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现状及保护

浅谈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现状及保护

浅谈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现状及保护作者:季卓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古旧建筑修缮与管理是在其历史寿命结束后,在现代生活的使用前的功能重新整合,所以从修缮时就要注意建筑的历史特点要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保持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协调、注意建筑空间的再次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大连古旧建筑现状保护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一时最终销声匿迹的文明不在少数:种群繁衍灭绝,国家崛起衰落,政权建立崩塌。

但有些古旧建筑作为不断发展着的人类文化缩影,却能够跨越时间,长久矗立,见证记录世间沧桑。

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建筑遗产,面对这些文明的物质载体,除了感叹唏嘘之外,我们不禁要想,如何在今天使他们焕发文化之光的同时,也发挥本质功能。

从古至今,中国人总是爱除旧更新。

因此也造成了无数令人唏嘘的遗憾。

辉煌一时的大明宫消逝在历史卷轴之中,北京一片片的四合院和胡同也在梁思成无望的呐喊中被推平。

中国建国后为发展经济更加大兴土木,大刀阔斧地对城市改造,以建立追赶西方的现代城市文明。

但不久后国人便意识到,古旧建筑具有着记录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价值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对待,作为历史活化石地它们应该被精心保留,作为一个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于是文物保护也在全国积极展开。

大连地区因其独特历史,古旧建筑具有着别样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的保护更是严格而艰巨的任务。

一、大连的城市建筑文化及其发展大连别名滨城,旧名达鲁尼、青泥洼,位于中国东北方向,局辽东半岛南端。

东临黄海,西临渤海,被依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因其地位之重要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大连因地势建有大型军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之所,具有这重要的军事地位。

也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在上个世纪的历史上,大连曾有被侵略者霸占数十年的屈辱历史。

这也使大连的文化中具有多样性。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因着独特地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成为东北三省仅有的沿海且集经济贸易、重工、旅游于一体的城市。

例谈周边历史建筑再利用

例谈周边历史建筑再利用

例谈周边历史建筑再利用1899年,沙俄建立新城“达里尼”,仿照巴黎进行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广场周边设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

1905年,日本占领大连延续沙俄规划,于1908年到1936年之间,在中山广场建造了很多属于代表日本势力的重要政治、经济机构的建筑群。

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至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艺术价值。

现今,大连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广场呈圆形辐射状,有10条大路从这里向四面八方辐射(如图1)。

广场周围的10座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初,有罗马式的、哥特式的、文艺复兴风格和折衷主义等,欧味很浓(如图2)。

一、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大连中山广场近现代历史建筑群,存留着固有设计的人性化等风格,至今仍在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更,该区的建筑在恢复其原有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发生了使用的变迁和功能的置换。

一部分建筑,更新了建筑功能,内部布局也相应发生改变,如中山广场2号(今花旗银行);另一部分建筑,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功能,妥善处理了其再利用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如中山广场9号(今中国银行)及附近的宏济大舞台。

然而,这些正在使用中的历史建筑,在存留固有风格风貌的同时,仍残留着制约城市中心区现代化发展变化的种种问题:1.历史建筑结构及构件老化(如图3)2.运营性商业业态开发,以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如图4)3.建筑旧有内部空间与当前业态的适应问题4.建筑缺乏停车场的设计(如图5)5.如何以绿色低能耗的理念运营历史建筑(如图6)二、再利用策略研究中山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区,在大连近现代规划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有的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建筑风格。

随着城市更新,对该区所采用的更新策略,要尊重这些近现代历史对城市中心区打下的烙印,特别是在功能构成和空间形态方面。

2.1建筑体量与体型今天中山广场周围的十大建筑物均有近似的檐高、对称结构和向心的布局。

各建筑平面大致归纳为“U”形和梯形两类,空间体型多为等腰梯形,也为广场提供了较为连续的界面。

大连市区近代老建筑

大连市区近代老建筑

日· 大连市役所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广场 5 号,1915 年始建,1919 年竣工,建筑面积 9870 平方米, 是一座混血的、具有和风欧美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大连 市役所(市政府)。1919 年迁入该楼办公。1947 年 12 月,关东公署自旅顺迁至 大连原关东州厅舍,大连市政府迁出,搬至该楼。1949 年 12 月 18 日,旅大行 政公署决定将大连市政府改称为大连市人民政府。1950 年 12月1日,旅的行政 公署改为旅大市人民政府后,大连市人民政府并入旅大市人民政府。这里是旅大 市政府各局办公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办公楼。
满铁大连埠头局旧址 它座落在港湾广场东北部的三角地带,建筑面积 2 万余平方米,在设计 上具有美国鲁尼桑斯式建筑风格。在日本统治时期,称大连埠头事务所。1945 年,苏军进驻大连,接管了日本满铁大连埠头局,新设大连中苏自由港。1950 年,中苏两国终于解决了大连港历史遗留问题。1951 年,中国正式收回大连港。 中国收回大连港,结束了自 1899 年以来由外人统治和管理的历史,大连港的历 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广场 9 号,建于 1909 年,建筑面积 2804 平方米。建筑立面为 五段划分,窗楣做成断裂山花。最特别之处在于中央及两端屋顶上的三个绿色圆 形穹窿,中间大,两边小,造型别致,娇嫩醒目,远远望去,像三支绿色的火炬, 点亮在半空中。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营业楼。今为中国 银行辽宁省分行行址。省级近代优秀建筑。
辽东饭庄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区上海路 6 号,建 于 1930 年,建筑面积 10074 平 方米,欧式建筑。 在日本统治时期叫辽东饭庄,吃 惯了寿司大酱汤的日本人大概想 入乡随俗,让自己快一点学会吃 地方风味。于是,这座欧式大楼 里,便整日飘溢着黄海海鲜和东 北菜的香气。1947 年,改称关东 饭店。 1949 年,又改称大连饭店,一直 属于市政府涉外宾馆。

