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初级中学)含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初级中学)(总分:150.00,做题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40.00)1.)。
(分数:5.00)A.B.C.∞D.不存在2.设α为向量和的夹角,则cosα是()。
(分数:5.00)A.B.C.D.3.设x∈(0,1],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分数:5.00)A.f(x)在(0,1]上连续B.f(x)在(0,1]上一致连续C.f(x)在(0,1]上可导D.f(x)在(0,1]上单调递减4.空间曲面x2-4y2+z2=25被平面x=-3截得的曲线是()。
(分数:5.00)A.椭圆B.抛物线C.双曲线D.圆5.甲乙两位棋手通过五局三胜制比赛争夺1000员奖金,前三局比赛结果为甲二胜一负,现因故停止比赛,设在每局比赛中,甲乙获胜的概率都是1/2,如果按照甲乙最终获胜的概率大小分配奖金,甲应得奖金为()。
(分数:5.00)A.500 元B.600 元C.666 元D.750 元6.已知球面方程为切线与球面相切与点 M ,线段 PM ,则在点 P 的坐标中(0,0,2), z 的值为()。
(分数:5.00)A.B.2C.3D.47.编制数学测试卷的步骤一般为()。
(分数:5.00)A.制定命题原则,明确测试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B.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精选试题,编拟双向细目表C.明确测试目的,制定命题原则,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D.明确测试目的,编拟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制定命题原则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到的数学方法主要是()。
(分数:5.00)A.降次B.放缩C.消元D.归纳二、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35.00)9.7.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x)在[a,b](分数:7.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 是3*4矩阵,其秩为 3,已知η1、η2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X=b 两个不同的解,其中(1)请用η1、η2构造AX=0的一个解,并写出 AX=0的通解;(2)求 AX=b 的通解。
2020下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重要!

2020下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模板—重要!素质教育观案例分析答题模板(需要背诵)答: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观,是值得(不值得)学习的。
(1)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指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2)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抓好智育,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3)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本质是让学生在愉快自主学习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该老师......,因此(违背、践行)该观点(4)该老师的做法(违背、践行)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材料中某老师......,因此(违背、践行)了该观点(5)该某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材料中某老师......,因此体现(违背、践行)该观点例题:李老师是一位美术教师,他常常说:“美术课堂不仅要教会学生画画,还应该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
”有一次,在和学生聊天时,李老师听说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闲置的废旧衣物,弃之可惜,留之占地。
于是,李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
这一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参与,有的学生将旧衣服改成符合时尚潮流又具有独特魅力的新衣服;有的学生将旧衣物裁剪成布条、布块,制作成灯笼、小布娃等布艺饰品……….学生们给旧衣物赋予了新的功能和价值,制作出缤纷多彩的作品。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经典案例分析20例

【案例1】一位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数学老师在强调“不同名数不能相加”这一定律时,用反问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说:“一头牛和一匹马能相加吗?”其他同学都回答:“不能相加”,只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等于两头牲畜。
”教师勃然大怒,他喝令这名学生站起来,厉声训斥道:“你妈和你爸相加能等于两头动物吗?”该学生愤然坐下,全班同学一片哗然。
问题: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对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正确。
“不同名数不可相加”是数学中的定律,通常学生会说“不能相加”,但这个学生别出心裁,使用另外一个类名,把两个不同的名称统合起来,这表明他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而且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此,教师不仅不应该批评学生,反正应该就这一点进行鼓励。
然而,这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批评和讽刺,可能会打消学生的主动性、抹杀学生的创造性,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难以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确的做法是: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成果与教师所设计、安排和期望的不相符时,不能强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重新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和教材上的内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采用粗暴的手段和语言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
教师要赞赏学生思维中独特与灵活的一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
但同时也要强调,在数学中所说的“名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并不相同,有时要限定在某一学科领域之中。
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教学用语要措辞严谨、表达清晰,不能造成歧义和误解。
【案例2】一位从郊区调入城里学校的语文教师走上新的讲台。
他刚走进教室,全班同学便哄堂大笑起来,笑声中夹杂着“真像”、“多像啊”的议论声。
这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很大的头像。
他一眼便看出,画的正是自己的头像。
面对此时此景,这位教师十分平静,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画得多好啊,确实像,希望这位同学把画画这个特长发挥下去。
”接着他开始讲课,从自己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谈到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从语文的重要性谈到 21 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从本学期语文教材改革谈到对学生们学好语文的要求。
教研案例初中数学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分析题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分析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案例以某初中数学课堂为例,探讨分析题教学策略。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析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性质;(3)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二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题的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若长方形的长为6厘米,求宽是多少厘米?”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兴趣。
