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doc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模板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一起看看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欢迎查阅!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重,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一直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知识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体现在什么事件上学生踊跃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引出今天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和同学们一起去寻找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顾甲午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示课件)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2、掌握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掌握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是逐渐形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甲午终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二、说学情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学生从初中和电视电影方面,会有所了解,故在课堂上可以不必多展开讲,应将重点放在分析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专题四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共
军费开支 占国家预 算
战舰:31艘
1883—1894,日本共开 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 元. 1890年后,日本 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 来发展海、陆军.
1892:23 万
(5.9万余吨)
鱼雷艇:24 艘
1892:41%
1890: 31.6% 1881: 16.6%
(1400余吨)
材料一:日本……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 (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 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训 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 (2)“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欧美等国“不干涉”政策
(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 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 多吨。 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 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 之约——《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 位天翻地覆。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 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 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 北,《马关条约》条约签订 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 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 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
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年级《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高一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的第五节。

我的说课分为四个部分。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

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在这以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它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2.能力方面(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结果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对战争的过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丧权辱国;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4.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让学生归纳战争爆发的背景。

(2).对战争的经过结合战争示意图,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3).《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结合以往所学知识,让学生前后融会贯通。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堂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岛海战和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日军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

二、能力培养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学习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反抗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2.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教学准备投影机、电视机、录像机、板书设计投影片、小结投影片、材料和练习投影片、《黄海大战》录像带、《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中日两国隔海相望,从古至今,两国邦交友好几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一是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投影板书:第四章第二节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一个区区小国,竟然那么大胆对中国这样一个央央大国发动侵略战争。

究其根源是什么?2.讲授新课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

它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个别提问)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在对外政策上,日本统治者竭力推行军国主义,他们制定了所?quot;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标落实课程标准课标细化课标分解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1894年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1. 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熟记《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阶段特征,学会总结相关历史史实之间内在联系。

3. 激情投入,深刻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概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民斗争的主要事迹。

二、教材地位和学情分析1. 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这一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战争,故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 学情分析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

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六、教学程序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习中国近代史又让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堂堂泱泱大国一次次地承受着西方侵略所带来的侮辱,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竟然败给了“蕞尔小国”小日本。

这可以说是对东方大国最后一点体面的摧毁。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会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打出第1张幻灯片(一)预习案◆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历史背景(1)国际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在全球抢占投资场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
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内国因:希统望治日腐本朽成,为制其度侵 略落中后国(和根朝);鲜清的政助府手避; 英战国求企和图政利策;用未日能本充牵分制 俄动国员在民远众东;发展势力;
德外因法:想日乘本机蓄在谋中已国久夺,取且 新制的度先侵进略;权西益方; 列强对 俄日国本的采支取持不或干默涉许政。策。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维 浓厚封建性残余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 世界
朝 台鲜 湾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
(2)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侵入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颐和园石舫
吉野号巡洋舰
牙山
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
(1)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输出商品与资本。
国多乃众受并画 人个伊多尽颤面 。不。不欺抖中
平表平凌着那 等明等的的个 条帝条中人身 约国约国代带 残主扎人表血 酷义得。的迹 剥者像他是、 削凭个正当瘦 中借木被时弱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对远东
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 争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等,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

2.课堂讲解(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的侵略野心: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清政府的腐败: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清政府仍然腐败无能。

民族矛盾加剧: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中日矛盾的焦点。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

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10月24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1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加剧了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

对日本: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亚洲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借口。

3.课堂互动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差距。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如何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侵略野心、清政府腐败、民族矛盾加剧2.过程:战争爆发、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事、威海卫战事3.结果:《马关条约》签订4.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史料一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

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

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

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

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

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

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

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

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

日军受降。

史料二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史料解读](1)史料一表明威海之战的特点,从而说明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注意抓住史料中的关键词,得出有效信息:据史料中的“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敌攻我守,据史料中“先攻登州,陷荣城。

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无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得出海陆交织;据史料中“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北洋舰队避战不出;据史料中“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军士露刃挟汝昌”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据史料中“诸洋员请姑许乞降”得出洋员鼓动投降;据史料中“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得出主帅指挥不力。

(2)史料二表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所造成的危害。

据史料二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得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据史料二“中国复乖于应付”“中国乃不国矣”得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据史料二“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思维导图】]【微试题】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答案:B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答案:D]]3.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4.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

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

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

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

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

2023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2023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2023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课件2023年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课件一、概述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

本课件将从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对中日甲午战争进行深入讲解。

二、背景1. 社会背景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着列强侵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多重挑战。

2. 经济背景中国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低,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3. 政治背景清朝政府内忧外患,政治体制僵化,官员腐败严重,无力有效应对外敌侵略。

三、战争过程1. 导火索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半岛的争夺。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和中国爆发了战争。

