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合作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激发彼此的思维,促使彼此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团结协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这种综合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3.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 促进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在交流和表达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说服,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小组成员的选择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地组成小组。

一般来说,最好是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来进行组合,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互补,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2.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需要清晰地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和责任,从而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老师也需要设定合适的任务,让学生们在任务中能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引导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

老师还需要适时地给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们明白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更好的进步。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合作互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互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互助案例。

案例一:小明和小红一起解决难题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互相帮助。

有一次,老师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自己解决。

这道题目涉及到了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小明和小红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他们决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他们仔细阅读题目,明确了问题的要求。

然后,他们一起分析题目的关键点,找出了解题的思路。

小明提出了一种解题方法,而小红则提出了另一种解题方法。

他们互相交流,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共同选择了一种最合适的解题方法。

接下来,他们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小明负责计算,小红负责核对。

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提醒,共同完成了这道难题。

最后,他们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展示给了全班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们的鼓励。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合作互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互助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同时,合作互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案例二: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互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某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遇到了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合理分配班级的文具。

老师将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两到三个学生。

每个小组都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文具。

在合作互助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了分组讨论。

他们首先了解了班级的文具情况,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人数和需要,提出了不同的分配方案。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一、案例《圆柱体侧面积》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讲台,讲台上放着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制的圆柱体,剪刀,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师:怎么办?生:剪曲面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

教学行为(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师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对话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

(师再次演示)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话题: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案例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小组摘要:“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几例不恰当的数学小组学习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

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

教研活动数学案例分享(3篇)

教研活动数学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案例分享以“图形与几何”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概述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一单元作为研讨内容。

在活动中,我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2.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三、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2)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3)图形的变换(4)解决问题3. 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如三角板、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折叠、剪贴等方法,动手操作三角形和四边形,感受图形的稳定性。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等。

(3)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异同点,总结归纳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方法。

(4)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教师设置一系列与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图形,并解释其特点。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篇一: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阶段我们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的阶段:知识准备阶段:教师给全班同学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通常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前置小研究,不仅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把要学习的内容先抛给学生),而且要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充分的准备,才能为同伴带来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进一步进行合作学习的必经阶段。

知识探讨阶段:强调学生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加工、收集资料、整理分类等。

教师首先决定给学生多少问题和要求,而将哪些结论、规律、方法留给学生去发现、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旧知(我已经知道的知识)——我想学到的新知识——我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得到研究的结论(如:提供信息、与他人分享、并相互比较)——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评价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将怎样运用——分享(我怎样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或者我将怎样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转化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解释、阐述、倾听、加工和综合分析来重新组合知识。

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齐心合力的参与,教师应该避免完全由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独立承担阐明和加工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会剥夺其他成员表达和学习的机会,也会挫伤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应该让每个成员都发言,让每个成员都尽情表达。

知识的呈现、完善阶段:教师应该给各个小组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然后集思广益,将各个小组有代表性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使知识更加完善。

这一阶段必须注意鼓励每个小组积极发言,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倾听的同学安静、认真地倾听,并对汇报的同学进行提问、补充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反馈。

反思、总结阶段: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提高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能力;3. 培养小组成员的互助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数学解题中运用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好处,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 讲解(10分钟):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讨论问题的意义、确定合作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解题方法、互相帮助等。

3. 演示(10分钟):在教室里组织一个数学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合作、讨论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解题思路。

4. 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数学题目,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拓展练习(10分钟):鼓励学生选择其他数学题目,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题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互相帮助、解题思路的交流等。

2. 看学生在练习阶段的解题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馈,评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解题能力。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多次练习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合作探究方法;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解决问题;2. 如何有效沟通合作。

【教学准备】:1. 数学课本;2. 小组合作学习指南;3. 讨论问题列表;4. 讨论问题解决流程图;5. 讨论问题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每人有3支铅笔,问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二、合作探究(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2. 指导学生建立讨论问题解决流程图,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激发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互相协作、交流和互助。

三、讨论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思考和评价。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作探究的过程,分析合作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延伸】:1. 可以通过其他数学问题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 可以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领域中运用合作探究方法,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通用9篇)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通用9篇)

优秀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通用9篇)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

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

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

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

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

最好怎么办呢?(生……)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

再试试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

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

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

五下教育案例(2篇)

五下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我国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互动教学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及性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教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如蛋糕、饼干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分数的含义。

(3)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数卡片,通过拼图、剪贴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分数的意义及性质。

(4)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及性质,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案例分析1. 课堂互动教学的优势(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分数的意义及性质,提高动手能力。

(4)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通过互动教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2.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课堂互动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消极应对、不积极参与的现象。

(2)教师对互动环节的把握不够准确。

教师在组织互动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互动效果不佳。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竞赛、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X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

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

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数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案例背景: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法宝。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小组学生讨论就像火锅的调味品一样不可缺少。