(2)新课讲授教师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种解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分析题练习教师布置以下分析题供学生练习:①求一元二次方程2x^2 - 5x + 2 = 0的解;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x^2 - 4x + 3 = 0的解的性质;③实际应用题:一个数的3倍与5的差等于12,求这个数。
(4)学生展示与点评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题后,教师请部分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5)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分析题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真题及含答案.docx

2020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学科》真题及答案2017 下半年教格考《初中数学学科》真及答案一、1、矩⋯⋯的秩 (5 分)正确答案 :D.32、当⋯⋯,与⋯⋯是等价无小的(5 分)正确答案 :A.3、下列⋯⋯散的是 (5 分)正确答案 :A.4、⋯⋯的述,正确的是(5 分)正确答案 :C. 从的一个焦点出的射,反射后通的另一个焦点。
5、⋯⋯多式二次型的是(5 分)正确答案 :D.6、⋯⋯随机量 X 服从正分布⋯⋯随机量⋯⋯那么 Y 服从的分布是 (5 分)正确答案 :C.7、“矩形”和“菱形”概念⋯⋯(5 分)正确答案 :B. 交叉关系8、⋯⋯形不是中心称形⋯⋯(5 分 )正确答案 :B. 正五形二、答9、⋯⋯平面曲⋯⋯分 y 周和 x 旋一周⋯⋯旋曲面分作⋯⋯ (1) 在空直角坐系⋯⋯写出曲面 S1 和 S2 的方程: (4 分)(2) 平面⋯⋯与曲面 S1 所成的立体得体。
(3 分)正确答案 :10、⋯⋯参加某格考的考生中,有 60%是本考生⋯⋯ 40%是非考⋯⋯某位考生通了考,求考是本考生的概率。
(7 分)正确答案 :11、⋯⋯由曲 C成一个封形,明:存在数⋯⋯使直⋯⋯平分形的面。
(7 分)正确答案 :12、⋯⋯“平行四形”和“ 数”的定⋯⋯定方式。
(7分)正确答案 : 平行四形的定:两分平行的四形 ; 定方式:关系定( 属概念加种差定法 ); 数的定:有理数和无理数称数 ; 定方式:外延定法 .13、⋯⋯部分学内容⋯⋯达定理⋯⋯述⋯⋯学内容的意。
(7 分)正确答案 : 于学程来,可以学生的知与技能化,以达定理例,达定理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根的充要条件,而达定理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方程有无数根,利用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达定理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中均有体 .三、解答14、在性空 R3中,已知向量⋯⋯ (1) 求子空 V3 的数:(4 分)(2) 求子空 V3 的一准正交基。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真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真题汇总(2020 湖南株洲)在某中学有一位李老师。
一天,李老师在讲到某一题的解法时,班上一位同学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加便捷的解法。
李老师听后觉得脸上很没面子,便大声呵斥道:“到底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说按这种方法就按这种方法。
”在以后的课上,同学们便只顾埋头抄解题步骤,生搬硬套,从没有自己的思考。
同时,该学校的袁老师上课时却非常乐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解题技巧,乐意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更简洁的解题方式。
问题: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观,并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1)新课程倡导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中的李老师因学生有了更便捷的解法就呵斥学生,说明李老师没有与同学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而袁老师上课时乐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则实现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与互动。
(2)新课程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案例中的李老师呵斥有更加便捷解法的学生后,致使学生们只顾埋头抄解题步骤,生搬硬套,从没有自己的思考,说明李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做到创设与生成。
而袁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解题技巧,乐意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更简洁的解题方式,则体现了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袁老师的做法正好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2.案例中的李老师没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袁老师则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建立了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要向袁老师学习。
教师考编中学数学案例分析的模板

案例分析一、教材的评析(一)问题形式1. 试分析教材编排的意图。
2. 教材体现的特点是什么?(二)评析原则1. 体现科学性(1)体现课程内容的数学实质和标准要求。
(2)全面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
(3)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验依据。
2. 体现整体性:注重突出核心内容,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3. 体现过程性(1)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介绍知识背景,教学活动体现学生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和反思)(2)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4. 贴近学生现实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5. 有一定的弹性6. 体现可读性口诀:内容要科学和完整,体现过程和可读性,贴近现实。
答题模板:①教材编写(素材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现实),(教材所选择的学习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数学理解。
上述的教材(素材),体现了该原则。
②教材编写(素材的选择)应,,上述的教材(素材),体现了该原则。
③……二、教学过程的评析(一)导入的评析1. 问题形式请分析该教师教学引入片段的特点。
2. 评析原则《初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1)导入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
(2)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新知做相应的铺垫。
能实现从生活到数学,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答题模板(优点)案例中 X 老师采用了 ________(导入方式),该种导入方式具有________ 的特点,符合《初中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________”的课程基本理念。
