名份调查问卷,占总数的26.6%,大二学生一共发放2050份调查分卷,占总数的24.1%,大三学生一共发放2150份调查问卷,大四学生一共发放2040份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各大高校学生使用微信的基本情况、微信使用时间地点、微信功能行为偏好等。

2问卷调查结构分析2.1大学使用微信的时间将收回的8280份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人占总调查数量的83.4%,每天使用多次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42.7%,两到三天使用一次的占整个调查问卷的20%,每月使用一次微信的人数仅占4.1%.其中每天使用微信一小时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3.7%,1—2小时的人数占34%,3—5小时的人数占6.7%,5小时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6%。

大学生微信使用率分析(微客巴巴)

大学生微信使用率分析(微客巴巴)

关于大学生微信使用率分析前言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

同时,可以显示对方实时打字状态,以实时掌握对方的响应情况。

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等的智能手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微信支持多种语言,以及Wi-Fi,2G,3G和4G数据网络。

截至2013年0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一、调查背景网络时代日新月异,涌现出诸如QQ、人人网、博客、微博等新的社交形式。

伴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与发短信,而有了更多更新颖的选择。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该应用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字叙述衍生的生疏感,同时借助网络传送,突破距离的限制。

除此之外,“微信”运用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功能,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好友”,还能“摇一摇”,搜索到附近陌生用户,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基于微信在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和独具一格的特点,我们组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这一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和在促进人际关系交流方面的作用,并对微信中个别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

三、调查方法采用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微信在中国社会中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它作为他们日常沟通和社交互动的工具,本报告研究了大学生对使用微信的情况。

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把数据分析放到生活、学习和社交交流中,根据有关答案判断而得的结果。

结果发现,学生们主要是因为节省时间和方便沟通而使用微信,大多数人不仅关注朋友圈、聊天等,还参加各种社交、文化及教育活动。

学生们使用微信的时长,以每天1小时到4小时为主,大多每天花5-10分钟以上来查他们的朋友圈。

数据还显示,在使用微信时,大多数学生感到满足,他们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满足自己的沟通需求。

本研究同时考虑了学生们对微信的反馈,学生认为微信的主要不足在于有些功能不直观,偶尔会遇到网络异常等问题,以及部分套路多的社交活动。

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微信满意度非常高,认为微信不仅是日常沟通和社交互动的实用工具,也可以带来许多乐趣。

结论:本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微信是一个方便、实用而又有趣的工具,他们会在日常沟通、社交互动等方面使用它。

但学生们也期望微信能改进界面友好性和相关功能的简化,也期望尽量减少不良社交交流的数量。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状况,了解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况并分析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生活,以便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微信的正能量,弱化其负面影响。

方法:采取网络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011 2012 2013级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每个年级投放200份,共回收535份其中有效份数为520份。

结果:(1)在校大学生开通微信数为532占88.7%(2)大学生最常的使用软件中微信以45.2%的百分率超越了QQ 38.5% 及其他软件的使用率(3)微信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在用占41.0%;其次是节省通话费用29.5%;结交好友18.0%;玩游戏打发时间的占11.5%(4)在校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微信在线时间,其中少于1小时的占55.0%;2~3小时占30.2%;3小时以上占14.8%。

其中以在课余休息时间使用微信人数最多43.7%,晚上睡觉前同样高达32.8%,上课时间玩的占13.1%,其他约10.4%。

在玩微信的时间里47.0%的学生总会去看朋友圈的分享,45.9的人偶尔回去看,而7.1%从不会去关注。

(5)大学生微信好友主来来源为QQ和通讯录分别为36.6%和41.0% 其他途径为23.4%,也就是约77.6%为从认识的人中获得;微信交流中和认识人互动多的占57.9%和陌生人交流多的占15.3%,二者差不多为26.8%。

(6)对于朋友圈的分享10.9%人认为都有益处,37.7%认为大部分有益处,认为部分有益处的为46.4,几乎没有益处的占4.9%。

(7)浏览公共平台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感悟24.0%,科学教育23.0%,新闻社会评论19.1%。

(8)对于微信给大学生带来的方便或益处认为很大和较大分别占14.2%和27.3%,认为一般的占44.8%,认为很小和几乎没有的分别占9.8%和3.8%。

结论:(1)大学生中微信使用率很高(2)大家都在用和节省通话费用,是排在前两位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

分析微信、朋友圈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分析微信、朋友圈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

分析微信、朋友圈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状况——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刘亚宁 邓光明 张天(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摘要:随着即时通讯的迅速发展,微信集中了短信、电话等通讯方式的众多功能,具有即时性,廉价性等优点,很快为大学生所接受。

与此同时,“朋友圈”的娱乐性、开放性等功能又具双刃剑性质,可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状 况,了解“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生活的影响,为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引导提供基础。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社交;大学生活中图分类号:TJ76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7-0106-002微信(W e C ha t),是一个即时通讯应用。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

