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1课时 高二政治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课时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难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一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放映图片)
问题探究:图中的人敢剪吗?为什么?
学生:不敢。因为他若剪断了绳子,自己也会掉下去。
教师进一步设问: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说明这两个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他肯定不敢剪,他们两人系在了一根绳子上,虽然气球承载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双方在此时是敌对的;但若剪断了绳子,在另一方掉下去的同时,自己也会掉下去。这说明这两个人既存在利益上的对立,又存在利益上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问题探究: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这说明波和微粒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是也能统一在光中。爱因斯坦不仅仅看到波和微粒的区别和对立,还看到了波和微粒的联系和统一,在这里,波和微粒也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
今天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推进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板书: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拓展探究:高矮、胖瘦、美丑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踊跃,举出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坏、诚实与欺骗、君子和小人、足球运动中的攻守矛盾、战争中的攻守矛盾等。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对立统一的理解还算可以。
板书: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板书:(1)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马克思
问题探究: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同时我们要注意,马克思的这句话并不是对那些小偷和制假钞者的赞美,他只是从这个比喻中,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小偷,没有假钞。
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发愤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在顺境中不要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我们也要充满自信。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
拓展探究: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例子。
学生发言踊跃:权利和义务、民主和专政、快乐与悲伤等。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探究:猫和老鼠是在怎样的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学生积极回答:略。
教师总结:猫和老鼠是在竞争和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它们在排斥和对立中并存。
板书:(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问题探究: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任何两个人都会存在差别和对立,没有差别和对立,他们就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实体。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这种排斥才使他们构成一对矛盾,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他们在这个统一体中并存,却又相互斗争、排斥。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