案例中,X 老师首先提出 ________,接着引导出 ________,最后引出__________(概括材料即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缺点)案例中 X 老师采用了 ________(导入方式),该种导入方式具有________ 的特点,违背了《初中 /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________”的课程基本理念。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案例分析、论述题)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真题及答案(案例分析、论述题)一.案例分析题1.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赵老师就为自己定下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她认真学习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先后荣获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和省级教学竞赛兰等奖;她积极承担省、市级教育科研项目,撰写了多篇论文,并获得了省、市级教育科研奖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她以母亲般的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的学生爱护有加,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称赞。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赵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某中学一个班级里,接连出现几起学生的物品丢失现象,为了阻止这种现象继续发生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老师接受了几个班干部的建议,决定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小偷。
投票结果出来后,学生李某得票最多,因此被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此后,李某总感觉同学们对她指指点点,精神大受刺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需送医院接受治疗。
班主任老师的这种做法合适吗?谁应该承担李某的治疗费用?为什么?请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对此事进行分析,并谈谈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二.论述题1.论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
2.举例说明如何根据记忆规律提高知识保持的效果。
参考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答案要点:①赵老师的做法模范地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修养。
②赵老师的做法践行了严谨治学、不断进取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③赵老师的做法践行了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答案要点:①班主任的做法不合适。
学校应承担李某的医药费等相关费用。
②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
伤害了学生的心灵。
③学校应对班主任老师作出相应的处分,并责令其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④启示:学校教育应该说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的教育和信任的教育。
二、论述题1.答案要点: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②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20篇

案例十一:个性化教学
美术老师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为他们设计了相应的创作任务。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
案例十二:学习与欣赏结合
美术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授绘画技巧,还引导学生们欣赏名画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和欣赏的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科学老师
案例七:培养实验能力
科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通过实践,学生们在理解科学理论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能力。
案例八:鼓励探索精神
在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单元学习中,科学老师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择并照料一盆小植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命周期。
三、英语教师
案例五:创设沉浸式英语环境
英语教师通过设置英语角,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自由使用英文进行交流。这样的沉浸式环境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
案例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次英语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音乐来学习英语歌曲。学生们通过欣赏和演唱英文歌曲,进一步培养了对英语的兴趣。此外,老师还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历史老师
案例九:启发学生思考
历史老师通过提出一系列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案例十:情境再现
历史老师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们通过演绎历史人物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20篇
一、语文教师
案例一:小明的语文学习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一直感到困惑。他的语文老师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他对语文充满了兴趣。小明开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最终,他成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成绩。
2020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我国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举措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人口4.在学制发展进程中,有些国家规定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统一的基础教育,初中以后可以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教育。
这些国家的学制类型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C.多轨学制D.分支型学制5.卢梭从自然教育观出发,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自然本位论6.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
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A.从幼儿园到初中B.从小学到初中C.从初中到高中D.从小学到高中7.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
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 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8.20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世界各国产生较大影响,其特点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自学按一定比例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特朗普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贝尔—兰卡斯特制9.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中学把“档案袋评价”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之一。
这种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0.班主任老师在“每月一星”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王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精选资料】

案例分析案例1、2001年7月高考时,某县中学的6名考生与2名社会青年互相勾结,利用手机将试卷答案信息发送到考生所携带的传呼机上。
