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新版.pd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药物性哮喘 ( 6 )药物性肺水肿 ( 7 )药物性肺栓塞 ( 8 )药物性肺出血 ( 9 )药物性肺癌 (10 )药物性肺动脉高压 (11 )药物性肺血管炎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 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 A. 脑炎 B.肝性脑病 C. 核黄疸 D.癫痫 E.帕金森综合征 2. 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 A. 神经元 B.轴索 C. 髓鞘 D.神经递质 E.以上都是 3. 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能量需求障碍 B.返死式神经病 C. 神经元损害 D.髓鞘水肿 E.神经递 质释放减少 4. 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能量需求障碍 B.返死式神经病 C. 神经元损害 D.髓鞘水肿 E.神经递 质释放减少 5. 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返死式神经病 B.神经元损害 C. 髓鞘水肿 D.神经递质释放减少 E.轴
.
.
.
(3)介导的氧化损伤 呋喃妥因 (4)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 多柔比星 (5)细胞内磷脂的沉积 胺碘酮 (6)介导 P 物质的释放 紫杉醇 (7)致癌变作用 环磷酰胺 2. 论述 药物性肺炎有哪些? ( 1 )药物过敏性肺炎 ( 2 )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 ( 3 )药物间质性肺炎 ( 4 )药物性肺纤维化
.
.
.
( 7 )代谢产物的测定 ( 8 )数据的统计评价 ( 9 )分析方法 (10 )报告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氧化性溶血 C. 出血 D. 贫血 E.白血病 2. 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 A. 白蛋白 B.球蛋白 C. 硫血红素珠蛋白 D.热休克蛋白 E.急性期蛋白 二、名词解释 1. 化学源性低氧症 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 环供应外周组织供氧不足 三、简答题 1. 化学物质引起的低氧症通常分为哪几种情况? ( 1 )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 (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3 )氧化溶血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 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 A. 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E. 都不是 2. 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A. 免疫性溶血 B.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荨麻疹 D. 免疫性肝炎 E. 哮喘 3. 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A. 红细胞 B.白细胞 C. 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 E.白细胞和血小板 4. 氟烷可导致 A. 免疫性溶血 B.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荨麻疹 D. 免疫性肝炎 E. 哮喘 二、填空题 1. 最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A. 有毒 B.毒性 C 毒素 D.毒物 E.靶器官 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 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 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 A. 机制毒理学 B.应用毒理学 C. 描述性毒理学 D.临床毒理学 E.职 业毒理学 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 家兔 B.大鼠 C. 小鼠 D.豚鼠 E.家犬 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 A. 一个 B.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E.五个 5. 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 A. 基因启动区域 B.转录因子 C. 转录前复合物 D. 信号传达的网络 部位 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 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 ATP 的合成是通过 A. 干扰电子传递链 B.抑制 ATP 合酶的活性 C. 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 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 E.使钙离子上升 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 A. 组织坏死 B.纤维症 C. 致癌 D.炎症 E.蛋白合成 二、填空题 1. 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 1.有毒 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 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 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 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 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 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
.
.
1. 药物是否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的强弱通常取决于它们 在靶器官或靶组织的(浓度) 。 2. 药物(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分布容积) 四、简答题 1. 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 ( 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 (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 ( 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 2. 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 (1) 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 (2) 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 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 (3) 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 五、论述题 1. 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 (1) 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阐明引起试 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 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 (3) 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4) 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5) 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安全 用药提供 依据。 2. 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 ( 1 )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 ( 2 )采样时间点的调整 ( 3 )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 ( 4 )中毒程度的评估 ( 5 )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 ( 6 )给药途径
.
.
.
(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一阶段) (1)两种品系、 35 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 ( 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 组织学检查; ( 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 ( 4)生殖毒性试验; ( 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6)行为试验; ( 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 ; ( 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 2 年致癌试验; ( 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 ( 5)人类临床试验; ( 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
.
.