【辽宁老建筑-大連:中山广场建筑群】

【辽宁老建筑-大連:中山广场建筑群】

【辽宁老建筑-大連:中山广场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均围绕在一个直径213米、向外辐射10条道路的圆形大型城市中心广场周围。

建造时间多为1908年到1936年之间(日本关东州统治时期),绝大部分为当时日本关东州的重要政治、经济机构。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2001男6月25日,列入国务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为了在西伯利亚铁路太平洋一端寻找一个不冻港,沙俄于1898年强租辽东半岛,次年建立新城市“达里尼”,仿照巴黎进行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广场周边设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

然而,由于日俄战争,故只完成了广场以北的城市建设,其余地区未能动工。

最终沙俄战败,规划未能实现。

日本占领辽东后,在占领地设关东都督府,对已建成区域的道路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名行动,并继续扩建城市。

直至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国收复辽东,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至今,成为今日大连市的标志性景观。

图片翻拍大和宾馆旧址大连大和宾馆旧址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中山广场4楼,始建于1909年,竣工于1914年,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

由日本人太田毅、吉田宗太郎设计。

钢混结构的巴洛克式建筑,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建筑风格。

内部高大宽敞,门厅及大厅装饰风格华丽。

正面横竖分段,二、三层中部采用爱奥尼式扶壁柱。

中心入口有绿色的拱式雨棚,造型端庄、稳重、浪漫。

这座老建筑建成之初,叫大和旅馆,殖民色彩强烈,隶属于日本侵华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14~1945年间,这里是日本殖民统治者休闲娱乐的天堂。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大连,将苏军驻大连警备司令部设在这里。

三个月后,司令部搬到了旅顺,这里改名叫作苏联国际旅行社。

1955年夏,这里改名叫中国国际旅行社大连分社。

1956年正式定名为大连宾馆。

大连宾馆接待过百余位名人,从末代皇帝溥仪到20多个国家的首脑,从国际巨头到文化名流,不一而足。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 武 欣1,徐文超1,宋紫铭2 (1 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大连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20世纪初先后成为俄国、日本的殖民地,两国均对大连地区展开了精心经营以便于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大连殖民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目前该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状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可通过建立博物馆和适当开放建筑内部、提高活化利用程度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开发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化。

[关键词]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开发[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02 124 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三面环海,既具有天然不冻港的优势,又是经海上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近代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争夺的重点。

189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及《旅大租地续约》两项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由此拉开了大连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史的序幕。

自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军队的溃败使其失去了对大连地区的统治,日本继而展开了对大连地区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结束。

在对大连进行殖民统治期间,俄、日两国分别以大连地区作为各自在东北亚地区推行扩张的据点,在此建立起了军事基地和国际商港。

为了适应军事、贸易等需求,俄、日两国均以建造国际大都市为目的对大连进行了城市建设。

俄国借鉴当时欧洲城市规划经验对大连市进行建设,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大连市已形成了以广场为核心,道路发散、街区环绕的辐射状城区街区布局。

[1]日本接手大连后,基本接受了俄国的城市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城市广场、道路、建筑等改建。

中山广场是俄治时期大连的城市中心,也是日本最初对大连进行改建的地方。

1907年,日本将俄治时期建造的尼古拉耶夫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开始在大广场周围修建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公共建筑。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近年来大连市发展建设加速,新区面积增加,建设质量不断高,但能够代表大连历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质量升级却迟迟未能推进,导致城市特色及风貌逐渐缺失。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历史文脉、城市记忆在延续传承的同时,街区本身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自身得到发展;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体保护,挖掘和强化历史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区域功能。

标签: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一、现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大连城市经历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进一步拓展,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现状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南山历史文化街区、黑石礁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是沙俄租借时期(1898-1904)形成的,是当时沙俄的行政区,沙俄的大连市政官衙公署等机构均集中于此,市政官吏、港口及城市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东清铁路公司办事机构、俄籍铁路员工宿舍、俱乐部、医院、商会、公园也均设在这里。

