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讲植物造景概述
植物造景美学原理
文化传承
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艺术的 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 和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地 域特色。
国内外植物造景现状对比
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植物造景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总体而言,我国植物造景在设计理念、技术水平等方面与 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国外现状
国外植物造景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植物 配置、景观设计、养护管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
移植与更新
对于生长不良或老化的植物, 及时进行移植和更新,保持植
物造景的整体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05 不同类型空间的 植物造景策略
庭院空间植物造景策略
营造私密空间
通过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围合或半围合的空间,为 庭院提供私密性。
创造景观焦点
在庭院中心或视线焦点处,种植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如造型树、花 灌木等,形成景观亮点。
四季有景
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保证庭院四季有景可赏,增加景观的丰富 性和趣味性。
后期养护管理要点及技巧分享
浇水与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季节变 化,制定合理的浇水和施肥计 划,保持植物良好的生长状态
。
修剪与整形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和整形, 去除弱枝、病枝和不规则的枝 条,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健 康。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植物是否有病虫害迹 象,一旦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 施,防止病情恶化。
布局原则及技巧探讨
对比与调和
通过植物形态、色彩、 质地的对比与调和,创 造丰富而和谐的空间效
果。
均衡与稳定
植物配置应均衡稳定, 避免头重脚轻或一边倒
的现象。
韵律与节奏
通过植物的重复、渐变 、交错等手法,形成空 间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植物造景
群
植
乔灌木的配置设计
风景林
森林是大量树木的总体名称,它不仅具有数量多,面 积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群落外貌。对周围的环境 有着明显的影响。自然式的风景林是孤植、丛植、群植 以及大面积不等株行距造林的综合体。风景林粗略的分 为疏密两种。 (1)密林 郁闭度为0.7~1.0的单纯或混交树林, 都称为密林。不便游人入内活动,其中又可分为单纯密 林和混交密林两种。 单纯密林 由同一树种组成,没有垂直郁闭景观 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为了弥补这一点,可以采用异令树 造林。林下可以配臵一种或多种开花艳丽的耐荫或半耐 荫的草本花卉及低矮开花繁茂的耐荫灌木。
竹与柱廊线条上的协调
龟背竹与廊柱的对比
二、植物造景原则
3.2 调和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 现调和的原则, 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使人具 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 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 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 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第五章
植 物 造 景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1、概念
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 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 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 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 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 人们观赏。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一、 植物造景的概念
2、植物景观布局的形式
规则式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 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 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 景观多半是规则式。究 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 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 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 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 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 人们的意志。
乔灌木的配置设计
(2 ) 混交密林
绪论第一讲植物造景概述
社.2001 20.周武忠,刁慧琴.《城市绿化造景丛书——花卉布置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2
21.周武忠,毛龙生,王晓春等. 《城市绿化造景丛书——人工地面植物造景·垂直绿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2.江荣先.《生态环境艺术丛书·植物造景图册·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3.江荣先.《生态环境艺术丛书·植物造景图册·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4.赖尔聪.《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5.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百通集团,浙江科技出版社.1998 26.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续编1 》百通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27.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续编2 》百通集团,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 28.薛聪贤.《景观植物实用图鉴1—14 》百通集团,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2001 29.臧德奎.《攀缘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0.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1.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1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
❖ 概况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 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 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 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 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植物造景
第一讲 绪论1.1植物造景的概念及作用植物造景,就是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营造生命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创造出优美的园林风景以供人们观赏。
植物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它不但能满足园林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更能以其自身的生长荣枯体现灵活多变的生命景观,在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的同时,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
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园林的需求。
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造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气候、防风及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
