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营养性贫血、造血特点、小儿贫血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 障碍
丢失 过多
铁的代谢
合成肌红蛋白 及含铁酶
血浆中铁
1% 5%
30%
贮存铁
合成血红蛋白
铁的 分布
64%
发病机制
缺铁
血红素生成不足
细胞的分裂 增殖影响小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红细胞胞浆少
红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 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红细胞体积变小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铁的代谢
食物中摄取
黑木耳、海带、动物 肝、肉类、豆类、蛋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 也不同,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 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偏 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 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三)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 成缺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二、小儿血液特点
年龄 出生时
RBC (1012/L)
5~7
4~6天
2~3月
3
婴幼儿

4~6岁
7‾8岁后
12岁 男 4.0~5.5 女 3.5~5.0
Hb (g/L) 150 ~220
110 ↑
男 120~160 女 110~150
WBC (109/L)
N
L
15 ~20 65% 30%
50% 50%
大细胞性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案例
患儿,男,8个月。生后人工喂养,未 加辅食。查体: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 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 2.0*1012/L,入院后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思考:1.该患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该患儿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
类、蔬菜等食物
铁铁




衰老的红 细胞释放
铁的代谢
1.部位:十二指肠 空肠上部
2.形式: Fe 2+ 酸性环境下易吸收
铁的代谢
1. 1/3的转铁蛋白 + 铁 = 血清铁(SI)
2. 2/3的转铁蛋白保留与铁结合的能力, 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饱和状态,所 加的铁量称未饱和铁结合力。
3. 血清铁 + 未饱和铁结合力= 血清总铁结合力 (TIBC)
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正确 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患者正确使用 铁剂的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2.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特征性临床表现、并掌握主要护 理诊断及相应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3.职业核心能力
具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病情观 察的能力;具备指导患儿家长正确喂 养患儿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 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一、定义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 最常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二、病因
缺铁性贫血
先天 储铁 不足
铁摄入 生长 不足 发育快
任务2 小儿贫血概述
贫血是指末梢血中单位容 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 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诊断标准(Hb g/L)
我国
新生儿期 < 145 1‾4个月 < 90 4‾6个月 < 100
世界卫生组织
6个月‾6岁 < 110 6 ‾14岁 < 120
一、贫血的分度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极重度
(四)吸收利用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使铁吸收减少, 如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等还原物质 可促进铁的吸收;植物纤维、茶、牛 乳、钙剂等影响铁的吸收。
(五)铁丢失过多
消化道畸形、慢性腹泻、钩虫 病、肠息肉等可导致铁吸收障碍或 丢失过多。
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乳可因对 蛋白过敏出现少量肠出血(每日失 血约0.7ml)而致铁丢失。
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 期所有骨髓均为红髓,全部参与造血。 5~7岁黄髓逐渐增多。黄髓有潜在的 造血功能。
(二)生后造血
2. 骨髓外造血
在婴幼儿期发生严重感染、贫血 等造血需要增加时,出现肝、脾、淋 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 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 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造血、血液特点
第二节
贫血概述
第三节 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
任务1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二、小儿血液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一)胚胎期造血
中胚叶造血期 肝造血期 骨髓造血期
(二)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 骨髓外造血
(一)胚胎期造血
(二)生后造血
1. 骨髓造血
HB(g/L) 新生儿HB
正常下限 ‾90
144‾120
90‾60 120‾90
60‾30 90‾60
< 30 < 60
RBC (1012/L)
4‾3
3‾2 2‾1 < 1
二、贫血的分类
缺乏造血物质
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病因分类
溶血性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贫血 分类
形态分类
失血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三、临床表现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贫血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 口腔粘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 疲乏无力,体重不增或增加缓
贫血与正常儿童
慢。年长儿可诉头晕、耳鸣等。
三、临床表现
(二)骨髓外造血表现
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 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 血愈重,肝脾肿大愈明显。
三、临床表现
(三)非造血系统表现
4. 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 =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
铁的代谢
骨髓

幼红
细胞
幼红细胞
铁 + 原卟啉
血红蛋白 (Hb)

血红素 + 蛋

(一)铁贮存不足
胎儿在孕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 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4~5个月造血所 需,如系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 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 铁减少。
(二)铁摄入不足
1.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 、腹泻 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异食癖
2.神经系统 烦躁、易激惹
或萎靡不振 记忆力减退
3.心血管系统 明显贫血时
心率增快 心脏 扩大重者可发 生心力衰竭
↓↑
10 ~12 35% 60%
50% 50%
4 ~10 与成人相似
生理性贫血
由于生后红细胞破坏较多,循环血 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 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时红细 胞数降至3×1012/L左右,血红蛋白量降 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 “生理性贫血”。3个月以后逐渐恢复正 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