除行政办公职能外,这里还是俄国人住宅区,住宅地块以小路分割成均匀的,中间建有二至三层坡顶式的半木结构或全原木的花园式住宅。

随着年久失修,街区建筑开始破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连市政府对团结街两侧进行了保护式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

目前,街区内建筑许多均破败不已,街区内居住人口多为无业流动人口。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日俄占领大连时期。

俄国人占领时期(1898-1904)把城市规划为行政区、欧罗巴区、中国人区三个区。

欧罗巴区即为现在的中山广场历史保护街区,该区是城市的中心地带。

规划的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青泥洼桥以东的中山路)贯穿东西,规划的码头、火车站均设在此,交通便利。

市区的主轴线规划是自港湾广场通向中山广场而直达西公园的莫斯科大街(中山路、人民路),它串联着几个广场,联系着码头、中心广场再经欧洲市场到达中华剧场(群众剧场)。

2021大连历史建筑“活化”保护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2021大连历史建筑“活化”保护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2021大连历史建筑“活化”保护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历史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城市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保护历史建筑是城市、乡村的历史责任,是城乡在现代社会商业化对历史建筑的强力侵蚀、破坏环境中的抗争,是解决历史建筑保护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渴求。

大连是具有历史文物建筑丰富的城市,是需要采用新思路---采用“活化”历史建筑方式的城市。

“活化”历史建筑就是为历史建筑寻得新用途、新生命,展示和发挥历史建筑多方面价值,使社会公众欣赏、体验历史建筑,是历史建筑“动”起来,用起来。

一、大连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现状。

大连历史建筑较多,列入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的就有207处;还有一些没有列入重点保护的建筑列入大连市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历史建筑有古代建筑、近代建筑,近代建筑为绝大多数,近代建筑有炮台、工厂、医院、统治机关旧址、公司旧址、金融商业机构旧址、宾馆、别墅群、建筑街区、名人旧居、学校等。

从历史建筑“活化”或类似“活化”的视角,可分析明确大连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现状。

(一)已“活化”或类似“活化”的大连历史建筑。

大连已“活化”或类似“活化”的历史建筑主要是列入重点保护建筑名单的建筑。

对此重点保护的建筑的“活化”和类似“活化”是基本场所功能,还没有“活化”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等,是简单的“活化”,或者类似“活化”.在207处重点保护建筑中,保持原来建筑风貌,作为博物馆、学校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历史建筑有大连船舶技术学校、大连京剧团剧场、大连化物所旧址、大连第一中学、铁路工人文化宫、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分馆等 25 所;作为金融机构、商场的有中国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天百大楼等 9 所;作为宾馆的有大连宾馆、南山宾馆等 7 所;作为医疗机构的有大连铁路医院等 7 所;作为机关办公的有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港务局、大连邮政局等 18 所。

作为疗养、居民居住的有八七疗养院、枫林街西式洋楼等 24 所。

大连老建筑闲谈

大连老建筑闲谈

大连老建筑闲谈大连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心的中山区,始建于1899年。

当时的大连是沙俄统治下的租借地,这个按典型中心放射型布局的广场是大连规划的市中心。

建设之初,沙俄大连市政府取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将此广场命名为“尼古拉耶夫广场”。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承继了沙俄的租借权,在沙俄的建设基础上续建了此广场,并更名为“大广场”。

1951年大连回归中国后,此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

(现在的大连中山广场景象)中山广场的其直径168米,总面积2.2万平方米。

这样的街心广场放到今天,或许算不得什么,但在一百多年前,也算是体量巨大了。

而这座广场之所以闻名,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其独特的形状和功能。

在中国传统城市设计模式中,城区道路系统大多是采用横平竖直的矩阵结构,而沙俄在规划这个广场时,采用了中心放射型的布局,这跟巴黎的市区设计是同一个模式。

于是,中山广场成为连接十条道路的城区中心广场,随之也在广场周边临街的位置上形成了十块优质地段。

在后来的若干年内,这些优质地块内陆续建设了风格各异的十栋建筑。

现如今,这些老建筑早已成为建筑文物的保护对象,也正因为如此,大连中山广场周边的老建筑景观也获得了媲美上海外滩的盛誉。

(这是早期大连中心地带的城区设计图,中心的大广场就是现中山广场)没头没脑地说大连有些突兀,还是简要地介绍一下大连的历史。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大连有着60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但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从秦汉时期这里就归辽东郡管辖。

从魏晋开始这里称为“三山”,唐称“三山浦”,到明清时称为“三山海口”和“青泥洼口”。

在十九世纪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先后来过此地。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时,清军北洋水师在全力建设旅顺军港的同时,在大连湾北岸陆续建设了海港栈桥、炮台等简易的防御设施,并设置了水雷营,此举使当时的大连从普通渔村渐变为一座小镇。