它给人以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
利用植物来创造优美的景观,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
1.2我国植物造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2.1我国植物造景现状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还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现在,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回归大自然。
我国的园林建设也开始以植物景观为主,建设生态园林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此外,近年来各地积极营建森林公园,相关部门也纷纷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
城市园林在植物配置上,不仅注重植物的造景功能,更注重植物的抗污功能。
目前,我国植物造景在风格上有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抽象式之分;手法运用也多种多样,孤植、对植、群植、风景林、垂直绿化等等,各自生辉;空间造型上更注重多样统一、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韵律与节奏等造型艺术规律。
植物种植设计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园林植物造景概念一、园林植物造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1],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一、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思想与文化背景植物,是风景环境中的主体物质之一[8]。
“有名园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人”。
植物以它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千姿百态的形状,变幻无穷的色彩,诗画般的风韵,形成了不同的环境气氛,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深受历代山水诗、山水画、哲学思想乃至生活习俗的影响。
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品格”;形式上注重色、香、韵,不仅仅为了绿化。
而且还力求能入画,要具有画意,意境上求“深远”“含蓄”“内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般精巧玲珑的景点布置,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8]。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善于寓意造景,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
如竹,因有“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品格,被喻为有气节的君子,还常常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节变化,表达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形容某一意境。
如“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有的植物,只从其名称上便可直接领会其含义,如吉祥草、如意兰。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人类按哲学观与文化传统去创造空间。
中国古代强调“天人合一”,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因此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
老庄哲学开起端,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这类园林中极力模仿自然,贯穿了天人合一,顺从自然的哲学观[8]。
其立意多为清高隐逸、超世脱俗,反映了守土重农的意思。
其中“三境界”观(生境、画境、意境)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最大。
第一章 植物造景绪论
五、植物造景应把握的原则
(一)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 结合的原则 (二) 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 (三)因地制宜与合理引进相结合 (四)传统技艺与适当改造相结合
六、植物的空间建造功能及造景手法
(一)植物的空间建造功能
1. 开敞空间:外向性,交流性,视野开阔,放 松感。如大面积空阔草坪等开敞的公共空间
第三节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 及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16,17世纪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已开始从我国 采集植物,专业引种从19世纪开始,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 派汤姆斯引走了中国的多花蔷薇,棣棠,南天竹,木香及 淡紫百合,并因此将百合繁殖了1万个种球。 亨利· 威尔逊曾先后5次来华采集树种,首次采集了大量 的珙桐标本。
植物与水体 的协调搭配
植物种植与园林小品相结合
植物种植与道路相结合
(五)主配景的造景手法
1、主景的造景手法
(1)将主景的主体景物在里面上升高 (2)将主景的平面布置在园中主要轴线和风景线焦点上, 或位于园中空间的构图中心。
以佛香阁为最高建筑中心,依次形成逐渐上升的景观序列轴线
虎 丘 塔
2.配景手法
(三)夹景
利用树丛等将园中景观隐蔽形成封闭的狭长 空间,突出主景
夹景
(四)点景
为突出主景的精华和意境,唤起游人产生更深的审 美感受和引起共鸣,对景色进行加工。 如:西湖的“苏堤春晓”,寓意春天早晨为最佳欣赏期
苏堤春晓
柳暗花明春正好, 重湖雾散分林鸟。 何处黄鹂破暝烟, 一声啼过苏堤晓
第二节 我国园林中植物造景的现况
(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植物景观的发展及创新
(一)植物景观的发展 传统室外造景----屋顶花园---层间花园--车库花园—停车场---各种室内观赏植物造 景 (二)植物景观的创造 1. 丰富植物材料的引进 2. 培育新品种—选中、育种(适应屋顶 花园,高山景观,岩石园,水景园等的造 半交流性。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第一章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4
1、 我国的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常以建筑 来划分园林空间,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 境,不求实际比例,着力画意;另一方面,植物 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生长,短时间内难于达到理想 的效果,而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营造亭、台、 楼、阁则能一蹴而就,有的将不同材质的石料堆 砌在一起,不伦不类;有的在植物景观比例较大 的公园内大兴土木,筑台建亭;有的乱择地点, 在原来景观较好的湖中设喷泉,破坏了湖中倒影 美景。
家植物园丘园中已拥有5万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活植
物。
可编辑课件
10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自然、回归自然、创造 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趋势和潮流。一些国家在植 物造景时常喜欢大片栽植同一种类的植物,以体现 “量大就是美”的原则;一些国家对园林的理解已 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公园或风景点,而是从国土的规 划开始就注重植物景观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 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 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 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 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
❖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是四大造园要素之一, 英国造园家B.Clauston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 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 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 挥作用。”
可编辑课件
8
❖ 风水说认为树木种植的总原则是为了舒适,而且 树种选择也有讲究,如认为不可在大门前种大树, 因为大树不但阻挡门前阳光,阻挠阳气生机入内, 同时也不易驱出屋内的阴气;又认为“东种桃柳, 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李杏”,“中门有槐, 富贵三世,宅后有槐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 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以及“门前喜种 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等。
植物造景讲义
