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总复习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1、振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做往复运动波动:各振动在空间上的传播射线平面(三线所决定平面):由入射线、反射线和过反射点界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射线平面。
振动图:固定空间位置,观察r处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形。
波剖面:固定某时刻,观察质点位移随距离变化规律的图形。
时距曲线:表示某一波阻抗差界面反射波传播时间与炮检距关系的曲线,称为时距曲线。
2、平均速度:地震波垂直穿过地层的总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所求出的地震波速度称为均方根速度,这种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射线的偏折。
叠加速度:由共中心点道集速度谱求出的速度。
对一组共中心点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速度来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病进行动校正;当某个速度能把同相轴校成水平直线时,则这个速度就是这条同相轴对应的反射波叠加速度。
层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某一层的速度。
等效速度:在均匀介质条件下,理论双曲线与实际反射波时距曲线最佳拟合的介质速度。
视速度:不沿射线方向测得的传播速度。
视周期:从振动图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时间称为视周期。
视频率:视周期的倒数称为视频率。
视波长:从波剖面中可得到的相邻两峰或两谷间的距离称为视波长。
视波数:视波长的倒数称为视波数。
地震地质条件:在一个地区能否有成效的应用地震勘探,来研究地下地质构造的条件。
具体可分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和深地震地质条件。
激发条件:是指震源种类、能量、周围介质的情况等与激发地震波密切有关的各种条件。
对陆上炸药震源来说,激发条件包括炸药量大小、药包形状、个数、分布方式,埋置岩性和深度等。
对非炸药震源,激发条件则包括装置的种类、能量、参数选择及安置情况等。
激发条件的选择是否适当对地震原始资料质量的影响很大。
接收条件:是指接收地震波的仪器的工作状态和条件。
具体包括地震检波器的安置情况,组合个数和方式,以及地震仪的各种因素等。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一、解释下列名词1、反射波2、有效波3、干扰波4、多次波二、填空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2.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3.地震勘探分_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_________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_______转换成____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___________地震记录.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______,做出地震____________,并提出_______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7.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____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9.地震波属于_____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___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三、选择题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________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________.A.一个点;B.许多点.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________.A.传播时间长;B.反射能量强.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_______反射时间.A.垂直;B.标准.5 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________.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四、 简答题1、什么是多次覆盖?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3、什么是反射定律?4、什么是时距曲线?五、计算题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2、计算波阻抗Z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求:Z=?六、 海洋地震勘探中主要有哪些干扰波,有一些什么特点?你觉得应该怎样消除它们?试说明下图是何地震记录,你能指出图中的一次波和多次波吗?。
矿产勘查中的地震勘探原理与实践考核试卷
3.偏移处理技术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偏移处理,校正反射波的位置,提高资料的横向分辨率,使得地下结构更加清晰。
4.地震勘探与地质填图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的地下结构信息,提高勘查精度。注意问题包括数据匹配、解释的一致性和多方法综合应用。
矿产勘查中的地震勘探原理与实践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测:( )
9.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进行。()
10.矿产勘查中,地震勘探是唯一一种不需要钻探就可以确定矿体位置的方法。()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地震勘探中如何利用地震波的速度分析来确定地下岩层的界面和厚度。
2.描述地震勘探中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A.地表地质
B.地下矿产资源
C.地下水文
D.气象变化
2.下列哪种波在地震勘探中起到关键作用?( )
A.纵波
B.横波
C.表面波
D.反射波
3.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主要受以下哪项因素影响?( )
A.地下岩石的密度
B.地下岩石的硬度
C.地下岩石的含水量