微信的优势使大学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集成和实现各种需求,但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变成“微信控”。

微信社交使大学生更加容易忽略身边的朋友,过分关注相对自我闭塞的“朋友圈”,微信中的形象片面性、刻意性增加,自我可隐匿性的虚拟化程度加强。

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高活跃度,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能力下降形成反 差。

微信在拓展大学生社交范围和渠道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交友的随意性和复杂性,滋生出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

在微信视域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挑战。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下降,部分大学生思想认识偏差,价值观念异化。

大学生的批判精神退化,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下降,大学教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被微信平台上的浅阅读、广搜索的学习方式所干扰,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被颠覆,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情况(一)大学生使用微信哪些功能1.聊天即时通讯是微信的一大显著特点,在短讯息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群聊这一功能。

微信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希望和别人交流的心理, 因此在这一群体中被广泛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目录前言:什么是“微信”…………………………………………………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方法…………………………………………………………四、调查过程……………………………………………………五、调查意义…………………………………………………………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七、问卷分析结论………………………………………………………附录:调查问卷………………………………………………………前言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推出的,支持多平台,旨在促进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拍照发给好友、发手机图片、移动即时通信等功能。

同时,可以显示对方实时打字状态,以实时掌握对方的响应情况。

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等的智能手机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群聊,仅耗少量流量,适合大部分智能手机。

微信支持多种语言,以及Wi-Fi,2G,3G和4G数据网络。

截至2013年0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一、调查背景网络时代日新月异,涌现出诸如QQ、人人网、博客、微博等新的社交形式。

伴随着社交网络载体的多样化和多功能化,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打电话与发短信,而有了更多更新颖的选择。

2011年初,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

该应用程序不仅支持在线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满足了多人手机群聊的消费需求。

“微信”通过其最具特色的语音聊天方式成功传递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白的文字叙述衍生的生疏感,同时借助网络传送,突破距离的限制。

除此之外,“微信”运用最新的位置基础服务功能,使用户不仅能够基于原有QQ,人人等交际圈保持与旧友的联系,还可以“查找附近的好友”,还能“摇一摇”,搜索到附近陌生用户,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基于微信在促进人际交流和沟通方面的优势和独具一格的特点,我们组着重调查大学生对于微信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这一网络聊天工具的功能和在促进人际关系交流方面的作用,并对微信中个别功能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

三、调查方法采用在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

四、调查过程本次调查我们组共在网上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28份。

只要通过每位小组成员的QQ好友邮箱、人人网好友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以及刚刚离校的大学生。

被调查对象问卷填好以后主动收回,并对各题各选项进行分析总结。

五、调查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微信成功集成了现有通讯方式的众多优点,突破了单一通讯工具的局限性,很快为大学生所接受。

与此同时,“微信”的娱乐性等功能又具双刃剑性质,可能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而,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状况,了解“微信”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生活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正确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引导提供基础。

1、帮助大学生及早规避风险微信因其处于新兴状态因而其很多特点不能及时突出的显现。

鉴于这一原因,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微信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优缺点,会对使用者造成什么影响。

因此很有必要及早去调查探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它的优缺点,以对其发展作出预测,使大学生能够尽早认识到微信的优缺点,进而及时趋利避害,以免其对自己造成更坏的影响。

2、有助于探究大学生使用微信时应如何趋利避害然而每个通讯媒介都有其利弊,微信虽然是基于现实的QQ好友、手机通讯录建立起的人际关系网络实现即时通讯,但其本身具有强烈娱乐性,这难免会吸引使用者过度投入和沉浸而不觉,对其现实生活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相对较为活跃的社会消费群体,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较快速地接受新兴事物,对“微信”这一携带着娱乐因子的新生事物,有可能因为众多原因而不能恰当对待,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负面影响。

此外,对于陌生人好友所传递的信息,如不能提高警惕,加以甄别而轻易取信,即便是极少数的个体,其造成的危害也可能是极其严重的。

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1题:您的性别()由图可知,对于微信的使用用户来说,男性的使用比例(78.2%)远远大于女性21.8%的使用比例。

由此可见,在大学生中,男性更偏爱对于微型的应用。

第2题:您所在的年级()由柱状图可知,在大学生中,由于接触微信的时间较早,对微信的使用期相对长一些,因此,大三学生较之其他学生来说更愿意支持微信软件的使用。

第3题:您知道微信吗?()图例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知道微信这一网络聊天交友软件的存在。

由此可见,微信的影响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第4题:以下即时通讯工具中,您平时偏爱使用哪一个?()在众多的通讯软件中,QQ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传统的即时聊天软件,QQ所占有的受众用户要远多于其他新兴的交流平台。