三、简答题 1. 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毒性作用可分为几种? ( 1 )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 2 )免疫增强作用导致过敏性 (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 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A. 区带 1 B.区带 2 C. 区带 3 D. 门三联体 E.中央静脉 2. 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A. 内皮细胞 B.肝细胞 C. 库普弗细胞 D. 星行细胞 E.内皮细胞和肝细胞 3.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 A. 区带 1 B.区带 2 C. 区带 3 D. 门三联体 E.中央静脉 4. 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A. 灶状坏死 B.带状坏死 C. 广泛性坏死 D.凋亡 E.炎症 5. 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A. 肝硬化 B.肝癌 C. 大泡性脂肪肝 D.肝昏迷 E.肝炎 6. 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 A. 增加 B.减少 C. 不变 D. 可能增加可能减少 E.以上都不对 7. 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A. 肝硬化 B.肝癌 C. 脂肪变性 D. 肝昏迷 E.肝炎 8. 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A. 质膜起泡 B.线粒体形态改变 C. 内质网肿胀 D. 溶酶体增多 E.染色质 错排 二、填空题 1. 肝细胞被药物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 2. (紫癜肝)是另一种血管损害,其特征为肝组织出现大而充满血液 的空腔。 3. 据国外报道,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 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动物实验大多采用的给药途径 A. 胃肠道给药 B.静脉给药 C. 皮下给药 D. 皮肤给药 E.皮内给药 2. 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 A. 胃肠道 B.静脉 C. 皮下 D.皮肤 E.肺泡 3. 环磷酰胺经生物转化后毒性 A. 增强 B.减弱 C. 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E.以上都不对 4. 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A. 肝脏 B.肾脏 C. 肺脏 D.乳腺 E.皮肤 二、填空题
.
.
.
三、简答题 1. 肝脏的毒性机制包括哪几方面? ( 1 )脂质过氧化 ( 2 )不可逆地与大分子结合 ( 3 )内环境中钙离子平衡失调 ( 4 )免疫反应 四、论述题 1. 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 ( 1 )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 ( 2 )凝血酶原时间 ( 3 )血清胆红素 ( 4 )染料廓清试验 ( 5 )药物廓清试验 ( 6 )血清肝脏酶测定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 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肾间质性肾炎 D. 急性肾功 能衰竭 E.慢性肾功能衰竭 2.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镇痛剂肾病 C. 肾间质性肾炎 D. 急性肾功能衰 竭 E.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 A.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B.γ-氨基丁酸转移酶 C. 细胞色素 P450 氧化酶 D. 谷草转氨酶 E.碱性磷酸酶 4. 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A. 新霉素 B.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奈替米星 5. 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A. 新霉素 B.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奈替米星 二、填空题 1.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镇痛剂肾病) 。
.
.
.
7.全身毒性 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 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 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 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 ( 1)发现中毒剂量 ( 2)发现毒性反应 ( 3)确定安全范围 ( 4)寻找毒性靶器官 (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 毒性反应类型 ? ( 1)非共价键结合 ( 2)共价键结合 ( 3)氢键吸引 ( 4)电子转移 ( 5)酶反应 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 3)改变靶点 4. 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 ( 1)靶分子功能障碍 ( 2)靶分子结构破坏: ( 3)新抗原形成 5. 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 ( 1)组织坏死 ( 2)纤维症 ( 3)致癌 四、论述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 第一水平 急性毒性试验:
百度文库
.
.
.
2.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 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所致。 3. 药物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小球(系膜异常增殖)和(系膜基质增多) , (免疫球蛋白沉积)均可造成系膜损伤。 三、简答题 1. 环孢素 A 的临床肾毒性表现在? ( 1 )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 2 )急性血管损伤; ( 3 )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 博来霉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2. 胺碘酮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 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栓塞 E.肺出血 3. 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A. 过敏性肺炎 B.红斑狼疮样肺炎 C. 间质性肺炎 D. 肺纤维化 E.肺癌 4.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5. 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6. 阿米雷司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纤维化 B.肺栓塞 C. 肺出血 D.肺动脉高压 E.肺癌 二、填空题 1. 呋喃妥因可通过增加肺内氧自由基产生,并抑制清楚这些自由基的 正常抗氧化保护机制而引起 (肺纤维化),反过来又促进 (炎症 )和(纤维 变性 )反应。 三、论述题 1. 论述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主要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药物。 (1)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吗啡 (2)引起呼吸肌麻痹 箭毒生物碱
.
.
.
(3)介导的氧化损伤 呋喃妥因 (4)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 多柔比星 (5)细胞内磷脂的沉积 胺碘酮 (6)介导 P 物质的释放 紫杉醇 (7)致癌变作用 环磷酰胺 2. 论述 药物性肺炎有哪些? ( 1 )药物过敏性肺炎 ( 2 )药源性红斑狼疮样肺炎 ( 3 )药物间质性肺炎 ( 4 )药物性肺纤维化
.
.
.
