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4.1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案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4.1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案

4.1 买文具(1)一、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难点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不是经常购买学习用品啊?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解决问题,列式计算确定要解决的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师:我们先看计算器,谁来说一说3个计算器怎么求?生:计算器每个22元,买3个计算器的价钱就是22×3=66(元)师:我们已经求出3个计算器的价钱,那么1支钢笔要多少元?生:老师,我根据钢笔每盒24元和每盒4支,能够求出1支钢笔的价钱。

24÷4=6(元)师:那么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怎么求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尝试列式计算。

交流算法生:我是分步计算的22×3=66(元)24÷4=6(元) 66+6=72(元)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生:我列的是综合算式22×3+24÷4师:你的综合算式和笑笑列的一样。

我们来看一看笑笑的算式是怎么计算的。

探究二: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笑笑列的算式怎么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两种计算过程有哪些不同与相同的地方?哪种方法简便?交流结论;第二种计算过程简便。

师:无论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同时出现时,都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也就是说22×3+24÷4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探究三:含有三步的混合运算,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12×(153-83)÷8(96-6)×(15+9)师:三道题大家有没有信心自己解决?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提醒学生用划横线的办法标注出每题的计算顺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买文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买文具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4.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3. 探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购物预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 教学难点:购物预算的制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2.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新知(1)学习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小明去文具店买铅笔,一支铅笔 1 元,小明买了 3 支铅笔,他需要支付多少钱?(2)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举例:小华去书店买书,一本书 15 元,他带了 50 元,最多可以买几本书?3. 实践操作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2)探讨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购物预算。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制定购物预算。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1. 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3. 购物预算的制定。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买文具(一)教学目标: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带有中括号算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呈现教学情境录象:抗震救灾的系列报道。

研究探索,解决问题1.组织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2.讨论交流: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解决图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进行交流。

3.发现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尝试解决,引出中括号。

即:360÷[(12+6)×5]4.组组织讨论:加中括号后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及时练习,巩固新知1.试一试(725-235)÷14×23728÷[(36-23)×7]2.算一算,比一比720÷12+24×20(720÷12+24)×20720÷(12+24)×20720÷[(12+24)×20]三、课堂练习课本练一练第48页第3、4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板书设计:中括号[ ]中括号可改变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360÷[(12+6)×5]=360÷[18×5]=360÷90=4教学内容:买文具(二)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2、提高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 上册 北师大版

四年级《买文具》(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 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买文具》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期:2023-2024学年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掌握货币的面额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货币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货币的面额和单位2. 简单的货币计算教学难点:1. 货币的面额和单位的概念理解2. 简单货币计算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货币模型、计算器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文具的名称。

2.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文具的价格吗?”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用货币来购买文具。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介绍货币的基本概念,包括货币的定义、面额和单位。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课件上的货币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

3. 教师讲解货币的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4.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1元,一把尺子的价格是2元,计算购买一支铅笔和一把尺子的总价格。

”5.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进行指导。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运用货币进行计算,并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你有10元,你可以买哪些文具?”2. 学生进行计算和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货币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4.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引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购物场景较多,但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购物场景结合起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购物场景的引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2.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购物场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一些购物小票,用于拓展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总价。

提问:你们在购物时,有没有注意到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文具商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四年级《买文具》教学设计(精选12篇)四年级《买文具》篇1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1、40×2= 30×3= 20×7=80÷2= 240÷8= 15÷3=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150 70×<44080×<650 50×<320二、新知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四年级《买文具》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请你算一算(看卡片口算)1、40×2= 30×3= 20×7=2、( )×40=80 ( )×30=60 ( )×20=1203、8÷2= 24÷8= 15÷3=二、新知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2、学习80÷20和140÷20⑴从文具店里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今天带了80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板书:80÷20)师:“你为什么这么列式?”(因为求的是80里面有多少个20)师:“80÷20等于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算法。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学设计

《买文具》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能将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2问题:要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一共要多少元?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分享算法。

第一种:分步计算。

第二种:列综合算式计算
2交流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我有40元,想买3支钢笔和一个铅笔盒,40元钱够吗?
(2)买两个足球比买两盒钢笔多花多少钱?
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并说说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脱式计算。

(数学书第48页练一练第3题)
3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数学书第48页练一练第2题)
四、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今天的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主要围绕购物场景展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人民币的认识、简单计算以及解决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支付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复杂的情景感到困惑,对支付方法的判断和选择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能够解决简单的购物支付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实际购物中的支付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复杂情景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支付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购物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文具、人民币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文具、练习册、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去文具店购买文具,你会怎样付钱?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支付经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文具的价格,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展示一个铅笔2元,一个橡皮1元,让学生计算购买一个铅笔和一个橡皮需要多少钱。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购物支付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修改版]

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北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买文具》教案一、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三、学习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四、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进行口算。