本节教材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七年级下册的一堂课,本节课的内容就是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下面两个教学片断分别是在不同的两个班级上的。

在这两个班级中合作学习的重心:一节是定义的得出,另一节是性质的探讨。

【第一次教学片断】上课铃声响了,首先,我和同学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每个小组打开桌子上的信封,信封内的材料有所区别,一张小组学习单以及橡皮筋、小木棒、吸管、大头针等中的一样。

每组先做好具体分工,安排好记录员、监督员、发言人,具体的任务是在5分钟内用信封内的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并且在学习单里画出所制作的图形(尽可能地多)。

学生在积极用材料制作图形的同时,我也在学生之间巡视,希望能解决他们的困惑。

因为学生刚刚学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因此在制作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难度不大,但是在对多样性上却有不同的认识,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一组都是匆匆收场,并且时间已经过了8分钟。

小组学习单如下:边以及对角线一一度量显示;同时请学生归纳出矩形不同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然后请学生证明这两条发现,并且请学生上台板书。

【第二次教学片断】首先,我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模型,请学生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这是平行四边形。

“我们都学过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呢?”我紧接着提问。

学生从边、角、对角线进行分类说明,当学生提到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转动手中的模型。

当转到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候,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小学知识马上回答:长方形。

这时我因势导出课题,引出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时,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初中数学里把它叫做矩形。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录《时分的认识》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大教室,正前方是多媒体讲台,讲台上放着钟面、节目单。

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小钟表,一张口算题,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由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导入,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时间的知识(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小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指针和数字外,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

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利用学具。

师:我们把相邻两个大刻度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生: 5小格。

师追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生:60小格。

师再次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在钟面上,分针走多少是一分钟?时针走多少是1时?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节目时刻,媒体出示8:31的钟面,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教学行为学生交流读时刻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是31分的?师:那其它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互相合作,做“我拨你说”的小游戏,一生拨钟,一生认读时刻。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场景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和认识,师提出质疑:转动分针,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动不动?进而讨论两者的变化关系。

教学行为师:刚才我们快速地转动分针,当分针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那时和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研究这个问题,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组长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轻轻地、慢慢地走一圈,全体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小学教学中基于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案例

小学教学中基于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案例
7 0
赵 英 杨 丽 张 霞 小教 中于 组作 学的 例 玉 红 志 : 学 学 基 小 合 性 习案
一 教学园地
1 . 9 9 j i s . 6 14 9 . 0 1 1 . 7 0 36/ . sn 17—8 X2 1.2 00
小学教 学中基于 小组合作性 学 习的案例
赵 玉 英 杨 红 丽 张 志 霞
3 1 导 学 讨 论 式 . “ 学 讨 论 式 ” 注 重 学 生 在 讨 论 与 探 索 中 发 现 知 导 识 ,研 究知 识 并应 用 知识 ,充 分 调动 学 生 的 主动 性 ,最 大 限度 地 激 发 学生 求 知欲 和 学 习 兴趣 ,培 养 学生 积 极 思 维 的学习 品质 ,达 到 掌握知识 、 发展能力 的 目的 。 3 2 自学 交 流 式 . 1 )授 课之 前 ,学生 自学教材 , 以小 节 前 的基本 要求 为 目标 , 课后 练 习 题 作检 测 题 ,是 学 生独 立 学 习 、独 立 思维 的过 程 。 2 信 息交 流 , 讲 点拨 。以教 材 内容为 主 提 出问题 , ) 精 以检 查 练 习题 为 线 索 , 织 学 生 交 流 , 过 提 出问 题 、 组 通 争 辩 问题 、 解 问题 ,达 到 互 相 启 发、互 相 补充 、 化认 讲 深 识 、加 强 理 解 。在 讨 论 的基 础 上 , 对 理 解 上 的难 点 、内 针 容 的重 点 及 争 论 不 休 的 问题 , 行 重 点 指 导 ,激 发学 生 进 的 兴 趣 , 挥 学 生 的联 想 ,通 过 点 拨 , 导 学 生 自己 归 发 诱 纳 、 析 和解 决 问题 , 到知 识 转 化 迁 移 的 目的 。 分 达
3 3 合 作 式 角 色 扮 演 .