( 7 )代谢产物的测定 ( 8 )数据的统计评价 ( 9 )分析方法 (10 )报告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 “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氧化性溶血 C. 出血 D. 贫血 E.白血病 2. 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 A. 白蛋白 B.球蛋白 C. 硫血红素珠蛋白 D.热休克蛋白 E.急性期蛋白 二、名词解释 1. 化学源性低氧症 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通过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 环供应外周组织供氧不足 三、简答题 1. 化学物质引起的低氧症通常分为哪几种情况? ( 1 )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 (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3 )氧化溶血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 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 A. 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 Ⅳ型变态反应 E. 都不是 2. 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A. 免疫性溶血 B.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荨麻疹 D. 免疫性肝炎 E. 哮喘 3. 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A. 红细胞 B.白细胞 C. 血小板 D.红细胞和血小板 E.白细胞和血小板 4. 氟烷可导致 A. 免疫性溶血 B.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荨麻疹 D. 免疫性肝炎 E. 哮喘 二、填空题 1. 最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 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A. 有毒 B.毒性 C 毒素 D.毒物 E.靶器官 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 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 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 A. 机制毒理学 B.应用毒理学 C. 描述性毒理学 D.临床毒理学 E.职 业毒理学 3. 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A. 家兔 B.大鼠 C. 小鼠 D.豚鼠 E.家犬 4. 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 A. 一个 B.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E.五个 5. 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 A. 基因启动区域 B.转录因子 C. 转录前复合物 D. 信号传达的网络 部位 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 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 ATP 的合成是通过 A. 干扰电子传递链 B.抑制 ATP 合酶的活性 C. 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 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 E.使钙离子上升 7.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 A. 组织坏死 B.纤维症 C. 致癌 D.炎症 E.蛋白合成 二、填空题 1. 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 1.有毒 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 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 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 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 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 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 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
.
.
1. 药物是否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及毒性作用的强弱通常取决于它们 在靶器官或靶组织的(浓度) 。 2. 药物(毒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取决于(分布容积) 四、简答题 1. 毒物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1)药物固有的作用特征 ( 2)到达靶器官的量和滞留时间 ( 3)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能力 ( 4)机体靶器官对药物的易感性 2. 在那些情况下测定血浆或体液中代谢产物的浓度更重要? (1) 当受试药物为前体药物而其代谢产物已知是活性药物时; (2) 当药物可被转化为一种或多种具有药理或毒理活性代谢产物,且 这些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组织器官反应时; (3) 受试药物在体内可被广泛生物转化时; 五、论述题 1. 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 (1) 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阐明引起试 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2) 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 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 (3) 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 (4) 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 (5) 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 为临床安全 用药提供 依据。 2. 毒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 ( 1 )药物毒性效应的量化 ( 2 )采样时间点的调整 ( 3 )确定剂量水平以达到合适的中毒量 ( 4 )中毒程度的评估 ( 5 )毒性作用复杂因素探索 ( 6 )给药途径
.
.
.
( 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 ( 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 ( 3)致突变活性初筛。 第二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一阶段) (1)两种品系、 35 天染毒、毒性量效曲线,推荐临床使用途径; ( 2)器官毒性试验、死亡情况、体重变化、血液学、临床生化学、 组织学检查; ( 3)致突变活性第二阶段筛选; ( 4)生殖毒性试验; ( 5)受试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6)行为试验; ( 7)协同、增效、拮抗作用。 第三水平 长期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1)动物长期毒性试验(半年以上) ; ( 2)哺乳类动物致突变试验; (3)啮齿类动物 2 年致癌试验; ( 4)人类药代动力学试验; ( 5)人类临床试验; ( 6)短期和长期用药的流行病学资料。
.
.
.