459-20×20 140+360÷6 1000-700+225 120÷4×30 (105+245)÷5 25×(160÷40)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二)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自学教材第47页情境图,完成自学指导。

a.用分步式解决问题,理清算理。

b.尝试用综合算式解决。

(可在算式下面画横线表示计算的顺序)注意:计算要准确c.对比两种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简便。

(2)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22×3=66(元)22×3+24÷4 24÷4=6(元)=66+24÷4 66+6=72(元)=66+6=72(元)(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买文具》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文具》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买文具一、教学目标1.了解使用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能够通过计算和比较物品价格,进行简单的购物运算。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

4.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并激发购买文具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文具价格的方法,能够使用小数计算和比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购买文具的任务。

三、教学方法1.课前调查:教师先让学生调查和收集文具价格信息,强化学生与实际生活案例的联系和接触。

2.实物展示:老师在课堂前准备足够的文具实物,让学生观摩和操作。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购买文具的运算,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学习过程。

4.讨论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分享和讨论彼此的策略和做法,提高协作和思考水平。

5.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班级中体验实际购买文具的全过程,加快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1. 认识人民币学生需要基本了解人民币的基本面值,及其对应的图案和汉字。

激励学生对货币的认知和使用。

2. 文具选购老师介绍这次的购买文具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这次的购买需要哪些具体的物品。

让学生逐个了解每种物品的实际性质和价格。

3. 文具计算通过给定的文具价格,让学生学会使用小数计算进行文具的购买和结算。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其能够有效地为购买决策提供支持。

4. 文具结算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操作购买文具的全过程。

激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对货币交易的认知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准备多个文具展示柜,用于学生观察并了解每种文具的价格和种类。

2. 学生调研让学生分组调查和收集文具价格信息,并在课堂上报告所查知识。

3. 文具购买让学生在班级里进行文具购买,让学生角色操作,体验实际购买文具的全过程。

4. 数据统计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彼此的购买情况,并帮助学生完成数据统计和分析。

六、教学参考1.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文具购买的操作,学生对人民币及其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对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购物模拟,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激励评价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文具、购物场景布置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文具、练习册、笔记本等。

3.教学场地:教室、购物中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购物时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文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购物时如何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例如,购买一个铅笔和一个橡皮,铅笔价格为2元,橡皮价格为1元,让学生计算需要支付的总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模拟,每组选定一组文具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 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

3. 参与购物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的认识及其换算关系,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如找零、计算总价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购物清单、模拟货币等教具。

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定数量的模拟货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购物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认识元、角、分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元、角、分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概念。

(2)元、角、分的换算关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角=10分等。

(3)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结合购物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元、角、分进行计算,如计算商品总价、找零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购物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购物清单和一定数量的模拟货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任务。

(2)购物交流购物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购物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互相学习。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布置一些与购物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

(2)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起进行真实购物,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元、角、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买文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买文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买文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买文具”。

这是一节有趣的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中,这一章节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和心算方法。

通过实际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笔算和心算。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文具盒、计算器、纸张等。

学具:文具盒、计算器、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文具盒,里面有各种文具,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要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你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比如23+5,来讲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和心算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每组有一份文具清单,需要计算出每组需要支付的总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3 + 5 = 28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题,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个文具购物清单,计算出需要支付的总价,并分享给同学们。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实际购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 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买文具 (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元”、“角”、“分”等货币单位。

2.能够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钱数计算。

3.能够正确填写购物单。

4.能够区分折扣和原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货币单位的理解与使用、简单的钱数计算。

2.教学难点:购物单的填写、折扣和原价的概念及其区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

2.讲解钱数计算的加法和减法。

3.授课练习,提高学生对钱的认识。

4.讲解购物单的填写、折扣和原价的概念及其区分。

教学方法1.演示教学法,让学生对货币单位有直观感受。

2.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钱数计算方法。

3.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

4.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区分折扣和原价。

四、教学过程1. 货币单位的认识与理解1.让学生观察、摸索、查询、了解元、角、分的面值、大小及用途,注意讲解元是100分,角是10分。

2. 钱数计算1.教师对加减法进行讲解,并通过练习来让学生练习钱数计算。

3. 购物清单填写1.教师给出一张购物清单,讲解如何正确填写购物清单,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4. 折扣和原价的区分1.教师讲解折扣和原价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模拟让学生感受折扣和原价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平时评价。

2.进行小测验和模拟考试,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完成一些购物场景的练习来检测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购物场景来让学生模拟购物,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货币单位元、角、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钱数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购物清单的填写规则,并能够准确区分折扣和原价,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第1课《买文具》。

本课主要通过引入中括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了解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2.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整数加减法,对于乘除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学生在进行运算时,容易出现错位、漏项等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核对计算过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和4个橡皮,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一共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是关于购买文具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实例教师可以将以下实例投影到课件或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小明去文具店买了3支笔,每支笔2元;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