D.所有上述因素
4.地震勘探中,震源一般采用以下哪种方式产生?( )
D.数据叠加处理
4.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哪些步骤?( )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地震资料采集试题库一、判断题,正确者划√,错误者划×。
1、弹性介质中几何地震学的反射系数只与上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有关。
()2、纵波反射信息中包括有横波信息,因此可以利用纵波反射系数提取横波信息。
()3、在纵波 AVO分析中,我们可以提取到垂直入射的纵波反射系数剖面。
()4、当纵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横波。
()5、SH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不会产生转换纵波。
()6、直达波总是比浅层折射波先到达。
()7、浅层折射波纯粹是一种干扰波。
()8、折射界面与反射界面一样,均是波阻抗界面。
()9、实际地震记录可以用鲁滨逊地震“统计”模型表示为:反射系数(R(t))与地震子波(W(t))的褶积 S(t)=W(t)*R(t)。
()10、面波极化轨迹是一椭圆,并且在地表传播。
()11、检波器组合可以压制掉所有的干扰波。
()12、可控震源的子波可以人为控制。
()13、对于倾斜地层来说,当最小炮检距和排列长度不变,并且排列固定不动时,上倾激发与下倾激发可获得地下相同的一段反射资料。
()14、单炮记录上就可以看出三维资料比二维资料品质好。
()15、资料的覆盖次数提高一倍,信噪比也相应地提高一倍。
()16、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面元越大,面元内的覆盖次数越高。
()17、覆盖次数均匀,其炮检距也均匀。
()18、无论何种情况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为双曲线形状。
()19、横向覆盖次数越高,静校正耦合越好。
()20、动校正的目的是将反射波校正到自激自收的位置上。
()21、当地下地层为水平时,可以不用偏移归位处理。
()22、偏移归位处理就是将CMP点归位到垂直地表的位置上。
()23、最大炮检距应等于产生折射波时的炮检距。
()24、当最大炮检距等于目的深度时,才能获得目的层的资料。
()25、当单位面积内的炮点密度和接收道数一定时,中间激发和端点激发所获得的资料面积应该基本相同。
()26、中间激发,可以不考虑地层的倾向。
地震勘探原理试题库
5. 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6. 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 A)波长 B)周期 C)波数 7. 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8. 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9. 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10.野外记录中最先到达接收点的波称为( ) A)直达波 B)有效波 C)透射波 11. 水平叠加能使( ).
h1
α1
R1
h2
α2
R2
h3
α3
R3 18.若脉冲 g1(t)的谱为 G1(f),而脉冲 g2(t)=g1(at), a 为常数,试求 g2(t)的谱
G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19. 什么叫采样定理?
20. 褶积运算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21. 为什么说大地对地震波有低通滤波作用?
22. 计算频谱
求:记录长度T,时间采样间隔△,采样点数N和迭代次数K.
23.采样定理怎样描述?什么是折迭频率和假频?如何克服假频? 24. 什么是观测系统? 25. 什么叫排列、道距和炮检距? 26. 什么叫多次覆盖? 27. 选择观测系统的原则有几条?
四、 简答题与计算题
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 2. 什么是费玛原理? 3. 什么是反射定律? 4. 什么是折射波的始点和盲区? 5. 什么是视速度? 6. 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方程? 7. 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关系?
8. 写出地震平面波传播中地震视波长与地震真波长的关系(图示注明变量含 义),地震视速度与地震真速度的关系,地震速度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 9.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10. 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1.一个以α=300 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 T*=40ms,视波长λ*=250m。试计算其 视频率 f*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 200 时,f*,λ*、、k*、v* 有 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2.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 p 波、SH 波和 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3.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方程和特点? 14. 均匀介质共中心点时距曲线的特点? 15. 水平层状介质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2)
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
1. 波前:
2. 主频:
3. 临界角:
4. 横向分辨率:
5. 惠更斯原理:
6. 绕射波:
7.多次覆盖:
8. 取样(采样)定理:
9. 费马原理:
10. S波: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 AVA ;CMP 。
2.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___ __原理。
3. 线束状三维观测时,总覆盖次数等于覆盖次数乘以
覆盖次数,最低不少于最佳品质二维覆盖次数的。
4. 列举出地震记录中常出现的五种干扰波、、
、、等。
5. 三维勘探设计中,可获得反射资料的三个区带为、
和。
6. 在勘探目标深度确定和装备允许的前提下,最大炮检距(Xmax)主要由和确定。
7、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
两类。
8、一个谐振动是由_ 、和__ 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都会发生变化。
三.计算题(10分)
1. 二维地震采集,双边放炮,接收道为N=480道,覆盖次数n=80次,无障碍情况下,炮点间隔是多少道?