植物造景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概念一、植物造景的定义运用具有观赏价值的乔、灌、藤、花、草等作为材料,依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线条、色彩、形状、质地……等自然美,创造出优美的植物景观。
二、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三、园林植物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分类一、三大基本类型1、草本、木本2、常绿、落叶3、针叶、阔叶二、依外部形态分1、乔木(1)特点: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2)分类: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3)主要作用:骨干植物2、灌木(1)特点:无明显主干,多呈丛生状态,或自基部分枝。
(2)分类:大灌木中灌木小灌木(3)主要作用:下木、植篱、基础种植3、藤本(攀缘植物)(1)特点:植物不能自立,必须依靠其特殊器官(吸盘或卷须),或靠蔓延作用而依附于其他植物体上。
(2)分类:常绿落叶(3)主要用途:垂直绿化4、竹类(1)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干木质浑圆,中空而有节,皮翠绿色。
(2)特殊类型:主干方形,实心,非绿色。
5、花卉(1)特点:花色艳丽、花香郁馥、姿态优美,通常多指草本植物。
(2)分类一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6、草坪植物(1)特点:植株低矮、草本(2)用途:用以覆盖地面;底色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功能(一)生态功能(二)生理和心理功能(三)景观功能(四)防护功能(五)其他功能一、生态功能1、保护和改善环境(1)保持水土,储水调洪(2)净化空气,吸尘减尘,杀菌作用、消减噪音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灰粉尘(3)改善硬质地面热状况(4)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2、改善城市小气候(1)绿化对温度的影响:(2)影响物体表面的温度影响气温影响太阳辐射温度。
(3)绿化对湿度的影响(4)绿化对气流的影响二、生理和心理功能1、提高环境舒适度2、缓解紧张情绪三、景观功能形状、色彩、质地、季相变化1、主景2、背景3、季相景色四、安全防护功能1.避灾防火作用2.备战作用3.监测环境污染五、其他功能1、视线安排(1)视线引导;开辟透景线;加强焦点(2)视线遮挡: 全部遮挡;部分遮挡;漏景;框景2、围合空间(1)分割、限定空间(2)强调、改变空间3、柔化空间和边界附录:乔灌木的作用1、乔木①种植物设计中的基础和主体。
植物造景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供人们观赏。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
这些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
如欧洲紫杉修剪成又高又厚的绿墙,与古城堡的围墙非常协调;植于长方形水池四角的植物也常被修剪成正方体或长方体;锦熟黄杨常被剪成各种模纹或成片的绿毯;尖塔形的欧洲紫杉植于教堂四周。
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
另一种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
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邃、活泼的气氛。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第二节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现况植物造景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然而现实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重园林建筑,园林小品,而轻视植物;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园林建设中应以植物景观为主。
认为植物景观具有生命的画面,而且投资少。
第二章植物造景的艺术美第一节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运用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艺术的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景观设计遵循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四大原则。
一、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和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
如行道树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
一座城市中树木规划分基调树、骨干树和一般树。
基调树种类少而数量大,形成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的作用;一般树种类多,数量少,五彩缤纷,起变化的作用。
植物造景介绍
植物造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及国外动态顾名思义,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
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
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
究其根源,据说主要始于体现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当然,在总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
如用欧洲紫杉修剪成又高、又厚的绿墙,与古城堡的城墙非常协调;植于长方形水池四角的植物也常被修剪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体;锦熟黄杨常被剪成各种模纹或成片的绿毯;尖塔形的欧洲紫杉植于教堂四周;甚至一些行道树的树冠都被剪成几何形体。
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
模拟自按然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
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从宏观钠季相变化到枝、叶。
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
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遥、活泼的气氛。
随着各学科及经济飞速地发展,人们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加之,不愿再将大笔金钱浪费在养护管理这些整形的植物景观上,人们向往自然,追求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植物美,于是,在植物造景中提倡自然美,创造自然的植物景观已成为新的潮流。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自然美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
植物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所要求的生态环境。
随着世界人口密度的加大,工业飞速地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工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到处污染环境,酸雨到处发生,危及人类的温室效应造成了很多反常的气候。
人们不仅惊呼,如再破坏植物资源,必将自己毁灭自己,只有重视和遍植植物,才能拯救自己。
植 物 造 景
植物造景(1-3)来源:未知作者:未知编辑:jiej007 人气:0 日期:2006-12-20植物造景(1-3) 序言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
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
本书认生态角度论述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
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
以上是就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植物遣景是应用乔木、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
本书论述了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植物造景》课件
植物造景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5
生态化发展
01
生态恢复
利用植物造景技术,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 量。
02
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03
生态教育
借助植物造景作品,向公众传播生态理念,提高人们的 环保意识。
人文化设计
01
02
03
地域特色
将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相 结合,展现地方特色和历 史底蕴。
《植物造景》ppt课 件
目录
• 植物造景概述 • 植物造景的元素与技巧 • 植物造景的应用与实践 • 植物造景案例分析 • 植物造景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01 植物造景概述
植物造景的定义
01
植物造景:是指通过合理配置植 物,结合地形、建筑、道路等元 素,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的过程 。
02
植物造景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 ,提供休闲空间,丰富景观层次 ,增强景观美感。