请你算一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小明还要再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观察,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三环节:引入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每支笔2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4个橡皮,每个橡皮1元,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3支笔和4个橡皮,你会怎么算?”“如果小明要买2个笔盒,每个笔盒5元,你会怎么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思考,然后请几位学生上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买文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买文具》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购买文具相关的问题。

3.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1.学习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买文具的问题。

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2.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买文具》。

2.小组分工练习题卡片。

3.学生文具盒、铅笔、橡皮擦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老师通过问问题导入本节课的话题:“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使用了哪些文具?你知道不同的文具用途吗?”2.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各种文具的用途,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Step 2 学习新知(20分钟)1.老师提供一份文具目录表给每个小组,让学生观察并了解不同文具的种类和用途。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并记录他们所了解的文具种类和用途。

3.老师组织全班讨论,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文具种类和用途。

Step 3 合作练习(3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小组分工练习题卡片。

2.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任务,分工合作解决购买文具的问题。

3.学生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决思路,老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Step 4 小结(15分钟)1.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老师提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不同文具的用途、分组合作解决购买文具的问题,本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文具目录表可能太过简单,没有涵盖到所有可能的文具种类,限制了学生的了解范围。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买文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文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动画、图片等。

2.学具:准备一些文具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文具店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文具的种类和价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买2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文具盒的价格为35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2个文具盒的总价。

让学生尝试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文具模型进行模拟购买,计算每组所需的钱数。

然后让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讲解计算过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四单元买文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单元《买文具》。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小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小数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53页至第56页的内容,来深入学习小数的运算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小数来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文具,如计算器、铅笔、练习本等,供学生们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去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数学来表示文具的价格。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会详细讲解每一步的操作,让学生们理解小数运算的规则。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4. 应用拓展: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小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计算购买多种文具的总价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加法:a. 先将两个数写成加法的形式。

b.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

c. 写出结果。

小数减法:a. 先将两个数写成减法的形式。

b.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开始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向高位借位。

c. 写出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5.2 + 3.6 =7.8 2.3 =答案:5.2 + 3.6 = 8.87.8 2.3 = 5.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探索更多的小数应用问题,比如如何计算购物时的折扣,或者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等,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节买文具∣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解决购物问题。

(2)理解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解决购物问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遵守购物规则,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 人民币的换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

(2)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进行换算。

2. 教学难点:(1)解决购物问题中的复合运算。

(2)人民币换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购物场景,引出购物问题。

2. 探究新知:(1)讲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在购物问题中的应用。

(2)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3. 操练巩固:(1)布置购物问题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购物问题中的基本运算方法和人民币的换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购物问题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购物问题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47页——49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这个与生活密切相连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有选择地解决有关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回忆含有小括号的试题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让“9÷3×5-2=1”这个等式成立的问题,自然引入中括号;最后,在认识中括号的写法和用法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巩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懂得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计算、神奇的计算工具和一些有趣的算式,发现数学世界真是奇妙无比。

其实在数学计算中,还有许多运算规律,你们想去研究、学习吗?
师引入新课: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索和学习一些有关数学计算的规律。

(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交流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情境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梳理(课件呈现):
○1从图中可以知道计算器、铅笔盒、圆珠笔、足球的单价。

○2从图中还可以知道每盒钢笔的价钱和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

(2)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检查。

教师根据巡视,有选择地选取用分步方法和综合方法计算的两名
学生进行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22×3+24÷4
=66+24÷4
=66+6
=72(元)
(3)质疑:这个综合算式既含有乘法,也含有加法和除法,这位同学算得正确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计算顺序。

指名汇报交流结果,师根据生答进行点拨(板书):在既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4)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正确吗?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汇报,师根据生答进行小结:
刚才这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但他把乘和除这样的同级运算分成了二步进行,在书写上比较繁琐,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计算,使过程更为简练。

(师板书算式):
22×3+24÷4
=66+6
=72(元)
(5)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2题。

全班齐练,两名学生板演。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6)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下面计算式题:
35+65×40÷5
12×(153-83)÷8
(96-6)×(15+9)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说一说每一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根据生答,概括小结(课件出示):
○1在加减乘除混合计算的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尝试探索,领会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试一试”: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自己的解决办法。

师根据生答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出要在算式中加上中括号,这是一个新的符号。

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在算式里添上中括号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符号吗?
师根据生答小结(课件呈现):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 ]”来表示。

因为题中已经有了小括号,如果需要再改变运算顺序,为了和已经使用了的小括号区别开来,就要用中括号。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在计算时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3、4题。

全班齐练,指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引导交流:看一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共同小结:上下两道题数据相同,看上去很相似,但运算顺序改变了,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都不同。

师追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说,师点拨:由于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所以在计算含有括号的计算题时要看清题目,以免出错。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总结一下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师根据生答,课件呈现)
1、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运算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