当时的大连湾,在满语里称“哒连湾”,是“海”的意思,这或许就是大连名称的最早来历。

浅析大连建筑的文化底蕴

浅析大连建筑的文化底蕴

DOI:10.16767/ki.10-1213/tu.2018.01.156浅析大连建筑的文化底蕴臧笑也大连市第八中学摘要:本文着重从大连艺术展览馆、原俄远东总督府、中国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办公楼和大连特色的民居建筑,阐述了在百余年中受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大连特有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

关键词:大连建筑;建筑文化;建筑元素;美学;关系1引言大连是一个沿海开发的近代新兴的城市。

一百多年以前,大连还是一个小渔村。

但在这短短的一百年中却经历了多种文化的冲击与交流,从1898年沙俄以不平等条约强租旅大直到1945年大连解放,大连经历了日本和沙皇俄国的进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殖民时期他们不仅在运输交通的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也进行了初期的城市建设,这就形成了大连独有的建筑文化特色和建筑艺术风格。

2大连建筑的艺术风格大连是自1898年始建于帝国时期的俄国。

所以早期的大连建筑是受沙俄帝国建筑文化的影响,以简练的色彩和冷静的基调为主,在强调理性和冷静的同时,又加入少许的出奇的创意加以配置,总体特征是轻盈、精致、细腻。

以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建造了部分街区,哥特式的尖顶,整体呈现出西方古典欧式建筑的特点,但是整个大连的城市建筑主要还是在日本侵占时期形成的。

所以,大连建筑风格更多是受这一时期日本建筑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大量地融入了日本的建筑思想和风格,整体主要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入日本本土和式文化特有的清雅、朴素、简约的建筑形式。

因此,大连虽然没有像上海或是哈尔滨那样体现西方建筑的璀璨华丽,但是,也会感受到东西方建筑元素之精粹,特别是当你步入枫林街便可“感受”到强烈的日本元素。

殖民者的压迫可以打败和消除,但其在建筑风格和特色上的影响却留在这片土地上。

3大连不同时期的建筑简介3.1大连艺术展览馆和原俄远东总督府旧址在大连建筑风格形成初期,主要是受西方沙俄建筑文化风格的影响。

动荡的文化冲击下的大连建筑史

动荡的文化冲击下的大连建筑史

动荡的文化冲击下的大连建筑史摘要:大连是以一个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城市。

从建市之初,就注定了它的文化的复杂性。

论文从大连历史入手,分别从城市规划、历史街区、住宅、公共建筑等几个方面对外来文化对大连的深刻影响进行阐释。

其中以中山广场、凤鸣街、南山日式别墅区等著名建筑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大连;外来文化;建筑;文化街区;广场城市明确的自身特色与正确的发展定位无疑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否能走的更远的关键。

对于现代人来说最不能改变的就是历史。

当一个地区受到外来统治者外来文化的侵袭时,这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和风格也不可避免的染上了严重的统治者的文化色彩。

大连便是这样一个受外来文化强烈影响的城市。

大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

是中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辽宁省的一个重要沿海港口城市,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

一大连市的殖民历史大连地区在魏晋时称三山,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才成为小镇。

1897年,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

当时沙俄设计师揣着法国巴黎的城建图纸想在东方再造就一个以广场为主的城市,于是就来到了中国大连,给她起名“达尔尼”,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

1905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尔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从历史角度看,大连市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建市不足200年。

这短短的200年历史决定了大连市如今的建筑现状。

作为一个长期被殖民者统治的城市,大连的建筑留下了太多的殖民者的文化气息。

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占领了整个辽东半岛。

1898年俄国太平洋舰队开进旅顺口,抢占旅顺。

修建大连港。

这座新城筑港建城之初,便一改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以法国巴黎为样板,完全模仿巴黎的明星广场进行设计。

尤为明显的便是如今的中山广场前身尼古拉广场便是以沙皇的名字来命名的。

大连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大连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大连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大连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开发的现状与问题陆伟著大连城市始于1899年,城市历史至今不过百余年。

因此,大连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开发尤为重要。

深入研究与探讨大连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开发问题对积淀大连的城市文化底蕴,综合提升大连城市环境的文化内涵,开发带动大连城市的旅游经济,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开发概念的界定城市‘历史地段’的概念通常是指“城市中文物古迹比较连片集中的地段与地区,或能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有一定历史的、科学的、艺术价值的建筑群体地段或地区”。

‘历史地段’的界定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有历史上遗存的真实的物质环境实体。

第二,要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与环境特征。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空间范围与用地规模。

美,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与《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历史地段保护的两个重要标志。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华盛顿宪章》又称《保护历史城镇与历史地段宪章》,这一宪章强调历史地段保护是城镇社会发展政策和各项计划的组成部分,要有居民参与,就采取立法措施。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则将人类对历史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建筑组群、城市化地段与园林。

90年代日本侵略大连时留下的建筑城市历史地段保护活动风及全球,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概念体系。