植物造景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植物造景
古代园林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通过配置植物来营造宁静、雅致的氛围。如中国古 典园林中的梅、兰、竹、菊等植物的运用。
近代植物造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植物造景逐渐受到重视。在城 市公园、街道、居住区等场所广泛应用植物造景手法,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详细描述
养护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多个方面。合理的养护管 理能够使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其观赏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景观的 持久性和稳定性。
植物造景的季节变化
要点一
总结词
植物造景的季节变化能够使景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观赏 体验。
要点二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以植物材料为主创建的公园]以植物材料为主创建的公园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目录植物造景介绍植物造景的概述展开编辑本段植物造景介绍植物造景是20世纪70年代有关专家针对当时园林建设中较多硬质景观现象提出的园林建设方向,要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涉及到美学、植物学等众多学科。
既是诸多学科的应用,又是综合性的创造,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效果,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
编辑本段植物造景的概述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
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创作植物景观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植物种类不同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
本书认生态角度论述环境因子中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物候的景观变化以及各气候带的植物景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而有水生、湿生、沼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及其各种景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则有阳性、阴性。
耐荫植物的生态类型;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基宕、不同性质的土壤有不同的植被和景观。
以上是就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元清时期植物造景
造园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 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 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 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 面植荷,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 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 。
第一讲 植物造景概述
❖植物造景含义 ❖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 ❖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植物造景的著名学者与作品
一、植物造景含义
❖ 定义:利用乔木、灌木、藤木、 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 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 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 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 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热的 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 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 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 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 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 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 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载有:“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明确提 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物。
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 类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 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 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0 多年前的秦代, 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社.2001 20.周武忠,刁慧琴.《城市绿化造景丛书——花卉布置艺术》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1.周武忠,毛龙生,王晓春等. 《城市绿化造景丛书——人工地面植物造景·垂直绿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2.江荣先.《生态环境艺术丛书·植物造景图册·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3.江荣先.《生态环境艺术丛书·植物造景图册·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4.赖尔聪.《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5.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百通集团,浙江科技出版社.1998 26.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续编1 》百通集团,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27.薛聪贤.《景观植物造园应用实例续编2 》百通集团,天津科技出版社.1999 28.薛聪贤.《景观植物实用图鉴1—14 》百通集团,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 —2001 29.臧德奎.《攀缘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0.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1.吴涤新.《花卉应用与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 魏晋南北朝时期植物造景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 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 中记载:“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 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 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 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
自然式——模拟自然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及农村田园 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从宏观的季相变化到 枝、叶、花、果、刺等细致的欣赏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 自然式的植物景观容易体现宁静、深远、活泼的气氛。
(二)植物材料
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就要有丰富的植 物材料。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本国植物资源有 限,就派人员到国外搜寻植物,大量引入应用。英、 法、俄、美、德等国在19世纪从中国引种成千上万的 观赏植物,为其植物造景服务。
1960年后,英国很多中产阶级搬入了具有小花园的私 人住宅,于是按主人年龄及不同爱好,创造了各种小花园 布置,如微型岩石园、微型水景园。微型台地园、墙园、 花境、小温室等,并相应地培育了与这些微型植物景观相 适应的低矮的植物材料。
英国园林与 法国园林相互影 响,在欧洲引领 了一种造园的新 时尚,直至影响 到欧美的许多国 家,成为西方现 代园林的主流, 吸引各国学习。
