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视口语教学提高综合素质

——关于中学语文口语教学的语用意义思考

邓养镇

江苏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中学语文口语教学应该和书面语教学同样重要。口语教学中语音、语汇、语法等语言材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用环境,必须由具体语言环境决定或调节或变迁。要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习得这样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对象、用什么方式,简明、连贯、得体地讲话。让他们拥有的语言知识真正地灵动起来、丰富起来,融进生活,推动生活,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口语教学;语料运用;语境变化;听说能力;时代要求

自语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和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息过。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语文教育教学更是一个十分热闹的学术领域。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内容,语文教学教的是语言还是言语,语文教学怎样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等,一直伴随着语文教改在讨论和争鸣中。语文,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费时低效、遭人诟病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便是经过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中毕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听说能力明显滞后读写能力。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滚瓜烂熟,一到实际运用就捉襟见肘,使不上力,出现所谓“语码——交际”困境。这些现象当然与我国漫长的历史根源和应试教育制度有关。但是时代在飞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语文教学同样面临着挑战,新课改体系已经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口语教学,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偏重的仍然是知识传授、阅读理解和作文训练,导致我们有许多学生学习成绩(笔试)优异,可口语木讷,综合素质差,走上社会不能适应。反思这种教育的偏差,笔者认为这些与人们特别是语文教师对口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语用意义认识不足有着必然联系。

众所周知,口语作为一种行为,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口语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口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传递感情、交换信息的语言实践活动,它必须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筛选所需交流

的思想并积极地创造、选择、组织语言材料,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语汇通过符合语境的语法规则组合后,用口语表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之中。口语包含着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层次的意义。就语文教学而言,它在语言学层次上的语用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和实施。

早在1924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曾说过,“听说”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的总枢纽。1962年,叶老还曾对语文教学作过精辟论断: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我们姑且不说这个论断在后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发过多少争论,但是,毫无疑义,每个语文老师起码应有这样的认识:口语教学应该和书面语教学同样重要。如果说书面语是凭借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是书面的语言运用,那么口头语则是凭借发音器官发出的语音来表达思想感情,是口头的语言运用。因而口语教学实际上是从形为方式上对学生进行的口头语言运用训练。生活是千变万化的,语言交际环境更是多姿多彩的,而组成口语的材料却是有限的、固定的、静止的,那么怎样使有限的、固定的、静止的语言材料适应千变万化的生活,并恰当、得体、生动地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去呢?下面笔者就近年来进行口语教学实验的体会,对口语语料的语用意义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阐述。

首先是语音。就语音的成分而言,元音、辅音、音节、音调一般都是固定的,但口语运用时,语音的这些成分则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口语运用中,一个音节受另一个音节影响或连串,音节连续不断说出时产生的语言学上称之为固化、异化、弱化等现象,或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现代汉语中的变调、变弱,如轻声、儿化,说话的重音、停顿以及在口语运用中根据表达需要形成的一定的语调、语气、语势等等。口语跟书面语不同,它不是各种语音简单、机械地串列,而是按一定规则组合和变化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各个相邻的语音单位协同发音、互相套叠、彼此渗透从而使语音环境发生许多变化,这样的变化使口语表达更为生动、悦耳、简洁、明了,能更好的帮助人们在高层次上表情达意。

其次看词汇。词汇在语言系统中本来是固定的、静态的、泛化的、未完成的潜在物。但在口语运用中却也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成为运动的、多样的、灵活的言语载体,同一个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表达出无数具体意义。例如:“笑”。“妈妈,你笑得真好看!”这是赞美;“我考砸了,大伙别笑”这是羞涩、难为

情;“你瞧你这落汤鸡模样,真好笑”这是滑稽;“小刚的眼泪都笑出来了”这是调皮、可爱;“山也笑,水也笑”,是用拟人手法赞美大自然;“穆仁智冷冷地笑了”,是阴险、恶毒的笑……字典上“笑”的本意是“欢喜愉快的表情”,但语用中却发生了这么多的增生、改变、多用、异化。当然,词汇的字典义与语用义并没有内在联系,语用义的产生也不能从词的本身找根据,只能是外在语言环境使之产生变化的结果,词汇在语用中的变化是普遍存在于口语交际之中的,从这个层面讲,它不仅仅只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更应该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

再次看语法在口语运用中的变化。语法是语言组合规则,但在口语运用中,这种语言规则和语用会发生矛盾。不过,口语运用的最高准则不是语法本身而是口语运用的目的和条件,也就是语境。比如,某天,某学生对其家长说:“语文课让我爱上了语文。”从语法意义上来讲,显然是主语使用不当。但从口语运用角度来看,这一句话恰当地表达了学生向家长反映的“因为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所以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的意思。如此,表面看来运用语法不当的话语,在特定的语用环境中不但可以成立,不会引起歧义,反而更加生动形象。反之,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口语运用应该避免产生歧义。比如上课了,学生向老师报告说:“教室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显然,该句符合语法规则,但在语用上却产生了歧义,是教室门口各有一个学生,还是只有一个学生。再比如,吃饭前女儿对爸爸说:“我要炒青菜”,是亲自去做菜,还是点菜,语义不明确。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在口语教学中,语音、语汇、语法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用即具体语境。即使是口头语言的语法、语气、语调、语速等也必须由语境决定或调节、或变迁。如果一味机械地从静态的语言、语汇、语法角度分析对位,死抠规则指导教学,那么口语教学中,根本就难以灵活地创造出生机勃勃、富有变化、富有表现力的话语来,同时也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自由自在地交流对话,让他们更好地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并领悟祖国语言巨大的魅力与作用。

口语教学中除了注意语音、词汇、语法等语料知识在交际中的使用规律和原则,还得注意把握口语训练教学中的各种其它原则。除了上面所说的语用原则、语境原则,还要注意交流双方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比如,对话双方的理解、宽容、赞许、谦逊、一致、同情等等。口语表达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交际活动,有许许多多甚至千变万化的交际内容,如陈述、宣告、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