其特征主要概括为: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从个体文物建筑扩大到建筑群体,历史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范围;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从物质形体环境扩展到保护一切有积极意义的物质、社会、人文环境的过程;③重视新建筑与历史建筑协调并存的研究与设计;④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即保护与再开发相结合。

调整与改造,使其赋予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进一步地满足历史地段保护的要求。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开发’是针对特定保护历史地段进行相应的城市功能与建筑使用功能的2 历史地段保护与再开发的原则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开发’是整体性、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过程,它不同于文物保护。

旅顺优秀近代建筑考察与保护再利用思考

旅顺优秀近代建筑考察与保护再利用思考

旅顺优秀近代建筑考察与保护再利用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旅顺优秀近代建筑的现场调研考察,记录了建筑的历史及现状,提出关于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思考关键词:旅顺、近代建筑、考察、思考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港。

作为“南满铁路”的终端,是帝国主义直接强占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建筑反映出了当时的殖民特点;而今的旅顺口,是一座悠闲宁静的小城市,在其老建筑的装点下,颇具欧洲小镇的味道,极有潜力成为大连的旅游景点,因此老建筑的保护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城市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旅顺近代历史概述1880年,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旅顺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军港之一;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旅顺成为主战场;从1898年到1905年被沙俄侵占;1905年到1945年遭日本奴役,因此有“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之说。

旅顺的近代建筑主要由俄国人始建,日本人续建的不在少数,它们经历着岁月的洗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二、附属地内优秀近代建筑考察中国近代建筑在引进外国建筑技术,吸收西方文化,继承古代建筑遗产,预示建筑发展方向等确实起到了中西交融,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近代建筑史分为三个时期,1840年到1900年,共61年为初始期,1901年到1900年,共36年为发展期,1937年到1949年,共13年为凋零期。

而旅顺近代建筑主要建造年代是在发展期。

1899年12月上任的俄国关东州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当年来到旅顺主持制订了《旅顺新市街设计方案》,现今在旅顺太阳沟随处可见的欧洲风格的老建筑,大多数是那个时期建造起来的。

2.1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向阳街139号,砖混结构。

2.1.1历史状况监狱围墙内,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

还有检身室、刑讯室、绞刑室和15座工场。

监狱围墙外,有强迫被关押者服苦役的窑场、林场、果园、菜地等。

许多中国和朝鲜、日本、俄罗斯、埃及等国家的人民曾被囚禁和屠杀于此。

探讨老建筑的保护和改造_以大连为例_王瑞雪

探讨老建筑的保护和改造_以大连为例_王瑞雪

进 行有 效 的 宣传 和 推广
,
,
例 如 推 出东 关街 的 品 牌 宣

害 修复 是 一 个 细 致 活
按照

,
专 家通 过 专业 技术 来修 缮 自然 力 和 人 为 造 成 的损 害 防止 新 的迫 注 重 保 护 老建 筑 的原 真性 一一 真 实 的 完整 的传 下 去 老 建筑 的
、 。

( 作者 单位 : 大 连 工 业大 学 艺 术设 计 学 院 )
/ 30 〕 息 限 浩 饰 理 论2
,
传语 等)
,
,
开 发 有 关于 城 市 记 忆 的 产 品 ( 老 阴 信 片
老地图
影 视作 品
,
定 斯 举 办 民 俗 文 化活 动 等 等

扩 大 东 关 街 的 品 牌 影 响力
逐步
我 们 应该 像 欧 洲 一 些 国 家 学 习 如 何 保 护 老 建筑
,
,
形 成 大 连 地标 性 城市 文 化 品 牌

还 有一 些老 建 筑 由
注 重 对 青少 年 历 史文 化 的培 养
注重 民 族
文 化 的传承
,
老建筑保 护
文化 传承 应该 从 娃娃抓 起
第二章
在 日 俄统 治 时斯
,
大 连 老 建 筑 的特 色及 内在 价 值
遗 留 下 的 建筑 中有 西 洋古 典 主义 风 格
,
, ,
第 四章
有欧美
大 连 东关 街 的 保 护 建 议

将 原有 的 落 后


老旧
日渐
有 欧 洲的 古 典奢 华
也 有 日 本 的简 洁 朴 素

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保护摘要:在历史研究与逻辑思辨的基础上,探讨近代历史建筑的价值和保护的迫切性,并提出近代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的方式方法,以应对“历史性建筑保护”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冲击与再生问题。

关键词:近代历史建筑、遗产、价值、保护城市是人类文化积淀的产物,城市中众多的近代建筑都是城市历史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反映,并对构成城市的面貌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背景与文化的特征,而中国近代建筑由于正处在传统历史性建筑的转折期,对中西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它表明了中国建筑已经开始探索科学化与民族化结合之道。

由于近代历史建筑的特殊性,对它们的态度以保护为主导思想。

对它们的认识,集中在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上,更多强调的是整体建筑空间和形象。

在城市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近代历史建筑是建筑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命题。