2. 某反射界面,上覆地层波速为3000m/s。
下伏地层波速为6000m/s,求此界面的临界角。
四.问答题(40分)
1. 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
2. 激发介质性质对激发效果有什么影响?
3. 组合对随机干扰的压制效果如何?
4. 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产生地震绕射波,用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
地震勘探原理试题(B)
地震勘探原理试题(B)一、填空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_________勘探,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地震勘探分为_________地震法、__________地震法和透射波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__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3、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 , 。
4、 根据炮点、_______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连续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____.5、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________分辨率和_________分辨率。
6、影响地震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 。
7、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大而_______, 随地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8、经过动校正和水平迭加, __________得到加强, _________受到压制。
9、经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__________点位置,就构成了该测线的____________时间剖面。
10、在等t0平面图上, 等值线越密说明地层倾角越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用√表示,错误用×表示)1、根据干扰波和有效波之间的差别,采用组合法可以消除干扰波.( )2、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为视速度.( )3、地震层速度是地层厚度与地震波穿过该地层时所用时间的比.( )4、迪克斯公式所求的速度为均方根速度.( )5 、反射波振幅越大,信噪比越高.( )6、反射界面倾角越大, 记录点与反射点位置偏移越大.( )7、有波阻抗就会产生反射波.( )8、凸型反射界面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形态扩大.( )9、等t0平面上构造形态与等H平面图上形态一一对应.( )10、当地下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良好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各界面之间的反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波.( )三、名词解释(可借助于图和公式回答)1、均方根速度2、叠加速3、正常时差4、地震水平时间切片5、地震连续介质四、试分别画出均匀覆盖介质水平界面和倾斜界面地质模型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根据图中参数和坐标写出相应的时距曲线方程五计算题1.计算t0=1.0S,波速V=3000m/s,在炮检距x=1000m的动校正量(精确到毫秒)2.如下图是一层状介质模型,其中ρ为密度,单位为克/立方厘米,V是速度,单位是米 /秒,h是厚度,单位为米,R表示界面。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
答案地震勘探原理试卷:采集部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一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3分)1.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
2.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
3.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
4.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90°,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
5.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自深层的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
(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波长,则无屏蔽作用)。
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则接收到的下部界面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
6.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能力。
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Vρ)。
7.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
8.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
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频出现。
9.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
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
10.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三分量三维;AVO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
2.振动在介质中___传播____就形成波.地震波是一种___弹性_____波。
3.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___检波器__将___机械振动信号___转变为___电信号。
4.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
5.沿排列的CMP点距为1/2道距。