还有一名考生通过该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老师,这些监考老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老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案发后,该县招生委员会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进行调查,很快就查清了这宗考场作弊案。
为严肃法纪,该县对涉及违纪作弊的老师和考生作出严肃的处理。
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被开除公职,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名监考教师分别受党纪政纪处分;违纪作弊的6名考生被取消考试资格,并停考3年。
问:⑴、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否合法?为什么?该县对涉案教师和考生的处理是合法。
符合《教育法》第77条规定:“ 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该县中学体育教师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体育教师刘某行为已经构成犯罪。
体育教师刘某用8000元收买6名监考老师,这些监考老师收款后,对该位考生在考场作弊均视而不见,甚至还有一名监考老师帮他填写答题卡。
其行为是属于受贿和行贿行为。
其结果破坏了国家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性。
案例2、某中学初三(1)班黑板旁边贴着一张班规: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教师提问回答不出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上课迟到者,每次罚款3元;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交头接耳者,每人每次罚款4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
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造册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
钟某是该班的学生,其父在外地工作。
1997年3月28日,母亲突然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上学迟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罚者。
第二天,钟以买笔为由,向母亲要了3元钱,“主动”交给了班上的生活委员。
这条班规制定实施仅1个月,就有13位同学受罚。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

教师资格证笔试案例分析题(附解答)1.请从教师角色分析该行为2.请从新课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角度来分析该行为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2)在看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检视和深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研究资源;帮助(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协作3.请用现代的教学观的理论来分析该老师的行为“交课过人”答:(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来往、积极互动、共同开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4.请从现代学生观的角度来分析该老师行为答:1.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包括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我们应用育理念看待学生(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5.新课程改革倡导什么样的研究方式?答:新课改倡导的研究方式为自主研究、探究研究、协作研究,这些研究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开展为目标(1)自主研究自主研究关注研究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研究方式。
主动性是自主研究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研究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自主研究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可否学、学什么、若何学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研究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上。
(2)探究研究探究研究也称发现研究,研究过程除被动接受知识,还存有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
新课改要求的研究方式转变就是要学生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研究,把研究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研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数学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已知函数(f(x)=x2−4x+5),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多少?•A) 1•B) 2•C) 3•D) 4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3, -4)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Q 的坐标是?•A) (-3, 4)•B) (3, 4)•C) (-3, -4)•D) (3, -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B的坐标是()A.(3,2)B.(-3,-2)C.(-2,-3)D.(-3,3)4、下列函数中,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的是()A. y=2x+3B. y=-x+5C. y=x^2+1D. y=-3x^25、下列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等于180度B、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大于180度C、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小于180度D、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根据三角形形状变化6、对于函数 y = 2^x,当 x > 0 时,关于该函数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y 的值小于 2B、y 的值大于 2C、y 的值随 x 的增大而减小D、y 的值随 x 的增大而增大7、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采用的具体教学策略是()。
A. 多次重复讲解法B.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C. 实例教学与比较教学相结合D. 直接抽象教学8、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关注的重点不包括以下几点中的()。
A. 确保学生安全B. 学生是否遵循了探究步骤C. 探究活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D. 探究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第一题请简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第二题题目:简述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请简述课堂提问的艺术,并举例说明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注意的几点。
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总结

[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学案例分析在中学教育的领域中,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的中学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涉及的教学理念、方法、策略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等方面,以期为广大中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背景本次分析的教学案例是一节初中数学课程——“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授课教师为李老师,授课班级为初二年级的一个普通班级,学生人数为 45 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掌握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的含义,能够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李老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中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次函数。