对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近代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迫切性近代建筑是整个建筑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就不能看清整个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容易忽略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过程,因而往往会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泥坑。

正确对待这一部分遗产,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建筑文化观,也有助于对这部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目前,我国近代历史性建筑总的来说仍是面广量大,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更是如此。

不过,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优秀的近代建筑也在悄悄地消失。

因此,各有关部门,包括报界、电视、电台、文物管理部门、省政府、市政府、各学术团体,都已纷纷发出呼吁,要求加强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律与法规,以便能够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控制对策,这对专业的学术界来讲也是一个莫大的鞭策,促使我们应去探索相关的理论依据,以便决策的科学化。

二、近代历史建筑遗产的价值关于近代历史性建筑遗产的价值和关于其的拆除建新,人们众说纷沓,意见不一。

有人认为半个多世纪前的建筑,既影响了城市建设,也在建筑艺术风格上不符合时代潮流,于是主张“拆旧建新”之风盛极一时。

浅议大连历史建筑的保护

浅议大连历史建筑的保护

浅议大连历史建筑的保护大连考古所刘美晶大连位居辽东半岛的南端,东西横跨渤海、黄海,南与山东半岛相望,素有“京津门户”、“东北前哨”之称,历来被外来侵略者所垂涎。

1898年,沙俄以不平等的《旅大租地条约》侵占大连,第二年宣布大连市建设宣言,在对港口进行规划建设的同时对城市进行了规划建设。

当时的市区分为三部分:行政区、欧罗巴市街(商业区和俄国人居住区)、中国市街。

市区道路以尼古拉广场(现中山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规划10条大街。

至1904年行政区建设基本完成,并在中山广场、青尼洼桥一带兴建了部分商业建筑和居民住宅。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大连地区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人在继续实施俄国人的规划建设之后,又从1909年开始实施新的规划。

在这一期间,大连港区成为世界闻名的自由贸易港口,作为依托它的大连市区建设同时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公共建筑和具有特色的庭院式住宅。

历经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大连的城市建筑风格与布局具有浓厚的西方和日本文化色彩。

欧洲常见的放射形圆形广场、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折衷主义的建筑、城堡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等多种建筑形式以及遍布市区的俄式、日式小型住宅等,构成了大连具有特色的近代城市的建筑风貌,成为记录城市历史的露天档案。

目前大连市共有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6处为近现代建筑。

保护好大连的历史建筑,对延续大连城市的历史,保持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的历史文化品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近年来,大连市高度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措施。

1.2002年3月,市政府成立了市重点保护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保护建筑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组建了重点保护建筑维修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重点保护建筑的调查、确认和保护的综合协调。

市政府分别于2002年3月和2004年8 月向全市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共计139处重点保护建筑名单,对重点保护建筑的使用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并设置了由市政府统一颁发的标志牌。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查审公开发表的保管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并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较完美切实地展现出建筑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区域。

《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法定保护的历史区域,学术上称作“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当今旅游业的热点,对国内外众多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由于如今历史文化街区旅游问题层出不穷,应分析总结大连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对于优势应积极保持,对于劣势应寻找相应对策,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向良好方向发展,以带动大连旅游业发展。

标签: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对策建议;大连市近些年来,伴随着大连市城市发展建设速度的加快,新区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高,然而旅游名城大连作为国际闻名已久的“浪漫之都”,真正能够代表其历史的历史文化街区的质量升级却迟迟未有推进,致使城市特色面貌正在逐渐缺失,旅游者逐渐对历史文化街区失去了旅游兴趣,从而间接影响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口碑。

因此,加速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得历史命脉、城市记忆在被传承与延续的同时,街区自身也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良性变化发展,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體性、全方面的质量提升;发掘和加强其所特有的历史风貌特色,升级环境品质,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功能已经成为大连市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1历史文化街区概述1.1历史文化街区概念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查审公开发表的保管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并具有一定规模、能够较完美切实地展现建筑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的区域。

1.2历史文化街区特征规模性。

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有着完整或可治理的景观风貌。

真实性。

历史文化街区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留,有着切实存在过的历史信息。

特色性。

历史文化街区必须能够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在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大连中山广场景观特征和现状研究

大连中山广场景观特征和现状研究

大连中山广场景观特征和现状研究摘要:通过对大连中山广场历史概况、现状、景观元素等分析,研究其在功能、铺装、植物、设施与小品等方面的优缺点,结合当前城市广场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先进理论,确定了一些城市广场建造有效策略。

广场的合理利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凝聚力和发展。

关键词:城市广场大连中山广场景观特征1.绪论城市广场景观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也传递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生活和广场环境的精神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如何创造出富有城市精神、特色鲜明、优美舒适的广场景观、如何改善广场空间的环境品质、如何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广场,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广场不光是举行盛大活动和聚集的地方,同时也是那个时代信仰的传承和文化载体。