6.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时,为宽方位角观测系统。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哪种波来探测地下结构?A. 声波B. 电磁波C. 重力波D. 地震波答案:D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 折射B. 反射C. 散射D. 衍射答案:A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地下介质的什么特性有关?A. 密度B. 弹性模量C. 电阻率D. 温度答案:B4. 在地震勘探中,地下的断层和裂缝通常表现为:A. 高振幅反射B. 低振幅反射C. 无反射D. 反射时间延迟答案:A5. 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A. 地震仪B. 磁力仪C. 重力仪D. 测温仪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A. 地下介质的密度B. 地下介质的弹性模量C. 地下介质的电阻率D. 地下介质的温度答案:AB2.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A. 去噪B. 反褶积C. 速度分析D. 振幅校正答案:ABCD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有:A. 纵波B. 横波C. 表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是地震波的反射特性?A. 振幅B. 频率C. 相位D. 极性答案:ACD5. 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是地震波的传播特性?A. 速度B. 波长C. 频率D. 振幅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无关。
(错误)2.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地下介质的弹性模量成正比。
(正确)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反射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断层的位置。
(正确)4.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电阻率有关。
(错误)5.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地下介质的温度无关。
(正确)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地表产生人工地震波,让这些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地震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或折射,通过接收和分析这些反射或折射波,可以推断地下结构和岩层的性质。
地震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A. 地震仪B. 地震计C. 地震检波器D. 地震传感器答案:C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通常用来:A. 确定地下结构B. 确定地震震源C. 确定地震强度D. 确定地震深度答案:A3.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主要用于:A. 确定地层界面B. 确定地震震源C. 确定地震强度D. 确定地震深度答案:A4.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项不是地震波的类型?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声波答案:D5.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介质的密度B. 介质的弹性模量C. 介质的温度D. 地震波的频率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地层的厚度B. 地层的密度C. 地层的孔隙度D. 地层的渗透性答案:B, C2.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设备用于地震波的激发?A. 炸药B. 气枪C. 重锤D. 声波发射器答案:A, B, C3.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方法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A. 反演B. 滤波C. 叠加D. 去噪答案: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频率越高,其穿透能力越强。
()答案:×2.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倾斜角度无关。
()答案:×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恒定的。
()答案:×4.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反射系数可以用来判断地层的岩性。
()答案:√5.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特性,通过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和频率等参数,来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勘探原理题库
一、名词解释(1)波阻抗 (2)地震界面 (3)速度界面 (4)地震子波(5)振动图 (6)波剖面 (7)视速度 (8)正常时差(9)倾角时差 (10)地震排列 (11)动校正 (12)均方根速度(13)调谐振幅 (14)调谐厚度 (15)地震组合法 (16)水平多次叠加法(17)DMO (18)检波器组合 (19)地震构造图 (20)视速度和视波长(21)炮检距 (22)偏移距 (23)观测系统 (24)规则干扰(25)多次覆盖 (26)低速带、降速带 (27)空间采样定理(28)随机干扰 (29)排列二、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 1.)cos 1(2)(θλθ+=i K 2.1111----+-=n n n n n n n n n V V V V R ρρρρ 3.21,1,02112===⎪⎪⎭⎫ ⎝⎛=n n n r r A A n 4.)(0kz wt i z e e A --=αϕ (先看最后一个因子,e^(iwt-kz)是波的一般方程,表示一个正余弦波,频率是w/2π(相当于周期是2π/w ),波失是k ,(你应该知道波失吧?就是波长是2π/k )。
这些都是地震波的本征参数,决定于传输介质,即地质结构。
指数的那个i 仅仅是构成正余弦用。
第二个因子e^(-αz)是个偏移适量,可以认为是地震源到此地的距离,为αz 。
第一个因子是振幅因子,φ0^2和能量有关。
实际φ0应当是一个随着z 成指数下降的函数,表明地震波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
) 5.e V V V cos sin *==ε 6.V h t 20= 7.ψϕαsin sin cos = 8.2022V t x t =∆ 9.20222t V x t NMO += 10.t f n t f n Vx f n V x f n T t ∆∆=∆∆=⎪⎭⎫ ⎝⎛∆Φππππsin sin /sin /sin ** 三、证明题1.试证明地层厚度等于4λ时,调谐振幅达最大值。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
1、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物理方法 2、地震勘探二、简答题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4、依据岩石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的勘探方法,请说出几种物探方法,各是依据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差异?2、地震波运动学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地震波运动学2. 地震波动力学3. 地震波4. 地震子波5.波前6.射线7. 振动图和波剖面8. 折射波9.滑行波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地震视速度13 波阻抗 14.纵波 15.横波 16.体波17.面波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 19、垂直地震剖面 20 平均速度二、简答题1. 什么是惠更斯原理?2. 什么是费玛原理?3. 什么是反射定律、透射定律、斯奈尔定律?4. 什么是折射波的盲区?5. 什么是虚震源原理?6. 