三、简答题 1. 药物对机体免疫系统毒性作用可分为几种? ( 1 )免疫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 2 )免疫增强作用导致过敏性 (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 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A. 区带 1 B.区带 2 C. 区带 3 D. 门三联体 E.中央静脉 2. 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A. 内皮细胞 B.肝细胞 C. 库普弗细胞 D. 星行细胞 E.内皮细胞和肝细胞 3. 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 A. 区带 1 B.区带 2 C. 区带 3 D. 门三联体 E.中央静脉 4. 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A. 灶状坏死 B.带状坏死 C. 广泛性坏死 D.凋亡 E.炎症 5. 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A. 肝硬化 B.肝癌 C. 大泡性脂肪肝 D.肝昏迷 E.肝炎 6. 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 A. 增加 B.减少 C. 不变 D. 可能增加可能减少 E.以上都不对 7. 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A. 肝硬化 B.肝癌 C. 脂肪变性 D. 肝昏迷 E.肝炎 8. 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A. 质膜起泡 B.线粒体形态改变 C. 内质网肿胀 D. 溶酶体增多 E.染色质 错排 二、填空题 1. 肝细胞被药物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 2. (紫癜肝)是另一种血管损害,其特征为肝组织出现大而充满血液 的空腔。 3. 据国外报道,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 后有发生(瑞夷综合征)的危险。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动物实验大多采用的给药途径 A. 胃肠道给药 B.静脉给药 C. 皮下给药 D. 皮肤给药 E.皮内给药 2. 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 A. 胃肠道 B.静脉 C. 皮下 D.皮肤 E.肺泡 3. 环磷酰胺经生物转化后毒性 A. 增强 B.减弱 C. 不变 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 E.以上都不对 4. 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A. 肝脏 B.肾脏 C. 肺脏 D.乳腺 E.皮肤 二、填空题
.
.
.
三、简答题 1. 肝脏的毒性机制包括哪几方面? ( 1 )脂质过氧化 ( 2 )不可逆地与大分子结合 ( 3 )内环境中钙离子平衡失调 ( 4 )免疫反应 四、论述题 1. 论述肝损伤的评价过程中血液学试验并介绍指标的意义? ( 1 )血清白蛋白(意义自己写) ( 2 )凝血酶原时间 ( 3 )血清胆红素 ( 4 )染料廓清试验 ( 5 )药物廓清试验 ( 6 )血清肝脏酶测定 第六章 一、选择题 1. 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慢性肾小球肾炎 C. 肾间质性肾炎 D. 急性肾功 能衰竭 E.慢性肾功能衰竭 2.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镇痛剂肾病 C. 肾间质性肾炎 D. 急性肾功能衰 竭 E.慢性肾功能衰竭 3. 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 A. 谷胱甘肽 S-转移酶 B.γ-氨基丁酸转移酶 C. 细胞色素 P450 氧化酶 D. 谷草转氨酶 E.碱性磷酸酶 4. 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A. 新霉素 B.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奈替米星 5. 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A. 新霉素 B.卡那霉素 C. 庆大霉素 D.链霉素 E.奈替米星 二、填空题 1.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3 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镇痛剂肾病) 。
.
.
.
7.全身毒性 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 终毒物 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 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 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 ? ( 1)发现中毒剂量 ( 2)发现毒性反应 ( 3)确定安全范围 ( 4)寻找毒性靶器官 ( 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 2. 毒性反应类型 ? ( 1)非共价键结合 ( 2)共价键结合 ( 3)氢键吸引 ( 4)电子转移 ( 5)酶反应 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 ( 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 ( 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 ( 3)改变靶点 4. 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 ? ( 1)靶分子功能障碍 ( 2)靶分子结构破坏: ( 3)新抗原形成 5. 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 ? ( 1)组织坏死 ( 2)纤维症 ( 3)致癌 四、论述题 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 ? 第一水平 急性毒性试验:
百度文库
.
.
.
2.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发生,是由于本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 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所致。 3. 药物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小球(系膜异常增殖)和(系膜基质增多) , (免疫球蛋白沉积)均可造成系膜损伤。 三、简答题 1. 环孢素 A 的临床肾毒性表现在? ( 1 )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 2 )急性血管损伤; ( 3 )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第七章 一、选择题 1. 博来霉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2. 胺碘酮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 肺炎 C.肺纤维化 D.肺栓塞 E.肺出血 3. 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A. 过敏性肺炎 B.红斑狼疮样肺炎 C. 间质性肺炎 D. 肺纤维化 E.肺癌 4.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5. 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癌 B.肺炎 C. 肺纤维化 D. 肺栓塞 E.肺出血 6. 阿米雷司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A. 肺纤维化 B.肺栓塞 C. 肺出血 D.肺动脉高压 E.肺癌 二、填空题 1. 呋喃妥因可通过增加肺内氧自由基产生,并抑制清楚这些自由基的 正常抗氧化保护机制而引起 (肺纤维化),反过来又促进 (炎症 )和(纤维 变性 )反应。 三、论述题 1. 论述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主要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药物。 (1)引起呼吸中枢抑制 吗啡 (2)引起呼吸肌麻痹 箭毒生物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