2、新授环节(1)李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如 y = 2x + 1、y =-3x 2 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坐标纸上画出这些函数的图像。
在学生画图的过程中,李老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学生画完图像后,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图像,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
经过讨论,学生们发现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接着,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次函数图像的斜率和截距。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和计算,学生们理解了斜率和截距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出斜率和截距。
(4)在学生掌握了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后,李老师让学生通过图像分析一次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1 [单选题](江南博哥)极限的值是()A.B.C.D.不存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
2 [单选题] 设为向量和的夹角,则是()A.B.C.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因为3 [单选题] 设,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 f(x)在(0,1]上连续B.f(x)在(0,1]上一致连续C.f(x)在(0,1]上上可导D.f(x)在(0,1]上单调递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4 [单选题] 空间曲面被平面截得的曲线是()。
A.椭圆B.抛物线C.双曲线D.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空间曲线方程的知识。
根据题意求曲线方程可以把X=-3代入空间曲面X2-4y2+Z2=25,得到方程Z2-4y2=16,此曲线方程Z2-4y2=16,确定为双曲线。
5 [单选题] 甲乙两位棋手通过五局三胜制比赛争夺 1000员奖金,前三局比赛结果为甲二胜一负,现因故停止比赛,设在每局比赛中,甲乙获胜的概率都是1/2,如果按照甲乙最终获胜的概率大小分配奖金,甲应得奖金为()A.500 元B.600 元C.666 元D.750 元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概率求解的知识。
甲乙2人每局获胜的概率均为1/2,甲胜两局乙负局以后,那么甲要是获胜的话就只有 2种情况:(1)接下来一局,甲胜乙负,概率为1/2;(2)接下来是甲先负一局,然后甲胜,概率为1/2×1/2=1/4。
综上,甲获胜的概率为1/2+1/2×1/2=3/4,那么乙获胜的概率为1-3/4=1/4,所以,按照获胜的概率来看,他们分配奖金的比例应该是3:1。
6 [单选题] 已知球面方程为切线与球面相切与点 M ,线段 PM 长为,则在点 P 的坐标中(0,0,2), z 的值为()A.B.2C.3D.4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7 [单选题] 编制数学测试卷的步骤一般为()。
最新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2020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事例剖析题经典语句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育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取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一样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色,要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A.课程内容不单包含数学的结果,也包含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B.课程内容的选摘要切近学生的实质,有益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虑与探究。
C.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办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办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办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课程内容的体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课活动是师生踊跃参加、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课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引者与合作者。
A.数学教课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换学生踊跃性,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虑,鼓舞学生的创建性思想。
B.要着重培育学生优秀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
C.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开朗的、主动的和富裕个性的过程。
D.除接受学习外,着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相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察看、实验、猜想、计算、推理、考证等活动过程。
E.教师教课应当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易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启迪式和因材施教。
F.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办理好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虑、主动探究、合作沟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术、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良教师教课。
应成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系统。
评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成立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经典语句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A.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B.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C.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D.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A.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C.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D.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E.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F.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A.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B.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C.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
的数学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