第5题:您使用微信吗?()从这道题的统计数据来看,高达54%的人选择了A选项,表明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正在使用微信,而有32.%的人虽然未使用过微信但因朋友而有所了解,还有10%的人对其感兴趣,仅有4%的从未了解过微信。

从A、B、C三项总和高达96%的比例来看,地大学生对微信都或多或少地有一定的了解,对其特点有着一定的看法,因此微信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目前未使用过微信的人,也因在日常生活中的耳闻目染,同样受着微信的某些影响。

第7题:您从哪里第一次知道微信的()图表数据显示,有80%的大学生是从网络上了解到微信的,同时来自同学或者传统媒体关于微信的信息也占了一部分比重。

第8题:您从何时开始使用微信()有图表可知,74%的大学生都是在2012年才开始使用微信的。

一方面是因为微信作为一种新的聊天软件已经渐渐被人们熟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9题:您平均每天使用微信在线的时长为()从这道题的统计数据来看,使用微信的群体中,比较极端的使用者(每天在线6小时以上)占一定比例(8%),而较为合理的使用者(即每天在线时间0-6小时之间)所占比例较高(58%),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相当部分的微信使用者还是有一定的自制能力的。

每天在线超过6小时的群体,微信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及其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意味着多数人原来的正常学习生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在比较合理的使用时间范围内的人群,其中有三成半学生处于0-2小时的时长区间,虽然他们使用微信的时间不长,但这段时间内微信的影响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我们还不得而知。

第10题:请问您一般什么时间上微信?根据表中数据,大学生一般使用微信的时间段集中在上课期间(43%)。

由此可以说明,微信对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已经听课效率有着重要的消极作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11题:您会在晚上十二点之后使用微信的漂流瓶功能找好友吗?饼状图反映出绝大多数大学生(54%)不会在晚上十二点之后使用微信的漂流瓶功能。

有大约46%的大学生会或者偶尔会使用这一功能。

12、使用微信后您的话费有何变化()有图表可知,多数情况下微信的使用减少了大学生话费的使用,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可见微信在节省流量、话费等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益处。

第13题:您会向微信上的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情吗?()从表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乐意在网上通过微信与陌生人倾诉自己的心情的,也有大约34%的学生可能或者偶尔会这样。

第14题:您会向您身边的人推荐微信吗?相对于传统的交流媒体而言,微信固然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也会有很多大学生(45%)会愿意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使用微信。

也由于自身存在着不足,诸如微信诈骗事件的出现,一些比较理智的大学生还是不怎么乐意推荐好友使用它。

第16题:如果微信收费您还会继续使用吗?()从柱形图的分布可以看出,多数情况下大学生是不愿意为微信的收费而付钱的。

这个比例占到了57%。

由此可见,微信的收费有可能对于受众的减少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第17题:您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是()选项比例A、朋友都在用19.23%B、节省短信、电话等的资费40.38%C、好奇11.54%D、能结交附近好友 1.92%E、打发时间9.62%F、其他17.31%由数据可知,大部分同学(40.38%)选择微信是因为:微信节省短信、电话等的资费;而影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朋友交际问题,超过19%的同学选择了A项,另有17.31%的人选择了F 项,也有9.62%的同学使用微信是为了打发时间,还有1.92%的同学选择微信是希望通过微信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18题:您会在微信上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和上传自己的头像照片吗?()此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在不同情况下,对陌生人传达的信息的可信度的态度和认识。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会在微信上填写自己的真实资料。

我们设想,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会尝试借助微信与陌生人往来这一新颖的交友方式,因此,了解在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如何看待所传递的信息以及是否能够辨别其真伪显得十分必要。

第19题:您最常使用微信的哪一个功能()选项比例A、文字通信57.69%B、语音通信67.31%C、视频通信13.46%D、“摇一摇”功能23.08%E、查看附近好友19.23%F、语音漂流瓶7.69%G、收发QQ离线信息、邮件46.15%H、其他 1.92%通过此题可知,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微信”功能前三名分别为:语音通信,文字通信,收发QQ离线信息、邮件等。

其中语音通信是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大约有67.31%的大学生会使用该功能,同时,有23.08%的大学生选择了D——“摇一摇”发现周围陌生人,大约19.23%的大学生经常通过微信查看附近好友。

第20题:您微信上的好友来源是()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的微信好友来源都是QQ好友,占到53%,而通过微信自带的“摇一摇”等功能获得的好友占的比重很小。

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更乐于和自己原来认识的人交流,这种熟悉感可能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第21题:微信是否使您的人际关系更紧密()由图表可知,大学生在用微信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虽然有所改善,但相对于传统的交流方式,诸如手机QQ、人人等工具还是有所欠缺。

其中有17%的人认为微信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并没有发挥什么重要作用。

第22题:您现在联系他人会使用微信吗?微信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

有32%的大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使用微信,并且偶尔用(32%)和用它的用户(41%)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