2.历史概况大连中山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山区,周边共有十条四面辐射的干道。

作为大连最大、最早的综合性圆形广场,它始建于1899年。

当时正处于沙俄占领时期,被用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名字命名,称尼古拉耶夫广场,是城市的文化核心。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大连,将尼古拉耶夫广场更名为大广场,对其并没有进行重建,而是将这种风格延续和发扬下去,陆续增添几部日本设计师的作品,是当时城市的政治经济中心。

解放后,正式更名为中山广场,并成为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3.现状分析3.1 人居环境分析中山区位于大连市区的东部,东、南、北三面临海,西部与西岗区接壤。

面积为43.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5公里。

区内中部、南部丘陵起伏,各种建筑依附山势。

全区西北平坦,东南为低山丘陵,多在海拔50一100米之间。

从河谷分布上看,城市河谷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长江路、西安路、高尔基路构成的城市河谷“内部圈层”的市区繁华地段。

河谷的发育以中山广场为核心,向四周呈辐射状立体扩展。

城市河谷宽度普遍较窄,对于城市交通畅通有所影响。

3.2 功能分析中山广场中心是突出的圆盘,广场内有休息的座椅,种植有景观树种,夜间还有地灯点缀。

大连中山广场、东关街、太阳沟保护规划出炉

大连中山广场、东关街、太阳沟保护规划出炉

大连中山广场、东关街、太阳沟保护规划出炉大连中山广场、东关街、太阳沟保护规划出炉大连新闻网发布时间:04-0706:29大连新闻网官方帐号昨天,记者从大连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今年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了东关街、旅顺太阳沟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至此我市已有三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中山广场、东关街、旅顺太阳沟街。

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中山广场、东关街、旅顺太阳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于2020年3月18日通过市规委会审定。

公告于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和市规划展示中心。

作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重要内容,正式启动东关街、旅顺太阳沟街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工作的同时,市自然资源局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山广场、东关街、旅顺太阳沟街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民生、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对历史街区文化价值和特色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提炼。

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范围,确定了保护对象,提出了保护原则、目标和措施。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广场始建于1899年,见证了大连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建设,是城市近现代规划的经典部分,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大连现存保护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中山广场及其周边区域采用“环形+放射状路网”的巴洛克式城市空间设计手法,把山景、海景融入到市街之中,塑造了大连特有的“广场+轴线”的城市景观。

中山广场周边的近现代建筑以公共建筑为主,被称为中山广场“十大建筑”,包含了文艺复兴、西洋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各建筑在空间尺度、体量关系、立面细部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街区总面积为16.0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包含中山广场及其周边文物建筑组成的区域,面积为9.1公顷。

街区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不可移动文物5处,认定街区内共有传统风貌建筑3处;其中,2处为拟推荐历史建筑。

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以保护街区整体空间为前提、复兴街区活力为核心、指导街区改造建设为出发点,打造历史文化气息厚重、风情浓郁、生活及旅游服务设施完备的历史文化街区。

以中山广场今夕对比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以中山广场今夕对比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以中山广场今昔对比论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实践目的作为就读于沈阳的大学生来说,对于这个可以称之为历史古城的沈阳要有一定的认识与见解。

而这次参观中山广场的主要目的是结合中山广场的中心的雕像的历史与广场周围的古今特色建筑来谈“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理论。

作为沈阳本地人的我,是第一次如此认真的考察称之为沈阳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中山广场。

深深的体会这个令全体市民敬仰、骄傲与自豪的广场所特有的纪念意义,以及广场中心雕像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发掘那些埋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

(二)实践内容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马路三条道路的交叉处坐落着一个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广场——中山广场。

中山广场,这个作为沈阳的核心广场的标志便是毛泽东主席招手的巨大雕像。

毛泽东主席的雕像神采奕奕,亲切慈祥,手臂挥舞指向前方。

在许多革命人物浮雕的簇拥下,毛泽东主席显得格外宏伟。

而那些革命人物同样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人,同样,这些代表出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大致形象。

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而目前的中山广场,是以清新整洁的环境和友好温馨的气氛,供国内外游人瞻仰、游玩和休息。

中山广场四周建有欧式、日式风格建筑多座。

因为以前金融机构多会聚于此,所以中山广场曾有沈阳“外滩”之称。

从中山广场向东到和平大街的一段中山路上,欧洲特色的建筑还有很多,同样伴随人们走过百年岁月,给人们留下许多值得记忆的故事。

以中山广场为中心,中山广场的一周都是重要的商业与医疗机构,就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沈洲医院,就是沈阳人常说的一大一院和沈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还有沈阳重要的商业购物区太原街都坐落于此。

成为沈阳市的著名景点之一。

(三)理论阐述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理论,从而高度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理论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现状与保护开发浅析
作者:武欣徐文超宋紫铭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2期
[摘要]大连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20世纪初先后成为俄国、日本的殖民地,两国均对大连地区展开了精心经营以便于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大连殖民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目前该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状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可通过建立博物馆和适当开放建筑内部、提高活化利用程度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护开发历史建筑,传承城市文化。