2. 开战经过日本海军迅速击败了清朝北洋舰队,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地区。

3. 陆战过程甲午战争中的陆战主要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山海关地区。

尽管中国士兵表现出一定的勇气,但最终被日军所击败。

4. 战争结果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四、影响与启示1. 影响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

2. 启示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国家独立和解放的紧迫性,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1) 甲午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日本占领朝鲜b) 中国与日本在台湾地区发生冲突c) 中国海军北洋舰队被日本击败d) 中国政府割让台湾地区给日本2)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什么?a) 中国获得了胜利b) 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c) 日本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中国d) 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2. 讨论题请你谈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你的见解。

六、总结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战争的经过以及结果。

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性,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交流心得,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你在小组合作中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如何?”
4.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例如,小组成员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你觉得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战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他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思维态度,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例如:“我觉得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因为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化,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这两场战争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深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本节课通过播放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展示战争场景的图片和地图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悲惨。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增强他们的历史直观感受。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原因。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四《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蕴涵着历史的沧桑、英勇与智慧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课件,记录了中日两国曾经的殊死搏斗,也揭示了这场战争对两国及整个东亚地区产生的深远影响。

无论是历史学者还是学习者,都应深入研究这段历史,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变迁与未来的发展。

一、战争的爆发与背景1894年,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辽阳附近发生了一系列中日冲突,最终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仅源于领土争端和彼此的利益冲突,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腐朽与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

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深受西方列强的压迫,这造成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二、战争的经过与结果中日甲午战争在短短的八个月内就告结束,最终以日本的胜利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在战争中表现出不堪一击的军事实力和缺乏组织能力的问题。

面对日军的先进武器和战术,清军损失惨重,辽东半岛几乎全部沦陷。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赔偿巨额赎款,从此丧失了对朝鲜和东北道路的控制权。

三、战争的影响与启示1. 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彻底瓦解,勾勒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

战争的惨败震醒了中国社会,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并探寻自强不息的道路。

2. 我们从中日甲午战争可以看到中国军队装备的落后、指挥系统的混乱、军纪的败坏等问题,这提醒我们今天的军队应坚持军事现代化,打造强大的国防力量。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充分利用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和自身的先进技术,展示出日本近代化成功的道路。

这也给了中国以启示,要通过综合国力的增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等途径来实现国家繁荣和维护民族利益。

4. 战争的结果对中日两国的未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的屈辱使中国人对日本产生了极大的仇恨,也为未来中日两国关系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知识(一)背景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军事实力+军国主义传统(武士道精神)明治维新前,日本与中国一样是列强侵略的对象,而为什么到1894年日本却可以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经济上: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增。

但由于日本国内面积小市场狭小且资源溃乏,这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对外扩张成为资本义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军事:对外侵略扩张必须以武力为依托。

经过几十年的扩军备战,日本军事实力大增。

2、中国:清政府腐朽落后,避战求和。

同样面对面列强入侵,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仍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面对日本昭然若揭的侵略意图,清政府不但没有认真备战,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列强的调和。

正逢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而李鸿章也想避战保船(自己苦心经营近二十年的北洋舰队)。

总之,中国方面是消极应战。

这种态度危害极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清政府不会积极备战。

3、西方: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西方列强为什么会持纵容态度?这是因为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列强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即清政府给予其他国家的特权,第三国也可享受。

4、朝鲜:1894年,东学党起义——机会。

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宗主国——中国,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而日本也借机向朝鲜增兵,并蓄意挑起战端。

在这种情况下,于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经过2. 重要战役从刚才战争的背景分析可知:日本方面蓄谋已久,积极备战,而清政府战前不积极备战,战时避战求和、避战保船、消极抵抗。

这直接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此次战争经历不到一年的时间,有四次主要的战役——两次陆战和两次海战。

陆战——平壤战役和辽东战役。

高中历史《晚清时期》: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历史《晚清时期》: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历史《晚清时期》: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②导火线:1894年日本趁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之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2)过程
①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②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③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
(4)影响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③中华民族觉醒,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奋起,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发展。

第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一个重点。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课堂教学设计1.战争爆发的背景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带有什么特点呢?生:(思考并作答)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

面对国内困境,日本政府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的态度)师: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出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

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牙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

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清政府基本方针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和平了结,这更坚定了李鸿章的决心。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第一阶段战事: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生:(阅读教材)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

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一路败退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

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

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并作答)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

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

(放录像:黄海激战)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

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

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

(3)第二阶段战事: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

但清军统帅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

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

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

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

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

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

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败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

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

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生:(阅读条约内容)师:(引导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的相关分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师:(教师归纳)4.三国干涉还辽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

同时,三国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

日本政府惊恐万状。

8个月的对华战争已使它筋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

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

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生:(看投影资料)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

(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生:(阅读并作答)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

台湾保卫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生:(阅读教材并作答)6.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师:一场在所难免的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局势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了?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归纳)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引起中国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众抗击入侵;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课后记:审定意见:本教案质量较高,可以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