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德育理论与德育活动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心理特征。
5、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现
情感、态度、价值的教育; 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道德能力培养
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 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 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形成自我调试、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 调控自己的情绪; 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 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 思。
• ②认识性质的矛盾。“有错不知错”。
• ③思想性质的矛盾,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和习气, “知错犯错”;或“明知故犯”。
• ④心理素质方面的矛盾。知与行、知与情、决心 与毅力、愿望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三) 德育原则
• 德育原则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 要求。
1、导向性
• 在德育中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道德 观念、价值取向为导向,指导学生形成品 德。
3、知行统一
• 做到系统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并重,提 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结合(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 A、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 B、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
评价、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 C、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要求和评价要 坚持心口如一和言行一致。
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 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理 解、信任结合起来。
正方向的品德素质的发展进行扶助。
6、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A、教师集体对学生影响一致性。 • B、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
加强联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网络。 • C、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一
致。
(四)德育活动组织
• 计划性;针对性;教育性;合作性。
(五)德育评价要求
多元化;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 价结合);质性化(克服量化评价的困 难);客观性。
③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内化——外化;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④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 展离不开活动和交往
•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主客体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互作用的 结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活动 有: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积极参与的各 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二是学生在思想情 感上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
• 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 B、严格要求学生。 • C、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
评,又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 罚、杜绝心罚,学生感情的损害是对学 生最残忍的处置。
5、因材施教原则
• A、了解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 的过程性和差异性。
• B、有的放矢,忌成人化和一般化。 • C、创造情景、启发思考、及时诱导、给
2、德育意义
•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 2、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 3、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目标
是品德形成和发展上所要达到 的总体要求。是德育的出发点 和归宿。
4、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A、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教育目的、方针; C、民族文化道德传统; D、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 ①思想指导。 • ②理想与现实结合。 • ③符合现行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德育总
目标。
2、正面教育
• (正面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不仅要循循 善诱,以理服人,而且要用一定的规范和纪 律对学生加以约束。
• A、疏导思想,以理服人。“堵”和“压” 会使矛盾激化,造成抵触和逆反的心理。
• B、利用榜样引导。 • C、坚持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 • D、与纪律约束结合。
三、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 1、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基本途径) 、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 社会实践(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 查)、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2、德育的方法
• ①说服教育法:(讲解、谈话、讨论、阅读指导) 不是“我说你服,我打你服” 。
6、选择中小学德育内容
选择内容的依据: A、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B、学生年龄特征; C、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激励性、预防为主、
因材施教、愉悦性、支援性。
二、德育活动的基本原理
• (一)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 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 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知、情、意、 行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 性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
• 德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二)学校德育规律
①知、情、意、行诸因素(品德的基本因素) 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具 有多开端性。
②学生在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德育中活动和交往的特点:引导性、目的性、 组织性;内容形式多样性;对象有限性;科 学性有效性。
第十章 德育理论和德育活动
• 一、德育的概念 • 1、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指教育根据
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形 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 施加系统的道德、思想和政治影响,使一 定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 想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几层含义:
• ⑴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部分,具有 学校教育最一般的特征;⑵德育与其他各 育相比更多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促进人的社会化;⑶ 人的自我意识是人与人之间形成道德关系 和其他所有社会关系的内在心理基础。着 眼于唤醒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致力于 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自省、自缚、 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 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习活动。学生的学 习包括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从形式上分, 包括学科学习活动、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 践活动。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思 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 学生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现有的思想品德发 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动力 。
• 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多样性。①外部世界客 观矛盾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