五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五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习内容1.数的认识和数的展开与集合的认识。

2.加减法的计算和应用。

3.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与运算。

4.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5.分数的认识和运算。

三、学习活动1.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领取学习任务并分配给组员。

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习题册和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相互讨论和帮助。

2.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按照学习计划,集中讨论学习任务的重点内容,交流归纳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方法。

组员之间可以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或者解答疑惑,通过互相讨论促进学习的深入。

3.提供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学习视频、数学习题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享这些资源,使学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内容,准备一次小组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口头演讲、书面报告、PPT展示等形式进行。

展示过程中,可以互相评价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5.学生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活动,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评价。

学生可以评价小组成员在学习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表现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评价和意见。

评价的结果可以综合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

四、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可以参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解答疑惑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

2.小组展示评价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表达方式、思路等进行评价,提供具体的评价意见,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3.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对学生进行评价。

4.个人总结评价每个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足和进步,并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五、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案例名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解决几何问题1.课程背景这是一节关于几何的课程,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直线、曲线、多边形等。

2.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习任务学生将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老师发放一份几何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解决问题,并填写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答案。

问题内容:现有一张正方形纸,边长为12cm。

请你们设计一个方法,利用这张纸和一个直尺,精确构建一条边长为3cm的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4.学习活动-第一步: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问题。

-第二步:学生在小组中商讨和设计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注意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第三步:每个小组将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写在一张纸上,并准备进行口头汇报。

-第四步: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口头汇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其他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法。

-第五步: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提醒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5.学习评价-口头汇报:学生的汇报内容和表达是否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是否完整。

-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否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构建正三角形的三条边。

-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中是否合作融洽、互相交流并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6.学习心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和创造力,而且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又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1.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增加学习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解决问题,培养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组员展开合作探讨,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支持多元化学习策略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的机会,不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来补充自身的不足,促进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

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要求,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灵活组合小组。

小组成员的组合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组合。

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合,确保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3.明确小组合作任务。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保证任务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内容和步骤,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困惑。

4.设置学生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5.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案例分析引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研究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运用。

小组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小组合作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 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研究意识和自主研究能力。

3. 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组合作研究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拓宽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研究案例:案例名称:小组解决实际问题班级:三年级主题:长短及面积比较案例描述: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段不同长度的绳子,并要求学生们通过测量和比较绳子的长度,然后讨论、归纳出长短的关系。

接着,老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纸片,让他们按照实际比例将纸片剪裁成矩形,然后再测量和比较矩形的面积。

最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发现和结论。

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发现了长短和面积的比较规律。

他们不仅培养了观察、测量和比较的能力,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个案例不仅使研究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也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概念。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积极推动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回顾旧知: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已知角1和角2,求角3,为下面撕角拼成平角作了铺垫。

二、展示三角形按角分类的图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三、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第一次小组合作:1.同桌为一个小组,一个人量,一个人监督。

2.四人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同桌选择一种三角形,测量三个角的度数。

3.三个角量完后,算一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四、汇报操作验证结果生1:∠1+∠2+∠3=180°生2:∠1+∠2+∠3=181°生3:∠1+∠2+∠3=179°生4:∠1+∠2+∠3=182°师: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大约在多少度?师:其实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只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存在一些误差,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准确。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再次验证一下呢?生: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

第二次小组合作:1. 四人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组员一人选择一种三角形动手拼,组长监督。

2.拼完后,看一看,拼成了一个什么角?汇报结果:生:我是用撕的方法,把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呢?为了让孩子们再次回顾三角形内角和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演示三个内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的过程总之,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未来社会成员,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发现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一、案例
《圆柱体侧面积》
教学观察:
场景观察
一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学教室,正前方是三尺讲台,讲台上放着一个圆柱体模型;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自制的圆柱体,剪刀,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学行为
(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复习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圆柱体型,让学生观察并提出:要给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包上包装纸那要多大?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
师:怎么办?生:剪曲面
教学行为
(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师拿着刚剪好的圆柱体侧面和与之相同未剪的圆柱体,先让学生观察剪开的圆柱体侧面图与未剪开的图,然后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示了一下四个问题:1、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什么?2、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什么?3、展开后长方形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什么面积?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谈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些认识和提高: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对话
师:第一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
师:你能演示给大家看吗?(师指名一生演示)
师:谁再来一边演示一边说呢?一生先指了指长方形的长,再指着圆柱的底面绕了一圈。(师再次演示)
师:第二个问题答案是什么?生: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师:为什么是高呢?生:因为是沿着高剪的。
师: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要知道什么?生: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师板书)
3、处理好教学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师:我们知道长是圆柱的周长,Fra bibliotek是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面积,那公式可以怎么写呢?生:圆柱侧面积=底面面积×高(师板书)
师:是不是每次都要把侧面积展开?生:不要,只要知道底面面积和高就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圆柱体的侧面积(板书)
教学行为
(第三次小组合作)教学了圆柱侧面积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同桌说说怎样求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交流后请一女生说。
4、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师:怎么剪?生:剪高;垂直剪……
师:为什么剪高展开就是包装纸的面积?生:因为底面周长乘高
师追问:底面周长乘高是求的什么呢?生:是曲面的面积
师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底面周长乘高就是曲面的面积?生:剪开是长方形。
场景观察
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开始动手剪开曲面,并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问学生是怎么剪的,生有讲沿高剪;有的说用尺子找,师追问怎么找?生回答垂直,沿着高剪,师用模型边剪边示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