技出版社.2000 8.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9.蔡如.《(百通)植物景观设计(现代造园丛书)》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Hale Waihona Puke 10.刘少宗.《园林植物造景(上册)景观设计纵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1.刘少宗.《园林植物造景(下册)习见园林植物》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12.余树勋.《花园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13.姚永正.《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农业出版社.1991 14.李文敏.《园林植物与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魏钰,张佐双.《花境设计与应用大全》北京出版社.2006 16.卢圣.《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系列丛书——植物造景 》气象出版社.2004 17.周武忠,瞿辉等.《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8.周武忠,徐德嘉.《城市绿化造景丛书——植物景观意匠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9.周武忠,刘建秀.《城市绿化造景丛书——草坪·地被植物·观赏草》东南大学出版
二、植物造景的现实意义
❖ 改善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 失、改善气候、防风及庇荫等
❖ 提供休息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 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三、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西方园林植物造景 ❖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
西方园林植物造景
❖ 起源
古代埃及的造园中,无花果一直是其主要园林树种。在早 期园林中还引进了外国植物,如蔷薇、银莲花、矢车菊等。出 现了树木园、葡萄园、蔬菜园等实用园林,均采用规则对称的 布局手法。另外,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已在庭院中引植了许多乔 灌木,还盛行对树木进行修剪造型。
❖发展
(一)造景形式
规则式——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但在总 体布局上,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 体量较为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规则式的植物景观 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
16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熏陶,并借鉴古希 腊罗马的造园经验,改进了粗放的园林布置,出现了雕 塑、图案式花坛和岩洞等造型,还有多层台地格局,丰 富了园林的内容。
17世纪下半叶建成的凡尔赛宫廷式园林,规模宏大、 轴线深远、有序严谨、构思精巧,形成宽阔的外向型园 林,并以林园作为花园的延续和背景。植物要素的运用 技术高超,出现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
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 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 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
唐代长安城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 的一座国际性的对外开放城市。不仅城内大搞绿化建设 (包括街道绿化、居住区绿化),而且还以城区为中心, 向四面辐射,形成一个大面积的绿色环境。
❖ 殷商至秦汉时期植物造景
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 时期,它是将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 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挖池筑台,以供 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后 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
在长达五六百年的西周至春秋时期,我 们从闻名中外的《诗经》中可知此时园林植 物主要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其中 桃、李、棠棣、木瓜、梅等已成为众人喜爱 的观赏花木。
❖ 英国的植物造景
英国园林也是西方现代园林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它起步 较晚,但几百年来善于吸收中国造园文化精华和意大利文艺复 兴思潮的精髓,并加以融会贯通,才创造性地形成英国式的自 然风景园林。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 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建造了一些点景物,如 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 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 或英中式园林。
这一时期,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 隋唐时期植物造景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 园林的全盛时期。
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 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 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 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 法国的植物造景
法国园林的发展比我国晚得多,其草创阶段约始 于公元500年左右,以实用为主,栽种果树、蔬菜的 贵族园囿居多,也夹杂一些观赏植物的品种,偶尔注 意树木的修剪。
14世纪国王查理五世营造的圣保罗花园开始利用 植物做成的迷宫。
15世纪路易十一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复兴,在建 造豪华宫廷的同时,创新花园的格局,应用了中国造 园艺术中“借景”的手法,重视自然性野趣和自然式 布局。
二、上课安排
❖ 教学内容:按理论和实例两部分进行讲述,并适时进 行创新与调整。
(一)植物造景概述
(二)园林植物学基础知识
理 (三)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论 部 分
(四)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五)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六)植物造景的经济性
(七)植物造景的时间性
古典园林、公园
(八)各类绿地植物造景 植物园、湿地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历史
❖ 概况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 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 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 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 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 2、选择任一公园、广场或居住区,对其植物造景 进行全面调查及评价,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具体 内容如下: ①调查应用的植物种类,列出植物名录表。 ②运用植物造景的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对其造 景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并根据所学知识,提 出相应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与措施。
③独立完成。 ④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11月底上交打印 稿。
❖ 参考文献:
1.周晟,田敏,夏昭智.植物造景的原则[J].湖南林业, 2005,6. 2.徐燕,薛立,陈锡沐.园林植物与造景[J].广东园林,2005,4. 3.周景斌,吕宁,李小明.浅谈现代园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J].陕西林业科技,2004,4. 4.莫计合,陈瑜.园林植物造景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 2002,3. 5.李翠萍.浅析植物造景中的几个问题及相关对策[J].山西科技,2004,5. 6.王磊,汤庚国.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5. 7.马苏清.浅谈植物造景[J].天津农林科技,2004,2. 8.侯庆云.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北方园艺,2002,2. 9.幸宏伟.重庆市住宅区的植物配置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8. 10.高祥斌.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18(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