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7. 波前和射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均匀介质地震波的波前和射线的特点?8、根据波前面的形状,可以把地震波分为几大类?9.地震波的波前的形状取决于哪些因素?10.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1、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直达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2、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3、在纵测线,一个倾斜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和水平界面条件下有和异同?14.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一定是直线吗?15. 对于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6. 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有何特点?17、在纵测线,一个水平分界面,均匀介质情况下共炮点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直达波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时距曲线之间有怎样的关系?19、为什么在激发点附近观测不到折射波?20、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中为什么不采用自激自收的观测方式?21、什么叫地震的纵测线和非纵测线?22、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23、地震波的反射强弱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4、为什么地震反射波有强有弱,有正有负?25、在地震勘探中,经常把地下的介质做哪些简化?26、层状介质情况下,引入平均速度的条件是什么?28、理解地震波视速度的概念,地震波的视速度一定大于真速度吗?29、浅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和深层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弯曲程度有差异,为什么?30、水平界面情况下,如何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求取浅层地层的埋深和速度?3、频谱分析练习题一、简答题1、什么是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2、什么是地震波的主频、频带宽度?3、什么是时间域采样定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频?4、地震野外采集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炮检距2.偏移距3.观测系统4.规则干扰5.多次覆盖6.低速带、降速带 7 空间采样定理 8、随机干扰 9、排列二、填空题1、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类。
地震勘探声波探测原理考核试卷
B.横波
C.表面波
D.斯通利波
2.在声波探测中,声速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
A.岩石的密度
B.岩石的弹性模量
C.岩石的粘度
D.岩石的泊松比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地震勘探声波探测的原理?()
A.反射法
B.折射法
C.透射法
D.干涉法
4.在声波反射法探测中,第一个到达接收器的波是哪种波?()
A.直接波
17.在声波探测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估计岩石的波速?()
A.反射法
B.折射法
C.直接测量
D.模型计算
1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声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
A.岩石的孔隙度
B.岩石的含水量
C.岩石的颗粒大小
D.岩石的结晶度
19.以下哪些设备在声波探测中用于震源激发?()
A.炸药
B.气枪
C.震源车辆
D.钻机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A
5. A
6. C
7. A
8. C
9. C
10. C
11. B
12. D
13. A
14. D
15. C
16. B
17. C
18. A
19. A
20. D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
4. A
5. ABCD
6. ABC
7. AB
8. BC
A.油气勘探
B.岩土工程
C.地震预测
D.环境监测
19.在声波探测中,以下哪种波主要用于确定地下岩石的弹性模量?()
A. P波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
《地震勘探原理》题集一、选择题1.地震勘探中,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遇到不同弹性性质的岩层界面时会产生什么现象?A. 反射和折射B. 绕射和透射C. 反射和透射D. 折射和绕射2.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激发地震波B. 接收地震波C. 分析地震波D. 发射电磁波3.地震勘探中使用的震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A. 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B. 电火花震源和气压震源C. 机械震源和电磁震源D. 气压震源和重力震源4.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检波器?A. 动圈式检波器B. 压电检波器C. 磁电检波器D. 光电检波器5.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是指什么?A. 直达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6.地震勘探中,用于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是什么?A. 时间曲线B. 速度谱C. 深度曲线D. 波阻抗曲线7.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如果遇到高速层覆盖在低速层之上,会产生什么类型的波?A. 首波B. 反射波C. 折射波D. 绕射波8.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A. 构造解释B. 岩性解释C. 储层解释D. 流体解释9.地震勘探中,用于衡量地震波能量的物理量是什么?A. 振幅B. 频率C. 相位D. 波长10.地震勘探中,常用于压制干扰波、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是?A. 叠加B. 滤波C. 反褶积D. 偏移二、填空题1.地震勘探是利用地下岩层具有不同的______和______的特性,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在地震勘探中,震源激发的地震波主要包括______波和______波。
3.地震勘探野外工作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环节。
4.地震记录上,初至波之后到达的波通常是______波,它携带了地下界面的重要信息。