[关键词]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开发
[DOI]10.13939/ki.zgsc.2017.02.124
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三面环海,既具有天然不冻港的优势,又是经海上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近代俄、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争夺的重点。

189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及《旅大租地续约》两项条约,占领了辽东半岛,由此拉开了大连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史的序幕。

自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俄国军队的溃败使其失去了对大连地区的统治,日本继而展开了对大连地区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结束。

在对大连进行殖民统治期间,俄、日两国分别以大连地区作为各自在东北亚地区推行扩张的据点,在此建立起了军事基地和国际商港。

为了适应军事、贸易等需求,俄、日两国均以建造国际大都市为目的对大连进行了城市建设。

俄国借鉴当时欧洲城市规划经验对大连市进行建设,在日俄战争爆发前,大连市已形成了以广场为核心,道路发散、街区环绕的辐射状城区街区布局。

[1]日本接手大连后,基本接受了俄国的城市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城市广场、道路、建筑等改建。

中山广场是俄治时期大连的城市中心,也是日本最初对大连进行改建的地方。

1907年,日本将俄治时期建造的尼古拉耶夫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开始在大广场周围修建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的公共建筑。

自1909年大广场上第一栋建筑大连民政署建成后,到1936年最后一栋建筑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落成,共有9栋欧式风格建筑落成。

这9座建筑中,除大清银行大连分行外,其余均是为了满足当时日本统治大连的需要,彰显日本建设大连所取得的成果而修建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

1951年,中山广场上最后一座建筑落成,即由苏联建筑师设计的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这10座具有典型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下文将对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1 历史与现状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记录大连殖民历史的露天博物馆。

中山广场是当时的行政、金融、交通中心,管理大连的两大行政机关坐落于此,控制东北地区经济的三大金融机构坐落于此;管辖关东州全境的邮政电信机构坐落于此,是学者研究大连地方史的重要史料,对大连近代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也是大连城市景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殖民历史对大连城市的格局、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塑造了大连独特的城市气质,中山广场建筑群即城市景象的典型标志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同时建筑群也是20世纪建筑风格的展览馆。

留洋归来的日本建筑师在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下,融合东方传统建筑风格,在中山广场上留下各具特色又和谐一致的杰作,使得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篇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尽管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较为乐观,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因其位于市中心、邻近火车站的地理优势,成为大部分外地游客到大连的第一站。

但游客只能在外部观摩建筑,游览因此变得走马观花,所留下的印象浅显,历史建筑的旅游资源价值便得不到充分发挥。

其次,这些近代建筑仅由拥有其所有权单位或使用权单位进行自我保护性的使用,因此对历史建筑实行封闭管理,不向公众开放,[2]这与开发历史建筑的文化、教育价值的做法是相违的。

另外,部分历史建筑的商业化价值较低,对自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如大连宾馆全面承接大和旅馆的设施,鲜少做出革新,并未对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加以利用,因此落后于大连市其他高级饭店的水平,导致竞争力不强,盈利相对较低。

2 保护与开发建议
首先,政府可以在中山广场附近建立大连近代历史建筑博物馆,收集中山广场近代历史建筑群及其他近代历史建筑模型及相关文字影像资料等,向游客免费开放;制作编印面向游客介绍大连城市近代发展史及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等的报纸、杂志、小册子、照片、影片等,加深游客对大连城市的感知。

通过为游客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

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其次,在对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的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活化利用原则。

开发历史建筑时,通过对其功能的延续或改造,从而使其活化。

历史建筑在活化的同时,也要进行充分的合理利用。

最后,政府要大力发展以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

政府将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加以利用,深入挖掘历史建筑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引导社会、个人参与延伸历史建筑衍生产品链条,拓展近代历史建筑的产业发展空间,并扩大引导社会的文化消费,进而培育新型文化产业形态。

同时要把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如当下的VR技术,借助科技力量打造数字化的历史建筑游览创意体验。

同时,政府要重点关注知识
产权的保护利用,对文化创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并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中山广场近代建筑文化创意产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具有高超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仅是研究大连近代殖民史的重要史料,也是大连城市气质的主要构成。

历史建筑是历史记忆的承载者,而历史文化又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的未来,值得政府、社会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发展城市文化。

参考文献:
[1]蒋耀辉. 大连开埠建市[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3:156.
[2]魏震铭. 大连历史建筑的“活化”保护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1):258-259.
[3]王星航. 大连文化遗产图录[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4.
[4]顾明义,方军,马丽芬,等.大连近百年史(上、下)[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5]高长征. 保护·传承·共融:历史城区内建筑更新设计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6]荆蕙兰. 近代大连城市文化研究(1898—1945)[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7]寇荣鑫. 大连近代历史文化变迁与城市风格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8]王劲松,张晓刚,王珍仁. 日本殖民时期大连城市发展状况初探[J].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4):33-40.
[9]赵燕慧. 大连近现代历史建筑再利用现状及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