5.地震资料解释中,______是地震勘探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D)参考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D)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震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要转换为数字信号存储,所以需要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均匀介质均匀介质是认为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3、时间域和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的表现形式二、填空题1. 目前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 主要包括___地震__勘探,__重力___勘探和_磁法_勘探以及____电法____勘探, 其中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地震_____勘探.2. 振动在介质中___传播____就形成波. 地震波是一种___弹性________波.3. 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____检波器_______将_______机械振动信号_______转变为____电信号_____.4.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统________5. 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____联络测线________测线,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____主测线______.6. 波阻抗是______密度_______和_____速度_______的乘积.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__界面上下_____地层的______波阻抗差异________的大小.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_平均速度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__层速度______.9. 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_叠加___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_均方根速度_____.10.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__最短时间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____费马______时间原理.三、选择题1. 野外放炮记录,一般都是.( C )A:共中心点. B:共反射点. C:共炮点.2. 把记录道按反射点进行组合,就可得到( C )道集记录.A:共中心点. B:共炮点. C:共反射点.3. 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这就叫做.( A )A:动校正. B:静校正. C:相位校正.4. 所谓多次复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共反射点都要进行( C )观测.A:一次. B:四次. C:多次.5. 地震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B ).A:垂直. B:相同 C:相反.6.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1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该时刻.( C )A:基准面. B:反射面. C:波前面. D:波尾面.7. 地震勘探中,迭加速度( A )均方根速度.A:大于或等于. B:小于. C:等于.8. 迭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必须进行( C ).A:动校正. B:静校正. C:倾角校正.9. 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 C ).A:绕射波. B:层间多次波. C:虚反射波.10. 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A:褶积. B:二维. C:频率.11. 在没有环境噪音的情况下,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 C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12. 地震水平迭加能使 (A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四、判断题(T:true F:false)1. 野外地震放炮记录,一般都是共中心点记录.( F )2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就叫做静校正.( F )3. 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视速度.( T )4. 波的到达时间和观测点距离的关系曲线,叫做时距曲线.( T )5. 直达波的时距曲线为对称于时间轴的双曲线.( F )6. 地面接收点首先接收到反射波然后是直达波.( F )7. 当地下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良好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一些来往于各界面之间的反射波,这种波称为多次波.( T )8. 地层的密度与速度的乘积为地层的反射系数.( F )9. 有波阻抗就会产生反射波.( F )10. 对比时间剖面的三个标志是反射波的振幅,波形、相位.( T )五、计算题1. 若检波器之间相距120m,有效波的时差为80ms,那么有效波的视速度是多少?(取整数)解: s m t s v /15001000/80120===2. 已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P=2.7g/cm的立方, 计算波阻抗Z解: z=ρV=3500*100*2.7=945000(克/秒.厘米)223. 已知在某一海域进行地震勘探的仪器道数M=240, 道间距△X=25m,炮点移动距离d=50m,采用单边放炮的施工方式,求:覆盖次数n=?解: 6050*225*240*2*==Δ=d x M n4.计算R3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Vm和均方根速度Vr 地面h1=1000m V1=3000m/sR1H2=2000m V2=5000m/s R2H3=3000m V3=6000m/sR33解: s m V m /86.4864600030005000200030001000300020001000=++++=s m V r /5.501360003000500020003000100060003000*600050002000*500030001000*3000222=++++=5. 计算下图中垂直入射情况下的地震反射系数R和透射系数TV1=3428m/s ρ1=2.312g/cm反射界面V2=3776m/s ρ2=2.3678m/s解:1005.03428*132.23776*3678.23428*132.23776*3678.2****11221122=+−=+−=V V V V R ρρρρ 8995.01005.011=−=−=R T六、问答题1、 相对于陆上地震勘探而言,海洋石油地震勘探有何特点?答:(1) 施工特点:由于没有障碍物,海洋地震勘探可以连续施工和侧线均匀覆盖,比陆上有更高的效率和低廉的成本。
地震勘探学原理复习试卷整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可借助于图和公式解答)1、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旅行时间t ,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 之间的关系曲线。
2、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
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
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refractions) ,也叫做首波(Head Wave) 。
3、DMO 校正:又称倾角时差校正,由于在反射界面倾斜的情况系,激发点两侧对称的位置上接受到的同一反射界面的时间不一样,存在倾角时差。
对其进行校正称为DMO 校正。
4、时间平均方程:fS V V V φφ-+=11。
其中:S V 是流体速度,f V 为岩石骨架速度,φ为孔隙度。
5、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就是地震波垂直穿过该层以上的总地层厚度与总传播时间之比。
6、惠更斯原理:在波前面上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波 (震)源,叫子波源。
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波,叫子波,子波以所处点的速度传播。
1、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
2、滑行波:由低速层向高速层入射,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在地层分界面上会产生沿界面滑行的波,称为滑行波。
滑行波以高速层的速度传播。
3、偏移归位:把水平叠加剖面上偏移的反射层,进行反偏移,使地层的真实位置形态得到恢复,通常把这个工作称为偏移归位。
4、Dix 公式其中:n V 是第n 层的速度,n R V ,为第1层到第n 层的均方根速度,1,-n R V 第1层到第n-1层的均方根速度,n t ,0为从地面到第n 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1,0-n t 为从地面到第n-1层的垂直单程旅行时.5、等效速度:引入速度 , 将均匀倾斜界面的共中心点时距曲线方程 转化为,速度ϕV 称为等效速度。
地震勘探原理自测练习(367)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测试题一一、选择题(分题,共分)(一)单项选择题(从、、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水平层状介质中使用的地震波速度是( )()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层速度.时深转换使用的速度是( )()平均速度()叠加速度()等效速度.若上部介质波速为,下部介质波速为,且在分界面处可形成滑行波,则此滑行波沿界面传播的速度为()()()()介于,之间的某个速度.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速不相等()分界面上下介质波阻抗不相等()分界面上下介质密度不相等. 用个检波器组合检波且组内距大于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时,对随机干扰而言其组合的统计效应为()()的二分之一次方()()的平方. 多次叠加和组合检波压制随机干扰的效果相比()()多次叠加的效果较好()组合的效果较好()二者相同. 随着岩石密度的增加,通常地震波的速度是()()增大()减小()不变. 通常地震波的速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减小()不变. 一般而言,在浅层和在深层的速度梯度相比()()浅层速度梯度较大()深层速度梯度较大()二者相同. 孔隙中流体性质主要对哪种速度产生影响()()横波速度()纵波速度()横波和纵波速度.主要用于地层、岩性解释及储层参数、含油性预测的速度是()()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层速度. 单个倾斜界面求得的叠加速度是()()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 水平层状介质求得的叠加速度是()()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 均匀介质情况下求得的叠加速度是()()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等效速度(二)多项选择题(从、、、中选取若干个正确答案).影响多次叠加效果的介质因素包括:( )()层状介质()动校正速度选取不准()地层倾斜()存在多次波.地震勘探中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大于()入射角小于临界角()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地震勘探中的运动学特点通常是指:( )()速度()振幅()旅行时()频率.用于求取激发点和检波点的静校正量的记录是:()()共激发点记录()共中心点记录()共接收点记录()共炮检距记录.度量随机干扰的统计特性通常使用的参数有:()()平均值()方差()相关函数()样本数量.把反射波时距曲线视为双曲线的条件是:()()测线为直线()地面为平面()均匀介质()界面为光滑面二、判断题(写出对和错)(分题,共分).波动是一种不断变化、不断推移的运动过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就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原理考试试题(C)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反射波:由震源出发向外传播,经波阻抗界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波叫做反射波。
2、有效波:那些可用来解决所提出的地质任务的波为有效波或信号,如在进行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时,反射纵波为有效波。
3、干扰波:所有妨碍认辩、追踪有效波的其他波均属于干扰波范畴。
4、多次波: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
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二、填空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电法勘探, 磁法勘探, 重力勘探和地震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2.用___人工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地下介质中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地下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物探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
3.地震勘探分___折射波_______地震法、__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__透射波___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__反射波_____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4.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地表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介质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
5 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_振动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振动_____转换成___电信号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 这就成为____数字磁带___地震记录.
6.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__处理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_解释______,做出地震_构造图___________,并提出____井位_____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7. 根据炮点__检波点____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__连续____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_____相互位置______关系.这种关系称为__观测系统______.
8.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____两大类.
9.地震波属于__弹性波____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___介质____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三、选择题
1 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2 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A_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3 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 A_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4. 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____A____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5 水平迭加能使多次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B_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多次覆盖?
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的野外工作方法称为多次覆盖。
2、什么是多次波记录?
从震源出发,到达接收点时,在地下界面之间发生了一次以上反射的波。
多次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射—反射波和扰射—反射波等等统称为多次波。
3、什么是反射定律?
反射线位于入射面和界面法线组成的法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什么是时距曲线?
时距曲线是表示地震波的传播时间t和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x的关系曲线。
五、计算题
1、地下有一水平界面,其上介质的速度为3000米/秒.从水平叠加剖面上知其反射时间为2.25秒,试问此反射界面的深度是多少?
解: H=t21V=21*3000*2.25=3375(米)
2、计算波阻抗Z
知:砂岩速度V=3500m/s,密度ρ=2.7g/cm的立方.
求:Z=?
解:z=ρV=3500*100*2.7=945000(克/秒.厘米2)
六、海洋地震勘探中主要有哪些干扰波,有一些什么特点?你觉得应该怎样消除它们?试说明下图是何地震记录,你能指出图中的一次波和多次波吗?
主要干扰波:
侧反射:在地震作业海域中,如果侧线一侧或两侧有海底潜山暗礁等,震源激发的波传播到这些物体上,就会形成侧反射。
一般影响深层记录,是一种规则干扰波。
一般采用水平叠加、偏移归位等压制。
气枪自激;在初至波前或后的某一时刻又出现一个或多个初至波。
一旦发现气枪自激现象,必须停止放炮,收回抢阵进行检修。
重复冲击(气泡效应):重复冲击在地震记录上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初至波以后一定时间内,再次出现与初至波的视速度及方向相同的振动。
重复冲击的特点是波的视速度与一次波相同,使后来的正常反射受到干扰。
克服气泡效应的方法是将震源沉放浅一些以及采用气枪组合。
底波:在海底淤泥底面产生的类似于面波形状;具有低速、低频,横向衰减慢、延续时间长。
交混回响与鸣震:这类干扰波是在海水层内发生的多次波,一般采用反褶积滤波压制的方法进行消除。
虚反射:气枪震源被沉放于海水中的一定的深度激发,有一部分能量直接向上传播到海面,然后再向下反射,遇到反射界面再反射回来的干扰波被称为虚反射。
一般在记录上看似多相位的一个反射波,用反褶积方法消除。
多次波; 当反射波传播到海面时,由于海面是一个波阻抗差别很明显的界面,反射波又从这个界面反射向下传播,当遇到反射界面时,又可以再次发生反射返回海面,这种波称为多次波。
还有一些无规则的干扰,包括:大船的干扰,水波的干扰,临队的干扰,海底障碍物,水鸟噪音,生物噪音等。
可以通过组合检波器和多次叠加来压制这类干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